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古地理西山實習報告_第1頁
沉積古地理西山實習報告_第2頁
沉積古地理西山實習報告_第3頁
沉積古地理西山實習報告_第4頁
沉積古地理西山實習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沉積學及古地理學實習報告2011屆地質學(基地班)專業題目:北京西山實習報告班號:學號:學生:何曉宇評閱教師:周洪瑞2014年4月1 前言1.1 地質地理概況北京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總稱,屬太行山脈。北以南口附近的關溝為界,南抵房山區拒馬河谷,西至市界,東臨北京小平原。面積約3000多平方公里,約占全市面積的 17。走向北東,長約90公里,寬約60公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級下降,依次有東靈山黃草梁筆架山;百花山-髫髻山-妙峰山;九龍山- -香峪大梁

2、;大洼尖-貓耳山等4列山脈,永定河橫切山體,為泥石流多發區。植被多為次生落葉闊葉林及灌叢,局部地區有人工針葉林,1900米以上出現山地草甸。百花山、東靈山、龍門澗等地 已劃為北京市自然保護區。1.2 實習目的此次實習為沉積古地理學的一次課間實習,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觀察背景西山中新元古代寒武紀末的地層,總結該地區的地質發發展史,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沉積古地理學的知識。1.3完成工作量名稱單位數量觀察點個3觀察路線Km5工作時間h42 觀察點描述實習區地層發育較全,以沉積地層為主,主要發育有新元古界、早古生界、晚古生界及中生界。本次實習主要觀察了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奧陶系及上古

3、生界二疊系。點1地點:軍莊南1km鐵道旁位置:N 395910.39 E 1160525.84 h 1274m描述:點1主要出露二疊系紅廟嶺組的地層,以砂巖為主。共分為11個旋回:底部為紅褐色薄層砂巖,頂部為灰黑色粉砂質頁巖。底部具有沖刷面構造,具有大型及小型波狀起伏;底部為灰黃色中厚層中粗粒含礫石英砂巖,向上粒度變細,頂部為灰黃色薄層粉砂質泥巖。底部具有沖刷面構造,發育大型板狀交錯層理,說明當時水動力較強;底部為灰黃色中厚層含礫石英砂巖,頂部為灰黃色薄層粉砂質泥巖。底部具有沖刷面構造;底部為灰黃色中厚層中粗粒含礫石英砂巖,向上粒度變細,頂部為灰黃色薄層粉砂質泥巖。底部具有沖刷面構造;底部為灰

4、黃色中厚層中粗粒含礫石英砂巖,向上粒度變細,有一條輝綠玢巖巖脈沿薄弱面插入,風化面為黑灰色,新鮮面為淡綠色,可見長石斑晶,頂部為灰黑色薄層粉砂質泥巖,向上逐漸尖滅,為原始沉積透鏡體,沉積環境為小的局限盆地,陸相。底部具有沖刷面構造,發育球形風化及大型板狀交錯層理,說明當時水動力較強;底部為灰黃色中厚層中粗粒含礫石英砂巖,有一條輝綠玢巖巖脈沿薄弱面插入,風化面為黃褐色,與上一條巖脈同一期插入,向上粒度變細,頂部為灰黃色薄層粉砂質泥巖。底部具有沖刷面構造;底部為灰黃色中厚層中粗粒含礫石英砂巖,向上粒度變細,頂部為灰黃色薄層粉砂質泥巖底部具有沖刷面構造;底部為灰黃色中厚層中粗粒含礫石英砂巖,向上粒度

5、變細,頂部為灰黃色薄層粉砂質泥巖底部具有沖刷面構造;底部為灰黃色中厚層中粗粒含礫石英砂巖,向上粒度變細,頂部為灰黃色薄層粉砂質泥巖底部具有沖刷面構造;底部為灰黃色中厚層中粗粒含礫石英砂巖,向上粒度變細,頂部為灰黃色薄層粉砂質泥巖灰黃色紅棕色薄層粉砂質泥巖,發育一條正斷層,產狀為32835所有旋回具有相似性,都是由砂巖逐漸粒度變細最后過渡為粉砂質泥巖,且下部呈紅色上部呈黃色,說明氣候變得干旱。通過以上各個旋回的分析,得出這個剖面的沉積環境為辮狀河沉積,。曲流河沉積與辮狀河沉積的區別:兩者均發育二元結構,底部為河道沉積,粗粒砂巖,發育交錯層理;上部為河漫灘沉積,細粒或泥質,發育水平層理。曲流河二元

