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z第三條道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法學研究方法(上)引言:法學研究方法的轉型各位研究生同學晚上好,非常快樂回到母校。剛剛主持人說我是在這兒獲得博士學位的,其實我是本科、碩士、博士都是在這兒獲得的。這個419教室過去是個電教室,我們過去在這兒度過了10年的歲月,人生有幾個十年?所以回到母校感到很親切,也非常快樂有這個時機跟大家做個交流。今天講的容就是研究方法,我記得在兩年前曾經在教學樓的一樓的*個大教室講過一次,但近年來有些新的體會,所以還想就這個問題跟各位做一個交流。法學研究現在已經跟國家、社會的轉型一樣,面臨一種轉型期。同學們如果做一個有心人,你可以看一看近年來在法學刊物上發表的文章,你比照
2、一下四五年前的文章,你會感覺到有幾個明顯的不同。第一個不同,越來越多的部門法學者開場做實證研究,就我所從事的刑訴這個領域來說,做實證研究的學者越來越多。比方大學的左衛民教授,過去他是喜歡研究理論,近年來他帶著他的博士生、碩士生們進展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從取保候審到法院的審判組織,到證人出庭,到案卷筆錄,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還出版了一部著作。我的一個師兄也是著名的學者宋英輝教授,現在在北師大當教授了,他最近開場就取保候審和刑事和解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最近?中國法學?第5期發表了他最新的一個調查研究的文章,關于刑事和解的一個調研報告。我本人也是近兩年來一直做一些調查研究,包括發表的論文、出版的一些
3、專著,表達了近年來做調查研究的一些心得、一些體會。就是單從刑訴這個部門法的角度來看,做實證研究是近年來的一種新興的研究方法。所以,這一點跟過去是發生重大的變化,過去動不動就是英美法德日意俄,然后是中國改革的問題、有關改革問題的對策,這種“三段論式的研究已經不合時宜了,越來越多的人走向實踐,從實踐中提煉第一手的素材,發現問題,進展這樣一種帶有原創性的研究。我覺得這一點,作為一種現象,同學們經常到圖書館閱覽室看論文的話,應該會有所體會和發現。大家還可以發現第二個現象,現在越來越多的論文,開場直接從中國實踐中提煉出問題來。我們過去總喜歡從西方的一個大的概念出發、原則出發、原理出發,來展開我們的研究。
4、記得當年我在法大讀碩士、讀博士的時候,那個時候影響最大的還是地區法學家們的著作,地區法學家們的著作對中國大陸的法學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過去資料比擬少,首先從學者的書里面看到一些資料,受到一些啟發,但是多少年來,學者做學問有的特點,總是大前提是西方的理論、英美法、大陸法,有時候還加個日本怎么規定,然后再回到地區怎么規定。你會看到這樣的一種格式化的研究已經很少了,你不信找一找?法學研究?、?中國法學?這兩個頂尖級的刊物近三年來的論文,你要有這樣的論文很難發表。所以我不知道各位在座的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重大的轉型,如果誰跟不上這種轉型,除非你將來不做研究去做實務,如果你要做研究
5、的話,你遠遠地被拋在后面。就是現在不要動不動以西方的大的概念作為研究的前提、作為推理的根底,而要沉下心來看中國實踐中有什么問題,在這個根底上展開自己的研究,甚至提煉自己的理論來。比方,最近我們研究刑事和解就面臨著這兩種研究思路的鋒利的沖突,可以說在很多研討會上、很多的場合,我們發現兩種研究思路歸根結底是研究方法的沖突、碰撞。誰的方法更優,更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更能夠創新,誰能夠占有話語權,相反,誰墨守成規,掌握的是原來的一套舊的研究方法,最后你連話語權都沒有。我印象很深的一次,近期參加了幾個關于刑事和解的座談會,刑事和解運動勃然興起,沒有法律規定,中央政法委把它認為是有利于維護和諧社會的一個
6、重大的改革舉措。它是一種自生自發的改革,它最早可能出現在檢察院,檢察院在2000年做了這種刑事和解的改革試驗。我記得那一次2000年的改革試驗我跟法大的幾位教師一起,幫他們進展了論證,當時也有不同的聲音,但沒想到七八年以后勃然興起,全國幾乎到處在講刑事和解。刑事和解的本質就是被害人、被告人達成賠償協議,然后國家要么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要么從輕量刑。各位如果研究刑法和民法的同學都知道,第一次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民事賠償可以折抵刑期,我們很多人批評這種做法是以罰代刑、賠錢減刑,有人甚至把它譏諷為清朝雍正年代的“議罪銀制度,就是拿了錢就不再追究責任了,所以面臨鋒利的批評。但是它的生命力極其旺盛,
