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2》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水污染控制工程2》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水污染控制工程2》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污染控制工程2課程教學大綱一、課程基本信息課程中文名稱:水污染控制工程(2)課程英文名稱: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2)課程編號:13063206課程性質:專業課課程學時和學分:總學時:48 總學分:3適用專業: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先修課程:環境工程專業概論、環境分析化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生物學等開課學院、部:二、本課程的地位與作用本課程是環境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主要介紹排水管網系統、廢水生化處理技術、部分化學和物化處理技術,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排水管網的相關理論基礎知識,獲得水污染控制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初步具備排水管網

2、相關的規劃、設計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備從事污廢水處理的初步設計和開發的工作能力,為今后從事水處理和排水管網系統的工程設計、科研及運行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論和應用基礎。三、課程教學總的目的和要求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在了解排水管網系統的基本知識、水質污染指標、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掌握排水管網系統的設計計算理論與方法,污(廢)水和污泥處理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論,主要處理方法及其適用范圍,典型工藝系統的設計及操作控制要點。使得學生能應用所學理論與方法解決排水管網系統、污(廢)水處理系統的科研、規劃、設計、建設及運行管理等問題。四、各章主要教學內容第一篇 排水管網系統第1章 排水管網系統

3、概論及工程規劃(2學時)本章應掌握排水管網系統的功能、組成、類型與體制,熟悉排水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排水管網規劃布置的原則與方法,熟悉排水工程規劃原則和工作程序。 第2章 污水管網設計與計算(7學時)本章應掌握污水管網設計和計算的基本內容、步驟和方法,熟悉污水管網流量計算和水力計算及主要設計參數,熟悉管道平面圖和縱剖面圖的繪制方法,了解在設計中降低管網造價的方法。第3章 雨水管網設計與計算(6學時)本章應掌握雨水管網設計和計算的基本內容、步驟和方法,掌握合流制排水管網的設計與計算,熟悉雨水管網流量計算和水力計算及主要設計參數,了解排洪溝設計與計算,了解城市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統的改造途徑。第

4、4章 排水管道材料與附件(1學時)本章應熟悉排水管渠的斷面及材料、排水管道的接口及排水管道的基礎,了解雨水口、連接暗井、溢流井、檢查井、跌水井、換氣井、倒虹管、防潮門、出水口等構筑物的作用及主要構造。第二篇 污(廢)水處理工程第5章 水體污染及自凈(2學時)本章應了解水體自凈的一般概念、水體污染綜合防治與水源保護和污水處理基本方法與系統,掌握水體自凈容量和污水處理程度的估算。重點和難點是河流中溶解氧平衡關系的方程式及分析。第6章 格柵和沉砂池(2學時)本章應了解格柵和沉砂池的分類和結構,理解其處理機理,掌握其設計方法。重點和難點是曝氣沉砂池的設計。第7章 污水的生物處理(活性污泥法,14學時)

5、本章應了解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理解活性污泥降解有機物的規律、活性污泥法運行方式、曝氣原理與曝氣池結構、污水生物除磷脫氮的基本原理及工藝;掌握傳統活性污泥法的工藝設計,了解活性污泥法系統的運行管理。重點是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及傳統活性污泥法的工藝設計。難點是活性污泥降解有機物的規律。第8章 污水的生物處理(生物膜法,4學時)本章應了解生物膜法的基本概念與特征,掌握生物膜法的凈化機理;了解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優缺點和生物相特點,掌握它們的設計計算方法以及運行維護管理;了解生物膜法的發展沿革與發展趨勢。重點是生物膜法的設計計算方法。難點是生物膜法的凈化機理。第9章 污水的自然生物處理(

6、氧化塘、土地處理及人工濕地,2學時)本章應了解穩定塘的工作原理、穩定塘處理污水技術的優點與問題,掌握穩定塘的設計計算和運行維護管理;熟悉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的原理分類;了解污水土地處理的類型及凈化機理。重點是穩定塘的設計計算。難點是自然生物處理的原理。第10章 污泥處理與處置(4學時)本章應掌握污泥的來源及其處理的必要性;污泥濃縮處理;污泥厭氧消化。了解污泥的好氧消化法、脫水與干化和最終處置與利用。重點是污泥濃縮池的設計計算和污泥厭氧消化原理。難點是污泥濃縮理論。第11章 污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4學時)本章應掌握三代污水厭氧生物處理工藝系統的原理及影響因素;了解各種污水厭氧生物處理工藝系統的組

7、成和結構;了解污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的新發展。重點是三代污水厭氧生物處理工藝系統代表性工藝的原理及影響因素。難點是UASB的原理和結構。五、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方式課程考核采用閉卷考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二者在總評成績中所占比例分別為80%和20%。六、教材及參考文獻1、教材孫慧修主編,排水工程(上冊)(第四版),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張自杰主編,排水工程(下冊)(第四版),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2、主要參考教材和參考文獻1 高廷耀,顧國維,周琪主編,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冊)(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李圭白,張杰主編,水質工程學(下冊,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3 Metcalf & Eddy, Inc.; Revised by George Tchobanoglous, Franklin L. Burton, H. David 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 (4th edition). McGraw-Hill, 2003, 有中譯本(秦裕珩等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4 李亞新譯,工業廢水的厭氧處理技術,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5 張忠祥,錢易主編,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