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13財政平衡_第1頁
財政學13財政平衡_第2頁
財政學13財政平衡_第3頁
財政學13財政平衡_第4頁
財政學13財政平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三章 財政平衡論1本章提要第一節 財政平衡概述第二節 我國傳統的財政平衡學說2引言在我國財政參與宏觀調控的實踐中,財政平衡論發揮著相當重要的指導作用。 3第一節 財政平衡概述一、財政平衡的概念二、財政平衡的計算口徑三、改革開放以來的財政收支實踐四、財政赤字的彌補方法及效果 4一、財政平衡的概念財政平衡是財政收支在量上的對比關系的反映。 收大于支,表現為盈余支大于收,表現為赤字收支相等5財政收支之間的矛盾具有客觀性需要與可能的矛盾在財政領域經常反復出現,即財政支出需要大于財政收入的可能。 財政決策的失誤,計算與實際的不一致也會引起財政收支矛盾。 生產力發展水平與經濟管理水平的變化對財政收支產

2、生影響,也會造成收支矛盾。 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在時間上不一致。 某些意外事故會影響到年度財政收支的平衡。 6財政收支又是彼此依存、互相統一的 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目的相同,都代表著相等價值的資源,以政府為分配主體,實行最優配置。 財政收入是財政支出的來源,財政支出是財政收入的使用。 財政支出又促進和影響財政收入,它是保證財政收入增加的條件。 7財政平衡是一種相對平衡只要財政結余或赤字不超過一定的數量界限,就可以視為財政收支的平衡形態。 財政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年度平衡每個財政年度的收支都要保持基本平衡。 周期平衡指在一個經濟周期內收支基本保持平衡。 財政平衡是一種綜合平衡不能就財政平衡論財政平衡

3、。 8二、財政平衡的計算口徑2000年我國首次將債務利息支出列入中央財政總支出中,我國關于財政平衡統計口徑首次與西方趨同。 之前我國與西方財政平衡口徑的差異公債收支是否列為預算收支的差異 我國:當年財政盈余或赤字=(預算的經常收入+公債收入)(預算的經常支出+預算的投資支出+公債還本付息支出) 西方:當年財政盈余或赤字=預算的經常收入(預算的經常支出+預算的投資支出+公債付息支出)公債付息支出是否列入預算支出的差異我國:當年財政盈余或赤字=預算的經常收入(預算的經常支出+預算的投資支出)9雙方財政平衡的口徑差異根本上是由雙方的經濟體制差異所決定的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公債是計劃型公債,

4、具有固定性和穩定性的特點。相反,西方公債則是市場型的公債,它不是預算的一種經常性的收入來源,而具有臨時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這就根本決定了我國當時的公債可以作為預算收入手段,而西方的公債則不能作為預算收入手段。改革初期仍未消除的計劃經濟性質,決定了我國對預算赤字的統計,一時難以轉到市場型的口徑上來。而我國最終將公債收支從預算收支的統計口徑中剔除出去,則是經濟體制轉軌導致了我國公債的市場化所決定的。 10三、改革開放以來的財政收支實踐表13-1:1978年后,基本上每年都有赤字。且赤字規模有逐步擴大的趨勢。我國處于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現階段我國的財政平衡是一種“緊平衡”。其具體表現是,在今后相當長的

5、一段時期內,我國的財政收支平衡的經常形態是財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11表13-1 19782003年我國財政收支簡表 年份 財政收入 (億元) 財政支出 (億元) 收支差額 (億元) 1978 1980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132.26 1159.93 2004.82 2664.90 2937.10 3149.48 3483.37 4348.95 5218.10 1122.09 1228.83 2004.25 2823.78 3083.59 3386.62 3742.20 4642.30 5792.62 10.17 -68.90 0.57 -1

6、58.88 -146.49 -237.14 -258.83 -293.35 -574.5212表13-1(續) 年份 財政收入 (億元) 財政支出 (億元) 收支差額 (億元)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6242.20 7407.99 8651.14 9875.95 11444.08 13395.23 16386.04 18903.64 21715.25 6823.72 7937.55 9233.56 10798.18 13187.67 15886.50 18902.58 22053.15 24649.95 -581.52 -52

