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一、挑選題1.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顧炎武在肇域志 .江南九中說:“地產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間賦稅,公私之費,亦賴并濟; ”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區(qū)()A農耕經濟已包含了工商業(yè)等多種經濟成分B商品性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占據經濟中重要位置C賦稅主要來源于棉花種植業(yè)以及棉紡織業(yè)D發(fā)達的棉紡織業(yè)中已經產生資本主義萌芽2. 明清時期, 江南本地農村過剩人口、外來人口大量匯聚于城鎮(zhèn)的工商業(yè),促使多種服務需求大增, 形成一支可觀的服務大軍,包括轎夫、 腳夫、 飲食、 旅社、盤夫、 土工、 吹手、剃頭、整容、飯館、面館、酒館、膳食館鋪、消
2、遣服務業(yè)等;這一現象顯現的緣由是()A江南地區(qū)人口結構變化B南方經濟獲得較快進展C中原地區(qū)經濟急劇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趨勢明顯3. “自嘉靖中年,田賦日增,田價日減,細戶不支 就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復隸于圖冊 今日賦稅之法, 密于田土而疏于戶口,故土無不科之稅,而冊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稅不虧而庸調不足,生齒日繁,游手日眾;”材料反映了當時()A土地兼并的現象日趨嚴峻B賦稅制度發(fā)生根本變化C政府對農夫遷徙限制放松D社會風氣日益消靡沒落1 / 20 4.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據荀子 .王制記載, “ 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備用,使雕刻、文采不敢專造于家,工師之事
3、也;”這里的 “工師 ” 是()A官營手工業(yè)中的工匠 B治理手工工匠的官員 C治理市場經營的官員 D把握精致技藝的匠戶 5. “朝奉 ”本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賈的,他們不愿人們稱其為“老板 ”,而帶之為 “朝奉 ”;“ 徽州朝奉 ”;徽商不愿被稱為“老板 ” 這從本質上反映出 ()久之,到明末,世人統(tǒng)稱徽商為A徽商的虛心 B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結合的道路 C明清政府對商人的壓制和鄙視 D徽商的虛偽 6. “在最小的空間內用最簡潔的耕作方式養(yǎng)活盡可能多的人是中國的終極目標,為此, 他們將” 這 土地分成小塊,勞動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塊土地上面;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
4、耕細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脹的壓力 D小農經濟的脆弱性 7. 晚明時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 ”之說;所謂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農、工、商、兵、僧 之外,新添了 “十八民 ”,如道士、醫(yī)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師、駔儈、修腳等;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穡 ” 之民;從傳統(tǒng)的“四民 ”或“六民 “向“二十四民 的轉化反映了()2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A工商皆本思想產生,公平觀念深化人心 B重農抑商政策放松,自然經濟解體 C商品經濟進展,明清時期社會流淌頻繁 D政府的賦稅改革加重了農夫的負擔 8.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北宋顯現了最早的紙幣 交子,南宋、元朝
5、、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紙幣,可是快速貶值,到明中期基本舍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就是從民間貿易進展起來的白銀;白銀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終作為主要支付手段獲得政府認可;從力推紙幣到最終使用白銀主要反映了()A“重農抑商 ” 政策的破產B政府對貿易的掌握加強C政府對貿易的掌握遇挫D中國的銀礦產資源豐富9. 商朝甲骨文中有卜問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記載,如“帝令雨足年 ”;仍有王親自從事農作的記載,如 “ 王黍于南 ”等;這些卜辭說明()A商朝是中國原始農業(yè)的起源時期B占卜活動主要服務于農業(yè)生產C農業(yè)生產是商朝重要的經濟活動D重農抑商政策從商朝開頭推行10. “明政府規(guī)定,政府以錢糧、銀兩或預先購好的絲
