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無言之美》課件(共44張PPT)+教案+導學案+同步檢測+素材_第1頁
15《無言之美》課件(共44張PPT)+教案+導學案+同步檢測+素材_第2頁
15《無言之美》課件(共44張PPT)+教案+導學案+同步檢測+素材_第3頁
15《無言之美》課件(共44張PPT)+教案+導學案+同步檢測+素材_第4頁
15《無言之美》課件(共44張PPT)+教案+導學案+同步檢測+素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15無言之美課件(共44張PPT)+教案+導學案+同步檢測+素材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5無言之美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文意,把握的行文思路。(重點)2.學習舉例論證的方法。(難點)3.學會欣賞藝術作品,懂得感受作品的“無言之美”,培養良好的審美素養。(重點)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A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B荒漠中一縷炊煙升起,因為沒有風,多以它顯得特別直;遠方橫著一條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來格外的圓。比較A、B兩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句子更有意境,更能打動人?答案示例:A句。雖然B句描寫得十分詳細,還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缺失了A句中悲涼雄渾

2、的意境。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出B句的描寫更加細致,為何反而達不到A句的效果呢?難道是因為說得太多反而不夠好?也許,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內容,能夠解答這個疑問。同學們,在各種精彩文章評論中我們經常看到“言有盡而意無窮”這類句子,那么,何謂“言有盡而意無窮”“言不及義”“言不盡意”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問題去學習朱光潛先生的無言之美,細細體味語言的魅力吧!二、預習交流1.文題解讀。“無言”本指不說話,文中指適當“留白”,含蓄不露。標題言簡意賅,揭示了本文的論題和主旨。言有盡而意無窮。無窮之意達之以有盡之言,所以有許多意,盡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經表現的一部分,而是美在未表現而含蓄無窮的一大部分

3、。這就是所謂無言之美。無言之美,在于有太多留白地帶和想象空間,可以給人們更多的回味。2.介紹。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安徽桐城人。朱光潛是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個在中國廣泛介紹西方美學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溝通了西方美學和中國傳統美學,溝通了“五四”以來中國現代美學和當代美學。他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座橫跨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梁”,是我國現當代最負盛名并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3.字詞檢查。(1)訂正字音。意蘊(yn)縹緲(piomio)附麗(f)銖兩悉稱(zhchn)惟妙惟肖(xio)寂寥(lio)淵穆(m)信手拈來(nin)臭(2)

4、詞語釋義。附麗:附著,依附。銖兩悉稱:形容兩方面輕重相當或優劣相等。銖兩,比喻微小之處。悉,都。稱,相當。盡致:詳盡細致,達到極點。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信手拈來:隨手拿來。多形容寫文章時詞匯或材料豐富,不費思索就能寫出來。(3)詞語辨析。“瞬息萬變”和“變幻莫測”兩個詞都有變化較快、較多的意思。“瞬息萬變”指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有很多變化,形容變化很多很快。“變幻莫測”指事物變多端,難以揣測,沒有規律可循。三、整體感知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明確: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切。2.劃分層次。第1部分(12)闡述要論述的問題:言不能完全達意。第2部

5、分(36)提出問題文學能不能、要不要言盡其意、盡善盡美。第3部分(712)分析問題以圖畫、文學作品、音樂、雕刻為例,具體論證美術作品的無言之美。第4部分(13)得出結論歸納以上實例,得出鮮明論斷。四、內容解讀(一)讀第1自然段,回答問題1.孔子對他學生說的“予欲無言”的含義是什么?明確:真理的聲音是微弱的,孔子說了,可是沒有人在聽,或者僅僅是表面上在聽,即使聽了,也沒有人去做。孔子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所以孔子這句話是說,即使真理的聲音很微弱,但天道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還是要按照其內在的規律運行,沒有人能夠阻擋。2.文章開頭引述孔子和子貢的對話,有什么作用?明確:首先,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貢的對

6、話,引出“無言”這一話題,從而展開了對“無言之美”的論述;其次,以這一事例為引入,故事性強,易于理解,也起到了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的作用。(二)讀第2自然段,回答問題認為“無言”的意蘊,應該從哪方面著手研究?明確:認為要探究“無言”的意蘊,應該從美術的觀點去研究。(三)讀第3自然段,回答問題1.概括言和意之間的關系。明確:言所以達意,然而意絕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只能近似。一句話概括言與意的關系,即“言不盡意”。2.請概括說明認為“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的理由。明確:“言”是“達意”的手段,它固定,有跡象,散碎,有限;“意”是“言達”的目的,它多變,無蹤,混沌,無限;“言”不可能完全“達意”,只能

7、述其大概。3.怎樣理解“以言達意,好像用斷續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這句話的含義?明確:這句話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以言達意”比作“用斷續的虛線畫實物”,說明了“言是不能完全達意”的。(四)讀第4自然段,回答問題1.對文學的是怎樣定義的?明確:所謂文學,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美術。2.第4自然段論說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明確:這段文字論說了文學作品是“以言達意”的一種美術,只有“以言達意”才會引起美感。這一段為下面闡述“盡善盡美”的條件,并且表明的觀點做了鋪墊。(五)讀第5自然段,回答問題1.接下來以文學為例,他是如何論證以言達意的?明確:文學中的以言達意意象和語言要盡善盡美美術作品不能

