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的粉飾與識別_第1頁
財務報表的粉飾與識別_第2頁
財務報表的粉飾與識別_第3頁
財務報表的粉飾與識別_第4頁
財務報表的粉飾與識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二章 財務報表粉飾與識不資本市場有效運行的基礎是具有透明度和充分含量的信息。而在一個非完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具有“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屬性的那些信息(如會計信息)一旦缺乏必要的約束就可能存在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會計信息是資本市場上流淌的眾多信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有助于人們區分資本市場上效益良莠的上市公司,降低利益相關者決策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促使社會資源的趨利性流淌,最終達到改善資源配置效率的目標。反之,通過粉飾和操縱的會計信息,則可能使投資者的利益受損,尤其是給中小投資者帶來災難性后果,迫使中小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的方式退出資本

2、市場,最終導致資本市場規模萎縮并阻礙經濟的進展??梢姡该鳌⒊浞值臅嬓畔⒉粌H是各種交易,尤其是投資交易所不可或缺的,而且在宏觀上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后果。既然會計信息質量1 關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因制度安排缺陷和財務報表粉飾而面臨的嚴峻挑戰,詳見附錄1。1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公平(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財寶分配)和效率(社會資源的合理流淌和配置效率),那么,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上市公司治理層試圖改變或修飾會計信息質量的做法,便可理解為合乎邏輯的博弈行為?,F代企業制度所形成的兩權分離,給予上市公司治理層經營治理權,其中包括編制財務報表的權利。依照代理理論,上市公司治理層有義務及時、準確地向投資者等利益相

3、關者提供能夠真實地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的財務報表,以利于利益相關者作出決策并評價治理層是否有效地履行其受托責任。多數情況下,上市公司治理層能夠比較老實地履行提供會計信息的義務。然而,基于利益驅動,上市公司的治理層或控股股東,有時也會利用其掌握的信息優勢,利用會計準則和制度所給予的會計政策選擇權,進行報表粉飾以人為地修飾、提高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關于財務報表使用者而言,期望上市公司治理層如實地提供財務報表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相反,了解上市公司治理層的報表粉飾動機及慣常粉飾手段,幸免被誤導才是上策。所謂財務報表粉飾2 財務報表粉飾英文為Windowing Dress

4、ing of Financial Statements,與此相關的其他表述包括盈余治理(Earnings Management)、會計政策選擇(Choice of Accounting Policies)、收益均衡化(Income Smoothing)、收益操縱(Income Manipulation)、財務報表舞弊(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美國會計學會(AAA)前會長、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委員Kathrine Schipper將盈余治理定義為:盈余治理是旨在有目的地干預對外財務報告的過程,以獵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治理。會計政策選擇是指企業在不違背會計準

5、則的前提下,通過交易設計等手法,選擇有利于企業或企業治理的程序和方法,如通過企業并購協議的法律安排,將本應采納購買法反映的收購兼并,通過權益結合法予以反映。收益均衡法是指利用權責發生制所蘊涵的可能和推斷,以待攤或預提費用、計提預備或可能負債等方式,將本期的利潤遞延至以后會計期間確認,或將往常會計期間隱藏的利潤用于增加本期利潤的行為。收益操縱是指通過提早或推遲確認收入和費用、確認虛假收入和費用等違反會計準則的手段,蓄意增加或減少某一會計期間利潤的造假行為。美國注冊舞弊審查師學會(ACFE)將財務報表舞弊定義為“有意地、有意地錯報或漏報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誤導性會計數據,以及提供在與其他所有可獲得的

6、信息一并考慮時,可能導致閱讀者改變或調整其推斷和決定的會計數據”。在財務報表舞弊:預防與發覺一書中,Zabihollah Rezaee則干脆將財務報表舞弊定義為:“通常為上市公司公司所犯的,通過使用重大誤導性財務報表,造成投資者和債權人遭受損害和損害的一種有意的、非法的行為”。2,是指公司治理層通過人為操縱,使財務報表反映“預期”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行為。在我國資本市場上,圍繞著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制定的新股發行、再融資、維持上市資格等剛性監管指標,利潤充盈的績優公司通過粉飾財務報表以藏匿利潤,利潤微薄和經營虧損的績差公司通過粉飾財務報表以度難關。當財務報表粉飾充斥資本市場,真實、

7、公允的信息披露反而成為稀缺資源。傳統上,財務報表分析的一個假設前提是,目標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可信、沒有水分的。銀廣廈、安穩事件、帕馬拉特事件后,這一假設前提的正當性倍受質疑。事實上,財務報表分析與財務報表粉飾識不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當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存在著廣泛的粉飾行為,導致信息嚴峻失真時,假如不有效地識不財務報表粉飾,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再合理,工具再復雜,也是徒勞無益的。基于此,本章要緊剖析我國企業的財務報表粉飾動機,概述財務報表粉飾的類不,并以通化金馬公司為案例,分析上市公司常用的報表粉飾手段,提出識不財務報表粉飾的方法,以利于利益相關者提高識不報表粉飾的能力,更加高效地運用企業的財務報表

8、。第一節 財務報表粉飾的動機分析推斷公司治理層粉飾財務報表的潛在動機,是有效地分析和利用財務報表的關鍵。本節在簡要回憶國內外關于財務報表粉飾成因與動機的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對我國公司常見的報表粉飾動機進行剖析。一、國內外關于財務報表粉飾動機的文獻回憶在國外,關于財務報表粉飾或盈余治理的研究文獻較多。Albrecht et.al(1995)提出了聞名的舞弊三角論:壓力(Presure)、機會(Opportunity)和查找借口(Rationalization),用于解釋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另一個解釋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理論稱為GONE理論,其中G代表貪欲(Greed),O代表機會(Opportunit