6、料分發(fā)機戶,機戶織畢交官取酬;(但錢糧往往)每發(fā)后期(延誤時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剝削)之余,市騰踴(積壓)之料;”材料反映出影響新經濟進展的因素是()A自然經濟占主導B封建制度的落后C機戶們不守信用D地方官府的勒索3 / 20 11.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從下面中國古代一些朝代狀元人數分布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導致南北顯現差異和變化的主要緣由是()唐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北方 40 28 0 11 10 南方 17 27 37 77 88 A北方政治中心位置丟失B經濟重心的南移C政府特別重視科舉取士D儒學訓練的進展12.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實行的一種按人口安排
7、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肯定年限后歸農夫全部, 部分土地在其死后仍給官府;到了唐朝中期, 土地兼并日益嚴峻, 至唐天寶年間,根本無法實行土地仍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實行的重要前提是()A顯現大量無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進展 C政府掌握部分土地 D當時人口大量削減 13. “今棉之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蓋老少貴賤無不賴之;其衣被天下后世,為功殆過于 蠶桑也; ”這句話反映的現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質量好于絲織品 C棉布完全取代了絲織品的位置 D棉布因其有用性廣為流行 14. 4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與唐朝前期的都城長安相比,北宋東京城市
8、經濟功能增強的突出表現是()A商業(yè)活動更加頻繁 B商業(yè)活動打破坊市界限 C城市布局整齊、環(huán)境美麗 D顯現特地的市場治理機構 15. 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進展嚴峻受阻,其緣由包括()封建經濟基礎特別頑固 封建上層建筑的反作用 舊的經濟觀念的巨大影響 社會上缺乏破產的勞動力;A B C D 16. 清朝前期 “蘇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之間的關系應是()A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機戶出資經營, 機匠計工受值 ”其中的 “機戶 ”和“ 機匠 ”B基本上是純經濟關系,屬于雇傭關系 C地主與農夫的關系 D相當完善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17. 以下哪一項創(chuàng)造的顯現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步犁的基本定型()5 / 20 18. 岳
9、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某古代水利工程“ 旱就引水浸潤, 雨就杜塞水門; 故記曰: 水旱從人, 不知饑饉; ”;后來,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護之” ;據此判定,這項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鄭國渠 C靈渠 D芍陂 19. 明朝官員謝杰在 虔臺倭纂 中指出:“ 寇與商同是人, 市通就寇轉為商, 市禁就商轉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嚴而寇愈盛;片板不許下海,艨艟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 該作者旨在強 不許入番,子女玉帛恒滿載而去 于是海邊人人皆賊,有誅之不行勝誅者;調()A加劇內憂外患 B阻斷中外經濟溝通 C激化中日沖突 D防范東南沿海倭患 20. 有學者認為
10、,在中國的歷史上,城與市的關系經受了五個演化階段:有城無市,城中有市,城區(qū)即市區(qū),城在市中和有市無城;這一演化過程說明 A政治因素始終主導城市進展 B商品經濟進展轉變城市功能 C重農抑商政策左右城市變遷 D地方行政治理效能日漸減弱 6 / 20 21.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時期值得留意的是,發(fā)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意義; ” 以下無法印證全球通史中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A“ 市井經紀之家 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B“ 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俱是鋪席買賣;”C“ 京師五方所聚,其鄉(xiāng)各有會館”D“ 蜀人利交子之輕巧,一