8、說謊2.完全的傳情達意指哪兩個方面?明確:我們所說的話,就恰是我們所想說的話;我們所想說的話,我們都吐肚子說出來了,毫無余蘊。(六)讀第6自然段,回答問題第6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明確:用了反問的修辭方法,提出問題文學是否應當追求所言(所寫)與所想完全一致?(七)讀第7自然段,回答問題1.怎樣理解“假使能夠,也并非文學所應希求的”這句話?明確:這一句話的意思是如果真的能做到“筆之于書的和存之于心的銖兩悉稱,絲毫不爽”,也不是文學上所應希求的。強調了文學上要做到“無言之美”。2.認為文學作品“要盡美盡善”“和自然逼真”,“才能引起美感”。后來又說“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完全傳達情緒意旨,假使能夠,也并非

9、文學所應希求的。”這樣說是不是矛盾?為什么?明確: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完全傳達情緒意旨,因此難以滿足達到“盡善盡美”的條件,但文學仍然有“美”的境界,因為認為對于表達全部意旨,不僅是文學,“一切美術作品也都是這樣,盡量表現,非唯不能,而且不必”,就算言語不能表現所有意旨,也能達到美。退一步講,就算言完全能盡意,也不必要做到這一點,因為“言不盡意”給人帶來的“無言之美”更難能可貴。(八)讀第8自然段,回答問題1.從第8段開始,從哪幾個方面證明“無言”也能產生美?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明確:一共從四種藝術入手,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了“無言”也能產生美。以“言盡一切”的相片與“言及部分”的圖畫相比,

10、以圖畫之美證明了無言之美;以文學作品的含蓄之美凸顯無言之美;從音樂中的“無聲勝有聲”論證無言之美;從雕刻藝術的低眉含蓄不流露來論述無言之美。2.從哪些方面將相片和圖畫進行對比分析?其作用是什么?明確:從兩個方面進行對比,一是哪一個更“和自然逼真”,二是哪一個引起的美感更濃厚。通過對比,說明了盡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實物,而圖畫只是選擇性的、理想化的表現,但圖畫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濃厚,這就通過類比,說明了“言不必盡意”所帶來的“無言之美”。3.試分析第8自然段的論證思路。明確:先對比相片和圖畫哪一個更“和自然逼真”;然后又進一步提問:兩者“所引起的美感哪一個濃厚”,自然得出圖畫具有美感,直

11、接反駁了“和自然逼真”的觀點。(九)讀第9自然段,回答問題1.從文學作品方面如何論證“無言之美”的?觀點:言不盡意,也不必盡意。論證方法:舉例論證。論據:論語: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陶淵明的時運:有風自南,翼彼新苗雪;讀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怨情(李白)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陶淵明歸園田居杜甫后出塞2.通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為例,論述了文學作品言不盡意,也不必盡意的觀點。請你仿照的方法,選擇一句你熟悉的詩句進行分析。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明確:文學上的“無言之

12、美”:并不以盡量表現為難能可貴。賞析李白的怨情詩的前兩句用賦,末尾用問句歸結“怨情”。這里的賦是個動態的過程,首先是“卷珠簾”,然后“深坐”,再“顰蛾眉”,最后“淚痕濕”,行動可見,情態逼人。李白的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個意境,一個孤獨的女子的思念之情。這樣一個很平凡的情景,捕捉到了幾個點,由這幾個點勾出一幅簡單的畫面,同時又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隨意的一個小細節,就可以透露整個主題,可見詩人的洞察力。賞析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

13、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首詩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這首詩最突出的是寫景描寫園田風光運用白描手法遠近景相交,有聲有色。其次,詩中多處運用對偶句,如:“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還有對比手法的運用,將“塵網”“樊籠”與“園田居”對比,從而突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自然的熱愛。另外,語言明白清新,幾如白話,質樸無華。這首詩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意境,詩的語言完全為呈現這意境服務,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詩便顯

14、得自然。總之,這是經過藝術追求、藝術努力而達到的自然。(十)讀第10自然段,回答問題從音樂方面如何論證“無言之美”的?觀點:無聲勝有聲,不必追求“盡量表現”。論證方法:舉例論證論據:“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聽得見的聲調固然幽美,聽不見的聲調尤其幽美。”濟慈希臘花瓶歌(十一)讀第11、12自然段,回答問題從雕塑方面如何論證“無言之美”的?觀點:含蓄不露論證方法:道理論證(引證法)、舉例論證論據:(1)“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2)希臘雕刻家抓住人物“將達苦痛極點前一頃刻的神情”來雕刻,含而不露,避免了“掙扎呼號”的直露,反而給人更深刻

