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態影響評價 技術方法2007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前培訓(新疆4月29日)技術方法要 求大綱技術方法1工程分析-生態影響型項目(1)掌握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的技術要點(2)掌握分析項目組成、布置和工程特點的基本方法(3)熟悉分析項目施工期、運行期主要生態影響技術方法P29P23P23P252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調查(4)掌握自然環境主要要素現狀調查的基本內容及技術要求(5)了解社會經濟環境狀況調查的基本內容及技術要求P29P77P78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6)掌握通過地面調查收集生態環境現狀信息的方法(7)熟悉陸生植被類型、生物量調查和評價的方法(8)了解陸生
2、動物調查和評價的基本方法(9)掌握生態環境敏感保護目標調查和評價的基本方法(10)了解水生生態環境調查和評價的基本方法(11)了解3S技術在生態環境現狀調查中的應用P30P30P31 P31 P31 P31P78P78,P91;P103P79P813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12)熟悉生態影響預測的技術要求與基本方法(13)掌握生態影響評價的技術要點與方法(14)了解水土流失、水體富營養化、生物量變化計算方法(15)了解景觀美學影響評價的意義與主要內容P32P32P32P32P163,P167P164,P167P169,P171P1784環境保護措施(16)熟悉生態影響的防護、恢復措施(17)了解水
3、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措施(18)了解綠化方案編制的技術要點P31P31P31P254P261P258掌握:6(3)項;熟悉:4(4)項;了解:8(10)項,合計:18(17) 項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第一部分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第二部分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第三部分 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的篩選第四部分 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第五部分 生態保護措施第一部分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技術方法:(1)掌握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的技術要點(2)掌握分析項目組成、布置和工程特點的基本方法(3)熟悉分析項目施工期、運行期主要生態影響技術方法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一、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內容1、工程概況2、施
4、工規劃3、生態環境影響源分析4、主要污染物與源強分析5、替代方案作用和內容項目分析又稱工程分析。工程分析的作用非常重要。項目組成工程特性表(環境相關)、施工工藝傳統與先進、施工布置圖、時序、運行方式調度、調節方式、飛行程序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環節、源強。工程概況工程概況:主要包括工程名稱、地理位置(流域開發概況)、工程目標(防洪、發電、供水、灌溉)、性質、規模、工程特性,要列出工程特性表。有些工程的特性表內容很大,在附工程特性表時,注意不可漏掉與環境影響有關的項目(如最小下泄流量、移民安置方式等) 。第一部分 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掌握分析項目組成、布置和工程特點的基本方法 項目組成:主體工程、
5、輔助工程、其他 布置:空間布局、施工時限等 工程特點:抓住主要矛盾和重要特征 第一部分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掌握分析項目施工期、運行期主要生態影響到技術方法(全過程分析) 在工程組成和工程特點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環境因子篩選和影響分析。 施工期主要有水、氣、聲、固體廢棄物和生態影響分析,注意三場的布置與生態影響 運行期要看工程特點,特別要考慮長期影響及風險。第二部分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一、掌握通過地面調查收集生態環境現狀信息的方法調查內容:1、自然環境調查2、生態系統調查3、區域資源和社會經濟狀況調查4、區域敏感保護目標調查5、區域土地利用規劃、發展規劃、環境規劃調查6、區域生態環境歷史變遷情況、
