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規劃_第1頁
建設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規劃_第2頁
建設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規劃_第3頁
建設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規劃_第4頁
建設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規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設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規劃綱要(一)指導思想與規劃目標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省公司首屆四次職代會提出的各項任務,按照電網經營企業的定位和建設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的進展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為動力,以安全生產為基礎,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優質服務為宗旨,以進展為第一要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困難奮斗,勤儉節約,不斷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健康進展,力爭用57年的時刻,努力把省公司建設成為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努力實現“一流的電網與設備、一流的技術與指標、一流的治理與機制、一流的效益與效率、一流的質量與服務、一流的人才與文化”

2、的總體目標。確保遼寧電網的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確保滿足遼寧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用電需要,確保省公司的可持續進展和效益最大化,確保公司全體職工生活整體素養的不斷提高。二、規劃目標電網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同類公司的先進水平并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現代化治理達到國內同類公司的先進水平并推行國際上通行的要緊現代化治理方法和手段;全面建成功能完善、技術先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電力營銷體系;財務狀況和經濟效益達到國內同類公司的先進水平;各類人才資源全面優化,人才的開發利用充分適應公司各個進展時期的需要;完成由傳統企業向學習型組織的轉變,培育并形成獨特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職員收入和生活質量與效益同步提高,提早

3、實現小康生活水平。要緊經濟技術指標達到:資產總額:2005年629.46億元(含待劃轉輔業和待出售發電資產),年均遞增8.5%;2010年941.07億元(不含待劃轉輔業和待出售發電資產),年均遞增9.15%。資產負債率:2005年68%;2010年60%。售電收入:2005年售電收入288億元,年平均增長8%;2010年368億元,年均增長5%。利潤額:2005年2億元;2010年5億元。售電量:2005年755億千瓦時,年均增長6.62%;2010年969億千瓦時,年均增長5.12%。全員勞動生產率:30萬元/人年。電壓合格率:99%。供電可靠率:99.96%。設備完好率:100%。綜合供

4、電損失率:6.8%。人均年工資:4.2萬元。電網建設:“十五”后三年,新建500千伏變電所二座,線路595公里,增加變電容量300萬千伏安;新建220千伏變電所22座,線路1377公里,增加變電容量9073萬千伏安。“十一五”期間,新建500千伏變電所四座,線路125公里,增加變電容量450萬千伏安;新建220千伏變電所34座,線路1635公里,增加變電容量1086萬千伏安。(二)戰略環境一、省公司成立以來取得的成就,為建設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抓住機遇,用好政策,加大電網投入,落實城鄉電網改造投資規模222.2億元(其中城網94.4億元,農網127.8億元)。至2002年底,已投入

5、184.9億元,電網結構和布局更趨合理,有效地增強了電網安全、經濟和可靠供電的能力。開拓市場,增供擴銷,引導和促進電力消費。2002年銷售電量601.5億千瓦時,比1999年增加99.5億千瓦時,年均增長6.19%;銷售收入233.95億元,比1999年增加80.95億元,年均增長15.2%。強化治理,提高效益,全面完成各項資產經營責任指標。四年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5.4億元,占東北電網合計利潤的71%;上繳國家稅金43億元;資產規模563.4億元,所有者權益226.5億元,分不比1999年增加154.1億元和14.1億元,確保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二、遼寧省的宏觀經濟環境為省公司建設現代化電網

6、經營企業制造了良好機遇黨的十六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最近中央又提出了振興東北的重大戰略措施,必將極大地促進遼寧省經濟社會的進展。作為東北工業重心的遼寧,差不多明確提出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提升整體素養和競爭力,建成國家高水平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依照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進展第十個五年打算,“十五”期間遼寧省GDP年均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7700億元,比“九五”期間增長46.7%。“十一五”期間遼寧省GDP可能增長仍為9%。據此預測2005年全省需電量為1015億千瓦時,“十五”期間年均增長6.27%。2010年全省需電量為

7、1310億千瓦時,“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5.24%。與此相適應,省公司“十五”末銷售電量為755億千瓦時,期間年均增長6.62%,“十一五”末銷售電量為969億千瓦時,期間年均增長5.12%。電力負荷的快速穩定增長,為省公司的進展制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同時也為把省公司建設成為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制造了良好機遇。三、電力體制改革既為省公司的進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同時也是重大考驗以市場化為取向的電力體制改革,已實現了國家和省級層面的政企分開,初步實現了廠網分開,完成了區域電網公司的組建,電價改革、電力市場建設、省級電網公司的組建、農電體制改革、主輔分離和多經企業的改制剝離等,都將逐步進入方案的研究制定

8、和實施時期。隨著各項改革措施的到位,必將為省公司的進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但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電力體制改革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關于改革給公司經營和進展帶來的陣痛和負面阻礙也要有充分的思想預備,要力求做到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充分利用改革帶來的活力,不斷推動公司的創新和進展。四、正確認識公司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迎難而上,開拓創新,迎接挑戰長期“重發輕供”,電網建設投入欠帳較多,電網進展嚴峻滯后, 造成主干網架不夠堅強,部分設備老化嚴峻,安全裕度小,目前負荷的快速增長對電網的可靠供電能力和安全穩定運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東北電網體制的反復變化,公司繼承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和矛盾;廠網分開造成主營業務利