7、9.56 -582.42 -922.23 -1743.59 -2491.27 -2516.54 -3149.51 -2934.7013四、財政赤字的彌補方法及效果 彌補財政赤字的方法 動用歷年財政結余增加稅收增發貨幣發行公債14動用歷年財政結余動用歷年結余就是使用以前年度財政收入大于支出的結余來彌補財政赤字。 財政動用上年結余,必須協調好與銀行的關系,搞好財政資金與信貸資金的平衡。15增加稅收增加稅收包括開增新稅、擴大稅基和提高稅率。 增加稅收不是彌補財政赤字穩定可靠的方法。 由于稅收的法律規定性,決定了不管采用哪一種方法增加稅收,都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法律程序,這就使增加稅收的時間成本增大,難解

8、政府的燃眉之急。納稅人對稅收的增減變化是極為敏感的,這就使得政府依靠增稅來彌補財政赤字的試圖往往會受到很大的阻力。拉弗曲線(見圖18-1)表明增稅也是受到限制的,不可能無限增加。增稅與宏觀經濟形勢有密切關系,也會對其造成巨大影響。 16 拉弗曲線 17增發貨幣貨幣數量方程:m v p y pmvy m是貨幣的增長速度,v是貨幣流通速度增長率,p是通貨膨脹率,y是真實GDP的增長率。在假設一國的真實GDP的增長率不變的情況下,貨幣的增長速度決定了通貨膨脹。過量的貨幣發行,必然帶來通貨膨脹。 18發行公債通過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是世界上通行的作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發行公債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對認購

9、者都有好處。通過發行公債來彌補赤字也最易于為社會公眾所接受。 但在貨幣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公債發行會對私人部門產生“擠出效應”;當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持有公債時,會產生通貨膨脹效應。 19第二節 我國傳統的財政平衡學說一、傳統財政平衡學說產生的歷史背景二、傳統財政平衡學說的主要內容 三、傳統財政平衡學說的現實意義 20一、傳統財政平衡學說產生的歷史背景我國傳統的財政平衡學說即財政、信貸、外匯和物資綜合平衡學說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 財政平衡、信貸平衡、物資平衡、外匯收支平衡及其綜合平衡的理論即“四平”理論。21二、傳統財政平衡學說的主要內容財政收支平衡與信貸收支平衡 財政、信貸與外匯收支平衡

10、財政、信貸、外匯收支平衡與物資供求平衡的關系 22財政收支平衡與信貸收支平衡財政、信貸收支平衡的必要性財政性存款是信貸資金的重要來源。 銀行需要用財政投資建立和充實自有資金。專業銀行運用財政資金進行信貸投資。 財政增撥信貸資金以彌補信貸差額。 預算執行過程中,財政如收不抵支則向銀行透支。 銀行向財政上繳稅收利潤。 23財政、信貸統一平衡的實現 共同承擔供應企業再生產資金的需要。 正確處理財政結余。 正確處理稅前還貸。 有計劃地互相彌補收支差額。 避免財政“虛收實支”,銀行“虛存實貸”。24財政、信貸與外匯收支平衡在一定時期內,外匯收支總額相等,稱為外匯收支平衡。外匯收入大于支出的差額,稱為順差

11、;反之,稱為逆差。 外匯收支對財政收支、信貸收支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日益加強外貿外匯收支影響到財政收支平衡。 國外債務收支直接影響著財政收支。 外匯收支會影響國內貨幣流通量。 外匯收支也受到財政、信貸收支的制約。 25財政、信貸、外匯收支平衡與物資供求平衡的關系財政、信貸、外匯收支平衡包括在物資平衡的概念之中,并且成為實現物資供求總量平衡的重要手段。 26三、傳統財政平衡學說的現實意義 傳統財政平衡學說反對財政向中央銀行透支的觀點對于政府政策的制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立法建設仍有裨益。 傳統財政平衡學說從全社會資金的角度看問題的方法,仍可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實行宏觀調控所借鑒。 傳統財政平衡學說將財政資金與可利用物資的多少聯系起來對社會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