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針療法完整版本_第1頁
腕踝針療法完整版本_第2頁
腕踝針療法完整版本_第3頁
腕踝針療法完整版本_第4頁
腕踝針療法完整版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腕踝針療法XXX2020年X月X日

主要內容

1、腕踝針概述

2、腕踝針核心內容

3、腕踝針操作方法

4、腕踝針分區練習

腕踝針療法

在腕踝部選取特定的針刺點,用毫針循肢體縱軸行皮下淺刺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屬于一種特殊的針刺療法。

腕踝針的探索史腕踝針是張心曙教授等人于1966-1975年間在電刺激療法治療以神經癥為主疾病的經驗基礎上,受經絡學說、耳針、穴位和針刺法的啟發,從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來的一種獨具特色的針刺療法。腕踝針的探索史

第一階段(1966-1969):電刺激療法探索的進展第二階段(1972-1975):腕踝針的探索

①針刺法——從垂直刺要求得氣到沿皮下刺避免得氣②針刺點位置——不求固定,可以移位,不失療效③針刺方向——皮下針刺也出現了針刺方向問題1975年定名“腕踝針”

腕踝針的探索史

針灸

腕踝針

理論上由繁而簡取穴由多到少針刺深度由深而淺針刺量由強而弱

腕踝針療法優點操作方便簡單易學安全無痛苦見效快療效較好治療面廣特點

腕踝針療法的作用機理體液學說生物力學

經絡學說皮部理論

神經系統學說

經絡學說的皮部理論十二皮部理論《素問.皮部論》“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的體表分部區域按十二經絡劃分,是十二經絡機能反映于體表的部位,也是靜脈之氣散步之所在。經絡皮部理論的具體應用腕踝針的身體分區與十二皮部的分部基本一致,屬于遠道取穴的針刺療法。通過刺激皮部,調整相應經絡和臟腑功能,促使氣血運行通暢,即“通則不痛”?!痔幏谓洝稚訇幮慕洝重赎幮陌洝株柮鞔竽c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穴區相關經脈穴區相關經脈上1上2上3上4上5上6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下1下2下3下4下5下6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腕踝針穴區與相關靜脈對照表神經系統學說即刻起效:腕踝針沿皮下刺入,對神經末梢的刺激呈線狀,比垂直刺入的范圍大,故鎮痛速度比一般體針快,這與神經系統調節相關。體液學說

持久效應:可能與體液因素有關,腕踝針使局部組織產生鎮痛物質和消炎物質。生物力學

腕踝針皮下針刺,在針刺部位產生組織液壓波(機械波),循經傳導,病灶部位產生激蕩現象,使離子通道發生變化(鉀↑、鈣↓),達到鎮痛效果。

腕踝針臨床應用

精神疾病:失眠、焦慮、抑郁

各種痛癥:頭痛、牙痛、術后疼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癌性疼痛、分娩痛、痛經......其他病癥:內科、外科、婦科......

無絕對禁忌癥

腕踝針開展情況

可開展科室:骨傷科、外科、皮膚科、肛腸科、婦產科、急診科、內科、腫瘤科……

常用病癥:癌痛、膝關節術后鎮痛、外科術后鎮痛、帶狀皰疹后遺癥神經痛、分娩痛、痛經、胃絞痛、呃逆、失眠......主要內容

1、腕踝針概述

2、腕踝針核心內容

3、腕踝針操作方法4、腕踝針分區練習腕踝針核心內容身體分區針刺點定位針刺方法

①身體分區√以前后正中線為界,身體兩側向前向后各分6個縱區,用數字1-6編號,用于癥狀定位。1、2、3區在前面;4、5、6區在后面?!?/p>

以橫膈為界,將6個縱區分為上下兩段。

1區--前中線兩側頭面部

在前中線至眼框外緣為垂直線之間,包括前額、眼、鼻、唇、前牙、舌、咽喉、扁桃體、頦頸部

沿氣管、食管胸部

自前中線至胸骨緣,包括胸肋關節、氣管、食管、乳房近胸骨緣、心前區腹部自前中線至腹直肌區域,包括胃、膽囊、臍部、下腹之膀胱、子宮、會陰2區--身體前面的兩旁至腋前線頭頸部

