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生態旅游中存在的問題與前景探討_第1頁
我國農業生態旅游中存在的問題與前景探討_第2頁
我國農業生態旅游中存在的問題與前景探討_第3頁
我國農業生態旅游中存在的問題與前景探討_第4頁
我國農業生態旅游中存在的問題與前景探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農業生態旅游中存在的問題與前景討論摘要:農業生態旅游及其可持續開展是一項系統工程,許多問題需要不斷完善。本文從農業生態旅游的內涵入手,系統總結了我國目前開展農業生態旅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指出農業生態旅游具有廣闊的開展前景,將成為我國旅游業開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關鍵詞:生態旅游;農業;可持續1農業生態旅游內涵目前,農業生態旅游有多種稱謂,常見的有“農業旅游、“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觀光農園、“田園旅游、“綠色度假旅游等近10種稱謂1-3。農業生態旅游內涵界定為:以鄉村生態環境為背景、以生態農業和鄉村文化為資源根底,以都市居民為主要目的市場,滿足旅游者觀光、休閑、娛樂、度假、求知

2、、回歸自然等各種旅游需求為目的,通過運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美學、旅游學和可持續開展理論對農業資源的開發和布局進展規劃、設計、施工,將農業開發成為以保護自然為核心,以生態農業消費和生態旅游為主要功能,集生態農業建立、科學管理、旅游商品消費與游人觀光生態農業、參與農事勞作、體驗農村情趣、獲取生態知識、農業知識為一體的一種新型生態旅游活動。2我國農業生態旅游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國的農業生態旅游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此后得到了較為迅速的開展,1998年國家旅游局順應這一形勢推出了“華夏城鄉游的主題旅游,回歸自然的農業生態旅游成為了一項重要旅游內容。此后出現了一批農業生態旅游工程2-5,在農業生態旅游

3、整個開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三個特色:1以觀光、休閑的功能為主。主要是“農家樂的形式,欣賞成份較多,帶有較少部分的參與性與體驗性;2與旅游業相結合。農業生態旅游工程是旅游產品的組成部分,農業生態旅游景區往往靠近其它旅游景區景點,依賴于旅游景區、景點的開展帶動生態農業旅游的開展;3農業生態旅游分布相對集中。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經濟興隆地區,大城市周邊及特色農業地區。農業生態旅游的開展為旅游地的社會和經濟開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但是旅游者和旅游開發者是一種外在的干擾因素對旅游區生態協調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假如生態旅游管理不當、干擾程度超過系統本身所承受的閾值,均會對農業生態旅游帶來不利影響。另外由于我國農

4、業生態旅游的特殊性,在其快速開展過程中也不可防止的帶來一系列問題。為了滿足農業生態旅游可持續開展的需要,文章系統總結目前我國農業生態旅游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提供參考和建議。2.1農業生態旅游存在的認識誤區目前在我國農業生態旅游的概念相當模糊,許多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地方政府對農業生態旅游的內涵理解不夠,他們往往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游客的需求,把城市化作為鄉村旅游的目的,于是盲目花大本錢改善硬件設施,大規模地擴建多層住宿樓房,房屋過分裝修,把鄉村小道改為水泥路面,菜園田垅改為停車場,添置卡拉k和電子游戲機等。可惜這些舉措不僅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使其失去濃郁的鄉土氣息,讓追求原生的鄉

5、土建筑和自然的生態景觀而來的鄉村旅游者絕望,扭曲了開展鄉村農業生態旅游的本質和目的。另外一些地方僅僅把生態旅游作為獨特的“拳頭產品參與市場競爭,而不考慮環境保護。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游,旅游企業并不關心。某些旅游企業認為只要讓旅游者走進大自然、欣賞大自然,滿足了旅游者的需要就是所謂的生態旅游。生態旅游成為部分旅游企業的一種促銷手段,以滿足自身利益,而忽略了生態旅游更深層次的含義。2.2政府職能發揮不到位,農業生態旅游無序開展農業生態旅游在我國出現已有20多年,涉及林業、農業、水利、建立、旅游等眾多部分,但政府并沒有發揮指導作用;因缺乏統一規劃、管理和引導,農業生態旅游工程建立重復嚴重,遍地

