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基于史料教學的歷史課堂重構_第1頁
雙減背景下基于史料教學的歷史課堂重構_第2頁
雙減背景下基于史料教學的歷史課堂重構_第3頁
雙減背景下基于史料教學的歷史課堂重構_第4頁
雙減背景下基于史料教學的歷史課堂重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 PAGE 8雙減背景下基于史料教學的歷史課堂重構前言:雙減”是一場教育的重大轉型,“減負”是為了“增效”,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變革,是要重構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教學模式。“雙減”的目的,不僅僅是簡單為了替學生減負,而是要讓教育聚焦學生的全面發展,更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生成與身心健康的發展。減的是無效低能的題海訓練,要變革的是被動低效,延時加量的課堂教學。“雙減”的最終目的,仍然是要不斷提升我們的教育質量,而不是降低我們的教育標準。只是這一質量不是通過加班加點、補課延時,以犧牲師生家長的身心健康,單純地去追求“考試成績”的那種單面分數指標,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長發展的各項重要指標,才是真

2、正的教育綠色質量。可要追求這一綠色質量,要從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單元著手,每天師生共享共生的課堂,才是“雙減”能否真正落地的關健之處。“雙減”是要給學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間,讓他們有更多的個體發展的選擇與嘗試,改被動式的“管、卡、壓”到主動式的自我認知和自主發展。教師的教,要從原有簡單的知識傳授過渡到“賦能驅動”,學生學習的動能,由外在“考試”的壓力轉化成探索發現自我與世界的內驅力。“雙減”給老師、家長的挑戰,實際上是從以前過度依賴“時間維度變量”轉型為更注重教育教學的內涵發展,讓教與學的雙主體都能聚焦自身內在素養的提升,以確保真正的綠色育人質量。一、背景分析抗擊八國聯軍是部編中國歷史八上第二單元第

3、7課,上承維新人士發起的戊戌變法,下啟革命黨人領導的辛亥革命,主要包括義和團運動、抗擊八國聯軍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三個內容互為因果,環環相扣。義和團運動及其抗擊八國聯軍的史實是本課教學的基礎,而對辛丑條約的分析是本課的重點。教師需要結合條約的具體內容,指導學生逐條分析它對中國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的影響,讓學生在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同時,理解帝國主義列強侵華的新特點和全面掠奪的本質。八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理性不足,感性有余,他們對義和團運動有一些模糊的認識,但對其中的細節以及當時的歷史大勢卻不清楚。因此,教學中,我們應結合對歷史史料的分析,引導學生透過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結論,在自主探究中感受

4、義和團的愛國精神,認清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本質,吸取弱國無外交的教訓。基于以上分析,本課充分利用文字、圖片、地圖、漫畫等多元史料,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通過對史料的分析來激發思維,激活課堂。二、過程設計導入:引用史學家唐德剛的一段文字:在中國近代史上最可恨的慘劇,莫過于一百年中我們的首都竟三度為敵國占領。在占領期間,敵軍的奸擄焚殺之殘酷,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所少見的。通過史料,引導學生將已有知識與新課內容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聯系的眼光學習、分析歷史事件,從而引出課題。第一幕:怒!瓜分豆剖中的奮起義和團運動先請學生來介紹一下義和團,初步了解運動興起的時間、地點和主要構成。再出示史料,布置學習任務:閱

5、讀揭帖,說說你獲得了哪些重要信息?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天無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升黃表,敬香煙,請下各洞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著人體把拳傳。折鐵路,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美德俄盡蕭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節選自義和團運動揭帖關于清政府對義和團態度的變化,課本描述過于簡略,學生較難理解。此時可結合史料,從清政府轉變態度的背景、目的等方面去分析。材料一;一開始的時候,官方對其是全力圍剿的,都是在打義和拳或義和團。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材料二;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圖挽救。清政府致各省督撫電文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清政府招撫義

