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生活方式之爭:德性與快樂_第1頁
兩種生活方式之爭:德性與快樂_第2頁
兩種生活方式之爭:德性與快樂_第3頁
兩種生活方式之爭:德性與快樂_第4頁
兩種生活方式之爭:德性與快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兩種生活方式之爭:德性與快樂從同源學來看,“哲學”意為“愛一智慧”。那么,何為“愛”?又何為“智慧”呢?柏拉圖在會飲篇中反復論證:“愛”是與基本的道德品性相關的, 介于神和凡人之間的一個大精靈,而“智慧”是最美的東西。是屬神的。哲學家正好是介于神和凡人之間的“精靈”, 他們自知無知, 卻表現出對智慧的向往和追尋。 蘇格拉底便是“愛”的化身, 是哲人形象的典型代表。在會飲篇中,阿爾基弼亞德指出,蘇格拉底的生活方式令人羨慕不已。又使人感到羞愧萬分。因此,根據柏拉圖,哲學不是智慧。而是由對智慧的熱愛所決定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理論教導。哲學首先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不僅體現在柏拉圖筆下蘇格拉底的言行中,而且

2、也成為古代哲學家們的普遍共識。塞涅卡說:“哲學并非盛行的職業, 從事哲學研究也不是為了自我吹噓。 哲學關心的不是詞語,而是事實它是要磨煉和鍛造人的個性。 整飭人的生活,規范人的行為,向人證明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普魯塔克也說道:“絕大多數人想象,哲學來自高高在上權威的言論,是照本宣科。但是,這些人完全沒有注意到的是未受干擾的哲學我們每天都在踐行它, 用一種完全就是它自己的方式在我們所見到的一切事物中,日常生活隨時隨地給我們做哲學的機會。”正是基于這樣的理由,皮埃爾 ?阿多說道:“哲學不過是為了智慧所做的修煉。 ”這種“修煉”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實踐。哲學家們在承認哲學首先作為一種生活方

3、式的同時,卻在哲學生活的核心理念方面存有爭議。 一般來說,古典哲學家們普遍 認為,德性具有絕對的內在價值,因而成為“好”或“善”的生 活的基本準則;善的生活就是將公共利益或公共的好置于個人之 上,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每種技藝與研究,同樣地,人的每 種實踐與選擇,都以某種善為目的盡管這種善于個人和于城 邦是同樣的,城邦的善卻是所要獲得和保持的更重要、更完滿的善。因為,為一個人獲得這種善誠然可喜,為一個城邦獲得這種 善則更高尚、更神圣。”因而,擔負政治教化被認為是哲學家的 主要職責。然而,希臘晚期的伊壁鳩魯學派卻反其道而行之,提倡個體的“快樂”,并將其作為最高的“好”或“善”, 而一向 被視為具

4、有內在價值的德性僅僅是達到快樂的手段而已。這種異乎尋常的“異端”學說立刻引來了眾多的質疑和批評。普魯塔克便是其中之一。他高揚古典德性論傳統,將參與政治生活視為人 一生中最神圣的事業,激烈反駁伊壁鳩魯以“快樂”為主導的生 活方式,展開了對伊壁鳩魯式生活方式的系統批判。本文主要圍繞普魯塔克的伊壁鳩魯批判來考察兩種不同的哲學生活方式一一共和德性與個體之樂一一之間的對立和沖突,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人類在面臨不同的生存處境時選擇不同生活方式的緣由所在。一、生活方式的本體論基礎:原子論與神創論對哲學家來說,選擇什么樣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人性的基本認識。對伊壁鳩魯而言,原子是萬物的本原,其自 身是充

5、實堅固、無法消亡的物體。人是作為一種原子的組合物而 生成的,無論是身體還是靈魂都是由不同原子的組合所構成的, 區別在于“靈魂是彌散在整個有機整體中的最精微的物體”。靈魂與身體及其他部分密切關聯,因為“靈魂是感覺的重大原因; 但是,如果靈魂不被有機體的其他部分包住, 就不能進行感覺”。 這就意味著身體與靈魂具有不同的功能,身體(有機體)自身并 不具有感覺的能力,正是因為與身體共生的靈魂才使身體具有感 覺的能力,伊壁鳩魯是這樣說的:“這個東西(靈魂)通過運動 使自己的潛能成為現實,立刻就獲得了感覺能力;并且由于它與 身體相近和相通,便把這種能力傳給身體。”身體作為靈魂的外 殼,靈魂居于主導地位。二

