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截洪溝防洪整治改造施工_第1頁
河道截洪溝防洪整治改造施工_第2頁
河道截洪溝防洪整治改造施工_第3頁
河道截洪溝防洪整治改造施工_第4頁
河道截洪溝防洪整治改造施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道改建工程河河道改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報告共頁 第 IV頁目錄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405991750 第一章綜合說明 頁第一章綜合說明1.1概況(一)項目名稱:河道改建工程(二)項目業主:xx發展有限公司 (三)項目性質:改造工程(四)建設地點: 根據成都天府新區龍泉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天府新區龍泉驛區經開區東區道路豎向及排水體系規劃的規定,目前,經開區東部拓展區入駐的一汽大眾三期配套園、兵裝、瑞華特、方大碳素、創智園等重大產業項目的用地拆遷基本完成,即將實施開工建設。為確保和推動經濟開發區的順利建設,政府繼續對項目用地范圍內的馬壩河

2、、山溪河沿規劃位置進行整治。馬壩河東西向橫穿方大碳素和創智園項目,山溪河橫穿一汽大眾三期配套園B、C地塊及創智園項目,兩條河沿線多年受雨水侵蝕及沖刷,多處地段塌方、改道,造成河床抬升。每逢雨季洪水肆流,給整個項目區域范圍內造成極大的破壞,嚴重影響區域的建設發展。另一方面片區面臨的洪水威脅以東部龍泉山山區匯流形成的山洪為主,其次為區域內區間匯流的疊加影響,防洪任務較重。片區現狀主要以山溪河、馬壩河、山溪河支溝為主要排泄通道,最終進入蘆溪河,但現狀河道平面線型蜿蜒曲折、過流斷面較小、淤積嚴重,行洪能力有限,嚴重制約區域內防洪安全。本次河道工程主要是對片區內的三條主要規劃保留河道及東南邊界截洪溝進行

3、整治改造,解決區域防洪安全問題。其中馬壩河改造長度3.8km,規劃河寬18m;山溪河改造長度4.3km,規劃河寬1625m;山溪河支溝改造長度2.6km,規劃河寬1020m;東二路截洪溝改造長度4.7km,規劃溝寬3.55.0m。1.2水文1.2.1流域概況本項目南起龍泉山脈山腳下,北至蘆溪河南側,東臨新規劃道路9線,西至成綿鐵路東側。本次改造河流包括山溪河、馬壩河、山溪河支溝、新規劃東二路截洪溝。馬壩河、山溪河、山溪支溝為蘆溪河支流。靠近項目區還有一條主要飲用及灌溉的東風渠,為龍泉驛區境內中部、東部露出的HYPERLINK /view/1660298.htm t _blank內陸河。HYPE

4、RLINK /view/3525033.htm t _blank東風渠引HYPERLINK /view/2240.htm t _blank都江堰水入龍泉驛區,成為了龍泉驛區工農業用水的重要水源,自都江堰府河引水自流灌溉成都市東、新都縣南、龍泉驛區北、毗河以南至龍泉山西麓丘陵地帶,包括龍泉驛區平壩丘陵,并提水灌溉部分深丘山區農田。東風渠每年向龍泉驛區提供的配水總量約為1.4億立方米。1.2.2水文基本資料龍泉驛區龍泉驛區HYPERLINK /view/16491.htm t _blank水資源總量為3.8524億立方米。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地表水資源3.24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量),地下水資源0.

5、6124億立方米。地表徑流主要由大氣降水產生。龍泉驛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977.2毫米,相應降雨總量為5.43億立方米,降水產生的地表徑流匯集于江河后,分別流向雙流、新都、青白江、金堂和簡陽等地區。平均徑流深33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為1.84億立方米。龍泉驛區地表徑流年內分配及年際變化受降水影響較大,其年內分配不均,70%左右集中在汛期,年際變化較大。經成都市錦江區水文觀測站資料的一致性、可靠性、代表性均較好,滿足設計要求。1.3工程地質場地地形起伏較大。本項目地面高程為505.31514.48m,相對高差9.17m。擬建路段區所處地貌單元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 3 * ROMANIII級

6、階地,局部地段上覆第四系全新統洪積層。1.4工程建設任務和規模1.4.1工程建設的必要性為了實現成都市龍泉驛區整體規劃目標,項目實施是加強生態基礎設施建設、修復生態功能,促進項目區水源涵養及綠化美化的需要,本次擬建項目區域內屬于城市建設用地,區域內拆遷工作基本完成,場地地形起伏較大。片區面臨的洪水威脅以東部龍泉山山區匯流形成的山洪為主,其次為區域內區間匯流的疊加影響,防洪任務較重。片區現狀主要以山溪河、馬壩河、山溪河支溝為主要排泄通道,最終進入蘆溪河,但現狀河道平面線型蜿蜒曲折、過流斷面較小、淤積嚴重、行洪能力有限、水土流失嚴重,嚴重制約區域內防洪安全,保障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盡快確定河

7、網水系整治及防洪排澇規劃,全面提升片區河網水系面貌及防洪排澇能力,創建現代化的水利設施和管理體制,從而為加快推進我國的水系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綜上,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設施,又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河道綜合整治是一項長期工程,理念是基石,規劃是關鍵,技術是支撐,管理是保障。加強河道整治,還其優美、宜人、充滿生機的原貌,是當今城鄉建設發展的一大潮流趨勢,也是很好的機遇和挑戰。本項目的新建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1.4.2工程建設任務根據龍泉驛區經開區東部拓展區總體規劃對防洪的要求、防洪現狀以及洪災損失狀況,確定本工程防洪任務是:對洪水危害嚴重的重要河段興建防洪工程及修建河道,同時

