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溝煤礦矸石山復墾治理方案_第1頁
紅土溝煤礦矸石山復墾治理方案_第2頁
紅土溝煤礦矸石山復墾治理方案_第3頁
紅土溝煤礦矸石山復墾治理方案_第4頁
紅土溝煤礦矸石山復墾治理方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紅土溝煤礦砰石山復墾治理方案一、編制的目的山西昔陽紅土溝煤業有限公司煤礦由原鎮辦紅土溝煤礦和原樂平 鎮下思樂村辦煤礦整合而成,設計生產能力為30萬t/a,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和環境保護的規定,特編制本砂石山復墾治理方案。二、位置、范圍和交通條件(一)、位置和范圍山西昔陽紅土溝煤業有限公司煤礦位于昔陽縣城西5km的樂平鎮紅土溝村附近,隸屬昔陽縣樂平鎮管轄。本井田位于原坪上井田范圍 內。位于李家溝精查區東部。井田地理坐標為:東經 113 40 07 113 41 01北緯 37 36 24 37 37 38。井田東西寬約1200m,南北長約2200m,井田面積為 2.5208km2。(二)、交通陽涉鐵

2、路從東北部穿過,207國道穿過井田東部,井田至昔陽縣 城直距約2Km距207國道的運距約3Km由207國道與太舊高速公路 平定由入口并入全國高速公路網,由陽涉鐵路坪上集運站并入全國鐵 路網,交通便利。三、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該礦位于沁水煤田東部邊緣,太行山的西翼,地處黃土丘陵一河流 堆積階梯地帶。總體上地西高東低,最高點位于西部,海拔標高為939.9m,最低處位于井田東南部,海拔標高為855m,最大相對高差84.9m o(二)、水文井田屬海河水系,井田東北部有城北河,東南部外圍有松溪河,均由南西向北東流入桃河。上述各河流均為季節性河流。平時流量甚微 或斷流,遇大雨流量劇增,由現山洪。巴洲河

3、流域面積較大。井田內 無大的地表水體,只有洪水期有洪水從溝谷中短暫流過。(三)、氣象本井田地處黃土高原,冬春多西北風,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 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歷史最高氣溫為36.1 Co月平均氣溫為 7.5 C,最高月(7月)平均氣溫 21.5 C,極端最高為 22.8 C (1977.7),最低 月(1月)平均氣溫-8.8 C,極端最低-10 C (1970.1 )。每年6-9月為 雨季,年平均降水量為 486.35mm,年最高為806.2mm (1977年),年最 低為235.3mm (1972年),7-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7%年平均蒸發量為 1805.9mm,最高為 2265mm

4、; 1972 年),最低為 1565.4mm(1983 年)。霜凍期從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平均無霜期為 151天。凍土 深度一般為0.80m,最大凍土深度為1.10m。夏季主導風向為東風,冬 春主導風向為西北風。風速年平均為2.6m/s ,月平均最大風速為3.9m/s (1979 年 1 月),最小為 1.7m/s (1972 年 9 月)。(四)、地震昔陽縣地震臺1971年建立,8月正式記錄。據昔陽地震臺記錄及 有關歷史記載,昔陽地區地震情況如下:1、1927年夏,明天啟七年夏?!皦拿穹可醵?,余震二月余方止,永平(平定)亦震”。震級5.5級,烈度7。2、1980年2月12日2時40分11

5、秒,震中位置昔陽,震級 3.1 級。3、1982年11月10日1時2分17.6秒,震級4級。1982年11 月12日0時44分13.1秒,震級4.3。兩次地震震中均在巴洲公社上 秦山一帶。宏觀烈度達 6度。據山西?。?8)省震字第29號“關于頒 發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區劃圖及說明書,本區應屬W級基本烈度區”。井田水文地質井田位于沁水盆地東部邊緣,太行復背斜中端西翼。區內以低山丘陵地貌形態為主,北西高而南東低,最高點位于礦區西部的老廟 山頂上,海拔標高1698.80m,最低點位于礦區東部松溪河中,海拔標 高848.00m,相對高差850.8m,地層總體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呈單斜 構造,傾角一般小于

6、10 ,局部受構造影響,可達 20以上。從東向 西生露地層有奧陶系碳酸鹽巖、石炭系、二疊系和新生界松散巖層。深部奧陶系巖溶地下水屬娘子關泉域水文地質單元。地表水屬海河流域的松溪河水系,區內溝谷均為季節性溝谷,雨 季洪水均由北西流向南東,匯入松溪河。第二節井田水文地質條件本次在收集了礦井平均日排水量的基礎上,根據李家溝精查勘探區地質報告水文地質資料對本井田的水文地質條件評價提供了依 據。一、地表水系對砂石山復墾治理的影響 本井田以低山丘陵地貌形態為主,整體上西高東低,最高點位于 井田西部,海拔 939.30m,最低點位于井田南部的巴洲河內,海拔 857.2m,相對高差82.1m,洪水期地表水沿井

7、田內的溝谷中由西向東, 匯入井田東部的松溪河。由此可見地表水對砂石山復墾治理的影響較 小。第三節 砂石山復墾治理方案一、碎石山復墾治理方案該礦開拓和回采過程中所產生的煤砂石,大部分運由地面,堆放 于回風立井以北約 200m的溝谷中,該砂石堆以溝谷為主,西高東低, 向東200m為粉煤灰廠。砂石堆易成為泥石流的物源;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外排后 易損害本區的水土。另外砂石的堆積也有侵占良田和自燃的危險。根據上述因砂石堆放造成的災害,提由以下復墾治理方案,1、砂石堆對水土資源污染的防治堆放煤和煤砂石前,應對溝谷底部進行防滲處理。礦井生產砂石需采用專用車輛運至排砂場,堆置方式為每隔100m圍堰作壩,自下而上逐層堆置。碎石必須由溝底向上逐層鋪起,每0.7m為一層,噴灑石灰乳,由推土機推平碾壓后,覆蓋約 0.5m厚黃土層,并壓實,防止大 風刮起煤碎石灰。當砂石推至一定高度后,及時覆蓋黃土1.0m,對石干石山進行復墾,恢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