6、者本質上是同質的。盧克萊修說得很 清楚:“靈魂本性被包含在整個身體之內, 它自身又是身體的領 導者及其存在的源泉;因為它們由共同的根緊緊連在一起,而且很顯然。它們在被撕開之后就將一起滅亡。”由此不難看出,伊 壁鳩魯確實強調身體的基礎地位。但是,他所說的“身體(肉 體)”并非只停留在生物學層面上,毋寧說,更加注重現象學意 義上的身體作用。這樣的身體便是心身合一、快樂和痛苦的主體。 因此,對伊壁鳩魯派身體概念的理解離不開靈魂,“身體”與“靈魂”不可分割。遺憾的是伊壁鳩魯的批評者(斯多亞派、西 塞羅、普魯塔克)基本都是從生物學層面來解釋身體的基礎地位,因而,很自然地歪曲和誤解了伊壁鳩魯的快樂學說,難

7、怪伊壁鳩魯派一再反駁那些批評者:“沒錯,他(伊壁鳩魯)就是這樣說 的。但你沒有領會他的意思。”作為生物學層面的身體,既有自 然的欲望,也有不自然的欲望,這就需要靈魂的主導作用,對其 進行辨別和克制。伊壁鳩魯還強調,身體的毀滅也就是靈魂的消 亡,堅決反對靈魂不朽的觀念。總之,伊壁鳩魯根據原子與虛空來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人從根本上來說是原子的復合體。 這樣的復合體也就具有獨立、 充 實、自足的特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伊壁鳩魯主要關注個體的 生存現狀,個人的幸福是其哲學的根本立足點。普魯塔克對人性的理解基本延續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 傳統。根據普魯塔克,宇宙中存在兩種對立的本原,即“善”的 本原和“惡

8、”的本原,因而會產生兩種相反的力量,“由此產生了這種生命本身所固有的混合,它與世界一一即便不是整個宇 宙。至少也是我們塵世間一一不可分離, 它出其不意變化多端”。 這就是說,善、惡兩種對立的本原交織在一起內在于宇宙自然之 中。這兩種對立的本原并非勢均力敵,善的本原往往占優勢。普 魯塔克將善、惡兩種對立力量看作宇宙中兩類神靈的意志, 一個 是主善之神,代表智慧和理性;另一個是主惡之神,代表情感和 非理性的沖動。從這樣的本體論出發,普魯塔克認為人本身是出 自神靈的創造,“通過神靈的恩惠,生命經由父母賦予我們”, 但是,我們生命中最神圣的部分,理智也即知識與智慧卻是神靈饋贈給人的禮物:“明智的人也許

9、應該向神靈祈求一切好處,但我們更應當盡可能地愛慕神靈的知識,祈求神靈將它賜予我 們。”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神性在這樣的造物身上留下的自己 的印記,并不遜于人們用手塑造出來的青銅和石頭的造像。的確,人創造的作品可以再現色調的變化和自然色彩的輕柔, 但從本質 上講,他們卻不具有任何感覺和理智”。與伊壁鳩魯不同,普魯塔克認為,人除了具有身體和靈魂之外,還具有理智(努 斯)。這是人身上最能體現神性的部分,理智的釋放取決于靈魂 是否純粹,是否經得起塵世的誘惑。人生在世,就應該不斷凈化 自己的靈魂,也就是在政治實踐中充分展現和發揮自己的德性, 因為“德性使所有愿意追隨神的人能夠接近神”。德性是好的生活(幸

10、福)的最終目標。正是出于這樣的理由,普魯塔克極力倡 導以“德性一政治”為主導模式的生活方式。二、生活方式的核心之爭:快樂與德性伊壁鳩魯從原子式的個體出發, 將“快樂”作為幸福生活的 最高目標。“快樂”主要是指身體的健康和靈魂的無煩惱。這種觀點無疑是對傳統幸福論的顛覆。 亞里士多德明確指出,幸福是 人追求的最高目的(善),是人合德性的實現活動。對古典哲學 家而言。幸福不是一時的快樂,而是一生的合乎德性的生活狀況。 西塞羅說:“我們通常說到一種幸福的生活, 不是指生活的某一 部分,而是指一生的生活一一一事實上一生就是指結束了、 完成了的生命一一也不可能指有時候幸福,有時候不幸。”然而,伊壁鳩魯是不