8、興建排澇設施,改善水生態環境,完善防護區防洪管理體系,以防洪為主,兼顧提升城市形象等綜合利用。1.4.3工程建設內容及規模本次河道工程主要是對片區內的三條主要規劃保留河道及東南邊界截洪溝進行整治改造,解決區域防洪安全問題。確定龍泉驛區經濟開發區治理河道總長約15345.48m,其中馬壩河改造長度3792.60m,規劃河寬18m;山溪河改造長度4260.51m,規劃河寬1625m;山溪河支溝改造長度2607.36m,規劃河寬1020m;東二路截洪溝改造長度4685.01m,規劃溝寬3.55.0m。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堤防工程總體布置經開區東部拓展區東部拓展區山溪河與馬壩河河道改建

9、工程保護園區內的產業的防洪安全,確定龍泉驛區經濟開發區治理河道總長約15345.48m(馬壩河3792.60m、山溪河4260.51m、山溪河支溝2607.36m、東二路截洪溝4685.01m);治理河段共新建堤防15345.48m;其中馬壩河改造長度3792.60m,終點接新二路截洪溝,起點止于火車道高架橋,起點坐標(X=-49.167,Y=33078.347),終點坐標(X=-865.718,Y=36021.164);山溪河4260.51m,起點接蘆溪河,終點止于新二路與4線相交處截洪溝,起點坐標(X=1127.319,Y=33575.792),終點坐標(X=854.180,Y=36842

10、.754);山溪河支溝2607.36m,起點4線橋涵處,終點止于新二路與13線相交處截洪溝,起點坐標(X=1836.209,Y=35438.886),終點坐標(X=2396.334,Y=37708.571);東二路截洪溝4685.01m,起點街馬壩河設計終點,終點止于新二路與線相交處截洪溝,起點右岸坐標(X=-865.718,Y=36021.164),終點坐標(X=3263.393,Y=37928.06)。1.5.2堤型及斷面設計堤型選擇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根據堤段所處地理位置、堤基地質、建筑材料、施工條件、工程造價等因素綜合比較確定。根據工程區地質、地形條件,結合本蘆溪河已建堤防的

11、成功經驗,初擬了斜坡式復合生態堤,斜坡、重力式復合生態堤兩種堤型進行選擇。經過綜合分析本防洪堤工程堤防所處的地形、地質、建筑材料、施工條件、工程造價、生態環境和美觀等因素,綜合比選,擬定本工程新建防洪堤堤型采用斜坡式復合生態堤。馬壩河充分利用河道兩側規劃綠化帶寬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綠地行洪,河床斷面采用兩級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態式斷面。生態式斷面方案河道寬18m,臨道路側綠化帶寬度6m,河道縱坡0.003,具體布置為:河底寬5.0m,水深2.5m,設計防洪高度3.0m。護岸分兩級設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1.3m部分按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

12、護坡,防洪岸頂以上直至道路紅線邊繼續采用不陡于1:3的綠化斜坡順接,局部路面較高段需做矮擋墻連接。該方案河床親水性效果較好,但需占用兩岸綠化帶。山溪河充分利用河道兩側規劃綠化帶寬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綠地行洪,河床斷面采用兩級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態式斷面。生態式斷面方案河道寬1625m,臨道路側綠化帶寬度69.5m,河道縱坡0.0020.004,具體布置為:1、25+8042+60.51段(上游段):河道總寬度16m,設計縱坡0.004,水深2.0m,設計防洪高度2.5m。河底寬6.0m,護岸分兩級設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0.8m部分按1:3

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護坡,防洪岸頂以上直至道路紅線邊繼續采用不陡于1:3的綠化斜坡順接,局部路面較高段需做矮擋墻連接。該方案河床親水性效果較好,但需占用兩岸綠化帶。2、00+0025+80段(下游段):河道總寬度25m,設計縱坡0.002,水深2.5m,設計防洪高度3.0m。河底寬12.0m,護岸分兩級設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1.3m部分按1:3放坡,坡面采用草皮護坡,防洪岸頂以上直至道路紅線邊繼續采用不陡于1:3的綠化斜坡順接,局部路面較高段需做矮擋墻連接。該方案河床親水性效果較好,但需占用兩岸綠化帶。山溪河支溝充分利用河道兩側規劃綠化帶

14、寬度,洪水期占用部分綠地行洪,河床斷面采用兩級斜坡分段放坡,形成生態式斷面。生態式斷面方案河道寬17m,臨23線河道寬10m,采用矩形斷面,河道縱坡0.003,具體布置為:1、10+0025+86.038段(上游段):河道總寬度17m,設計縱坡0.003,水深2.0m,設計防洪高度2.5m。河底寬7.0m,護岸分兩級設置,底部1.7m高部分采用35cm厚C25混凝土面板固岸,坡度1:1.5;上部0.8m部分按1:3放坡,坡坡面采用草皮護坡,防洪岸頂以上直至道路紅線邊繼續采用不陡于1:3的綠化斜坡順接,局部路面較高段需做矮擋墻連接。該方案河床親水性效果較好,但需占用兩岸綠化帶。2、00+0010