11、貫有賣一貫一百者”22. 唐代歌詠揚州的名詩佳句許多,有陳羽的 “ 霜落寒空月上樓,月中歌吹滿揚州; ” 李紳的“ 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 司馬光的“ 萬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風酒并壚;” 由此可見當時的揚州()白銀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城市中飲食服務設施完備突破時間限制,夜市富強商業(yè)運輸主要借助水路進行ABCD23. 據史書記載 :萬歷年間 ,浙江嘉興府崇德縣石門鎮(zhèn)有油坊二十家,“ 坊須數十人 ,間日而作; 鎮(zhèn)民少,輒募旁邑民為傭; 其就募者 ,類赤身亡賴 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 ,傭直二銖而贏”;該材料可以說明()A.官營手工業(yè)丟失了主導位置 B.萬歷年間中國已顯現資本主義萌芽 C
12、.民營手工業(yè)中顯現細密分工 D.封建政府勉勵進展民營手工業(yè) 7 / 20 24.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新全球史載: “ 其目的在于確保土地的平均安排,以防止顯現類似于漢朝的土地兼并;這項制度依據土地的貧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將土地安排給個人及其家庭;” 對“ 這項制度” 的評判不正確選項 A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問題B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固C促進了自然經濟的進展D解決了土地兼并問題二、非挑選題25. 經濟政策隨著歷史的進展不斷作出調整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疑題;材料一漢武帝時期,由于財政危機,國家取消行之已久的鹽鐵 特許制度,由政府自行經營鹽鐵;其時,王國的問題 已經解決
13、,山海資源的壟斷權已全部收歸朝廷;鹽鐵官營,國家不僅占有原有鹽鐵 商人的利潤,而且把農夫對鹽鐵 的消費納 入到國家的財政經常;國家一旦控制了鹽鐵,大量為豪族地主所隱占的人口,在鹽鐵 官營之下, 不得不出高價食官鹽、用官鐵,等于是向國家交稅;“天下之利 ”盡由國家把握,將商人排斥于流通領域之外,本質上是國家通過商業(yè)獨占以榨取農業(yè)賦 稅的一種方式; 摘編自程念琪國家力氣與中國經濟 的歷史變遷(1)結合材料,分析漢武帝時期實行鹽鐵專營的背景和作用;材料二至兩宋時,國家建立了漸趨 完善的商稅制度,從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認了民營商業(yè)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稅也在很大程度上供應了國家維護巨大的官僚機構正常運行和
14、兩宋王朝贍軍養(yǎng)兵的巨額費 用;“以朝廷雄富, 猶言采山煮海, 一年商利不入, 就或闕均需 ”;“州郡財計,除民租之外, 全賴商稅 ”;唐宋以來, 商業(yè)鎮(zhèn) 市的崛起和富強所帶來的商稅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位置顯得越來越重要;宋代設鎮(zhèn) 的標準是 “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者,就為鎮(zhèn);”官府積極促進鎮(zhèn) 市的設置; “ 州縣官凡有所需索,皆取辦于一鎮(zhèn)之內;”8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 摘編自馮蕓 吳臣輝宋代商稅制度的確立與國家商業(yè)政策的調整(2)結合材料和所學學問,概括兩宋時期政府商業(yè)政策的調整并分析其緣由;材料三清朝前期,統(tǒng)治者堅持認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
15、一耕稼之人”,要避免“ 為農者相率而趨于工矣”;為此,對工商業(yè)實行重稅政策,全國各地稅關稅卡林立,“ 關津有過路之稅,鎮(zhèn)集有落地之稅” ;一一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3)結合材料概括清朝的經濟政策并依據所學學問分析其產生的影響;26. 閱讀以下材料,回答疑題;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孫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驅率吏民,修起蕪廢,教用犁耕,由是墾辟倍多,境內豐給;是歲,年疫;京師及三州大旱,詔勿收兗、豫、徐州田租、芻稿(漢代的一種稅收) 摘自后漢書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其以見谷賑給貧人;明初山西民風是“民多儉質而力農,士尚氣節(jié)而務學” ;到了明朝后期,山西
