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之歐陽化創編_第1頁
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之歐陽化創編_第2頁
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之歐陽化創編_第3頁
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之歐陽化創編_第4頁
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之歐陽化創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歐陽化創編2021.02.12歐陽化創編2021.02.12歐陽化創編2021.02.12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WS/T508-2016發布時間:2021.02.12創作人:歐陽化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5082016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2016-12-27發布2017-06-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目次前言I1范圍12規范性引用文件1術語和定義1管理要求3醫用織物分類收集、運送與儲存操作要求4洗滌、消毒的原則與方法5清潔織物衛生質量要求6資料管理與保存要求7附錄(規范性附錄)醫用織物洗滌消毒工作流程及洗滌、消毒、整理過程要求8附錄(資料性附錄

2、)清潔織物采樣及相關指標檢測方法11、八、前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辦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制定本標準。本標準按照/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山西大醫院、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衛生監督局、湖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衛生監督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梁建生、鄧敏、沈瑾、武迎宏、楊蕓、崔樹玉、余書、鞏玉秀、吳兵武、徐敏、謝多雙、鄧兵、莫雄勛、曹平、凃宣程、許慧

3、瓊、周彬、鄒俊杰。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的基本要求,分類收集、運送與儲存操作要求,洗滌、消毒的原則與方法,清潔織物衛生質量要求,資料管理與保存要求。本標準適用于醫院和提供醫用織物洗滌服務的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其他醫療機構可參照執行。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7573紡織品水萃取液p值的測定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金黃色葡萄球菌15979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15982醫院消毒衛生

4、標準19193疫源地消毒總則/311醫院隔離技術規范/313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367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368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10989衣物洗滌質量要求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醫用織物medicaltextiles醫院內可重復使用的紡織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單、被罩、枕套;工作人員使用的工作服、帽;手術衣、手術鋪單;病床隔簾、窗簾以及環境清潔使用的布巾、地巾等。3.2感染性織物infectedtextes醫院內被隔離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傳染病、多重耐藥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潛在生物污染風險的醫用織

5、物。QQ3.3臟污織物soiledandfoultexiles醫院內除感染性織物以外的其他所有使用后的醫用織物。3.4清潔織物cleantextiles經洗滌消毒等處理后,外觀潔凈、干燥的醫用織物。3.5洗滌washing利用洗滌設備、洗滌劑(粉),在介質(水或有機溶劑)中對使用后醫用織物進行清洗的過程。3.6分揀sorting在洗滌消毒作業場所的污染區內,對臟污織物按使用對象及洗滌消毒工藝需求進行人工清點分類的操作過程。3.7洗衣房laundry醫院內專門洗滌消毒醫用織物的場所。Q3.8織物周轉庫房textilesturnoverwarehouse選擇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的醫院所設置的,潔污分

6、開,用于接收使用后醫用織物和發放洗滌消毒后醫用織物的場所。3.9清潔區cleanarea洗衣房內用于經洗滌消毒后醫用織物的暫存、整理、烘干、熨燙、儲存、發放的區域,以及織物周轉庫房內用于清潔織物的儲存、發放的區域。3.10污染區contaminatedarea洗衣房內用于使用后未經洗滌消毒處理醫用織物的接收、分揀、洗滌、消毒的區域,以及織物周轉庫房內用于臟污或感染性織物的接收、暫存的區域。3.11衛生隔離式洗洚供干設備healthisolatedmodewashingordryingequipment利用隔離技術,將雙門臥式洗衣機或烘干機安裝在污染區與清潔區之間,使洗滌物由位于污染區一側的艙門

7、裝入,洗滌完畢后從位于清潔區一側的艙門取出的專用洗滌設備。3.12完全隔離屏障completeisolatedbarrier洗衣房污染區與清潔區之間設置的全封閉式、實質性隔斷,除分別開設通道門供人員進出和物品由污到潔運送外,兩區之間空氣不能對流。3.13部分隔離屏障partialisolatedbarrier在醫用織物洗滌消毒作業場所清潔區內設置的半封閉式隔斷,其高度與寬度適應操作需要,空間空氣可以對流。3.14水溶性包裝袋watersolublebag以高分子、多聚糖等為原材料,具有防透水和在特定溫度水中自行分裂、溶解特性,用于盛裝感染性織物,具有雙層加強結構,并印有生物危害警告標志的一次性

