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東濟南市市中區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2年山東濟南市市中區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2年山東濟南市市中區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2年山東濟南市市中區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2年山東濟南市市中區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年山東濟南市市中區九上期末語文試卷下列詞語中劃線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分外(fn) 贓物(zng) 汲取(j) 金戈鐵馬(g)B箴言(zhn) 棧橋(zhn) 中傷(zhng)鍥而不舍(q)C嗤笑(ch) 誆騙(kung) 祈禱(q) 不省人事(xng)D勾當(gu) 折扣(zh) 筵席(yn) 根深蒂固(d)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虛妄 侯車室 斷章取義 大發雷霆B濡養 訂書機 前撲后繼 相得益彰C秘決 麥克風 持之以恒 鄭重其事D灰燼 倒計時 走投無路 李代桃僵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為了保證濟南地鐵 3 號線順利開通,工程技術人員處心積慮,克服了許多困

2、難。B清晨的大明湖公園里,一群年過花甲的老人在指手畫腳地打著太極拳。C企業努力打造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是獲得廣大消費者青睞的不二法門。D濟南萬象城于 2022 年 9 月 28 日正式開業,泉城市民們慕名而至地到來。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要擔負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B一個人如果要開創自己的光明前程,關鍵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夠實現。C濟南的“海綿化”工程,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區環境。D預計到 2050 年,我國六十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將超過 4.83 億以上。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題。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

3、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

4、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1) 選出下面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A持湯沃灌 湯:熱水B腰白玉之環 腰:腰間C無凍餒之患矣 餒:饑餓D生以鄉人子謁余 謁:拜見(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中有足樂者 不以物喜B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鄉為身死而不受

5、C言和而色夷 雜然而前陳者D日有廩稍之供 此庸夫之怒也(3) 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選自宋濂全集,是元末明初文學家宋濂寫給同鄉后學馬生的臨別贈言。B選文第段中,作者從自然環境的嚴酷和物質條件的匱乏兩個方面寫出了自己求學的“勤且艱”。C選文第段中,作者將太學生優越的學習條件與自己求學的種種艱辛形成對比,突出專心學習的重要性。D本文主要講述了自己年輕時艱苦學習的經歷,意在告訴馬生唯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題。衛靈公納諫 衛靈公天寒鑿池。宛春諫曰:“天寒起役,恐傷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補,履決不組,

6、君則不寒矣,民則寒矣。”公曰:“善。”令罷役。左右以諫曰:“君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罷之,福將歸于春也,而怨將歸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魯國之匹夫也,而我舉夫民未有見焉,今將令民以此見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歟?”靈公之論宛春可謂知君道矣。(選自呂氏春秋)【注釋】起役:即興辦土木工程。陬(zu)隅:屋角。履決不組:鞋子壞了不得編織。見:了解。(1) 請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畫一處)靈 公 之 論 宛 春 可 謂 知 君 道 矣(2)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罷之,福將歸于春也,而怨將歸于君。(3) 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衛

7、靈公是個怎樣的人?閱讀下面的古詩詞,完成下列各題。秋波媚陸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注釋】這是陸游 48 歲在南鄭擔任軍務時所作。當時他身著戎裝,往返前線,觸景生情,寫下這首詞。酹(1i)酒:把酒灑在地上的祭祀儀式。灞(b)橋:與后文的“曲江”同在長安境內,為唐代長安名勝。(1) 詞的上闋寫景,從視覺角度寫了 ;從聽覺角度寫了 角聲;渲染了 蒼涼悲壯的氛圍。(2) 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一句的妙處。按要求填寫相應語句。(1) ,萬

8、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2) 溪云初起日沉閣, 。許渾咸陽城東樓)(3) ,半竿斜日舊關城。納蘭性德浣溪沙)(4) 濁酒一杯家萬里,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5) 人生自古誰無死? 。(文天祥過零丁洋)(6) ,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作者運用奇特的比喻描寫塞外雪景的詩句是: ,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他道:“吃了好賤的云片糕,你曉得我這里頭是些甚么東西?”掌舵的道:“云片糕無過是些瓜仁、核桃、洋糖、粉面做成的了,有甚么東西?”他發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個暈病,費了幾百兩銀子合了這一料藥,是省里張老爺在上黨做官帶了來的人參,周老爺在四川做官帶

