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手機走不出國門_第1頁
為何日本手機走不出國門_第2頁
為何日本手機走不出國門_第3頁
為何日本手機走不出國門_第4頁
為何日本手機走不出國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HYPERLINK http:/ o Permalink to 為何日本手機走不出國門ifanr 版 為何日本手機走不出國門ifanr 版 HYPERLINK http:/ o Posts by 李楠 李楠發表于 2009-7-26,09:00 HYPERLINK http:/ l comments o Comment on 為何日本手機走不出國門ifanr 版 已有35條評論歸類于 HYPERLINK http:/ o View all posts in Google/Android Google/Android, HYPERLINK http:/ o View all posts in

2、業界趨勢/Trend 業界趨勢/TrendTags: HYPERLINK http:/ Apple & iOS, HYPERLINK http:/ AU, HYPERLINK http:/ Docomo, HYPERLINK http:/ softbank, HYPERLINK http:/ Winmax, HYPERLINK http:/ 日本, HYPERLINK http:/ 蘋果, HYPERLINK http:/ 諾基亞.by HYPERLINK mailto:KKKifanr t _blank KKKifanr, HYPERLINK mailto:newkhonsoutwitter

3、 t _blank newkhonsoutwitter HYPERLINK http:/twitt/rabbitrun84 t _blank rabbitrun84給我推薦了一篇文章,是 HYPERLINK http:/bit.ly/12pgo5 t _blank 紐約時報分析日本手機的報道。建議我也寫一篇。紐約時報的報道有高度,無破綻,但是,卻沒細節。他引用了很多日本手機界高層的話來構筑結論。觀點有很見地。我無法推翻。但是,我可以給出另外一種證明。不是高層的會議,干巴巴的總結,而是一個個具體的例子,生動的指向類似的結論。1 最 NB 的手機的確,日本生產最NB的手機。不是最近的事,很多年前就

4、是了。如紐約時報所說:1999 年,電子郵件;2000 年,拍照手機;2001 年,3G 網絡;2002 年,音樂下載;2004 年和 2005 年,電子付費和數字電視功能。今天,日本手機進化到什么地步了呢?屏幕靚麗的晃眼大尺寸,高分辨率,出色的色彩表現(iPhone的屏幕已經非常驚艷了,Sharp 有超越 iPhone 的色彩表現和對比度)?,F在 docomo 主打機型是 F-09A。3.5 寸屏幕,分辨率高達 480 x 960。09 年夏天 Docomo 至少發布了 10 款以上的手機,除了兩款(HTC G2 和一款經濟型機)以外,最低分辨率是 480 x 800。480 x 320?2

5、009 年,日本的手機廠商拿出這種分辨率的手機,是沒有臉面朝消費者要錢的。攝像頭效果好的令人發指高像素(500,800 萬)只是表象。多年前用過一只卡西歐的 W41CA。他的對焦速度,弱光表現,顏色還原都能讓幾年后的 Nokia N73 無地自容。畢竟,很多日本的手機廠商,同時也生產數碼相機,技術和 Know How 方面有一些共享,這方面就輕松超越單純的手機廠家。最近,日立更是把高清攝像功能做到了手機上。沒錯,1280 x 720,30fps。(HIY01)喜歡設計的也不是沒有選擇日本手機千篇一律的翻蓋不是設計無人。東京本身就是一個東亞的設計中心,而且有些公司也舍得花大價錢請名家設計手機。K

6、DDI 旗下品牌 AU,就有一個全部由知名設計師設計的系列,叫做 au design project。翻蓋這事,另有隱情,留在后面分解。網絡? 夢幻級別3G 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了?,F在,Winmax 已經基本覆蓋東京。理論接入速度 70Mbps。據說,今年發布的 3GS 的時候,有人把 7.2Mbps 拿出來大吹特吹過一通?產品線?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也豐富的不能再豐富了現在手里拿著一個 AU 的手機目錄?,F在市場上的產品,一共有 26 款。而日本同樣規模的運營商有三家。他們都用極快的頻率在更新換代。今年夏天,不算幾個小運營商,AU、Docomo、softbank就各自推出了十款以上的新機器。