9、y),N代表需要(Need),E代表暴露(Exposure)。舞弊三角論和GONE理論盡管沒有直接觸及粉飾動機,但能夠較好地解釋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發生。近年來,直接觸及財務報表粉飾動機的研究文獻日益增多。例如,Mulford和Comiskey(2001)在其財務數字游戲一書里,將企業粉飾財務報表的動機概括為:(1)股票價格效應(Share Price Effects);(2)借款成本效應(Borrowing Cost Effects);(3)獎金打算效應(Bonus Plan Effects);(4)Political Cost Effects)。Scott(2000)在其以信息經濟學理論為基

10、礎撰寫的財務會計理論一書中,將盈余治理的動機分為:(1)獎金動機(Bonus Motivations);(2)契約動機(Contractual Motivations);(3)政治動機(Political Motivations);(4)稅收動機(Taxation Motivations);(5)更換首席執行官(Changes of CEO);(6)新股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國內也有一些研究直面財務報表粉飾的緣故和動機。安徽省會計學會課題組(1999)將會計信息造假的緣故歸結為:(1)國有企業產權中各行為主體的利益矛盾;(2)激勵和約束機制的非對稱性;(3)

11、市場機制的缺陷和政府職能的局限性。南京大學會計系課題組(2000)的研究表明,主管部門不切實際的指標、監督不力、客觀環境所迫、企業領導為了本企業的利益、企業內部操縱制度不嚴分不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確實五大緣故(詳見本章附錄)。而黃世忠(2001)則認為,公司治理結構和注冊會計師聘任制度的缺陷、造假成本與造假收益的不對稱、剝離與模擬等“會計創新”、資產重組與關聯交易的濫用,是造成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大面積失確實深層次緣故。二、財務報表粉飾的動機分析 依照證券監管部門披露的大量財務舞弊和報表粉飾案例,我國企業財務報表粉飾的要緊動機可分為6種:業績考核動機、信貸資金獵取動機、股票發行動機和上市資格維護動

12、機、稅收策劃動機、政治利益動機、責任推卸動機。(一)業績考核動機企業的經營業績,其考核方法一般以財務指標為基礎,如利潤(或扭虧)打算的完成情況、投資回報率、產值、銷售收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等,均是經營業績的重要考核指標。而這些財務指標的計算都涉及到會計數據。除了內部考核外,外部考核如行業排行榜,要緊也是依照銷售收入、資產總額、利潤總額來確定的。經營業績的考核,不僅涉及到企業總體經營情況的評價,還涉及到企業廠長經理的經營治理業績的評定,并阻礙到廠長經理的提升、獎金福利等。如第一章所述,美國聞名學者Watts和Zimmerman在其實證會計理論一書中,提出了三個假講,其中

13、的一個假講為“獎金打算假講”(Bonus Plan Hypothesis)。獎金打算假講指出:其他條件保持相同的情況下,設有獎金打算的企業,其高管人員更有可能選擇將以后期間的報告盈利提早至本期確認的會計程序(Watts and Zimmerman, 1986)。Watts和Zimmeram提出的這一假講對我國企業同樣適用。尤其是我國企業在設計酬勞方案時,要緊采納以利潤為基礎的獎金分享。企業的高管人員為了其自身利益,往往選擇能夠將報告盈利由以后期間提早至本期確認的會計政策或做法。(二)信貸資金獵取動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證券市場得到迅速進展,但我國的證券市場仍屬于新興市場,其深度和廣度不能與發

14、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相提并論,因此,企業需要的資金,絕大部分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國有企業超過70%的負債率,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負債率也超過50%,均凸顯出信貸資金的重要性。在市場經濟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出于風險考慮和自我愛護的需要,一般不情愿貸款給虧損企業和缺乏資信的企業。然而,資金又是在市場競爭取勝的四要素(產品質量、資金實力、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之一。在我國,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緊缺的局面。因此,為了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或其他供應商的商業信用,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健全的企業,就有可能對其財務報表粉飾。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往往為其會計報表預備多套“時裝”。報送給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會計報表,一般是穿上

15、最漂亮的“時裝”。企業大概都感悟出如此的一個道理:向銀行只能報喜,不能報憂,否則,就專門難得到銀行的支持。Watts和Zimmerman提出的另一個假講為“債務契約假講”(Debt Covenant Hypothesis)。該假講指出:在其他條件保持相同的情況下,企業越接近于違反以會計數據為基礎的債務契約,企業的經理越有可能選擇將以后期間的盈利提早至本期確認的會計程序(Watts and Zimmerma, 1986)。我們認為,這一假講關于我國同樣適用。隨著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入,銀行與企業簽訂的貸款合同越來越多地利用會計信息。許多銀行為了操縱風險,往往對貸款企業的財務指標提出限制性要求,有些甚

16、至對貸款企業的接著舉債、利潤分配、收購兼并做出限制。這意味著,假如違反與銀行簽訂的以會計數據為基礎的債務契約,企業將面臨著許多嚴峻的經濟后果,如銀行可能提高貸款利率、要求追加抵押或質押品、提高信用擔保條件、提早收回貸款等。所有這些,都會增加企業的借款成本,甚至使企業陷入技術性償債困難(Technical Insolvency)。因此,為了幸免違反以會計數據為基礎的債務契約,企業可能訴諸于財務報表粉飾。換言之,這種情形下的財務報表粉飾能夠降低違反債務契約的風險,從而達到降低借款成本的目的。案例分析:“審計風暴”下的南海華光騙貸案為了獵取信貸資金而不惜粉飾財務報表的一個典型案例是南海華光騙貸案。2

