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開題報告_第1頁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開題報告_第2頁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開題報告_第3頁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開題報告_第4頁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開題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策略研究開題報告xx 中學課題實驗組本年初, 由 xx 主持的 山區留守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策略研究 在 20 xx年 4 月 8 日由常德市教科院、 常德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常德市教育學會批準立項,文號為常教研通【20 xx】 0 xx 號關于確認常德市20 xx 年度立項課題的通知,課題編號為CDJYKY20 xx04,4M xx日,由縣教育局領導魏啟新副局長、 縣教研室專家姜勝云主任、 劉一民副主任等領導專家現場實地指導, 建議課題更名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策略研究 ;本次出席課題論證會的課題組的成員有: 課題主持人龍

2、濤、 鄒志君, 成員吳猛、 敬定遠、何木清、印志輝、馮漢武等;本人受課題組的委托,作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敬請領導、專家提出寶貴建議。一、課題界定“留守孩子” 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 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屬或朋友一起生活的孩子。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 是指居住在偏遠的廣大農村, 人們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地區的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孩子, 這是我們研究的對象和范圍。“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 養成教育既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也包括良好習慣的訓練, 也包括語言習慣

3、、 思維習慣的培養。 養成教育內容十分廣泛, 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一種有效的德育教育, 是我們研究的基本內容。“策略”指計策、謀略,這里是指實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我們賦予其創新性,這是我們研究的核心,是靈魂。二、選題緣由近年來, 山區農村留守兒童呈發展的趨勢, 據統計, 我校 10 xx 名學生中,就有 519 名留守孩子,留守孩子占51.08%。這些孩子的生活方面、學習方面,勞動習慣及社會交往行為等方面缺少關愛和指導, 不僅影響到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學校的風氣,社會的穩定,農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乃至會影響我國教育的整體發展, 以及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發展的進程。

4、 留守兒童將是我國現階段相當長的一個突出特色, 國內教育界有不少學者熱切關注留守兒童問題, 我們身處山區農村, 真正零距離接觸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環境, 作為工作生活在他們身邊的教職員工, 有理由、 有條件也有責任對他們的行為養成教育方法的途徑等進行研究。國內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始于上世紀90 年代初,尤其是近年來, 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留守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的成果不少, 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編審譚深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研究述評 ;安徽安慶市決定從2005 年起,在全市啟動“留守孩子關愛工程”,并出臺了六項主要措施;王宗飛的任性冷漠內向孤獨, “留守孩子”令人擔憂 ,是對福建省372

5、5 名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遲希新、林宏、黃應圣、劉桂平等針對留守兒童在道德品質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應對策略這些研究形成了如下結論:1、因留守孩子常出現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為失控等現象,留守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培養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2、關注留守孩子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當務之急。3、根本解決留守孩子的養成教育的問題應從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四個方面來進行,從而使他們身心健康快樂成長。這些結論對我們借鑒之處: 一是應高度關注留守孩子, 重視留守兒童的養成教育;二是從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建設好寄宿制學校,建立關愛幫扶制度,設置“親情電話” ,鋪設心理

6、健康綠色通道,開展人文關愛活動六個方面著手對留守兒童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三是重視留守兒童養成教育的現狀調查, 以便制訂相應的應對策略。當然, 這些研究也有不足之處: 一是因時因地的變化, 當今留守兒童的現狀呈現了差異, 發生了變化, 以前的教育方法與應對策略不能完全適應當今的形勢,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是雖然留守兒童養成教育的研究成果不少, 但是總體模式單一,系統性零散,科學性不強,導致指導性缺失。三是對留守孩子的養成教育沒有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孩子的自我教育策略、 傳統教育策略、 地方特色教育(校本教育) 策略等, 這也是比較帶普遍性的問題, 創新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我校的課題研

