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學年江蘇省如東縣四校聯考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卷_第1頁
2022-2022學年江蘇省如東縣四校聯考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卷_第2頁
2022-2022學年江蘇省如東縣四校聯考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卷_第3頁
2022-2022學年江蘇省如東縣四校聯考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卷_第4頁
2022-2022學年江蘇省如東縣四校聯考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8-2009學年江蘇省如東縣高二第一學期 期中“四校”聯考歷史(選修班)留意:本試卷由第卷(選擇題)和第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組成。本試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第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魯迅先生曾對近代某一時期的主流思想給以這樣的概括:“西哲的本事雖然要學,子曰詩云也要昌明,換句話說,便是學習了外國本事,保存舊習,本事要更新,思想要舊。”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C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 D自由為體,民主為用2康有為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理論的合理

2、性,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革命思想家卻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對封建統治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資產階級思想逐步成熟與完善。上述變化根源在于A民族沖突不斷激化 B封建制度已被推翻C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 D資產階級自身力氣的進展壯大3“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要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敬重道德,改良政治。”這段話的核心是A致富才能自強 B進展工商業是致富強國的必要條件C辦學才能振興工商業,達到致富自強的目的 D改良政治,是致富強國的根本保證419世紀70、80年月,社會的進步思想包括 “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君民共主者權得其平”“ 與外人商戰”A B C

3、D5洋務思潮、維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興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歷史主流,下列關于近代前期歷史主流的表述,最為精確的是A.推翻清朝統治,進展資本主義 B爭取民族獨立,抵制外來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國侵略勢力 D爭取民族獨立,實現社會近代化6在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發表文章說:“輸入西洋式社會國家之基礎,所謂公平人權之新信仰,對于與此新社會、新國家、新信仰不行相容之孔教,不行不有徹底之覺悟,猛勇之決心,否則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這話說明、新文化運動把斗爭目標直指孔教 、儒家思想束縛了民主和科學的傳播 、 陳獨秀認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對立 、陳獨秀仍舊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A. B. C. D.

4、7三民主義進展為新三民主義,最主要的緣由是A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 B已經完全淪為關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帝國主義對的侵略不斷加劇 D孫中山對革命對象和依靠力氣有了新的生疏 8在近代,有人認為“社會主義抱負甚高,學派亦甚簡單。惟是說之興,似可緩于歐洲。因產業未興,兼并未盛行也。”但后來又提出“物質文明不高,不足阻社會主義進行。”導致這種生疏變化的主要緣由是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B新文化運動的興起C社會主義由抱負變成了現實 D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9新三民主義不同于舊三民主義的內容有: 完善了民族主義平均地權 反對民族壓迫 節制資本 A B C D 10三民主義對舊民主主義革命所起的推動作用,表現在:推

5、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進展推動了中華民國的建立指導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的制定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進展A、B、C、D、11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對革命和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孫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權”屬于民生主義思想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土地綱領主見徹底廢除封建土地全部制是對天朝田畝制度繼承與進展A、B、C、D、12毛澤東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作用有:豐富進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為人民政協制定共同綱領供應了指導、為新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論預備、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進展的理論A B C D13下列哪些文章的發表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進展的理論? 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 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

6、系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沖突問題A、 B、 C、 D、14、國內革命戰斗時期,毛澤東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但后來黨的工作重心由轉移到城市,主要緣由是A、國民大革命的成功B、抗日戰斗的成功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D、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15民國時期的有名記者黃遠生說:“蓋在從前,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爭者,而在今日已成為思想上之爭。”事實上,近代有些大事兼有制度之爭和思想之爭,它們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A.B.C.D.16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基本特征是: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實行改革開放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走特色的社會主義

7、道路17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1978年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辯的相同點A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開放C為改革開放奠定了思想基礎 D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8.之所以說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繼毛澤東思想后的又一次新進展,主要是由于它: A.是通過進行真理標準問題的大爭辯確立起來的 B.繼承了毛澤東思想的全部精神內涵 C.科學地回答了在當代建設、鞏固、進展社會主義的問題 D.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引導人民解放思想19一個生活在20世紀20年月初的英國人可以去法國觀賞印象派畫展材去德國觀賞貝多芬作品音樂會通過電視觀看第14屆奧運會去電影院觀看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ABC D2

8、0、下列四幅作品,從創作風格推斷,消滅最晚的應當是 A.格爾尼卡 B.伏爾加河上的纖夫C.自由引導人民 D.日出印象第卷(非選擇題,共6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題12分,題10分,題14分,題11分,題13分,共60分。)2(12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 洋務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強兵”,但這里活動內容的實效和意義已遠遠超出了洋務派主觀目的的范圍。其最大的意義并不是產生了“強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開動了現代化的這輛列車。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務新政播下的現代文明種子的提前收獲洋務新政中成長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所培育出來的近代政治和

9、倫理觀念,所引進和傳播的科學學問和觀念,所教育和培育的完全不同于舊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學子,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開展的物質的、精神的基礎。材料三: 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繼承了洋務新政的遺產,更多的是對洋務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號是“保國”。在這個口號的后面,還有更為真實的“興西學”、“興民權”、“開民智”口號和進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較系統的近代思想理論作指導,即從西方引進的進化論。戊戌新政的主導力氣是維新派,他們的社會基礎是當時的新興社會力氣資產階級。戊戌新政的內容更為廣泛,也更為深化,不僅已涉及洋務新政所沒有的政治領域的改革,即使是連續洋務新政中的經濟、文化教育領域的