6、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及自然災害等第二部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二、熟悉陸生植被類型、生物量調查和評價的方法三、了解陸生動物調查和評價的方法陸生生態環境 第二部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四、掌握生態環境敏感目標調查與評價的基本方法(一)保護目標 P104 (1)需特殊保護地區:指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確定的、縣以上人民政府劃定的需特殊保護的地區,如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歷史文化保護地(區),水土流失重點預防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 (2)生態敏感與脆弱區:指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及重點監督區、天然濕地、珍稀動植物棲息地或特殊生境、天然林、熱帶雨林、紅樹林、珊瑚礁、魚蝦產卵
7、場、天然漁場、重要濕地等。 (3)社會關注區:人口密集區、文教區、療養地、醫院等,以及具有歷史、科學、民族、文化意義的保護地。 此外,環境質量己達不到環境功能區劃要求的地區亦應視為環境敏感區。 五、熟悉生態評價圖件的基本要求(一)生態制圖的圖件要求 P175(1)正規比例尺的基礎圖件:土地利用現狀圖、植被圖、土壤侵蝕圖等(2)三級評價項目:土地利用現狀圖和關鍵評價因子評價成果圖(3)二級評價項目:土地利用現狀圖、植被分布圖、資源分布圖等基礎圖件和主要評價因子的評價和預測成果圖。(4)一級評價項目還要用圖形、圖像顯示評價區域全方位評價和預測成果(二)生態制圖數據的獲取(1)基礎圖件(2)專項圖件
8、(三)生態圖的編制(1)圖件的錄入(2)圖件的編輯和配準(3)圖件提取(4)空間分析(5)圖件輸出生態制圖粗框監控系統讀入圖幅文件圖件的錄入掃描或數字化圖件監測數據社會經濟數據資源環境數據圖件編輯和配準生成元數據庫和空間數據庫評價因子參數空間分析和主要評價因子分析模型運算圖件輸出生成成果圖質控分析第二部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六、了解水生生態環境調查和評價的基本方法七、了解3S技術在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和評價中的應用下面分別介紹水生生態環境調查的技術要求及“3S”技術的應用第二部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生態環境現狀評價方法: 主要從生態系統質量評價和社會-經濟觀點評價兩方面考慮。 推薦方法有:列表
9、清單法、綜合評分法、生態機理分析法、生態圖法、景觀生態學分析法、生產力分析法、系統分析法等。 生態系統質量評價:主要考慮植被覆蓋率、群落退化程度、自我恢復能力、土地適宜性等。生態完整性評價:A-方法:綜合評分法、景觀生態學分析法、列表清單、生態機理分析法等。B-指標:植被連續性、生態系統組成完整、生態系統空間結構完整性、生物多樣性、生物量和生產力水平。C-景觀生態評價指標:生態系統(植被)凈生產力和穩定性分析。 第三部分 環境影響識別篩選1、目的:鑒別擬建工程與潛在的生態受體之間的關鍵聯系,確保評價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方法:將擬建工程和受影響生態系統分解為各自的組成部分,鑒別可能的交互作
10、用,并尋求合適的表征因子和參數。3、注意:識別與篩選建立在一定的調研基礎上(文獻查閱、實地考察與咨詢、訪問)生態影響識別包括影響因素、影響對象、影響效應的識別。某公路項目環境影響因子與影響程度識別某公路項目環境影響因子與影響程度識別注:/:長期/短期的不利影響 /:長期/短期的有利影響第四部分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一、生態影響的特點 P1621、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2、具有區域性或流域性的特點。3、是高度相關和綜合性的。4、影響效果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其整體性影響可從區域或流域、景觀生態、生態系統或生物群落等不同層次作分析。第四部分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二、生態影響預測(一)內容 P1631
11、、影響因素分析:即工程影響因素分析;2、生態環境受體分析:即受影響對象的確定;3、生態影響效應的分析:即發生了什么問題。4、此外,對生態整體影響、生態環境敏感性、自然資源影響、生態環境脆弱性、區域或流域內存在的問題等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熟悉生態影響預測的技術要求與基本方法(二)技術要求與基本方法(P164)技術要求1、從生態系統的整體性、開放性、地域差異性、動態變化的觀點進行影響預測。2、細致地工程分析:對全部工程活動、工程的全過程進行細致分析。3、進行敏感保護目標的影響分析。4、正確處理依法評價影響和科學評價影響的問題。5、正確處理一般評價和生態環境影響特殊性問題。(二)技術要求與基本方法