7、Docomo 今年夏天的宣傳廣告:日本人迫不及待的把很多東西整合進手機。大到相機,攝像機,電視機,GPS。小到相機防抖,面部識別,太陽能充電,藍牙,wifi,重力感應,記步器,指紋識別。從當年的彩色屏幕,攝像頭,到今天的高清攝像,日本的手機用戶,從來都是使用最先進的功能。但是,堆砌技術,現在山寨砸錢下去也做的到。以上這些,僅僅是日本手機強大應用的基礎。2 最本地化的手機說日本廠商不善于做軟件,其實不太確切。以日本的手機高清電視配套的軟件為例,可以看電視,而且可以接收節目表,而且,還可以預約錄像。算的上功能完善。軟件的測試詳盡而嚴密,所以Bug也比較少。一般軟件不是單獨開發的,服務,硬件軟件整合

8、起來由運營商一起提供給用戶。這套模式在日本提供的體驗其實還不錯。29 歲的會社員小林一郎下班進入地鐵,掏出月票進站。突然發現,啊不對,沒有月票! 那東西已經整合到手機上了。進站上車,先翻翻 mixi 上的新聞和 blog(日本的 sns),逆轉裁判已經登陸 ezweb 了?!寬屏高分手機上的 mixi:進入 ezweb(運營商 AU 自己的手機網絡)的游戲下載畫面后,小林猶豫了。哎,還有 30 年的房貸,這幾百日元就省省吧。看電視不花錢。下載到節目表一看,正好有深話(一個很人氣的談話節目,全稱是改變人生的一分鐘深談。深是深。是好。又好又深度的話。)。還好有高清手機電視,否則這個節目趕回家早就結

9、束了??吹揭话朕D車。在站臺的自動販賣機買水。當然不用準備零錢,那個叫Suica的月票也是電子錢包。信用卡都整合到手機中了,這點小錢沒理由付不了。JR東日本關于手機Suica的宣傳廣告,買票,購物,月票等都整合到一起了:再次上車,發現車門上 OIOI(一個大百貨)周末 Outlet 的廣告,正好去買兩件襯衫。哈,下面果然有 QR 碼,微距模式下小小的 QR 碼被拍攝的清晰銳利,識別自然沒問題。打折信息的 URL 拿到不說,結賬時,把手機上的這個畫面給收銀員看一眼,還能再打個 5% 的折扣。突然電車劇烈的搖晃起來。地震了?日本果然多震。震源哪里?有多嚴重?消息馬上就到。運營商根據氣象廳的通知,會給

10、受害區域內的所有手機發消息通報。通話超負荷的時候,還有災害發生后報平安用的專門留言板。日本年輕女性用手機的花樣更多。比如一個叫做的服務,通過GPS和地圖尋找飯館,同時通過網絡分享評價。超級人氣。還有專門的兒童手機,父母可以通過 GPS 隨時確認孩子位置等等。體驗雖好,但這些服務,都是高度本地化的。高清手機電視?日本專用。游戲音樂下載?日本專用。新聞天氣推送?日本專用。災害通報和留言?日本專用。電子月票,電子錢包,電子信用卡?日本專用!他完全融入日本人的生活,為日本的消費者定做。運營商深入研究她們的習慣,整合硬件軟件和服務。一切都是現成的,反復測試過,拿來就用。手機自己完成一切,壓根沒PC什么事

11、。運營商的網絡完成一切,和 Internet 關系也不太大。3 最矛盾的手機這個超級本地化的系統,在特定環境下運行的很好,但是一旦以全球化的視野看看,就能發現不少問題。應用就像前面說的,應用很強大,但是出了日本全廢。一方面由于日本沒有領導全球制定標準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們制定標準的時候,恐怕也沒有考慮太多全球化。硬件屏幕很大,電池很弱:朋友手里的一只兩年前的手機,已經是 2.8 寸的屏幕了。但是電池呢?800 mAh。日本人每天坐一個小時左右的電車上下班,家中辦公室都有充電器。屏幕大適合在電車上看電視,小電池也可以對付短時間的密集使用。制造工藝先進,但是總是翻蓋,塊頭也不小:日本的制造工藝水平

12、不用懷疑。它可以造出非常薄的手機,實際上市場上也有幾款。但絕大多數都是比較大的翻蓋。比E71,iPhone,甚至Bold都不如,放到口袋里很是累贅。這個怪事,曾經問過一個手機公司的朋友。據他說,日本國內,手機的主要購買者都是年輕女性。而她們不會把手機揣在任何一個兜里。她們把手機放在包里!所以,她們在乎大屏幕,在乎鍵盤好按,在乎顏色是否可愛,在乎有沒有閃亮的燈光裝飾,在乎印著沒印著米奇或者Hellokitty。她們唯一不在乎的,就是稍微厚一點。于是,先進的工藝就用來制造又厚又大的翻蓋手機了。堀北真希手里的那款。不薄,但是可以雙向翻蓋。橫屏幕主要為了看電視。防水的多,堅固的少:日本以外的防水手機一

