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學實驗報告課件_第1頁
氣象學實驗報告課件_第2頁
氣象學實驗報告課件_第3頁
氣象學實驗報告課件_第4頁
氣象學實驗報告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一 太陽輻射的觀測直接、散射和反射輻射1、目的和內容目的掌握太陽輻射的測定、計算方法內容太陽直接輻射、散射輻射和反射輻射測定水平面上太陽直接輻射計算總輻射計算反射率計算2、輻射通量密度計算太陽光線垂直面上的太陽直接輻射(S)、散射輻射(Sd)和反射輻射通量密度2、輻射通量密度計算水平面上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太陽高度角:3、輻射通量密度計算時角:真太陽時地方時+時差 北京時+(該地經度-120)4+時差例如:1958年5月1日15時45分的觀測資料真太陽時15時45+(116.3-120)4(分)+3(分)15時33.2分查得:53.3赤緯 值:查表 5月1日 14.9緯度,北京40Sin

2、h=0.609實習報告要求每人獨立觀測數據的記錄實習目的、內容實驗儀器實驗結果:S、Sb、Sd、St、r值及計算過程輻射表主要有哪些類型及其原理實驗二 空氣溫度、土壤溫度、風、降水和蒸發的觀測1、實驗目的 掌握空氣溫度、土壤溫度、風、降水和蒸發的觀測方法;觀測資料的記錄整理方法;2、實驗內容2.1 氣象要素觀測2.2 觀測數據記錄整理和訂正3、實驗報告附已經訂正、整理查算后的觀測記錄實驗目的、內容、實驗儀器根據所測土壤溫度繪制土壤溫度的垂直廓線圖,并分析其變化特點及形成原因實驗三 空氣溫度、濕度、氣壓的觀測1、實驗目的了解空氣溫度、濕度的野外及梯度觀測儀器,掌握測定方法了解氣壓觀測儀器,掌握測

3、定方法2、實驗內容2.1 各項氣象要素觀測2.2 觀測數據記錄、整理、訂正和計算2.3 濕度查算3、實驗報告附已經訂正、整理查算后的觀測記錄實驗目的、內容、實驗儀器分析比較20cm、1.5m高度的氣溫和空氣濕度梯度小氣候綜合實習報告小氣候的特點 小氣候:在具有相同得大氣候背景下,在局部地區,由于地形地勢、下墊面構造和特性的不同,造成熱量和水分收支差異,形成了近地氣層和土壤上層局部地區與大氣候不同的特殊氣候。 特點:范圍小,差別大,很穩定 一、前言(小氣候的氣候的概念、特點、分類、研究目的)通過對單點太陽輻射、空氣溫度、濕度、土壤溫度、氣壓、風等氣象要素的觀測分析,了解這些氣象要素的日變化規律;

4、同時通過與對比點間這些氣象要素的對比分析,了解不同下墊面的小氣候特征,掌握小氣候的研究方法。二、材料和方法測點:代表性、比較性明確:觀測地段、觀測項目、觀測高度和觀測時間2.1 測點概況1、測點名稱(編號)、地理位置、海拔高度。2、地形及附近水體,當地地形一般特征。3、植被狀況、植被特征、森林組成、樹種、 林齡、冠層厚度、層次結構等。4、土壤狀況、土壤名稱、種類、組成。5、周圍建筑物狀況。2.2測定內容與方法1、測定內容 太陽輻射 20 cm、150cm空氣溫度 風 氣壓 不同深度土壤溫度2、測定步驟53 通風表上水,通風,懸掛在20cm高處和 150cm處。55觀測地溫(cm、Tmax、5c

5、m、10cm、 15cm、20cm) 注:Tmin在氣象站早上讀 一次56觀測云量、天氣狀況。58讀20cm干、濕球溫度,連續讀三次,讀 后通風59將風速表懸掛在1m高處,松開羅盤小套 管,按下啟動桿。60讀150cm干、濕球溫度,連續讀三次, 讀后通風01讀風向及指示風速。02讀20cm干、濕球溫度,連續讀三次,讀 后通風。03讀氣壓。(經三次訂正得出氣壓值)05觀測地溫三、結果分析(一)單點分析3.1 太陽輻射日變化3.1.1 到達地面的直接輻射Sb的日變化規律到達地面的直接輻射Sb 日變化見下圖3.1.2 散射輻射(Sd)的日變化規律 散射輻射(Sd)的日變化規律見圖23.1.3 總輻射

6、(St)的日變化(圖3)3.1.4 反射輻射(Sr )的日變化 反射輻射的日變化見圖43.2 土壤溫度的變化3.2.1 不同深度土壤溫度的日變化規律 不同深度土壤溫度的日變化規律見圖53.2.2土壤溫度的垂直變化規律 土壤溫度的垂直變化規律見圖6(以早8點、下午1點、下午5點為代表時間做圖)3、不同高度氣溫的日變化規律不同高度氣溫的日變化規律見圖73.4 不同高度濕度的日變化規律3.4.1 不同高度相對濕度(u)的日變化規律 不同高度相對濕度(u)的日變化規律見圖83.4.2不同高度水汽壓(e)的日變化規律 不同高度水汽壓(e)的日變化規律見圖93.5 氣壓日變化氣壓日變化規律見圖103.6 風的日變化圖11(二)對比分析找一個和自己組不同的測點進行以下幾方面分析。1、不同測點到達地面的直接輻射的比較 (圖 12)2、不同測點的散射輻射的比較 (圖13)4、不同測點土壤溫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