12、基本方法采用類比分析、生態機理分析、景觀生態學的方法進行文字分析與定性描述數學模型進行水土流失、水體富營養化等預測第四部分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三、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掌握生態影響評價的技術要點與方法技術要點:P165評價影響的性質和程度、影響的顯著性評價生態影響的敏感性和主要受影響的保護目標評價資源和社會價值的得失采用評價標準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利用適宜方法或數學模型進行評價掌握生態影響評價的技術要點與方法(一)指標 P1651、生態學評估指標與基準:滅絕風險、種群活力、最小生境區等2、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與基準:資源或生態可持續利用性等3、政策與戰略評估指標與基準:環境政策、資源政策、產業政策等4、
13、環境保護法規和資源保護法規作為評估基準。5、以經濟價值損益和得失作為評估指標和標準:稀缺性、唯一性等6、社會文化評估基準:歷史性、文化價值等第四部分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二)標準來源1、國家、行業和地方規定的標準(P166)2、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和區劃功能生態功能區、敏感保護目標、城市規劃區的環境功能區、水土保持區劃、其它地方規劃及其相應生態規劃與保護要求3、背景或本底值區域土壤背景值、區域水土流失本底值、區域植被覆蓋率與生物量、項目所在地的生態背景值4、以科學研究已證明的“閾值”或“生態承載力”作為標準5、特定生態問題的限值水、草原、土地和生物物種保護第四部分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三、生
14、態環境影響評價(三)評價方法類比法及應用 1、類比法技術要點(1)選擇合適的類比對象:工程方面、生態環境方面(2)選擇可重點類比調查的內容2、類比法調查方法(1)資料調查;(2)實地監測或調查;(3)景觀生態調查;(4)公眾參與調查3、類比調查分析(1)統計性分析;(2)單因子類比分析;(3)綜合性類比分析;(4)替代方案類比分析了解水土流失、水體富營養化、生物量變化的計算方法四、水土流失預測與評價方法(169)(一)水土流失定量數據:侵蝕模數(侵蝕強度t/km2a)、侵蝕面積、侵蝕量(二)侵蝕模預測方法:A=R K L S C P1、已有資料調查法2、物理模型法3、現場調查法4、水文手冊查算
15、法5、土壤侵蝕及產沙數學模型法(三)土壤侵蝕強度分級1、土壤侵蝕容許量標準2、水力侵蝕、重力侵蝕的強度分級:微、輕、中、強、極強、劇烈3、風蝕強度分級:植被覆蓋度、年風蝕厚度、侵蝕模數三項指標劃分第四部分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四、水土流失預測與評價方法表8-1主要侵蝕類型區的土壤容許流失量侵蝕類型區土壤容許流失量(t/km2a)西北黃土高原區1000東北黑土區200北方土石山區200南方紅壤丘陵區500西南土石山區500表8-2 風蝕強度分級強度分級%植被覆蓋度/mm年風蝕厚(t/km2a)侵蝕模數微度702200輕度70-502-10200-2500中度50-3010-252500-5000
16、強度30-1025-505000-8000極強度1050-1008000-15000劇烈10015000 某流域水土流失現狀某地區水土流失面積統計表水土流失類型微度侵蝕輕度侵蝕中度侵蝕強度侵蝕合計水蝕面積(km2)64202486596889590占水蝕百分比(%)66.9425.926.210.92100風蝕面積(km2)80616232429占風蝕百分比(%)33.1866.82100五、水體富營養化預測與評價方法(P171) 水體磷的增加是導致富營養化的主因,但亦與氮含量、水溫及水體特征有關。 (一)流域污染源調查 根據地形圖估計流域面積;了解年降水量和徑流量;調查流域內地形地貌和景觀特
17、征,了解城區、農區、森林和濕地面積及分布;調查污染物點源和面源排放情況。 (二)水中總磷的收支數據可用輸出系數法和實際測定法獲得。湖泊實測法水量收支平衡公式:輸入量=輸出量+儲存量 (三)預測富營養化方法:營養物質負荷法、營養狀況指數法滇 池滇 池第四部分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生物量變化的計算方法與評價方法相同,只是需要進行不同時段的對比。第四部分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七、景觀美學影響評價了解景觀美學影響評價的意義與主要內容 P178意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的環境意識增加,人們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在不斷上升,旅游資源也逐漸成為我國和地方的支柱產業,但是,景觀美學資源卻正在遭到破壞,因此,進行影
