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3課宋明理學預習提示【學習目標】課程標準: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重點難點:知道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的內容及影響。比較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的異同點。三教合一1背景(1)漢武帝以后,儒學呈現繁盛之勢。(2)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_也廣為傳播。道教 2表現(1)魏晉南北朝:儒學、佛教、道教相互影響。(2)隋朝:儒學家提出“_”的主張,又稱“_”。(3)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_提出復興儒學。三教合歸儒 三教合一 韓愈 【思考探究1】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受到沖擊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漢末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士人對儒
2、家思想產生懷疑,人們開始了對宗教的渴求。(2)佛教傳入中國后,逐漸本土化,其教義迎合了百姓的精神追求和寄托。(3)道教形成,并且在民間廣泛傳播,這樣,儒學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和挑戰。程朱理學1形成:北宋時,_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融合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2“二程”(程顥、程頤)(1)核心:_是宇宙萬物的本原,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2)把天理和_直接聯系起來。(3)提出“_”的認識論。(4)把知識、道德和天理聯系起來。儒 天理 倫理道德 格物致知 3朱熹(1)強調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范的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2)人性本來與天理一致,強調“_”。(3)認為“物”指
3、天理、人倫、圣言、世故。4影響(1)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2)朱熹的_,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3)朱熹的學術思想傳至國外,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三綱五常 存天理,滅人欲 四書章句集注 【思考探究2】程朱理學為什么能被官方化?【答案】(1)五代的長期分裂與混亂,使傳統倫理道德規范遭到極大破壞,社會需要新的適應封建統治的思想出現。(2)程朱理學是一種以儒、道、佛三教合一為特征的新儒學,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規范和修養方法,有利于封建統治者鞏固其統治秩序。陸王心學1主張(1)陸九淵:把“_”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認為天地萬物都在
4、心中;反省內心就可得到天理。(2)王陽明:宣揚“_”“ _”的命題;提出“_”和“_”的學說。2傳播:明朝中期以后,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3宋明理學的影響:歷經幾百年的發展,對中國_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心 心外無物 心外無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 【思考探究3】宋明理學起過什么作用?【答案】(1)積極作用: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勵志圖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2)消極影響: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
5、同材料一王守仁與朋友在郊外觀賞風景時,朋友指著山中開花的樹問:“你說天下無心外之物,山中樹上的花自開自落,同我心有何相關?”王守仁回答:“你不來看此花時,此花與你的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據明王守仁傳習錄整理材料二“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摘編自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等材料三“天下只是一個理”“萬物皆是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摘編自宋程顥、宋程頤河南程氏遺書等(1)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有何相同之處?(2)根據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
6、宋明理學的主張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只要各答出兩條即可)對此,你認為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參考答案】(1)相同之處: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都承認“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學的突出代表,兩者的思想實質都是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2)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學具有和諧意識,強調人與自然、與家庭、與國家的和諧的意識。宋明理學具有憂患意識,鼓舞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學崇尚道德,重義輕利,強調自我約束,可以促進文明的進步。宋明理學強調身體力行,強調自主自強的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級觀念;重男輕女的觀念;輕
7、視自然科學的觀念;輕視個體自由的觀念;重禮輕法的觀念等。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應該批判地繼承,去偽存真。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點比較項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不同點代表程顥、程頤(北宋)朱熹(南宋)陸九淵(南宋)王陽明(明朝)發展理學理學集大成者心學創始人心學集大成者理學思想通過“天理”來約束人的行為,使之符合儒家道德規范(“理”是萬物的本原)通過“致良知”來恢復人固有的善性(“心”是萬物的本原)修養論強調“格物致知”(通過探究萬物得到“天理”,并以此作為行為規范)“心即理也”“致良知”(通過內心反省求“理”,從而為善)比較項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相同點實質以儒家的綱常倫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遏制人的自然
8、欲求范疇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同屬于儒學范疇思想主張都承認“理”的存在;都重視主觀意志,強調自我修養,積極服務社會,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都主張克服“私欲”影響都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思想武器;都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大成就;都在政治生活、文化和社會教化等方面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與陸九淵兄弟“鵝湖之會”。“鵝湖之會,論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觀博覽,而后歸之約。二陸之意,欲先發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覽。”據此可知,兩者的分歧在于()A世界本原之爭B道統思想之爭C理氣關系之爭D治學方法之爭【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朱熹強調泛觀博覽、探究萬物后才能得