15、+00段(下游段):河道總寬度10m,設計縱坡0.003,水深2.0m,設計防洪高度5.0m,河道右岸罩口線距23線道路紅線距離為5m,采用矩形斷面,重力式護岸。重力式護岸為直立式混凝土擋墻,墻頂采用不陡于1:3的綠化斜坡與道路相接,擋墻高度根據設計河底與道路高差及河道罩口線與道路紅線間距確定,高度為5m。新規劃東二路截洪溝規劃截洪溝寬5m,臨道路側綠化帶寬度5m,設置在道路外側,本次方案設計結合東二路道路縱斷面設計情況,在確保截洪溝南側山脈雨水能順利截流的前提下,對截洪溝采取分段設計,計算各個典型斷面的控制流量后,對截洪溝規劃寬度做了局部修正,局部段落寬度調整至3.5m、4.0m。由于截洪溝

16、設置在山腳部位,本次設計建議截洪溝全線采取重力式擋土結構,擋土結構需根據詳勘報告進行確定,初步擬定截洪溝結構斷面形式如下:河底寬3.55.0m,設計水深1.5m2.0m,擋墻總高2.02.5m,臨山體側擋墻高度需根據詳勘報告進行確定,兩岸采用漿砌條石重力式河堤,面坡直立,臨路側采用不小于1:3放坡。1.5.3親水梯步設計由于堤防為斜坡式堤防,外坡坡比均為1:2.0,坡度較緩,在主河道共設置十處下河梯步,下河梯步寬5m,共32階,階高25cm。1.5.4穿堤涵管設計設置配套穿堤涵管能滿足工程20年一遇排澇要求。本堤防工程設1種規格的配套涵管,涵管直徑60cm。(1)涵管、管身段穿堤涵管身采用孔口

17、=600mm規格,壁厚為20cm鋼筋混凝土預制涵管,涵管下設砼基礎將涵管固定,涵洞和涵管基礎應置于碾壓密實的砂卵石層上。(2)出口段為了美觀,涵管出口應與堤面坡度相一致,鋼筋混凝土涵管出口為11的坡度;為了防止洪水倒流,并設置逆止閥。豎井及涵管結構設計詳見可研設計圖冊。1.5.5排洪溝設計采用底寬30cm,高30cm的矩形排水溝,且在出口段配置相應流量的穿堤涵管,可解決修建防洪堤后,帶來內澇問題。按自排為主,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則設計。1.6施工組織設計本項目擬定總工期為14個月,其中前期工作擬為3個月,2014年7月-2014年9月,包括立項、可研報告編制,招投標、設計工作;建設期擬為11

18、個月,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本項目實際工作進度隨時間按進度安排順延。1.7工程管理堤防工程一般實行按水系統一管理和行政區劃分級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本工程統一由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對本工程進行管理,并對本工程進行管理及維護。工程建成后須增加河道及堤防管理人員編制8名,由當地水務局根據具體情況統一安排和調度。根據堤防工程管理設計規范(SL171-1996),為了方便堤防工程的管理和安全,結合工程區自然地理條件、經開區東部拓展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參照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本工程的管理范圍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圍,主要包括堤防工程、設施的建筑物用地和管理用地。根據堤防工程級

19、別,結合當地河道條件及土地開發利用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確定。本工程管理范圍自護堤地內外坡腳線開始起各計(馬壩河、山溪河、山溪河支溝按10米;新東二路截洪溝按5米計算);縱向布置范圍與堤防走向一致,且從堤首、末兩端各延伸50m。本工程保護范圍為護堤地內外側緊鄰護堤地邊界線以外開始起各計50m。1.8工程占地本次經開區東部拓展區山溪河與馬壩河河道改建工程永久占用耕地445.8畝,永久占用耕地補償費17832萬元;臨時占地占用耕地2.4畝,臨時占地補償費96萬元,建設征地補償費合計17928萬元(本項目按照周邊土地情況暫按40萬/畝計取,不包括拆遷人員配安置房費用)。1.9水土保持本工程永久建筑物建設

20、場地開挖、施工道路的修建、料場開采、施工臨時輔助設施的建設等,占壓、破壞了項目區內的植被,根據四川省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水土流失防治費征收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對這部分占壓土地應視為水土保持設施給予補償。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面積包括項目建設區和直接影響區,面積21.35Km2。其中項目建設區包括永久征地區和臨時占地區,面積229.1Km2;直接影響區面積21.35Km2。經綜合分析,主體工程建設所引起的水土流失范圍小,水土流失量少。主體工程設計中已采取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護措施,可基本控制工程占地新增的水土流失,并保證工程的安全。但為減少工程施工建設期所引起的局部水土流失,在主體工程已有

21、措施的基礎上,補充完善相應水保措施預防措施和臨時措施或提出水保要求。本工程水土保持估算投資6135.71萬元。1.10環境影響評價通過對本工程所涉及的自然和社會環境調查分析,認為工程沿河而建,工程影響區內無重要文物和礦產資源;工程建設對當地氣候、土壤、水溫、環境地質、人群健康、沿河重要取水設施等無不利影響;基本不改變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生生態變化甚微。工程興建的主要有利影響是解決經開區東部拓展區的防洪問題,避免洪水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減免災后疾病流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有利于社會穩定和促進當地經濟的持續發展;工程興建有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是施工期的

