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綜述_第1頁
貿易摩擦綜述_第2頁
貿易摩擦綜述_第3頁
貿易摩擦綜述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貿易摩擦綜述資料宋婷婷、張志強淺析中美貿易摩擦成因及對策中美貿易摩擦的成因分析中美貿易間產生摩擦和中美經貿關系的飛速發展有直接關系。近幾年來,特別是中國加 入世貿組織以來,中美經貿關系出現超高速增長,導致貿易的不平衡問題逐步顯現。按照美 方的統計數字,美國存在巨額貿易逆差,而中國產品占美國整個外貿逆差的五分之一,分量 比較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一些人認為,中國向美國出口產品沖擊了美國的一些產業,損 害了美國的利益。目前中美貿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傾銷、反補貼等微觀經濟領域,這與中美兩國進出口結 構的差異有關。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原本就敵不過他國同類產品的美國某些夕陽 工業,如鋼鐵業、紡織業

2、等,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壓力。盡管來自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產品也會 產生同樣的問題,但美國企業卻更加關注中國。政治因素。奧巴馬屬于民主黨,較共和黨更多地代表工會的利益。在金融危機大潮下失 業率大增的美國,工業不得不求助于政府。2010年又逢美國國會中期選舉,而2012年奧巴 馬還要爭取連任,為獲得一部分工人的支持,奧巴馬不得不屈從于國內這些弱勢行業的壓力, 而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林學訪論貿易摩擦的成因與影響市場經濟不完全性的作用機制,都是在開放經濟前提下才具備向貿易摩擦演變的基本條件, 在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作用下外在表現為國家利益的沖突,從而為貿易摩擦的生成準

3、 備了基本條件。消費者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慮而選擇進口產品的傾向,是一切引致貿易摩擦 的貿易行為的根源。帥建林中美貿易摩擦成因研究綜述1、微觀理論完全市場競爭條件下不存在貿易摩擦,但是,如果兩國市場失靈或者經濟扭 曲,便會引起貿易摩擦。巴格瓦蒂(J.Bhagwati)和瓊斯(R. Jones )利用2X2X2模型 闡釋了國際經濟扭曲現象并導致貿易摩擦。David Barcon1也是以兩國企業之間的競爭 均衡以及政府之間的談判均衡為研究對象,建立了一個局部均衡的分析框架。戰略性貿 易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伯蘭德和斯彭斯(J.A. Brander and B.J.Spencer )、克魯格曼(P.Kr

4、ugman)等人。這一理論認為,工業品的國際市場競爭是不完全的,工業品的 生產存在規模經濟,因此一國政府可以通過貿易保護和補貼、信貸優惠、國內稅收優惠 等政策保護和扶持那些風險大、需要獲取規模經濟并能產生外部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高科 技產業,以培育這些產業的國際比較優勢,增強本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增長后勁。日本學 者廣瀨憲三在戰略性貿易理論中加進了制度因素。帕那格里亞(A. Panagariya) 5、三 邊信夫、后藤純一等人分別研究了國內規模靜態下的靜態經濟均衡和外部經濟下的動態 均衡。在不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規模經濟、外部經濟的獲得需要政府扶持。政府的貿 易政策可幫助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獲取更多的國

5、際市場份額和更多的利潤。但是這種政 策措施很容易招致外國政府相應的保護行為,引發貿易摩擦。2、 宏觀理論Krugman、Branchard、Frenkel等學者就從貿易差額和結構調整角度研究貿 易摩擦。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有關美國對外(特別是對日)貿易收支和 經常項目不平衡問題的討論在美國興起。克魯格曼(Krugman,P.R.)的維持可能性理論 預見到,在美國日益增多的對外貿易和經常項目不平衡中,美元高估是不可能維持下去 的,需要執行美元貶值的政策,以減少對外貿易和經常項目的不平衡。美國的布蘭查德 (Blanchard,O.J.)對經常項目收支和財政赤字關系的分析,以及弗蘭克等

6、人 (Frenkel,J.A.and A.Razin)對稅制改革和貿易收支關系的研究。國內學者也從上述類似 角度來解釋中美貿易摩擦,認為美國儲蓄太低、而中國儲蓄太高是中美貿易摩擦的一個 重要原因。美國斯坦福大學劉遵義教授和加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的馮國釗于1999年在 國際經濟評論上發表的對美中貿易平衡的新估算,將中美貿易摩擦的成因主要 歸結于:進出口統計口徑的不同而引起的誤差、香港的轉口貿易、轉口加價、走私及其 他使中國貿易數字復雜化的因素等。國內學者林學訪(2007)以進口國市場需求為起點, 從對進口國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者偏好及其對進口國利益的影響等角度對貿易摩擦進行 了研究。美國學者Ralph