18、響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景觀美學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一)景觀美學分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三)景觀影響評價內容1、景觀閾值評價2、景觀美學評價3、景觀影響評價4、景觀保護評價(二)景觀影響評價評價指標:視角或相對坡度、相對距離、視見頻率、景觀醒目程度 P179 視角或相對坡度:20-30%中等,30-45%很敏感, 45%極敏感 相對距離:400m為前景,極敏感;400-800m中景,很敏感;800-1600m為遠景,中等敏感;1600m為背景。 視見頻率:看到的幾率和時間。 30S,極敏感、10-30S很敏感、5-10S中等敏感 景觀醒目程度集安高句麗將軍墳河南云臺山云南石林第五部分生態環境
19、保護措施熟悉生態影響的防護、恢復措施 P254制定生態影響的防護、恢復措施的規劃、方案減少生態環境影響的工程措施減少生態環境影響、保護環境的生物措施生態環境監理與生態監測生態影響補償與建設水土保持措施第五部分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三、減少生態環境影響的工程措施(1)合理選址、選線。如避繞敏感的環境保護目標、符合地方環境保護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等。(2)工程方案分析與優化。(3)施工方案分析與合理化建議。(4)此外,要進行生態環境監理與生態監測也是必要的。四、水土保持預防措施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和合理的施工方案設計,減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壞。合理選擇棄渣棄土場,保證棄渣場安全,并對棄渣棄土場實行先
20、擋后棄(先修建擋土墻,再棄渣)的操作方案。實行集中取土、集中棄土方案,既減少破壞又相對易于防治。合理確定施工期,避開集中的降雨季節施工可避免土壤和水蝕流失,避開大風季節施工可避免土壤風蝕吹失。施工期備齊防止暴雨的擋護設備,如蓋網、苫布或稻麥草簾等,在暴雨來臨前覆蓋施工作業破壞面,可極大地防止土壤流失。礦業和工業項目做好棄渣、尾礦、矸石的回用和堆放,防止風吹雨蝕的流失。實施建高項目全過程管理,尤其須加強施工期的水土保持監理工作。第五部分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四、水土保持治理方法1、工程治理措施:攔渣工程、護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水工程、防風固沙工程及泥石流防治工程等。2、生物治理措施:主要有人工
21、再植被工程或重建工程。最為關鍵的是土地整治和表層土壤的覆蓋問題,要考慮農業利用、土地生產力的恢復和培植,以及土地綜合的、合理的、高效的利用。第五部分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五、綠化方案(生物保護與治理措施)一個比較完善的綠化方案包括指導思想(或編制原則)、方案目標、方案措施、方案實施計劃及方案管理。 1、原則:采用鄉土物種,生態綠化,因土種植,因地制宜。 2、目標:綠化面積指標和綠化覆蓋率。 3、方案實施法包括:立地條件分析、植物類型推薦、綠化結構建議及實施時間。 4、保障措施:投資有保障,進行技術培訓。 5、綠化管理:由建設單位實施,環保管理部門監督。謝 謝第一部分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二、工程分
22、析技術要點工程組成完全1、一般建設項目工程組成有:主體工程、輔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和環保工程。有的還有臨時工程和儲運工程。2、主要的輔助工程有:對外交通、施工道路、料場、工業場地、施工營地、棄土棄渣場。返回二、工程分析技術要點重點工程明確 重點工程:指工程規模比較大,影響范圍大或時間較長的;位于環境敏感區附近的。 以高速公路工程為例,其重點工程主要是: 1、隧道 2、大橋 、特大橋 3、高填方路段 4、深挖方路段 5、互通立交橋 6、服務區 7、取土場 8、棄土場返回第一部分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二、工程分析技術要點全過程分析和污染源分析1、全過程分為:選址選線期(工程預可研期)、設計方