15、的印象。(十二)讀第13自然段,回答問題1.研讀最后一段,說說“無言”到底指什么。它又美在何處?明確:“無言”不僅僅指無法用言語形容,更指在表現客觀對象的美時,并不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說出來,而是含蓄不露,留下空白讓欣賞者自己去領會。“無言”美在含而不露,給欣賞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間,使其產生真切深刻的美感體驗,收到“言已盡而意無窮”“無聲勝有聲的效果。2.最后一段中不主張“吐肚子”,與前文的表述是否矛盾?明確:不矛盾。前面的“吐肚子”強調的是“和自然逼真”,要把想說的都要說出來。這是做到盡善盡美的條件;這里的不“吐肚子”強調的是藝術要懂得留一大部分讓欣賞者自己去領會。側重點不同,故不矛盾。五、合

16、作探究1.是怎樣論述“無言之美”的?請你簡述本文的論證思路。明確:文章先用孔子“無言”的事例引出對“言”與“意”的特點及其關系的分析理解。然后提出文學盡善盡美的條件“和自然逼真”,再對比相片和圖畫,予以反駁。緊接著分別列舉文學、音樂和雕塑的實例,證明“言不必完全達意”和“無言之美”。最后一段作結,得出結論。層層推進,論述有力。2.品味下面一段話,說說你品味到“無言之美”的例子。拿美術來表現思想和情感,與其盡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與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說出來,不如留一大部分讓欣賞者自己去領會。因為在欣賞者的頭腦里所產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較盡量流露的還要更加深刻。明確:以課文孤獨之旅為例,文章以鴨

17、子下蛋結尾,這就給讀者留下了足夠大的想象空間,鴨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許要抒發自己長大的感慨了。不出一言,促使著我們在腦中構造圖景,這就是一種“無言之美”。3.請你結合的任意一則論據,說說你對“無言之美”的感受。明確:正如探討文學作品時的數個例子,詩歌本是極其簡短的幾句話,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卻是極其寬廣的。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言語只有短短的十個字,但是讀來卻似看見大漠的寬闊宏偉之景,悲涼之意,予人以悲涼雄壯的美感。然而,要描寫出這寬闊宏偉之景,悲涼之意,恐怕書萬言都難以說盡,這不是意味著將它們寓于無言之中了嗎?這就是古典文學中深蘊的無言之美。4.在文末說:“說出來的越少,

18、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分組討論,說說你是否認同這一觀點。觀點一:我認同。一切美術作品,“盡量表現,非唯不能,而且不必”。“無言”“少言”的美術作品,含蓄不露,以有限的“言”表現無限的美,能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無窮。觀點二:我不認同。“無言之美”只是用盡可能精練的“言”表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并非越少越好。例如,音樂中“無聲勝有聲必須建立在“有聲”的基礎上,無聲的寂靜并非就是最美的境界。所以,含蓄是藝術的最高境界,但并非說出來的越少越好。5.回顧課文內容,說一個你品味到“言不必完全達意”“無言之美”的例子。明確:宋徽宗喜愛書畫,常出題考畫家。有一次考試,他出

19、的題目是“深山藏古寺”。這個題目要畫好并不容易。前來參考的學子,有的在山腰間畫古廟,有的在叢林深處畫古廟;有的畫得完整,有的只畫出廟的一角或廟的一段殘墻斷壁宋徽宗看了很多幅,都不滿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時候,有一幅畫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細端詳了一番,連連點頭稱贊,并將之點為“魁選之作”。(注:魁選,即第一名)那位高明的畫家,根本就沒有畫廟。畫的是崇山峻嶺之中,一股清泉飛流直下,跳珠濺玉。泉邊有個老態龍鐘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進桶里。就這么一個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這個題目表現得含蓄深邃極了。和尚挑水,當然是用來燒茶煮飯,洗衣漿衫,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廟;和尚年邁,還得自己來挑水

20、,可以想象到那廟是座破敗的古廟了。廟一定是在深山中,畫面上看不見,這就把“藏”字表現出來了。這幅畫比起那些畫廟的一角或廟的一段墻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題意。6.請結合全文,闡釋“無言之美”的內涵。明確:(1)“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無言”中包含著無限深遠的情緒意旨。(2)“無言”是一種含蓄藝術,簡單的表述常常比冗長的演繹更值得玩味。(3)“無言”留下了廣闊的藝術空間,讓欣賞者獲得美的體驗。六、寫作特色1.論據豐富,典型有力。本文“信手拈來”的美術、文學、音樂、雕刻等方面的實例,涉及不同門類,有中有外,不僅數量豐富,內容翔實,并且無一不指向“無言之美”這一中心。例如第9段連續列舉“逝者如

21、斯夫,不舍晝夜”“有風自南,翼彼新苗”“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等例子,對其進行“演義”和“玩味”,從而論證“盡量表現”不如“含蓄”更有味更真切更動人,頗有說服力。2.方法多樣,論證有力。(1)舉例論證。為證明“言不必達意”“無言之美”,分別列舉了圖畫、文學、音樂、雕塑等具體的實例,然后從中進行分析,有力證明了自己的觀點。(2)對比論證。第3自然段把“言”和“意”進行比較;第8自然段把相片和圖片進行比較;第10自然段的流露和含蓄的比較等都是為證明“無言之美”服務的。(3)引證。文章開篇就引述孔子的話,目的是引出對“無言”的論述。第9自然段在列舉不同文學作品的例子時,分別引述了論語時運讀省試湘靈