8、塑料包裝袋。管理要求管理要求醫院管理應明確負責洗衣房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應將洗衣房醫用織物洗滌消毒工作納入醫院質量管理,制定和完善洗衣房醫院感染管理和醫用織物洗滌消毒的各項規章制度并認真落實。應有專人從事醫用織物洗滌消毒工作,從業人員數量應滿足工作需要。如選擇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應對其資質(包括工商營業執照,并符合商務、環保等有關部門管理規定)、管理制度(含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及醫用織物運送、洗滌消毒操作流程等進行審核。對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進行風險評估,簽訂協議書,明確雙方的職責。風險評估主要包括下列內容:識別可能存在的生物污染風險,如與感染性織物混洗等;確立、評估與生物污染風險相關的關鍵控制

9、點,如醫用織物分類收集、運送、洗滌(溫度與時間)環節和相關洗滌設備、人員、環境,以及清潔織物質量標準等;對生物污染風險識別和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并提出可持續改進措施。應與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建立醫用織物交接與質量驗收制度。4.1.2洗衣房管理應建立醫用織物洗滌消毒工作流程、分類收集、洗滌消毒、衛生質量監測檢查、清潔織物儲存管理、安全操作、設備與環境衛生保潔以及從業人員崗位職責、職業防護等制度。應對工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洗滌消毒技能;并了解洗滌和烘干等相關設備、設施及消毒隔離與感染控制基礎知識、常用消毒劑使用方法等。應有質量管理負責人和專(兼)職質檢員,負責開展各工序的自檢、

10、抽檢工作。污染廢物處置與管理應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4.2人員防護要求在污染區和清潔區穿戴的個人防護用品不應交叉使用。4.2.2在污染區應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按照/311的隔離要求,穿戴工作服(包括衣褲)、帽、口罩、手套、防水圍裙和膠鞋,并按/313要求進行手衛生。在污染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可選穿隔離衣。在清潔區應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衛生。在清潔區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戴帽和手套。4.3建筑布局要求4.3.1洗衣房應設有辦公區域(包括辦公室、衛生間等)和工作區域。工作區域的建筑布局應符合下列要求:a)應獨立設置,遠離診療區域;周圍環境衛生、整潔。B)應設有

11、工作人員、醫用織物接收與發放的專用通道。c)工作流程應由污到潔,不交叉、不逆行。d)分別設有污染區和清潔區,兩區之間應有完全隔離屏障。清潔區內可設置部分隔離屏障。e)污染區應設醫用織物接收與分揀間、洗滌消毒間、污車存放處和更衣(緩沖)間等;清潔區應設烘干間,熨燙、修補、折疊間,儲存與發放間、潔車存放處及更衣(緩沖)間等。f)有條件的可在清潔區內設置質檢室。g)各區域及功能用房標識明確,通風、米光良好。h)污染區及各更衣(緩沖)間設洗手設施,宜采用非手觸式水龍頭開關。i)污染區應安裝空氣消毒設施。j)清潔區應清潔干燥。K)室內地面、墻面和工作臺面應堅固平整、不起塵,便于清潔,裝飾材料防水、耐腐蝕

12、。1)排水設施完善;有防蠅、防鼠等有害生物防制設施。4.3.2織物周轉庫房選擇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的醫院應設置織物周轉庫房。應分別設有不交叉、相對獨立的使用后醫用織物接收區域和清潔織物儲存發放區域,標識應明確。室內應通風、干燥、清潔;地面、墻面應平整;有防塵、防蠅、防鼠等設施。4.4洗滌用水、設備及用品要求醫用織物洗滌、消毒、烘干、熨燙等用品與設備應滿足工作需要。4.4.2洗滌用水的衛生質量應符合5749要求。洗滌和烘干設備應選用經國家檢測合格、有加熱功能的專用洗滌和烘干設備。宜選擇衛生隔離式洗滌烘干設備。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宜裝備隧道式洗滌機組。洗滌劑、消毒劑及消毒器械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醫用織

13、物分類收集、運送與儲存操作要求5.1分類收集應按本標準對臟污織物和感染性織物進行分類收集。收集時應減少抖動。確認的感染性織物應在患者床邊密閉收集。盛裝感染性織物的收集袋(箱)宜為橘紅色,有“感染性織物”標識;有條件的醫院可使用專用水溶性包裝袋。專用水溶性包裝袋的裝載量不應超過包裝袋的三分之二,并應在洗滌、消毒前持續保持密封狀態。臟污織物宜采用可重復使用的專用布袋或包裝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專用塑料包裝袋盛裝;其包裝袋和包裝箱(桶)應有文字或顏色標識。盛裝使用后醫用織物的包裝袋應扎帶封口,包裝箱(桶)應加蓋密閉。用于盛裝使用后醫用織物的專用布袋和包裝箱(桶應一用一清洗消毒;醫用織物周轉庫房或