包括顳前部、面頰、后牙、頜下、甲狀腺胸部

沿鎖骨中線向下區域,包括鎖骨上窩、上胸部、乳中部、前胸、肺腹部

肝(右側)、側腹部3區--前面外緣

沿耳廓前緣、腮腺

腋前緣垂直向下的狹窄區域

乳房近腋前緣部分4區--前后面交界

自頭頂經耳向下至頸

肩部沿斜方肌緣

胸腹部自腋窩至髂前上嵴的胸側壁及腹側部區域5區--后面兩旁

與前面的2區相對

顳后部

頸后外側靠斜方肌緣

肩胛岡上窩及肩胛中線垂直向下區域的

背和腰

6區--后中線兩側

與前面的1區相對

枕、頸后部、頸椎棘突至斜方肌緣

胸椎棘突至肩胛骨內緣

腰椎與骶正中嵴至尾骨兩側、肛門上下肢分區上下肢的內側面(陰面)向前,即手掌向前,足外展,兩側上下肢相對靠攏,靠攏處前后的縫與軀體的前后中線相當。上下肢的分區方法與軀體相同。肘部分區1區——肘窩內側2區——肘窩中部3區——肘窩外側4區——肘之橈側5區——肘之背6區——靠鷹嘴內側

手部分區1區——手掌尺側至小指2區——手掌心至第2—4指3區——手掌橈側至拇指4區——手背橈側至拇指5區——手背中央至第2—4指6區——手背尺側至小指②針刺點定位

十二對針刺點:--上肢(腕部)六對--下肢(踝部)六對腕部針刺點定位在內關穴與外關穴水平位置上,環前臂做一水平線,并從上1區—上6區六等分,每一等分之中點為針刺穴位,即上1穴—上6穴,分為左右兩側。

腕部進針點位置腕部六對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

腕部針刺點上1--小指側的尺骨緣與尺側腕屈肌腱間的凹陷處上2--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中間上3--橈骨緣和橈動脈之中間上4--拇指側的橈骨內外兩緣中間上5--腕背中央,橈骨和尺骨中間上6--距小指側的尺骨緣1cm腕部各點進針后示意圖

踝部進針點位置踝部六對踝部針刺點定位在三陰交穴與懸鐘穴水平位置上,環小腿做一水平線,并從下1區—下6區六等分,每一等分之中點為針刺穴位,即下1穴—下6穴,分為左右兩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外踝高點上3寸,腓骨前緣

踝部針刺點踝部各點進針后針位示意圖下1--靠跟腱內緣下2--內側面中央,靠脛骨內緣下3--距脛骨前嵴向內側1cm下4--脛骨前嵴與腓骨前緣中間下5--外側面中央,靠腓骨后緣下6--靠跟腱外緣

針刺點選擇依據及原則二個依據(1)一是根據主要癥狀所在分區選取相應針刺點;(2)二是根據原發病灶所在分區選取相應針刺點。三條原則(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以橫膈為界;(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以人體正中線為界;(3)區域不明,選取上1區。

如失眠、高血壓病、全身瘙癢癥、發熱、乏力等,取雙上1區治療。

變通取穴原則上下同取指癥狀或病因位置在橫膈線上下,如胃、肝;左右同取指癥狀或病因位置在軀干一區或軀干六區時,如臍周疼痛;三五針排刺對疼痛或癥狀范圍廣泛的疾病,先尋找敏感點,再與其兩邊分別確定1-2個穴位。

③針刺方法皮下淺刺法不要求得氣(無需針感,無酸麻脹痛等感覺)針刺方向朝向癥狀端針具:32號1.0寸(直徑0.25mm×25mm)毫針主要內容

1、腕踝針概述

2、腕踝針核心內容

3、腕踝針操作方法4、腕踝針分區練習

腕踝針操作流程

操作步驟1、針刺點的選擇在兩側的腕部和踝部各有6個相應的進針點,按區選點針刺。

腕部進針點位置

踝部進針點位置

2、進針持針手勢及針尖刺入皮膚時的角度示意圖

針刺方向:“趨向病所”3、行針、調針

出現針感時,及時調針!

(調深度、調方向)針體刺進皮下示意圖針身橫臥真皮下4、留針一般留針半小時,也可根據病情延長留針時間,使鎮痛效應持久,但最長一般不超過24小時。5、拔針

療程一般每日1-2次,留針30分鐘。7-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3天。對一些急性病癥還可每日針刺1-4次,留針15-30分鐘;頑固性病癥可持續留針??赡艿牟涣际录疤幚?/p>

暈針?讓病人立即平臥休息;?嚴重時立即拔針,解開衣領,吸氧,注意血壓變化,一般數分鐘之內可以恢復。

皮下出血?針刺點要盡量避開血管、傷口或傷疤;?針尖朝向指(趾)端時,針刺點位置適當上移。主要內容

1、腕踝針概述

2、腕踝針核心內容

3、腕踝針操作方法

4、腕踝針分區練習

學習互動病灶部位身體分區針刺點選擇左側顳前部脹痛右腰骶部疼痛胸骨刺痛2區5區、6區1區左上2區(記錄:左2)右下5、6區(記錄:右5、6)左上1區、右上1區(記錄:左1、右1)小結1、腕踝針是一種在腕踝部選取特定的針刺點,用針灸針循著肢體縱軸行皮下淺刺治療疾病的針刺療法、2、腕踝針身體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