課件-品讀10 《古詩三首》中的托物言志_第1頁
課件-品讀10 《古詩三首》中的托物言志_第2頁
課件-品讀10 《古詩三首》中的托物言志_第3頁
課件-品讀10 《古詩三首》中的托物言志_第4頁
課件-品讀10 《古詩三首》中的托物言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B2微課程設計與制作作業2 品讀古詩中的“托物言志” 淮南市壽縣雙橋鎮安圩教學點 田士聯石灰吟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浙江錢塘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知詩人 石 灰 吟 【明】于 謙 千錘萬鑿/出 深山,烈火焚 燒 /若 等閑。 粉骨碎身/渾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間。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是夸張手法。 若等閑:好像平常事一樣。 若,好像。等閑,平常,輕松。 渾:都。 清白:雙關語,既指石灰巖經燒制后成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明詩意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精神和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

2、求。托物言志 石 灰 吟 【明】于 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悟詩情石灰吟的作者是( )。吟是( )。詩人用( )的方法,通過對石頭不畏“千錘萬鑿”和“烈火焚燒”,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寫,贊頌了石灰( )的品質,表達了詩人( )。 明朝的于謙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托物言志寧死不屈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精神和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悟詩情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 鄭燮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竹的七言絕句。明詩題 鄭燮 :號板橋,字克柔,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是“揚州八怪”重要的代表人物。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于畫蘭、

3、竹、石、松、菊。著有:板橋全集。鄭板橋知詩人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清】鄭燮xijng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注意停頓初讀古詩學寫法詩人僅僅是在贊美竹子嗎? 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詩人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詩人是用什么方法來表達他的情感的? 通過所描寫的事物來表現自己的志向或愿望 詩人借竹子堅韌的傲氣,表達自己的剛正不阿,鐵骨錚錚。 竹石 唐 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中詩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詩中的竹其實是詩人高尚人格的寫照,詩人借竹子堅韌的傲氣,表達自己剛正不阿,鐵骨錚錚的高尚節操。主題概括以上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托物言志課外積累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節選)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鄭燮竹詠梅 王安石小練筆 1、通過微課的學習,同學們來談談自己的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