14、病區暫存場所內使用的專用存放容器應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應隨時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方法參照/367執行。使用后的一次性專用塑料包裝袋應按醫療廢物處理。5.2運送醫院洗衣房應分別配置運送使用后醫用織物和清潔織物的專用運輸工具,不應交叉使用。專用運輸工具應根據污染情況定期清洗消毒;運輸工具運送感染性織物后應一用一清洗消毒,消毒方法參照/367執行。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應分別配置運送使用后醫用織物和清潔織物的專用車輛和容器,采取封閉方式運送,不應與非醫用織物混裝混運;對運送車輛和容器的清洗消毒要求按5.2.1執行。5.3儲存使用后醫用織物和清潔織物應分別存放于使用后醫用織物接收區(間)和清潔織物儲存

15、發放區(間)的專用盛裝容器、柜架內,并有明顯標識;清潔織物存放架或柜應距地面高度20CM-25CM,離墻5CM-10CM,距天花板50CM。5.3.2使用后醫用織物的暫存時間不應超過48h;清潔織物存放時間過久,如發現有污漬、異味等感官問題應重新洗滌。使用后醫用織物每次移交后,應對其接收區(間)環境表面、地面進行清潔,并根據工作需要進行物表、空氣消毒。清潔織物儲存發放區(間)環境受到污染時應進行清潔、消毒。洗滌、消毒的原則與方法醫用織物洗滌、消毒的原則與方法臟污織物應遵循先洗滌后消毒原則。根據醫用織物使用對象和污漬性質、程度不同,應分機或分批洗滌、消毒。新生兒、嬰兒的醫用織物應專機洗滌、消毒,

16、不應與其他醫用織物混洗。6.1.1.4手術室的醫用織物(如手術衣、手術鋪單等)宜單獨洗滌。6.1.1.5布巾、地巾宜單獨洗滌、消毒。6.1.1.6宜選擇熱洗滌方法。選擇熱洗滌方法時可不作化學消毒處理,熱洗滌方法按附錄執行。所有臟污織物的洗滌方法應按洗滌設備操作說明書和附錄執行。若選擇化學消毒,消毒方法應按消毒劑使用說明書和/367執行。6.1.2感染性織物6.1.2.1洗滌消毒的原則應符合6.1.1.1-6.1.1.5要求。不宜手工洗滌。宜采用專機洗滌、消毒,首選熱洗滌方法;有條件的宜使用衛生隔離式洗滌設備。機械洗滌消毒時可采用洗滌與消毒同時進行的程序。采用水溶性包裝袋盛裝感染性織物的,應在密

17、閉狀態下直接投入洗滌設備內。對不耐熱的感染性織物宜在預洗環節同時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方法按附錄執行。被朊病毒、氣性壞疽、突發不明原因傳染病的病原體或其他有明確規定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感染性織物,以及多重耐藥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后的感染性織物,若需重復使用應先消毒后洗滌。消毒方法按附錄執行。洗滌設備及環境的消毒與殺蟲6.2.1洗滌設備的消毒感染性織物每次投放洗滌設備后,應立即選用有效消毒劑對其設備艙門及附近區域進行擦拭消毒,消毒方法參照WS/T367執行;使用水溶性包裝袋時可不作消毒處理。感染性織物若選擇冷洗滌方式洗滌,工作完畢后,應對其設備采取高溫熱洗滌方法進行消毒處理,將水溫提高至U75c、時

18、間30min或8oc、時間iomin或ao值1600。6.2.2環境的消毒與殺蟲每天工作結束后應對污染區的地面與臺面采用有效消毒劑進行拖洗/擦拭,消毒方法參照WS/T367執行;清潔區的地面、臺面、墻面應每天保潔。6.2.2.2污染區室內機械通風的換氣次數宜達到10次/h,最小新風量宜不小于2次/h;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消毒方法參照WS/T368執行。工作區域的物體表面和地面有明顯血液、體液或分泌物等污染時,應及時用吸濕材料去除可見的污染物,再清潔和消毒,消毒方法參照WS/T367執行。當工作環境受至明確傳染病病原體污染時,應選用有效消毒劑對環境空氣和物體表面進行終末消毒,消毒方法與要求參照G

