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學論文精選_第1頁
法醫學論文精選_第2頁
法醫學論文精選_第3頁
法醫學論文精選_第4頁
法醫學論文精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法醫學論文 篇一:法醫學 法醫鑒定結論在民事案件中的適用探究 司法鑒定在司法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司法證據制度的技術根底,也是訴訟的重要環節之一,直截了當關系著訴訟的進程與結果,而在司法實踐中應用比擬多確實實是法醫鑒定。一般而言,法醫鑒定更多地應用于刑事案件中,因而理論研究的重點也相應地傾向于刑事案件,但是隨著民事案件數量的日益增多以及關系的日益復雜,特別是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等侵權糾紛中,法醫鑒定結論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其科學性以及專業性,往往成為當事人援引的重要證據和法官裁判的可靠按照。然而,法醫鑒定在民事司法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征詢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司法

2、鑒定結論的公正、客觀,既阻礙了辦案效率,更使司法鑒定結論公信力遭到嚴峻的減弱,而這些征詢題的處理需要進一步的討論和研究。 一、法醫鑒定結論的特點。 法醫鑒定結論是專家按照科學知識對案件的專門性征詢題所提出的分析、鑒別、和推斷意見,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科學性與蓋然性的統一產物。其客觀性、科學性是指鑒定需受客觀事實、科學原理的制約,力圖精確分析推斷事物的現有狀態,這是法醫鑒定結論存在的核心價值。但同時鑒定結論所表達出來的事實不是客觀事實本身,而是對客觀事實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間接反映和主觀推斷,是鑒定人按照科學規律推定的一種模仿事實,其主觀性最終決定了鑒定結論具有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貫穿于鑒定過程

3、的不斷,司法實務中的一些做法那么無視了鑒定結論的這個特點,導致出現盲從鑒定結論、對鑒定結論的質證敷衍了事等征詢題。法醫鑒定結論的蓋然性是指法醫鑒定受主觀認識的局限性和客觀要素的阻礙,絕對確定、客觀真實的證明標準往往是難以企及的,但是證明標準必須得到適當確實定,盡管這種標準不必到達絕對確實信,但必須具有相當高的蓋然性程度。關于司法鑒定,追求最大程度的蓋然性比追求絕對真理意義確實定性更現實。由于司法鑒定結論的精確性與鑒定人本身的專業知識相關聯,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專家鑒定人的職業素養優勢決定其鑒定結論的精確概率要高于一般的證據材料,采納專家鑒定結論得到公正判決的概率也隨之增高,詳細到個案確實是

4、公正合理的裁決。處理好法醫鑒定結論的主觀性與客觀性、科學性與蓋然性統一征詢題,是構建法醫鑒定制度的根底之一。 二、法醫鑒定結論的采信規那么。 鑒定結論是三大訴訟法規定的證據品種之一,憑借其法定性和科學性,證明力一般高于一般證據。但是法醫鑒定結論處理的是客觀事實征詢題,本身只是證據材料,其要成為民事裁判中的法律事實,那么必須通過當事人的質證、辯論以及法官的自由心證,這其中便涉及到法醫鑒定結論的采信規那么征詢題。一項證據具備證據才能的前提是必須具備三性: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作為鑒定結論還需具備科學性。當事人質證與法官采信的內容確實是圍繞證據材料所詳細表達的科學性、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以及不具

5、有證據才能的情形進展。 1、 科學性規那么。 法醫鑒定結論屬科學證據,科學性是其自然屬性。對鑒定結論的科學性認定涉及兩方面的征詢題,一是認定標準是什么,二是對鑒定結論的科學證明力如何理解,科學家的理解和法官的理解是否一致。英美法系對科學證據的認定標準是采取普遍接受原那么,即弗賴伊規那么:“法庭在接受專家證言時要通過一個比擬長的過程,而這些證言必須是從公認的原理和覺察推論出來的,同時這些推論必須在它所在的領域內普遍得到認可。”美國聯邦證據規那么703 條:“在某一特別領域里的專家所提供的事實或材料應該是合理、可靠的”。如何推斷證據是合理可靠的,美國常采納多伯特標準,其標準有三條:一是專家所使用的