6、開花,特色不明顯;同時水電、道路、通訊、衛生設施等根底設施不完善,不能滿足旅游者的需要,效勞質量難以保證,明顯滯后于生態農業旅游的開展速度,影響了農業生態旅游開展的潛力,制約了農業生態旅游的可持續開展。2.3地方特色不明顯,旅游產品單一農業生態旅游應具有獨立性,有鮮明的農業特色以區分于其他旅游景區,充分表達其“農趣、“農味、鄉土氣息。但目前我國農業生態旅游多集中在開發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等旅游產品,開發工程多為觀光果園、森林公園、垂釣園等,許多鄉村旅游活動只是“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產品雷同,品位不高,未形成系列旅游產品,導致游客在鄉村的滯留時間短,消費程度低。或者雖然已注意到農業生態旅

7、游產品開發的參與性,但對其深度的挖掘不夠,活動形式過于單調,落入“春季賞花,秋季摘果的套數。如山東煙臺市福山區目前就有185個村建立了示范園,示范園區面積達8293畝,僅長島縣就建立了20個民俗文化村,漁家樂就有700個漁戶。由于內容的雷同,游客游覽后,常會大失所望,重游率極低。旅游紀念品的地方特色也不明顯,未形成產業化消費,具有地方特色的紀念品種類不多、開發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且消費主要停留在家庭作坊程度,經濟效益不明顯。2.4旅游活動參與程度低,缺乏專業管理者與從業人員農業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其開展空間宏大但就其專門的旅游人才來說,卻非常匱乏,造成旅游工程少、參與程度低。目前,農業

8、生態旅游活動主要以觀花采果為主,沒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農事活動,使旅游工程貼近農家生活,大多數游客只能玩牌、聊天,游客的參與和互動活動不多,沒有結合生態農業的特點,推出具有知識性和興趣性的旅游工程,難以使游客產生深化的體驗,不能滿足游客多層次、多樣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少年兒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求。而缺少專門的農業生態旅游人才,直接導致如今農業生態旅游中管理者與從業人員參差不齊,主要是農民自發的經營管理,家庭作坊式的經營;另外,農業生態旅游工程設計、規劃、開發、營銷籌劃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夠。農業生態旅游工程粗糙,只注重自身經濟效益,忽略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因此,通過行業知識、效勞技能、

9、效勞意識等的培養,進步農業生態旅游效勞的軟環境,對改變目前出現的問題、應到農業生態旅游的安康開展具有重要意義。2.5與農業生態旅游配套的法律、法規建立滯后隨著世界旅游業的飛速開展,農業生態旅游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開展機遇,農業生態旅游作為一種依托性、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它的安康開展也必須以法制為保障。但近年來我國農業生態旅游開展迅速的同時,政府政策制定不到位,沒有相關的政策法規出臺,或是執法不力;缺少相關的質量標準、衛生答應、從業資格認證等制度法規出臺起指導與標準的作用,導致農業生態旅游工程上的盲目性、低程度重復建立,生態環境得不到有效保護。農業生態旅游的微觀管理方面,由于大多數民營資本的進入,采

10、用的是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極不完善,任人唯親的現象普遍存在,讓一些本來無鄉村景點管理才能的人居于管理部門,造成內部管理混亂,從而嚴重影響了農業生態旅游的順利開展。作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加快農業生態旅游的立法步伐,加大其行業的管理力度,標準農業生態旅游市場已經勢在必行。2.6農業生態旅游的負面影響日益顯著伴隨著鄉村農業生態旅游的快速開展,本來閉塞的鄉村迎來絡繹不絕的游客。鄉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帶泥土氣息的空氣品質正伴隨著游客的大量增加以及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而日益下降。游客遺棄的飲料瓶、煙頭、食品袋,經營者遺留下的生活垃圾,開發商拋棄的建筑垃圾在鄉村旅游區的水面、路邊、田間隨處可見,嚴

11、重地破壞了鄉村旅游地的環境衛生,影響了當地農民的生活和安康平安。不合理的開發建立、缺乏規劃的餐館和娛樂場所、游客的隨意采摘都是破壞鄉村旅游地植被的禍首。隨著鄉村農業生態旅游的開展,旅游對當地人文環境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出來,主要表如今:鄉村文化可能被游客帶來的文化同化;傳統文化可能舞臺化、商品化;鄉村樸實的民風和生活秩序也會受到破壞。這些將從另一方面阻礙鄉村旅游的開展進程。2.7農業生態旅游的可持續開展問題農業生態旅游的根底是農業體系內部功能的良性循環和生態合理性。但目前,部分農業生態旅游景點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過分依賴非自然技術手段,大興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跡明顯,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這是與