22、“三廢”排放和噪聲污染以及臨時占地對當地景觀的破壞等。由于工程施工期較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是局部的、微小的、暫時的,采取相應的環保措施后可以減免或消除其不利影響。經估算,本工程環境保護總投資共計410.64萬元(不含主體工程已列投資)。1.11投資估算經開區東部拓展區山溪河與馬壩河河道改建工程估算總投資為57920.64萬元,其中,建筑工程部分為23370.77萬元,臨時工程1869.66萬元,獨立費用9507.21萬元(建設單位管理費1604.51萬元、生產準備費7.57萬元、勘察設計費1194.82萬元、其他6700.32萬元),土地費用17928萬元,其他工程預備費5245萬元。1.12

23、經濟評價該防洪整治工程經濟凈現值57920.64 萬元,大于零,經濟內部收益率18.25%,大于社會折現率7%,效益費用比3.28,大于1,各項經濟評價指標均符合規范要求,說明本工程在經濟上是合理可行的。由于本河道靠近龍泉山脈,洪水對該區域的危害較嚴重,洪災損失十分嚴重。興建本堤防工程,對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當地創造良好的投資、生產、生活環境起著重要作用。國民經濟評價表明,本項目各項指標均滿足國家規范要求,并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防洪效益較為顯著。通過各級政府和群眾的共同努力,盡早實施本項目。1.13節能降耗分析1.13.1結論經開區東部拓展區山溪河與馬壩河河道改建工程在運行過程中不產生廢

24、氣或其他污染物。本工程整體設計中,從堤線的布置、堤型的選擇、斷面結構設計與布置到工程施工諸方向均貫徹“節能、生態、經濟”的設計理念。在設計方案選擇、設備及材料選取時充分考慮節能、生態環境要求,從而達到了節能的效果。1.13.2建議(1)在堤防工程施工期,對于土石方工程施工工藝與設備、混凝土系統設備選型等主要耗能設備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節省施工期能耗。(2)建議堤防對主要耗能設備運行制定相應的能源管理措施和制度,降低能耗。制定用電、用油等能源使用指標或定額,強化能耗管理。(3)在工程建設期間,以“創建節約型社會”為指導,樹立全員節能觀念,要提高各參建單位的節能降耗意識,培養自覺節能的習慣。(4)

25、建議加強對堤防管理人員和運行人員進行節能教育和培訓力度,減少運行期的建筑能耗。(5)建議擇優選擇耗能設備和施工承包商,優化施工方案,提高生產效率。對施工期間的高耗能設備納入承包商評標指標和管理考核指標。(6)建議在項目設計、施工和運行期將本著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則,依據國家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加強項目的建設和運行過程的監督檢查,確保節能措施與能效指標的落實。1.14勞動安全與衛生為了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本工程遵照電力工業部、水利部、勞動部聯合頒布的水利水電工程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設計規范(DL5061-1996),并結合本工程的特點和具體情況,闡述了對工程投入

26、生產后,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可能直接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各種因素,并采取了符合規范要求和工程實際的具體防護措施。做到工程投產后,保障勞動者在勞動中的安全與健康的要求。同時,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設計規范(DL5061-1996)有關規定,在下階段工作中對工程所需的設備和材料,做好選用工作。1.15項目招標設計方案1.15.1依據本次招標初步方案主要根據原則和依據編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和四川省招標投標地方性法規和有關部門招標投標管理規定。1.15.2招標范圍本報告涉及項目工程的招標內容,包括項目勘察、設計、施工及重要材料采購、監理的全部招標。1.15.3招標組織形式項目

27、采用委托招標,由項目業主委托具有相應資質,從事過類似工程且信譽良好的招標代理機構代理招標。將遵循公平、公正、公開、誠信的原則確定中標單位,施工企業應具有水利水電施工總承包二級及以上資質或各專業承包三級及以上的施工企業,監理企業應具有相應資質的企業。1.15.4招標方式1、項目將采用公開招標方式2、在國家和省市指定媒介發布招標公告在指定網站公開發布勘察、設計、施工、重要材料采購、監理等的招標公告。1.15.5招標初步方案本工程招標為2個標段,總工期為14個月。標段標段工程基本情況第一標經開區東部拓展區山溪河與馬壩河河道改建工程施工第二標經開區東部拓展區山溪河與馬壩河河道改建工程監理1.15.6資

28、質要求施工:按有關規定,具有水利水電施工總承包二級及以上資質或各專業承包三級及以上的施工企業。監理:具有水利工程施工監理具有相應資質的監理單位。工程特性表序號項目單位數量一工程特性防洪標準P%20設計洪水流量(P=20%)m3/s158.9(山溪河)88.65(馬壩河)71.84(山溪河支溝)設計洪水位(P=20%)m498.20m502.128m新建堤長m15345.49河道綜合治理長度m15345.49二主要工程量土石方開挖萬m3889.54土石方回填萬m3303634砂卵石回填萬m39.62729C25砼m39207.29三工程總投資萬元57920.64 工程部分投資萬元23370.77