6、技術是否能夠重復;二是該技術是否在該領域的學術雜志上發表;三是該技術被科學團體接受的程度如何。詳細指標包括:應用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是否已被實踐所證明? 科學理論和技術是否發表或被同行援用? 已經明白或可能的誤差是多少? 在科學同行中專家的資質和信譽? 所用技術是否依賴專家的特別技能和專門的儀器設備,或者能否被其他專家所重復? 所用技術和所得到的結果是否明晰明了,法庭和法官是否能明晰地理解他的含義?此外,鑒定結論的表述是否科學也阻礙到證明的效力。鑒定結論能夠是確定性表達,也能夠是概率性表達,而多數鑒定結論的表達可能是概率性的,這就使鑒定結論的證據力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在中國,由于法官才能的有限以及

7、制度上缺乏對鑒定機構的制約,當事人以及法官甚少對鑒定機構的科學性提出異議,鑒定機構也不會出庭接受質詢,關于科學性的考量流于方式。 2、客觀性規那么。 司法鑒定的客觀性是鑒定的生命,其根本要求確實是鑒定結論的真實性和全面性。假設鑒定結論是虛偽的,鑒定活動就無客觀性可言。假設鑒定結論是片面的,說明鑒定活動客觀性差。鑒定活動的客觀性,主要表達在:(l)司法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必須按照法律標準和職業標準辦案,不受除案件事實外等要素的阻礙而偏離科學鑒定的軌道,這是做到客觀鑒定的前提,也是堅持鑒定活動客觀性的思想保證。(2)司法鑒定必須恪守法定程序,自覺接受法律監視,這是堅持鑒定活動客觀性的法律保證。(3)

8、司法鑒定必須堅持科學方法和科學標準。鑒定結論不符合科學方法和科學標準,確實是沒有科學性,確實是最大的不客觀、不真實。 3、合法性規那么。司法鑒定合法性原那么,是指司法鑒定活動必須嚴格恪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它是評斷鑒定過程與結果是否合法和鑒定結論是否具備證據效力的前提。這一原那么在立法和鑒定過程中主要表達為:(1)鑒定主體合法:司法鑒定機構必須是按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定,通過省級以上司法機關審批,獲得司法鑒定施行權的法定鑒定機構,或按規定程序委托的特定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必須是具備規定的條件,獲得司法鑒定人職業資歷的執業許可證的自然人。(2)鑒定材料合法:司法鑒定材料主要是指鑒定對象及其作

9、為被比擬的樣本(樣品)。鑒定對象必須是法律規定的案件中的專門性征詢題,法律未作規定的專門性征詢題不能作為司法鑒定對象。如我國現階段對司法心理測定(俗稱測謊)、氣味鑒別(警犬鑒定)等尚未作為法定鑒定對象,其鑒定結論不能作為證據。而且鑒定材料的來源(含提取、保存、運送、監視等)必須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要求。(3)鑒定程序合法,包括司法鑒定的申請、決定與委托、受理、施行、補充鑒定、重新鑒定、專家共同鑒定等各個環節上須符合訴訟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4)鑒定的步驟、方法應當是通過法律確認的、有效的,鑒定標準要符合國家法定標準或部門(行業)標準。(5)鑒定結果的合法性,主要表現為司法鑒定文

10、書的合法性。鑒定文書必須具備法律規定的文書格式和必備的各項內容,鑒定結論必須符合證據要求和法律標準。關于合法性篇二:法醫學論文 法醫學在偵查過程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摘 要 法醫學是一門特種醫學,是醫學和法學的穿插學科,具有醫學與法學的雙重屬性。在刑事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利用法醫學,對尸體進展鑒定、研究,常常會給公安機關帶來偵查破案的重要線索。同時,由于公安工作的特別性,要求公安人員掌握各種尸表達象及其變化規律;掌握各種暴力性死亡的尸體征象以及檢驗鑒定的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對法醫學中死亡與死后變化的內容進展探究,以闡述法醫學在偵查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字: 法醫學 偵查 死亡 死后變化 死亡鑒定 一

11、、法醫學 法醫學概念 法醫學是以醫學、生物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為根底,研究和處理法律實踐中有關醫學征詢題的一門學科。法醫學是一門特種醫學,是醫學和法學的穿插學科,具有醫學與法學的雙重屬性。 法醫學與公安工作 1概述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別性,要求公安人員掌握法醫學的根本理論;掌握各種尸表達象及其變化規律;掌握各種暴力性死亡的尸體征象以及檢驗鑒定的意義;理解法醫學物證檢驗及毒物覺察、提取、包裝和送檢的根本方法,正確評價和應用法醫學鑒定理論;利用法醫學為揭露犯罪、認定犯罪、正確處理民事糾紛提供科學按照。特別是在刑事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往往涉及死亡與死后變化以及死亡鑒定的內容,如今,法醫學為偵查工