22、鼓瑟登幽州臺歌歸園田居后出塞等文學作品中的詩文加以分析論述。在第10自然段中又列舉了琵琶行和希臘花瓶歌的詩句和原文,進行有力證明。3.深刻嚴謹,平實洗練。本文由論語中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引出“無言”,引申到對美術作品中“無言”的理解,否定了“盡美盡善”“和自然逼真”的觀點,以多個美術方面的例子為依據,得出“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觀點,頗具獨特性和深刻性。在論述過程中則十分講究用語的嚴謹準確。例如,“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中的“完全”、“與其盡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中的“稍”等,都用得極有分寸,經得起推敲。作為一篇學術著作,本文深入淺出,洗練明白。一方面,用

23、了不少諸如“我們都吐肚子說出來了”“稍有美術口胃的人”等口語化的表達;另一方面,在讀者有可能產生理解障礙之處常常加以適當的解釋,如第5段“要和自然逼真毫無余蘊”,第13段“換句話說”等,都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七、暢談感受學習本文之后,我懂得欣賞藝術作品不僅要關注有形有象的部分,而且要關注藝術的“無言”之處,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感受到藝術家的匠心,感受到藝術的美好。學習本文之后,我懂得我們在寫作或藝術創作時,要注意留出讓欣賞者自己去領會的地方,創造出藝術的“無言之美”,增加藝術創作的情趣。學習本文之后,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會和一樣,善于發現各種藝術作品的共通之處,并用自己了解的藝術欣賞形式去理解

24、新的、陌生的藝術形式。八、課堂小結古典文學中深蘊的“無言之美”需要讀者細細品味。正如探討文學作品時的例子,詩歌本是極其簡短的幾句話,但是其中包含的意境卻是極其廣闊的,如果僅僅流于表面,不加深思,就可能與經典失之交臂。九、練習設計欣賞藝術作品時,不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還要關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無言之美”。請你選擇本書中的一篇課文,進行欣賞。板書設計:無言之美.21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21)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5無言之美同步檢測(滿分:70分時間:40分鐘)一、積累與運用(41分)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9分)再

25、就寫景說,無論何種境遇,要描寫得唯妙唯肖,都要費許多筆墨。但是大手筆只選擇兩三件事輕描淡寫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din。”四十字把鄉村風景描寫得多么真切!(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3分)譬如()狗吠()桑樹din()(2)文中有錯別字的詞語是“_”,正確寫法是“_”。(2分)(3)“栩栩如生”中“栩栩”的意思是_。(2分)(4)把畫線句改為陳述句。(2分)_2.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2分)A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這是值得家庭

26、、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B每年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人們總要用吃粽子、劃龍舟等方式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C“在考場上千萬別慌,”老師再三對我們說:“做題前一定要看清題目要求,答題要完整。”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帶我到小說“邊城”中故事發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鎮去旅游。3.下列句子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或者我們問得再直接一點。(徑直,爽快,不繞彎子)B但是要想明了無言的意蘊,宜從美術觀點去研究。(這里專指繪畫)C和情緒意旨所附麗的語言,都要盡善盡美。(附著,依附)D我們精神上就有一種沉默淵穆和平愉快的景象。(這里指極其美好)4.下列句中加點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A正

27、是清風送爽之時,那樂聲穿林渡水而來,自然使人心曠神怡。B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嚴肅認真,不能輕描淡寫走過場。C.一場春雨過后,校園里的柳樹冒出一片新綠,栩栩如生,讓人不覺而生盎然之感。D每一個信手拈來的從容,莫不來自厚積薄發的沉淀。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A.所謂無言,不一定指不說話,是注重在含蓄不露。B.通過這篇文章,使我們認識到,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C.拿美術來表現思想和情感,寧可盡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D.以文學、音樂、雕塑、語言等各類藝術作品為例,分析了“無言之美”。6.判斷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4分)(1)言是固定的,有跡

28、象的;意是瞬息萬變,是縹緲無蹤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無限的。()(2)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末二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也沒有說出詩人的心緒,然而一種凄涼惜別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語之外。()(3)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這流水時常變化不盡嗎?()7.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論證方法。(3分)(1)著名英國詩人濟慈在希臘花瓶歌也說,“聽得見的聲調固然幽美,聽不見的聲調尤其幽美”,也是說同樣道理。(_)(2)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末二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也沒有說出詩人的心緒,然而一種凄涼惜別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語之外。(_)(3)中國有一句諺語說:“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_)

29、8.給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項是()(2分)我認為一個作家能夠寫好長篇小說,關鍵是具有氣象宏大的“長篇胸懷”。沒有二十萬字以上的篇幅,長篇小說就缺少應有的威嚴。當然,把長篇寫長,并不是事件和字數的累加,而是一種胸中的大氣象。那些篇幅不長的小說很難有長江大河般的波瀾壯闊之美。所謂長度,自然是指小說的篇幅。長度、密度和難度,是長篇小說的標志,也是這一偉大文體的尊嚴。A.B.C.D.9.下列觀點符合文意的一項是()(2分)A.陳子昂幽州臺懷古“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用語淺白直露,沒有含蓄深遠的余味。B.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與對它的演繹一樣都是言不達意,但相