9、了來的黃連!你這奴才,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說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這幾片,不要說值幾十兩銀子,半夜里不見了槍頭子攘到賊肚里!只是我將來發來了暈病,卻拿甚么藥來醫?你這奴才,害我不淺!”叫四斗子開拜匣,寫帖子:“送這奴才到湯老爺衙里去,先打他幾十板子再講!”掌舵的嚇了,陪著笑臉道:“小的剛才吃的甜甜的,不知道是藥,只說是云片糕。”他道:“還說是云片糕?再說云片糕,先打你幾個嘴巴!”(1) 文段中的“他”是 (人物),本段情節表現了“他” 的性格特點。(2) 通讀全書,說說這個人物還有什么性格特點?請結合具體情節加以分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9 月 20 日,在濟南舉辦的第八屆

10、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故宮博物院共挑選出 11 個系列,172 種文創產品參展,包括故宮美妝、故宮首飾、故宮圖書等。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故宮彩妝系列了。展臺前聚集了一大批年輕女孩,看著帶有華麗、精美的故宮文化元素的口紅,大家紛紛表示又要剁手了。 【材料二】1 月 15 日,聯想與故宮在以智慧新生為主題的聯想&故宮文創戰略合作發布會上,正式官宣了聯想與故宮的品牌聯合。與此同時,雙方還帶來了多款聯名產品,包括體脂秤、看家寶等多款智能產品及配件。而作為已經上市的聯名版電腦聯想 AI0520XMax 故宮文創聯名款一體機,也出現在了這次發布會上。 【材料三】12 月 9 日,故宮博物館聯合健

11、力寶共同推出“祥龍納吉罐”,童年的味道健力寶也穿上了“龍袍”。“祥龍納吉罐”的設計就是以故宮所藏的文物乾隆皇帝的龍袍為創作靈感,提取了祥龍紋作為產品主視覺,另外輔以蝙蝠紋、祥云紋、火焰紋等傳統紋飾,以寓意吉祥。(1) 請綜合以上三則材料,寫出你的探究結果。(2) 請參照畫線句,在橫線上仿寫一個句子。 故宮博物院的瑰寶承載著中華民族璀璨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如一杯茗茶,清香而悠遠;傳統文化如一泓清泉,溫潤而綿長;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答:故宮博物院的瑰寶承載著中華民族璀璨的傳統文化, ; ;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

12、各題。一榫一卯總關情黃秀芳 我很喜歡古建筑,尤其是木構建筑,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處,都品玩不盡。 中囯的傳統建筑,從技術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國傳統木作建筑時會發現,技術最初的目的越是簡單、實用,其效果卻越是神奇、偉大。 最讓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榫卯是兩個獨立的木構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兩個木構件便咬合在一起。這是一種構件間的連接方式,不用釘子,也不用繩子,兩個需要連接的物體,各自一點改變,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個結構整體。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萬物。需要連接多少構件,就可連接多少,這個整體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榫卯的功能不僅僅是連接,還有因連接而生

13、發的另兩種功效。眾所周知,木材有熱脹干縮的“活性”,而榫卯的連接,又是木構件間的柔性的結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動或者松動的余地。這看似缺點,但一旦組合為一個有各種榫卯連接在一起的整體構件時,缺點就成了優點;垂直方向結合的榫卯,與水平方向結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時,就不怕來自任何方向的擠壓和拉伸。因擠壓或拉伸造成的松脫與張緊,會互相抵消,從而形成復雜微妙的平衡。 榫卯結合,可謂剛柔相濟,而剛柔結合,便有著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來襲,也自巋然不動。山西應縣木塔就是最好的說明。這座建于公元 1056 年的木塔,歷經多次地震襲擊,依然高高聳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數以萬計的木構件,全以榫卯咬合