12、作提供的協助、線索是無比珍貴且及時的,往往是第一手的嚴峻線索。 2法醫學的合法性及應用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刑訴法第71條規定:“偵查人員關于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尸體應當進展勘驗或者檢查。在必要的時候,能夠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展勘驗、偵查。”在這個法條中明確了法醫在偵查作用中的合法性。在確定合法性之后,還需要理解在偵查破案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征詢題。最根本的,也是最不可缺少確實實是及時確定以下幾方面:案件發生時間;案件發生地點;案件涉及人物;案件作案方式;案件性質;區分死者身份;揣摩兇手殺人方式 3從實際案例中說明法醫學對偵查破案的作用 某男,25歲,201

13、0年8月26日3時許,騎自行車不慎被一輛轎車撞倒,當時昏迷不醒,由120急救中心送至某醫院。到醫院后清醒,無惡心嘔吐,頸痛伴四肢活動障礙,是去知覺,同時右足腫脹,經急診檢查會診后,以“頸部損傷、高位截癱”收入院治療。于9月10日在頸叢加局麻下行頸椎前路C5部分切除,術后抗炎對癥治療。于10月23日忽然出現呼吸困難,10月24日患者出現呼吸驟停,10月28日死亡。家屬將醫院告上法庭。后按照尸體解剖,認定系因交通事故中頸椎骨折,造成頸髓挫傷、壞死并發支氣管肺炎,導致呼吸功能障礙而死亡。假設不是法醫學的權威鑒定,將又導致一宗錯案或醫療事故,后果不堪設想,可見,法醫學所提供的科學按照,是定案,判案的關

14、鍵所在。 二、死亡 死亡的概念及斷定死亡的標準 死亡是指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停頓。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開展,傳統的死亡概念和推斷死亡的標準(醫學上常把呼吸停頓、心跳停頓和各種神經反射消失作為診斷臨床死亡標準的三大征象,并案心跳停頓和呼吸停頓發生的前后順序不同,分為心臟死和呼吸死)遭到了強烈的沖擊,在中國,因人口基數大,導致死亡本錢高,死亡標準也因地制宜地逐步演化成以“心肺死”即心臟死且肺臟死作為標準。 死亡標準的意義 1受害者是否死亡在偵查過程中是決定性要素。 首先,在接警到達現場后,第一件事確實是確認受害者是否死亡;其次,在定案時,受害者是否死亡又直截了當決定了案件性質;而后,在辦案、

15、偵查、搜集情報、情報分析時,假設受害者死亡,應從其尸檢等所獲取的數據、線索出發,因而說,死亡標準貫穿整個偵查過程。 2法的解讀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第234條規定:“成心損害別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峻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按照規定。”被告人以損害別人的成心施行暴力行為造成被害人“腦死亡”而心跳和呼吸尚存狀態,假設采腦死亡標準那么構成成心損害致人死亡,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假設采納傳統心肺死亡標準,那么構成成心損害

16、致人重傷,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學說認為,腦死亡標準一旦采納,行為人的行為就會由于死亡標準的選擇不同而加重對其的處分,同時有可能將成心損害罪擴大化。本文認為,我國刑法并未將死亡標精確定為“腦死亡”或“心肺死亡”,這為我國推行腦死亡認定提供了空間,同時條文中還規定了“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峻殘疾的”。在該條文中,腦死亡狀態事實上已經符合“致人重傷造成嚴峻殘疾”的條件,其本質是死亡必定包括重傷在內,應當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不能將重傷局限在肢體的殘缺上,人的大腦機能的損害從醫學角度講對人的損害更大。因而被害人處于腦死亡而心、肺活動狀態,應當適用“成心損害

