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 17 馬說導學案 長春版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 17 馬說導學案 長春版_第2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 17 馬說導學案 長春版_第3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 17 馬說導學案 長春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語文下冊17馬說導學案長春版七年級語文下冊17馬說導學案長春版編輯整理:尊敬的讀者朋友們:這里是精品文檔編輯中心,本文檔內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編輯整理后發布的,發布之前我們對文中內容進行仔細校對,但是難免會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級語文下冊17馬說導學案長春版)的內容能夠給您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便利。同時也真誠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議和反饋,這將是我們進步的源泉,前進的動力。本文可編輯可修改,如果覺得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最后祝您生活愉快業績進步,以下為七年級語文下冊17馬說導學案長春版的全部內容。1七年級語文下冊17馬說導學案長春版17。馬說一、基礎知識1、給下列加點的注音.祗

2、辱()駢死()槽櫪()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或盡粟一石:雖有千里之能: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3、翻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馬說是一篇_,作者_(朝代)_(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運用_手法。二、閱讀語段,回答問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

3、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5、下列加字的含義不同,請加以分辨。食之不能盡其材()一食或盡粟一石()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策之不以其道()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與“不以千里稱也”一句相同的一項是()2七年級語文下冊17馬說導學案長春版A、策之不以其道B、以叢草為林C、以至鳥獸木石D、不以善小而不為7、文章借有關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封建統治者比作“_”,將人才比作“_”,而伯樂喻指_,集中抨擊的社會現象是_.8、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_。作者借此表達了_的心情.9、對文章的中心判斷正確的一項是()A天下無馬.B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C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D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10、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擊統治者的錯誤行為。但作者沒有正面闡明該怎么做.參照最后一節,你認為他主張怎樣對待“千里馬”那樣的人才?3七年級語文下冊17馬說導學案長春版參考答案1、略2、有時雖然顯現尚且3、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4、雜文唐朝韓愈托物寓意5、喂養吃表轉折表承接鞭打記6、A7、食馬者千里馬圣明的君主統治者埋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