9、潤和投資收益大幅減少;城鄉電網集中改造導致生產成本和財務費用大幅上升;打算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舊的傳統觀念、治理方式和工作作風等等,都必須在建設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的過程中認真克服和解決。在新形勢下如何與時俱進,樹立與國際接軌的新的經營理念,增強市場意識、改革意識、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為下游的電力用戶和上游的發電企業服務的核心競爭能力,將成為省公司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在建設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中亟需不斷破解的新課題。(三)規劃重點一、電網建設電網既是電力市場的載體, 又是關系國民經濟高速進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和社會安全穩定的基礎設施。要建設現代化電網經營企業,建設現代化電網是必備的前提條件。1、

10、電網現狀遼寧省是東北地區電力負荷中心。遼寧電網位于東北電網的南部,經綏中電廠與華北電網的姜家營變電所相連,是東北與華北電網連接的樞紐,其電網覆蓋面積14.75萬平方公里,供電服務人口4157萬。遼寧省電網分不有二條500千伏線路和6條220千伏線路與吉林省電網相連接,另有兩回500千伏線路和一條220千伏線路與內蒙東部電網相連接,一回500千伏線路與華北電網相連接。2002年遼寧省及電力系統輸變電設備情況見表3.1和表3.2。遼寧地區變壓器、線路情況表3.1電壓等級 變 壓 器 線 路數量(臺) 容量(千伏安) 數量(條) 長度(公里)500千伏 32 8110000 16 2259.2122

11、0千伏 170 19938000 253 8041.9566千伏及以下 1636 19592990 1596 20385.90電力系統變壓器、線路情況表3.2電壓等級 變 壓 器 線 路數量(臺) 容量(千伏安) 數量(條) 長度(公里)500千伏 32 8110000 16 2259.21220千伏 170 19938000 250 7988.95366千伏及以下 793 15226380 920 11110.37遼寧電網分為遼西電網、遼中電網和遼南電網。其中,遼西電網包括朝陽、葫蘆島、錦州、盤錦和阜新五個地區電網;遼中電網包括沈陽、鐵嶺、撫順、遼陽、鞍山、本溪和營口七個地區電網;遼南電網包

12、括大連和丹東兩個地區電網。遼西電網通過兩回500千伏元(寶山)董(家)線和一回220千伏寧建線與赤峰電網相聯;遼中電網經一回500千伏東(豐)遼(陽)線、一回500千伏沙(嶺)梨(樹)線和220千伏梅虎、梅李、清四、清巨、云臥線路與吉林省電網相聯;遼中電網與遼西電網間經兩回500千伏董(家)遼(陽)線和一回董(家)王(石)線以及220千伏田營線、興營線、青新線等六回線相聯;遼中電網與遼南電網經一回500千伏王(石)南(關嶺)線和220千伏水草、鳳草、電芬、電北和熊松寶線相聯。通過五年的城網建設和改造,各地區城網網架結構得到了加強,網絡更趨于合理,網架薄弱的現象得到緩解,設備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差

13、不多解決了電網存在多年的輸電瓶頸問題,大大提高了電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隨著變電所變電容量的增加,各地區城網的容載比大幅度提高,達到了國家都市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的規定要求。遼寧省220千伏及以上電網現狀見附圖1。2、存在問題遼寧電網的主體由500千伏和220千伏兩種電壓等級的電網構成,500千伏網架差不多為單回路結構,不具備獨立運行的條件,現時期仍采納500千伏和220千伏兩種電壓等級并列運行方式,電磁環網問題比較突出。在區間潮流較重時,500千伏線路跳閘可能導致220千伏線路過載。為了操縱電磁環網輸電斷面的輸電潮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500千伏線路的輸電能力。遼西系統現有裝機容量4700兆

14、瓦,地區負荷為10001600 兆瓦,是一個典型的大電源小負荷的電力外送系統,外送電力最大可達3000 兆瓦以上。因外送能力不足,電網正常方式下就需要限制電廠開機方式或電廠出力,這一問題將隨著綏中兩臺機組的投入運行而加劇。遼西只能保證線路單相故障時的系統暫態穩定,不能滿足新的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的要求。遼南系統采取安全自動裝置能保證線路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的系統暫態穩定,不能滿足新的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的要求。大連地區與中部系統的聯系為一回500千伏王南線和一回220千伏熊寶線。大連地區在受電潮流較大時,500千伏王南線跳閘或地區失去較大電源(如華能大連電廠機組),熊寶線將因嚴峻過載而跳開,大連

15、地區的電壓也將偏低。城網網架薄弱,供電可靠性差。目前只有沈陽城網形成了雙環網供電,鞍山、本溪等都市形成了單環網供電,遼陽、朝陽等都市尚未形成環網供電。220千伏電源布點少,布局不合理。市中心地區缺少高壓深入220千伏變電所。部分220千伏變電所存在變電容量不足、單電源、單臺主變等問題,供電可靠性差。遼寧省電力工業起步較早,早期建成的線路較多,超過30年以上的線路達到60%以上,有近1000公里的220千伏線路服役差不多超過60年,還有由154千伏升壓到220千伏、由44千伏升壓到66千伏等老舊線路,這些線路事故頻發,亟待更新改造。由于受歷史緣故和設備本身的限制,使遼寧電網的二次設備配置不夠健全