7、究就是基于這些不足之處作為我們研究改進與創新的內容, 力求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與創新: 一是我校作為山區農村九年一貫制中學, 學制正好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因而研究的對象與范圍有所突破與創新,既有留守兒童,又有留守少年,因而我們統稱為“留守孩子” ,這一階段能建立留守孩子養成教 育的長效機制; 二是教育方法、 途徑的突破與創新, 我們力求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孩子的自我教育策略、傳統教育策略、地方特色教育策略等,探索出一系列創新性的教育方法與途徑; 三是在針對性、 有效性、 特色性方面有所突破與創新, 養成教育內容寬泛, 我們力求在實踐中摸索, 結合學校德育創新活動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有效性、針對性

8、,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真正達到預期研究目標。因此, 此研究具有現實性: 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入城市, 山區農村留守孩子會越來越多, 留守孩子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大。 我校的留守孩子家庭帶有普遍性,他們地域偏,經濟差,而又深受“民風悍” ,以及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 迫切需要加強留守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此研究也具有必要性:教基二【2013】 2 號文件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 ,突出了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評價, 我們有必要對其策略進行研究。 此研究更具有緊迫性,通過前期的調查以及個案分析,我們了解到那些不求上進、不遵守紀律、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師長、打架斗毆、

9、上網逃學、以及早戀,甚至個別女生(未成年人)與社會上的人鬼混以至于懷孕的現象這些情況大部分發生在留守孩子的身上, 不得不引起我們教育人的警醒, 故對留守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策略研究迫在眉睫。基于以上原因, 我們選擇了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策略研究這一課題進行研究。三、 理論依據教育學理論: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 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 良好的學習習慣, 使學生終身受益, 而關注具 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就顯得更加迫切。心理學理論: 在心里結構上包括了相關的思維、 語言、 外顯的可觀察的運動或動作的三要素, 是人和環境相互作

10、用的表現, 是習慣培養的形成中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習慣是完成某種自動化的動作的需要或傾向” 。社會學理論: 通過養成教育, 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 使之形成自動化了的合乎規范的行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中指出: “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對中小學生還要注意進行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 中共中央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社會公德、 文明行為習慣和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 文件中還明確指出:“德育對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中小學德育中的主體工程,貫穿在德育的全過程中。可見,強化養成

11、教育,教會學生做人、做事、學習,就是學校德育的基本任務,也是強化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少年兒童品德的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認識活動的有效性與其主動性有著必然聯系。 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習慣。 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能使品德從內心出發, 不走彎路而達到最高境界。通過道德行為的訓練和培養,可以提高和鞏固道德認識,加深和豐富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和毅力。教基二【 2013】 2 號文件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突出了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評價,如文明禮貌、勤儉節約、熱愛勞動、愛護環境等方面的認知和表現情況等。四、研究的目標和內容1、研究目

12、標探索出適合本地山區農村學校提高留守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將留守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的策略進行提煉總結,形成一套適合山區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的培養方法的操作模式。通過調查、分析、研究和改革實踐,使我校留守孩子在良好行為習慣養成 教育方面有明顯提高。通過課題研究,培養一批骨干教師,搞好師資隊伍建設,保障和推進我校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深入開展,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2、研究內容通過調查分析, 掌握我校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現狀, 找到影響他們行為習慣的因素。根據留守孩子在行為習慣上存在的問題并分析,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自我教育策略、 傳統教育策略、 地方特色教育策略等途

13、徑和方法, 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留守孩子成長檔案, 對其學習行為、 生活行為、 社會交往行為習慣進行詳細的記載,從而進行個案跟蹤調查,做好個案分析和反饋評價。探索創新性的模式,突出有效性、針對性和本土特色。五、研究的方法與步驟1、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 通過分析研究, 對留守孩子進行家訪、 談話、 幫扶、 輔導等,制訂具體計劃開展實踐研究, 探索留守孩子有效的教育內容和方法, 并適時修訂研究計劃,使課題研究落實到教育教學實際中去。調查法。 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把握留守孩子的現狀與需求, 把握影響他們行為習慣的因素,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文獻法。 通過閱讀有關圖書、 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