23、案(初步設計與工程設計)、建設期(施工期)、運營期和運營后期(結束期、閉礦、設備退役和渣場封閉)2、污染源分析有:(1)鍋爐煙氣排放量計算及擬采取的除塵降噪措施和效果說明。(2)車輛揚塵量估算(3)生活污水的排放(4)工業場地廢水排放量(5)固體廢物(6)生活垃圾(7)土石方平衡(8)礦井廢水量返回第二部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自然環境調查 調查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象、土壤基本情況。 調查中須特別注意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極端問題,如最大風級、最大洪水。 返回第二部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生態系統調查 生態環境現狀調查首先須分辨生態系統類型,包括陸地
24、生態與水生生態系統,自然生態與人工生態系統;然后對各類生態系統按識別和篩選確定的重要評價因子進行凋查。 陸地自然生態系統的調查包括植被(覆蓋率、生產力、生物量、物種組成);動、植物物種特別是珍稀瀕危、法定保護生物和地方特有生物的種類、種群、分布、生活習性、生境條件、繁殖和遷徙行為的規律;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特點、結構及環境服務功能,穩定性與脆弱性:與其他生態系統關系及生態限制因素等。返回第二部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區域資源和社會經濟狀況調查 包括人類干擾程度(土地利用現狀等)、資源賦存和利用。如果評價區存在其他污染型工、農業,或具有某些特殊地質化學特征時,還應該調查有關的
25、污染源或化學物質的含量水平。 返回第二部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二、陸生生態環境技術要求熟悉陸生植被類型、生物量調查和評價的方法(一)陸生生態系統生產能力估測(P92-93)-是通過對自然植被凈第一性生產力的估測完成的。1、地方已有成果法2、參考權威著作提供的數據3、區域蒸散模式。表3-14 自然植被第一性生產力的測算結果(青藏鐵路格望段)生態系統類型降水量/(mm)生物溫度(BT/)凈第一性生產力(NPP/T/(hm2a)溫涼干旱平原河谷荒漠為主生態系統-1溫涼干旱砂質荒漠生境3025000.05-2溫涼干旱礫質荒漠生境3025000.05-3溫涼干旱寬河谷荒漠生境3515000.33-4溫
26、涼干旱山地荒漠生境100940.53高寒荒漠草原過渡型生態系統150800.74高寒山地草原生態系統150300.68二、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陸生生態環境技術要求(二)生物量調查與實測生物量實際上是一個累計量的概念,生物量的大小既取決于生物生長量的大小,又取決于生物的結構狀態。 1、植物樣方調查和物種重要值計算草本1m2以上,灌木林10m2以上,喬木林100m2以上,樣地大小根據植株大小和密度而定。應當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種,一般用種與面積和關系曲線確定樣地數目。樣地排列分系統排列和隨機排列兩種。壓線植物的計量必須合理(1)密度=個體數目/樣地面積相對密度=(一個種密度/所有種密度)100%(2)
27、優勢度=底面積(或覆蓋面積總值)/樣地面積相對優勢度=(一個種優勢度/所有種優勢度) 100%(3)頻度=包含該種樣地數/樣地總數相對頻度=(一個種頻度/所有種頻度) 100%(4)重要值 = 相對密度+相對優勢度+相對頻度返回2、生物量實測-樣地調查收割法樣地大?。翰荼救郝溥x用100m2,疏林及灌木林500m2以上,森林選用1000m2。草地生產力測定:多采用樣地調查收割法,主要內容有 地上部分生產量 地下部分生產量 枯死凋落量 被動物采食量 森林群落生產力的測定 方法: 1、皆伐實測法 2、平均木法 3、將研究地段的林木按其大小分級,在各級內再取平均木,然后再換算成單位面積的干重。 4、隨
28、機抽樣法 測定森林生物量時,除應計算樹干的重量外,還包括林木的枝量、葉量和根量的測定。 生產力的測定,主要通過測定森林生態系統的光合作用來計算生物量。 了解陸生動物調查和評價的基本方法種類:獸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 分類:目、科、種資源量分布棲息環境保護管理狀況動態監測方案方法:采用系統抽樣技術與樣帶法、樣點法、訪問調查法相結合的方法,運用3S技術和衛星跟蹤數據技術實 例海南省對陸生脊椎動物中的獸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查清了野生動物資源現狀,建立野生動物資源數據庫,對野生動物資源進行綜合評價,掌握了系統、準確的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材料,野生動物飼養、貿易、利用和管理的基本情況