16、合理。3、進展目標、重點工作與建設資金需求2005年220千伏及以上電網進展目標:加強電網建設,加強輸電網架、配電網絡與二次系統配套建設,使其具有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的能力。2003年電曙線投運將增加遼西電網的外送能力。2004年500千伏沙河營變電所及其220千伏配套工程將投運,阻礙遼西電網安全穩定的問題將在專門大程度上得到解決。2004年末打算投產的在建的王南二回線,將加強大連地區與系統間的聯系,完全解決電磁環網的問題。2005年沈大工程建成后,將解決在某種方式下220千伏北耿、李燈線過載的問題。2010年220千伏及以上電網進展目標:至2010年,我省全社會用電量可能將達到1310億千

17、瓦時,8年平均年增長6.2%。依照電力負荷增長,從2002年2010年需新增裝機870萬千瓦,全省裝機達到2420萬千瓦,年均增長5.7%。將形成符合遼寧省一次能源和負荷分布特點的由路口電廠、港口電廠、西部電源、北部電網和中部負荷中心五大能源支撐電源的遼寧電網格局。屆時遼寧電網將形成以500千伏線路組成的主輸電網。主輸電網呈一個“日”字形,四個“鐵三角”結構,即沙嶺、沈東、徐家、鞍山、王石、遼陽6座500千伏變電所所形成的“日”字型環網和董家、遼陽、王石,沙河營、董家、北寧,雁水、南關嶺、大連新區,瓦房店、王石、鞍山四個由三座500千伏變電所組成的三角環網。關于500千伏電網已覆蓋的地區,不再

18、新建跨供電區的220千伏線路。主輸電網連接的沈陽、撫順、本溪、鞍山、遼陽、鐵嶺、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地區電網組成我省的主受端網架。大連、丹東、朝陽地區電網各通過兩回500千伏線路與主受端網架相連,阜新地區電網通過3回220千伏電網與主受端網架相連。我省電網逐步具備解開500千伏和220千伏電磁環網的條件,電網的安全穩定性和受電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各地區220千伏電網以環網為主,除了大連地區電網以輻射為主、鐵嶺地區處在電源與負荷中心之間外,其余都市以環網結構為主,奠定了都市電網進展的基礎。遼寧省2010年220千伏及以上電網規劃見附圖2。2005年66千伏及以下電網進展目標:加強66千伏電網網

19、架結構,使網架結構合理,運行靈活,適應性強,不卡脖子,設備適用而先進,逐步做到標準化、規范化。66千伏變電所布點合理。按合理的供電半徑和負荷分配確定變電所的供電范圍,滿足“N-1”的準則要求,環網供電的地區,容載比應大于1.8;輻射網供電的地區,容載比應大于2.0。66千伏配電網以220千伏變電所為中心形成輻射網絡,建成具有互代能力的電網,形成環網結線。正常開環運行。加強220千伏變電所之間66千伏聯絡線的建設,提高下級電網對上級電網的支持,逐步消除電磁環網和電氣環網,防止發生區域電網事故。優化地區66千伏電網結構,改善地區電網網架結構的不合理性,使66千伏系統更趨于運行靈活、安全、經濟、可靠

20、,提高電網的供電水平和供電質量,保證地區重要用戶的安全供電。2010年66千伏及以下電網進展目標:以220千伏變電所為中心,建設關于66千伏有互代能力的電網,形成可開環運行的環網結構。達到電網網架結構加強,網絡結構合理,適應性強,容量充足,供電可靠,按合理的供電半徑和負荷密度確定變電所的供電范圍,下級電網能支持上級電網的水平。各級電壓電網之間,有、無功容量之間在各進展時期保持協調的比例關系。電網自動化具有一定的規模,供電設施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與現代化電網的進展相適應。按上述進展目標,對老舊和不能滿足要求的線路、變壓器、斷路器、繼電愛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等設備進行更新改造,使電網供電設備逐步

21、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小型化、無油化、自動化和免維護或少維護,建設一個運行安全、經濟合理、供電可靠、網絡優化、設備先進、綜合自動化水平高的現代化電網,以滿足國民經濟快速進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電力的需求。重點工作:加強負荷預測,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提供可靠的電力保證。重點要研究好“十一五”期間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進展的趨勢及其對電力的需求。依照負荷預測結果,為電網進展提出充足的電網進展項目儲備。為政府服好務,結合電網進展提出電源建設建議。開展能源戰略研究,針對遼寧省一次能源狀況提出長遠能源出路建議。結合我省可持續進展對環境的要求,從電力行業持續進展的高度,認真深入研究適應我省能源實際的、符合

22、電力需求特點的電源結構和布局。就電網與電源的協調進展問題向省政府提出合理建議。加快和關注500千伏電網的規劃建設,使之與220千伏電網互相配合,協調進展。2010年,地區間電力輸送將實現以500千伏電壓等級輸送為主,在500千伏電網覆蓋的地區不再建設地區間的220千伏輸電線路。緊密關注500千伏電網的規劃建設,提出地區國民經濟進展對電力的需求,使500千伏和220千伏電網互相配合,協調進展。抓好系統性的輸變電工程建設,使受端網架更堅強。抓好沈大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2005年將沈陽、撫順、本溪、遼陽、鞍山地區500千伏電網建設成“日”字形結構,使主受端網架更加堅強,同時使大連地區通過兩回5

23、00千伏輸電線路與主受端網架相連。通過沈山鐵路電氣化、溝海鐵路電氣化工程的建設,在保證為鐵路供電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和加強鞍山、盤錦、錦州、葫蘆島地區的220千伏電網。加快66千伏及以下的電網建設與改造,保證輸電網和配電網的協調進展。電網建設資金需求:“十五”后三年遼寧省共需要電網建設資金1423733萬元。其中電網建設資金475198萬元,電網技術改造資金363640萬元,縣城電網改造資金500000萬元,科技、信息化及小型基建資金84895萬元。遼寧省“十五”后三年基建及改造投資估算見表3.3。遼寧省“十五”后三年基建及改造投資估算表表:3.3 單位:萬元序號 項目名稱 總投資 資金流(萬元