19、B19193執行。6.2.25每半年對工作人員手、物體表面進行1次衛生學抽檢,符合GB15982III類環境規定。當發現有疥瘡患者使用過醫用織物或醫用織物上有蛾、虱、蚤等體外寄生蟲時,除對其醫用織物采用煮沸或蒸汽(100C,時間l5mM)等方法殺滅外,應對污染環境及時選用擬除蟲菊酯、氨基甲酸酯或有機磷類殺蟲劑,采取噴霧方法進行殺蟲,具體方法應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清潔織物衛生質量要求7.1指標要求7.1.1感官指標清潔織物外觀應整潔、干燥,無異味、異物、破損。7.1.2物理指標按/10989要求,清潔織物表面的p應達到6.5-7.5測定方法參見附錄。7.1.3微生物指標清潔織物微生物指標應符合表

20、1的要求;檢測方法參照附錄執行。表1清潔織物微生物指標項目指標細菌菌落總數/(CFU/100cm2)200大腸菌群不得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7.2檢測要求清潔織物洗滌質量的感官指標應每批次進行檢查p應根據工作需要進行測定。根據工作需要或懷疑醫院感染暴發與醫用織物有關時,應進行菌落總數和相關指標菌檢測。資料管理與保存要求洗衣房的各項相關制度、風險責任協議書、微生物監測報告,以及所用消毒劑、消毒器械的有效證明(復印件)等資料應建檔備查,及時更新。使用后醫用織物和清潔織物收集、交接時,應有記錄單據,記錄內容應包括醫用織物的名稱、數量、外觀、洗滌消毒方式、交接時間等信息,并有質檢員和交接人員簽字;

21、記錄單據宜一式三聯。從事醫用織物洗滌服務的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還應有單位名稱、交接人與聯系方式并加蓋公章,供雙方存查、追溯。日常質檢記錄、交接記錄應具有可追溯性,記錄的保存期應6個月。附錄(規范性附錄)醫用織物洗滌消毒工作流程及洗滌、消毒、整理過程要求.1工作流程在對使用后醫用織物實施收集、分揀、洗滌消毒、整理、儲存時應由污到潔,順行通過,不應逆行;洗滌消毒工作流程按圖1進行。圖1醫用織物洗滌消毒工作流程.2洗滌、消毒過程.2.1洗滌周期與消毒過程的選擇.2.1.1洗滌周期包括預洗、主洗、漂洗、中和等四個步驟。.2.1.2對需實施消毒處理的醫用織物宜選擇在預洗環節完成。在選擇含氯消毒劑等腐蝕性較

22、強的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時,為盡量減少對織物的損害,應預先確定最大可接受水平即適宜的有效濃度。.2.1.3對耐熱的感染性織物,應首選熱洗滌消毒方法,并根據需要設定適宜的溫度和時間。.2.1.4使用后醫用織物的消毒處理可在預洗或主洗中的一個環節進行,不作重復處理。.2.2裝載程度醫用織物洗滌時的裝載量不應超過洗滌設備最大洗滌量的90%,即每100kg洗滌設備的洗滌量不超過90kg織物。.2.3預洗.2.3.1用溫度不超過40C的水進行預洗;可根據沖洗污垢需要加入適量的洗滌劑。.2.3.2臟污織物的預洗:應采用低溫、高水位方式,一般洗滌時間為3min-5min。.2.3.3感染性織物的預洗與消毒:a

23、)對不耐熱感染性織物宜選擇在預洗環節同時作消毒處1。b)對被朊病毒、氣性壞疽、突發不明原因傳染病的病原體污染或其他有明確規定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感染性織物,若需重復使用應遵循先消毒后洗滌的原則。C)應根據感染性織物使用對象和污漬性質、程度不同,參照/367規定,在密閉狀態下選擇1)下列適宜的消毒(滅菌)方法進行處理:對于被細菌繁殖體污染的感染性織物,可使用250Mg/-500Mg/的含氯消毒劑或100Mg/-250Mg/的二氧化氯消毒劑或相當劑量的其他消毒劑,洗滌消毒應不少于10Min;也可選用煮沸消毒(100C,時間l5Min)和蒸汽消毒(100C,時間l5Min-30MM)等濕熱消毒方法;