17、致人死亡”的情節。在成心殺人罪中,死亡標準的不同造成認定既遂與未遂的不同。倘假設被害人處于“腦死亡”而心跳和呼吸尚存狀態,按照心肺死亡標準被告人那么構成成心殺人罪“未遂”;按照腦死亡標準那么構成成心殺人罪“既遂”。 三、死后變化 死后變化的概念 1人死后,機體各器官、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動逐步停頓,尸體在內外要素(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學)的作用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稱為死后變化。 2以死后24小時為時間界限,尸表達象按出現的先后不同,可分為早期尸表達象和晚期尸表達象。早期尸表達象包括:肌肉松弛、尸冷、尸斑、尸僵、部分單調、自溶等;晚期尸表達象包括尸體腐敗、干尸、尸蠟、泥炭鞣尸等。 死后變化現象的應

18、用 1肌肉弛緩。 指人死后,肌肉的緊張喪失而出現肌肉松弛,肢體變軟的現象。此種情況下,受壓處的皮膚外表可構成與壓榨物外表相應的壓痕,這種壓痕在物體去除后仍能保存。從而可借身體壓扁的部位來揣測尸體的位置有無變動,也可按照壓痕的特征來推斷死后停放在何種物體上進一步推斷死后有無移尸,查明死亡時的原始現象。 2尸冷。 指人死后,產熱停頓而散熱仍接著,因而尸體逐步變冷的現象。尸溫的下降速度與死后通過時間有一定關系,故在法醫學上對揣測死亡時間有一定參考價值。附布爾曼公式:死后通過時間=37C直腸溫度/0.83*系數,系數在春秋季節為1;夏季1.4;冬季0.7。 3部分單調。 尸體外表不斷蒸發水份,尤其覆蓋

19、層薄而潮濕的部位或創面(生死或死后構成的)因而而變得單調,質硬,色深,故又稱皮革樣化或羊皮紙樣化。檢驗時既不要將正常變化誤認為生前損傷,也不要將創面處變化誤認為正常變化。眼睛角膜死后因失去水分而變得混濁,并隨時間延長而加重,一般死后612小時輕度混濁,520小時混濁加重,經48小時那么輕度混濁。角膜混濁程度可作揣測死后通過時間的參考。 4尸僵。 指人死后,肌肉先行弛緩,短時間后逐步變堅實、強硬,輕度收縮而將關節固定在一定的姿態。尸僵是重要的早期尸表達象之一,個體情況及死因均可阻礙到尸僵的出現和緩解的早晚、快慢及持續時間的長短。尸僵一般在死后13小時出現,6小時左右擴展到全身,12小時到達最強,

20、12天后開場緩解。多數是從頜、面部開場,向下開展到軀干,上肢、下肢,即為下降型尸僵,少數亦可與此順序相反,稱為上升型尸僵。尸僵緩解的順序與出現順序一致。 5尸斑。 指人死后,心臟停頓跳動,血液循環停滯,血液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著血管墜積于尸體的低下部位未受壓處,并透過該處的皮膚呈現出有色的瘀痕。按尸斑的開展可將其分類三期:墜積期,為尸斑開場開展期,常出現于死后24小時,特點為壓之即褪色,除去壓榨后又再現,翻動尸體,原尸斑逐步消褪或完全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又出現新的尸斑。擴散期,開展到此期一般約需12個小時。如今尸斑色加深,呈大片狀,壓榨尸斑部僅稍褪色,變更尸體位置時不易消褪,新的低下部位也

21、不易構成新的尸斑。浸潤期,一般開場于第二個晝夜。特點為壓榨尸斑時已不再褪色,變動尸體位置也不轉移。 尸斑的顏色是血紅蛋白顏色的反映,通常為暗紫紅色,但在一些特別死因如中毒等,可有不同顏色。尸斑分布于尸體低下部位,與尸體的姿態相關。要留意將尸斑與皮下出血相鑒別。尸斑出現于尸體低下部位,無表皮剝脫,早期壓之可褪色,切開部分無凝血塊并可擦掉或沖洗掉,組織切片檢查無血管外紅細胞;皮下出血那么可出現于身體任何部位,可有表皮剝脫或腫脹,壓之不褪色,切開部分有凝血塊,擦或沖洗不掉,組織切片檢查有血管外紅細胞。 尸斑關于偵查過程的應用在于:確定死亡;推斷死亡時間;斷定死亡時的姿態。因其特征明顯,指示明確尸斑在

