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要求內容_第1頁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要求內容_第2頁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要求內容_第3頁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要求內容_第4頁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要求內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DOC資料.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要求作者:日期:附件一:湖北省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要求(試行)2007-04-30發布 2007-06-01實施湖北省國土資源廳 印制湖北省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要求編委會項目管理單位: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項目承擔單位:湖北省礦業聯合會編委會成員名單:主 任:胡立山副 主 任:胡遠群委 員:熊保成 朱曾漢 譚先林 余貴平王友章 吳禮貴 潘杰鋒 柳建橋薛 明 余 軍 李紀平 陳千漢周建華項目負責:陳千漢技術負責:陳千漢編寫人員:陳千漢 周少東 劉仲紅統 編:陳千漢審 核:胡遠群 熊保成 薛 明參加研究人員:陳裕黔 李 偉 陳 潔 陳 偉 錢紅俠 吳金梅

2、工作人員:謝松茂目 次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65719345 前 言 PAGEREF _Toc165719345 h 1 HYPERLINK l _Toc165719346 1 適應范圍 PAGEREF _Toc165719346 h 2 HYPERLINK l _Toc165719347 2 設計編制準則 PAGEREF _Toc165719347 h 2 HYPERLINK l _Toc165719348 3 設計的性質與用途 PAGEREF _Toc165719348 h 2 HYPERLINK l _Toc165719349 4 設計編制依

3、據 PAGEREF _Toc165719349 h 2 HYPERLINK l _Toc165719350 5 勘查階段與勘查周期 PAGEREF _Toc165719350 h 2 HYPERLINK l _Toc165719351 6 設計編制的基本要求 PAGEREF _Toc165719351 h 3 HYPERLINK l _Toc165719352 7 設計編寫內容 PAGEREF _Toc165719352 h 5 HYPERLINK l _Toc165719353 8 提交格式要求 PAGEREF _Toc165719353 h 6 HYPERLINK l _Toc165719

4、354 9 設計審查與批準 PAGEREF _Toc165719354 h 6 HYPERLINK l _Toc165719355 10 設計的實施與變更 PAGEREF _Toc165719355 h 7 HYPERLINK l _Toc165719356 11 設計的質量認定 PAGEREF _Toc165719356 h 7 HYPERLINK l _Toc165719357 12 附錄 PAGEREF _Toc165719357 h 7 HYPERLINK l _Toc165719358 附錄A 湖北省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審查要求 PAGEREF _Toc165719358 h 8 H

5、YPERLINK l _Toc165719359 A1 勘查設計審查要求 PAGEREF _Toc165719359 h 8 HYPERLINK l _Toc165719360 1 適用范圍 PAGEREF _Toc165719360 h 8 HYPERLINK l _Toc165719361 2 評審依據 PAGEREF _Toc165719361 h 8 HYPERLINK l _Toc165719362 3 評審程序與審查形式 PAGEREF _Toc165719362 h 8 HYPERLINK l _Toc165719363 4 評審工作組織 PAGEREF _Toc16571936

6、3 h 8 HYPERLINK l _Toc165719364 5 評審的主要內容 PAGEREF _Toc165719364 h 9 HYPERLINK l _Toc165719365 6 審查要求 PAGEREF _Toc165719365 h 10 HYPERLINK l _Toc165719366 7 設計審查批準 PAGEREF _Toc165719366 h 11 HYPERLINK l _Toc165719367 8 設計質量的評定 PAGEREF _Toc165719367 h 11 HYPERLINK l _Toc165719368 A2 設計質量評分表 PAGEREF _T

7、oc165719368 h 12 HYPERLINK l _Toc165719369 A3 勘查設計專家評審查意見書樣式 PAGEREF _Toc165719369 h 13 HYPERLINK l _Toc165719370 A3.1 封面樣式 PAGEREF _Toc165719370 h 13 HYPERLINK l _Toc165719371 A3.2 勘查區基本情況 PAGEREF _Toc165719371 h 14 HYPERLINK l _Toc165719372 A3.3 專家評審意見書正文樣式 PAGEREF _Toc165719372 h 15 HYPERLINK l _

8、Toc165719373 A3.4 專家評審意見補充意見樣式 PAGEREF _Toc165719373 h 18 HYPERLINK l _Toc165719374 附錄B 湖北省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提綱 PAGEREF _Toc165719374 h 19 HYPERLINK l _Toc165719375 B1 設計編寫提綱 PAGEREF _Toc165719375 h 19 HYPERLINK l _Toc165719376 第一章 前言 PAGEREF _Toc165719376 h 19 HYPERLINK l _Toc165719377 第一節 項目概況 PAGEREF _

9、Toc165719377 h 19 HYPERLINK l _Toc165719378 第二節 設計編寫執行的規范和法規依據 PAGEREF _Toc165719378 h 19 HYPERLINK l _Toc165719379 第三節 以往地質工作程度 PAGEREF _Toc165719379 h 20 HYPERLINK l _Toc165719380 第二章 地質特征 PAGEREF _Toc165719380 h 20 HYPERLINK l _Toc165719381 第一節 區域地質背景 PAGEREF _Toc165719381 h 20 HYPERLINK l _Toc16

