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農業資源動態監測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監測評價_第1頁
福州市農業資源動態監測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監測評價_第2頁
福州市農業資源動態監測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監測評價_第3頁
福州市農業資源動態監測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監測評價_第4頁
福州市農業資源動態監測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監測評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24福州市農業資源及糧食綜合消費才干監測評價 福州市農業資源區劃委員會辦公室2004年12月說 明課題調研是根據閩農區劃200415號文件精神,在省農業資源區劃辦的一致部署和業務指點下進展的。在福州市農辦指點和大力支持下, 我們組織了開展福州市農業資源及糧食綜合消費才干監測評價。一是和福州市農業資源區劃委員會成員單位:農業局、林業局、水產局、水利局、土地局、氣候局、統計局的有關指點和同志共同研討、分析福州市農業資源與糧食綜合消費才干現狀、存在問題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開展趨勢。二是與縣區劃辦配合,下鄉到部分有關縣、鎮、村實地調查,了解適時情況。我們還得益于福州市農辦安排的

2、課題,為本課題提供了大量現成的數據。這次課題時間緊、涉及面廣、義務重,我們可以如期完成,首先與福州市農辦的指點和關懷是分不開的;其次要贊賞農業資源區劃委員會成員單位精誠協作,順利快速完成前期內業數據資料分析。另外還要贊賞市糧食局有關同志,為我們提供了關于糧食供求、貯藏、流通等情況。福州市農業資源及糧食綜合消費才干監測評價任務尚處在探求階段,有待實際中進一步深化的研討和討論。該評價中的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批判指正。 福州市農業資源區劃辦公室 2004年12月福州市農業資源及糧食綜合消費才干監測評價 前言中國是一個人口超級大國,糧食消費資源稀缺。中國糧食白皮書確定的實現國家糧食平安的根本方針是:

3、立足根本自給,并適度依托國際市場。而糧食自給的根底是農業資源尤其是耕地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因此,著力落實農業資源的維護、管理和繼續利用,真實加強糧食綜合消費才干建立,維護我們的生命線,已成為中國21世紀實現國家糧食平安的必然選擇。 隨著人口增長、人民收入程度進一步提高和城市化加快,我國糧食需求將呈剛性增長,糧食供需缺口將不可防止地增大;加上我國延續4年糧食減產,糧油價錢普遍上漲,社會各界對糧食平安非常關注,“糧食平安問題被頻繁提出。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維護和提高糧食綜合消費才干,實現藏糧于庫與藏糧于地的有機結合,構成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良好態勢,確保糧食平安這一項長期的戰略義務。福州市農業資源

4、其緊張,加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耕地資源日益遭到工業和城市土地利用的經濟競爭,部分耕地非農業化利用的趨勢不可逆轉,近幾年平均每年凈減少耕地約3萬畝,人地剪刀差更趨鋒利;水土流失、工業廢物排放、農藥化肥的大量運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及自然災禍等導致耕地質量下降,也制約糧食消費的開展。以2003年為例,耕地200.66萬畝,較1999年減少12.18萬畝,總人口604.86萬人,人均0.33畝,糧食總產量108.62萬噸糧食總需求240.0萬噸,缺口達131.4萬噸,糧食自給率才45.26;根據糧食部門統計,2003年本市糧食收買6.38萬噸僅為99年收買99萬噸的6.4。各級各部門圍繞糧食平安

5、問題提出了許多對策和措施,使糧食問題逐漸得到應有的注重提高糧食綜合消費才干,確保糧食平安是“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強做大省會中心城市重要的戰略義務。1、農業資源根本概略福州位于福建省東部,地處閩江下游,背山面海,介于北緯25152639,東經118712031之間,東臨東海和臺灣海峽,與臺灣省隔海相望,西接南平、尤溪、德化,北連古田、寧德、霞浦,南接莆田、仙游。全境東西寬約154公里,南北長150公里,土地總面積12040.8平方公里。地質地貌上,各種構造體系在本市交匯、各向斷裂交叉交叉,故境內地形地貌復雜。本市的地貌構造具有明顯的層狀特征,并成半環狀分布。地勢漸次從西、西北向東、東南成階梯狀

