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用儒道互補_第1頁
教學用儒道互補_第2頁
教學用儒道互補_第3頁
教學用儒道互補_第4頁
教學用儒道互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儒道互補1 蘇軾的人生是典型的“儒道互補”的人生,千百年來,儒道互補影響著,像蘇軾一樣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文人。 2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寫作背景:蘇軾在熙寧四年(1071)因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政見而自請外任。朝廷派他去當杭州通判,三年任滿轉任密州太守。這首詞是熙寧七年(1074)冬與同僚出城打獵時所作。 3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黃犬,右手舉起蒼鷹。戴上錦帽穿好貂裘,率領隨從千騎席卷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

2、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理解詞意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來下詔,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拿著符節去邊地云中那樣啊?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4上 片下 片出 獵情 景報 國之 志豪 情英 姿陣 容場 面氣 概信 心忠 心雄 心借出獵表達報國決心風 格豪 放詞作分析 這首詞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作

3、者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表達了為國效命的堅定決心和愛國思想,并委婉的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5定 風 波 蘇 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6整體感知 定風波以道中遇雨,隱喻仕途風雨,并進而借雨后“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景象,寄托隱逸江湖后就無掛累于風雨陰晴的超然心境。7 蘇軾:一生思想復雜,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響。早期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后,道家思想占主導地位。 8積極進取,

4、直面人生聽任天命,隨遇而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啟示:9陶淵明:祖父,儒家思想;外祖父,道家思想。一生中,早期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晚期老子思想的絕好實踐者。李 白:儒家、道家思想同時影響他,“功成身退”是其人生理想。“功成”是儒家的追求,“身退”則無疑來自道家的隱逸。杜 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一生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將儒家思想發揮到極致,儒家認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杜甫是“無論窮達,都要濟天下”!白居易:一生以34歲被貶江州司馬為界,早期更多儒家的積極進取,晚期更多道家的豁達避世。10作業:如何對待“義”“利” 孔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孟子曰:“亦曰仁義而

5、已矣,何必言利?”你怎么看待孔、孟的“義利觀”?當今社會,應如何正確處理“義”與“利”的關系?請用一句話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后用規范的議論片段(觀點論證結論)進行論述。 11儒道產生的時代背景春秋:無義戰戰國:邦無定交,臣無定主 爾虞我詐,爭名逐利12儒道思想比較儒家道家為人“仁”“義”恢復自然本性見素抱樸處世符合“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抱柔居后不爭治國“愛人”“仁政”“王道”“以民為本”絕圣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無為”而治13儒道思想的異同異:孔子:看到禮崩樂壞、社會動亂的現象,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使人心向“仁”,以“禮”規范行為,從而維護社會穩定。老子:看到社會動亂、戰事紛紜的現象,思考其原因,認

6、為是人性的墮落導致了社會的紛爭,而人性的墮落正是由文明的發展導致的,故而他找到的解決辦法是拋棄文明的干擾(絕圣棄知、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回到人性的起點(見素抱樸),回到原始的社會(小國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同:都旨在解決社會紛爭,恢復社會的安定。14原 因孔子偏重于對社會倫理問題,特別是人與人的關系問題的思考,側重講“人道”;老子偏重于對哲學問題,特別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的思考,側重講“天道”。孔子關注的是問題的現象本身,老子關注的是問題產生的根源。15儒家義利觀孔子的義利觀: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重義輕利”孟

7、子的義利觀:“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舍生取義”16道家義利觀老子:“絕圣棄知,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棄圣棄利莊子:故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18)?”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19),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棄圣無盜17義利之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杜甫:安得廣廈千萬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鄭燮: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18義利之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19儒家思想適用于盛世及人生得意之時,道家思想適用于亂世及人生遭遇坎坷之時;儒家思想重在實現人的社會價值(濟世),道家思想重在實現人的生命價值(自保);儒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道家關愛生命,關愛心靈;儒家思想積極用世,激勵人,道家思想超然通達,安慰人。道為體,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