14、的方式連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榫卯的功能極其簡單,即兩個部件的組合。但越簡單,越接近事物的本質,也越偉大。最終它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還有他,萬中最終如同一體。 榫卯何人發明,又發明于何時?無從可知。迄今為止可見的最早的實物,是距今 6900 年的河姆渡遺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現,便被運用的淋漓盡致,便直指木構建筑的靈魂所在:單體不是核心,單體之間平衡有序的連接與融合的關系,才是要旨。當你看到顛三倒四,橫七豎八的各個木構件,依照一種組合關系被連接的天衣無縫時,你就會有一種頓悟:任何一個世界、組織、機構、團體,都是有關系連接在一起的,而“關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說

15、方枘圓鑿方形的榫頭也是入不了圓形的卯眼。榫卯結構就是這樣令人開悟,并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注】榫卯(sn mo),是古代中國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1) 文章除介紹榫卯的連接功能外,還介紹了榫卯的哪兩種功效?(2) 閱讀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迄今為止可見的最早的實物,是距今 6900 年的浙江河姆渡遺址上的建筑。(3) 從說明方法的角度,簡要分析第段劃線句的表達作用。山西應縣木塔就是最好的說明。這座建于公元 1056 年的木塔,歷經多次地震襲擊,依然高高聳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父親的樹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棗樹。我能記住它時

16、,已經五歲了。深藍色的瓦屋,赭黃色的矮墻組成了四四方方的小院,透過樹葉的間隙可以望見瓦藍的天、飄逸的云、晶瑩的星和微紅的日。棗樹就長在院子的顯眼處,很靈性地撐起一片天空。 父親一停下手中的農活兒,就喜歡蹲在屋檐下,抽著旱煙,靜靜地觀望著他的棗樹。金秋時節,棗樹也總是用一樹的豐盈回報父親。這時候父親的嘴角和皺紋便會漾滿一種沉思。 在父親悠閑的觀望中,棗樹一年一年地長大。棗樹春意來得遲,院中那我喜歡的泡桐早已綠意滿目,影綽著生命明麗澎湃的色彩,它才剛剛驚疑地從那似乎枯槁的紫褐色枝端探出一些鵝黃的淡芽。不久,矮矮的棗樹便被高高的泡桐遮蓋起來。 后來父親把所有的泡桐都砍掉了。說不出為什么,我心中感到幾

17、許淡淡的哀傷。因為我覺得父親幾乎所有的關愛都給了那棵棗樹。 棗樹花開花謝,一晃十幾年匆匆而過,為了求學我來回漂泊在一個又一個陌生的港口,卻很少駐留于家的那個港口。于是,我離棗樹越來越遠,離父親越來越遠。 高三那年,天氣漸漸暖和起來,棗樹卻沒有探出鵝黃的淡芽。光禿禿的枝椏刺向天空,似乎在等待溫柔的陽光,等待蟄伏的花期。“實際上它是枯了。”我不屑一顧地說。父親依舊悠閑地觀望著那棵樹,舍不得砍去。 那年我很順利地考上了大學。就在我整理好行囊恨不得一下子飛走時,我聽見父親莫名其妙地嘆氣:“走吧,走吧,都走吧” 我知道父親又在懷念他的棗樹了。可那是怎樣的一棵樹啊,它的樹身還沒有我高,一枝延伸成肩,一枝兀

18、立成柱,恰如人的形象,負重與挺拔! 臨行前的晚上,竟下起了小雨,隱約聽見小雨點兒拍打窗欞的聲音,父親又跟我說起了棗樹,帶著滿臉的笑意。他說這棵樹是在我出生的那天栽下的,樹齡和我一樣,自然就代表他的兒子。父親還說,小時候的我很壯實,剛會爬的日子,在小院里,總愛一步步爬到那棵棗樹旁,嘿嘿地用力,一會兒又回過頭來望著一旁的他,哈哈地傻笑。說幼時的我脾氣如棗樹一樣倔。然后,父親看看又黑又瘦的我不停地嘆氣:這娃子吃的飯哪兒去了?哪兒像小時候又白又胖的模樣。 那時我才明白,其實啊,我才是父親的棗樹。為了我的成長,父親給予了他所能給予的一切。日益蒼老的父親總是希望在他的呵護下的棗樹能衍生一些青枝綠葉,多少年