24、)2003 2004 20051 沈大工程 250096 100000 100000 433962 秦沈客運電氣化 47544 18843 溝海鐵路電氣化 13000 130004 沈山鐵路電氣化 44143 24143 200005 綏中電廠配套 146000 59666 南票電廠接入系統 6348 63487 遼電三期接入系統 8000 4000 40008 地區電網 152461 44311 51750 564009 技改工程 363640 106178 128379 1290831、生產部分 250662 68200 90879 915832、營銷部分 54000 18000 1800

25、0 180003、調通部分 48478 16478 16000 160004、線損自動生成部分 10500 3500 3500 350010 縣城改造 500000 177000 172041 1509591、生產部分 265000 105060 67041 928992、農電部分 220000 66940 100000 530603、營銷部分 15000 5000 5000 500011 科技項目 28715 8615 9600 105001、資本性支出 4795 1535 1610 16502、費用性支出 23920 7080 7990 885012 信息化建設 7180 3600 358

26、013 小型基建 49000 11000 18000 2000014 合計 1423733 474302 511513 437918注:1、科技項目中2003年投資包括信息化建設資金;2、17項為項目總投資,其余為“十五”后三年投資之和。“十一五”期間遼寧省共需要電網建設資金1684631萬元。其中電網建設資金600545萬元,技改工程資金187813萬元,城網改造資242673萬元,農網改造資金372500萬元,營銷、科技、信息、小型基建等資金281100萬元。遼寧省“十一五”基建及改造投資估算見表3.4。2003至2010年8年間,遼寧省供需電網建設資金3108364萬元。遼寧省“十一五”

27、基建及改造投資估算表表:3.4 單位:萬元序號 項目名稱 總投資 資 金 流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1 地區電網 600545 126489 166760 98736 114080 944802 技改工程 187813 47813 35000 35000 35000 35000生產部分 138463 37113 24300 24900 25550 26600調通部分 31850 7200 7200 6600 5950 4900線損生成 17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3 城網改造 242673 32112 52104 53133 5

28、2061 532634 農網改造 372500 74500 74500 74500 74500 745005 營銷部分 100100 18000 17100 20200 22000 228006 科技項目 51000 10200 10200 10200 10200 10200資本性支出 90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費用性支出 42000 8400 8400 8400 8400 84007 信息化建設 2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8 小型基建 7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9 住房補貼 3000

29、0 10000 10000 1000014 合計 1684631 339114 385664 321769 327841 310243注:投資中不包括電廠接入系統部分。二、農村電網1、現狀截止2002年底,全省農電系統共有66千伏線路5377公里,10千伏線路89024公里,0.4千伏線路163398公里。66千伏變電所540座,主變容量4578兆伏安,0.4千伏配變容量9100兆伏安/13.5萬臺。隨著第一、二批農網貸款改造工程的進行,農網10千伏、0.4千伏電網的狀況得到改善,由于資金要緊投向10千伏、0.4千伏電網, 66千伏網架及變電所的裝備以及電網的現代化建設方面差不多沒有得到改造。

30、2、存在問題66千伏電源網架薄弱,技術裝備落后,電壓合格率低,供電可靠性差。尤其是中部平原和沿海地區經濟進展較快,其供電能力和可靠性已不能適應當地經濟進展的需要。東西部山區變電所布點過疏,造成10千伏線路供電半徑過長,電壓質量低,電能損失大。電網自動化裝備水平低,調壓能力差,無功補償設備不足。信息自動化建設進展緩慢,全省95%以上的地區沒有專用通訊網絡,僅依靠市話進行電網調度指揮、聯絡,嚴峻制約通調、辦公、營銷、配網自動化工程的建設。3、進展目標與重點工作2005年進展目標:供電能力滿足農村經濟的進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50%的縣(區)電壓合格率、供電可靠性、線損率指標達到一流縣級供電企

31、業標準。20%的變電所達到雙電源互為備用,供城區的變電所50%實現雙電源供電。20%的供電區實現配網自動化,80%的縣(區)實現通調四遙功能。90%的縣(區)完成辦公MIS系統的建設。20032005年農網建設與改造共投入資金22億元,新建變電所90座,容量1056兆伏安;改造(或擴建)變電所135座,容量為1583兆伏安;新建66千伏輸電線路852公里,改造1278公里;新建10千伏線路240公里,改造10千伏線路359公里;新建0.4千伏線路744公里,改造0.4千伏線路998公里。投入4.15億元,建設和完善48個縣區的縣級調度和通信系統;投資1.69億元,實現和完善55個縣區的辦公MI

32、S、營銷MIS系統及其它信息系統建設;投資0.5億元,用于生產治理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投資5億元,建設120座變電所的供電區配網自動化系統。到“十五”末期,農網的技術裝備水平、治理水平將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我省農電系統將有30%及以上的縣(區)跨入縣級一流供電企業。2010年進展目標:80%的縣(區)農電企業電壓合格率、供電可靠性、線損率指標達到一流供電企業標準。60%的變電所達到雙電源互為備用。30%的供電區實現配網自動化。100%的縣(區)實現通調“四遙”功能及辦公MIS系統建設。80%變電所實現無人值守。到2010年,農網將擁有66千伏變電所780座,主變容量將達到8100兆伏安。“