9、到其中的“理”,而陸九淵兄弟則強調發明本心即可得“理”,即強調求理、治學方法的不同,故D項正確。【答案】D【方法點撥】比較型選擇題,一般考查幾種觀點的不同之處,或者考查幾種觀點的共同之處。解答這類題型,首先要明確題干中幾種觀點的可比較點,然后分析其中的不同點或共同點。正確評價宋明理學材料一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在哲學本體論上,他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標準的三綱五常。他認為,人性本與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強調“存天理,滅人欲”。在認識論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倫、圣言、世故;朱熹認為,如果放棄對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間,此何學問!如此而
10、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飯也”。據何君陸、吉雯中華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等整理材料二有一天王陽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問他:“你常說天下無心外之物,你看這朵花,在山中自開自落,不隨你的心而開落,你做何解釋?”王陽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當有一個人看見一個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會動惻隱之心,倘若順著這種惻隱之心的自然發展,他必定會奔走呼救。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據明王守仁傳習錄整理(1)根據材料一,聯系所學知識,指出朱熹在哲學本體論和認識論上的主要觀點,并分析指明其精華與糟粕。(2)根據材料二,指出王陽明的主要儒學思
11、想,聯系所學知識,分析王陽明這些儒學思想的意義。【參考答案】(1)觀點:本體論上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認識論上是“格物致知”。精華與糟粕:認為天理就是三綱五常,這是唯心主義;“存天理,滅人欲”違背人性,太絕對,對后世產生了很壞的影響;一味強調封建天理,輕視對“草木”“器用”的科學研究,是一種思想上的誤導。但強調控制人欲,遵循正確道德規范的要求是對的。(2)思想:王陽明認為“心外無物”“心即理也”;認為人固有善性;強調知行合一。意義:加強道德修養,嚴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實現人的價值,這些認識對于我們今天及其以后都有重要意義。正確評價宋明理學理學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產物,完成了儒
12、學更為理論化、思辨化的過程,形成了新儒學理論的哲學體系;對強化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品德,注重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品質起了積極作用;為加強中央集權服務;禮教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日益走向反動。1消極方面: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2積極方面:具有和諧意識。和平發展離不開人與自然的和諧,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國家、人類都需要和諧的意識。具有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對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對為理想不懈追求的傳統形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今天人們依然能從中得到啟示。崇尚道德。理學強調道德對于社會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進文明的進步。強調力行。力行意識及其所體現的務實傾
13、向和自強的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總之,以上這些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有著積極影響。【知識延伸】從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角度認識儒學的深遠影響儒學內容深遠影響提倡道德規范意識有利于培養現代公民意識“大一統”的思想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定團結以人為本的治國思想有利于今天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2019四川廣元期末)宋史創立道學傳,認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歿而無傳,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賢不傳之學而煥然大明。這種認識()A突出了程朱理學的地位B混淆了儒家與道家思想C適應了專制統治的需要D闡明了道學的發展歷程【解析】由材料“道至于宋代得圣賢不傳之學而煥然大明
14、”可知題干的“道”指的是儒家的“道”,強調的是到了宋代,理學的發展推動了儒學的進一步繁榮,故A項正確;由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儒家之“道”,沒有混淆儒家與道家思想,故B項錯誤;儒學在漢代經過董仲舒的改良已經適應了統治者的需要,故C項錯誤;材料主要闡述了儒家思想在宋代繁榮的原因,而不是道學的發展歷程,故D項錯誤。【答案】A【方法點撥】本題涉及如何評價歷史事件的問題。對于歷史事件、歷史觀念的評價,要將歷史事件、歷史觀念放于歷史的連續發展的視角下分析,才能正確理解和評價歷史事件、歷史觀念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1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間廣為傳播。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2北宋時,儒家學者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3北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地產銷售合同范本
- 創新創業基礎教程 課件 模塊二 創業機會識別
-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醫學微生物學C》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早期教育職業學院《日語(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運城地區)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保溫練習(二)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射陽實驗初中2025年初三下學期入學考試試生物試題理試卷含解析
- 個人按揭借款合同模板
- 通化師范學院《英語視聽說實驗教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2024-2025學年小升初數學自主招生備考卷含解析
- 影視動畫產業升級-洞察分析
- 高中政治第3課時《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教學設計
- 2024年度社區工作者練習題庫可打印
- 2024年形勢與政策 第二講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課件)
- 數字鄉村農村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方案-數字農村信息化云服平臺建設方案
- 專題04 三角函數-備戰2025年高考數學真題題源解密(新高考卷)解析版
- 部編版《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課件
- DBJ33T 1319-2024 住宅小區供配電工程技術標準
- 腕踝針療法完整版本
- 2024年《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重點解讀
- NB-T20048-2011核電廠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