10、改革,也更有廣度和深度。 層次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 請回答:、依據材料二,理解材料一中洋務運動“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這句話的含義。(3分)、依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變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務運動?(3分)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指出其主要緣由。(4分)()、概括指出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在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2分)2、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與富強,先進的人進行了一系列困難的探究。(10分)請回答:(1)指出A、B、兩組人物向西方學習的指導思想。(2分)(2)依據國內和國際的歷史背景,分析促使C組人物由向西方學習轉變為向蘇俄學習的因素有哪些?(4分)(3)D組人物在走自己的過程中分別有什么突出

11、貢獻?(2分)(4)上述先進人的探究歷史給后人哪些啟迪?(2分)、【1分】材料一:“19世紀中期的埃及、日本和,雖然所在地域不同,國情有異,但這些國家的有識之士先后進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對此有論者指出:對被侵略地區而言,問題表現得越來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難以抵擋歐洲國家的入侵,要想連續生存,就必需進行變革。這樣,在被制服的地區,在那些曾經有過高度文明的國家,現代化的進程就開頭了。從19世紀中葉開頭,現代化越出歐洲,向亞非大陸推動在這些國家,由于“傳統”與“變革”之間力氣對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會、文化狀態也不同,因此現代化的道路不同,進展的速度也不同。” 錢乘旦再論世界近現代史的主線是現代化材料

12、二:反映了19世紀后半期日本資本主義進展的狀況材料三: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東京的大殿內,天皇率領群臣宣讀誓詞:“廣興會議,萬機決于公論;上下一心,大展經綸;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務使人心不倦;破歷來之陋俗,基于天地之公道;求學問于世界,大力振興皇基”。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五條誓文”。從今,日本勵精圖治,開頭了近代化進程。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16頁(人教版)請同答: (1)、 依據材料一和所學學問分析三國改革的共同緣由有哪些?(3分) (2)、從材料二這些圖片你得到了當時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哪些信息?(3分)(3)、日本工業化的特點是什么?(2分)(4)、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學問,分

13、析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緣由。(分)(5)、這些做法對日本社會進展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3分)2.閱讀下列材料:(11分)北魏孝文帝變法,尚文明,魏國以治,此變而得者也。商鞅變法,廢孝弟(悌)仁義,秦先強而后促;王安石變法,專務剝民,宋因以致亂,此變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殘酷剝民,非不行變也,法非其法也。張之洞勸學篇變法第七請回答:張之洞對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變法得與失的評價是否客觀,請簡要說明理由。要求:、先就張之洞對孝文帝改革、商鞅變法得失的論述作出評價。(2分)、然后任選其中一個變法(或改革),從背景、措施、影響等角度進行說明。(9分)、觀看秦朝疆域圖,回答問題:(13分)()、你從圖中能得

14、到哪些歷史信息?(5分)()、分階段概述秦朝疆域的形成過程?(分)()、為鞏固寬廣的秦朝的疆域,秦始皇進行了哪些政治改革?(分)()、說明西周和秦朝對地方統治各實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分) 學校 班級 學校 班級 _姓名_ _ 學號 _ 考試號 _ _ 裝 訂 線 內 請 勿 答 題 如東縣四校聯考高二班級歷史學科期中考試答題紙(選修班)題(分):22題:(分)題:(分)題:(分)題(分):(答案不要寫得太靠右邊留邊框裝訂)200200學年度第一學期 如東縣四校聯考高二班級歷史學科期中考試試卷答案(選修班)610 11 2(12分)、從洋務運動中成長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近代政治和倫理觀念(3分)

15、 、超越:目的、指導思想、領導階級、改革的廣度和深度(3分)緣由:民族危機的加深;資本主義進一步進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成為新政的領導力氣;西學的進一步傳播(4分) 、洋務運動是近代化的開端。戊戌變法則進一步推動了近代化的進程(2分)2、(10分)(1)、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B、資產階級思想(或資產階級政治學說)(2分)(2)西方之路走不通;俄國十月革命成功;無產階級隊伍壯大;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推動。(4分)(言之有理即可)(3)毛澤東開拓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或“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鄧小平開創了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2分)(4)以天下為己任;不屈不撓;與時俱進,開拓創

16、新;實事求是。(2分)(言之有理即可)(14分)(1) 緣由: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和示范;民族危機的加劇;三國有識之士的大力提倡。(3分)(2)、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進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大力進展近代教育,培育資本主義的建設人才;政府投資興辦近代工業。(只要答到其中3點則可給滿分,答出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可酌情加1分)(3分)(3)、特點:向西方學習規模大,領域廣;學習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盤西化;(2分)(4)、廢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天皇把握較大實力,勵精圖治;順應世界工業化潮流,實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3分)(5)、日本轉變了封建落后狀況,走上了進展資本

17、主義的道路;廢除了不公平條約,收回了國家主權,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成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3分)。2.(11分)(1)、北魏孝文帝改革:較為客觀公正;商鞅變法:符合事實,有肯定的道理;(2分)(2)、答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魏統一北方,民族融合趨勢加強,民族沖突和階級沖突尖銳。(3分) 措施:實行新制(均田制和租調制)、整頓吏制、革除舊俗(易服裝、講漢語、改漢姓等)。(3分) 留意學習漢人先進的制度和文化,加速了鮮卑族的封建化進程,促進了北魏社會經濟的進展富強和民族大融合。(3分)或答商鞅變法:背景:戰國處于動蕩、變革時期,秦國落后于六國。(3分) 措施:通過實行嘉獎耕織、重農抑商,嘉獎軍功,廢井田、開阡陌,統一度量衡等措施,(3分) 順應了歷史進展的潮流,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展,使秦國成為強國;但是輕視教化,實行什伍連坐制度等嚴刑峻法,剝削沉重,造成了肯定的負面影響,導致社會沖突尖銳,是后來秦朝快速走向滅亡的重要緣由。(3分)(同學若回答兩個按第一個賦分)、(13分)()、信息:疆域寬敞,北到長城、東到東海、南到南海、西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