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八單元評估_第1頁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八單元評估_第2頁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八單元評估_第3頁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八單元評估_第4頁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八單元評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八單元評估(每小題2 分,共 40 分 )1 右圖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上反映虎門銷煙的浮雕。這個事件之所以刻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是因為()A 宣告了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徹底B 反映了中國政府堅定的禁毒態度C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D 徹底遏制了鴉片泛濫給中國造成的危害2鴉片戰爭被認為是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這是因為鴉片戰爭()A 激化了中國社會的矛盾B 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C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016 深圳)組織歷史人物圖片展需要突出主題,下列歷史人物圖片展的歸類主題應該是()A 思想先驅B 民族英雄C科學巨匠D 藝術大師D “五四”運動

2、()甲午風云(2016 河北)清議報(1898 年 12 月創刊)在第16 冊發表的時政評論中說:“豈不知 寡不可敵眾,弱不可敵強哉!然出于愛國之心,忍之無可忍,故冒萬死以一敵八,冀國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評論的是 ()A 太平天國運動B 洋務運動C義和團運動5小明同學在假期看了以下幾部影視劇,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虎門銷煙末代皇帝鴉片戰爭A B CD 6右面是某同學整理的南京條約資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錯誤的是條約的()A 簽訂時間B 簽訂地點C內容D危害大染坊是一部反映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血淚史的電視劇,展示了中國近代商人的精神面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初步發展是在()A 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B

3、辛亥革命之后C甲午中日戰爭之后D 鴉片戰爭之后英國通過兩次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開放了十余個通商口岸,割占了香港島和九龍司地方一區。該時期英國侵華的本質意圖應是()A 掠奪中華無所不有的財富,積累原始資本B 把中國變成英國最大的海外殖民地C維護可恥的鴉片貿易,并使之合法化D 打開中國大門,使其成為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9李大釗說:“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段話是指太平天國 ()A 沒有先進階級領導B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C缺乏科學理論指導D 沒有徹底革命精神 1902 年, 北京城茶館里有四個中國人在聊天。甲說: “我參加過公車上書。

4、”乙說:“我參加過義和團運動。 ”丙說: “我家住在東交民巷。 ”丁說: “我在京師大學堂讀書。 ”他們當中說的話不符合當時現實的是()A 甲B乙C丙D丁 “最恨和約, 誤國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義和團, 只因鬼子鬧中原。這兩句話說明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是()A 清政府的腐朽統治B 貪官惡霸橫行鄉里C貧苦農民富有王權斗爭精神D 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最大的意義并不是產生了自強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12 (2015 蘇州 )汪林茂在層級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評論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其子,開動了近(現)代化的這輛列車。”據此可見,他認為 ()A 洋務運動的進

5、步作用主要體現在開辟了近代化道路B 戊戌變法沖擊了陳舊腐朽的舊文化,具有啟蒙意義C辛亥革命乃是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中顯著的里程碑D 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TOC o 1-5 h z 13 1915 年,中國居民王某同鄰居在談論自己的四個兒子,其中表述不可能的是()A 老大在天津外國人的工廠上班B 老二在北京的外交部工作C老三在北京東交民巷買了一套房子D老四住在上海租界內14列強侵華,國人慨嘆:“天涯何處是神州?”此句最有可能描述的時期是 ()A 鴉片戰爭時期B八國聯軍侵華時期C甲午中日戰爭時期D列強瓜分中國時期15一家日本企業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重慶開設一工廠,這是

6、在()A 鴉片戰爭后B洋務運動中C第二次鴉片戰爭中D甲午中日戰爭后16 (2016 南京)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主要表現在()A 編成海國圖志B創辦近代企業C興辦新式學堂D 結束封建帝制17戊戌變法內容中,能說明這次變法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是()改革政府機構,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裁撤軍營,精練陸軍,改習洋操開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A BCD18 梁啟超說過: “吾國四千余年大夢之喚醒, 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維新變法運動的蓬勃開展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建立CD洋務運動的開展“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A B 19嚴復被魯迅先生稱為中國“十九世紀

7、末最敏感的人”,因為他 ()A 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B 主張民主共和思想C提出“自強”“求富”的主張D宣傳“物競天擇”觀點20把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設立京師大學堂廢止科舉考試申報創刊創辦商務印書館A B CD 二、非選擇題(共 60 分 )21 (12 分 )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進行了不懈的探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 世紀 70 年代,洋務派創辦了一批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這些企業雖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資本,產品投放市場。當時外商企業壟斷民用工業,洋務派希望興辦民用工業同

8、外國人競爭,“ 分洋商之利”,同時給軍事工業提供資金、燃料。 中國近現代史上冊材料二: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變法通議材料三:如果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洋務運動只不過剪斷了一些枝葉,辛亥革命則相當于將這棵大樹砍斷了。但是樹斷了,樹墩還在,一般的樹只要樹墩還在,還是可以萌發的。 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沖擊及中國文明的嬗變(1)據材料一,指出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的目的。洋務派的做法在客觀上產生了怎樣的作用? (4 分 )(2)材料二中,梁啟超認為變法成敗的關鍵是什么?變法的結果說明了什么?(4 分 )(3)洋務派和梁啟超等人所