6、和團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從而認清清政府的本質。接著出示義和團運動形勢圖,引導學生提取地圖信息了解運動的發展情況,將“山東”、“直隸”等地名用更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培養學生必要的讀圖能力,形成一定的空間概念,提升歷史學習能力,同時引出下節內容。第二幕:哀!實力懸殊間的相搏抗擊八國聯軍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找出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主要史實,教師適當補充強調。接著出示義和團運動時期反帝斗爭形勢圖,學生通過讀圖獲取八國聯軍侵華路線、義和團抗擊聯軍的重要地點等信息,進一步分析形成認識:此次侵華路線與前幾次的相同之處是都從海上發動侵略,不同之處是聯軍兵鋒直指京津,直接危協清政府的統治中心。通過對比

7、,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同時形成比較學習歷史的能力。然后出示慈禧太后“嚴行查辦,務凈根誅”的上諭,進一步分析清政府對義和團態度的變化,引導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最后,呈現當時聯軍在北京殺燒搶掠的場景照片,讓學生清楚直觀地認識列強貪婪、殘暴的兇惡本質,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第三幕:嘆!危局到殘局的沉淪簽訂辛丑條約首先,用“前”、“禁”、“兵”、“館”、“外”五個字幫助學生記憶條約內容,再呈現史料,通過對材料的分析逐條分析條約所帶來的危害。巨額“賠款”的勒索及其擔保條件,不僅使清政府的財政命脈幾乎完全被帝國主義所控制,還因為它最終要通過各種苛捐雜稅由廣大群眾所負擔,使災難深重的

8、中國人民遭受到了空前的浩劫。侵略者駐軍北京并控制北京到山海關沿線戰略要地,使清政府從此置于帝國主義列強的軍事控制之下,而盤踞在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公使團則成了清廷的“太上皇”。至于外務部地位的提高,實際上是為列強的對華侵略開辟了一條更平坦順暢的外交通道。一句話,通過這個條約,帝國主義從各個方面加深了對中國的剝削與壓迫,而清政府則因在這一紙“賣身契”上的簽字,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心甘情愿地變成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馴服工具。庚子國變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危害是本課的重點,需要學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重點識記。這就需要提供充分的史料,在對史料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條約的具體條款深入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

9、的思維產生了激烈的碰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就自己的理解闡述了各自的想法,并最終成功總結出辛丑條約對中國的嚴重危害。第四幕:思!歷史與現實的回響在總結提升環節,教師可借用史料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近代中國屢戰屢敗的原因,并用史實說明材料中的中國群眾“尚含無限蓬勃生氣”。中國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較歐洲為優。但自彼時以后,遂成停頓不進之象。尤其是對于火車、輪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變遷,未能加以理會。而且數世紀以來,未有外敵嚴重壓迫,以致養成一種不能戰爭之民族。所有上流階級,對于世界情形毫無所知,只是驕傲自大至于官吏人員,則為腐敗之氣所充塞,毫無精神之可言。吾人對于中國群眾,不能視為已成衰弱

10、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實際上,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更加以具備出人意外之勤儉巧慧諸性,以及守法易治。瓦德西亂拳筆記在這過程中,學生表現得興趣盎然,他們不再是教鞭下歸順的奴隸,而是充滿活力的教學資源,學生的答案豐富多彩,思維的火花在激情迸射。事實說明:只有解放學生,才能激發他們與生俱來的強大的學習動力,增強他們創造性、積極性,最終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啟迪。最后,再借用瓦德西的一段話結束本課:倘若中國方面將來產生一位聰明而有魄力之人物為領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國貢獻與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則余相信中國前途,尚有無窮希望通過這段史料,引出第三單元,為下節課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埋下伏筆,學生帶著對這節課的意猶未盡和對下節課的期待結束了本課的學習。三、教學啟示本課在設計時,運用了文字、照片、地圖、漫畫等多種史料,對史料教學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豐富的、多元的史料,激發了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拓寬了學生對教材的認知和理解,幫助學生全方位了解了歷史、評價歷史,逐步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史料實證意識。在本課中,如何正確評價義和團運動局限性,如何理解辛丑條約對中國造成的危害,是教學的兩大難點。以史料為媒介,可以使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方式深度感受和體驗歷史的精彩;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和探究,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理性的判斷與思考,以加深學生對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