6、下降。福州地跨中、南亞熱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暖和、熱量充足、光照適中、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優越的氣候為我市農業消費提供良好的條件。另外由于地形地貌要素影響,使得各氣候因子分布存在著較為明顯得程度和垂直的差別。全市土地總面積1795.2萬畝,其中:耕地200.66萬畝水田142.98萬畝,旱地57.6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11.18%;園地82.28萬畝,占4.58%;林地1158.4萬畝,占64.53%;居民點及廠礦用地76.13萬畝,占4.22%;交通用地42萬畝,占2.34%;水域面積53萬畝,占2.95%;未利用土地12萬畝,占0.06%。全市人均耕地0.33畝,比1995年人

7、均耕地0.39畝下降了0.06畝,大大低于結合國規定的人均0.8畝危險線。本市水系興隆,河網密布。閩江從閩清縣雄江鎮入境貫穿本市,東流出海。大樟溪、梅溪、古田溪、安仁溪、大目溪本市分別從境內不同地方注入閩江。敖江流經羅源、連江由曉沃鄉匯入東海;龍江流經福清市于海口鎮入海;中房溪流經羅源縣入海。綜上,本市水資源相對較為豐富,并直接受降水制約,其時空分布一樣于降水情況。但由于降雨時空分布、植被覆蓋、河流分布、蒸發量不均等呵斥水資源分布相差很大。2、農業資源的根本特征與評價2.1、耕地資源2.1.1、耕地資源數量統計9903年間,全市新增耕地0.8905萬畝,其中:開荒、圍墾造地0.3550萬畝,占

8、新增耕地的39.86%;平整土地添加面積0.2472萬畝,占27.76%;退果、林、漁還耕0.2883萬畝,占32.38%。全市占用耕地12.91萬畝,其中國家建立占用耕地為主要要素,共占用耕地6.48萬畝,占總占用量的50.19%;鄉村集體建立占用耕地2.24萬畝,占17.35%;農民個人住房占用耕地0.83萬畝,占6.43%;農業構造調整和生態環境建立、退耕改漁占用耕地等3.36萬畝,占26.03%。綜上,我市耕地總量逐年呈凈減少 (見表1),2003年年末耕地200.66萬畝,比1999年的212.48萬畝減少12.18萬畝,凈減幅為5.56%。其中水田凈減8.94萬畝,旱地凈減3.24

9、萬畝。全市各縣市區耕地均減少,凈減幅最大的縣、市區是長樂市8.4%,其次是福清市8.3%。 表1. 9903年福州市耕地面積變化情況 單位:萬畝 年份 實有耕地 新增耕地 減少耕地 凈增減耕地 凈增減率 1999 212.48 0.10 0.29 -0.19 2000 209.84 0.32 2.97 -2.64 1.24%2001 206.22 0.07 3.68 -3.61 1.72%2002 203.87 0.25 2.60 -2.35 1.14% 2003 200.66 0.16 3.37 -3.51 1.72% 面積是產量的根底,我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僅0.33畝,耕地

10、資源尤為珍貴,必需珍惜每一寸耕地。至2021年經過土地整理估計可新增耕地8.6萬畝,但部分耕地非農業化利用的趨勢不可逆轉。因此我市在人口添加和耕地減少的雙重趨勢下,使得人均耕地面積減少速率加快,隨著經濟建立的開展及人口的增長,人地矛盾更加日趨嚴重,必需實行嚴厲的耕地維護制度,防止工業化、城鎮化過度擠占耕地,破壞根本農田,損害糧食的綜合消費才干。穩定耕地資源數量是今后糧食消費首要的保證。2.1.2、耕地資源質量評價耕地土壤種類多種多樣全市土壤分9個土類、24個亞類和65個土屬68個土種。主要有:紅壤,是全市分布面積最大的土類,也是低丘旱作的最主要土類,普及各縣,區;水稻土,面積143萬畝,占土地