22、偵查過程中的應用尤為常見、重要。 6尸體腐敗。 簡稱腐敗,是死后體內蛋白質在細菌作用下被分解為簡單有機物、無機物和大量腐敗氣體,致使尸體原來形態構造遭到破壞的過程。腐敗在法醫學上的意義在于:按照腐敗的發生和開展,可揣測死亡時間;某些死因;毒物檢測;測定血型;推斷致傷物及損傷性質;骨髓內的硅檢驗;性別、年齡、身高等。 7尸蠟。 尸體長期浸在水中或埋在濕土里,皮下脂肪組織因皂化或氫化后構成污黃白色的蠟樣物質,而使尸體得以保存。這種保存型尸體稱為尸蠟化。成人構成尸蠟約需11.5年,新生兒那么只需67周。尸蠟能保存生前損傷及個人特征,并可作為揣測死亡時間的參考,故具有一定的法醫學意義。 8蠅蛆情況揣測

23、。 按照蠅蛆在尸體上的生活情況進展揣測,這種方法常常被應用于死亡時間較長的尸體。蒼蠅轉變成蛆需要通過產卵、孵化、生長等過程, 先長成蛹, 再長成蠅。蠅破殼后會在尸體上留下蛹殼, 在生長過程中蛹殼的顏色變化為黃白色、黃色、褐紅色、褐色、暗褐色, 每一種顏色轉換都有一定的時間過程, 法醫能夠通過觀察蠅蛆蛹殼的顏色先斷定蠅蛆的生長時間, 再揣測出大概的死亡時間。 9眼部變化揣測 眼壓變化: 正常眼壓為14 21mmH g, 眼壓為10mmH g, 死亡時間為10分鐘; 眼壓為 7mmHg, 死亡時間為20分鐘。關于顱腦損傷的尸體, 眼壓下降速度快, 眼球硬度低。角膜變化: 出現斑塊狀混濁, 死亡時間

24、為3 10小時; 渾濁程度為半透明, 死亡時間為12 24小時; 渾濁程度為高度渾濁, 死亡時間為36 48小時。法醫在運用這種方法進展鑒定時需要留意, 角膜的變化情況會遭到溫度高低的阻礙, 生理鹽水數、眼底鏡進展觀察。 10食物消化揣測 在采納食物消化揣測方法進展死亡時間揣測之前, 必需要理解尸體內的食物品種和性質。以米飯和蔬菜為例, 研究范圍為胃的內部。乳糜變少, 十二指腸進入的食物量較少,死亡時間為飯后的1 2小時內; 所有食物均變成乳糜, 留有極少量的飯粒和蔬菜殘渣, 死亡時間為飯后4小時; 食物根本或者完全排空, 僅留有極少量的蔬菜皮, 死亡時間為飯后 4 6小時。有一些特別的情況需

25、要把死亡時間相對增長一點, 如胃內留有不易消化的食物, 這種情況的死亡時間揣測需要延長。 11超生反響揣測 肌肉的超生反響: 肌肉受機械刺激后發生收縮反響, 死亡時間為2小時內; 打擊處肌肉收縮, 死亡時間為2小時后; 無肌肉收縮, 死亡超過5小時。死后皮下出血: 死亡時間越長,被打擊的部位構成皮下出血斑的概率越低。瞳孔反響: 結膜囊內滴入依色林出現縮瞳、散瞳, 死亡時間為4小時; 藥物直截了當注入眼房內呈現陽性反響, 死亡時間為20小時。汗腺反響: 在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藥物作用下出現汗反響, 死亡時間為30小時內。 四、綜述 事實上,本文所提到的法醫學在偵查過程中的應用價值不管從內容的完好性

26、、構造的嚴謹性、表述的標準性來說,都只能說是法醫學中的冰山一角。法醫學盡管只是我們學警的一門選修課,但鄧大中教師的循循善誘,諄諄教誨使我對其產生濃重的興趣以及崇高的敬意,法醫學對偵查的協助力量是宏大的,不能說沒有法醫學就破不了案,但沒有法醫學,絕對有無數的冤假錯案以及更多的死不瞑目!篇三:法醫論文 如何通過尸冷、尸僵和尸斑來推斷死亡時間 人死后,各器官和組織的機能活動逐步停頓,尸體在內外要素(物理的、化學的以及生物學的要素)作用下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稱為死后變化。由這些變化所呈現的現象稱為尸表達象。尸表達象在確定人已否死亡、死亡時間、死亡緣故及尸體有無挪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法醫學意義。按死后尸