17、004年審計總署李金華總審計長掀起的“審計風暴”,揭露了南海華光集團通過粉飾財務報表騙取中國工商銀行74億元貸款的惡性案件。表2-1列示了南海華光集團觸目驚心的報表粉飾。表2-1 南海華光集團財務數據比較 單位:人民幣億元項目名稱 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 銷售收入 凈利潤 增值稅真實金額 9.77 1.17 3.22 0.11 0.04報表金額 36.43 18.63 64.38 7.31 1.55虛假金額 26.66 17.46 61.167.20 1.51虛假比例 273% 1492% 1899% 6545% 3775% 面對如此喪心病狂的報表粉飾,假如不加以識不,銀行信貸決策者進行再高超的財

18、務報表分析差不多上徒勞的。從那個意義上講,我國商業銀行也是會計信息失確實“犧牲品”,唯有提高識不報表粉飾的能力,才能幸免產生巨額的不良貸款。(三)股票發行動機和上市資格維持動機 股票發行分為首次發行(IPO)和后續發行(SEO)如配股或增發。在IPO情況下,依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且經營業績要比較突出,才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批。此外,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也與盈利能力有關。因為,P=EPSPE(即發行價格=預測的每股稅后利潤發行市盈率)。為了順利通過發行審核,盡可能多募集資金,降低募集資金的成本,擬上市公司往往對會計報表進行包裝、粉飾。 此外,為了使IPO順利進行,擬上市公司

19、發行前一年的凈資產比率不得低于30%,故要緊依靠舉債經營的企業,為了發行股票,往往通過隱瞞負債等手段粉飾財務狀況。 在配股情況下,依照1999年之前證監會的規定,要符合配股條件,企業最近三年的凈資產收益率(ROE)每年必須在10%以上。因此,10%的ROE已成為上市公司的“生命線”。統計數據表面,1997年755家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在10%至11%的高達211家,約占28%。1999年證監會修改了配股條件,其中對凈資產收益率的要求改為3年平均不低于10%,但每年不低于6%,結果,1998年度上市公司公布的凈資產收益率低于10%的比比皆是,但低于6%的卻屈指可數??梢?,為了配股而粉飾會計報表的

20、動機并不亞于IPO。2001年起,中國證監會開始實行“退市制度”,連續三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將暫停交易。在暫停交易的第一個半年內,假如仍無法實現盈利,則其股票將被摘牌,在交易所停止交易。這一新政策的出臺,給績差公司帶來了專門大壓力。瀕臨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其報表粉飾的動機也特不強烈,少數上市公司可能因此鋌而走險。(四)納稅籌劃動機盡管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日趨分離,但應稅所得額差不多上仍以財務會計上的利潤為基礎,通過納稅調整,將利潤總額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適用的所得稅率而得出的??梢?,財務會計上的利潤,直接關系到納稅的金額與時刻分布。而稅收的現值取決于納稅金額和納稅時刻。依照稅收策劃假講

21、,由于稅收的現值取決于納稅金額與納稅時刻,其他條件保持相同的情況下,企業一般會選擇能夠報告較少盈利或將報告盈利由本期推遲至以后期間確認的會計程序或做法。 然而,稅收策劃動機有時受制于其他報表粉飾動機。稅收策劃動機與財務報表粉飾的其他動機如業績考核動機、信貸資金獵取動機、股票發行動機、上市資格維護動機經常相互抵觸。因此,企業最終是否選擇最低限度地降低稅收現值的會計政策或做法,取決于對其他報表粉飾動機的權衡和抉擇。 稅收策劃動機可能還與企業的所有制形式和其他經營效應有關。一般而言,國有企業、擬上市公司、面臨退市壓力的上市公司,基于稅收策劃目的而粉飾其報表的可能性較小。相反地,這類企業專門有可能選擇

22、多交稅或提早交稅的會計政策或做法,以證明其經營業績的“真實性”。(五)政治利益動機Watts和Zimmerman提出的三大假講之一“政治成本假講”(Political Cost Hypothesis),該假講指出:在其他條件保持相同的情況下,企業面臨的政治成本越大,其高管人員越有可能選擇將本期報告盈利遞延至以后期間確認的會計程序(Watts and Zimmerman, 1986)。一般地講,盈利能力越強的企業,尤其是關系到百姓生計的公用設施企業如水電煤氣公司,其潛在的政治成本也越高。潛在的政治成本包括更加嚴格的價格管制、更嚴格的政府或消費者監管、更激烈的商業競爭、更高的稅收、更嚴厲的反壟斷指

23、控。企業通過選擇異常保守的會計政策,降低財務報告所體現的盈利水平,可幸免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從而達到降低潛在政治成本的目的。例如,微軟(Microsoft)公司在1997至1999年期間,通過將符合規定應當資本化的軟件研發費用確認為期間費用以及遞延收入確認時刻,少報了159億美元的利潤。微軟這種低估利潤的粉飾行為,要緊是為了擺脫與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官司。政治成本假講在中國是否適用,目前還缺乏令人信服的實證數據。然而,我國的企業基于政治目的而粉飾財務報表的行為時有發生。 國企改革已進入了攻堅戰(現在流行的講法是,要么消滅企業的虧損,要么就消滅虧損的企業),黨的“十五大”要求國企用三年的時刻使

