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1單元+第1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_第1頁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1單元+第1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_第2頁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1單元+第1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_第3頁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1單元+第1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_第4頁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1單元+第1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2022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 1 單元 +第 1 課 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和答案第 1 課 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課 程 標 準 素 養 解 讀1知道古代中國 1按時序梳理我國古代耕作工具和農用動力的演進;將聞名水農業的主要耕作 利工程與其所屬流域和所處當今省份結合起來;時空觀念 方式;2運用生產力打算生產關系的原理熟悉古代農業經營模式的變2明白古代中國 化; 唯物史觀 農業經濟的基本 3以相關史料為依據分析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基本特點及影響特點;小農經濟進展的因素; 歷史說明 學問點一 農業的起源1歷程原始農業經受了從采集經濟向種植經濟的進展;2顯現大

2、約一萬年前,農耕經濟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顯現;3特點1作物結構:北方以旱地的粟麥生產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產為代表,并在各自的擴展、傳播中相互交融;2產業結構: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顯現豬、馬等“ 六畜” ;3農業發達: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國家之一;學問點二 從耒耜到曲轅犁用途 顯現時間 主要工具 說明耕作 原始社會 石斧、石鏟、木耒、刀耕火種是主要耕作方式之一; 工具簡- 1 - / 10 2022-2022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 1 單元 +第 1 課 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和答案骨耜、石鐮等 單商周時期 青銅農具、耒、耜 青銅農具占少數春秋戰國

3、鐵農具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精耕細作顯現曲轅犁 又名江 曲轅犁的顯現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的唐朝時期東犁 基本定型曹魏時期 翻車澆灌 澆灌工具的進步推動農業生產的進展唐朝時期 筒車概念闡釋 精耕細作的含義所謂 “ 精耕細作 ” ,是指在肯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采納先進的技術措施 ,進行細致的土地耕作 ,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學問點三 水利設施的逐步完善1水利設施1上古時代:顯現大禹治水的傳奇;2春秋戰國:顯現了芍陂、都江堰、鄭國渠等聞名水利工程;3兩漢時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政府常常有組織地治理黃河;興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如西域地區的坎兒井;2體會總結我國古代的水利

4、建設體會與成就,構成古代農學學問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問點四 從千耦其耘到個體農耕1刀耕火種 原始社會2千耦其耘商周時期,農具原始,多采納大規模簡潔協作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3個體農耕 春秋之后1條件: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進步以及私有土地的顯現;2特點擁有部分土地,以家庭為單位;- 2 - / 10 2022-2022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1 單元 +第 1 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和答案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成為當時自耕農的主要經營方式;3評判 優點:一般情形下農夫可以自給自足,因此生活穩固,也有較高的生產積 極性;弊端 a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潔的性別分工,阻礙了社

5、會分工和交換經濟 的進展;b統治者過度的剝削和壓榨使自耕農簡潔破產;易錯易混 “ 自給自足 ” 并非富足小農經濟的基本特點 “ 自給自足 ” 中的 “ 足” 并非指富足 , 而是指滿意自家生活的需要和繳納賦稅 ,很少進行商品交換;事實上 艱巨;中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的演化,封建制度下農夫生活特別史料一 下圖是某高三同學在學習討論古代中國的農業進展時使用的一幅示意圖;解讀 一幅圖片代表一個時期的歷史現象,三個時代耕犁的特點表達了當時耕作水平的進展情形;- 3 - / 10 2022-2022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 1 單元 +第 1 課 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和答案摸索 1

6、依據示意圖,你認為該同學討論的與農業有關的主題是什么?從耕作技術來看,從圖中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提示】主題:這是中國傳統農業耕作方式的演化或中國古代犁耕技術的進展與完善 ;結論:中國古代的耕作方式 或犁耕技術 經受了由直轅犁到曲轅犁的轉變,犁耕技術已經相當完善;史料二 糧食收成量與播種量比較簡表收成量與時期 國別與出處播種量之比公元前 221前 206 年中國秦朝10 倍或十幾倍6 世紀中國齊民要術粟:24200 倍麥:44200 倍公元前 27476 年 羅馬時代克洛米拉農書45 倍解讀 利用表格 進行分析 ,從數字的變化中歸納其影響;摸索 2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產工具的演進給我國帶來了

7、怎樣的影響?【提示】使農產品的畝產量有所提高,使我國在古代長期領先世界;傳統精耕細作農業進展的主要表現1農具不斷改進;春秋戰國顯現鐵犁,隋唐時期曲轅犁已相當完善;2耕作技術不斷提高;從壟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耙耱技術,始終處于世界領先位置;3耕作制度日趨合理有效;從一年一熟制到一年三熟制,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4加強田間治理;留意改良土壤,進行適時耕種;5進一步挖掘地力,提高復種指數以增加產量;- 4 - / 10 2022-2022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1 單元 +第 1 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和答案6重視農業澆灌;各種澆灌工具和水利工程層出不窮;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特

8、點史料一“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 ,剜卻心頭肉;” 唐聶夷中詠田家解讀 依據句號把史料一分為兩層; 抓住關鍵詞 代指手工業;代指農業;摸索 1從史料一中可以讀出哪些信息?【提示】農夫生活艱辛;農副產品進入流通領域;農業和手工業緊密結合;史料二 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從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雙雙把家仍;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 ,比翼雙飛在人間; 黃梅戲天仙配插曲解讀 合起來即男耕女織;摸索 2史料二中董永和七仙女所憧憬的生活是什么樣的?這段戲詞反映了我國古代小農經濟的什么特點?【提示】憧憬男耕女織的生活;特點: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精耕細作