10、5719382 第二節 礦區地質 PAGEREF _Toc165719382 h 21 HYPERLINK l _Toc165719383 第三節 礦體地質特征 PAGEREF _Toc165719383 h 21 HYPERLINK l _Toc165719384 第四節 開采技術條件 PAGEREF _Toc165719384 h 21 HYPERLINK l _Toc165719385 第三章 工作部署與勘查工作布置 PAGEREF _Toc165719385 h 21 HYPERLINK l _Toc165719386 第一節 工作部署 PAGEREF _Toc165719386 h

11、21 HYPERLINK l _Toc165719387 第二節 勘探類型、工作手段和方法的確定 PAGEREF _Toc165719387 h 22 HYPERLINK l _Toc165719388 第三節 勘查工作布置 PAGEREF _Toc165719388 h 22 HYPERLINK l _Toc165719389 第四節 勘查工作量 PAGEREF _Toc165719389 h 22 HYPERLINK l _Toc165719390 第五節 勘查工程安排 PAGEREF _Toc165719390 h 23 HYPERLINK l _Toc165719391 第四章 工作方

12、法及技術要求 PAGEREF _Toc165719391 h 23 HYPERLINK l _Toc165719392 第一節 測量工作 PAGEREF _Toc165719392 h 23 HYPERLINK l _Toc165719393 第二節 地質填圖 PAGEREF _Toc165719393 h 23 HYPERLINK l _Toc165719394 第三節 槽探、淺井工作 PAGEREF _Toc165719394 h 23 HYPERLINK l _Toc165719395 第四節 坑探工程 PAGEREF _Toc165719395 h 23 HYPERLINK l _To

13、c165719396 第五節 鉆探工程 PAGEREF _Toc165719396 h 24 HYPERLINK l _Toc165719397 第六節 物化探工程 PAGEREF _Toc165719397 h 24 HYPERLINK l _Toc165719398 第七節 取樣化驗工作 PAGEREF _Toc165719398 h 24 HYPERLINK l _Toc165719399 第八節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 PAGEREF _Toc165719399 h 24 HYPERLINK l _Toc165719400 第九節 礦石選(冶)性能試驗與評價 PAGEREF

14、_Toc165719400 h 25 HYPERLINK l _Toc165719401 第十節 礦床可行性評價 PAGEREF _Toc165719401 h 25 HYPERLINK l _Toc165719402 第十一節 編錄、室內整理工作 PAGEREF _Toc165719402 h 25 HYPERLINK l _Toc165719403 第十二節 專題研究和綜合研究 PAGEREF _Toc165719403 h 26 HYPERLINK l _Toc165719404 第五章 勞動定員與概算 PAGEREF _Toc165719404 h 26 HYPERLINK l _To

15、c165719405 第一節 勞動定員 PAGEREF _Toc165719405 h 26 HYPERLINK l _Toc165719406 第二節 概算 PAGEREF _Toc165719406 h 26 HYPERLINK l _Toc165719407 第六章 質量、安全、環保措施 PAGEREF _Toc165719407 h 27 HYPERLINK l _Toc165719408 第一節 質量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165719408 h 27 HYPERLINK l _Toc165719409 第二節 安全與環保措施 PAGEREF _Toc165719409 h

16、 27 HYPERLINK l _Toc165719410 第七章 預期提交的地質成果 PAGEREF _Toc165719410 h 27 HYPERLINK l _Toc165719411 第一節 前期已提交的地質成果 PAGEREF _Toc165719411 h 27 HYPERLINK l _Toc165719412 第二節 本次勘查擬提交成果 PAGEREF _Toc165719412 h 27 HYPERLINK l _Toc165719413 附圖 PAGEREF _Toc165719413 h 28 HYPERLINK l _Toc165719414 附件 PAGEREF _

17、Toc165719414 h 29 HYPERLINK l _Toc165719415 B2 地質勘查設計文本樣式 PAGEREF _Toc165719415 h 30 HYPERLINK l _Toc165719416 B2.1 封面樣式 PAGEREF _Toc165719416 h 30 HYPERLINK l _Toc165719417 B2.2 扉頁樣式 PAGEREF _Toc165719417 h 31 HYPERLINK l _Toc165719418 B2.3 承諾函樣式 PAGEREF _Toc165719418 h 32 HYPERLINK l _Toc165719419

18、 附錄C 重要規程規范 PAGEREF _Toc165719419 h 33 HYPERLINK l _Toc165719420 C1 規程規范 PAGEREF _Toc165719420 h 33 HYPERLINK l _Toc165719421 C2 綜合法規、規定 PAGEREF _Toc165719421 h 35前 言為了適應礦業市場的需要,規范湖北省礦產勘查工作行為,提高地質礦產勘查工作質量。依據GB/T 13908-2002固體礦產地質勘查總則,在參考原地質部印發的地礦字1979855號固體礦產普查勘探設計編寫、審批規定(試行)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2000年發布的固體礦產資源調查

19、評價項目設計編寫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我省近年來勘查設計質量情況,編寫了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要求(簡稱“要求”)。本要求包括正文和附錄。附錄A為設計審查要求,附錄B為設計編寫提綱,附錄C為規范規程。本要求自印發之日起作為湖北省固體礦產普查和詳查設計編寫的指南。本要求由湖北省國土資源廳提出。本要求起草單位:湖北省礦業聯合會。本要求主要起草人:陳千漢、李江洲、劉仲紅。本要求由湖北省國土資源廳負責解釋。湖北省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要求1 適應范圍本要求規定了湖北省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的性質和用途、編寫準則和編寫技術要求。適用于湖北省境內固體礦產地質普查、詳查設計的編寫。對于預查和勘探設計的編寫,可