30、比之下,前者稍有內涵。C.錢起“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和杜甫“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都是情感自然流露于言語之外,有異曲同工之妙。D.文中列舉詩詞中“言不盡意”的例子,意在說明文學作品的語言簡單而含蓄,并不以盡量表現為可貴。10.填空。(5分)(1)無言之美選自_,_,安徽桐城人,_家、_家,主要作品有_西方美學史等。(2)_,好風與之俱。(陶淵明讀)(3)落日照大旗,_。?(_后出塞)(4)_,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11.學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舉行了“豐富的無言之美”主題活動,各小組以“詩詞之美”和“雕塑之美”為主題展開活動,請你參與并回答問題。(8分)(1)根據詩歌內容,下

31、面詩句空缺處應填入哪一詞語?為什么?(2分)勞勞亭李白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_青。(A.松枝B.柳條)(2)為配合此次活動,班級計劃舉辦一次古詩文朗誦大賽。明明同學為配合大賽宣傳寫了一副對聯,現已完成上聯,請你補充下聯。(2分)上聯:讀詩文傳承國學下聯:_(3)下面是某小組搜集整理的資料,其中有一些問題,請你幫助修改。(4分)眾所周知,愛神維納斯的雕塑是斷臂的。甲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莊秀麗,體態豐腴,美麗的橢圓形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理想化傳統。乙她

32、的嘴角上略帶笑容,卻含而不露,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們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靜,沒有半點的嬌艷和羞怯,只有純潔與典雅。甲處畫線句中存在語序不當的問題,應把“”與“”調換位置。乙處畫線句中存在成分殘缺的問題,應在“”后加“”。二、閱讀理解(29分)(一)課內閱讀(14分)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興地對他的學生說:“予欲無言。”子貢就接著問他:“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段贊美無言的話,本來從教育方面著想。但是要想明了無言的意蘊,宜從美術觀點去研究。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因為言是固定的,有跡象的;意是瞬息萬變,是縹緲無蹤的

33、。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無限的。以言達意,好像用斷續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所謂文學,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美術。在文學作品中,言語之先的意象,和情緒意旨所附麗的語言,都要盡美盡善,才能引起美感。盡美盡善的條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違背美術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這句話講得通俗一點兒,就是說美術作品不能說謊。不說謊包含有兩種意義:一、我們所說的話,就恰是我們所想說的話;二、我們所想說的話,我們都吐肚子說出來了,毫無余蘊。意既不可以完全速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個條件在文學上不是做不到嗎?或者我們問得再直截一點,假使語言文字能夠完全傳達情意,假使筆之于書的和存之于心的銖兩悉稱

34、,絲毫不爽,這是不是文學上所應希求的一件事?這個問題是了解文學及其他美術所必須回答的。現在我們姑且答道: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完全傳達情緒意旨,假使能夠,也并非文學所應希求的。一切美術作品也都是這樣,盡量表現,非唯不能,而且不必。1.文章開頭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作用?(2分)2.選文第段在內容和結構方面有何作用?(2分)3.選文第段采用了要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4分)4.第段中為什么說“假使能夠,也并非文學所應希求的”?(4分)5.下面句子表達的有關內涵與本文闡述的“無言之美”原理無關的一項是()(2分)A.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C.三緘其口

35、。D.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15分)傳統文化的“傳”與“承”葛劍雄?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里曾引用過一句諺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兩地相距一百里,“風”就會不同,而相距一千里,“俗”也會發生變化。“風”就是風尚、時尚,傳播雖快,但存在的時間比較短、范圍比較小,影響有限。“俗”是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俗”比較穩定,存在的時間比較長、范圍比較大,影響比較持續。“俗”如果再延續,經過長時間沉淀,就成為一種傳統,往往反映在觀念、制度、理論甚至信仰上。傳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形成,并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居于主要地位,是主流。我們今天講的“傳統

36、文化”,應該是過去的主流文化,它長期存在,得到大多數人認同,并且發揮主要作用。?隨著社會基礎的變化,過去正確的文化觀念,到了今天可能并不正確或者只是部分正確。傳統文化所依托的社會基礎大多已經改變,有的甚至已經消失,所以處在激蕩社會變革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正面臨空前嚴峻的傳承危機。?今天,我們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傳”就是記錄、保存、延續。對于傳統文化,“傳”就是將其盡可能地原樣保存下去。“傳”的實質,就是盡可能使它延長,盡可能使它保存原來的內容。先把它保存下來,而且要把保存傳統文化由不自覺變成自覺,由無意識變成有意識。比如,我國一些農村可能還保留著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較窮,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

37、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來,這種保存就是無意識的。可農民富裕起來后,就會拆舊房,建新房,那種對古建筑無意識的保存也就越來越不可能。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自覺地、主動地去保存傳統文化。?目前,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保存,仍然具有很強的選擇性、功利性。以非遺為例,可以作為旅游資源開發的,可以拿到市場上換錢的,我們對它就比較熱心,反之則比較冷漠。?此外,我們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強,比如金字塔的產生、瑪雅文明的興衰,今天我們仍無法用科學進行解釋。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這些智慧我們今天可能還無法理解,甚至以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們永遠無法理解。如果讓傳統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

