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言虛詞(二)課件 蘇教_第1頁
人教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言虛詞(二)課件 蘇教_第2頁
人教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言虛詞(二)課件 蘇教_第3頁
人教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言虛詞(二)課件 蘇教_第4頁
人教版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言虛詞(二)課件 蘇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二) 2021/8/6 星期五11、掌握虛詞“而、則、乃、若、且、雖、然、乎、焉”的意義與用法。2、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學習目標 2021/8/6 星期五2七、復習“而” (一)“而”用作連詞,主要有以下五種情況: 1.表示并列關系,可譯為“又”、“也”等,也可不譯。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2021/8/6 星期五3 2.表示承接關系,譯作“然后”“就” 。如: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水落而石出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021/8/6 星期五4 3.表示轉折關系,

2、譯作“但是”“然而”“卻”“可是”。如: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2021/8/6 星期五5 4.表示遞進關系。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如: 敏而好學。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2021/8/6 星期五6 5.表示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吾恂恂而起,視其缶 熙熙而樂 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 朝而往,暮而歸2021/8/6 星期五7 (二)用作副詞。常依附在表示時間的詞語后面,無實意,一般不譯。如: 既而兒醒,大啼(口技

3、) 俄而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口技)。2021/8/6 星期五8典型例題解釋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1.環而攻之而不勝(第一個“而” 表示承接,第二個“而”表示轉折)2.弛然而臥(表修飾)3.一鼓作氣,再而衰(表承接)4.起坐而喧嘩者(表并列) 5.傭者笑而應曰(表修飾)2021/8/6 星期五9八、復習“則” (一)用作連詞,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表示承接關系。說明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系。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如: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八則) 。 2021/8/6 星期五10 2.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于“假使

4、”“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于“那么”“就”。如: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2021/8/6 星期五11 3. 表示轉折、讓步關系。可譯為“可是”“卻”。如: 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 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 至則無可用(黔之驢)2021/8/6 星期五12 (二)“則”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如: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021/8/6 星期五13典型例題解釋句中“則”字的意義和用法:1.非死則徙爾 (副詞,就是)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連詞,那么) 3.欲

5、速則不達 (連詞,但是)4.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連詞,如果)典型例題2021/8/6 星期五14 (一)“乃”用作副詞。 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于是”等 。如: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九、復習“乃”2021/8/6 星期五15 2.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2021/8/6 星期五16 3.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如: 久而乃和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2021/8/6 星期五17 (二)“乃”

6、用作代詞,譯為“你、你的” 。如: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2021/8/6 星期五18 (三)“乃”用于判斷動詞,相當于“是”“就是”。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陳涉世家) 。2021/8/6 星期五19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1.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副詞,才)2.乃大驚 (副詞,竟然)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副詞,才)4.乃重修岳陽樓(副詞,于是)5.陳涉乃立為王 (副詞,于是,就)典型例題2021/8/6 星期五20 1.“若”用作代詞。表示第二人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如: 若毒之乎?(你)捕蛇者說更若役,復若賦 (你的)捕蛇者說

7、。十、復習“若”2021/8/6 星期五21 2.“若”有時表示假設,相當于“如果”“假設”等。如: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2021/8/6 星期五22 3.復音虛詞 “若夫、至若” 為句首語氣詞。用于引起下文,意思近似“像那”“至于”“又如”。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 2021/8/6 星期五23 4.“若”有時用作動詞,譯為“如同”、“像”。如: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021/8/6 星期五24 5.“若”有時相當于“如”、“比得上”,如: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2021/8/6 星期五25 (一)“且”用作連詞。主要有三種情況: 1.表

8、遞進關系,譯為“況且、而且”。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并列關系,如:河漢清且淺(古詩十九首); 3.表讓步關系,譯為“尚且” ,如: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十一、復習“且”2021/8/6 星期五26 (二)“且”用作副詞,主要有兩種情況: 1.譯為“將要” “將近”,如: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虎大駭,以為且噬己也。(黔之驢) 2.譯為“姑且、暫且” ,如: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2021/8/6 星期五27 “雖”用作連詞,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如: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9、愚公移山)。十二、復習“雖”2021/8/6 星期五28 2.“雖”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如: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雖不能察 ,必以情。(曹劌論戰)2021/8/6 星期五29 1.“然”用作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如: 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記)十三、復習“然”2021/8/6 星期五30 2.“然”用作連詞,表轉折關系,譯作“然而”“但是”等。如: 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 然文不可以學而能 2021/8/6 星期五31 3.“然”作詞尾,譯作“的樣子”。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其