11、會同意這樣的觀點的, 因為“賢人在采摘時間之果 上,也不是挑選那些更長的時間,而是更加愉快的時刻”。這意 味著“幸福”在于當下的選擇和存在狀況,無須等到生命結束之后。所以,伊壁鳩魯將“快樂”看作首要的好以及天生的好。柏 拉圖曾經對快樂問題進行過嚴肅認真的探討,但是從來沒有將快樂看作內在的好,僅僅是手段性的或非本質性的好。盡管亞里士 多德將快樂看作幸福的必然伴隨,與好的生活無法分開,但是, 也沒有視快樂為好生活的終極目的。因此,伊壁鳩魯快樂的生活方式必然會遭到以古典共和德性為基礎的幸福論者的強烈反對 和批判。西塞羅說道:“你們伊壁鳩魯主義者既把快樂看作唯一 的向導,就不可能堅持或者保守美德你們把

12、它們完全建立于 快樂之上,就是把他們置于空中樓閣。”普魯塔克更是在前人的 基礎上對伊壁鳩魯的快樂學說展開了激烈的批駁。普魯塔克首先批評伊壁鳩魯基于身體無痛苦方面的快樂。普魯塔克指出,身體與其說能夠產生快樂,不如說它在全體都接受 痛苦。這就是說,身體更能承受痛苦而不是快樂,因為快樂在身 體里持續時間不長,而痛苦卻會持續。伊壁鳩魯確實看輕身體所 遭受的痛苦,甚至指出,賢人即使受到嚴刑拷打也是快樂的。伊 壁鳩魯對身體痛苦的漠視是為了加強心靈的寧靜,因為身體不僅僅是“肉身”,而是與靈魂結合在一起的快樂的“主體”。無論是普魯塔克還是西塞羅,都在一定程度上從身體感受性層面來解 釋“身體的快樂”,他們自然也

13、就無法領會“無痛苦”怎么就等同于“快樂”。其次。普魯塔克又將伊壁鳩魯所謂靈魂的快樂看 作空虛的、模糊的,“就好像是有個人想在頭腦中儲存昨天的剩 飯剩酒的念頭,當沒有新鮮食品時,才會想到它們”。這可以說 是對伊壁鳩魯快樂理論的最大誤解。 伊壁鳩魯的快樂主要指的是 運用清醒的理性權衡選擇和規避的原因,使靈魂獲得最大的寧 靜。因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是根據理性的比較和權衡,而 不是像普魯塔克所理解的一種純粹的感性記憶。由此看來,普魯塔克對伊壁鳩魯快樂的評判始終是從一種感性的、經驗的層面上來理解,未能從理性的視角公正、客觀地對待。塞涅卡在提到伊 壁鳩魯的教導時,坦率地承認:”伊壁鳩魯的教導是正當和圣

14、潔 的,而且如果你仔細考察,你會發現它是嚴肅的;因為他的著名快樂論,最終講的很有限;而我們斯多亞派為這樣美德所立 下的規則,伊壁鳩魯也同樣為他的快樂立下,即服從自 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黑格爾才說:“一個伊壁鳩魯主義 者,如果他恪守伊壁鳩魯的告誡,和一個斯多亞主義者的生活方 式沒有什么兩樣。”普魯塔克對伊壁鳩魯快樂的庸俗化解釋主要是為了突出德 性的內在價值,貶低快樂的地位。伊壁鳩魯強調快樂并不意味著 藐視德性,他說過,德性與快樂的生活一道生長, 兩者不可分離。 在希臘傳統哲學中,“德性” 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衡量幸福的最高 標準。而“快樂”充其量只是一種伴隨現象而已。塞涅卡指出, 即便承認快樂和

15、美德不可分離, 也要讓美德在前面引路, 讓快樂跟著,如果讓美德給快樂當婢女,那就表明你的靈魂太渺小。西 塞羅說道:“事實上,她(快樂)在與美德的爭戰中若是固執己 見,把令人高興的東西列在道德的善之上,或者堅持認為身體的快樂或者從中產生的精神的感激比堅毅而高貴的品質價值更高, 那就是不知羞恥了。 ”普魯塔克直接表明。“靈魂的愉悅如果不 是空洞、粗俗和幼稚的,而是實在、持久和重要的,就有賴于具 有重大意義的行動和光輝燦爛的高尚成就”。因而,對普魯塔克而言,政治德性是最高的德性,人的最高才能就是治理城邦和國 家的事務,并且政治生活給人類帶來的快樂是最崇高、 最偉大的。 普魯塔克甚至將參與政治生活當作