7、 E.Gomory,William J.Baumol從生產力發展變化的角度,對傳統 的宏觀理論模型進行了修正,闡述了貿易摩擦的成因,并得出結論:在國際貿易中的確 存在固有的利益沖突。生產力的相對變化將緩解或激化這一固有的利益沖突。3、 政治經濟學從收入分配的角度出發,引入公共選擇(新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范式, 在純貿易理論與政治學框架間搭起橋梁來分析貿易政策決策的“內生”過程以及結果, 從政策決策過程的角度來探究貿易干預的水平、結構、形式和變化。趙建從中美兩國的 產業結構及其政治互動分析了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層次原因。他認為,“由于經濟發展的 不平衡和經濟利益的不一致,各國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往往事與愿

8、違。所以,國際產業結 構靜態和動態的不相匹配,乃是貿易摩擦頻發的深層次原因。張麗娟指出,“在美國國 內,幾乎每一個與貿易有關的政策和立法都有深刻的國內和國際背景。利益集團對國會 立法者和政府執法者產生著巨大影響,通過他們的規制俘獲實現利益集團的政策目標。” 陳勇認為,從表層因素看,美國發起的對中國的貿易爭端是因為美國在貿易逆差中蒙受 了就業機會的損失,政府面對強大的工會勢力和相關產業利益集團的壓力而不得不有所 作為。但是從深層次因素看,中美貿易爭端反應了國家間的利益博弈。,作為拉動經濟 發展“三架馬車”之一的貿易,成為中美兩國各自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工具,同時,也 是美國遏制中國經濟發展并制造貿

9、易摩擦的一枚戰略“棋子。4、 文化國外學界從國際經濟學角度將文化與貿易結合起來進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其 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討文化差異對國際貿易的貢獻、重要作用、消極影響等貿易效應方面, 如,Francoisa and Van Ypersele (2002),Kony (2002),RauchTrindade(2005)等在對文化 商品的研究中發現,在全球化文化多樣化條件下,采用“保護”政策不僅是保護國家利 益,而且能夠增進全球福利Guiso et al(2003)以信任作為變量,實證檢驗了文化偏見 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發現市民較低的信任水平將導致較少的貿易往來。Janeba(2004) 引用了 A

10、kerlof and Kranton(2000)的認同函數,并將其融入到文化產品的Richardian貿 易模型,認為文化認同(Cultural Identity)是涉及個人自己和其他人消費選擇的一個函 數,當一個人偏離了社會規范,他的個人效用就會遭受損失;而偏離社會規范的個人會 遭受直接效應損失和自我同損失。Linders et al(2005)通過實證檢驗了 1999年92個 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是如何影響雙邊貿易的流向。他們在引力方程中使用貿易伙伴是否 共享語言、宗教和殖民歷史三個啞變量,討論了文化親近性“ Cultural Familiarity ”對雙 邊貿易的影響;并通過使用Hofs

11、tede s(1980)民族文化的四個維度,分析了文化類似 性“Cultural Similarity”的雙邊貿易效應,反映了貿易國之間文化價值和規范的差異程 度。朱瑋瑋 論中美貿易摩擦的成因與對策1、貿易不平衡問題(美國對華實行高科技出口管制、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產業國際轉移的結 果、統計差異導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程度被明顯高估)2、美方(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對華的貿易歧視政策、政治因素)3、中方(對美貿易依存度過大、出口商品結構與競爭不合理、企業的自我防護意識差)尹翔碩、李春頂、孫磊國際貿易摩擦的類型、原因、效應及化解途徑貿易摩擦產生原因的三種不同視角:貿易摩擦不可避免(經濟&文化)Bo

12、wn( 2002)認為,貿易摩擦也許是一個隨機波動的過程,它隨著雙邊貿易量的增加而增多。 GrGr inols和Perre lli( 2002)持同樣的觀點。Langdon( 1983)在分析了日本和美國的貿易摩擦 狀況后認為,美國和日本風俗習慣、消費觀念以及制度和體制的差別是貿易摩擦的一個重要 起因。貿易保護引致摩擦Lingelbach( 1930)可能是最早提出商業政策是國際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的學者。他指出,工 業化國家采取不平等的商業政策掠奪他國的國內市場,使它國工業化無法起步和發展,這種 不平等的貿易政策會導致貿易摩擦的發生甚至是戰爭的爆發。后來的研究較多地從關稅保護 引起貿易摩擦的角