29、。濟南市開展了建國以來首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調查結果表明鳥類46種,獸類12種,兩棲爬行類10種,野生動物資源匱乏,分布種類和數量都很少,主要分布在南部中低山區和低山丘陵區的森林中 。 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與監測技術規程1995年林業部調查規劃設計院制定了該章程。章程包括總則、總體及抽樣技術、生境類型劃分標準、資源調查方法、資源監測、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成果、檢查驗收。 返回第二部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二、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水生生態環境技術方法1、2、水生生態環境調查:一般應包括水質、水溫、水文和水生生物群落的調查,并且應包括魚類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游通道、重要水生生物及漁業資
30、源等特別問題的調查。 3、水生生態調查一般包括:初級生產力、浮游生物、底棲生物、游泳生物和魚類資源等,有時還有水生植物調查等。 水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河流(流水)生態系統湖泊(靜水)生態系統二、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水生生態環境技術方法各種測定方法及指標(P79-81)初級生產量浮游生物調查底棲生物調查潮間帶生物調查魚類氧氣測定法生物量總生物量和密度生物量和密度及其分布漁獲生物量、組成與分布CO2測定法種類組成及分布種類及其生物量、密度種類組成與分布種類組成與分布種類組成與分布放射性標記物測定法主要類群主要優勢種及分布群落與優勢種群落漁獲密度、組成與分布葉綠素測定法細胞總量底質底質魚
31、類區系特征魚卵和仔魚的數量及種類、分布經濟魚類和常見魚類特有魚類保護魚類返回第二部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二、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3S”技術應用 P81(一)“3S”指: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二)遙感(RS) 1、遙感資料可提供的信息有:地形、地貌、地面水體植被類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類型及其面積、生物量分布、土壤類型及其水體特征、群落蒸騰量、葉面積指數及葉綠素含量等。 2、利用計算機進行景觀遙感分類的五個步驟: (1)數據收集和預處理:波段比值、帽狀轉換、條紋消除 (2)選擇訓練樣區與GPS定位 (3)遙感影像分類:非監督分類和監督分類 (4)分類結果的后處理:幾何校正、矢量化、人機交互解譯 (5)分類精度評價:選取有代表性的檢驗區的方法。 遙感的概念 遙感(Remote Sensing):從遠處探測、感知物體或事物的技術。即不直接接觸物體本身,從遠處通過各種傳感器探測和接收來自目標物體的信息,經過信息的傳輸及其處理分析,來識別物體的屬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綜合技術。 廣義的遙感:從遠處非接觸地探測、感知物體或事物的技術和方法。遙感的特點宏觀性、綜合性覆蓋范圍大、信息豐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樓體防護網安裝工程技術考核試卷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名校聯盟高一下學期期中質量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
- 探索光的奧秘
- 江蘇名校2024-2025學年高考化學試題模擬題及解析(全國Ⅰ卷)含解析
- 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材料成型原理與工藝》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生物反應工程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第6次月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遼寧工業大學《藏族文化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鐵道職業學院《跨文化交際(日)》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小學數學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 學位論文寫作及其學術規范課件
- 022旋翼干式塑料表殼水表
- 特殊旅客的航空服務文獻綜述
- 實驗模式動物斑馬魚左正宏
- 小學后進生轉化記錄表4篇-后進生轉化
- 鋼箱梁運輸與安裝施工方案
- DDI輔導員工邁向成功-輔導領導力系列
- 兼職教師任職承諾書
- 上海市2020年中考化學試卷(word版含解析)
- 史上最全的數列通項公式的求法15種
- 配電室高低壓運行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