29、共124頁 第 頁第二章水文2.1工程流域分布及概況龍泉驛區是四川省省會成都市所轄的九區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區東部偏南、龍泉山脈中段,為成都市東部副中心、成都市東部主城區,是國務院批準的成都市城市向東發展主體區域、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所在地。素有“四時花不斷,八節佳果香”之美譽,是國務院正式命名的“中國水蜜桃之鄉”,全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區)之一。2011年,龍泉驛區龍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鎮、山泉鎮、茶店鎮被規劃為成都天府新區的范圍,其發展定位為成都國際汽車城。其西端緊接成都市成華區、錦江區,北端與成都市新都區、青白江區為鄰,東端連接成都市金堂縣和資陽市的簡陽市,南端與成都市雙流縣

30、、資陽市的簡陽市接壤。區人民政府所在地龍泉街道城區距市中心約12.6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約28公里。龍泉驛區龍泉驛區位于成都平原東緣,地質構造為成都斷陷帶與龍泉山隆褶帶之間的構造斷塊。不規則的箱狀背斜、蘇碼頭背斜、龍泉驛向斜等褶皺與平行展布的斷層,構成了區內地質構造的基本格局。龍泉山隆褶帶規模較大,北東方向10度至30度長有210公里,東西寬有15公里至20公里,是川西斷陷帶和川東隆起帶(華鎣山以西)的分界線。龍泉驛區地貌主要以山地、丘陵、平壩為主,三者的面積分別占龍泉驛區總面積的39.07%、3.86%、57.07%。山脊海拔600米至1051.3米,山勢北東至西南走向,南端地勢高,高出東西

31、兩側丘陵、平壩400米至600米,山地呈現山巒重疊、高低起伏、溝谷縱橫態勢。丘陵相對高差為20米至200米。平壩分布于區域中、西部,為明顯的山前沖積地貌,相對高差5米至15米。區境內沉積出露的多為細砂巖、粉砂巖、泥鈣質粉砂巖和頁巖。境內最高峰長松山周家梁子位于柏合鎮海拔1051.3米,最低點白楊溝位于茶店鎮三元村海拔456.8米。龍泉驛區位于長江流域,東南部屬岷江水系府河的支流,流域面積124平方公里,占全區幅員面積22.3%;西北部屬沱江水系毗河,絳溪河等江河的支流,流域面積431平方公里,占全區幅員面積的77.3%。以石靈、洪河、大面、界牌、龍泉鎮、長松山頂一線為岷沱江水系的分水嶺。全區流

32、域面積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蘆溪河、西江河、赤水河。2.2氣象特征本流域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春早秋涼、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6.5,極端最低氣溫-4.6(1980年1 月31日),極端最高氣溫37.5,各月平均相對濕度在7084%,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相對濕度最小在冬季。無霜期271天,日照1401.3h。主導風向為北東,平均風速1.0m/s,最大風速14 m/s。據氣象資料統計:多年降雨量100014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909mm。一般510月為豐水期,11次年4月為枯水期。多年平均蒸發量956.8mm,以78月最大。霧一般出現在冬春季節,

33、多發生于凌晨,午后消失,區境累年霧日共出現998天,年平均47.5天。年平均無霜期為297天左右,初霜日出現在12月7日左右,終霜日出現在2月23日左右。場地所處成都地區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少冰雪。主導風向為NNE向,常年平均風速為1.2米/秒,年平均風壓140Pa,最大風壓約250Pa,年平均降雨量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 2.3水文基本資料在本項目建設范圍內及附近沒有水文站,該流域屬于無資料中小流域,無實測水文資料。本項目排洪主要依靠蘆溪河,蘆溪河又名鹿溪河,為岷江三級支流,府河一級支流,發源于長松鄉南元

34、包村王家灣,沿長松鄉西坡北流經清音溪、寶獅村,出寶獅口后進入山前平壩區,折向西南,再經龍泉鎮的長柏村、燃燈村,龍泉鄉的長遠、黎明、長堰、長河、雙堰村,右納天宮橋溝;入柏合鎮二河村南,右納靈宮橋溝;過柏鶴寺,左納馬壩河;進入雙流縣境,再經白沙坡、興隆、煎茶、沿溪等鄉,于借田鎮與柴桑河、龍眼河相匯后,向西流至黃龍溪匯入府河。干流河長77.9公里,平均比降12;總流域面積675平方公里,呈長條形,水系呈羽毛狀。其中龍泉驛區境內流域面積87平方公里,河長18公里;河源至寶獅口出山口段,河道長7公里,落差160米,平均比降23;寶獅口出山口至柏合鎮二河村出境河段,河長11公里,落差45米,平均比降4。龍

35、泉無水文站。1. 地表水區域地表水主要為老舊魚塘積水、農田排水灌溉渠水和河水,現狀河道主要包括本次設計的山溪河、山溪河支溝、馬壩河,現狀河道水深為0.5m1.0m,流速0.5m/s1.5m/s。河道的補給源為上游灌溉水及大氣降水。2. 地下水擬建工程區地下水主要為賦存于上部人工填土層中的上層滯水,其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和農灌水。其特征為水量不均,受大氣降水及場地環境變化影響大。在河道施工時可采取截流及疏排,以免對河道施工造成影響。勘察期間為豐水期后期,勘察結束后測得該路段地下水(上層滯水)水位埋深0.57.7m。水位變化幅度受大氣降水和農灌水控制。3.水質分析成果擬建場地環境類別為類,路段區