16、人之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他說:“參與公共事務并非是一種當需要滿足時就結束了的特殊事 務,而是居于一定共同體之內的馴化了的社會動物的一種生活方 式。快樂與德性的爭論顯然反映了不同生活方式的基本價值取 向。伊壁鳩魯更注重快樂,因為快樂是原子式個體的內在表征, 而德性更多地體現于外在的、對他人的關系之中。當然,伊壁鳩 魯并沒有排斥德性,相反。他將德性內化于個體快樂的生活之中。 誠如他所說:“如果不是過一個明智、美好和正義的生活,就無 法過上愉快的生活;如果不是過一個愉快的生活, 也不可能過一 個明智、美好和正義的生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伊壁鳩魯 和普魯塔克都將“神”視為他們各自生活方式的完美展現

17、。因 而,他們的生活方式都具有濃厚的宗教情結,但卻又相互排斥。三、宗教情感:“不動心”之神與“恩典”之神對神靈或宗教的崇拜和信仰一直以來都是古人生活方式的 重要內容,盡管伊壁鳩魯主要關注個體的快樂,但是,他更為關心的是如何在共同體之內實現這樣的快樂。 這就需要一種維系共同生活的情感。 對古代人而言, 維系共同體生活的最好紐帶莫過于宗教。西塞羅指出。虔誠、敬仰以及宗教一旦消失,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會出現一片混亂。 深諳共同體生活之道的伊壁鳩魯自然十分清楚。法國古典學家費斯蒂吉埃爾(A, J , Festugiere )指出。 “諸神庇護”這一傳統宗教的核心理念仍然在伊壁鳩魯的私人信件中毫無隱晦地表達

18、出來。 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 伊壁鳩魯說:“如果諸神眷顧我們,哪怕戰爭降臨,也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可怕的災難”,“感謝諸神,我才能在瑪陀( Matro )的陪伴下過上并意欲過一種純潔的生活”。 然而, 伊壁鳩魯主張一種與傳統相悖的“不動心”之神: 神不關心我們。 這是人們無法接受的, 普魯塔克痛心疾首地長嘆: “我們從神那里不指望任何東西,無論好壞。” 普魯塔克對伊壁鳩魯的宗教觀的批評主要集中于“神”是否關心我們以及來世生活的意義。 伊壁鳩魯對神的基本態度是:神是不朽的、幸福的存在者,自己不多事,也不給別人帶去操勞, 因此他不會感到憤怒和偏愛。 這樣的觀點對傳統宗教信仰者來說是極大的“漠視”。

19、普魯塔克批評道: “如果我們聽從那些否認神明的憤怒和慈愛的人的話, 我們就會走向漠視宗教。 我們對神明的信仰包含了某種部分崇敬、 部分畏懼的情 感的混合,這也比逃避它要好,因為否則我們就不可能擁有對神 明的恩惠的希望,對成功的信心,在困境中也無法在神那里找到 避難之地。”從傳統意義而言,普魯塔克的批駁應該是有效的。因為自古以來,希臘人就堅信諸神掌管著人間事務,并發揮著不可捉摸的超越性力量。費斯蒂吉埃爾指出,對神明的崇敬和畏懼 是一種深深扎根在人們心里的情感, 這種情感在所有的民族中都 是一樣的。不可否認,伊壁鳩魯具有濃厚的宗教情感,他并非無 視“神明的恩惠”。對伊壁鳩魯而言,這種“恩惠”并不是

20、神明 對人類的憤怒與慈愛,而是通過沉思與他們融為一體, 因他們的 快樂感到高興。用自己終有一死的生命體味諸神無盡的幸福。伊壁鳩魯說:“圣人向諸神祈愿,贊美諸神的天性和狀況,他努力 接近神,可以說他渴望接觸并與神一起生活,他稱呼明智的人為諸神的朋友。諸神為明智之人的朋友”。應該說,伊璧鳩魯否認 神明的憤怒和慈愛并不是要漠視宗教, 而是使其純潔,讓神保持 在全然幸福的狀態中。唯有如此,人才能像神一樣生活。在宗教所能產生的所有問題當中, 最具震撼力和吸引力的便 是死的問題。在哲學家們看來,對死亡的理解直接關乎一個人一 生將選擇什么樣的生活道路。柏拉圖將死亡看作靈魂的凈化和上 升,教導人們過一種正義、