10、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頹然乎其間者 滿目蕭然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021/8/6 星期五32 4.“然”還可譯為“對的”“正確的”。如: 吳廣以為然 不以為然2021/8/6 星期五33 1.“乎”用作語氣助詞 。可表示各種語氣。如: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示疑問語氣 ) 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表示感嘆語氣)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表示反問語氣) 死國可乎(表示商量語氣)十四、復習“乎”2021/8/6 星期五34 2.“乎”還可用在形容詞詞尾,譯作“的樣子”。如: 頹然乎其間者 悠悠乎與灝氣俱 洋洋乎與造物者游 2021/8/6 星期五35 3.“乎”用作介詞,相當于“于” ,可譯

11、為“在”“對”“對于”。如: 今雖死乎此叫囂乎東西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2021/8/6 星期五36 1.焉”用作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如: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割雞焉用牛刀(論語) 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十五、復習“焉”2021/8/6 星期五37 2.“焉”用作句末語氣助詞,可譯為“呢”。如: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疑問語氣) 曹劌論戰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肯定語氣) 愚公移山2021/8/6 星期五38 3.“焉”用作代詞,相當于“之”。如: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它,代這篇文章) 時而獻焉。捕蛇者說(它,代蛇)20

12、21/8/6 星期五39 4.“焉”用作兼詞,用于動詞、形容詞之后,即兼有介詞和代詞的作用,相當于“從這里”“在那里”。如: 不復出焉(桃花源記)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判論戰)。 2021/8/6 星期五401.【2008年淮安卷】下列四項中,加橫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何以戰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小大之獄 /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C戰于長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軾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中考例題分析中考例題分析2021/8/6 星期五41 參考答案B A句中第一個“以”譯作“憑借”,第二個譯作“因為”; B句中兩個“之”

13、 均是結構助詞。譯作“的”; C句中的第一個“于”用作介詞,譯作“在”;第二個譯作“向”; D句中的第一個“而“表順承,第二個表轉折。2021/8/6 星期五422.【2008年連云港卷】下列句中加橫線的字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皆以美于徐公/不以千里稱也 B.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勝晉于河雍C.子釋之,不谷知之矣/聞寡人之耳者 D.雖無飛,飛必沖天/雖欲言,無可進者2021/8/6 星期五43 參考答案D A句中第一個“以”譯作“認為”,第二個“以”譯作“ 把”; B句中第一個“于”譯作“向”,第二個譯作“在”; C句中第一個“之”是代詞,代“這件事”,第二個是結構助詞“的”;

14、D 句中兩個“雖”都是“雖然”的意思。2021/8/6 星期五443.【2008年泰州卷】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4分) (1)不知所之( ) (2)皆以為得實( ) (3)上下皆怪之( ) (4)微使君之賜( )2021/8/6 星期五45參考答案:(1)之:到去;(2)以為:認為;(3)怪:以為怪,對感到奇怪;(4)微:非,(如果) 沒有。(說明:第1、2題屬于虛詞;第3、4題屬于實詞)2021/8/6 星期五464.【2009年揚州卷】下列句中加橫線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有好事者船載以入B涓人言于君曰/余將告于蒞事者C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15、/其真無馬邪D隗且見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2021/8/6 星期五47 參考答案B A句第一個“以”是介詞,“用”,第二個相當于“而”,表順承; B句都是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相當于“對”或者“向”; C句第一個“其”是代詞,“它的”,第二個表反問語氣的語氣詞,相當于“難道”; D句第一個“且”是“尚且”,第二個是“將近”。 2021/8/6 星期五485.【2009年無錫卷】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孰謂人心之淳,風俗之厚,今不若古哉!答案:(2分) 誰說人心、風俗的淳厚,現在不如古代呢!(句中兩個“之”都是結構助詞“的”,“若”譯作“如”或者“比得上”)。2021/8/6 星期五49

16、6.【2008年鎮江卷】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 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答案: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句中“之”用作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者也”是表示判斷的固定結構)。 2021/8/6 星期五507.【2008年南通卷】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中的意思。(4分)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答案: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吳起才知道自己(確實)不如田文。(句中兩個“乃”都用作副詞,但意思有差別:第一個“乃” 譯作“就是”,第二個“乃”譯作“才。句中“之”可理解為結構助詞“的”)。2021/8/6 星期五518.【2009年泰州卷】 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答案:(2分)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每處l分)(句中結構助詞“之”連接前后兩個詞語形成短語“人之性情”,朗讀時這個短語是一個語音整體,不可停頓、分割)。2021/8/6 星期五529.【2008年南京卷】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曲線的句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