24、國企走出困境。從某種意義上講,國企扭虧為盈,制造良好經營業績已成為一項政治任務。對廠長經理而言,完成這項任務可能仕途光明,否則可能職位難保,甚至下崗分流。在這種政治壓力下,國企專門有可能粉飾財務報表。此外,許多地點的市長、局長從大型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中選擇。為了表現其才能,體現業績,廠長經理們就有粉飾會計報表的動機。不難發覺,一些企業的老總一旦被擢升為市長和局長,繼任者往往不得不花費幾年的時刻來消化上任廠長經理因粉飾會計報表而遺留下的沉重歷史包袱。(六)責任推卸動機 為了推卸責任而粉飾財務報表,要緊表現為:(1)更換高級治理人員時進行的離任審計,一般暴露出許多會計問題。新任總經理就任當年,為了

25、明確責任或推卸責任,往往大刀闊斧地對陳年老帳進行清理,甚至將本應在以后會計期間確認的成本費用提早至本期確認;(2)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時,如企業會計制度和具體會計準則的實施,可能誘發上市公司粉飾財務報表,提早消化潛虧,并將責任歸咎于新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3)發生自然災難時,或高級治理人員卷入經濟案件時,企業也專門可能粉飾財務報表。第二節 財務報表粉飾的類型 依照粉飾對象的不同,財務報表粉飾可分為三種類型:經營業績粉飾、財務狀況粉飾和現金流量粉飾。一、經營業績粉飾 經營業績粉飾的具體表現形式包括: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利潤最小化(Profit Min

26、ization)、利潤均衡化(Profin Smoothing)和利潤清洗(Profit Clean-up)(一)利潤最大化公司在上市前一年和上市當年采納這種類型的報表粉飾尤其明顯。典型的做法是:提早確認收入、推遲結轉成本、虧損掛帳,資產重組,關聯交易。(二)利潤最小化當公司達不到經營目標或可能出現連續三年虧損,面臨被摘牌時,采納這種類型的會計報表粉飾就不足為奇了。典型的做法是:推遲確認收入、提早結轉成本,轉移價格。專門多公司制定的薪酬打算將治理層的獎金與利潤掛鉤,并設計了下限和上限,如圖2-1所示。這種制度設計,也專門容易誘發利潤最小化的財務報表粉飾。 圖2-1 設計上下限的獎金打算 獎金數

27、額 稅后利潤 下限 上限假設ABC公司治理層的獎金等于稅后利潤的10%,且只有在稅后利潤達到2000萬元時才可享受獎金打算,稅后利潤超過1億元后,超過部分不再發放獎金。在這一獎金打算下,假設ABC公司當年的實際稅后利潤為1980萬元,治理層將無緣分享獎金,現在,治理層可能采納利潤最小化的報表粉飾,通過預提費用、可能負債或者加大研究開發和廣告促銷等斟酌性支出3 斟酌性支出是指公司治理層對支動身生的金額和時刻具有高度自由裁量權的支出項目,如研究開發和廣告促銷支出。研究開發和廣告促銷的投入水平,從長遠看,有助于公司增加收入和利潤,但在短期內可能加大公司的費用負擔,因此,這類斟酌性支出往往成為公司治理

28、層調節利潤的便利工具。3(Discretionary Expenditure),據以為下一年獲得獎金制造機會。(三)利潤均衡化4 利潤均衡化亦稱收益平滑化(Income Smoothing)。收益平滑化的最典型代表當屬通用電氣(GE)公司。2002年,在華爾街財務分析師評選“盈利最具可預測性的公司”中,通用電氣“榮登榜首”,獲得了滿分。這是因為,通用電氣從來沒有讓華爾街的財務分析師失望過,過去17年68個季度報告的每股收益(EPS)不是等于確實是略為超過財務分析師的預測。通用電氣奉行典型的多元化經營戰略,橫跨許多個行業,從飛機發動機到醫療器械、工業照明等,受宏觀經濟周期波動的阻礙專門大,但它過

29、去68個季度每股收益卻能波瀾不驚,令人匪夷所思。事實上,華爾街將其評為“全世界盈利最具可預測性的公司”,帶有專門大的諷刺意義,講明通用電氣差不多上按照華爾街對每股收益的預期進行盈利報告的。從那個意義上講,通用電氣顯然是名副事實上的“收益平滑化”頂尖高手。通用電氣收益平滑化所使用的伎倆,要緊是將非經營性收益與非經營性損失項目相互抵銷,從而幸免凈收益的大幅波動。例如,1993年通用電氣出售一個從事航空設備制造的下屬公司的股權,獲得14.03億美元的利得后,它立即計提了10.11億元的沒有明確用途的秘密預備;1987年因稅務和存貨處理方法的改變獲得8.58億美元的非經營性收益后,通用電氣計提了10.