19、,我和這棵樹樣吸吮這方天地的鮮潤,而我卻總是誤解著甚至根本不清楚那份關愛,企圖去尋找另外的天空。 走的時候,我才懂得:父親對他那“無根”的兒子有一種拋不卻割不斷的情緣。這棵樹在喚我回首張望,張望我揉了揉眼角,有淚。 注定在這細雨輕敲的夜晚,我尋回了最初的親情。人是一棵樹啊,而我是父親的樹,這棵樹是父親一生最大的付出,我該怎樣順應天地四時,長成一個卓然而立的自己呢?又何時才能為我的父親撐起一片天空作為回報呢? 我讀父親的樹,忽然想起一句話:有一種緣于內心的情感,剝掉生活表層的浮華后,內核會顯得更加美麗。那種情感,我們稱之為生命與愛的東西,原本就生生不息。選自中學語文園地有改動(1) 通讀全文,根

20、據提示,按時間順序概括本文圍繞“父親的樹”講述的事情。 我成長中,父親精心呵護棗樹我讀高三時,棗樹沒有發芽 (2) 品味語言,回答下面的問題。i 結合語境,賞析第段中加點的詞語。 它才剛剛驚疑地從那似乎枯槁的紫褐色枝端探出一些鵝黃的淡芽。ii 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段畫線句。 父親一停下手中的農活兒,就喜歡蹲在屋檐下,抽著旱煙,靜靜地觀望著他的棗樹。(3) 結合文章,談談對第段畫線句“那種情感,我們稱之為生命與愛的東西,原本就生生不息”的理解。(4) 請從構思和寫作手法的角度,分析第段的作用。按要求作文。 人都是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但是成長并非時間和年齡的累積,而是一個契機,一個瞬間,讓我們

21、理解了父母,學會了感恩,懂得了責任讓我們懂得自己已不再是父母背后的那個孩子了,我們開始經歷自己的人生了。其實,成長有時就是一瞬間的事情。請以“成長的瞬間”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則扣分;不得抄襲;不少于 600 字。答案1. 【答案】C【解析】A有誤,“汲取”的“汲”讀作j;B有誤,“鍥而不舍”的“鍥”讀作qi;C正確;D有誤,“勾當”的“勾”讀作gu。故選:C。2. 【答案】D【解析】A有誤,“侯車室”應為“候車室”;B有誤,“前撲后繼”應為“前仆后繼”;C有誤,“秘決”應為“秘訣”

22、;D正確。 故選:D。3. 【答案】C【解析】A有誤,處心積慮:形容蓄謀已久。這是一個貶義詞,感情色彩錯誤;B有誤,指手畫腳: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用來形容打太極拳不恰當,用錯了對象;C正確;D有誤,慕名而至:仰慕名聲而到來。詞義和“到來”語義重復;故選:C。4. 【答案】A【解析】A正確;B有誤,句式雜糅,可將“才能夠實現”刪去;C有誤,搭配不當,可改為“極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社區環境”;D有誤,語意重復,將“以上”刪去。 故選:A。5. 【答案】(1) B(2) A(3) D【解析】(1) 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

23、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知識的積累結合原句進行推斷。ACD正確;B有誤,句意:腰間掛著白玉制成的環。腰,腰掛。故選:B。(2)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因為/因為;B成為/為了;C表并列/表修飾;D賓語前置的標志/用于主謂之間。 故選:A。(3)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ABC正確;D有誤,作者講述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苦經歷,意在勉勵馬生專心學習、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故選:D。6. 【答案】(1) 靈 公 之 論 宛 春/可 謂 知 君 道 矣。(2) 因為宛春知道這件事就下令停止工程,好處將給宛春,但是怨恨卻給了您。(

24、3) 從衛靈公接受宛春建議,停止鑿池這件事,可以看出衛靈公是一個知錯能改,善于納諫的人。【解析】(1) 本題考查句子停頓。作答時,一定要在正確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根據前后詞語之間的語義聯系來劃分停頓。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后可以根據語感直接作答。這個句子的意思是:靈公這樣議論宛春,可算是懂得為君之道了。故停頓應為:靈 公 之 論 宛 春/可 謂 知 君 道 矣。(2) 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