9、采取的行為有何共同之處?(4 分 )證。 (4 分 )(12 分 )17 世紀后期至18 世紀末,是中國清代的鼎盛時期,史稱“ 康乾盛世” 。那個時期,中國的工業產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這個時候,歐洲諸國先后開始了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革命,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后來居上。而中國當時的統治者對這一歷史性大變革卻茫然無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視西方科學技術為“ 奇技淫巧” 。 “ 康乾盛世”之后的 100 多年,中國的發展大大落后了,國際地位急劇衰落,淪為半殖民地,備受列強欺侮。(1)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了戰爭。請問英國發動這場戰爭的真正意圖是什么?(4 分

10、 )(2)鴉片戰爭結束后,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清朝一些官員稱其為“萬年和約”,幻想這個和約可保萬年和平。但歷史無情地擊碎了這一夢想。請列舉兩個史實加以說明。 (4 分 )(3)19 世紀中后期,外國列強接連發動侵華戰爭,使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面對列強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反抗。請你寫出一位這個時期反抗外國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4 分 )(14 分 )14 到 19 世紀的中國由繁華到衰落。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4 世紀中葉到19 世紀前葉,中國成功抵御了外敵的入侵。請你列舉史實兩例加以印材料一:今則東南海疆萬余里,各國通商傳教,往來自如, 實惟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輪船電報之

11、速,瞬息千里,軍器機事之特,工力百倍,又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 1875年,李鴻章(1823 1901 年 )(2)材料一中“各國通商傳教, 往來自如”是依據哪些不平等條約?這一狀況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 分 )材料二:學習西方的長處,明的目的是掃平內亂,暗的是抵御外侮, 學習西方的技術,購買輪船機器, 陸續購買,據為己有, 我認為這是中國自強的根本,這樣做國家就可保全了。 曾國藩挺經材料三:日本 , 土地、人民還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近來日本天皇, 改革政治,國家日益富強,才能滅我琉球,割我遼東半島和臺灣。我國國土這么大,不改革而變得如此弱小;而日本這樣的小國,能改革而一下變得如此強

12、大,改革的效果難道還不明顯嗎? 康有為上清帝第四書(3)在西方列強不斷的凌辱下,中國人開始了富國強民的探索歷程。請分別概括材料二、三的救國主張,并分別概述這些主張付諸實踐后產生的積極影響。(6 分 )(10 分 )近代列強侵華給中華民族帶來了苦難,中國人民積極尋求擺脫苦難的答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4 分 )(1)材料一中, “這場戰爭”是指什么?“界碑”的含義是什么?(6 分 )的作用。(3 分 )材料二: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

13、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其結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連鎖反應。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怎樣評價西方列強侵華的影響?(4 分 )材料三:不平等條約的這一個世紀對她來說特別殘酷,中國, 渴望付出雙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進,并獲取新的資源,比如俄文版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寶鑒。 布羅代爾 文明史綱(3)根據材料三指出, “這一個世紀”中反映中國“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2 分 )(12 分 )列強的侵略使中國面臨著民族危機,民族危機也促進了中國的變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二款:中國將管理下列地方之權并將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物件,永遠讓與日本, 二、

14、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三、澎湖列島,第四款:中國約將庫平銀二萬萬兩交與日本,作為賠償軍費。材料二:甲午一戰,變局急轉而為“ 世變之亟” 。 于是, 出現了公車上書 強學會康有為歷次上皇帝書 保國會 百日維新。這一連串的事件,前后相接,構成了一場社會變動。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材料一中的條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條約?請結合材料一分析這一條約對中國的影響。 (6 分 )(2)材料一與材料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存在什么關系?指出材料二中所說的“一連第八單元評估1.C 2.B 3.B 4.C 5.C 6.C 7.C 8.D 9 C 10.C 11.D 12.A 13.C 14.D15

15、.D 16.B 17.C 18.C 19.D 20.C21.(1)目的:與外商競爭,獲取利潤;支持軍事工業發展。(2 分 。 答出任意一點即可)作用: 在客觀上促進了近代中國工業的產生與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2 分 ) (2)改變官制(或:改變政治制度)。 (2 分 ) 說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 分 ) (3)共同之處是都向西方學習,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1)打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2) 1894 年,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史稱甲午中日戰爭。1900 年,八國聯軍發動

16、侵華戰爭。(其他合理也可) (3)示例:人物:鄧世昌。事例: 1894 年,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全艦將士與四艘日艦展開激戰,最后壯烈犧牲。 (1)1662 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9 年,清軍取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16 世紀中期,戚繼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任寫兩例即可)(2)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中國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材料二曾國藩的主張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積極影響:洋務運動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許多變化,是中國近代化的開始。材料三康有為的主張是學習日本,實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積極影響:百日維新掀起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起到了顯著的作用。.(1)鴉片戰爭。含義: 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 列強侵華打開了中國大門;引起了中國人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