7、目前根據統計,全國已經超過60%的案件是以這樣的方式處理的,附帶民事訴訟靠這種方式處理。我到去調研(我老家是),我到高院出席了一個刑事和解的全省的工作會議,目前97%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靠這種和調解方式達成的。刑事和解運動它的這種強勁的勢頭,由此可見一斑,而且這場運動還涉及了重大的刑事案件,像死刑案件。中級人民法院就出臺了一個規則,只要被告人主動賠償被害人的經濟損失并且取得被害人的諒解,向他賠禮抱歉,雙方達成諒解的,可以作為從輕量刑的一個理由,死刑立即執行案件如果從輕量刑,就意味著死緩或者無期。我們可以看到去年發生了極大的爭議,很多人批評這樣的做法容易導致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富有的人可能都出來
8、了,甚至不被判處死刑,甚至判處比擬輕緩的刑罰,而窮人可能都被判處重刑。則刑事和解我現在看到的就是兩種研究思路,就是一種方法問題了。傳統的思路是什么?西方的理論,中國的問題,最后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那刑事和解這個東西怎么找西方?西方沒東西,西方有恢復性司法,跟中國不一樣。哈佛大學著名的“恢復性司法理論之父霍華德澤爾教授,他從新西蘭、澳大利亞、北美一些土著居民最早創造的一種非正式的解決爭端的方式,像什么圓桌會議、圍成一個圈(circle),被告人、被害人達成諒解,他從這里面取得靈感,受到啟發,他提出了“恢復性司法這個概念。但是恢復性司法把賠償不是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甚至是比擬次要的地位,恢復性司法的
9、核心是強調被告人、被害人心靈的相互溝通、相互傾訴,最后到達相互的諒解,而且解決那種對社會的仇恨,也解決被害人回歸社會的問題。因為被害人對社會充滿敵意,他受了害,他也有一個回歸社會的問題,減緩他的身心創傷。傳統的司法制度打擊了犯罪,實現了程序的正義,但是沒有解決這種被告人和被害人心靈的傾訴和心理創傷的恢復。西方只有這樣,沒有中國的刑事和解,中國的刑事和解建立在民事賠償的根底上,相互討價還價,賠償以后就可以折抵刑期,這是中國特色的一種試驗的結果。你從西方找不來,所以很多研究者陷入困境,西方沒有。那西方沒有怎么辦?他開場來這么一段話:刑事和解光為了解決申訴上題,光為了解決實踐中的難題,違反了罪刑法定
10、原則,違反了罪刑均衡原則,違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刑訴的學者批評它違反了無罪推定原則,違反了程序正義的根本理念,有一些傷害案件由于證據缺乏還違反了司法證明的根本準則。好家伙,把刑法、刑訴法的根本理念一股腦兒拿過來批判它。這就是我們有些學者所說的理論跟實踐成了對立物,我們過去找西方,西方沒有怎么辦,我們用西方的理念來批判刑事和解。當然也有一些學者來研究刑事和解,認為它有好處,我要完善它,有大量的論文寫完善刑事和解的假設干立法設想,提出了一大堆。這樣的研究不能說沒有意義,但是有兩個難題:第一,你動不動就批評它,它實踐中是如野火春風一樣勃然興起,不可逆轉,以致于連全國人大立法部門都要把它立為根
11、本的一個制度,而且從目前來看,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也已經確立了輕微案件可以刑事和解。大陸法有刑事和解,英美法有恢復性司法,你怎么解釋?為什么學者從理念上批評、批判、否認的,在實踐中具有勃然的生命力,而學者們鼓吹的沉默權、律師在場權,實踐中連理都不理?這幫學者跟實踐怎么了,誰出問題了?學者們看來實務界出問題了,一搞改革就是有利于本部門的利益來搞改革,不考慮原則,不考慮正當性。實務界說:這幫學者瘋了,整天抄美國、抄英國、抄法國、抄德國,一肚子概念,滿腹經綸,一點用沒有,不知道中國國情,不知道中國的現狀。大家看,傳統的思路,要么批判,要么完善對策。你看看這種研究還有多少新意可言,還能走多遠,你還能誕
12、生多少論文。我們看能不能走另外一條道路,面對刑事和解這種運動,你別上來就價值判斷。我們中國人這種“泛道德主義是全世界最嚴重的,上來就是道德上的好惡,小小年紀沒有到社會上闖幾年,口就是公平正義,口就是人權,對不對?當然對,你研究學問別上來就價值判斷,你先分析它“為什么、“怎么樣、“是什么。如果你要是做一個非道德主義者,上來不用道德的語言來否認它,那我們說你就有一種平和的心態了。就像醫生看見病毒和細菌一樣,上來就批細菌、病毒的反人類性是沒用的,細菌、病毒當然是壞東西,還用你說嗎,你說100遍也沒用。面對這種細菌和病毒,醫學專家需要研究它的病理,研究它的發病的原因,研究它的類型。醫學家們一般都不去譴