30、27億美元的秘密預備; 1985年出售煤礦和一家有線電視公司37%股份獲得5.18億美元的利得后, 通用電氣計提了4.47億美元的秘密預備; 1984年出售小家電和有線電視公司的股權獲得6.17億美元的利得后, 通用電氣計提了6.36億美元的秘密預備; 1983年出售電臺和電視的股權獲得1.17億美元的利得后, 通過電氣計提了1.47億美元的秘密預備。能夠看出,通用電氣的非經營性收益與非經營性損失(秘密預備的對應科目)是相伴而生、身影相隨的。通過計提秘密預備,不僅能夠幸免收益的大幅波動,而且能夠在年景不行時通過釋放秘密預備增加收益,真可謂一箭雙雕,事半功倍。收益平衡化的另一個典型案例是美國聯邦

31、住房抵押貸款公司(Freddie Mac),詳見附錄2。4企業為了塑造績優股的形象或獲得較高的信用等級評定,往往采納這種類型的會計報表粉飾。典型的做法是:利用其他應收、應付款、待攤費用、遞延資產、預提費用等科目調節利潤,制造利潤穩步增長的趨勢。(四)利潤清洗利潤清洗俗稱“洗大澡”(Big-bath Charges),亦稱巨額沖銷,其做法是:在某一特定會計期間,將壞帳、存貨積壓、長期投資損失、閑置固定資產、待處理流淌資產和待處理固定資產等所謂虛擬資產一次性處理為損失,以便卸掉包袱,輕裝前進,為以后會計期間實現盈利拓展空間。二、財務狀況粉飾 財務狀況粉飾的具體表現形式包括:高估資產、低估負債和或有

32、負債。(一)高估資產對外投資和股份制改組時,企業往往傾向于高估資產,以獲得較大比例的股權。典型的做法是:編造理由進行資產評估、虛構業務交易和利潤。(二)低估負債和或有負債企業貸款或發行債券時,為了證明其財務風險較低,通常有低估負債及或有負債的欲望。典型的做法是:帳外帳,將負債和或有負債隱匿在關聯企業。三、現金流量粉飾現金流量粉飾的具體表現形式要緊包括:突擊制造現金流量、混淆現金流量的類不。(一)突擊制造現金流量 為了使對外報告的利潤表顯得真實,企業可能在粉飾利潤表的同時,對現金流量表進行粉飾。典型做法是突擊制造不可持續的現金流量。如在會計期間立即結束前,突擊收回關聯企業結欠的賬款,降價處置存貨

33、,低價拋售有價證券,高額融入資金,在會計期間結束前形成現金流入的“高峰”。(二)混淆現金流量的類不不同類不的現金流量發出的信號也存在差不。其他條件保持相同的情況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凈額越大,意味著企業的利潤質量越高。反之,假如企業的現金流量要緊來自投資活動或融資活動,則其利潤的質量較低。為此,企業為了改變投資者對利潤表的“印象”,可能蓄意混淆現金流量表的類不,將投資活動或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劃分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5例如,IBM公司在1999年第三季度,將出售股權實現的投資收益40.57億美元與該季度處置其他下屬子公司的損失15.46億美元相互沖抵,并將差額25.11億美元用于沖抵

34、“銷售、一般及治理費用”。這一做法盡管沒有改變IBM公司的利潤總額,但在報表上使其經營利潤虛增25.11億美元,使其投資收益虛減25.11億美元。相應地,在現金流量表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虛增了25.11億美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虛減了25.11億美元。又如,世界通信(WorldCom)在2001年至2002年第一季度期間,通過將支付給其他長途電話公司和電腦網絡公司的38.52億美元線路租賃費用從經營費用賬戶轉入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賬戶,在虛增38.52利潤的同時,也使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虛增了38.52億美元,詳見第九章。5。四、 財務報表粉飾動機與類型的關系財務報表粉飾的首要動機

35、決定了財務報表粉飾的類型。一般而言,基于業績考核、獵取信貸資金、發行股票和政治目的,會計報表粉飾一般以利潤最大化、利潤均衡化、高估資產、低估負債和或有負債、虛增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等形式出現。基于納稅和推卸責任等目的,會計報表粉飾一般以利潤最小化和利潤清洗(巨額沖銷)、低估資產,高估負債和或有負債、虛減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等形式出現。 第三節 財務報表粉飾的手法綜觀中國證監會和新聞媒體披露的會計造假丑聞,我國上市公司粉飾報表可歸納為12種慣常手法,區分為傳統手法和現代手法兩大類。一、傳統的財務報表粉飾手法 傳統的財務報表粉飾手法,要緊包括:提早或推遲確認收入,或者確認虛假的收入;利用虛擬資產高估利潤;

36、期間費用資本化;借助股權轉讓“炮制”利潤;高估存貨成本少計銷售成本;利用其他應收應付款隱瞞虧損或藏匿利潤。(一)操縱收入確認時刻或確認虛假收入利用收入確認粉飾報表的典型手法是提早或推后確認收入、或者確認虛假的收入。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6 財政部2006年2月15日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6。收入包括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正確確認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的收入是正確核算企業利潤的差不多條件。關于收入的確認,何時確認,確認多少收入需要大量的職業推斷。企業會計準則第

37、14號收入對收入確認的規范,遵循的是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在商品銷售的交易中,該準則要求企業在確認收入時必須同時滿足下列五個條件:1. 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要緊風險和酬勞轉移給購買方;2. 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接著治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操縱;3. 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4. 相關的經濟利益專門可能流入企業; 5.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在確定勞務收入時,假如在同一會計年度內開始并完成的勞務,應在完成勞務時確認收入。如勞務的開始和完成分屬不同的會計年度,在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可能的情況下,應當采納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提供勞務的收入。提供勞務交易

38、的結果能夠可靠可能,是指同時滿足下列條件:1. 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2. 相關的經濟利益專門可能流入企業;3. 交易的完工進度能夠可靠地確定;4. 交易中已發生和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收入準則對收入的確認要緊著眼于經濟實質,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許多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推斷的余地,也為治理當局進行會計報表粉飾提供了余地。而且,對收入進行粉飾,并不像前面的幾種報表粉飾手段,會計準則要求進行披露,較容易進行分析。因此,對收入進行粉飾,一般外部的投資者通過分析會計報表較難發覺。上市公司操縱收入確認的手法,可歸納為9種:1. 寅吃卯糧,透支以后收入;2. 以豐補歉,儲備當期收入;3. 魚目