20、在本要求的基礎上按階段規定分別作相應的簡化和細化。本要求亦可供地下熱水和礦泉水編制設計時參考。2 設計編制準則2.1 設計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靠性準則。設計中所反映前人和前期工作各類資料和成果必須客觀、真實、準確和可靠;勘查單位或探礦權人應對所提供資料的可靠性負責。2.2 設計分階段編制,循序漸進開展勘查工作的準則。普查工作設計必須在預查工作的基礎上,并有相應的預查工作報告(或總結)。詳查工作設計必須在普查工作總結(或報告)的基礎上,進行施工設計。2.3 設計思路清晰,以規程規范為依據,以地質條件為基礎,合理確定勘查方法和工程布置,以最小工作量獲得最大工作成果的準則。2.4 設計貫徹綜合找

21、礦,共伴生礦產綜合評價的準則。2.5 設計中堅持勘查質量與施工安全第一的準則。3 設計的性質與用途3.1 經過審查批準后的設計,將作為探礦權人和勘查施工單位開展礦產勘查施工的指導書,是探礦權人進行質量檢查的依據,是探礦權人履行勘查法規的承諾。 3.2 根據本要求編制并通過探礦權管理部門審查確認的設計,可作為探礦權管理部門進行監督檢查的依據。4 設計編制依據4.1 已有的基礎地質、礦產地質、物化探、遙感以及階段地質報告和年度勘查工作總結等資料。4.2 項目任務書或探礦權項目批準文件。4.3 國家和行業頒布的法律法規、規程規范,有關政策、規定。4.4 探礦權人提供的其它資料。5 勘查階段與勘查周期

22、5.1 勘查階段5.1.1 地質勘查工作按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實施,其中:普查、詳查按本要求編制設計,預查和勘探設計的編寫可參照本要求適當簡化和細化。5.1.2 小礦和零星分散礦(其規模小于或等于小型礦產上限的1/5-1/10)按照湖北省國土資源廳礦產資源儲量核查及小礦地質勘查要求(2005年3月18日)的規定,可不分階段一次完成評價工作。5.2 勘查范圍經省級探礦權管理部門劃定后,不得隨意變更,設計安排的探礦工程不得超范圍施工。5.3 普查和詳查的設計工作周期一般均不得超過3年;延續的探礦權勘查設計工作周期一般不超過2年。6 設計編制的基本要求6.1 收集已有地質礦產資料充分齊全。

23、6.1.1 區域地質資料、區域成礦地質規律及成礦遠景區劃資料,包括:1:20萬地質礦產調查和地球化學掃面、1:5萬重要成礦區帶地質調查和礦產調查,優勢礦產和重要緊缺礦種成礦遠景研究和預測資料。6.1.2 工作區礦產資料,包括礦體特征、礦石成分、礦石類型、礦石質量、礦體頂底板特征及其圍巖蝕變等資料。6.1.3 地理、交通、自然經濟等資料。6.1.4 區域水文氣象資料、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特征。 6.1.5 同類礦山礦石的選(冶)資料,詳查設計必須收集普查期間對礦床的概略性評價資料。6.1.6 有償取得探礦權項目,首次編制設計應搜集探礦權評估報告及主管部門相關備案文件。6.1.7 探礦

24、權人和設計編寫單位對提供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并提交“設計資料真實性承諾書”。6.2 設計依據充分、重點突出。6.2.1 按照勘查施工的指導書編寫,目的任務要明確,工作目的應與實際情況相吻合;工作任務必須結合工作區和工作階段的客觀實際,并符合相應的地質勘查規范要求。6.2.2 地質依據充分,對礦(床)體的三維特征敘述清晰,礦石的基本特征反映齊全,物化探的解釋要恰當;詳查設計應較詳細地反映礦區水工環地質特征,并說明普查階段概略性評價結論意見。6.3 工作布置合理、技術要求明確6.3.1 工作布置合理、層次分明,手段選擇得當,工作方法具體,技術要求明確,所編制的設計可操作性強。工作部署是指開展不同層次

25、的勘查工作如何部署,它不等于工作布置。如:面上工作如何開展,點上工作又是作何安排;工作布置是指單項勘查工作如何擺布,它不是時間安排;工作方法是指單項勘查工作采用的具體方法,如地質填圖有:正測、草測和修測等,山地工程中的坑探是小圓井還是淺井、平硐、豎井或斜井;技術要求是指開展某一項工作的質量技術指標,也是開展此項工作的精度要求,如地質測量中定點的方法和點位誤差要求,點位誤差一般在圖上的誤差小于1mm。又如機械巖心鉆探中的六大指標要求及設備類型等。6.3.2 工作量的總體安排和分年度安排要合理,面積性的工作一般與礦權面積一致(大比例尺的地質測量和物化探工作可根據情況小于探礦權面積),礦權面積較小的