11、總面積的7.97%,占耕地總面積的71.26,是我市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農業土壤,也是稻谷消費的主要土壤,廣泛分布于河谷、濱海平原及中低山丘陵的坡壟谷;潮土,主要分布在郊區、閩候、永泰、福清的河流中下游沖積物上,有灌溉的地,多已辟為水田而演化為水稻土,有的辟為旱作地,面積6.79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39%。耕地肥力情況我市耕地的質地大部分情況良好,輕壤、中壤占耕地總面積的71.6。但沙漏和粘重板結的耕地占14以上,以平潭、福清、閩侯、長樂、閩清等縣較多。土壤酸堿度,旱地pH值為 4.86.8,水田 pH值4.86.2,耕作層厚度大于15厘米的占 35.6,以平潭、福清、閩侯長樂、閩清比艱苦

12、;厚度為1015厘米的占55.5,小于10厘米的占8.9,多分布于閩侯、福清。我市土壤缺素情況很普遍。其中缺氮全氮含量少于0.1的79.21萬畝,占耕地的39.47;缺磷速效磷低于8 ppm的123.26萬畝,占耕地的61.43,以閩候、羅源、連江、永泰、長樂較嚴重;缺鉀速效鉀低于 80ppm 的152.93萬畝,占耕地的76.21,以平潭、閩清、永泰最嚴重。全市還有缺乏有機質含量少于1的30.25萬畝,占耕地的15.08。此外,由于近年來耕作制度不甚合理,輕養重用,使耕地土壤肥力情況漸趨惡化。全市土壤中尚有潛育化水稻上15.11萬畝,粘重板結的32.23萬畝。,水土流失的307萬畝其中主要為

13、非耕地,但對耕地影響極大,冷爛銹毒的12.6萬畝,鹽漬危害的2.3萬畝,砂化的24.9萬畝,偏酸的71.28萬畝,低洼易澇的10.8萬畝,干旱缺水的43.27萬畝,成為種植業消費開展的嚴重妨礙要素。總體上我市耕地中、低產田比艱苦見表2,其中2003年中產田:100.4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0.03,低產田:55.4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27.63;增產潛力較大。今后如何加強農業根底建立,維護土壤資源,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高土壤肥力,改造中、低產田應作為開展糧食消費的重要義務。 表2. 福州市耕地質量變化情況 單位:萬畝 年份 高產田 比例 中產田 比例 低產田 比例 1999 39.52 1

14、8.60 112.15 52.78 60.81 28.62 2000 41.02 19.55 109.67 52.26 59.15 28.192001 42.33 20.53 105.54 51.18 58.35 28.292002 43.11 21.15 104.31 51.16 56.45 27.69 2003 44.81 22.33 100.40 50.03 55.45 27.63 2.2、氣候資源我市地處南亞熱帶北端,中亞熱帶南端,東南面海,具有顯著的海洋性季風氣候特點。境內有鷲峰山脈和戴云山脈斜貫西北,構成自然屏障,起了阻撓或減弱冬季寒潮南侵和截留海洋濕熱氣團的作用。氣候暖和、熱量充

15、足、光照適中、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全市年年平均氣溫1620;10積溫45006500;無霜期335345天;年日照時數17001980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41004600兆焦耳/平方米;年降雨量9002100毫米。優越的氣候為我市農業消費提供良好的條件。2.2.1、光能資源我市處低緯度,接受太陽輻射量和照射時數較多。全市年平均太陽輻射量103114千卡平方厘米,其中78月份量多,有1215千卡平方厘米,11月至翌年2月份較少,也有57千卡平方厘米,闡明冬季仍能獲得相當豐富的熱量。但目前我市光能利用率還不高。 日照情況,全市年平均有效日照時數,從西北到東南為17002100小時。最多的7月份為2

16、40290小時,最少的2月份為90120小時。3月份至11月份為13001700小時,占全年的7080。日照充足,有利于雙季稻和各種作物的生長。2.2.2、熱量資源我市熱量資源豐富。海拔100米以下地域全年平均氣溫 19.019.7 oC。由于地形地貌的影響,熱量資源在垂直方向的變化,大大超越程度方向的變化,普通每升高 100米,氣溫下降0.50.6 oC,積溫減少200250 oC,生長季節也減少 7天。全市10 oC積溫為60586563 oC。1020 oC的積溫,羅源、連江、閩侯、永泰在海拔100米以下地域為 50005300,其他各縣低海拔地域為53005600,高海拔地域只需360