39、混珠,偽裝收入性質;4. 張冠李戴,彎曲分部收入;5. 借雞生蛋,夸大收入規模;6. 瞞天過海,虛構經營收入;7. 里應外合,相互抬高收入;8. 六親不認,隱瞞關聯收入;9. 為所欲為,篡改收入分配。關于收入確認的具體操縱手法和識不方法,詳見第七章。(二)利用虛擬資產高估利潤所謂虛擬資產,是指差不多實際發生的費用或損失,但由于上市公司缺乏承受能力而臨時掛列為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損益等資產科目。廣義的虛擬資產,還包括資產潛虧,如潛在的壞賬損失、潛在的存貨跌價損失、潛在的長期資產(如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的價值減損。利用虛擬資產科目作為“蓄水池”,不及時確認、少

40、攤銷或不攤銷差不多發生的費用和損失,是上市公司粉飾會計報表,虛盈實虧的常用手法。案例分析:東北制藥的利潤制造東北制藥股份公司確實是利用虛擬資產調節利潤的“高手”。該公司1996年報告了1,920萬元的凈利潤。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依照當地財政部門的批復,將差不多發生的折舊費用、治理費用、退稅損失、利息支出等累計約14,000萬元掛列為“遞延資產”。東北制藥公布了這份年度財務報告后,引起投資者一片嘩然。假如差不多發生的經營費用只要通過當地財政部門的批復,即可通過掛賬予以“待攤”或“遞延”,那么,上市公司還會虧損嗎?最終,東北制藥受到證券監管部門的通報批判,并被處以罰款。財政部為此還專門向各地財政部

41、門發文,明確指出上市公司屬于全國性公眾公司,其會計處理必須遵循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制度和準則,地點財政部門無權對上市公司違反會計制度和準則的會計處理做出批復。(三)期間費用資本化 依照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上市公司發生的支出必須區分為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資本性支出是指能夠使上市公司在一個會計年度或一個經營周期以上的期間受益的支出項目,如購置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只能在一個會計年度或一個經營周期以內的期間使上市公司受益的支出項目,如治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依照這一要求,上市公司為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而支付的專項長期借款而支付的利息費用,在這些長期資產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資本化,

42、計入這些長期資產的成本。廣告促銷支出和研究開發支出,有可能使上市公司在一個以上的會計年度或經營周期受益,從理論上講屬于資本性支出,然而,由于廣告促銷和研究開發支出所能帶來的以后經濟利益具有專門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國現行會計制度和準則均要求將其當作期間費用,不得資本化。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上市公司濫用利息資本化的規定,或將廣告促銷和研究開發支出計入資本化項目,蓄意調節利潤。案例分析:“無知無畏”的渝鈦白渝鈦白股份公司公布了1997年度財務報告后,立即在證券市場引起軒然大波,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因為負責審計渝鈦白股份公司的重慶會計師事務所對該公司的年度會計報表發表了否定意見。這是中國證券市場上第一

43、家被注冊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在編制1997年度會計報表時,渝鈦白股份公司將鈦白粉工程建設項目建設期間的借款及應付債券利息8,064萬元資本化為在建工程成本。重慶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審計時發覺,鈦白粉工程已于1995年下半年開始試產,1996年就差不多生產出合格產品,按會計制度規定8,064萬元應當計入1997年度的財務費用。重慶會計師事務所要求該公司更正這一違反會計規定的賬務處理,將這8,064萬元利息支出反映為期間費用,但遭到渝鈦白股份公司的“嚴正拒絕”。通過多次徒勞無益的協商后,重慶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被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44、這在我國上市公司中依舊第一次,在國際證券界也是十分罕見的。明知自己公司的財務報表要被發表否定意見,渝鈦白治理層竟欣然同意,可謂無知者無畏!針對渝鈦白股份公司上述年度報告,中國證券報進行了連續兩周的跟蹤報道,引起證券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1998年6月30日,該公司召開股東大會,經表決,一致同意按重慶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調整1997年度會計報表,調整后,該公司1997年度的虧損額由原來的3,879萬元增至11,943萬元。(四)借助股權轉讓“炮制”利潤由于我國的產權交易市場還專門不發達,對股權投資的會計規范尚處于起步時期,有許多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除了借助資產重組之機,利用關

45、聯交易將不良股權投資以天價與關聯公司置換股權獵取“暴利”外,還有少數上市公司利用利潤轉投資掩蓋虛假投資收益和投資項目合作分成等手段蓄意粉飾會計報表。此外,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迫于利潤壓力,經常在會計年度立即結束之際,與關聯公司簽定股權轉讓協議,按權益法或通過合并會計報表,將被收購公司全年的利潤納入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值得慶幸的是,財政部1998年5月已公布了通知,明確規定股權轉讓時,收購企業只能從收購之日起以權益法或合并報表的方法確認被收購企業的利潤,收購之日前被收購企業實現的利潤只能作為收購成本,收購企業不得將其確認為投資收益。這一規定,無疑將抑制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粉飾會

46、計報表。(5)高估存貨少計銷售成本經營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由于其存貨品種繁多,構成復雜,存放地點分散,盤點工作量大,應收帳款數量多,難以函證,專門容易利用存貨和應收帳款調節利潤,粉飾會計報表。典型做法包括:(1)利用存貨難以直接盤點或計量誤差,夸大期末存貨或存貨盤盈,少轉主營業務成本;(2)向關聯方高價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夸大主營業務收入,提高銷售毛利率;(3)多提存貨跌價預備,為以后會計期間拓展盈利空間;(4)空掛應收賬款,虛構銷售收入;(5)隨意改變應收賬款賬齡結果或壞賬預備計提比例,調節利潤;(6)全額計提壞賬預備,并在收回期間確認為當期收益。(6)利用其他應收款應付款隱瞞虧損或藏匿利潤