16、民風是“浪費其習染也, 商賈家亦雕龍繡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貿易一途, 至中才以下,方使讀書應試”;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數百畝 ”;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園“ 長里許, 臨河造屋一百間,土人呼之為百間屋”; 摘編自晉商興衰史材料三中國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就是說, 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細,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奮的國家;然而,許久以來,它好像就停滯于靜止狀態(tài)了;今日旅行家關于中國耕作、勤勞及人口稠密狀況的報告,與500 年前視察該國的馬可.波羅的記述比較,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分; 亞當 .斯密國富論(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中國農業(yè)經濟的特點;9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
17、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2)依據材料二,說明山西的民風有什么變化?(3)材料三中, 亞當 .斯密認為中國明清時期經濟停滯于靜止狀態(tài),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請說明理由;27.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演進的趨勢,中國現代化的進展經受了艱辛而漫長的歷程;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材料一依據馬克思主義社會進展學說來考察中國古代社會,可以看到, 至明代中后期, 古代封建社會業(yè)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與正德年間(15 世紀中葉至 16 世紀初葉),向近代社會轉型的苗頭已經顯現;明嘉靖年間至明末(16 世紀初葉至 17 世紀中葉),新的近代社會因素更為普遍而顯著地增長起來,向近代社會的轉型開頭啟動;現的明代
18、后期明顯就成為中國早期近代化的開端; 張顯清中國早期近代化的開端材料二 它們既掀開了中國采納機器生產的歷史即工業(yè)化歷史的第一頁, 因而,各種新因素紛紛出又掀開了中國采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的序幕,并構成中國新興資本主義現代工業(yè)的重要部分; 這些企業(yè)錘煉了把握機器的產業(yè)工人,培育了使用機器的技術人員和治理人員,介紹翻譯科技書籍;這些企業(yè)的勝利或失敗,對早期私人資本家來說是一次示范; 趙德馨中國近現代經濟史請回答:(1)結合所學學問,指出促使明代后期成為中國早期近代化開端的新因素;(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歷史大事,據材料概括該大事在促進中國近代化方面的作用;10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1.
19、考點: 2P:明清時期的商業(yè)進展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試卷答案分析:此題以顧炎武在肇域志 .江南九中的言論為內容考查明清時期商業(yè)的進展考查明末清初江南地區(qū)商品性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占據經濟中重要位置考查同學閱讀材料提取信息、分析懂得的才能解答: 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當時的江南棉花種植比較廣泛,棉紡織業(yè)發(fā)達, 說明明末清初江南地區(qū)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品性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占據經濟中重要位置,故 B 項正確 其余三項材料均沒有表達,應排除應選 B2.考點: 2P:明清時期的商業(yè)進展分析: 此題考查明清時期的商業(yè)進展需要把握明清時期南方經濟的進展的狀況和緣由解題的關鍵是對題干材料的解讀與分析,結合所學學問解答
20、即可解答:江南地區(qū)人口結構變化是題干這一現象的結果,故 A 項錯誤材料反映了明清時期江南城鎮(zhèn)工商業(yè)的進展,反映出南方經濟獲得較快進展,故 B 項正確題干材料不能推論出中原地區(qū)經濟的急劇衰退,故 C項錯誤明清時期的政治重心在北方,故 D 項錯誤應選 B3.考點: 28:古代賦稅制度分析:此題解答的關鍵是從“是以租稅不虧而庸調不足,生齒日繁,游手日眾”切入,結合中國古代的賦稅制度進行摸索解答: 依據材料可知,導致明朝賦稅制度調整的緣由是,地兼并,故 A 項錯誤;田賦日增帶來的細戶逃亡,而非土“土無不科之稅 ”,賦稅征收仍舊重視田畝標準,制度沒有發(fā)生根本變化,故 B 項錯誤;“今日賦稅之法,密于田土