14、確地掌握留守孩子的情況,找到支持本課題的相關理論。個案法。建立成長檔案,對留守孩子進行跟蹤研究,觀察留守孩子,通過至少兩年的培養,比較與非留守孩子的差異程度。經驗總結法。 根據留守孩子的行為表現,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 大膽運用各種方法進行創新研究,通過分析、反思、不斷總結經驗。2、研究步驟準備階段(20 xx年1月5月),做好課題方案的設計和論證工作。搜集相關理論、文獻、實踐個案資料(20 xx年1月一3月)。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確定課題目標、研究內容、方法,確定研究計劃( 20 xx 年 1 月 3 月) 。考察留守孩子實際情況,撰寫研究方案、制定研究制度(20 xx年1月一3 月) 。確

15、定課題組人員, 培養研究教師完成現狀分析報告( 20 xx 年 1 月 3 月) 。完成立項申報書(20 xx年4月)。完成方案、計劃、立項報告(20 xx年4月)。請縣教研室專家現場指導(20 xx年4月)。迎接市教科院舉行的開題論證(20 xx年5月)。研究實施階段( 20 xx 年 6 月20 xx 年 5 月) , 主要完成現狀分析報告和教育對策的制定,按方案進行研究,撰寫案例、論文、總結等。設計并分析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情況問卷調查表( 20 xx年6月)。在學校各項活動中進行學生行為習慣的實踐與探索(20 xx年6月一20 xx 年 5 月) 。分兩個階段進行研討,及時總結課題各

16、階段研究成果。第一階段( 20 xx 年6月一20 xx年12月);第二階段(20 xx年1月一20 xx年5月)。收集整理研究資料、研究案例等,發表科研論文(20 xx年6月一20 xx年 5 月) 。對研究結果進行評價(20 xx年6月一20 xx年5月)。研究總結階段( 20 xx 年 6 9 月) ,反饋信息,總結經驗,撰寫科研論文、結題報告。整理分析研究結果(20 xx年6月)。組織各研究人員撰寫階段報告、實施報告(20 xx年7月8月)。撰寫結題報告,請上級專家學者驗收(20 xx年9月)。召開結題會(20 xx年9月)。六、研究成果預設1、讓學生(尤其是留守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

17、慣,培養他們全面發展。2、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一批教研教改的骨干教師。a aa課題研究,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教研可持續發展 達科研興校”的目標4主要階段性與終極成果:(一)主要階段性成果形成時間成果名稱成果形式主要責任人20 xx.6-20 xx.12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策略研究第一階段工作總結階段總結20 xx.6-20 xx.12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策略研究第一階段案例集案例集20 xx.6-20 xx.12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策略研究第一階段論文集論文集20 xx.1-20 xx.5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策

18、略研究第二階段工作總結階段總結20 xx.1-20 xx.5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策略研究第二階段案例集案例集20 xx.1-20 xx.5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策略研究第二階段論文集論文集20 xx.6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 養成教肓策略研究主研人員研究報告實施報告20 xx.69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 養成教肓策略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二)最終研究成果成果名稱成果形式主要責任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 養成教肓策略研究研究報告結題報告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孩子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策略研究成果集成果集七、研究措施1、研究基礎已有相關

19、成果學校已確定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承擔與留守孩子家庭的聯系, 實施全天候跟蹤管理, 建立了留守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檔案, 建立了與留守孩子父母及其監護人的聯系卡, 以制度形式保障與留守孩子父母及其監護人經常性的聯系。 學校把周邊愛心干部、 退休教師、 在職教師組織起來成立了留守孩子活動中心。 課題組的同志在全面了解留守孩子的心理、 學習、 生活狀態的情況下, 初步摸清了留守孩子行為習慣的現狀,初步制訂了有關留守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應對策略。已獲得的參考文獻陳建紅以“養成教育”為核心的班級管理,【D】南京師范大學2011。劉秀梅淺議從學生行為習慣培養入手,抓好養成教育的意義 , 【J 】中國 農村