38、那我們就永遠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機會。這也是我們建議把傳統文化先盡量保存下來的重要原因。傳統文化傳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認為“承”就是繼承、發揚。當然,“承”不是簡單地傳承發揚,而是要做到適應今天和未來的需要,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這才叫“承”。“承”的時候,要有所選擇,要選擇其中精華的、正確的、有用的部分進行發揚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揚棄的。中華傳統文化是動態的,幾千年來,它一直在吸收外來、兼收并蓄中不斷發展著。比如,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的文化就得到了發展,很多少數民族的文化被吸收進來。正是通過不斷吸收借鑒外來優秀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才歷久彌新、經久不衰,形成了海納百川、整合發展

39、的優勢。今天,在繼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更要兼收并蓄,積極吸收其他外來文化的優點。?需要指出的是,人類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果兩種以上傳統文化同時存在,在繼承發揚的時候一般的原則是本土優先,因為本地的傳統文化最適合本土,中國人當然應該優先繼承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關于傳統文化的“承”,還需要強調一點,對于傳統不能照搬照抄,而要進行創新轉化。這可謂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大難點,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導,而儒家文化的很多內容又只停留在概念上。同時由于中國古代普通老百姓大都是不識字的,所以儒家文化主要存在于精英群體中。今天傳承傳統文化,一方面要充分認識、理解它的意義,

40、另一方面還應該和歷史學家、社會學家的研究結合起來,看看如何將其轉化成社會實踐。可以說,傳統文化只有融入社會實踐,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選自2018年2月10日光明日報,有刪改)1.文章開頭引用史記的內容,有什么作用?(3分)2.文章第段運用了哪一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3.根據文意,談一談當今社會,我們該如何來傳承傳統文化。(5分)4.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4分)漢服是具有鮮明漢文化特色的服飾,峨冠博帶,廣袖長袍。四川成都某大學男生是一名漢服愛好者,他為推廣漢服文化,每天穿漢服上課,于是在網絡上走紅。伴隨著他的走紅,有部分網友高呼要求恢復漢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穿著漢服,認為這是

41、對中國文化傳統的一種傳承。結合文章和材料內容,你認為傳承傳統文化有必要恢復漢服嗎?.21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21)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5無言之美同步檢測(滿分:70分時間:40分鐘)一、積累與運用(41分)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9分)再就寫景說,無論何種境遇,要描寫得唯妙唯肖,都要費許多筆墨。但是大手筆只選擇兩三件事輕描淡寫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din。”四十字把鄉村風景描寫得多么真切!(1)根據

42、拼音寫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3分)譬如()狗吠()桑樹din()(2)文中有錯別字的詞語是“_”,正確寫法是“_”。(2分)(3)“栩栩如生”中“栩栩”的意思是_。(2分)(4)把畫線句改為陳述句。(2分)(1)pfi顛(2)唯妙唯肖惟妙惟肖(3)形容活潑生動的樣子(4)四十字把鄉村風景描寫得很真切。2.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B)(2分)A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這是值得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B每年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人們總要用吃粽子、劃龍舟等方式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C“在考場上千萬別慌,”老師再三對我們說:“做題前一定要看清題目要求,答題要完整。”D

43、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帶我到小說“邊城”中故事發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鎮去旅游。A整句不是疑問句,問號應為逗號;C“我們說”后的冒號應為逗號;D“邊城”的引號應為書名號;故選B。3.下列句子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B)(2分)A或者我們問得再直接一點。(徑直,爽快,不繞彎子)B但是要想明了無言的意蘊,宜從美術觀點去研究。(這里專指繪畫)C和情緒意旨所附麗的語言,都要盡善盡美。(附著,依附)D我們精神上就有一種沉默淵穆和平愉快的景象。(這里指極其美好)本題考查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B“美術”在這里指具有美學意義的活動及產物,如繪畫、雕塑、建筑、文學、音樂、舞蹈等,不專指繪畫。故選B。4.下列句中加點成語

44、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C)(2分)A正是清風送爽之時,那樂聲穿林渡水而來,自然使人心曠神怡。B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嚴肅認真,不能輕描淡寫走過場。C.一場春雨過后,校園里的柳樹冒出一片新綠,栩栩如生,讓人不覺而生盎然之感。D每一個信手拈來的從容,莫不來自厚積薄發的沉淀。“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用于形容柳樹這一生命體不恰當。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2分)A.所謂無言,不一定指不說話,是注重在含蓄不露。B.通過這篇文章,使我們認識到,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C.拿美術來表現思想和情感,寧可盡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D.以文學、音樂

45、、雕塑、語言等各類藝術作品為例,分析了“無言之美”。B項,缺少主語,應去掉“通過”或者“使”;C項,關聯詞語搭配不當,“寧可”應改為“與其”;D項,“語言”不是藝術作品,并列不恰當。應刪去“、語言”。6.判斷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4分)(1)言是固定的,有跡象的;意是瞬息萬變,是縹緲無蹤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無限的。()(2)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末二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也沒有說出詩人的心緒,然而一種凄涼惜別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語之外。()(3)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這流水時常變化不盡嗎?()(1)排比、對比(2)引用(3)反問7.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論證方法。(3分