21、而疏于戶口” ,政府對農夫遷徙限制放松,故 C 項正確;“生齒日繁, 游手日眾 ”,農村人口的消靡沒落,不能代表整個社會風氣的狀況,故 D 項錯誤應選 C4.考點: 2B:中國古代手工業(yè)生產的經營形狀11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分析:此題解答的關鍵是從“使雕刻、文采不敢專造于家” 切入,結合中國古代手工業(yè)進行思考解答: 題干中的信息的大意是:考查各個工匠的手藝,審察各個季節(jié)的生產事宜,辨別新產品質量的好壞, 留意產品牢固耐用好用,使設備用具便于使用,雕刻圖案的器具與有彩色花紋的禮服(浪費品) 不敢私家制造, 這是工師的職事 所以工師應當是治理手工工匠的官員應
22、選 B5.考點: 2X: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分析:此題解答的關鍵是從他們不愿人們稱其為 商政策進行摸索“老板 ” ,而帶之為 “朝奉 ”切入,結合重農抑解答:他們不愿人們稱其為“ 老板 ”,而帶之為 “朝奉 ”說明仍舊沒有擺脫重農抑商政策或觀念的束縛,所以 C符合題意;AB 無從表達,排除;D 是表面現象,排除;應選 C6.考點: 21:中國古代農業(yè)耕作方式分析: 此題考查中國古代的小農經濟需要把握精耕細作的特點解題的關鍵是結合精耕細作的特點對 “將土地分成小塊,勞動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塊土地上面 ”的分析懂得解答:依據題干材料“將土地分成小塊,勞動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
23、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塊土地上面”,結合所學可知,小農經濟是在小土地私有制基礎上運用簡潔的生產工具追求產量的最大化以養(yǎng)活更多的人口,滿意小農經濟的生產和再生產,即在肯定面積的土地上, 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勞動和技術,進行細致的土地耕作,量,這是精耕細作的特點,故 A 項正確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應選 A7.考點: 2P:明清時期的商業(yè)進展最大限度提高單位面積產分析:此題以 “二十四民 ”的說法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對明清時期商業(yè)進展學問點的把握,考查對材料的綜合閱讀懂得才能解答: A、 “二十四民 ”的產生反映了行業(yè)的增加,未表達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故錯誤;12 / 20 岳麓版必修
24、二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B、明清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未放松,自然經濟沒有解體,與歷史史實不符合,故錯誤;C、材料表達了社會行業(yè)的增加,這說明白社會流淌的頻繁,故正確;D、材料未涉及有關的賦稅問題信息,故錯誤;應選 C8.考點: 2W: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同學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問題的才能由材料“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紙幣,可是快速貶值, 到明中期基本舍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就是從民間貿易進展起來的白銀;”可知明政府曾大力推行紙幣,而后舍棄紙幣改用白銀,相反應當是受挫解答:A 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古代社會始終堅持的經濟政策,“破產 ”說法有誤, 故 A 項錯誤;B 材料主要說明政
25、府曾大力推行紙幣,而后舍棄紙幣改用白銀,并不能說明政府對貿易的控制加強,相反應當是受挫,故 B 項錯誤;C 項由材料 “ 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紙幣,可是快速貶值,到明中期基本舍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就是從民間貿易進展起來的白銀”可知正確;D 白銀成為一種主要的流通貨幣是在明代以后,材料主要是表達一個轉變的過程,故 D 項錯誤應選 C 9.考點: 25: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分析:此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旨在考查同學精確解讀材料的才能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產業(yè)結構 以種植業(yè)為主,家畜飼養(yǎng)業(yè)為輔; 生產模式 精耕細作;生產規(guī)模 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經營方式 “ 男耕女織 ”(農業(yè)與家