25、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重點詞語:以,因為;罷,停止。句意:因為宛春知道這件事就下令停止工程,好處將給宛春,但是怨恨卻給了您。(3) 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需結合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現具體分析。根據衛靈公接受宛春建議,停止鑿池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知錯能改,善于接受不同意見的人。根據“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歟?”可以看出衛靈公是一個明白事理,懂得為君之道的人。從“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歟?”可以看出衛靈公是個明白事理,懂得為君之道的人。7. 【答案】(1) 邊城或烽火或高臺;角聲;蒼涼悲壯(2) 示例一: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煙柳池館人格化,生

26、動形象地煙柳池館對戰士凱旋而歸的期待,表現了作者決心恢復中原、報國立功的豪情壯志。示例二:運用想象,想象煙柳、池館對戰士凱旋而歸的期待,表現了作者決心恢復中原、報國立功的豪情壯志。【解析】(1)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內容,理解詩歌描寫角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來分析。“烽火照高臺”:烽火指平安火,高臺指高興亭。這是從視覺的角度寫景;“秋到邊城角聲哀”,角聲:行軍打仗用的鼓角之聲。這是從聽覺角度寫景的。詞的上片寫秋天來到邊城,鼓角聲充滿悲哀,首句一個“哀”字充分表達了詞人對國土淪喪的惋惜和悲哀。從而讓讀者體會到上面所寫的角聲之哀歌聲之悲,不是什么憂郁哀愁的低調,而是慷慨悲壯的旋律。(2

27、) 本題考查賞析詩詞名句。賞析句子時,要根據句子的內容和語言表達從寫作手法、表現的情境(景物特點)、表達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幾個方面來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處。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作者把無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賦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寫成為誰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熱愛祖國河山之情一脈相通,它為了讓作者清楚地看到長安南山的面目,把層層云幕都推開了。這里,也點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鄭以東的長安南山頭,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然后進一步聯想到灞橋煙柳、曲江池臺那些美麗的長安風景區,肯定會多情地等待收復關中的宋朝軍隊的到來。應,應該。

28、這里用“應”字,特別強調肯定語氣。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詞中沒有直接說到收復失地的戰爭,而是以大膽的想象,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煙柳”、“池館”,都在期待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來暗示作者所主張的抗金戰爭的前景。這種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壯志抒發的基礎上,自然引發而出,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情調。譯文: 秋意來到邊城,聲聲號角哀鳴,平安烽火映照著高興亭。擊筑高歌,站在高處把酒灑向國土,引起了收復關中的無限興致。 誰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層層的暮云都推開?灞橋邊的如煙翠柳,曲江池畔的美麗樓臺,應該在月下佇立,等待著我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8. 【答案】(1) 萬鐘則不辨禮

29、義而受之(2) 山雨欲來風滿樓(3) 一抹晚煙荒戍壘(4) 燕然未勒歸無計(5) 留取丹心照汗青(6) 露從今夜白(7)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9. 【答案】(1) 嚴貢生;吝嗇、狡詐(意思對即可)(2) 示例一:從他搶占弟弟的房產,可以看出他貪得無厭,六親不認。示例二:從弟弟生病致死也不去探望可見他冷漠、六親不認。示例三:從他看到弟弟留下的銀兩,去弟弟的靈前祭拜假哭,可見他虛偽。【解析】(1) 本題考查名著人物的識記。閱讀語段,根據其中的“云片糕”可知其出自儒林外史,文段中的“他”是嚴貢生。從語段內容可知,當他“得知”是掌舵的吃了,便“發怒道”:這藥是“張老爺在上黨做官帶了來的人參,

30、同周老爺在四川做官帶了來的黃連!”“值幾十兩銀子”,還要寫帖子送到“湯老爺衙里,打他幾十板子再講”。可見他為人的狡詐與小氣。(2) 本題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識記。嚴貢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一個典型人物,分析其突出形象時,可注意題干的要求,結合具體的情節進行。比如第六回里寫他欺凌妾出身的弟婦,企圖奪產,鬧得人仰馬翻,碰巧遇著一個“也是妾生的兒子”的知縣支持了他的弟婦,那一場官司,在形式上他是打輸了;但是,第十八回里寫出了他活動的結果,“仍然立的是他二令郎,將家私三七分開”,他得七股,實際上他還是得到了勝利。可見他為人的貪婪,不講親情。10. 【答案】(1) 示例一:文物與產品相融合,產生新的創意。示例二