6、結構清晰,兩者沉積厚度大致相等,分選磨圓差,遠源發育,粒度較細;辮狀河二元結構不明顯,河漫灘沉積薄或不發育,分選磨圓好,近源發育,粒度較粗。所以最終確定沉積相為辮狀河相。2.2 點2地點:村頭馬路旁位置:N 395910.39 E 1160525.84 h 1274m描述:點2主要出露有下馬嶺組和長龍山組。1、下馬嶺組實習區出露的下馬嶺組為一個背斜核部,自下而上依次為:粉砂質頁巖,含鈣質,具節理,節理面平整,具有一定的能干性。與下層產狀平行,出現了鐵混雜現象。見有一條輝綠巖巖脈,深綠色,輝綠結構,順層侵入,有尖滅現象,為淺層侵入巖。細粒砂質頁巖,灰色,反映了閉塞還原滯留、低能、瀉湖環境。凝灰巖

7、,白色,為火山噴發作用形成,周圍沉積火山脫?;纬?,具有等時性,含有鋯石,可以用來測年。黃綠色砂質頁巖,反應了弱還原狀態2、長龍山組實習區內主要出露的長龍山組在下馬嶺組上部,與下馬嶺組呈平行不整合,巖性為砂巖,青灰色,發育有羽狀及槽狀交錯層理,反映了高能的水動力條件及氧化的濱海沉積環境,可與下馬嶺組在沉積環境上有區別。長龍山組在沉積上含有細砂粉砂泥質的變化,具有旋回性,反映了水動力變化,向上砂巖逐漸減少,泥巖逐漸增多,反映了水動力條件逐漸減弱。由以上分析,點2的沉積環境為無障壁海岸。2.3 點3地點:鐵路旁的巖壁位置:未給描述:點3自下而上可見分布有饅毛組、張夏祖、徐莊組的地層1、饅毛組饅毛組

8、的巖性自下而上為:巖性為鈣質、白云質泥巖,紫紅色,含鐵,反映了氧化、干旱、炎熱的沉積環境,為潮上薩布哈沉積。2、張夏組 鮞粒灰巖、泥質條帶灰巖、豆粒灰巖,含三葉蟲化石。鮞粒(2mm)水動力較鮞粒形成時要強,形成于潮間帶下部、淺潮下帶(濱海下部)。其間還發現了藻類粘結泥晶丘,是水深藻類活動形成的丘狀構造。3、徐莊組局限臺地為主,進積序列。沉積序列為:泥質條帶灰巖。竹葉狀灰巖是一種同生礫巖,是成巖過程中浪潮沖擊或風暴形成的扁礫在燥熱環境下強氧化使礫石表面具氧化暈圈,是潮間帶或潮下的產物。整個上統屬潮間與潮下相間的環境。在其間還發現了柱狀疊層石,也是形成于溫暖、清水、潮間潮下帶環境。風暴硅質灰巖。具

9、有由上到下的粒序變化,逐漸變細。異地風暴事件,為臺地邊緣刮到此地沉積形成。重力流沉積。靜水沉積。為背景沉積的臺地沉積。粒度較細的灰巖,黑灰色,水平層理發育。泥質條帶灰巖。有藻類粘結泥晶丘,加有遠源異地風暴灰巖。泥質條帶灰巖夾豆粒灰巖,豆粒直徑大于2mm,豆粒為臺地邊緣豆粒帶到此處。再向上鮞?;規r的比例逐漸變大。由以上分析,點3的沉積環境為海相沉積。3 區域發展史第一階段:中元古宙,此階段形成了霧迷山組、洪水莊組和鐵嶺組,主要為潮間帶、潮上帶和環潮坪沉積。因此該時期的地層巖體主要為白云巖和灰巖。該階段末期發生了芹峪運動,地層被抬升,發生剝蝕。當構造穩定時,地層繼續接受沉積,形成了該時期一個重要的

10、構造標志:下馬嶺組和鐵嶺組的平行不整合接觸。 第二階段:為新元古宙,該階段地層內部構造較強烈,所以該時期形成的景兒峪組、長龍山組和下馬嶺組都經歷了變質運動。該時期的沉積環境為環潮坪沉積、濱海沙灘沉積、瀉湖沉積與潮坪沉積。該時期地層經歷了抬升剝蝕下降再沉積過程,府君山組與景兒峪組之間為平行不整合接觸,代表了薊縣運動。 第三階段:為早古生代,該階段地層可分為寒武系、奧陶系及志留系。在實習區志留系缺失,寒武系分府君山組、饅毛組、毛莊組、張夏組、崮山組、長山組和鳳山組,與之對應的沉積環境為陸源濱海沉積及臺地邊緣和淺水陸棚內源碳酸鹽巖沉積。奧陶系又分為冶里組、亮甲山組、馬家溝組,沉積環境為潮上帶沉積,所以其巖性主要為白云巖和灰巖,由于沉積環境不同,寒武系與奧陶系的巖性結構也都不同。由于加里東運動,本溪組與馬家溝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4 總結 通過這次北京西山實習,我對西山的地層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對其沉積環境和構造背景的分析,我掌握了西山地區新元古代和寒武系的地質發展史,并通過分析紅廟嶺組的沉積旋回,了解辮狀河沉積序列,學會了野外沉積構造的識別和沉積相的分析,包括野外沉積構造和沉積標志的識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