24、2)對已明確被氣性壞疽、經血傳播病原體、突發不明原因傳染病的病原體或分枝桿菌、細菌芽孢引起的傳染病污染的感染性織物,可使用2000Mg/5000Mg/的含氯消毒劑或500Mg/-1000Mg/的二氧化氯消毒劑或相當劑量的其他消毒劑,洗滌消毒應不少于30Min;3)對已明確被朊病毒病原體污染的感染性織物,應按/367規定的消毒方法進行處理;4)需滅菌的應按/367要求,首選壓力蒸汽滅菌;5)對外觀有明顯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漬的感染性織物,宜首選在該環節采用.2.3.3C)1)、.2.3.3C)2)規定的方法,并在密閉狀態下進行洗滌消毒。d)對采用機械洗滌的感染性布巾、地巾(包括可拆卸式

25、地拖地巾或拖把頭),宜選擇先洗滌后消毒的方式。消毒方法參照/367規定,可使用500mg/的含氯消毒劑或250mg/的二氧化氯消毒劑或相當劑量的其他消毒劑浸泡。.2.4主洗主洗可分為熱洗滌和冷洗滌兩種洗滌方法。根據被洗滌醫用織物的污染情況可加入堿、清潔劑或乳化劑、消毒洗滌原料。洗滌、消毒方法和程序應按下列要求選擇進行:a)熱洗滌方法:應采用高溫(70C-90C)、低水位方式。對耐熱的醫用織物首選熱洗滌方法。消毒溫度75C,時間30min或消毒溫度80C,時間iowm或0值600;洗滌時間可在確保消毒時間基礎上,根據醫用織物臟污程度的需要而延長。B)冷洗滌方法:應采用中溫(40C-60C)、低水

26、位方式。對不耐熱的醫用織物如受熱易變形的特殊織物(化纖、羊毛類織物),應選用水溫60C的冷洗滌方法處理。若在該環節選擇對感染性織物實施消毒(滅菌)處理的,具體方法應按.2.3.3執行。.2.5去污漬.2.5.1局部的污漬處理應遵循“先干后濕,先堿后酸”的原則。.2.5.2不能確定污漬種類時,其局部的污漬處理可采取下列程序:a)使用有機溶劑,如丙酮或酒精;B)使用洗滌劑;c)使用酸性溶液,如氟化氫鈉、氟化氫氨;若為小塊斑漬,可使用氫氯酸溶液;d)使用還原劑或脫色劑的溫溶液(V40C),如連二亞硫酸鈉或亞硫酸氫鈉;E)使用氧化劑,如次氯酸鈉(液體漂白劑)或過氧化氫。該洗滌程序應按順序進行,每一步程

27、序之間均應將被洗滌的織物充分過水。.2.6漂洗通過用水稀釋的方法進行,為主洗去污的補充步驟。漂洗方法:應采用低水位方式,一般溫度為65C-70C,每次漂洗時間不應低于3Min,每次漂洗間隔應進行一次脫水,漂洗次數應不低于3次。.2.7中和對最后一次漂洗時的水應進行中和;此過程應投放適量的中和劑。中和方法:應采用中、低水位方式,一般溫度為45C-55C,時間為5Min;每次中和劑(包括中和酸劑、柔軟劑等)的投放量應根據洗滌織物在脫水出機后用p試劑測試水中的結果而定,p偏高則加量,偏低則減量。中和后水中的p應為5.8-6.5,以保證洗滌消毒后的清潔織物符合7.1.2規定。.3烘干與整理過程.3.1醫用織物洗滌后宜按織物種類選擇進行熨燙或烘干,烘干溫度應不低于60C。.3.2洗滌后醫用織物整理主要包括熨燙、修補、折疊過程,其過程應嚴防洗滌后醫用織物的二次污染。為避免織物損傷和過度縮水,清潔織物熨燙時的平燙機底面溫度不宜超過180C。.3.3烘干及其整理過程中應進行質量控制,如烘干前應目測檢查洗滌后的醫用織物是否干凈,發現仍有污漬時需重新進行洗滌等。附錄(資料性附錄)清潔織物采樣及相關指標檢測方法.1清潔織物表面采樣及微生物檢測.1.1采樣方法.1.1.1對衣物等清潔織物樣品,可在洗滌消毒等工序完成后于規定的儲存時間內采樣,送檢時間不應超過4h;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