17、03900 oC。無霜期天數,全市由西北向東南逐漸添加,海拔100米以下地域,無霜期平均為291339天,平潭縣幾乎終年無霜。2.2.3、降水量我市降水量時空分配不均,雨季、旱季截然清楚。雨量主要集中在39月份,這段降雨量占全年雨量8085。5 6月是梅雨季節,雨量從東南向西北遞增,約為400510毫米,占全年雨量的3135。79月多為臺風降雨,內陸時有雷陣雨,這個時期雨量很不穩定,相對變率很大,尤其沿海地域臺風雨少,就容易發生夏、秋旱。10至年2月是旱季,降水量僅占全年1520。由于全年降水分布不均,有8085雨量集中在39月份,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各地年平均徑流深在5001500毫

18、米之間。因此,我市水的問題不是資源缺乏,關鍵在于如何減少地表徑流,提高其利用率。我市地形地貌不同,差別極大,也導致降雨量分布不均:沿海島嶼年平均降雨量只需9001200毫米,中部平原13001500毫米,西北山區年平均雨量15001900毫米,個別地方可超越2000毫米。2.2.4、主要災禍性氣候 我市農業氣候,總的來看,對種植業消費是有利的,但災禍性氣候頻繁,影響了作物高產穩產。主要有寒、旱、澇、臺風等:寒害就目前種植業消費情況看,寒害中以秋寒危害最大,倒春寒次之,五月寒和冬寒又次之。干旱干旱是我市主要災情之一。但全市易旱面積仍有91.36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5.53。我市干旱一年四季都能

19、夠發生,其中,大旱大約35年一遇。干旱主要出如今沿海島嶼,中部平原臺地次之,山區較輕。就出現的次數和損失來看,夏旱居首位,秋旱次之,春旱影響較小。尤其是03年,繼續的干旱是導致糧食減產的主要緣由。洪澇我市洪澇主要由暴雨呵斥,多發生在梅雨季節和臺風季節;較大的洪水普通3年一遇。洪水災禍多集中在閩江、敖江下游平原。澇害以江、海堤防維護區內的平原洼地較為嚴重。我市尚有10.8萬畝耕地屬于易澇田,主要分布于閩江下游和敖江下游沿海低地。洪澇所呵斥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群眾說:“不怕七月鬼,就怕七月水。臺風我市位于東南沿海,處于臺風侵襲道路。夏秋季節頗受臺風影響,時間普通都在511月,79月居多,約占708

20、0。主要特點是:影響頻繁,但登陸次數少。平潭縣受臺風影響最多,閩江口地域次之。臺風除本身危害作物外,還帶來暴雨,致使山洪迸發,提高潮位,呵斥水災。但臺風雨給減少和緩和夏秋旱情也帶來一定益處。綜上,99年03年我市氣候特點:氣候偏暖,暖冬景象明顯,雨量總體變少。主要災禍性天氣為干旱和夏季高溫。2.3、水資源全市水域面積182.26萬畝。其中河流水面48.53萬畝,湖泊水面0.47萬畝,水庫水面6.84萬畝,坑塘水面14.56萬畝,灘涂面積96.29萬畝。河流水系本市水系興隆,河網密布。閩江由閩清的雄江入境,經閩侯、郊區、馬尾區、長樂、連江匯入東海,在本市境內河長公里,集而面積8712平萬公里。敖

21、江境內河長公里。查江流經羅源、連江匯入東海,境內河長 93公里,集雨面積1224.9平方公里。我市較大的河流還有梅溪閩江支流、龍江、碧里溪、大壩溪、漁溪,對我市農業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都起了很大作用。水資源數量本市水資源總量為635.18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為83.1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1.22億立方米,客水資源總量為540.81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資源為2059立方米,畝均水資源4352立萬米。正年年份,總的供應水量為29.66億立方米。其中客水10.74億立方米,地表水18.61億立方米,地下水0.26億立方米。而實踐需水量為30.33億立萬米,其中農田灌溉11.89億立方米,