26、庭手工業(yè)相結合 /自給自足)解答: 此題材料提到, 甲骨文中有卜問天雨、卜禾(谷熟之意) 的記載, 如“帝令雨足年 ”仍有王親自從事農作的記載,如“ 王黍于南 ”等這反映了農業(yè)生產活動在商朝的重要位置,結 合所學學問可知,故 C 正確;ABD 都不符合材料及學問,排除應選 C10.考點: 2Z: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緩慢進展13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分析: 此題考查明朝資本主義萌芽受阻的因素敬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獨秘籍通過認真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即可解答: 材料中明朝江南的地方政府將部分錢糧、銀兩或生產原料絲料分發(fā)給機戶,在機戶生產完畢后交官府領取
27、酬金,結果顯現了延誤分發(fā)和克扣錢糧、交售積壓的原料的現象,反映出明朝資本主義萌芽受到封建政府環(huán)節(jié)的盤剝和掠奪,可見材料反映出影響新經濟進展的因素是地方政府的勒索,應選 DA、C 在材料中無表達,故排除;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是阻礙新經濟的根本因素,與材料信息無關,故排除 B應選 D 11.考點: 29: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分析: 此題考查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考查唐宋以來中國南北方經濟、文化進展的差異,旨在考查同學解讀表格信息、調動學問解決問題的才能解答: A唐朝至明清時期除南宋外,北方始終保持政治中心的位置,故 A 錯誤B分析表格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古代中國科舉考試狀元中,南北方人數在唐朝時有一定
28、的差距、北宋人數接近,之后的南宋、明清各朝南方人數遠遠超過北方且差距越來越大;這種差距和變化的主要緣由在于唐朝中后期以來的經濟重心南移的不斷進展,導致南方文化訓練進展超過北方,應選 BC政府特別重視科舉取士與題干中“南北顯現差異和變化的主要緣由”要求無關, 故排除 CD儒學訓練的進展與題干中“南北顯現差異和變化的主要緣由” 要求無關,故排除 D應選 B12.考點: 24: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化分析:此題考查中國古代土地制度演化的情形,問題的才能旨在考查同學精確解讀材料信息信息和分析解答: 無主荒地的顯現、 人口大量的削減均僅適用于北魏及隋唐等朝代初期的戰(zhàn)亂時期,北魏至隋唐統(tǒng)一和穩(wěn)固后此情形消逝
29、故 AD 錯誤均田制是封建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土地私有制的進展對均田制起到破壞的作用故 B 錯誤材料中北魏至隋唐實行將國家把握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安排的均田制,部分土地在農夫死后須仍給官府; 到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嚴峻,政府已無田可授,要前提是政府掌握部分土地故 C正確應選 C14 / 20 均田制破產; 可見均田制實行的重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13.考點: 2C:中國古代紡織業(yè)的進展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分析: 此題考查中國古代紡織業(yè)的進展考查棉布的優(yōu)點和流行的緣由需要把握中國古代紡織業(yè)的進展歷程解答:依據題干關鍵信息“棉 ”、“御寒 ” 、“生暖 ”、“ 老少貴賤無不賴之”可以看出在當時棉布保暖性
30、好,可以御寒,因其有用性已經成為中國人民的主要衣料,故 D 項正確 AB 兩項是對材料的懂得片面,應排除C項說法過于肯定化,應排除應選 D14.考點: 2R:古代市的變遷分析: 此題以都市之間的比較為考查背景,考查對市的變遷學問點的把握,考查對材料的綜合閱讀懂得才能解答: A、商業(yè)活動頻繁不是城市功能增強的表現,故錯誤;B、依據課本學問點,可知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打破,故正確;C、該項是唐長時期的特點,故錯誤;D、宋代以前就顯現了特地的市場治理機構,故錯誤;應選 B15.考點: 2Z: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緩慢進展分析:此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萌芽這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學習時要留意學習其緣由、標志、影響