27、表達象出現早晚的不同,可分為早期和晚期尸表達象。早期尸表達象是指24小時以內或者尸體腐敗前的尸表達象。早期尸表達象包括自溶,血液墜積,角膜混濁,尸冷,尸斑,皮革樣化,尸體痙攣,尸僵,肌肉松弛。以下我主要來談如何樣從尸冷、尸僵和尸斑來推斷死亡時間。 一、死亡與死亡時間的概念 1.死亡 人體死亡的傳統概念是:呼吸和心跳不可轉逆的停頓。其又分為“呼吸死”和“心臟死”。心跳先于呼吸停頓所引起的死亡稱為“心臟死”。呼吸先于心臟停頓所引起的死亡,稱為“呼吸死”又稱“肺死亡”。 近年來,又提出了新的死亡概念“腦死亡”,即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在內的全部腦機能完全的、不可轉逆的停頓,即全腦死亡,而不管心跳和脊髓

28、機能是否存在。 但是,我國目前仍按傳統的死亡概念。 2.死亡時間 法醫學意義上的死亡時間,指的是從死亡發生到法醫進展尸體檢驗時所通過的時間,又稱死后通過時間,通常描繪為死后多少天或多少小時。 二、尸冷 人在死亡后,熱量的產生中斷,尸體開場冷卻,直到與四周環境的溫度一致為止,即完全尸冷。冷卻程度在尸體的不同部位是不一樣的,如尸表測得的與直腸內測得的就有差異,測尸溫最好能在直腸或腋窩處測得。觸及手足、面部有冷的感受為12小時,觸及有衣物部位的皮膚有冷的感受為45小時。在特定的時刻測定尸體體溫,然后按照該體溫與生存時的直腸體溫(37)之差,可推定死亡通過時間。一般認為,在死后的10小時內,尸溫下降為

29、每小時1,10小時以后,尸溫下降為每小時0.5。如尸體置于被褥內,那么與四季無關,一般認為肥胖者為每小時0.4,瘦弱者為每小時0.7。 定時測定尸體直腸內溫度,覺察尸體后,應盡可能早期定時測定直腸溫度,并制成尸體溫度下降曲線,然后推定死亡時間。列表:1718環境溫度中尸體直腸溫度與死后通過時間的關系按公式計算:死后通過時間=(37度-T度)/0.83度(T:尸體直腸溫 度)所得數字為春秋季節的死后通過時間。假設為夏季那么為:1.4;冬季:0.7。 三、尸斑 概念:人死后在尸體低下部位皮膚出現的紫紅色斑,稱為尸斑。尸斑是由于死后血液循環停頓,心血管內血液缺乏動力,因其本身重力而循血管網墜積于低下

30、 部位構成。一般為紫紅色,初為云霧狀,條塊狀,逐步交融成片狀。 尸斑的開展過程可分為三期: 1、墜積期 時間:死后1-3小時開場出現,歷時12小時 表現:淡紫紅色 ,小點、小條、小塊狀 特點:指壓褪色;切開尸斑處皮膚,切口血管斷端有血液滴出;變動尸體位置可出現新尸斑 。 2、擴散期 時間:死后12小時出現 表現:交融成大片狀,顏色加深 特點:指壓部分稍褪色;切開尸斑處皮膚,切口血管斷端有血液滴出,組織內有血水性液體流出;變動尸體位置不容易構成新的尸斑。 3、浸潤期 時間:死后24小時出現 表現:布滿尸體低下部位,暗紫紅色特點:指壓不退色;變動尸體位置,尸斑位置不變,不構成新的尸斑;切開尸斑處皮膚無血液流出,組織內有血水性液體流出。 尸斑的顏色 尸斑釣顏色決定于血紅蛋白的氧合狀態。死后氧供應停頓,由于組織仍然處于接著呼吸;血申氧合血紅蛋白通常轉變為復原血紅蛋白,透過皮膚呈紫紅色,但以下情況可呈特有的顏色,依此可揣測死因。 (1)鮮紅色:一氧化碳中毒,由于碳氧血紅蛋白構成而呈鮮紅色,氫氰酸中毒,由于氰化血紅蛋白構成而呈鮮紅色,但不及氧化碳中毒時明顯。 (2)紅色:凍死時,由于組織內耗氧少,氧不易從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