22、工業用水13.27億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2.75億立方米,鄉村人畜用水2.42億立萬米,水資源利用率為4.669。當P=50%時,全市缺水0.67億立萬米,閩清、永泰、閩侯水資源有略余,其他縣區均屬缺水縣,我市已是“水資源緊張區。 我市水環境質量不理想。隨著工農業消費的開展,工業廢水,特別是造紙、制革、電鍍等工業排放的廢水和農業廢水,特別現代化學農業化肥、農藥的運用,給水質污染帶來了嚴重的后果。糧食綜合消費才干的特點與評價現實糧食綜合消費才干特點與評價99年03年間,全市糧食消費由于受農業構造調整和市場糧價繼續低迷等影響,糧食播種面積逐年減少;加上受自然災禍主要是旱災等影響糧食總產均有所下降。

23、(見表3) 表31. 9903年福州市糧食消費情況 單位:萬噸、萬畝 年份 農作物總 糧食播 糧食總 復種指 糧食總 凈進口 播種面積 種面積 產量 數 供應 1999 596.96 400.81 147.10 281 233.2 86.12000 582.19 382.19 140.38 277 235.7 95.32001 542.61 344.26 124.77 263 237.6 112.82002 532.67 330.20 122.86 261 238.8 116.52003 504.70 298.37 108.62 252 240.0 131.4 表32. 9903年福州市糧食消

24、費情況 2003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04.72萬畝,復種指數為252%,糧食播種面積298.37萬畝,糧食總產108.62萬噸。但糧食總需求為240.0萬噸,凈進口達131.4萬噸。其中口糧耗費萬噸,社會糧食耗費101萬噸。糧食作物種類主要是水稻,其次是薯類、大小麥、大豆和雜糧。糧食播種面積構成中,水稻187.59萬畝、總產78.94萬噸、占糧食總產量的72.68,甘薯60.45萬畝、總產20.91萬噸,馬鈴薯15.77萬畝、總產4.41萬噸,大豆31.43萬畝、總產3.82萬噸,雜糧3.13萬畝、總產0.55萬噸。從水稻種類構造和規劃上看,早稻播種面積71.90萬畝,總產量32.27萬

25、噸,中稻和季晚稻播種面積51.67萬畝,總產量22.39萬噸,雙季晚稻播種面積64.03萬畝,總產量25.27萬噸,其中優質稻播種面積144.50萬畝,總產量60.50萬噸。我市農業部門在糧食良種推行上,作了大量任務,獲得了一定效果。由此可以得出我市是個嚴重的缺糧地域,糧食購銷存在相當大地缺口,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假設不加以及時有效地控制,勢必影響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影響社會穩定。隨著社會經濟開展,人口增長、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程度的提高,對糧食在質量上和數量上都有更高的需求,所以對我市糧食問題必需引起充分注重。糧食短缺為構造性短缺,缺的是飼料糧;針對這一特點應實行人畜分家、糧飼分治,建立糧

26、油、經作、飼料三元作物種植構造。潛在糧食綜合消費才干特點與評價3.2.1、充分維護和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改造中、低產田我市中、低產田比艱苦, 增產潛力大,在目前耕地及其后備資源嚴重缺乏,各項根本建立占用耕地總量逐年添加的情況下,加強中、低產田改造、治理,提高單產,緩解糧食消費開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是維護和提高糧食綜合消費才干和可繼續開展才干的重要途徑。中、低產田的數量、構成和分布特點2003年中產田:100.4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0.03,低產田:55.4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27.63。在各縣市中低產田資源中,依面積大小陳列:福清、閩侯、永泰、連江、長樂、閩清、羅源、晉安、平潭、馬尾。從分

27、布情況看,由于本市地形復雜,土壤類型繁多,加上區域消費力開展不平衡,呵斥我市中、低產田分布點多面廣;主要有:平洋田中的粘質死泥田和沙質田,梯田中的黃泥田約占梯田總面積的50,山壟田,銹爛田等。中、低產田的低產成因根據農業生態系統實際,農作物單產取決于四個方面:生態環境、農業構造、農業技術、各種投入。生態環境條件:A:熱量條件差,如冷爛田,我市有33萬畝。B:水分不平衡,如:粘瘦田,我市有81萬畝,沙漏型,我市有7萬畝。C:土壤肥力低:主要的妨礙要素為“瘠、沙、粘、薄、鹽、冷、爛、酸、毒、缺素等。根據土壤主要的妨礙要素及治理主導方向將中低產田劃分為:瘠薄田我市有59萬畝、漬澇田我市有21萬畝、鹽