47、依照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科目要緊用于反映除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以外的其他款項。在正常情況下,“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的期末余額不應過大。然而,許多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顯示,“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期末余額巨大,往往與“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的余額不相上下,甚至超過這些科目的余額。其因此出現這些異常現象,要緊是因為許多上市公司利用這兩個科目調節利潤。事實上,老練的財務報表使用者差不多將這兩個科目戲稱為“垃圾桶”和“聚寶盆”。一般而言,“其他應收款”要緊用于隱藏潛虧,高估利潤,而“其他應付款”要緊用于隱瞞收入,低

48、估利潤。為此,通過分析這兩個科目的明細構成項目和相應的賬齡,便可發覺上市公司是否利用這兩個科目調節利潤,粉飾會計報表。一般而言,其他應收款余額特不巨大可能意味著:(1)關聯股東占用了上市公司的資金;(2)變相的資金拆借;(3)隱性投資;(4)費用掛賬;(5)或有損失(將貸款擔保發生的損失掛賬);(6)誤用會計科目。二、現代的財務粉飾手法現代的財務報表粉飾手法要緊包括:以資產重組為名,行會計造假之實;通過關聯交易,不當輸送利益;濫用“八項預備”,上演“洗大澡”鬧?。浑S意追溯調整,躲避監管規定;借助補貼收入,編造經營業績;利用收購兼并,進行數字游戲。與傳統手段相比,現代手段具有粉飾效果立竿見影,粉

49、飾手段沒有逾越法律法規界線等特點,因此,其危害性更應當引起報表使用者的高度重視。(一)以資產重組為名,行會計造假之實資產重組是上市公司為了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然而,資產重組現已被廣為濫用,以至提起資產重組,人們立即聯想到做假帳。近年來,在上市公司中,資產重組被廣泛用于粉飾財務報表。依照規定,假如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其在證券交易所流通的股票或債券將被摘牌。此外,依照中國證監會的規定,上市公司假如要配股,必須符合“最近三年凈資產收益率每年均在6%以上”的規定;若要增發,“最近三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必須達到10%以上,且最近一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不得

50、低于10%”。在我國,許多上市公司是通過國有企業局部改組而成的,鑒于上市公司具有專門強的融資功能,即使我國差不多放棄了沿用多年的“限報家數,總量操縱”政策,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上市公司的“殼資源”仍具有專門大價值。因此,當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時,其母公司(在多數情況下是非上市的國有企業)或所在地的地點政府,往往以“資產重組”為名,十分大方地向這些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伸出援助之手。這類資產重組的目的,實際上是轉移利潤,即由非上市的關聯股東將利潤轉移至上市公司,以達到配股、增發或幸免被摘牌的厄運。其典型做法包括:(1)借助關聯交易,由非上市的關聯股東以優質資產置換上市公司的劣質資產;(2)由非上市的

51、關聯股東將盈利能力較高的下屬企業廉價出售給上市公司;(3)將虧損子公司高價出售給關聯股東;(4)將不良債權和股權出售給關聯股東;(5)互購資產,哄抬利潤和資產價值;(6)剝離資產和負債。案例例分析:賤買貴賣的湘酒鬼7本案例引自黃世忠、葉豐瀅撰寫的“上市公司報表粉飾新動向:手段、案例與啟發”(上),財會通訊, 2006年第1期。7 賣酒的湘酒鬼一直有個心病應收款余額長年居高不下。為了解決這一心頭大患,湘酒鬼致力于資產置換,試圖甩掉無望回收的應收款項。尤其是在2003年被戴上ST帽子的前后期間,湘酒鬼更是利用資產置換頻繁上演會計把戲,成為利用資產置換操縱利潤的一個典型。2004年12月25日,湘酒

52、鬼公布“重大會計差錯調整 HYPERLINK /stock/announcelist.shtml t _blank 公告”,將2004年中報中3351.61萬元壞賬預備轉回的對應科目從治理費用調整到資本公積。這導致該公司2004年半 HYPERLINK /nz/2004nb/index.shtml t _blank 年報由盈轉虧,湘酒鬼在2004年實現摘帽的夢想也隨之破滅。上述會計差錯的產生源于2004年4月21日該公司與當地國有土地資源治理局的一項土地轉讓協議以及與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及湘酒鬼下屬的銷售公司簽訂的債權債務轉移協議。依照這兩份協議,湘酒鬼用其下屬銷售公司三年以上應收賬款1.92億元

53、,抵償評估作價為2.3億元的土地使用權。債權債務相抵后,差額0.35億元由湘酒鬼以現金方式支付給對方。交易完成日,湘酒鬼立即轉回了2003年對這些應收款計提的3351.61萬元壞賬預備,并將其直接沖減當期的治理費用。這筆分錄導致湘酒鬼2004年中報業績和第三季度季報業績大幅增加,其股票也于7月8日與10月14日兩次漲停。2004年11月底,湘酒鬼就這一賬務處理問題專門請示了有關部門,得到的答復是:依照湘酒鬼競購土地和債權債務轉讓這兩個協議,三年以上的應收款是用以清償競購土地產生的負債。因此后一項交易應被視為債務重組,重組債務賬面價值與轉讓應收款賬面價值和支付補價之和的差額(正好是3351萬元的

