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文寫作概論2016年3月_第1頁
應用文寫作概論2016年3月_第2頁
應用文寫作概論2016年3月_第3頁
應用文寫作概論2016年3月_第4頁
應用文寫作概論2016年3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應用文寫作授課:博士1文章很重要!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用筆領導是重要的領導方式2課程背景應用寫作與我們關系密切,在社會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必備的素質之一。3課程目的系統了解掌握常用的應用類文章的實際用途及其寫作要領,提高應用寫作能力。 4課程內容概述黨政機關公文(上、下)會議文件經濟類應用文宣傳應用文禮儀應用文日常事務應用文應用文的寫作技巧5第一章 應用寫作概述第一節 應用文的特點與作用第二節 應用文的分類第三節 應用文的產生與發展第四節 應用文的寫作方法與步驟第五節 應用文的修改6第一節 應用文的特點與作用一、應用文概念應用文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使用的,為某種具體的使用目的而寫

2、的文章的文體,是完成具體工作或辦事的一種工具。應用寫作與文學寫作有所區別。7二、應用文特點第一,應用文的寫作目的在于直接應用。第二,應用文寫作是“實話實說”。第三,應用文有一定的使用范圍。8第四,應用文有較固定的格式第五,講求時效第六,特定的作者9三、應用文的作用第一,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第二,協調關系、指導工作第三,進行宣傳和教育10第四,傳遞信息、相互交流。第五,用作憑據。11第二節 應用文的分類 應用文種類繁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按其處理事務的性質劃分可以分為公務類應用文和私務類應用文。公務類應用文是指為處理國家和集體的事務而寫作和使用的應用文,即通常所說的公文,又叫

3、文件。私務類應用文是指為處理個人的事務而寫作和使用的應用文。12應用文公務文體黨政機關公文:命令、通告等事務文書:總結、計劃、調查報告等專用文書司法文書:起訴書等外事文書:照會等禮儀文書:祝酒辭、邀請私務文體條據類:請假條、借條等書信類:申請書、私人信件等筆記類:日記、讀書筆記等新聞文體:消息、通訊等13二、按表達方式劃分 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但不是絕對的,有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情況。14三、按使用領域分類1.行政類應用文(黨政機關公文、日常事務應用文)2.專業類應用文3.日常生活應用文15三、應用文的起源于發展 人類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應用寫作。說文敘說中記載,古人們最早是用結繩、

4、繪畫、圖形符號以及契刻等方法來記載生產與生活事項,這就是應用寫作最原始的形態。16 我國最早的文字大約產生于6000年前,從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發掘出的大量陶文來看,與后來的殷商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有一脈相承的跡象。 這些可以反映出我國文字發展的脈絡。三、應用文的起源于發展17 真正可以稱之為應用文雛形的,是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考古學家稱之為“甲骨文書”,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有據可查的最早的應用文。它出自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 甲骨文“甲”是龜甲;“骨”是牛骨或鹿骨。在甲骨上刻辭,稱為“甲骨卜辭”。甲骨卜辭主要用作占卜兇吉,上面刻的多是占卜的結果。其內容包括世系、天象、氣候

5、、食貨、征伐等等。 18河南安陽殷墟遺址19202122癸子(巳)卜賓鼎(貞):臣(執)?王占曰:“吉,其(執)隹(唯)乙、丁。”七日丁亥既(執)。23這是一條較完整的卜辭。由“前辭”(也叫敘辭,記錄占卜的日期、主持人)、“命辭”(也叫問辭、貞辭,記錄占卜的具體事項)、占辭”(記錄商王或貞人根據龜裂兆象預測將發生什么事情)、“驗辭”(將占卜之后一定時期內的實際情況來驗證占辭)四個部分組成。24 全辭大意:癸巳日占卜,由貞人“賓”主持貞問,問逃亡的臣奴能否抓住?商王武丁察看了卜兆后作出判斷,說:“吉利,到第三天的乙未或第五天的丁酉就會把臣奴抓住。”但是,商王武丁所占卜結果不準確,事實上在癸巳日占

6、卜的七天前的丁亥日,臣奴就早已在某地被抓住了。25 令人贊嘆的是,在3000年以前,祖先就已經創造出了體制相當嚴整而完備的記錄文樣式。直到今天,回憶記錄、會談記錄、觀察記錄等寫作,也總少不了這些項目:時間、參與人員、具體內容、結論或結果。26 成書于先秦時期的尚書目前是我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文章總集,它是一部歷史文獻匯編,一部以應用文為主的文集。 典用于記載上古的典章制度。 謨用于記載帝王、首領談話和其治國之策。 訓用于教誨開導,給后人以警示。 誥訓誡勉勵的文告,用于告戒鼓舞民眾。 誓軍人將士的誓詞。 命帝王賜命臣子的詔書。 第一章 第一節27 秦王朝建立后,朝廷在下令統一文字的同時,

