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雉鶉研究進展與問題_第1頁
四川雉鶉研究進展與問題_第2頁
四川雉鶉研究進展與問題_第3頁
四川雉鶉研究進展與問題_第4頁
四川雉鶉研究進展與問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川雉鶉研究進展與問題四川雉鶉保護與生態學研究Research of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of Buff-throated partridge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ichuan University 冉江洪rjhong-10th 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Symposium 10th 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Symposium 四川雉鶉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我國特有種,僅分布在四川、云南、青海及西藏的局部地區。在繁殖期間主要棲息于海拔3500m45

2、00m的針葉林、高山灌叢和林線以上的巖石苔原地帶,冬季可下到海拔3500m以下的混交林和林緣地帶活動 。夜棲地 roosting tree 巢域 home range 巢 nest 擴散 dispersal 繁殖reproduction婚配制度 mating system10th 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Symposium 主要研究內容 research content夜棲地 Roosting tree對15個群屢次重復觀察,四川雉鶉偏愛夜棲于冷杉林。10th 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Symposium 冷杉林內,它們常使用胸

3、徑為27.3 cm 1.1 SE (n = 58),且位于較大坡度、遠離小徑和具有較小最近喬木距離的冷杉和紅杉樹。于樹上時,群體成員總是(100%, n = 95)擠靠在同一枝條上;枝條通常距地高7.4 m 0.1SE (n = 58),基徑4.2 cm 0.1 SE,且具有明顯東指向47.2%, n = 74。這些選擇其主要目的在于調節體溫和躲避天敵,此為對高山低溫環境和天敵壓力的適應。巢域 Home Range10th 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Symposium 繁殖期家域平均6.51.4h(n=19), 非繁殖期11.21.8h (n=12),全年 12

4、.70.7h(n=8)小于大多數雉類的家域面積巢 Nest 10th 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Symposium 四川雉鶉營營巢時間在3月底至6月,可營地面巢和樹上巢兩種巢型。兩種類型的巢均可分布于鱗皮冷杉林、高山櫟林和杜鵑灌叢三種植被類型中。10th 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Symposium 地面巢位于喬木或者灌叢的基部,構造簡單。樹上巢一般筑于喬木的近樹干處鱗皮冷杉林或者高山櫟的頂端高山櫟林,構造相對精致,距地高5.732.39m (n=42)。巢材為就地取材,大多數巢為當年新做,也有以舊巢修繕利用的。位于鱗皮冷杉林的樹

5、上巢巢址樹比對照樹具有更大的巢上方隱蔽度和巢下方隱蔽度。在高山櫟林內樹上巢的巢址樹和對照樹沒有明顯的差異。在第一次卵被捕食后,會第二次產卵,但產卵數量一般為1-2枚,少于第一次的3-5枚。還在進一步增大樣本數量的研究 擴散 Dispersal 10th 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Symposium 已經標記了35個,其中6個幼體5雄1雌,被2021年6月記錄的有16只13只成體,3只幼鳥在6只幼鳥中,有3只被記錄,其中有2個雄體還跟隨家族。雌鳥重組家族。在標記的29只成鳥中,死亡7只,活體有13只被發現。還得不到規律繁殖 Reproduction10th Chi

6、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Symposium 三年共56個群被發現和觀察,群體多為2-5個體組成,平均大小為2.89 0.09 n56,不具年間差異。 成體性別比例明顯偏向雄性,性比為1.53 : 1,且該偏向在不同年間差異不顯著。繁殖成功率較低。3年僅有28.6%的群體成功具有后代。2006年的繁殖成功率50明顯高于2007年和2021年。有幫手的群體其繁殖成功率32.5%稍高于無幫手的群體18.8%,但差異不明顯。后代存活數量和群體大小正相關,但趨勢不明顯。婚配制度 Mating System10th 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Symposium 所有56個群的組成形式皆被識別: 28.6% 組成的群為1雄1雌,71.4%為非2個個體的群,其中的80為1雌2-3雄。家族穩定的時間長短不一。已經采集了50多個個體的組織材料,其中有多個完整家族的個體現在已經篩選出60多個微衛星位點,其中檢測出10個多態位點,還在進一步篩選。最后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確定家族個體的親緣關系 是否存在EPP現象1.2.臺灣師范大學王穎教授提供的無線電追蹤設備Taiw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