28、堿地、坡耕地我市有15萬畝、風沙地等。2、農業構造:農業用地構造不合理,導致低產。3、農業技術:農業科學技術推行運用程度落后,導致低產。4、各種投入:如肥料、農藥、水利等投入少,導致低產。中、低產田的發掘潛力分析以以往閱歷,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改造中、低產田,每畝平均提高單產80120Kg。19992003年我市中、低產田平均每年改造6萬畝,從2004年到2021年共可改造42萬畝,那么可增產3.365.04萬噸。3.2.2、加強農業根底設備建立,尤其是農田水利建立。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我市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農田水利設備和運營管理較差,水資源利用率低下,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的78,全市尚有4

29、3.27萬畝易旱易澇耕地,大大影響了糧食綜合消費才干。因此必需加強農田水利建立,加強運營管理,實行旱、澇、洪、漬、鹽、潮、污綜合治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迅速擴展有效灌溉面積和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糧田面積。同時做好興修水利和水土堅持、改造中、低產田有機結合。3.2.3、積極推行良種,主攻單產,提高糧食綜合消費才干。選育和推行良種是糧食消費投資少、見效快、受害大的重要增產措施。隨著遺傳生命科學的飛速開展,良種愈來愈顯得重要。以水稻為例,建立水稻光溫水消費潛力的數學模型:Yp=666.7*104/(C*1000)*E*F*Q其中:C能量轉換系數,即1Kg物質所結合的化學能。E作物經濟系數F光能利用率Q作

30、物生育期太陽總輻射能Yp光合消費潛力Pt光溫消費潛力,PtYp*f(T)。f(T)為方迪光溫度衰減函數Pt光溫消費潛力,PaPt*f(W)。f(W)為龍斯玉水份衰減函數假設改良作物種類將光能利用率提高0.1,以雙季稻為例,可增產54.35Kg/畝。由此良種的選育和推行,將大大提高糧食綜合消費才干。3.2.4、提高復種指數采取合理的耕作制度,傳統的間、套種技術,開展立體農業的方法來提高復種指數,到達增產增收的目的。首先擴展冬種面積。福州冬季11月4月,其溫度、光照和雨量分別為本地每年的33.2、39.7、34.3相當于哈爾濱消費正季每年5月9月的88.8、67.1、104.9。因此應把冬種作為一

31、項農業開展戰略來抓。我市可開展冬種面積120萬畝,冬種面積按糧、菜,綠肥“三三制原那么,就能保證40萬畝的糧食作物,并且在種養地上較為合理。冬種以糧飼、糧菜兼用作物為重點,如馬鈴薯、油菜等。 其次合理調整耕作制度,以添加熟制。如永泰縣在單季稻產區推行“上豆下稻,福清縣推行早花生收后種植早熟雜交稻等。 再者進一步開展套種、間作。開展稻、魚、萍共生,甘蔗、西紅柿、蘑菇同長等方式的立體農業,添加作物產量。3.2.5、限制宜農荒地開發,促進糧食消費與生態環境建立的協調開展。在農業構造調整中應根據當地的資源情況,結合生態環境建立,調整作物面積,主攻單產,緩解糧食企業消費開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近幾年糧食種

32、植面積的擴展,相當一部分新開開荒地多在水利條件差、依托天然降雨的生態環境脆弱地域,糧食產量不高,水利設備不配套,豐水年種、干旱年休,容易呵斥撂荒、土壤沙化,既不利生態環境維護,又不能對糧食平衡起到調理豐歉的作用。因此,對宜農荒地的開發要進展限制,明令制止亂開荒地。還要按照全國生態環境建立規劃、有方案、有步驟地進展退耕還林、還草、還牧。4、土地承載力與糧食平安評價隨著人民生活程度的提高,肉蛋奶的消費量逐漸添加,糧食作為直接消費品在食物構造中比重的逐漸下降,作為飼料的比重也將越來越大。 “食物平安那么是在糧食平安的根底上,充分發揚區域比較優勢,宜糧那么糧、宜牧那么牧、宜林那么林、宜漁那么漁,注重轉