31、、及緩慢進展的緣由等解答:導致資本主義萌芽進展緩慢的根本緣由是封建制度腐朽和小農經濟占據主導位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農夫被束縛在土地上,而且貧困, 購買力特別低下,影響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地主和大商人“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嚴峻影響了擴大再生產;封建國家實行抑制工商業(yè)的政策,不斷增設關卡, 征收重稅,影響了商品的流通;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貿易, 不能擁有使資本主義萌芽缺乏海外市場所以都正確應選 D 16.考點: 2Z: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緩慢進展分析:此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萌芽這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學習時要留意學習其緣由、標志、影響、及緩慢進展的緣由等15 / 20 岳麓版必修二
32、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解答:此題考查同學的分析懂得才能“機戶 ” 屬于早期的資本家,而“機匠 ”屬于早期的雇傭工人,二者之間是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所以 ACD不符合題意應選 B 17.考點: 21:中國古代農業(yè)耕作方式分析:此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yè)耕作方式考查唐代時期的曲轅犁及其意義解答: 結合所學可知, 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步犁的基本定型的是唐代時期的曲轅犁,它的創(chuàng)造是自漢代之后農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故 C 項正確A 項是漢代的播種工具耬車,與題意不符,應排除B 項是曹魏馬鈞改進的澆灌工具翻車,與題意不符,應排除D 項是唐代澆灌工具筒車,與題意不符,應排除應選 C18.考點: 23:中
33、國古代水利工程和澆灌工具分析:此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考查都江堰及其地理位置和作用解答: 依據題干材料可知,此水利工程可以用來防洪、澆灌,并且三國時期諸葛亮曾進行過治理據此判定,此項水利工程應位于四川,結合所學可知,是都江堰,故 A 項正確鄭國渠在關中地區(qū),與題意不符,故 B 項錯誤靈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興安縣境內,與題意不符,故 C項錯誤芍陂位于今安徽壽縣南,與題意不符,故 D 項錯誤應選 A19. A 此題考查明朝的海禁政策;材料中“市通就寇轉為商,市禁就商轉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嚴而寇愈盛”、“ 海邊人人皆賊, 有誅之不行勝誅者”,反映了明朝長期實行“ 海禁” 政策,一方
34、面導致東南沿海居民為生活所迫加入倭寇的行列,倭寇之患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阻礙了我國沿海對外貿易的進展,加劇沿海居民的生活困難,甚至威逼我國東南沿海的海防安全和社會穩(wěn)固,可見該作者旨在強調“海禁 ” 政策加劇我國的內憂外患,應選 A;B、C、D 三項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20. 16 / 20 B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此題考查中國歷史上城市進展的因素;依據材料中該學者提出的中國“城”與“市” 進展的五個階段來看,具有經濟職能的“市”經受了由無到有、市逐步超過城甚至取代城的進展趨勢,可見此演化過程表達了商品經濟進展的作用,應選 B;A 項與材料信息不符,C、D 兩項
35、在材料中無表達,故排除;21. C 此題考查宋朝商業(yè)的富強;材料中宋朝的 “商業(yè)革命 ”的說法, 實際上反映了宋朝商業(yè)及城市的富強; A 項的夜市的富強、B 項的城市中臨街設市及 D 項交子的流通均反映宋代商業(yè)及城市富強的狀況,不符合題意;C項“會館 ”的顯現與明清商幫興起相關,應選 C;22. B 此題考查唐宋時期揚州城市商業(yè)的富強;材料中唐朝兩位詩人的詩句反映了揚州夜市的富強和水路商業(yè)運輸的進展,宋人司馬光的詩句表達了城市中飲食服務實施的完備,故正確;明朝后期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故錯誤;據上,A、C、D 項錯誤,應選 B;23. B 此題考查明朝新的生產方式的產生;由材料中明萬歷年間浙
36、江嘉興石門鎮(zhèn)油坊“鎮(zhèn)民少 ,輒募旁邑民為傭;其就募者 ,類赤身亡賴 一夕作 ,傭直二銖而贏 ”可知,油坊實行雇傭勞動的生產方式,雇工計日受值, 與雇主僅存在雇傭關系, 說明明萬歷年間中國顯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應選 B;A、C 項在材料中無表達,24. D D 項不符合史實,故排除;此題考查古代中國的土地政策;由材料 “其目的在于確保土地的平均安排,以防止 土地兼并” 、“ 將土地安排給個人及其家庭”可知,此土地制度為北魏至隋唐時期實行的均田制;均田制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固和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的維護,故 A、 B、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土地兼并問題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全部制本身,應選