33、十一五”期間將投資25億元,用于新建66千伏變電所150座,改造變電所100座,新建66千伏線路750公里,改造1000公里。投資5億元,建設和完善16個縣區的縣級調度、通信系統及五遙系統的建設;投資0.6億元,實現和完善9個縣區的辦公MIS、營銷MIS系統及其它信息系統建設;投資0.65億元,用于生產治理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投資6億元,建設140座變電所的供電區配網自動化系統。到2010年,農網的技術裝備水平、治理水平將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我省農電系統將有50%及以上的縣(區)跨入縣級一流供電企業。重點工作:隨著三期農網改造工程的開展,到“十五”末期,農網66千伏電源系統的布局及設備狀況將得到

34、改善,從全然上改變農網技術裝備落后、電壓合格率低、電能質量差的現狀,初步建成一個滿足農村經濟進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現代化的農村電網。今后七年的重點工作是:要加強宏觀調控,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努力實現最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在規劃的實施中,要注意農村電網從速度、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努力提高農網技術裝備水平,加快與國際現代化電網接軌的步伐。積極研究資金的籌集途徑和形成機制,降低投資風險。大力提倡采納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三、調度通信自動化1、現狀遼寧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主站端為1999年正式投入運行的北京科東公司初期生產的CC-2000系統。其硬件由兩臺主服務器、兩臺通訊節點機和兩臺

35、前置機等組成,軟件為CC-2000 EMS/DMS 支撐系統和基于CC-2000平臺的EMS高級應用軟件,能夠實現數據采集與監控(SCADA)、自動發電操縱(AGC)和網絡安全分析等功能。它匯合各供電公司、變電所和各發電廠的實時信息,提供調度運行人員使用,并將數據上傳國調和網調。電網配置有聯切發電機組,聯切負荷,快壓發電機組出力,振蕩解列,自動準同期,低頻、低壓切負荷等安全自動裝置,差不多滿足電網的安全運行的需要。省內所有發電廠(站)和13個地區調度及所屬220千伏變電所均已安裝網絡式電量計費傳輸系統,并將電量傳輸到省調。220千伏系統線路愛護裝置類型以微機型為主,其中70%為11型線路微機愛

36、護裝置(沒有數據通信接口)。220千伏聯絡線大部分都配置了雙套全線速動愛護(即縱聯愛護)。線路愛護操作屏90%由常規繼電器組成。220千伏母線均配置了母線差動愛護和微機型故障錄波器,實現了部分微機故障錄波器信息經電話撥號遠傳至調度端,但尚未形成微機愛護動作信息和故障錄波信息經數字網傳至調度的故障信息系統。遼寧電網現已形成了一個由多種通信方式構成的以省公司為中心呈放射狀和局部環狀的差不多滿足電網要求的電力通信網。主網現有鐵繁沙大沈調、桓回太、遼西、沈撫4條光纜共約1150公里。目前沈大、沈丹、丹大、本桓、營錦及沈鐵撫本遼光環路正在建設,打算2003年完成。上述6條光纜電路建成后,能夠覆蓋13個供

37、電公司、部分發電廠和部分220千伏變電所。另有沈長哈、沈梅白、沈桓、沈丹、沈秦、沈大6條約1850公里數字微波電路,微波站71個,小型衛星地面站2座。在城網改造中,各供電公司建設了大約4500公里光纜,配置SDH 155M及以上設備,覆蓋了部分縣供電局、變電所和二級單位。使地區通信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長足進展。3、存在問題2001年國家經貿委頒布的電力系統穩定導則提高了電網安全穩定標準。遼寧電網目前尚未達到此標準,不僅安全自動裝置配備不足,還有部分安全自動裝置原理簡單,元件老化。負荷的增長、電源的增加、大電網互聯給電網的安全運行帶來了新的問題,電網安全自動裝置配置需要隨電網的進展不斷進行更新。遼

38、寧電網的振蕩解列裝置、自動準同期裝置配置已多年未進行深入分析,需要重新研究確定配置方案。同時隨著500千伏系統網架逐步加強,220千伏系統面臨解環運行,需要考慮相互備用問題,并配置備自投等安全自動裝置。遼寧電網220千伏系統中的部分愛護裝置老化嚴峻。有些裝置通過近十年的運行,元器件老化嚴峻,裝置頻繁出現異常情況。隨著電網的進展,通信主網光纜覆蓋面有待擴大。雖已建成由沈陽、阜新、朝陽、兩錦、鐵嶺、撫順六個供電公司至省公司的光纜電路,仍有專門多220千伏變電所沒有光纜或只有一條光纜,沒有串入光環網,不能為調度、自動化、繼電愛護提供可靠的通道。信息聯網帶寬仍然較低(2M),應向100M方向進展。繼電

39、愛護設備監視和錄波信息需要聯網,以便及時分析處理事故,提高電網運行水平。由于用戶接入(如到各部門機房、各營業場所和變電站)的建設工作沒有到位,目前建立的綜合業務通信平臺(ATM)的應用受到限制。依照國家及遼寧省無委會的要求,使用2GHz頻率的沈秦(營口大連段)、沈白、沈桓微波電路將被迫退役。屆時會給這些地區的通信造成極大困難。3、進展目標與重點工作進展目標:調度自動化系統是現代電網運行、操縱的中樞,也是今后電力市場的電力交易和電力結算的技術支持中樞。在省公司的現代化進程中,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現代化的目標是建成以數據網絡為基礎、實現遠動數據信息多方傳送、集成式的調度自動化系統。目前正在預備對省調