12、農業生態旅游的可持續開展道路背道而馳的。農業生態旅游中的“農業內涵,應定位于旅游與生態農業協調所表達的地域特點,即地域生態農業特色和地域農業文化特色。根植于符合自然生態的生態農業和傳統的農村民俗文化必須加以保持并得以充分表達,開發時應選擇生態效益型道路,注意保持文村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重視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相結合,這樣才能實現農業生態旅游的可持續開展。3我國農業生態旅游開展的前景我國是開展中的農業大國,開展生態旅游農業可緩解資源、環境和人口壓力,進步農業綜合消費才能,增加農業收入,同時協調經濟與生態的關系,使其納入良性循環,實現農業可持續開展。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不斷深化,人類生存和生活

13、的空間日益“鋼筋混凝土化,加之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人們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的欲望與日俱增。而隨著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時間的增多,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向更高層次和多元化開展,人們的價值觀、消費觀及審美觀都發生了變化,旅游已逐漸成為群眾最時髦的消費方式之一。同時由于常規旅游對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以及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人們提出了旅游可持續開展的觀點,而農業生態旅游,既符合農業持續開展的要求,又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產品,滿足旅游業持續開展的需要。盡管我國開展生態旅游農業起步較晚,但由于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且生態環境具有多樣性,因此開展生態旅游農業的有利條件很多,前景廣闊。3.1有著深沉的生態農業根底

14、農業生態旅游的一大特點是它表達了各地迥異的文化特色。我國農業消費已有數千年歷史,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形成了種養地結合、不斷培肥地力的優良傳統,加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由于生態環境條件和文化傳統差異,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農業消費習慣和土地利用方式,鄉土文化資源也極其豐富,從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態農業類型,為農業生態旅游增強了吸引力。3.2豐富的生態農業旅游資源我國地域遼闊,地貌多姿,氣候多樣,物種繁多,各地自然生態環境千差萬別、豐富多彩,形成了景觀各異的農業生態空間。從南到北,有熱帶森林、江南水鄉、中原大地和北國風光;從西到東有西部高原、中部盆地、東部海灘。我國農業源遠流長,產生了非常豐富的具有民族特

15、色的農業文化和文明,如我國傳統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家織布等無論對外國人還是國內城市居民均頗具吸引力。此外我國的民族風情、鄉土文化藝術、特色烹食風味和鄉村居民建筑等都以其獨特風格吸引著眾多游客。3.3充足的農業生態旅游客源農業生態旅游既然屬于旅游業,其開展與旅游業的整體開展親密相關。近年來,旅游業一直保持了穩定而高速的增長。其中,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的增長速度不同。從19942000年,旅游外匯收入增長了122,年均增長14.2;國內旅游收入增長了210,年均增長20.8。國內旅游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為止,旅游外匯收入與國內旅游收入之比僅為1:2.5,國內旅游仍有很大開展

16、空間。鑒于農業生態旅游的特性,其需求主體主要來自國內游客,因此客源有充分保證,對農業生態旅游的需求也將保持一個旺盛的態勢。另一方面,隨著人口城市化進程加快,在喧囂中生活的市民已逐漸認識到新穎的空氣、安靜的環境、成片的森林、空曠的田野等大自然風光對其身心的重要,鄉村田園的泥土氣息與瓜果花香,一望無垠的大地和純樸的民情,清新的綠色食品以及有趣的農業消費勞動等,極大地吸引了大中城市居民。3.4農業生態旅游投入少、收益高農業生態旅游工程可以就地取材,建立費用相對較小,而且由于工程的分期投資和開發,使得啟動資金較校另一方面,農業生態旅游工程建立周期較短,能迅速產生經濟效益,包括農業收入和旅游收入,而兩者的結合使得其效益優于傳統農業。例如:農產品在狩獵、垂釣等旅游活動中直接銷售給游客,其價格高于市場價格,并且減少了運輸和銷售費用。4小結農業生態旅游作為一種生態農業與旅游結合的新型產物,特點鮮明開展前景宏大。本章主要從農業生態旅游、農業生態旅游可持續開展的內涵著手,系統分析了我國目前開展農業生態旅游所面臨的7個問題,并指出從農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