21、虔敬的生活;伊壁鳩魯卻將死亡看作 原子的分散、消解,引導人們過一種寧靜而快樂的生活。普魯塔 克繼承了柏拉圖的基本教導,堅信信仰神明所帶給人們的希望和 快樂不僅體現在宗教儀式或節日當中, 更體現在對死后(來世生活)的憧憬之中。伊壁鳩魯指出,死亡與我們沒有任何關系,因為當我們活著的時候,死亡還沒有來臨,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在了。對此,普魯塔克批評道:“這種教義無法排除死亡的恐懼 ?反而為這一恐懼添加了一個證據,從而加強了它。因為這是我們本性所害怕的伊壁鳩魯在把身體消解說成是分散瓦解成虛空和原子當中, 這更加連根拔除了我們對于存在下去的希望,為了這希望, (我幾乎說過)所有男男女女都會咬緊牙

22、關抵抗斯爾比魯斯的毒牙, 并且向漏瓶中倒水, 只要他們可以繼續存在下去。 而不是被徹底抹去。 ”普魯塔克的批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大眾對死亡的基本態度:人們期盼著一個永恒來世。無論對于好人、壞人還是平庸的人,死亡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古典哲學家來說, 靈魂不朽有著特定的政治神學意義, 正如蘇格拉底所說, 我們應該全力以赴在生活中尋求美德和智慧。 因為獎勵是榮耀的,希望是巨大的。四、生活方式的基本形態:“隱秘無聞”與政治參與生活方式除了具有內在的核心理念之外, 還應該具有外在的基本特征。 伊壁鳩魯將“快樂”作為其思想的內在核心, 主張過一種“隱秘無聞的生活”; 普魯塔克高揚古典共和德性, 倡導人

23、們積極參與現實政治。 在此。 個體之樂與共和德性之間的對立通過對政治生活的態度得以生動展現。伊壁鳩魯對政治社會的基本態度符合其哲學的根本立場: 幸福的存在者自己不多事。 也不給別人帶去操勞, 因此不會感到憤怒和偏愛。換句話說,幸福生活的理想狀態是過一種簡單快樂而 又寧靜無擾的生活。這就意味著,輝煌悲壯的政治榮譽場景正是 伊壁鳩魯刻意避免的,盧克萊修多次藐視政治領域的爭斗和對榮 譽的追求,他說:“因此,既然財富也好。高貴出身和王室榮耀 也好,都無助于我們的身體,我們就應當進一步看到:它們也無 助于我們的心靈。”然而,從古典政治哲學的立場來看,城邦(政 治共同體)在本性上先于個人,人只有在城邦中,

24、才能實現自身 的存在和幸福。而伊壁鳩魯卻完全剝離了政治生活的魅力, 公開 表明從日常責任和政治事務的牢房中逃離出去。這樣的生活方 式,正如柏拉圖所提到的,是一種“豬的城邦”式的生活。作為 柏拉圖主義者的普魯塔克自然對伊壁鳩魯的“隱秘無聞的生 活”予以冷嘲熱諷,大加批評。普魯塔克的批判主要聚焦于政治生活本身的價值。他指出:“如果你是對好人建議避人耳目、默默無聞,那你就相當于是在建議伊帕美農達斯不要當將軍; 呂庫古斯不要立法;色拉希布盧 斯不要刺殺暴君;畢達戈拉斯不要傳授;蘇格拉底不要交談 以便你可以立下這些法則: 德性應當無人說起,技藝應當閑置無 用,哲學應當緘默,恩惠應當遺忘。”普魯塔克的批評

25、仍然是以 突出傳統“榮譽”政治為核心。 伊壁鳩魯的“隱秘無聞的生活” 顯然是對政治生活本身的貶低。進一步,普魯塔克說道:“但是 如果我們說到的是這樣一個人: 他在自然哲學中尊奉神明、 正義 和天命,在倫理學中尊重法律和社會,對公共事務積極參與,在 政治生活中保持正直而非功利主義的行為,他有什么必要生活在 默默無聞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 普魯塔克在這里將倫理和政治 區分對待。對于這一變化,羅斯克姆認為普魯塔克主要是為了屈 從于辯論的需要,以便與伊壁鳩魯的生活方式, 特別是對政治的 態度形成鮮明對比。我認為,這里的變化不僅僅是為了辯論的需 要,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普魯塔克對政治和倫理關系的不同 看法。按照古典政治哲學的理解,政治應當屬于倫理的一個部分, 二者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