40、CC-2000 EMS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后的EMS系統將提高PAS的有用性,為調度運行由經驗型向分析型及智能型轉變提供手段。2005年,遼寧省將建立SPDnet II電力調度數據網,網絡采納IP交換技術體制,構建在SDH專用通道上,實現與其它數據網絡的物理層面的安全隔離。同時開展數據網安全的專項研究并付諸實施。“十一五”期間,安全、完善的SPDnet II將在國家及東北電網有關二次系統安全防護措施的規定之下進行相應業務系統的接入,屆時,SPDnet II將在電網調度自動化和電力市場改革中發揮其重要作用。“十五”后三年,遼寧省電網將完成對二十個220 千伏變電所的自動化改造工程。“十一五”期

41、間,還將完成其它廠站的自動化改造。今后新建220千伏及以下變電所一律采納無人值班運行方式,取消近期有人、遠期無人的過渡方式。為提高繼電愛護裝置的投運率和正確動作率,2003年到2005年打算投資4723萬元,全部改造1996年前出廠的微機故障錄波器裝置;全部改造比較重要的和愛護裝置存在嚴峻問題的220千伏系統母線差動愛護裝置。到2010年,將220千伏線路愛護裝置全部實現微機化;將操作屏(微機愛護輔助屏)改為免維護的由操作箱組成的操作屏;每條線路的快速愛護配置一套或兩套光纖數字通道;80%的220千伏母線配置微機母差愛護裝置;50%的220千伏變電站實現故障信息聯網。按照系統穩定導則要求,結合

42、沈大第二回500千伏線路建設進行大連地區連切負荷裝置改造,同時進行錦州變、凌河變連切和錦州電廠、 鐵嶺電廠快壓機組出力裝置改造。以光纜通信為要緊手段,全面建成遼寧電力光通信網。網絡結構初步形成網狀網,覆蓋縣級以上供電公司、220千伏、66千伏變電所和接入系統的發電廠,在遼南和沈撫本鞍地區形成幾個網格。網絡傳輸寬帶化,主干通信網建設成10G高速傳輸平臺,網絡功能綜合化,將傳統的電力通信網轉變為實時、可靠、高速,并集成語言、數據、圖像等各類業務為一體的綜合網絡。網絡治理智能化,建成通信網監視 、治理系統。實現通信資源合理配置、調度、治理。各專業重點工作:自動化實現EMS完全使用化及國際化;建立安全

43、、完善的SPDnet II電力調度數據網;建立SPTnet II電力數據通信網,實現網絡互聯、資源共享;建立二次系統安全防護體系;實現省級電力市場的平穩過渡;實現電力市場條件下的地調調度自動化系統完善化;加大基礎自動化改造和建設力度。通信到2005年,在2003年完成沈大、沈丹、丹大、本桓、營錦及沈鐵撫本遼光環路的基礎上,再建765公里光纜,進一步構建骨干光纜網,建成以省公司為核心,13個供電公司為節點的155M高速自動化數據網。到2010年全面建成以光纜通信為要緊手段的,覆蓋縣級以上供電公司、220千伏、66千伏變電所和接入系統的發電廠的,網絡傳輸寬帶化的遼寧電力光通信網。將傳統的電力通信網

44、轉變為實時、可靠、高速,并集成語言、數據、圖像等各類業務為一體的綜合網絡。繼電愛護全部改造1996年前出廠的微機故障錄波器裝置,共計48面屏。將重要的220千伏系統母線差動愛護以及愛護裝置存在嚴峻問題的母差愛護全部改造,共計29套。依照光纖數字通信通道情況,將超期服役的YBX-1型和GSF-6型高頻收發信機改造為復用2M數字接口的高頻愛護(愛護裝置不改造),逐漸淘汰載波通道,將大大提高高頻愛護的投運率和正確動作率。更換下來的高頻收發信機將做為尚在運行中的裝置備品備件使用。結合線路愛護裝置改造,將改造線路的操作屏和二次回路電纜(換為屏蔽電纜)一同更改,沒有線路改造項目的操作屏和二次回路電纜不列入

45、上述改造工程。安全自動裝置大連地區連切負荷裝置改造;錦州、凌河變連切或快壓錦州電廠機組裝置改造;鐵嶺電廠快壓機組出力裝置改造;振蕩解列及同期裝置;針對500kV系統網架逐步加強,220kV系統面臨解環運行問題,開展研究工作,考慮配置被自投等安全自動裝置;隨著電網規模不斷擴大,需不斷增加低頻、低壓減負荷裝置。四、安全生產1、現狀安全生產是電網穩定的保障,也是改革和進展的基礎。目前,遼寧電網網架薄弱,安全基礎不牢,難以適應現代化進展的需要。因此,必須實行科學治理,逐步與國際上先進的安全治理模式接軌。2、存在問題設備老化,抵御自然災難的能力不強;職工隊伍整體安全素養不高,安全意識不強,缺乏自我愛護能