7、也統一了文書體例。這一時期,應用文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 如:皇帝的命令,稱為“制”、“詔”。 臣子的上書,稱為“奏”(奏章)等等。 皇帝的印稱為“玉璽”,百官用“印”或“章”,又形成了公文的用印的制度。三、應用文的起源于發展28 漢代時期,傳承了秦代的一些制度,并建立了嚴密的文書寫作及管理制度。 這一時期,應用文體趨于紛繁,較之秦代分類更細密,體式更加規范。 以公文為例: 上行文有:“章、表、奏、議、策、疏”等之分。 下行文有:“詔、令、誥、制、敕、諭、”等之分。29在漢代,還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行政公文:高帝求賢詔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賈誼陳政事疏、論積貯疏晁錯論貴粟疏司馬相

8、如上書諫獵喻巴蜀檄等。30 “公文”的這一稱謂,在漢代出現。 除公務文書外,漢代的法律文書、史傳文書得到較大的發展。在傳文上,司馬遷的史記則將其成就推到了一個高峰。31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文學創作走向自覺的時代,文學創作的發展也促進了應用寫作的發展,而應用文理論的建立,則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標志。三、應用文的起源于發展32魏文帝曹丕的典論論文齊梁時期劉勰的文心雕龍它既是我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文學理論專著,也是我國第一部寫作和應用文理論匯集,從而奠定了我國古代應用寫作理論的基礎。應用寫作由此進入到一個有一定理論指導的自覺階段。33 這一時期較出色的應用文有: 諸葛亮出師表 李密陳情表 王羲之與恒溫

9、箋 陶淵明與子儼等書自祭文 沈約答陸厥書等等 第一章 第一節34 唐宋時期的應用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達到了歷史高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唐代涌現了一大批應用寫作的大手筆。尤其是唐中葉,由韓愈等人倡導的“古文運動”,對應用文的發展及文風的轉變,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三、應用文的起源于發展35 優秀的應用文有: 韓愈上宰相書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白居易請贖魏征宅奏 李白與韓荊州書 劉禹錫陋室銘36宋代發展了唐代的優勢,應用文水平的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代表作有: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王安石上仁宗皇帝書歐陽修謝致仕表。岳飛南京上高宗略等等“應用文”一詞在這一時期出現,這一稱謂

10、最早見于北宋蘇軾的答六巨濟書。37 應用文的發展,經歷了唐宋的輝煌之后,在明清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其特點是: 1、應用文文體分類更細密,寫作要求更規范。 2、應用文文體研究與寫作理論研究進一步展。 3、應用文寫作隊伍更為龐大。 4、文書制度更加系統、嚴密而且有創新。三、應用文的起源于發展38 我國的應用文從其誕生到封建統治結束,大體經歷了萌芽、成型、發展、成熟、完善的演變過程。 從哲學的角度觀察: 上古時期的應用文,主要用于人與神的對話。 秦漢開始以后的應用文,主要是君與臣的對話,以鞏固統治政權。 唐宋以后的應用文,擴展到官與民、民與民的對話,以適應社會的普遍需要。39 辛亥革命之后,

11、廢除了沿襲幾千年的舊式公文制,建立了以白話文為中心的新的文種和公文程式。具有以下特點:1、語言變化,由文言文變為白話文,語體形式更貼近生活。2、封建色彩減少,民主意識加強。3、反映整個國家與地區經濟、文化生活的文體大量產生。三、應用文的起源于發展40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制定了公文程式,它的出現,宣布了幾千年封建王朝沿用的公文體式的廢除,同時,確定了新的體式。41 新中國成立以后,1951年通過頒布了公文處理暫行辦法為新中國公文體裁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先后批準頒發了一系列有關公文寫作與文書處理的文件,并根據社會的發展和現實需要不斷調整修訂。 第一章 第一節三、應用文

12、的起源于發展42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1981年印發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暫行辦法。1987年2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正式規定了現行公文為9類15種。2000年8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新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2012年,中辦、國辦印發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43怎樣學好應用寫作?第一,要加強自身修養,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第二,提高政治理論修養和法制觀念。第三,要有必需的知識積累。(1)政治理論、社會科學、歷史、社會文化知識和其他方面的知識。(2)有關業務知識。(3)寫作基礎知識。第四,借鑒范文,加強實踐。44第四節 應用文的寫作方法與步驟一、主題和材

13、料二、結構與文本模式三、語體特征和語言特點四、表達方式五、應用文的寫作步驟45主題材料結構 語言“靈魂”“血肉”“骨骼”“細胞”文章寫作四要素文章寫作人體構成46一、主題和材料(一)主題的含義和要求深刻47材料來源學習積累現場調研網絡搜尋(二)材料及其來源查閱文獻48(三)材料的選擇與使用選擇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用材料梳理、剪裁、加工49二、結構與文本模式(一)結構的含義與類型 應用文的結構內部結構外部結構邏輯結構篇章結構縱式結構橫式結構交叉結構50三、語言特點 莊重 平實語言特點 明確 簡約 得體 51莊重:莊嚴、鄭重。 “板起面孔說話” 1.使用書面語言,不用或少用口語、俗語 2.使用