26、水文地質測量面積根據地表水體分布實際情況可大于礦權面積。單工程深度安排不能大于有關規范要求,如:槽探深度應小于3m,小圓井深度不超過5m,淺井的深度不超過20m, 斜井的坡度不大于28度,深度不超過300m。6.3.3 費用預算有依據,單位費用取費合理,并分年度預算;勞動組織、質量、安全等方面措施得當。采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2006年9月編制的國土資源調查預算標準(地質調查部分)(試行)編制預算。6.4 設計附圖齊全規范,整齊美觀,各種圖件的比例尺相互協調。各類圖件必須用計算機成圖。新開的普查項目必須附區域地質圖、礦區地質圖、工作布置圖和設計勘探線剖面圖,礦區地質圖的范圍必須大于礦權范圍500

27、-1000m。新開的詳查項目除附普查要求的圖件外,同時應附普查工作已施工的勘探線剖面,鉆探工藝復雜的勘查區應附單孔的設計柱狀圖。6.5 附件要求齊全6.5.1 新開、變更礦區范圍及勘查礦種的項目應附資料:a 探礦權管理部門批準勘查區范圍的相關文件b 區塊范圍圖(原件)c 勘查單位資格證書(復印件)d 勘查合同e 預查或普查報告f 承諾書g 其它有關該項目的重要會議紀要及文件6.5.2 續作項目應附資料:a 區塊范圍圖(原件)b 勘查許可證(復印件)c 地質勘查單位資格證書(復印件)d 勘查工作年度報告e 勘查項目資金投入情況的會計報表(復印件)f 其它有關該項目的重要會議紀要及文件6.5.3

28、轉勘查階段項目應附資料a 區塊范圍圖(原件)b 勘查許可證(復印件)c 地質勘查單位資格證書(復印件) d 上階段地質勘查報告及有關審查意見e 管理部門批準轉勘查階段的相關文件f 勘查合同g 其它有關該項目的重要會議紀要及文件6.6 單項施工設計6.6.1 鉆探工作量超過3000m或單孔超過1000m、測量和物化探工作費用超過30萬元項目設計必須有單項設計作為附件。設計要求按中國地質調查局頒發的有關要求編寫。6.6.2 坑探工程(平硐、斜井、豎井)勘查項目所布置的平硐、斜井、豎井坑探工程必須由具有相應礦種礦山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坑探工程設計。編制要求詳見湖北省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坑探工程設計編寫

29、要求。坑探工程設計必須由探礦權管理部門組織(或指定有關部門)專家評審。坑探工程設計是探礦權管理部門向探礦權人授予探礦權的重要技術依據和監督檢查的依據之一。7 設計編寫內容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項目概況、前人工作程度、開展勘查工作的主要地質依據、工作部署、勘查工作布置、工作量及工作安排、工作方法與技術要求、勞動組織與經費預算、安全與保證措施等。編寫的具體內容,詳見附錄B。新開項目、變更礦區范圍及礦種的項目應按照本要求編制詳細的勘查設計,并分年度對各項工作量和經費投入作出安排。續作項目應對前階段工作情況和取得的成果予以認真總結,并對下階段的勘查作出詳細安排,如一個勘查年度不能完成最終勘查工作的項目,

30、則應分年度對各項工作量和經費投入作出安排。8 提交格式要求8.1 勘查設計名稱勘查設計名稱要求規范,其中:新開項目名稱:“湖北省縣(市)地區(礦區)礦地質普查(詳查)工作設計”。續作項目名稱:“湖北省縣(市)地區(礦區)礦地質普(詳)查(續作)工作方案(設計)”。其中礦種的命名必須與國土資源部頒發的礦區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國土資發2000133號文)規定的礦種一致,勘查階段必須與擬申報的階段相吻合。8.2 文本格式文本一律采用Word格式,A4頁面。其中:封面格式:標題,二號宋體(加黑),一般1-2行為宜,超長標題字體緊縮。提交單位及時間,三號宋體(加黑)。扉頁:標題,二號仿宋體(加黑)

31、,責任簽三號仿宋體(加黑)目錄,以正文中2級標題自動生成,四號宋體。正文一級標題三號宋體(加黑),二級標題小三號宋體加粗,正文四號宋體。其它格式要求,如字符間距和段落格式等可參照固體礦產普查勘探設計編寫、審批規定(地質部地礦字1979855號文布)和固體礦產勘查報告格式規定(DZ/T01311994)等規定執行。8.3 圖件格式附圖:MPGIS格式、AutoCAD格式,以A4頁面圖簽外露折疊;插圖(A4或A3幅面)轉圖像文件(JPG或其它格式)插入正文中。附圖目錄附于正文目錄之后,分順序號、圖號、圖名、比例尺等項列表(隱格)。8.4 附件要求以A4或A3頁面折疊裝訂。8.5 電子報盤格式探礦權

32、人或其委托勘查單位要按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電子政務的要求,編制電子報盤和申報材料。9 設計審查與批準9.1 設計審查新開普查(詳查)項目、變更勘查區范圍和勘查礦種、勘查工作方案和勘查手段出現較大調整的項目,勘查設計必須經省探礦權管理部門(或指定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評審,評審要求見附錄A。勘查設計的送審文本及圖件一式五套。9.2 設計確認設計評審工作結束后,項目設計書及專家評審意見,報送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審查同意后確認。10 設計的實施與變更10.1 已批準的設計,探礦權人和勘查單位必須按照設計要求開展各項施工。10.2 勘查期內改變主要勘查手段和變更主要的實物工作量,必須編制新的設計方案,并通過設計審