37、D;25.考點: 2B:中國古代手工業(yè)生產的經營形狀;29: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2X: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分析:17 / 20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綜合測試(1)此題考查漢武帝時期實行鹽鐵專營的背景和作用關鍵信息 “漢武帝時期, 由于財政危 機,國家取消行之已久的鹽鐵 特許制度 ”、“本質上是國家通過商業(yè)獨占以榨取農業(yè)賦 稅的 一種方式 ”等可得出結論(2)此題考查兩宋時期政府商業(yè)政策的調整的相關學問此題依據材料 “ 國家建立趨了漸完善的商稅制度, 從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認了民營商業(yè)的存在及其合法性”、“ 而商稅也在很大程度上供應了國家維護巨大的官僚機構正常運行和兩宋王朝贍軍養(yǎng)兵
38、的巨額費用” 等可得出結論(3)此題考查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依據材料 一耕稼之人 ”等結合所學學問得出結論解答:“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1)此題材料 “其時,王國的問題已經解決,山海資源的壟斷權已全部收歸朝廷”反映了財政危機;王國問題解決的背景;“ 鹽鐵官營,國家不僅占有原有鹽鐵商人的利潤,而且把農民對鹽鐵的消費納入到國家的財政經常國家一旦掌握了鹽鐵,大量為豪族地主所隱占的人口,在鹽鐵官營之下,不得不出高價食官鹽、用官鐵,等于是向國家交稅 天下之利 盡由國家把握,將商人排斥于流通領域之外” 反映了作用有打擊商人的勢力;增加的國家的財政收入;起到與豪強爭利的作用;加強了對農夫的剝
39、削和掌握(2)此題材料 “國家建立趨了漸完善的商稅制度,從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認了民營商業(yè)的存在及其合法性, 而商稅也在很大程度上供應了國家維護巨大的官僚機構正常運行和兩宋王朝贍 軍養(yǎng)兵的巨額費用”反映了兩宋時期政府商業(yè)政策的調整有完善商稅制度,承認民營商業(yè)的 合法性,依據商業(yè)的進展狀況設立市鎮(zhèn);至于其緣由,結合所學學問及材料“ 而商稅也在很 大程度上供應了國家維護巨大的官僚機構正常運行和兩宋王朝贍軍養(yǎng)兵的巨額費用” “州郡 財計, 除民租之外, 全賴商稅 唐宋以來,商業(yè)鎮(zhèn)市的崛起和富強所帶來的商稅在國家財政 收入中的位置顯得越來越重要” 反映了經濟重心南移,農業(yè)生產大幅度進展;工商業(yè)富強,在經濟和財政中發(fā)揮重大作用(3)依據材料 “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等可知政策是“重農抑商 ”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影響有:愛護了小農經濟的進展,但也制約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 義萌芽的進展; 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但也造成閉關鎖國的局面(或阻礙了中外之間的溝通,使 中國逐步落后于世界) 答案:(1)背景:財政危機;王國問題解決作用:打擊商人的勢力;增加的國家的財政收入;起到與豪強爭利的作用;加強了對農夫的剝削和掌握(2)調整:完善商稅制度, 承認民營商業(y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中校園文化發(fā)展》課件
- 《會計實務手工操作》課件
- 《招聘的策略》課件
- 鐵路調車工作實訓無線調車燈顯設備課件
- 鐵路工程安全技術石家莊鐵路44課件
- 鐵路貨物運雜費保價費率相關規(guī)定課件
- 《GB 15562.1-1995環(huán)境保護圖形標志 排放口(源)》(2025版)深度解析
- 中世紀文化課件
- 股東資金借用合同范例
- 東陽木雕文化課件
- 2025年入團相關考試題型及答案
- 2023-2024學年北京市西城區(qū)德勝中學七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
- 皮膚病靶向治療專家共識(2025版)解讀課件
- DB37-T 3274.3-2023 日光溫室建造技術規(guī)范 第3部分:山東VI型
- 《四輪驅動電動汽車制動系統(tǒng)設計》14000字(論文)
- 鄭州食品工程職業(yè)學院《中國宗教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綜合實踐活動1《抓抓數數》教案
- RoHS知識培訓課件
- 醫(yī)學課件痛風性關節(jié)炎
- 流程建設培訓課件
- 公共危機管理(本)-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國開(BJ)-參考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