13、般會搭配加固的外殼,為了對付戶外的惡劣環境。但日本不同,一個纖細,色彩鮮艷的翻蓋女性手機,也會被加上防水功能。理由也是有的。日本人每天必入澡盆,泡個半小時很平常。手機有了高清電視功能后,一個新習慣就誕生了:在澡盆中拿著手機看電視。廠商捕捉市場變化的能力是超強的,反映也不慢,于是,外人無法理解的奇怪組合,就誕生了。OS日本制造了多年手機,更新換代也非???,但沒有個統一的通用 OS。每個手機的界面都是定制的。功能也個有不同。一件事重復很多遍,在全世界都遭到厭惡。但日本例外。他們往往做的樂在其中,還有心情不斷改善。據說不少系統是雇家庭婦女寫的,她們教育程度好,細心,有時間。每每能把手機搞的漂亮好用。

14、這種作坊式的方式也說明,軟件,甚至系統,不是一個被重視的問題,很少有人從戰略的高度去考慮整個構架。在日本人看來,系統和軟件,可能僅僅是為了發揮硬件功能而搭配上的東西而已。App Store 結結實實給日本人上了一課,讓他們見識了平臺的威力。可紐約時報報道中的日本人,拿著 iPhone,說的是:這才是我想做的手機。而不是:AppStore 才是我們想要的模式。東芝的新機體現了這種認識上的缺陷,他明顯是個大號 iPhone。但是體驗我卻全不抱期望。定制軟件的創意和體驗,不可能超越開放平臺。蘋果自己寫軟件,累死他也不會想到利用重力感應器去實現相機防抖吧?東芝模仿 iPhone 的新機器(T-01A)

15、,大,薄,屏幕非常贊。但是 qwerty 鍵盤輸入法,一個回退鍵我點了 5 次沒有點對。除此之外,還有些腦殘事,比如如此先進的網絡下,知道號碼不一定可以發短消息等等。的確,這些例子中的每一件腦殘事,其實都有一個解釋。都是運營商和廠家深入的分析了用戶需求,用心做出來的東西。但是日本以外的用戶,不會接受日本國內的借口。就像日本國內的用戶,不會因為諾基亞是個全球性品牌,就原諒它在本地應用上的不足。缺乏全球化的視野,缺乏對 OS 和軟件的重視,對構架或者平臺的理解不夠,都讓日本手機出了國門,就變成了一個奇怪的,各種矛盾交織起來的失敗產品。4 善于改善,不善于抽象的日本企業這年頭,豆瓣文青寫評論,不來扯

16、上幾個伊朗巴基斯坦作家,就顯不出見識。報社記者寫報道,不把社會現象追究出經濟根源,就表現不了高深。談日本,什么民族性,菊與刀,似乎也成了類似巴基斯坦作家,經濟根源的東西。這次也不能免俗,但不上到那個高度,只說說典型日本企業的一個顯著特點:善于改良。比較歐美企業,他們有時缺少思考的高度,但是決不差半點對細節的執著。其實,這很難算批評。好與壞,因環境而易。思考太深入,可能是夸夸其談。埋頭苦干,可能看不到自己的梯子,已經搭在了錯誤的墻上。日本企業于擅長的領域成功的最新例子,是豐田的混合燃料車 Prius。豐田是最成功,也最日本的日本企業。他的對手則是 GM 則美國的不能再美國。90 年代初,兩家都搞

17、混合動力車。GM 評估了一番認為不值得。而豐田則瞅準了耗油減半的目標,一門心思改善下去。95 年第一次試車,沒點著火。徹查后再試,跑了 500 米。一次次改進,一次次試車,跑的距離越來越長,耗油也越來越少。據說 Prius 研發期間的試車距離,超過 100 萬公里。97 年新車上市前 3 個月,還在改善:追加了一個剎車時把能量轉換為電力的裝置。聽上去挺 NB?但是,讓油耗減少了多少?大概是 1/27。百分之 3.7 而已!終于,2009 年,Prius 的銷售爆發性增長。年度遠未結束,銷售已經超出前一年數倍。十幾年前,和豐田站在一個起跑線上的 GM 呢?破產了!于他們不擅長的領域,再多改善,也只是失敗。比如手機。海外市場幾乎全無建樹。只有 Sony 整合了愛立信在奮戰,但是仍然連年虧損。諾基亞的成功,離不開系統的力量(S40、S60),它可以把海量硬件的特點抽象出來定義,然后用少數的系統(S4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