33、查與批準。11 設計的質量認定11.1 設計的評分專家對設計進行評審和質量評分,并根據評分結果劃分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級別。90分以上(含90分,下同)為優秀,75-90分為良好,60-75分為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11.2 獎懲措施設計質量評分結果,不定期予以公布。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將根據設計的質量對設計編寫單位給予表彰或處罰。12 附錄附錄A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項目設計審查要求A1 勘查設計審查要求A2 設計質量評分表A3 勘查設計專家評審意見書格式附錄B 固體礦產資源勘查項目設計編寫提綱 B1 勘查設計編寫提綱 B2 勘查設計文本樣式附錄C 重要規程規范目錄附錄A 湖北省固體礦產地質

34、勘查設計審查要求A1 勘查設計審查要求湖北省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審查要求1 適用范圍本要求規定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審查的內容、方法和要求。適用于湖北省境內固體礦產地質勘查(探礦權延續或變更)設計(簡稱“設計”)的評審。2 評審依據設計審查依據必須是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的現行國家標準和有關部門頒布的行業標準、規范以及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制定找礦勘查的有關規定和要求。3 評審程序與審查形式3.1 探礦權人及設計編寫單位按有關規定,向探礦權管理部門提交項目設計書(或年度工作方案)和項目基本情況表(見附件)。3.2 探礦權管理部門接到設計書后,根據評審工作需要,確定評審組織單位及評審方法。3.3 評審組織單

35、位聘請有關專家組成專家評審組,并及時把設計書送達評審組成員審閱。3.4 評審組織單位自收到設計書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完成設計的初審工作。如有需修改的問題,及時通知探礦權人或設計編寫單位進行修改。評審組織單位在收到修改設計文本后,組織專家復審,直至設計達到規定要求。3.5 評審形式評審形式一般分為會審和函審兩種形式。會審形式:評審組通過聽取設計編寫人員的介紹后,在認真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形成專家評審意見。函審形式:函審專家成員應認真審閱設計,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對設計書進行評審,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向評審組織單位提交書面評審意見,由專家組組長整理形成最終專家評審意見。3.6 評審組成

36、員的意見如發生重大分歧,應在設計評審意見書中如實反映,一般情況下以協商的形式達成共識,特殊情況由組織單位技術負責人根據專家的意見合理處理。4 評審工作組織4.1 評審組織與管理地質勘查設計的評審工作由探礦權管理部門統一組織。設計評審由探礦權管理部門或委托相關部門組織。4.2 專家及專家組4.2.1 遴選專家必須是在省內外從事礦產勘查和相關專業工作領域內,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及資源經濟管理人員。4.2.2 項目評審專家組應由熟悉相關專業及項目情況的專家組成。成員一般人,其中地質礦產勘查專業專家不少于百分之五十,專家組組長由地質礦產專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擔任。4.2.3 專家組成員實行

37、回避制度。該設計項目的參加人員或顧問以及有可能影響評審公正性的人員應當回避。4.2.4 專家組成員對設計評審質量負責。4.2.5 專家組成員對項目資料負有保密的責任和義務。4.3 評審工作管理4.3.1 評審工作組織單位應不定期向專家征求關于評審形式、評審內容等技術和政策規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及時改進評審工作。4.3.2 評審工作組織單位應不定期組織專家培訓,交流評審經驗,以提高專家的業務素質。5 評審的主要內容5.1 勘查目的明確,任務具體。5.1.1 目標任務應符合規范規定相應勘查階段要求。5.1.2 工作任務按勘查規范的要求進行了布置和分解,對項目要解決的問題需表述清楚。5.1.3

38、預期成果及成果提交時間與工作階段相吻合。5.2 設計的地質依據5.2.1 前人工作資料收集齊全。延續項目和詳查項目要充分反映前期的工作成果,包括采用的主要手段、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成果等。存在的問題有分析。5.2.2 以往資料綜合分析研究充分。對區域地質背景及評價區地質礦產特征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并且有相應的附圖或插圖;對礦體的基本特征描述全面,其內容包括:規模、形態、產狀,礦石質量、礦石的組構特征。詳查項目必須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的介紹。對礦石的可選性要有較肯定的結論,并對開展詳查工作進行了經濟論證。5.2.3 普查和詳查設計必須有資源儲量的估算,且取值正確、合理,儲量估算和預算圖件

39、齊全。新開普查項目要進行必要的野外踏勘,并編制地質預查報告。5.2.4 引用的技術規范和規程要正確。5.3 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和技術要求5.3.1 總體工作部署合理。工作階段劃分明確,工作程序和年度工作安排清楚。工作部署和工程布置能達到預期成果目標。5.3.2 勘查手段選擇合理。根據勘查地區自然地理條件、地質特征,礦種礦化特征和不同階段的任務要求,合理的選擇勘查手段和有效的勘查方法。各種勘查手段應服務和服從于勘查設計所確定的目的任務,避免盲目的投入重型勘查工程,造成經濟浪費。禁止以采礦為目的的硐探勘查工程。5.3.3 各項具體工作安排和工程布置目的明確,依據充分,施工順序合理。各項工作要按勘查