13、度展開(Kahn, 1947; Jabara and Thompson, 1982、1985; Belad i and Samanta, 1991)。Cowan ( 1935、1936)、Moser( 1952)、Tower( 1975)、Zimmerman( 1981)及 McCorriston( 1996)等則研究了配額保護手段引起的貿易摩擦。20世紀80年代初,Brander和 Spencer( 1985)在不完全競爭的假設下提出了戰略性貿易政策思想,Krugman( 1990)則進一步 擴展和完善了該理論,對貿易政策互動的研究得以較快發展。Bagwe ll和Staiger ( 2001

14、 )將 戰略貿易理論應用于研究農業補貼和貿易爭端的起因。他們的結論是:政府會采用出口補 貼來促進出口,而WTO規則允許對農產品的出口進行補貼,因此農產品爭端就會表現為戰 略性互動的結果。此外,Eaton和Grossman( 1986)、Maggi( 1996)分析了寡頭壟斷情況下的均 衡,Dixit( 1984)研究了增加國內廠商數量情形下的均衡。Sturm( 2006)指出,貿易進口國總是 傾向于制訂較高的標準,以保護國內產業。作者把進口國設定的產品標準稱作/偽裝的貿易壁 壘0 ( d isguised barrier to trade),并用標準的兩國政治代理模型進行分析。Yoshimat

15、su( 2002) 分析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日本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動因。他的結論是,保護以及維護本國 利益的動機是貿易摩擦的原因,摩擦的程度與兩國間產業聯系的緊密程度相關。Bown( 2004) 就GATT框架下保護主義導致貿易爭端的事實作了經驗研究,結果顯示,報復性心理影響 了政府的政策制訂,從而可以解釋貿易爭端的存在。利益集團和企業的政治經濟行為導致貿易摩擦Grossman和H elpman( 1994)是運用政治經濟模型研究貿易政策和保護以及貿易摩擦的代表, Bhagwati( 1985)也論述了政治游說和貿易保護的關系。Grinols和Perre lli( 2002)利用美國的 數據對

16、政治因素在貿易爭端中的作用,以及WTO在化解貿易摩擦中的作用做了經驗研究。 Lee和Mah( 2003)研究了美國的制度變化和政府的反傾銷決策關系。文章從理論和經驗兩個 方面進行了分析,用美國19751999年的最終損害結果及初步損害結果數據進行最小二乘 法(OLS)回歸分析,結論是,美國的政治制度變化影響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損害裁決, 而且民主黨委員比共和黨委員對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更加敏感,這就說明了政治偏好會影 響摩擦和爭端的發生。從企業競爭行為角度研究國際貿易摩擦屬于所謂新2新貿易理論的研 究范疇。如Irwin和Pavcnik( 2004)分析了空中客車和波音兩家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文

17、章 在假定離散選擇、差別產品需求的情況下分析了兩家航空公司的競爭行為,同時估測了美國 和歐盟的貿易爭端情形,發現兩家企業對于政府的游說和尋租行為導致了貿易爭端的產生 和激化。Baron( 1997)總結和歸納了企業行為對于貿易摩擦形成的影響,論文以柯達和富士 膠卷的競爭為例,研究了企業的綜合競爭策略(包括市場策略和非市場策略)與國際貿易爭端 的產生。文章指出,正是企業根據自己的綜合競爭策略向本國政府尋求保護的尋租行為導致 了兩國政府間的貿易爭端。王碧峰對外貿易摩擦問題討論綜述20051、外因1)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邵來安認為,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貿 易摩擦。生產的全球性和

18、統一的世界市場在客觀上要求各國具有趨同的各種制度、規則,甚 至文化和風俗,而這在目前和相當長的未來是不可能實現的。2)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緩慢。張漢林認為,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緩慢是產生貿易摩擦 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這些國家是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3)貿易保護主義。鞠真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根深蒂固是貿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在經濟全球 化推動和WTO組織的協調和約束下,世界各國的貿易政策都在向自由化的方向發展,但必 須看到,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還時有抬頭,有時甚至呈加劇態勢。4)國外對我國市場經濟認識的偏差。程卓認為,國外對我國市場經濟認識的偏差,也導致了 貿易摩擦有增無減。5)發達國家國內的政治和其他利益的影響。秦法萍認為,中美經貿關系不僅受到經濟利益 的影響,還受到許多非經濟因素的影響,最典型的非經濟因素是美國國內的政治和安全因 素。2、內因1)中國崛起過程中出口的快速增長。邵來安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崛起,對外 貿易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不斷增加。2)我國的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郭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