20、教育 2010( 11) 。沈建萍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D】上海師范大學 2010。盧淑儀小學生養成教育實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龍君志初中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陳麗麗小學生節約行為的學校訓練研究,【D】江南大學2012。何艷初中生倦怠與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揚州大學2012。王海花 農村留守中學生網絡成癮及其與父母教養方式、 同伴關系的相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梁潔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教育策略 , 【 J 】華教育教學論壇20 xx( 07) 。楊淑芬弟子規講解 ,華藝出版社, 2008年 5 月 1

21、 日。巔峰家教智慧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2年 1 月 3 日。習慣養成教育讀本( 7-9 年級) (全一冊)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7 月 1 日。2、研究力量課題組主要研究成員的構成情況為:高級教師占40%其他月R稱占60%中青年教師占60%;學校一線骨干教師比例90%,尤其是各處室主任、班主任教師、 團隊負責人及思品 (品德與生活、 品德與社會) 老師均為學校一線骨干教師。課題組成員研究經驗與學術背景本課題小組成員大部分參加了縣、 市、 省級課題以及國家子課題的研究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本課題組成員在前段已做了一定的工作, 成立了課題領導小組, 做好了課題的選題工作,

22、 成立了課題研究組, 明確了分工, 清楚職責, 龍濤、鄒志君兩位主持人均為湖南省教育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會員, 均曾主持過有關德育課題的研究, 課題組的成員大多能吃苦耐勞, 大部分成員承擔過課題的研究工 作,能確保該課題研究計劃的實施。3 、研究條件預計本課題研究經費額度6 萬元左右。經費保障:由學校撥付專用科研經費,經費能予以保障。經費流向:課題論證、開題0.8萬元;培訓教師1.2萬元;課題過程研究與成果建立等2.5 萬元,結題、推廣1.5 萬元。桃源縣觀音寺鎮中學建校時間: 1950年 2 月。學校規模:桃源縣觀音寺鎮中學現為九年一貫制學校,20個班級,10 xx名學生,在全縣九年一貫制中學

23、中處于中等偏上的規模。師資隊伍:本校專任教師中現有高級教師6人,一級教師43人,一級教師以下 13 人,學歷合格率100%,課題組成員90%是學校骨干教師。科研氛圍:本校曾多次在縣級獨立立項課題中獲獎,2001年結題的以愛國主義為主線,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研究與2010 年結題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個性化寫作教學研究均獲縣二等獎; 2004年 9 月 2007年 5 月承擔的國家子課題農村初中語文個性化寫作教學研究獲“結題獎” 。主持人之一鄒志君同志均自始至終參加了這些課題的研究與主持工作;主持人之一的龍濤校長、課題組的吳猛副校長分別在職專、龍潭中學承擔了省、市級課題,積累了許多經驗,龍濤校長201

24、3 年 12 月所寫桃源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 探索德育新模式,促進教育新發展在湖南省教師教育學會班主任工作專業委員會交流并獲省一等獎, 還有任課教師、 班主任也在留守孩子的管理與養成教育方面具備了一定的積淀,我校科研氛圍不斷濃厚。課題研究的組織力量與技術支持: 成立了領導小組和研究小組, 學校領導重視教育科研, 能夠保證科研經費按時到位。 實驗人員中有一批不怕吃苦、 不講價錢、勇于開拓的人員,他們為實驗提供了最起碼的條件。有陣地( “留守兒童”活動中心、 “家長學校” 、各教學班級等) ,有平臺( 萬陽山校刊、 “留守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檔案” ,家校聯系卡等) ,有隊伍(德育管理網絡、備課組、課題組) 、 有活動 (學校德育活動、 班級團隊活動、 課題組按方案計劃實施的活動) , 更有各級領導、專家的熱情支持,本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