40、年度安排。5.3.4 技術路線可行,工作方法選擇得當,技術要求明確,可操作性強。5.3.5 對各項地質工作編錄要求明確,并符合相關技術規范。5.3.6 實物工作量合理,既經濟可行又能滿足實際需要。5.4 組織管理和質量保障與經費預算5.4.1 勞動組織保障可靠,人員精干,結構合理,滿足完成項目任務要求。5.4.2 質量保證措施完備。5.4.3 經濟投入合理,經費的概算依據必須充分。總預算和分年度預算詳細、準確。5.5 圖件編制規范、正確、齊全、圖文一致,各種規定的附錄、附件齊全。5.6 礦權范圍具有審批依據勘查區應按探礦權管理權限審批,勘查范圍應與批準的探礦權范圍一致。主要面積性的工作應等于或

41、小于礦權審批范圍,小面積勘查區根據地質規律和需要,地質填圖和水文調查面積可適當增加。探礦工程不能超范圍施工。5.7 設計編寫綜合質量評定5.7.1 資料完備,文、圖、表齊全、完善并相互吻合;附圖和附表完整,美觀、簡明、清晰;附圖表達內容基本正確并與文字相互吻合。5.7.2 設計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文字簡明扼要、概念表述清楚;設計文本規范,章節、內容齊全,安排合理,符合規定。6 審查要求6.1 評審組專家必須按設計編寫要求和審查內容對探礦權人提交的設計文本逐項進行審查。6.2 評審組專家都應提交書面的審查意見,交專家組組長匯總,必要時召集評審會議或與設計編寫單位交換意見后形成最終的專家評審意見書

42、。專家評審意見書的編寫樣式見附件A3.3。6.3 專家評審意見書的主要內容一般應包括:重點扼要介紹勘查區的概況;側重分析開展工作的依據,分析工作部署和工作布置的合理性;肯定設計的優點,指出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明確結論性意見。6.4 設計的初審與復審6.4.1 對于設計中存在的一般性問題或前期工作中存在的質量問題,作為問題指出,對無關大體或暫時無法修改的問題作為建議提出,設計可以通過評審,對指出的問題可以要求在施工前進行修改完善。6.4.2 設計文本中存在下列問題應返回修改新開勘查項目(及變更勘查礦區范圍、礦種):目的不明確,任務與規范和勘查區的實際不符;礦權設置及面積與

43、省廳核定不符或錯誤;工作部署不合理,手段使用不恰當;工作方法和技術要求不明確,或內容過簡可操作性不強;工作手段的使用和工作量安排不妥;關鍵性的文圖嚴重不符問題;專家審查提出的其它原則性問題。延續勘查項目:前期工作成果總結不到位,未附反映工作成果的主要圖件;工作部署不合理,手段使用不恰當;工作手段和工作量的使用不合理。設計中存在的其它原則性問題。6.4.3 設計修改稿經專家復審合格后,形成補充評審意見與首次評審意見書一同發送。6.4.4 設計最終修改一式五套,電子文檔一份,其中四份報送探礦權管理機關,一份文本和電子文檔留評審單位歸檔;專家評審意見書一式七份,分別送探礦權管理機關五份,探礦權人一份

44、,評審組織單位一份歸檔。7 設計審查批準7.1 設計評審工作結束后,探礦權人和設計單位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完成設計書的修改。并將設計書和專家評審意見書一并報送探礦權管理部門。7.2 探礦權管理部門在收到經專家評審通過的設計文本和專家簽字的評審意見書后,對其進行審查確認。8 設計質量的評定8.1 設計的評分方法設計由參加評審的專家按照評分表分別逐項進行打分,最后由主審專家匯總,按算術平均,取平均分作為評定結果。并參照得分情況劃定等級。評定等級寫入評審意見書中,評分表作為原始資料存檔。8.2 設計的評分設計分7個部分進行質量評定,其中資料完備程度及質量和設計文本編寫質量占15分。設計的內容占85分。評

45、分內容及具體評分方法見附表。設計質量等級:90分以上(含90分,下同)為優秀,80-90分為良好,60-70分為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A2 設計質量評分表考評內容 具體要求 標準分評分檔次 評分 1.資料完備程度及質量(8分) (1)文、圖、表齊全、完善并相互吻合 505分,每檔相差0.5分 (2)附圖和附表完整,美觀、簡明、清晰 303分,每檔相差0.5分 2.文字編寫質量(7分) (1)章節、內容齊全,安排合理,符合設計編寫要求 303分,每檔相差0.5分 (2)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文字簡明扼要、概念表述清楚 404分,每檔相差0.5分 3.目標任務 (15分) (1)目標任務符合任務書

46、要求 404分,每檔相差0.5分 (2)對任務書要求進行了具體分解,對項目要解決的問題表述清楚 606分,每檔相差0.5分 (3)預期成果及成果提交時間符合任務書要求 505分,每檔相差0.5分 4.設計的地質依據 (20分)(1)對以往資料收集齊全 505分,每檔相差0.5分 (2)對以往成果評述準確,并充分利用 505分,每檔相差0.5分 (3)對區域地質背景及評價區地質礦產特征進行中肯的分析 606分,每檔相差0.5分 (4)項目進行必要的野外踏勘 404分,每檔相差0.5分 5.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和技術路線 (32分) (1)總體工作部署合理,工作階段劃分明確,工作程序和年度工作安排清