14、標準語言 3.忌濫用文學語言 4.語言實在,言之有物 52平實:平易、樸實 1. 寫作態度要誠實 2.“少做作,勿賣弄” 53明確:明白、確切 1.用語慎審周密,分寸恰當2.用限制性的詞語表示出事物的差別3.運用數字明確表述事物4.注意前后照應,避免互相矛盾5.不生造詞語,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54簡約:簡潔、精當1. 從特定目的、特定對象出發,根據工作需要,寫最重要的2運用各種簡省的表述方法3認真修改55案例:瞿秋白的“26字”演講 北伐戰爭開始前夕,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在廣州請瞿秋白先生給全軍政工人員作演講。與會者對他的演講的名氣早有耳聞,都把這當成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做好了詳細記錄

15、的準備。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走上講臺只說了一句話:“宣傳關鍵是一個要字,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一句話,26個字,當他走下講臺時,全場愕然。寂靜了幾秒鐘后,全場這才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56得體:適合交際題旨和語境 1.要適合發文者的身份 2.要適合題旨 3.要適合對象 4.要適合語境 57四、應用文的寫作步驟文章寫作準備平時準備特定準備構思表達修改提煉主旨選取材料謀篇布局選詞煉句準確表達一氣呵成查文種選擇查寫作要素查標點符號58第五節 應用文的修改修改,是寫作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它是作者認識不斷深化的反映,也是使表達的形式不斷周密、完善,提高應用文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

16、從事文字工作的同志應該具備的基本功。一、修改的意義第一,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重要手段,第二,是由文章的作用、特點所決定。第三,是應用文寫作的重要環節。 59二、文章修改的方式文章修改的方法很多,往往因人而異,因文而異,大多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己修改。另一種方式是請別人改。60三、修改的范圍修改應用文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斟酌主旨(二)調整結構(三)材料取舍(四)推敲文字(五)檢查格式正確與否61案例:胡喬木談寫文章作為黨內著名的筆桿子,胡喬木一生起草、整理了一系列載入史冊的重要文件和歷史文獻。毛澤東曾夸獎他說:靠喬木,有飯吃。鄧小平稱他是“黨內第一支筆”。胡喬木的文章為什么能夠引

17、起這樣的反響?重讀他對寫好文章的論述,對于當前領導干部自己動手寫文章仍有借鑒意義。62材料新,就是文章內容要有新東西。在他看來,寫文章就如同給朋友寫信一樣,非有什么話告訴別人不可。“每次有每次不同的問題,每次有每次不同的 意思,不同的語調”。因此,寫文章就不能照抄別人的意思或詞句,如果把別人說過的話拿來再重復一遍,就好比是鸚鵡學話,令人生厭。因此,我們要善于運用調 查研究的方法,從豐富的群眾生活中去發掘材料。63語言實,就是要寫得具體細致。他認為,有些文章之所以讓人讀起來摸不著頭腦,往往是因為喜用抽象的名詞來說明事情,這些話過于籠統和空洞,就好 像霧中看人,若見若不見。而用具體的事情來說,就好

18、像看見人的面貌,聽見人的聲音,使人覺得真切實在。寫文章也不能老板著面孔說些枯燥的話,要寫出一點趣味來。文章里要有適當 的幽默。他把這種幽默比作是一種風,“這個風不是冬天的寒風,也不是夏天的熱風,而是小電扇扇來的風。這種風可以把人吹得清醒過來,使人感到舒服”。64題目小,就是把題目范圍定得小些。他非常講究文章標題的重要性,認為制作標題如同畫龍點睛。“如果用畫龍比作寫文章,用點睛比作制標 題,是非常恰當的。龍身畫得好,龍眼點得好,這條龍就活了起來。否則,龍身畫得再好,而龍眼點得沒有神,就是一條死龍。”所以,他不贊成寫文章定大題目, 如果題目范圍定得小一些,就容易把問題說明得深刻精到。65對象清,就是動筆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說話的對象是誰。我們寫文章是為了給人看的,給什么人看,要使人看下去,應該捉摸一下,要因人、因事、因地制 宜。也就是,上什么山,唱什么歌。他主張,寫作的時候,就像自己面對著讀者說話,就要弄清楚聽話的人“他們的生活如何,需要的是什么,想著什么事情,喜歡 什么,討厭什么,然后我們才能用他們的語言,去打動他的心弦”。只有這樣,我們說出的話才會親切有味,而不是隔靴搔癢、枯燥無味。66案例二:毛主席如何讀書1.認真地學,反復地讀反對那種只圖書、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