36、地表水、地下水均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2.4洪水2.4.1暴雨洪水特性本項目河道洪水主要由暴雨或連續大雨形成。受太平洋副高及西南低渦的影響,流域夏季多暴雨,且強度較大,洪水主要發生在69月,以7、8兩月最為集中。據洪水資料統計分析7、8兩月出現頻次占全年洪水的95%,由于該流域暴雨洪水峰高、量大、歷時短,故所形成洪水過程的特點是單峰多、復峰少,一次洪水過程通常為1天。2.4.2洪水調查四川省都江堰勘測設計院在做西江河流域防洪規劃時,曾對流域洪水進行過調查。(1)民國37年(1948)9月中旬,華陽縣屬東山地區連日大雨,西河、太平、平安等鄉沖毀田土作物數千畝

37、、橋梁數十道。(2)1958年龍泉驛全區遭遇暴雨,7月18日至20日雨量201.7毫米,其中19日一日雨量193.6毫米,8月5日至11月七月雨量317.2毫米,境內山洪暴發。(3)1961年6月下旬普降暴雨,蘆溪河大水,沿岸受災。(4)1974年31日暴雨集中,柏楊溝至董家河(西江河上源)暴發特大山洪,河水猛漲。(5)1981年7月中旬,近百年僅有的大面積暴雨,從簡陽到成都,暴雨遍及龍泉驛區全區。一日雨量、7月雨量及6小時雨量均為有實測資料30多年中的最大值,也是調查所知近百年來最大暴雨洪水。全區22個公社(鄉)均遭到不同程度災害,統計全區總共倒塌房屋7702間,受災農戶3973戶、1768

38、4人,死亡13人,傷100人,沖毀田土4000余畝,受災農作物5.4萬畝,沖毀橋梁89座,稻田成魚損失20萬斤,估計全部經濟損失130余萬元。(6)1987年7月9日及16日,連降兩次暴雨,一旦雨量均在100毫米以上,西河鎮降雨量最大達200毫米以上,導致溪河洪水橫溢,淹沒稻田3500余畝,沖毀172畝,沖毀經濟作物1230畝,沖跨橋梁7座,沖塌房屋45間。區境內公路塌方滑坡142處,總長20公里。(7)1990年8月12日13日暴雨,降雨量245.1毫米,北至西河鎮,南至茶店鄉,山洪暴發,水稻被沖淹3.0萬畝,玉米沖走1.0萬畝,成魚沖走15萬斤,公路塌方89處,總長2950米。山區沖倒樹木

39、6000余株,竹子上千籠,損失水果15萬公斤,倒塌房屋290間。(8)1997年4月21日16時22時12時,全區遭受同期罕見的暴雨大風襲擊,大部分地區的降雨量超過110毫米,全區19個鄉鎮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災害,農作物經濟損失達1400萬元。由于這次暴雨十分突然,來勢速猛,雨量大而集中,加之前期干旱少雨,暴雨形成的洪水給全區的水利工程造成了較大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灌溉渠道被沖毀46處,長1500余米,完全修復需經費15萬元。(9)2001年8月19日,全區降大暴雨,這次降雨是近9年來最大降雨過程,歷時22小時,是有降雨記錄資料22年中的第二次大暴雨,此次降雨中心在龍泉、山區、大田一線,大田

40、水庫總降雨量225毫米,龍泉鎮198.8毫米,全區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左右。此次暴雨造成農作物受災面積1997公頃,成災面積1500公頃,絕收399公頃,塘堰垮塌21處,翻水365口,成魚損失6萬公斤,電桿吹倒30根,局部山體滑坡3處,5000間房屋進水,損壞房屋290間,倒塌170間,沉230艘,直接經濟損失1500萬元,農作物直接經濟損失1100萬元。(10)2004年6月30日凌晨4時20分至8時30分,全區發生了入汛后的第一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義和、黃土、同安、清水等8個鄉鎮下了暴雨,最大降雨量125毫米,其中萬興、清水、洪安達到大暴雨。經初步統計,全區受災鄉鎮12個,受災人口1萬人

41、左右,發生重大山體滑坡2處,農作物受災面積1425公頃,絕收面積140公頃,死亡牲畜54頭,成魚損失8噸,倒塌房屋214間,渠道損毀145米,全區直接經濟損失約750萬元。(11)2005年7月2日下午16時,壩區街辦、鎮普降大雨,部分街鎮達到暴雨,至2日20時30分止,柏合鎮降雨量118.3毫米,西河降雨88.3毫米,龍泉鎮降雨64.1毫米,全區平均降雨量55.5毫米。受此次降雨影響,龍泉、大面、十陵街辦、西河、柏合鎮受災嚴重,共有7個街辦、鎮1.4萬人受災。全區農作物受災面積949.87公頃,房屋被淹435戶,房屋倒塌800間(屬于舊房、草房),水產養殖損失450噸,農作物直接經濟損失72

42、8.88萬元,全區直接經濟損失1336萬元。2.4.3設計洪水計算1、設計洪水根據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設計手冊(1984.6)、防洪標準(GB50201-1994),本工程為防洪設計標準按2-5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計。本次設計河道匯流面積小于10km2,本工程河段設計洪水采用設計暴雨由推理公式計算。2、設計暴雨規劃流域附近有,龍泉有龍泉站1953年1960年實測年最大24小時暴雨量,望江樓站1961年1963年實測年最大24小時暴雨量,龍泉站1964年1985年實測年最大24小時暴雨量,萬興站1986年1997年實測最大24小時暴雨量資料。組成一個連續系列。經審查,該連續系列長達45年。具有較