47、楚 606分,每檔相差1分 (2)工作部署能達到預期成果目標 606分,每檔相差1分 (3)各項具體工作安排和工程布置目的明確、依據充分,施工順序合理 808分,每檔相差1分 (4)技術路線可行,工作方法選擇得當,可操作性強 707分,每檔相差1分 (5)工程施工、編錄質量要求明確,并符合相關技術規范 505分,每檔相差0.5分 6.實物工作量(8分)實物工作量合理,既經濟可行又能滿足實際需要 808分,每檔相差1分 7.組織管理和質量保障(10分) (1)人員精干,結構合理,滿足項目任務要求 404分,每檔相差0.5分 (2)質量保證措施完備 606分,每檔相差1分 總評分設計質量等級設計質

48、量等級標準優秀:10090分 良好:9075分 合格: 7460分 不合格:59分 審查人簽字: 年 月 日 專家組長簽字: 年 月 日A3 勘查設計專家評審查意見書樣式A3.1 封面樣式湖北省縣(市)地區(礦區)礦地質普查(詳查)設計專家評審意見書專評勘字號探礦權人: 設計單位: 設計編寫: 評審單位: 評審時間: A3.2 勘查區基本情況項目名稱(或設計書名稱): (由提交或編寫單位填寫) 基本情況礦 種勘查階段項目性質探礦權申請人取得方式勘查單位勘查資質證號交通位置拐點地理坐標*點號東經北緯點號東經北緯目的任務工作布置主要勘查手段實物工作量工作項目單位工作量工作項目單位工作量經費預算總費

49、用(萬元)第一年度 (萬元)第二年度(萬元)預算依據預期成果報 告主要圖件資 源 量主要附圖*圖號圖名比例尺備 注*拐點坐標按順時針依次填寫,如填寫空欄不夠時,可增加行列或另附頁。*為主要圖件A3.3 專家評審意見書正文樣式湖北省縣(市)地區(礦區)礦地質普查(詳查)設計專家評審意見書湖北省國土資源廳(或:受國土資源廳委托、部門),于年月日在地組織有關專家對公司(探礦權人)提交的、(勘查單位)編寫的湖北省*地質普查設計(下稱設計)進行了認真審查,經專家充分討論,形成審查意見如下:一、目的任務審查勘查工作目的是否明確,任務分解是否符合勘查區具體情況,與規范要求是否相吻合。指出任務不全的內容。二、

50、礦權的設置礦權拐點坐標是否與申報相吻合,面積是否正確。延續變更項目是否說明礦權的沿革情況。三、前人工作程度前人工作是否反映全面屬實,存在問題是否貼切。四、地質工作依據簡要說明主要地質依據,開展勘查工作的依據是否充分。新開項目要充分反映勘查區內礦體的地質特征和物化探特征,對區域地質特征及成礦規律作簡要說明;延續項目要充分反映前期的工作成果。五、工作部署與工作手段工作部署是否合理,技術路線是否合適,采用的工作手段是否能達到目的。六、工作方法和技術指標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技術指標是否符合規范要求。采用的工作手段能否達到預期目標。是否具有可操作。七、工作量與工作安排工作量的使用是否合理,工作安排是否得當。

51、工作量的安排如不合理則提出建議工作量。八、經費預算預算與工作量是否一致,主要參數是否正確,依據是否充分。九、組織管理與保證措施組織管理是否有保障,采取措施是否得力。質量管理是否到位。十、附圖與附表附圖和附表完整、美觀、簡明、清晰。文、圖、表齊全、完善并相互吻合。十一、存在的問題與建議1、設計中存在下列問題應予以修改完善(對需要修改完善的問題提出明確要求和意見)2、今后工作建議下列問題和建議(即作為問題指出但無法修改的,設計執行中應注意的事宜及技術方案改進建議),在工作中加以改進。十二、審查結論1、設計基本符合要求,同意通過設計評審。對于需要修改的設計評審結論:設計基本符合(或部分符合、未滿足)

52、要求,對于存在的問題,設計編制單位應予修改完善,并送專家組復審后報湖北省國土資源廳。2、如需要指出的重要建議,應在結論中說明。3、設計質量等級。附:評審專家組名單專家組組長:(簽字)年月日湖北省縣(市)地區(礦區)礦地質普查(詳查)設計評審專家組名單時間:年月日 地點:姓名性別職稱專業工作單位組內職務簽名(全稱)(全稱)(全稱)說明1、表1由編寫單位填寫,填寫內容必須與所提交的內容一致。并提交相應的電子文檔。2、設計提交單位所提交的資料,第一次送審稿可提交1-2份,正式匯交資料提交5份及正式資料的電子文檔1套。A3.4 專家評審意見補充意見樣式湖北省縣(市)地區(礦區)礦地質普查(詳查)設計補

53、充評審意見根據年月日專家評審意見,設計編制單位進行了認真修改,于月日提交了修改后的設計,經過專家組復審,所指出的問題已修改。修改后重要技術經濟指標如下(應在補充意見書中明確):1、勘查手段修改后的情況。2、重大技術指標修改后的情況3、工作量修改及投資調整后的情況4、其它仍然需要指出的問題和建議修改后的設計基本符合要求,專家組同意通過評審。附:評審專家組名單專家組組長:(簽字)年月日湖北省縣(市)(地區)礦普查(詳查)設計評審專家組名單時間:年月日 地點:姓名性別職稱專業工作單位組內職務簽名(全稱)(全稱)(全稱)附錄B 湖北省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設計編寫提綱B1 設計編寫提綱湖北省固體礦產地質勘查