46、力;安全基礎不牢,不安全因素較多;和國內同類先進企業相比,尤其是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安全生產水平相比,差距較大。3、進展目標與重點工作進展目標:2005年不發生特不重大電網、設備事故;不發生有人員責任的重大電網事故;不發生有本企業責任的重大設備損壞事故;不發生人身死亡事故;不發生對社會構成嚴峻不良阻礙的事故;不發生重大火災事故。2010年不發生特不重大電網、設備事故;不發生有人員責任的重大電網事故;不發生有本企業責任的重大設備損壞事故;不發生人身死亡事故;不發生誤操作事故;不發生對社會構成嚴峻不良阻礙的事故;不發生重大火災事故;不發生人身重傷事故;電網事故率下降50%。重點工作:組織各單位結合實

47、際,有針對性地深入地開展現場作業危險點分析預控工作,以防止發生人身損害事故;接著抓好大小修作業現場的標準化作業,規范職工的作業行為;結合宣傳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加大糾正違章違法的力度,減少違章就等于減少事故;加強安全防護設施建設,檢修作業必須實行全封閉作業;開發并應用適合遼寧網情的先進的安全工器具,依靠科技進步,保障安全生產;認真吸取外包單位人身事故教訓,加強治理,防止以包代管、以罰代管,杜絕外包人身損害事故;重點規范“兩票”治理工作,修訂“兩票”補充規定,逐步通過微機編制打印“兩票”,提升安全治理水平。認真開展各種層次的安全性評價工作,按照“評價、分析、評估、改正”的過程循環推進。五、電力市

48、場營銷1、現狀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負責遼寧全省的工業、商業及城鄉居民的電力供應,下設13個供電公司和88個供電分公司,向64個縣地點電力公司躉售供電。其差不多情況如下:客戶差不多情況截止2002年全省有營業戶581.27萬戶,其中居民519.59萬戶,大工業0.7萬戶,非普工業7.49萬戶,農業0.5萬戶,躉售16.89萬戶,商業24.79萬戶。2002年售電量為601.5億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233.95億元。現有組織機構隨著電力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電力營銷系統的組織機構也進行了調整:把原來的用電營業部門轉變為市場營銷部門,把原來的用電營業人員轉變為市場營銷人員。“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

49、”的現代營銷理念正在形成。現有技術裝備全省13個供電公司、88個供電分公司的用戶檔案治理、電量電費計算、營業發行已實現了計算機治理,其中49個分公司實現了計算機網絡化治理。目前全省3萬個峰谷電價的用戶已全部使用全電子多功能電能表計費;26萬多中小動力用戶已有70%多安裝使用了IC卡預付費電能表;居民用戶已有近50%更換了寬負載長壽命電能表。已安裝客戶負荷操縱終端8800余臺,占全部應裝戶的50%,檢測電量占總電量的50%,85%以上的終端開通了遠方抄表、預收電費、用電異常檢測等功能。2、存在問題盡管省公司及各基層單位幾年來從人力、資金方面對營銷系統給予較大傾斜政策,在機構體制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

50、調整,但不論從電力體制改革對營銷系統的要求來看,依舊現代化服務型經營企業對營銷系統的要求來看,現有的營銷系統還存在一定問題亟待解決。尚未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買方市場的機構體系,沒有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體制。長期投入不足,缺乏固定的資金渠道,造成營銷的裝備和手段落后和日常運行維護及治理費用嚴峻不足。營銷人員綜合業務能力,服務意識、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尚未形成系統化、個性化的人員培訓體系和良好的用人機制。營銷部門未能介入電力資源平衡和電價測算制定過程,同時缺乏對用電市場進行細致深入的調查研究和預測分析。營銷治理信息系統建設還有大量困難工作和問題要做。如銀行聯網收費、相關系統互聯、

51、資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島、決策支持系統有用化、營銷自動化系統建立等。3、進展目標與重點工作進展目標:在滿足本省國民經濟的進展和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用電需求的基礎上,綜合利用各種手段,刺激需求,引導消費,鞏固開拓電力市場,提高服務水平,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建立起適應買方市場的現代化營銷體系,建成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全方位客戶服務系統,實現用戶辦電、交費、查詢、報修等服務的自動化。數據采集315KVA及以上用戶全部安裝終端,100KVA315KVA90%以上用戶安裝終端,所有關口全部安裝終端;居民用戶遠程抄表與集中抄表應用推廣200萬戶;公變數據采集系統覆蓋全省;計算機程控校驗系統與營銷治理系

52、統互連,實現對計量表計檔案數據的共享。客戶服務將客戶服務技術支持系統與后臺的電力營銷治理信息系統、配電治理信息系統整合,成為電力公司與客戶交流的信息中心,最后實施CRM系統。電力營銷治理信息系統建立完備高效的與電力營銷工作進展相適應的電力營銷治理信息系統,實現“治理模式、軟硬件平臺、應用軟件”的三統一。決策支持系統建立包含綜合指標分析、電力消費市場預測、客戶動態分析等各種具有分析、決策功能的營銷決策支持系統。電費收繳建立以市級為單位的電費儲蓄、通存通兌網絡化系統及電話繳費、網絡繳費、電子貨幣等系統。信息安全體系依據國家有關信息安全技術標準,采納數據加密、防病毒、用戶治理等各種技術建設信息系統的

53、安全體系,保證數據不受非法破壞,對數據的訪問權限進行嚴格操縱。相關系統利用省公司信息網實現與省公司財務、生技、打算、調度、人老、燃料等部門及下屬各級單位治理信息的快速傳遞,實現治理信息的高度共享。編碼體系依據國家有關信息編碼的標準,設計全省統一、科學合理的營銷系統編碼體系,以及嚴格的編碼升級申請、審批流程。培訓信息系統建立培訓數據庫和職員技能素養評估系統,能觀看職員進步軌跡,提出每個職員改進其工作或行為的措施。能依照職員的能力和對專業要求的適應性,必要時建議職員變更崗位。遠程培訓系統建立網絡遠程培訓系統,提供許多于30項培訓課程。可隨時同意職員報名參加培訓。培訓記錄和考試成績自動登入數據庫。重