9、;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基本特點1自給自足性: 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緊密結合, 自耕農除鹽鐵之外,一般不必外求;2分散性: 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一家一戶分散經營;3封閉性: 男耕女織,相互之間缺少溝通與合作;4保守性: 相對簡潔的生產工具和長期不變的生產技術及簡潔滿意的社會心理狀態;- 5 - / 10 2022-2022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1 單元 +第 1 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和答案5脆弱性: 規模小,條件簡潔,抵擋天災人禍的才能薄弱;一、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從經濟結構的角度看:我國古代農業經濟以種植業為主,以家 庭飼養業為輔;2從生產力進展的角度看:使用

10、牛耕、改良生產工具、改進生產技術,使精 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日益完善;3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為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 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4從土地全部制的角度看:實行以地主全部制為主導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從國家對農業生產的干預情形看:一方面,國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 水利工程,為農業生產的進展供應保證;另一方面,國家在農業上征收的賦稅成 為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此外在賑災、救災方面,國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二、影響小農經濟進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生產工具的改進和使用,如鐵器、牛耕的普及;2農夫自身的因素:擁有肯定的生產資料,生產積極性高;努力提高耕作

11、技 術,盡可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3封建政府的扶持:實行重農政策,留意減輕農夫負擔,扶持小農經濟;2不利因素 1自耕農經濟規模小、條件簡潔,缺乏必要的積存和儲備才能,抵擋天災人 禍的才能特別薄弱;2由于自耕農經濟規模小和條件簡潔,頑固地保持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狀;古代農業始終維護著簡潔再生產水平,3封建政府統治腐朽、剝削繁重及社會動蕩;課堂小結 時 空 坐 標 答 題 術 語- 6 - / 10 2022-2022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1 單元 +第 1 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和答案1.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是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2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12、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從原始向精耕細作發展的歷程;3中國水利設施逐步完善,水利建設的體會和成就日益豐富;4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農業的基本特征之一;1生產工具進步是農業進展的重要標志;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采納的新的生產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鐵農具C筒車 D曲轅犁B 解答此題 ,要留意題干中的時間限定詞“ 春秋戰國 ” 和角度限定詞 “ 新的生產工具 ” ;打制石器顯現于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 隋唐時創制了筒車;曲轅犁顯現于唐朝,應選 B 項; ,人們開頭使用鐵農具;2論衡中記載:“ 深耕細鋤,厚加糞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 地力盛者,草木暢茂,一畝之收,當中田五畝之分”

13、;這表達出我國古代農業生產中 A“ 重農” 的思想 C“ 不誤農時” 的思想B“ 靠天吃飯” 的觀念 D“ 精耕細作” 的特點D材料涉及的是農業耕作方式的問題,表達了 “ 精耕細作 ” 的特點; 3右圖是逢年過節時樂山人民喜聞樂見的“ 牛兒燈” 表演,生動地用舞蹈形- 7 - / 10 2022-2022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1 單元 +第 1 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和答案式表現了斗牛、牛犁田、牛戲水等場景;這項源遠流長的傳統民俗,說明白我國 古代農業經濟 A以家庭為生產基本單位 B刀耕火種的落后生產方式 C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D牛耕在生產中占重要位置D材料信息表現

14、的全是與牛有關的表演,聯系所學學問可知牛耕在農業生產中占重要位置 ,故 D 項正確; 4有史書記載:“ 水以輪濟,假一轂 汲引之利,為萬頃生成之惠 神機日夜運,甘澤高下普;” 此農具的創造 A表達了農業基本模式 B推動了水田農業的進展C轉變了農村產業結構 D形成了完備的澆灌體系B材料反映的是筒車 ,屬于澆灌工具 ,該工具推動了水田農業的進展,故 B項正確; 5中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方式經受了從集體勞作到個體農耕的變化,這一變化 的根本緣由是 A政府政策的引導 B國家統一的完成C生產工具的進步D家庭手工業的顯現C材料表達的是生產關系的變革,根本緣由是生產力的進展 ,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勞動工具 ,

15、故此題選 C 項; 6秦民歌:“ 七月流火,過我山陵;女兒耕織,男兒做兵;有功無賞,有田無耕;有荒無救,有年無成;悠悠上天,忘我蒼生;” 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國古代小農經濟 A不穩固性 B封閉性C完全依靠自然 D受政府重視A 材料反映了小農經濟的不穩固性, 由于規模小、條件簡潔 ,缺乏積存 ,- 8 - / 10 2022-2022 同步岳麓歷史必修二教材變動新突破講義:第1 單元 +第 1 課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和答案抵擋天災人禍才能弱 ,加之易受制度政策影響 ,較為脆弱; 7閱讀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春日田園雜興高田二麥接山青 ,傍水低田綠未耕;桃杏滿村春似錦 ,踏歌椎鼓過清明;夏日

16、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秋日田園雜興租船滿載候開倉 ,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兩鐘輸一斛 ,尚贏糠 覈飽兒郎; 宋范成大注: “ 鐘” :古代以六斛四斗為一鐘;“ 斛” :古代以十斗為一斛 ,南宋末年改為五斗; “ 糠覈”指稻麥舂過后的碎屑 ,指粗劣的食物;1“ 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 一句反映了農業生產是一種怎樣的 情形?2“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一句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 的主要特點是什么?3“ 不惜兩鐘輸一斛,尚贏糠覈飽兒郎” 一句反映了農夫怎樣的生活?4依據你的看法,作者寫作秋日田園雜興的用意是什么?解析: 第1問,依據“ 二麥” “耕” 等信息進行分析;第 2問,結合詩歌內容歸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