33、化、加工、食物多樣化及平安衛生、營養豐富,這更加符合小康社會開展和人與自然調和共處的要求。福州作為省會中心城市必需從食物平安的高度來認識土地承載力和糧食問題。2003年我市人口為604.86萬人,耕地200.66萬畝,糧食總產量達108.62萬噸,人均180公斤;蔬菜、瓜果類總產量達265.5萬噸,人均439公斤;肉類總產量達26.68萬噸,人均44公斤,其中豬肉總產量達21.04萬噸,人均35.7公斤;牛肉總產量達2771噸,人均0.45公斤,羊肉總產量達3742噸,人均0.62公斤,家兔總產量達3107萬噸,家禽總產量達4.68萬噸,人均7公斤;禽蛋總產量達15.43萬噸,人均26公斤;水

34、產品產量達161.77萬噸,人均267公斤;奶類總產量達4.42萬噸,人均7.3公斤;水果總產量達29.66萬噸,人均49公斤;食用菌總產量達5.32萬噸,人均8.8公斤;茶葉總產量達0.97萬噸。 表4. 03年福州市人均食品占有量情況 單位:公斤 糧食 蔬菜 肉類 牛羊 禽肉 蛋品 水產 鮮奶 水果 小康 400 150 23 2 5 17.3 175 15 22規范 03年 180 439 44 1.07 7 26 267 7.3 49我市 2021 415 150 27 3 7 17 26規范 從表4可以明顯得出:與小康規范比較,03年我市糧食供應嚴重缺乏,口糧尚無法保證,飼料糧更是緊

35、缺;牛羊肉、鮮奶供應還有部分缺口,這闡明了我市肉類構造不合理。其他均是盈余,尤其是水產品、蔬菜、水果供應是相當豐盈的。從以上數據及其分析可以得出,現階段我市土地承載力以糧食占有量計,只能承載268萬人,實踐超負荷達336萬人。因此,我市的糧食消費情勢是非常嚴峻的,現有的耕地資源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應啟動糧食平安預警體系,落實糧食風險金,建立貯藏糧信息系統,搞好產銷協作,建立骨干糧油加工廠和糧食供應網點,保證糧食流通渠道平安、暢通;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控。隨著人民生活程度的日益提高,到2021年,人均糧食占有量規范將到達415公斤,而口糧從現有規范205公斤下降到200公斤。在現有耕地資源穩定的情

36、況下,主攻單產,努力提高糧食產量,到時口糧將根本保證,但飼料糧仍將緊缺。5、對策與建議“民以食為天,“為政之要,首在足食。糧食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特殊商品,是國家平安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經濟開展的根底。因此,高度注重維護和提高糧食消費才干,不斷促進糧食產量的穩定增長,是一項艱苦戰略義務。5.1、理順對糧食消費的支持政策,加強政策的宣傳與落實。糧食消費問題,我國曾經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支持糧食消費的政策應相互協調,構成一個科學、規范的體系,可以結合市場價錢、氣候變化等,進展適度調整和完善。同時,應該在政策的落實上多下功夫,不但要對政策的落實情況進展必要的檢查督促,還要加強政策的宣傳任務

37、,提高種糧的積極性、自動性。5.2、真實維護和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提高耕地對糧食消費的保證才干。耕地面積和耕地質量是糧食消費才干的根底保證。5.2.1、嚴厲執行耕地維護制度,真實維護根本農田,穩定高產穩產田。要實行最嚴厲的耕地維護制度,真實維護根本農田。要加強對土地開發利用的管理,采取堅決措施,遏止亂征濫用耕地的景象。清理各類開發區,堅決糾正違規擅自設立開發區和盲目擴展開發區規模。要嚴肅法紀,對違反規定亂批、亂占、濫用耕地的務必嚴肅處置。福州市應正確面對匱乏的耕地資源及其后備資源,對耕地開發整理要立足于維護和提高糧食綜合消費才干和可繼續開展才干。強調要堅持統籌規劃,嚴厲控制未利用土地開發,加大生態退耕地域根本農田的土地整理力度,要以復墾為重點,真實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要與農業消費構造調整有機結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實現數量、質量和生態管護相一致;主攻單產,緩解糧食消費開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5.2.2、注重耕地質量建立。要加強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