54、點工作:建成采納法制化治理,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層次清晰,高效協作,反應快速,具有創新能力的組織體系,在全省按新的組織體系運行。六、科技創新1、現狀省公司成立以來,逐年增加科技投入,2000年7171萬元,2001年7721萬元,2002年9365萬元,平均年增幅為14.43%。公司的技改工程大力采納高新技術成果,2002年技改工程中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項目費用為21500萬元,約占公司年度營業收入的0.98%,加上技術開發費占0.42%,兩者合計為1.4%。公司在20002002三年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國電公司科技進步獎8項,遼寧省科技進步獎18項,并獎勵省公司科技成果552項。科

55、技貢獻率2000年44.2%,2001年45.7%,2002年47.6%。公司的整體科技進步水平在全國處先進行列。在電網方面:公司已掌握大電網調度運行關鍵技術。在省調運行的CC-2000開放式面向對象的EMS/DMS支撐系統,其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基于CC-2000支撐平臺的EMS高級應用軟件一起成為我國第一個集電網運行信息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和操縱為一體的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結束了網、省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依靠國外進口的歷史;公司所屬13個地區調度自動化系統經多年的開發和完善,也達到了較高的有用化水平;遼寧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充分利用原有EMS系統資源,具有報價處理(BPS)、交易治

56、理(TMS)、市場結算(SBS)、合同治理(CMS)、信息公布(SIS)、輔助決策等功能,為遼寧電力市場運營提供了技術支撐平臺;22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采納先進的微機愛護差不多取代了傳統繼電愛護裝置,并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加拿大實時數字仿真系統(RTDS),使繼電愛護裝置的試驗、計算、測試工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電力通信方面,已逐步實施光纖改造,建成以ATM技術為主的電力綜合業務通信網,連接所屬13個供電公司和其它所屬單位,為調度自動化、電力市場、電量采集、繼電愛護、廣域信息網、視頻會議系統等提供了統一、可靠的通信平臺;建成了遼寧電網電能量遠程計量計費系統,該系統是電力市場運營的基礎,實現電

57、廠上網及聯絡線關口點、售電關口點電能量的計量、分時段存儲、采集和處理,為市場結算和分析提供基礎數據。在輸變電方面:公司與中國電科院合作開發成功基于小波交換技術的輸電線路故障測距裝置,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作同步時刻單元,采納雙端行波法測距,首次完全采納小波分析技術實時處理故障行波,該裝置安裝在公司所屬5個廠站,監測6條線路,已成功捕捉多次故障,精度在500米之內,國電公司為該項成果主持了技術鑒定會,以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為首的鑒定委員會認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丹東建成一座220千伏分散監控綜合自動化變電站,屬國內首次將繼電愛護裝置和測控設備下放到戶外開關場,在抗電磁干擾和適應惡劣

58、戶外溫、濕度環境方面,技術上有所突破,省去大量操縱和測量用電纜;通過多年的技術改造,公司所屬13個供電公司全部城區66千伏變電站都已實現了無人值班集控運行;變電站開關在線監測系統已開發成功,該系統可實現開關實時動態監測,帶電測試開關動作過程的各種實時參數,有故障錄波、分析、診斷、報警等全套監測功能,在技術上和有用化水平上,都處國內領先水平;小電流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技術取得新進展,采納多種選線判據綜合智能化集成方法,實現各種判據有效域的優勢互補,該項成果已通過了國電公司組織的技術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500千伏同塔雙回線帶電作業試驗研究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在配電和用電方面:公司在沈陽張士

59、開發區試點配網自動化工程,一次系統包括架空環網、架空輻射和電纜環網三種框架結構,系統目標是故障報修可視化、開關操縱自動化,在國內屬首次工程化試點,為配網自動化的實施積存了寶貴經驗;基于地理信息(GIS)的配電治理系統在遼寧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配電網的治理水平,其中鞍山供電公司配電GIS在全國居有用化領先水平;兩錦供電公司開發成功的低壓無功優化自動操縱裝置,安裝在10千伏配電變臺,實現了靠近負荷側就地無功補償,該裝置具有全電子電度表、電壓質量監測、負荷測量、諧波測試、配網自動化FTU及無功補償的全部功能,并已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為了及時準確掌握10千伏線路運行狀況,公司開發了GSM/G

60、PRS電能監測治理系統,采納虛擬專用網(VPN)技術,以移動通信公網為依托,實現了10千伏配電變臺電能量實時采集和無線數據傳輸,該項技術為公司進行線損分析、優化負荷平衡、提高供電質量,以及打擊竊電行為等提供了技術支撐。2、存在問題電網安全生產問題仍比較突出,設備事故時有發生,人身事故也專門難實現零目標。大型變壓器在線監測技術國內科研機構已攻關多年,但至今仍沒有性能價格比比較理想的技術問世。變壓器局部放電在線監測的研究已歷經10余年,但至今在技術上沒有真正突破。容性設備絕緣在線監測裝置曾在遼寧試用多套,終因可靠性難以持久而以失敗告終。除大型變壓器突發的放電性和過熱性故障外,輸電線路污閃、雷擊、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