43、好的代表性,其一致性和可靠性也較好,用于頻率分析計算滿足規范要求。根據45年實測連續系列,采用目估適線法擬定P型曲線,求得龍泉(萬興)站年最大24小時暴雨系列的統計參數,參數為:H24=117mm Cv=0.5 Cs=3.5Cv由于該氣象站缺乏短歷時暴雨資料,本次計算同時查算了2006年出版的四川省暴雨統計參數等值線圖冊,二者成果較為接近。經綜合分析,本次計算采用四川省暴雨統計參數等值線圖冊成果,見表2.4-1。表2.4-1 龍泉驛區設計暴雨成果表時段均值(mm)CvCs/Cv各頻率設計暴雨Hp(mm)p=1p=2p=51/6小時160.313.531.328.825.41小時460.353.

44、597.088.476.86小時820.453.5206.5184.2154.324小時1190.53.5325.6287.5236.63、設計洪峰流量計算按照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推理公式法推求設計洪水。1)流域特征值流域特征值F、L、J在五萬分之一航測圖上量取,成果見表2.4-2。表2.4.2各河道流量計算成果表河道名稱斷面號F(km2)L(km)JQ(m3/s)P=1%Q(m3/s)P=2%Q(m3/s)P=5%Q(m3/s)P=10%Q(m3/s)P=20%備注東二路截洪溝截13.644.400.065 57.4649.7040.1732.5824.88馬上游截

45、21.572.400.070 31.9927.7422.7418.6114.41山上游截31.292.300.080 26.8423.2719.0915.6312.10山上游截41.281.800.050 28.1424.4220.1116.5012.83山支溝上游截51.051.500.050 25.0421.7517.9914.8111.57山支溝上游馬壩河馬14.164.500.065 66.2957.3746.4237.6928.84馬25.965.800.055 83.0071.7157.5746.4935.28馬38.347.200.045 102.7688.6570.6456.7

46、742.75山溪河支溝山支12.332.200.065 52.8945.9838.0031.3024.48山支25.334.250.040 83.0071.8458.0947.1736.10山溪河山12.862.750.070 59.3351.5342.3734.7927.08山24.844.000.055 82.4371.4458.1047.3636.47山313.017.050.040 171.62148.42119.0696.2673.21考慮山溪河匯入2)設計暴雨量本次計算設計暴雨成果采用四川省暴雨統計參數等值線圖冊成果,見表2-4-2。3)設計洪峰根據流域設計暴雨成果,采用四川省中小

47、流域暴雨洪水手冊中推理公式法推求設計洪水。基本公式:Q=0.278(s/n)F式中:Q最大流量,m3/s;洪峰徑流系數;s暴雨雨力,mm/h;流域匯流時間,h;n暴雨公式指數;F流域面積,km2。根據流域下墊面條件和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手冊區劃,選取產匯流參數計算公式如下:流域產流參數:屬盆地丘陵區,計算式如下:=4.8F-0.19;Cv=0.18;Cs=3.5Cv流域匯流參數:屬盆地丘陵區,計算式如下:=130時,m=0.400.204=30300時,m=0.0920.636式中:流域特征參數,=L/(J1/3F1/4);L河長,km;J比降,;F流域面積,km2。采用所選取的產匯流計算參

48、數,用推理公式計算出各頻率設計洪峰流量。本項目河道防洪堤設計洪峰流量計算成果見表2.4-2。2.5分期洪水設計根據工程施工設計要求,需提供工程設計河段1月、2月、3月、4月、5月、11月、12月,共7個時段的分期設計洪水,根據本流域的暴雨特性及徑流年內分布特征,分期時段可不完全按月劃分。把1月、2月、3月劃分為一個時段即枯水期;4月、5月份別劃分為一個時段即汛前過渡期;11月和12月劃分為一個時段即汛后過渡期。這四個時段的分期洪水能夠滿足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山溪河、山溪河支溝、馬壩河等三條主要河道5年一遇的分期設計洪水成果如下所示。各河道分期洪水流量計算成果表(P=20%)河道名稱斷面號Q(m

49、3/s)13月Q(m3/s)4月Q(m3/s)5月Q(m3/s)1112月馬壩河馬10.783.964.930.36馬20.814.425.530.55馬30.914.876.120.75山溪河支溝山支10.512.222.680.45山支20.652.983.160.61山溪河山11.684.485.501.15山21.725.526.771.14山32.246.687.891.362.6各河道出口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河道縱斷面水位控制及水面線繪制宜從下游向上游推求,應首先確定各河道出口控制斷面水位流量關系。片區東南側山區洪水主要通過東二路截洪溝截流分段排入片區內規劃保留的山溪河、馬壩河、山溪河

50、支溝等三條主要河道,最終匯入蘆溪河。因此,片區各條河道水面線均應以蘆溪河出口斷面作為計算邊界條件,本段蘆溪河雖為現狀河道,暫未按規劃整治完成,但近期也將按規劃形成,故本片區各河道出口邊界應按蘆溪河規劃斷面水位流量關系確定。片區出口山溪河及馬壩河匯入口之蘆溪河斷面水位流量關系分別如下所示:1、山溪河出口之蘆溪河斷面水位流量關系。蘆溪河水位流量關系(山溪河出口)2、馬壩河出口之蘆溪河斷面水位流量關系蘆溪河水位流量關系(馬壩河出口)2.7水面線計算1、山溪河水面線計算河段長4.26km(東二路蘆溪河),計算末端采用跌水順接蘆溪河河底,設計河底高程493.38m,跌差1.925m ,末端水深取出口蘆溪