54、設計編寫提綱第一章 前言第一節 項目概況一、目的任務:說明勘查工作的目的,項目的基本情況,即勘查礦種、擬勘查程度、工作周期等。項目工作任務應根據勘查項目的地質特征結合本礦種的相關規范編寫。新開項目和調整變更勘查礦區范圍及礦種應全面反映整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并說明首個勘查年度的任務。延續項目主要反映下一步工作的任務。二、探礦權申請(或批準)情況探礦權批準的范圍及勘查區各拐點的地理坐標、面積。本勘查區與周邊已有礦業權設置的關系,(在勘查項目設計布置圖上圈定出勘查區范圍)。投資性質、項目取得方式,有償勘查的礦種應說明是否進行評估及辦理探礦權有償授予手續。續作項目應說明項目取得的時間、范圍、面積、探礦權

55、許可證編號等,并附探礦權許可證復印件(附件)。三、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勘查區所在地理位置(行政區劃等),交通情況,明確交通便利程度。插圖:交通位置圖勘查區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氣象、地震、植被覆蓋情況;地表水系水體分布;最高洪水位。詳查項目應詳細說明豐水和枯水水位及流量情況。 勘查區水、電、路等外部環境,自然地理環境,工作難易程度。詳查項目對此應作較詳細說明,并對開發利用后應具備的外部條件作出評述。第二節 設計編寫執行的規范和法規依據一、相關規程規范及政策法規:詳細列出引用標準名稱,基本規程規范有: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BG/TB9082002)、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77

56、661999)和相關礦種的礦產地質勘查規范,固體礦產普查勘探設計編寫、審批規定(地礦部地礦字1979855號文)、地質勘查坑探規程(DZ014194)。以及相應的測量、地質調查、鉆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專業規程規范及有關政策,均應詳細列出引用標準名稱。二、地質礦產依據1、詳查工作,以普查階段成果為依據(說明報告及批準文件名稱)。2、普查工作,介紹已收集到的區域地質資料、礦區資料、鄰近礦區或礦山資料名稱。3、申請有償取得的探礦權項目應將資源預查(預測)報告、探礦權評估報告列為依據之一。4、探礦權人提供的經設計編寫單位核實的其它地質礦產資料。第三節 以往地質工作程度一、以往區域工作情況:說明區內

57、已開展的區域地質工作,即不同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區域礦產調查、區域化探、區域物探(包括區域重力、磁法、航磁、航測等)、成礦區劃研究、遙感地質等,并對其成果作簡要敘述。二、以往礦產地質工作:已進行礦產勘查地區的工作性質、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實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與本次礦產資源勘查評價有關的礦區,應附已完成的主要實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圖,對已提交的成果應確切地予以表達。三、設計前的預查或踏勘工作,重點說明設計前已進行的地質踏勘工作情況,進行了資源預測(預查)的應予以介紹。四、對已經涉及本次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的科研工作,要說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結論。五、對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影響區內找

58、礦的關鍵性地質問題和解決途徑,應結合本次工作的目標任務加以詳述。續作項目應單獨用一節說明前期工作情況,包括設計執行情況,采用工作手段、工作量及綜合工作成果等方面內容。詳查階段設計應對普查階段工作予以詳細總結,應將本節單獨列出為一章(普查工作情況),按照工作概述、完成工作量、取得的地質礦產成果、資源儲量、進一步找礦前景,存在的問題等“節”予以編寫。第二章 地質特征第一節 區域地質背景普查設計主要從地質構造背景和成礦條件分析說明工作部署的依據。以1:20萬和1:5萬區域地質礦產資料為依據,簡要說明工作區所處的構造位置,扼要說明對成礦有影響的主要地層、構造、巖漿巖的特征及分布。簡要說明區域礦產分布及

59、成礦規律,尤其是與勘查礦種關系密切的區內及相鄰已知礦產分布及開采情況。(普查續作項目可不寫此節)第二節 礦區地質簡要說明礦區或勘查區所在范圍內,對成礦作用有影響和對礦體有破壞作用的地層、構造、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圍巖蝕變。說明含礦層位的礦化特征等。第三節 礦體地質特征一、礦體地質特征:包括礦體的數量、規模、形態、產狀、空間位置、分布特征;二、礦石特征礦石特征包括礦石類型、結構構造、礦物共生組合;礦物成份(含礦物成分、化學成分)和礦石品位變化特征;礦體的頂底板圍巖蝕變等特征。三、礦石的選冶情況及經濟技術評價普查項目根據收集同類礦床的開采技術條件作適當地說明。詳查項目應詳細反映普查工作對礦石的選冶

60、技術、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經濟可行性評價等情況予以詳細闡述;對一些選冶難度較大和環保要求高的礦種(如:赤鐵礦、磷礦、釩等),應單獨設立章節予以評價,詳細介紹已進行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第四節 開采技術條件一、水文地質特征普查階段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簡述已做的水文地質工作,所取得的成果,礦區水文地質特征。二、工程地質及地質環境特征工程地質特征及工程地質條件三、礦區環境地質主要是影響勘查和將來開采的地質環境問題。第三章 工作部署與勘查工作布置第一節 工作部署詳細說明勘查工作的部署原則和工作部署方案,包括面上和點上的工作如何開展,或者是地表和深部工作如何安排。第二節 勘探類型、工作手段和方法的確定一、勘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