54、壞賬預備)計入當期資本公積。迫于無奈,湘酒鬼不得不進行差錯調整,使得2004年中報業績變臉扭盈為虧,股價連續5個交易日大幅下挫。事實上,早在編制2003年年報時,當時的湘酒鬼為幸免連續兩年虧損,曾試圖不對立即進入置換程序的應收款計提壞賬預備。它認為,資產置換盡管在2004年才開始,但置換協議已醞釀成熟,且換入土地使用權價值(即擬換出應收賬款的可能可收回金額)高于其賬面凈值,因而不需要在2003年度接著對這些陳年老賬計提預備。針對這一情況,湘酒鬼的注冊會計師向有關部門請示能否依照置換雙方的協議和董事會決議(因為在2003年度報告公布前,該方案尚未通過股東大會決議),在2003年度對上述3年以上的

55、應收賬款不計提壞賬預備,結果得到了否定的答案:首先,該資產置換協議尚未經股東大會批準,不對擬換出應收款計提壞賬預備于理不通;其次,不論從債務重組的角度依舊從非貨幣性交易的角度動身,換出資產和換入資產的價值都應分開考慮。換出資產(應收款)不可逆轉的減值趨勢與換入資產(土地使用權)公允價值的大小并無關系。最后,湘酒鬼因為在2003年度計提了這一筆壞賬而被冠以ST的帽子。2004年急于摘帽的湘酒鬼又在置換交易完成時對這筆壞賬預備作不當處理,這才有了會計差錯調整一幕。湘酒鬼的案例理應讓我們對實務中資產置換行為產生高度關注。具體到會計處理上,如何計量換入、換出資產的價值?專門情況下,如何分辨一項置換該適

56、用非貨幣性交易準則依舊債務重組準則?資產置換會計確認日期如何確定?這一系列問題都值得我們考慮。否則,在游戲規則不明的情況下,一旦資產置換與關聯交易捆綁出現,其危害指數必定成倍放大。湘酒鬼案例中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為何明顯不符合商業邏輯的資產置換能夠暢通無阻?在置換交易中,一方拿出的是價值2億多元的十分稀缺的土地使用權,另一方拿出的卻是賬齡超過3年、回收無望的應收款項(盡管其賬面價值為1.92億元)。試想,假如不是基于盈余操縱目的,誰情愿以“黃金”換“垃圾”呢?但類似的置換交易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卻大行其道,監管部門和注冊會計師對這類缺乏正當商業理由的資產置換卻集體失語。這不能不讓人產生如此的疑

57、慮: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形成對高質量會計審計信息的需求?(二)通過關聯交易,不當輸送利益我國的許多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改組而成,過去在實行行政審批制下,股票發行額度十分稀缺,上市公司往往通過對國有企業局部改組的方式設立。股份制改組后,上市公司與改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操縱的其他子公司之間普遍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利用關聯交易粉飾財務報表,不當輸送利益已成為上市公司樂此不疲的“游戲”。利用關聯交易不當輸送利益,其要緊方式包括:(1)虛構經濟業務,人為抬高上市公司業務和效益;(2)采納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場價格的方式,進行購銷活動或資產置換;(3)以旱澇保收的方式托付經營或受托經營,虛構上市公

58、司經營業績;(4)以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5)以收取或支付治理費、或分攤共同費用調節利潤;(6)隱瞞關聯關系,為關聯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案例分析:“六親不認”的重慶實業8 本案例引自黃世忠、葉豐瀅撰寫的“上市公司報表粉飾新動向:手段、案例與啟發”(上),財會通訊, 2006年第1期。8 2005年4月底,在2004年報披露的最后一個交易周,隨著大量績差公司業績的相繼亮相,滬深兩市最新的“每股虧損王”新奇出爐重慶實業(以下簡稱重實)以每股虧損14.08元創下歷年來股市單股虧損新高,并因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被迅速扣上ST的帽子,股價也從4月19日開始連續5日跌

59、停。重實2004年年報的合并資產減值預備表顯示,該公司共計提了6.6億元的減值預備,其中由于德隆事件計提資產減值預備共6.3億元,加上計提的可能負債,德隆事件對重實凈利潤的阻礙為-9.5億元左右。然而,這9.5億元的利潤是如何在一年內蒸發殆盡的呢?翻閱重實2001至2003年年報能夠發覺,一直以來,該公司披露的前四大股東皆為:北京中經四通、重慶皇豐實業、上海萬浦精細和上海華岳投資(其中前兩家從2000年開始確實是該公司的前兩大股東),同時聲稱:他們之間“不存在關聯關系”,但事實并非如此。依照重實在2004年6月公布的2003年報補充公告,這前四大股東全部為德隆國際操縱的子公司。也是在這份遲到了

60、多年的補充公告中,重實承認“德隆派出的人員占據了我公司董事會大多數席位,德隆已實際操縱了我公司董事會”。深交所在2004年7月,對重實這一“六親不認、隱瞞關聯關系”的行徑進行了公開責備。依照重實的補充公告,至少從2002年開始,重實差不多被納入了德隆系的資金鏈條。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重實依靠德隆系旗下其他控股公司的擔保,從各商業銀行貸款近4億元。具體如表2-2所示:表2-2 重慶實業的貸款擔保鏈時刻擔保人擔保金額(億元)擔保方式擔保事項2002.9.29新疆屯河1連帶責任交行貸款重實1億元(2.5年期)2003.10.80.25華夏銀行貸款重實0.25億元(1年期)2003.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