51、河斷面對應的同頻率洪水位498.20m,設計河底縱坡為i=0.0040.002,并設多處跌水消除河道落差。水面線計算結果如山溪河縱斷面圖所示,主要計算斷面結果如下表所示。山溪河水面線計算成果表(P=2%)斷面位置河底高程(m)設計寬度(m)設計縱坡i設計流量(m3/s)過流能力(m3/s)水面高程(m)設計水深(m)備注00+00493.38250.002158.9158.95498.2004.82設計起點蘆溪河00+20493.42250.002148.42158.95498.2204.80跌水00+40494.92250.002148.42158.95498.2403.3208+60496

52、.56250.002148.42158.95499.0802.52洄水影響終點11+00497.04250.002148.42158.95499.5402.50跌水11+20497.54250.002148.42158.95500.0402.5024+74500.128250.002148.42158.95502.6282.50山溪河支溝匯入25+60500.42250.002148.42158.95502.9202.50河道斷面形式改變25+80500.92160.00278.4481.41502.9202.0030+70502.88160.00478.4481.41504.8802.00跌

53、水30+90504.58160.00478.4481.41506.5802.0034+50506.02160.00478.4481.41508.0202.00跌水34+70507.52160.00478.4481.41509.5202.0037+00508.44160.00478.4481.41510.4402.00跌水37+20509.94160.00478.4481.41511.9402.0038+20510.34160.00478.4481.41512.3402.00跌水38+40511.84160.00478.4481.41513.8402.0039+40512.24160.00478

54、.4481.41514.2402.00跌水39+60513.74160.00478.4481.41515.7402.0040+60514.14160.00478.4481.41515.7402.00跌水40+80514.64160.00478.4481.41516.6402.0042+60.51515.362160.00478.4481.41517.3622.00設計終點東二路2、山溪河支溝水面線計算河段長2.6km(東二路山溪河),計算末端順接山溪河河底,設計河底高程500.128m,末端水深取出口山溪河斷面對應的同頻率洪水位502.128m,設計河底縱坡為i=0.003,并設多處跌水消除河

55、道落差。水面線計算結果如山溪河支溝縱斷面圖所示,主要計算斷面結果如下表所示。山溪河支溝水面線計算成果表(P=2%)斷面位置河底高程(m)設計寬度(m)設計縱坡i設計流量(m3/s)過流能力(m3/s)水面高程(m)設計水深(m)備注00+00500.128100.00371.8477.19502.1282.00設計起點山溪河10+00503.128100.00371.8477.19505.1282.00河道斷面形式改變10+20505.128170.00371.8479.80507.1282.0011+00505.367170.00371.8479.80507.3682.00跌水11+2050

56、5.368170.00371.8479.80508.3682.0013+20506.968170.00371.8479.80508.9682.00跌水13+40507.968170.00371.8479.80509.9682.0015+40508.568170.00371.8479.80510.5682.00跌水15+60509.568170.00371.8479.80511.5682.0017+60510.168170.00371.8479.80512.1682.00跌水17+80511.168170.00371.8479.80513.1682.0018+80511.468170.00371

57、.8479.80513.4682.00跌水19+00513.468170.00371.8479.80515.4682.0021+00514.068170.00371.8479.80516.0682.00跌水21+20516.068170.00371.8479.80518.0682.0023+20516.668170.00371.8479.80518.6682.00跌水23+40518.668170.00371.8479.80520.6682.0025+40519.268170.00371.8479.80521.2682.00跌水25+60521.268170.00371.8479.80523.

58、2682.0026+7.363521.410170.00371.8479.80523.412.003、馬壩河水面線計算河段長3.8km(東二路18線),計算末端考慮下游蘆溪河河底高程,設計河底高程491.000m,保證下游順利接入蘆溪河,設計河底縱坡為i=0.003,并設多處跌水消除河道落差。水面線計算結果如山溪河縱斷面圖所示,主要計算斷面結果如下表所示。馬壩河水面線計算成果表(P=2%)斷面位置河底高程(m)設計寬度(m)設計縱坡i設計流量(m3/s)過流能力(m3/s)水面高程(m)設計水深(m)備注00+00494.112180.00388.6598.75496.6122.50起點18線

59、,延伸至蘆溪河15+00498.612180.00388.6598.75501.1122.50跌水15+20499.172180.00388.6598.75501.6722.5018+80500.252180.00388.6598.75502.7522.50跌水19+00501.112180.00388.6598.75503.6122.5025+16502.960180.00371.7198.75505.4602.50跌水25+36504.640180.00371.7198.75507.1402.5031+46506.470180.00371.7198.75508.9702.50跌水31+66

60、507.651180.00371.7198.75510.1512.5032+46507.891180.00371.7198.75510.3912.50跌水32+66509.391180.00371.7198.75511.8912.5033+76509.721180.00371.7198.75512.9712.50跌水33+96511.221180.00371.7198.75513.7512.5035+06511.551180.00371.7198.75514.0512.50跌水35+26512.800180.00371.7198.75515.3002.5037+92.605513.60018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