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醫(yī)學課件多重耐藥菌查房_第1頁
2022醫(yī)學課件多重耐藥菌查房_第2頁
2022醫(yī)學課件多重耐藥菌查房_第3頁
2022醫(yī)學課件多重耐藥菌查房_第4頁
2022醫(yī)學課件多重耐藥菌查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杜鵑 張璐2022.1 發(fā)熱患者合并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護理第一頁,共十八頁。 主要內容 病 情 簡 介1 護 理 問 題2 護 理 措 施3第二頁,共十八頁。趙彩鳳,女,56歲,因“間斷發(fā)熱25天入院。患者入院前25天無明顯誘因發(fā)熱,體溫最高達42。12月21因治療體溫控制不理想,就診于我院急診科,給予抗感染對癥治療后體溫仍有波動,12月22日患者感腹脹,腹痛,伴惡心嘔吐,嘔吐為胃內容物,非噴射性,查腹部平片后考慮為低位不完全性小腸梗阻,給予胃腸減壓引流出墨綠色液體約700 ml。12月23號為進一步診治,以“發(fā)熱原因待查收住我科,自發(fā)病以來,精神狀態(tài)差,食納、夜休均差。住院期間發(fā)熱最高T38.

2、5,無咳嗽,咳痰。12月25號胃腸引流液培養(yǎng)結果為屎場球菌感染,多重耐藥菌。 根本資料第三頁,共十八頁。 根本資料入院診斷:肺部感染,膽系感染,敗血癥,不完全性腸梗阻,鼻竇炎既往史:33年前行“剖宮產(chǎn)術 入科查體: T:37.5,P:86次/分,R:26次/分,Bp:94/62mmHg。 發(fā)育不良,慢性病容,神志清,查體合作。腹平坦,有壓痛,無反跳痛,腸鳴音活潑。 第四頁,共十八頁。護理問題1.體溫過高2.耐藥菌感染護理3.營養(yǎng)失調4.管道的護理5.心理護理第五頁,共十八頁。護理措施護理一.體溫過高1嚴密監(jiān)測病情變化:每4小時測量體溫,同時觀察患者面色、脈搏、呼吸和血壓;2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

3、通常采用物理降溫如用冰帽,冰袋冷敷頭部或大動脈走行處;物理降溫后半小時測量體溫;3加強根底護理:注意保暖;臥床休息,減少活動;保持病室適宜的溫濕度,期定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和流通;4補充營養(yǎng)和水分:每天保證足夠的熱量和液體的攝入.必要時遵醫(yī)囑靜脈輸液,以補充水分;5做好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發(fā)熱患者易并發(fā)口腔感染,應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在餐前餐后睡前漱口,必要時給予特殊口腔護理;第六頁,共十八頁。護理措施二.耐藥菌的護理1.標識多重耐藥菌警示牌1出現(xiàn)多重耐藥菌時,護士應及時落實接觸隔離,明示隔離標記.標明患者所感染耐藥菌的種類,掛在患者床頭,同時配套床邊隔離措施,提醒醫(yī)務人員做好標準預防。待患者培養(yǎng)

4、結果陰性后,撤走警示牌。2發(fā)現(xiàn)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醫(yī)生需開醫(yī)囑標明“多重耐藥菌感染隔離3在發(fā)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病例夾上顯示其感染的細菌名稱,起提醒和警示作用,防止將該患者的病例帶入病床或房間,如帶入房間,需進行消毒前方可帶出。第七頁,共十八頁。護理措施2.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需單間隔離,也可將一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禁止將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第八頁,共十八頁。護理問題3.加強手衛(wèi)生 在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嚴格遵守手衛(wèi)生標準,保持手部清潔,嚴格按7部洗手法進行洗手、手清潔或手消毒。對于特殊多重耐藥菌

5、感染的患者,接觸病人時戴手套,洗手或手消毒,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出入病室。第九頁,共十八頁。護理措施4.標準預防 進入病房戴口罩、帽、手套,必要時加穿隔離衣和防護面罩,即嚴格執(zhí)行個人防護。實施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傷口、粘膜、血液體液、引流物、分泌物、痰液、糞便時,必須戴手套,必要時使用隔離衣。用乙醇消毒液洗手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完成操作后,將以上防護用品脫于病房醫(yī)療廢物桶中,不斷地帶出病房。脫手套后嚴格按七步洗手法徹底洗手或用快速收消毒劑擦拭雙手。第十頁,共十八頁。 護理措施5. 合理安排護理 每天盡量安排同一護士主管一種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操作完畢及時洗手手消毒,

6、為杜絕耐藥菌的傳播,應限制進入隔離室人員。6.醫(yī)療器械1局部醫(yī)療用品專人專用 對于所有患者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采用每天專人專用,每天消毒液擦拭,用后在本病房進行消毒處理后再帶出。2用后的無菌醫(yī)療器械,初步?jīng)_洗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劑在本病房浸泡30分鐘以上再送往供給室另行消毒。第十一頁,共十八頁。護理措施7. 床邊隔離措施1物體外表和地面凡所有手可能接觸的地方每天2次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2在患者的病房放置專門的垃圾桶,該患者產(chǎn)生的所有醫(yī)療廢物和該患者接觸過的所有廢棄物品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統(tǒng)一收集,收集后再送往醫(yī)療廢物處3分泌物、排泄物需與消毒劑混合作用1-2小時后倒棄于衛(wèi)

7、生間內,盛分泌物容器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按醫(yī)療廢物處理。4終末消毒:患者出院后,被揉用床單位消毒機消毒,之后再進行常規(guī)終末消毒處理,更換被服用雙層黃色垃圾袋包裝后送洗衣房先消毒再清洗。嚴格對病房進行終末消毒處理,包括空氣、物體外表、地面、用物等,并做常規(guī)監(jiān)測,待監(jiān)測結果合格前方可入住新病人。第十二頁,共十八頁。護理措施8.標本運送 采用密閉容器運送標本,醫(yī)療廢物采用防滲漏密閉容器運送。并在標本上用明顯的“警示牌標識患者感染的耐藥菌種類。9.轉運 限制病人的活動范圍,減少不必要的轉運,如需外出檢查,需與檢查科室說明此患者為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做好消毒及防護措施,盡量減少對其他病人和環(huán)境的污染。第

8、十三頁,共十八頁。護理措施三.營養(yǎng)失調1.監(jiān)測并記錄病人的進食量2. 按醫(yī)囑使用能夠增加病人食欲的藥物3. 確定病人的熱量需要,為病人制定飲食方案4. 提供良好的就餐環(huán)境第十四頁,共十八頁。護理措施四、管道的護理1.胃腸減壓期間應禁食、禁飲。適當補液,加強營養(yǎng),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脫出,一旦胃管脫出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切勿再次下管。3.保持胃管通暢:維持有效負壓,每隔24小時用生理鹽水1020ml沖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暢。4.觀察引流物顏色、性質和量,并記錄24小時引流液總量。觀察胃液顏色,引流裝置每日應更換一次。5.加強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濕潤及通暢。第十五頁,共十八頁。護理措施 主動與患者溝通,讓患者知道疑心、恐慌和焦慮心理會降低機體免疫力,保持樂觀的情緒,對身體的康復非常重要。 五、心理護理 第十六頁,共十八頁。Thank You !I WISH YOU HEALTH!第十七頁,共十八頁。內容總結杜鵑 張璐。1嚴密監(jiān)測病情變化:每4小時測量體溫,同時觀察患者面色、脈搏、呼吸和血壓。2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通常采用物理降溫如用冰帽,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