46、)(1)著名英國詩人濟慈在希臘花瓶歌也說,“聽得見的聲調固然幽美,聽不見的聲調尤其幽美”,也是說同樣道理。(_)(2)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末二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也沒有說出詩人的心緒,然而一種凄涼惜別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語之外。(_)(3)中國有一句諺語說:“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_)(1)道理論證(2)舉例論證(3)道理論證8.給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項是(B)(2分)我認為一個作家能夠寫好長篇小說,關鍵是具有氣象宏大的“長篇胸懷”。沒有二十萬字以上的篇幅,長篇小說就缺少應有的威嚴。當然,把長篇寫長,并不是事件和字數的累加,而是一種胸中的大氣象。那些篇幅不長的小說很難有長江大河

47、般的波瀾壯闊之美。所謂長度,自然是指小說的篇幅。長度、密度和難度,是長篇小說的標志,也是這一偉大文體的尊嚴。A.B.C.D.是總領句,應為第一句。中的“所謂長度”緊承句中的“長度”一詞,應為第二句。句中的“篇幅”緊承句中的“篇幅”。應為第三句。句從反面舉例,應為第四句。中的“當然”與句在語義上構成轉折關系。應為第五句。中的“氣象宏大”緊承句中的“大氣象”。故正確順序應為:。故選B。9.下列觀點符合文意的一項是(D)(2分)A.陳子昂幽州臺懷古“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用語淺白直露,沒有含蓄深遠的余味。B.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與對它的演繹一樣都是言不達意,

48、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內涵。C.錢起“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和杜甫“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都是情感自然流露于言語之外,有異曲同工之妙。D.文中列舉詩詞中“言不盡意”的例子,意在說明文學作品的語言簡單而含蓄,并不以盡量表現為可貴。A項錯在“直露,沒有含蓄深遠的余味”;B項錯在“言不達意”,應該是孔子原話體現了“言不盡意”的特點;C項錢起詩句體現“情感自然流露于言語之外”特點,杜甫詩句用來說明簡筆刻畫,“不以盡量表現為難能可貴”,說兩句詩是“異曲同工”,是無中生有。10.填空。(5分)(1)無言之美選自_,_,安徽桐城人,_家、_家,主要作品有_西方美學史等。(2)_,好風與之俱。(陶淵明讀)(

49、3)落日照大旗,_。?(_后出塞)(4)_,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1)朱光潛美學文集;朱光潛;美學家;翻譯家;文藝心理學;談美(2)微雨從東來(3)馬鳴風蕭蕭;杜甫(4)別有幽愁暗恨生11.學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舉行了“豐富的無言之美”主題活動,各小組以“詩詞之美”和“雕塑之美”為主題展開活動,請你參與并回答問題。(8分)(1)根據詩歌內容,下面詩句空缺處應填入哪一詞語?為什么?(2分)勞勞亭李白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_青。(A.松枝B.柳條)(2)為配合此次活動,班級計劃舉辦一次古詩文朗誦大賽。明明同學為配合大賽宣傳寫了一副對聯,現已完成上聯,請你補充下聯。

50、(2分)上聯:讀詩文傳承國學下聯:_(3)下面是某小組搜集整理的資料,其中有一些問題,請你幫助修改。(4分)眾所周知,愛神維納斯的雕塑是斷臂的。甲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莊秀麗,體態豐腴,美麗的橢圓形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理想化傳統。乙她的嘴角上略帶笑容,卻含而不露,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們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靜,沒有半點的嬌艷和羞怯,只有純潔與典雅。甲處畫線句中存在語序不當的問題,應把“”與“”調換位置。乙處畫線句中存在成分殘缺的問題,應在“”后加“”。(1

51、)B這是一首送別詩,“柳”與“留”諧音,古人分別時要折柳相送,故選“柳條”。(2)展想象感悟意境(3)從雕像智慧的感覺(1)出自盛唐李白的勞勞亭,“勞勞亭”據說始建于三國東吳時期,故址在今南京市區南,是古時送別之所。既然是送別詩,那么就應該選“柳條”,古人歷來就有“折柳送別”一說,古人分別時要折柳相送,這是當時一種很流行的民間習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為一種時尚。(2)對聯要注意以下幾組要求:第一,上下聯字數要相等。第二,上下聯詞組要相同,詞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聯平仄要相調。第四,切忌合掌。如上聯“讀詩文傳承國學”是由“讀詩文”與“傳承國學”這兩個動賓短語構成。下聯必須符合這個要求。在內容上

52、,要圍繞“古詩文朗誦大賽”這個主題來構思。(3)語序不當。改為“雕像從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成分殘缺。改為“她的嘴角上略帶笑容,卻含而不露,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二、閱讀理解(29分)(一)課內閱讀(14分)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興地對他的學生說:“予欲無言。”子貢就接著問他:“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段贊美無言的話,本來從教育方面著想。但是要想明了無言的意蘊,宜從美術觀點去研究。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因為言是固定的,有跡象的;意是瞬息萬變,是縹緲無蹤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