31、:文創產品越來越豐富。示例三:文物通過創新煥發活力,越來越平民化。(2) 示例:傳統文化如一泓清泉,溫潤而綿長;示例:傳統文化如一方土地,肥沃而廣博【解析】(1) 通過對材料的閱讀、分析、比較、研究,從而有所發現,進而寫出探究的結果。解題的關鍵是把握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根據“172 種文創產品參展”“大家紛紛表示又要剁手了”“雙方還帶來了多款聯名產品,包括體脂秤、看家寶等多款智能產品及配件”“提取了祥龍紋作為產品主視覺,另外輔以蝙蝠紋、祥云紋、火焰紋等傳統紋飾,以寓意吉祥”可知,文物與產品的融合,產生了新的創意得到了人們的歡迎,越來越豐富的文創產品和平民化的設計讓文物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2

32、) 根據劃線句的格式特點“傳統文化如,”注意內容要相關,字數要相同(相近)。例如:傳統文化如一泓清泉,溫潤而綿長。11. 【答案】(1) 因擠壓或拉伸造成的松脫與張緊,會互相抵消,從而形成復雜微妙的平衡。剛柔結合,便有著巨大的消耗作用。(2) 迄今為止是到現在為止的意思(表時間限制),文中是指到現在為止可見的最早的實物,是距今 6900 年的浙江河姆渡遺址上的建筑。但不排除將來會有新的發現,這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3) 舉例子,列舉了山西應縣木塔憑借榫卯結構歷經多次地震而不倒的事例,具體真實地說明了榫卯結合,有著巨大的消耗作用,即使地震來襲,建筑也自巋然不動。【解析】(1) 本題考查

33、文章信息的篩選。首先找到答題區域,根據“榫卯的功能不僅僅是連接,還有因連接而生發的另兩種功效”,可以確定答題區域在段,據第段“與水平方向結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時,就不怕來自任何方向的擠壓和拉伸。因擠壓或拉伸造成的松脫與張緊,會互相抵消,從而形成復雜微妙的平衡”可知,其一功效是擠壓或拉伸造成的松脫與張緊,會互相抵消,形成復雜微妙的平衡。據第段“榫卯結合,可謂剛柔相濟,而剛柔結合,便有著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來襲,也自巋然不動”可知,其功效二是剛柔相濟,有著巨大的消耗作用。(2) 本題考查對說明語言的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體現在修飾、限制性詞語的選用上。主要是表示時間、修飾限制性副詞和數量

34、詞等詞語上。“迄今為止”就是在時間上起到了限制作用,如果把“迄今為止”去了,就說明無論什么時候,距今 6900 年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建筑上的榫卯都是我們所見最早的實物,在語言上就不夠準確。“迄今為止”能夠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性。(3) 本題考查學生對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首先要了解說明文的常用說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據文字信息來判斷,根據文段內容看說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說明什么問題方面來表達其作用。首先這句話講的是山西應縣木塔,是在講榫卯剛柔相濟功效的時候提出的,屬于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了榫卯結合,有著巨大的消耗作用。12. 【答案】(1) “我”出生時,父親種下棗樹。;“我”考上大學后

35、,父親懷念棗樹。(2) i “探出”,試探冒出(小心伸出)的意思,與“驚疑”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春天嫩芽剛剛冒出的情景。ii 運用動作和神態描寫,通過運用“蹲、抽、觀望”等一系列詞語,生動形象地描述出父親在勞動后觀望棗樹的樣子,表現了父親對棗樹的悉心關注(喜愛之情)。(3)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理解了親情的內涵就是生命與愛,這種情感生生不息。為了“我”的成長,父親給予了他所能給予的一切。而“我”也應該成長起來,回報父親的愛。表達了“我”對父愛的理解與感激,以及決心回報父親的愛。這句話總結全文,升華主題。(4) 運用插敘,寫了父親在“我”剛出生的時候種下棗樹,以及“我”小時候在棗樹下玩耍的事,表達了父親對“我”的愛。揭示了父親對棗樹如此重視的原因,也為下文“我”對父親態度的轉變和對父愛理解做鋪墊。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使行文有起伏美。【解析】(1) 本文寫父親精心呵護棗樹,“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