53、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無限的。以言達意,好像用斷續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所謂文學,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美術。在文學作品中,言語之先的意象,和情緒意旨所附麗的語言,都要盡美盡善,才能引起美感。盡美盡善的條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違背美術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這句話講得通俗一點兒,就是說美術作品不能說謊。不說謊包含有兩種意義:一、我們所說的話,就恰是我們所想說的話;二、我們所想說的話,我們都吐肚子說出來了,毫無余蘊。意既不可以完全速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個條件在文學上不是做不到嗎?或者我們問得再直截一點,假使語言文字能夠完全傳達情意,假使筆之于書的和存之于心的銖兩悉稱,絲毫不爽,這是不是

54、文學上所應希求的一件事?這個問題是了解文學及其他美術所必須回答的。現在我們姑且答道: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完全傳達情緒意旨,假使能夠,也并非文學所應希求的。一切美術作品也都是這樣,盡量表現,非唯不能,而且不必。1.文章開頭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作用?(2分)引出“無言”這一話題,從孔子所主張的“無言”之教開始,以贊同的態度自然引出對文學創作的“無言的意蘊”的論述。2.選文第段在內容和結構方面有何作用?(2分)承上啟下。承接上文所引用的孔子贊美“無言”的話;引出下文從美術觀點角度對“無言”的意蘊的闡述,使文章過渡自然。3.選文第段采用了要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4分)對比論證。通過“言”與“意

55、”特點的對比,證明了“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這一觀點。比喻論證。把“以言達意”比作“用斷續的虛線畫實物”,形象生動地詮釋了以言達意而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這一觀點。4.第段中為什么說“假使能夠,也并非文學所應希求的”?(4分)因為文學是以言達意的,而意不可以完全達之以言,所以文學本身不能完全傳情達意;退一步講,就算文學能夠做到,卻會大大削弱文學作品的含蓄之美,這也是文學家不愿看到的。解析:本題考查對句子含義的理解。回答本題要從兩個角度作答:一個是文學不能完全達意;另一個是假如文學能夠完全達意,則會對文學作品帶來巨大的危害。5.下面句子表達的有關內涵與本文闡述的“無言之美”原理

56、無關的一項是(C)(2分)A.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C.三緘其口。D.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15分)傳統文化的“傳”與“承”葛劍雄?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里曾引用過一句諺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兩地相距一百里,“風”就會不同,而相距一千里,“俗”也會發生變化。“風”就是風尚、時尚,傳播雖快,但存在的時間比較短、范圍比較小,影響有限。“俗”是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俗”比較穩定,存在的時間比較長、范圍比較大,影響比較持續。“俗”如果再延續,經過長時間沉淀,就成為一種傳統,往往反映在觀念、制度、理論甚

57、至信仰上。傳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形成,并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居于主要地位,是主流。我們今天講的“傳統文化”,應該是過去的主流文化,它長期存在,得到大多數人認同,并且發揮主要作用。?隨著社會基礎的變化,過去正確的文化觀念,到了今天可能并不正確或者只是部分正確。傳統文化所依托的社會基礎大多已經改變,有的甚至已經消失,所以處在激蕩社會變革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正面臨空前嚴峻的傳承危機。?今天,我們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傳”就是記錄、保存、延續。對于傳統文化,“傳”就是將其盡可能地原樣保存下去。“傳”的實質,就是盡可能使它延長,盡可能使它保存原來的內容。先把它保存下來,而且要把保存傳統文化由不自

58、覺變成自覺,由無意識變成有意識。比如,我國一些農村可能還保留著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較窮,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來,這種保存就是無意識的。可農民富裕起來后,就會拆舊房,建新房,那種對古建筑無意識的保存也就越來越不可能。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自覺地、主動地去保存傳統文化。?目前,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保存,仍然具有很強的選擇性、功利性。以非遺為例,可以作為旅游資源開發的,可以拿到市場上換錢的,我們對它就比較熱心,反之則比較冷漠。?此外,我們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強,比如金字塔的產生、瑪雅文明的興衰,今天我們仍無法用科學進行解釋。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

59、這些智慧我們今天可能還無法理解,甚至以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們永遠無法理解。如果讓傳統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們就永遠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機會。這也是我們建議把傳統文化先盡量保存下來的重要原因。傳統文化傳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認為“承”就是繼承、發揚。當然,“承”不是簡單地傳承發揚,而是要做到適應今天和未來的需要,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這才叫“承”。“承”的時候,要有所選擇,要選擇其中精華的、正確的、有用的部分進行發揚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揚棄的。中華傳統文化是動態的,幾千年來,它一直在吸收外來、兼收并蓄中不斷發展著。比如,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的文化就得到了發展,很多少數民族

60、的文化被吸收進來。正是通過不斷吸收借鑒外來優秀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才歷久彌新、經久不衰,形成了海納百川、整合發展的優勢。今天,在繼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更要兼收并蓄,積極吸收其他外來文化的優點。?需要指出的是,人類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果兩種以上傳統文化同時存在,在繼承發揚的時候一般的原則是本土優先,因為本地的傳統文化最適合本土,中國人當然應該優先繼承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關于傳統文化的“承”,還需要強調一點,對于傳統不能照搬照抄,而要進行創新轉化。這可謂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大難點,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導,而儒家文化的很多內容又只停留在概念上。同時由于中國古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