13、責細菌和病毒,他會分析它的病理是什么,它分哪幾種類型,我用什么方式治療。只有搞法律的人,面對“社會疾病,動不動就有道德上的義憤,當你放棄了道德上的義憤,不要做一個道德家的時候,這個時候你開場做學問了,你不再是充當一個公共知識分子了。公共知識分子和學者最大的區別在這里,公共知識分子忍不住鼓與呼,要么批判,要么構建,到最后他一無所獲,因為他分析的比擬淺,你在報紙上發文章,不可能太深了,太深了一寫就是幾千字,發不出來的。所以,學者、做學問的人、做學術的人,平心靜氣地研究“是什么、“為什么,如果你是這樣的角度看刑事和解,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創新的時機來了。當你放棄對策法學的沖動,不再動不動就
14、想提立法建議的時候,當你放棄道德家的沖動,不再動不動做價值判斷的時候,做學問的黃金時間終于來了。刑事和解是什么?它是一種合作性司法,這是我最近在一本書里提出來的一個概念,被告人和被害人達成協議,被告人認罪,雙方合作,放棄了對抗。從貝卡利亞以來,刑事法律中幾乎所有的理念都建立在對抗性司法的根底上,國家跟被告人相互對抗、相互立場的對立,才出現了罪刑法定、罪刑均衡,才出現了程序正義,才出現了無罪推定,才出現了證明責任、證明標準,這一切的概念都建立在對抗性的司法根底上。但是被告人一旦繳械投降,自愿供認有罪,還有什么對抗,還有什么爭斗?沒有對抗還有什么無罪推定,還有什么證明責任、證明標準?這里不是一種合
15、作嗎?而我們有多少案件有這種合作呢?90%的案件被告人是認罪的。所以貝卡利亞以來的理論只能解決一個問題,被告人不認罪做無罪辯護的時候,這套理論是有用的,一旦被告人自愿認罪,這套理論還有多大的用途,我們可以商量。程序正義還有價值沒有?我過去研究程序正義,我現在發現程序正義建立在對抗性的根底上,控辯雙方立場對抗,才強調任何人不能擔任自己案件的法官,才強調要聽取雙方的述,判決說理,都來自這里,雙方立場對抗。一旦雙方和解,一旦雙方被告人認罪了,你還有多大程度的對抗,你還有多大的程序正義的空間?出現了“合作性司法這個概念以后,你再看刑事和解。美國有辯訴交易,我們國家前幾年也試圖引進但沒有成功,辯訴交易是
16、國家跟被告人的一種合作,雙方互利互惠,選擇最有利于自己的一種訴訟結局,我們稱它為“公力合作。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合作是一種“私力合作,是控辯雙方私人間的合作,國家讓渡了一局部刑罰權,成認了雙方合作的協議,以刑罰權的讓渡換取了和諧,換取了其他問題所解決的一種更有效的方案。我們再問一句,沒有和解,沒有辯訴交易,就沒有合作了嗎?也有,只要被告人自愿認罪,雙方沒有對抗,就有最低限度的合作。我講這些在干什么呢?中國的實踐給我們做理論創新了提供了一個時機,我們提出了概念,而不是簡單的對策。我最近寫了三篇論文,一篇在?中國法學?,一篇在?法學研究?,一篇在?政法論壇?(今年年底發表),我研究刑事和解,我沒有提任
17、何改良刑事和解的對策。在我看來,實踐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案,你不用管它,它當年的發生都不以學者的意志為轉移,你還想干預它,你是根本無能為力的,這是自生自發的改革。你觀察它,你研究它,你別干預它,你所有的所謂建構的方案都是幼稚的,你根本不了解實踐,你不知道實踐中需要什么。另外,你不要來道德主義,上來就說違反無罪推定,違反罪刑法定,沒用。魯迅當年有一句名言,我們都當做文學般的語言,其實對做學問非常有啟發:“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這個世界上本來沒有理論,這個理論能解決問題,我們覺得它能解決問題,我們慢慢就信奉它了,如果你把理論當做教條,學問就做死了。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我們學者的力
18、量太弱了,你在法學院學的那點東西經不起實踐的沖擊,所以我們經常走極端,在法學院里面念教條,一出去所有教條都不要了,開場“屁股決定腦袋,開場很實用地對待我們的社會,這兩個極端都是很可怕的。作為一個研究學問的人,上來就是一種道德主義,會迷住你智慧的雙眼,讓你喪失了一個做理論創新、做理論研究的最好的時機。所以我剛剛批評兩個,一是泛道德主義,一是對策法學的沖動,動不動就要對策,“改革*制度之設想,提出一個“*制度改革之方案,膽子大到驚人,這里應驗了我們一句古話“無知者無畏,越不了解實踐膽子越大。我不說別人,就說我本人,我當年在寫博士論文的時候,膽子很大,動不動要改造中國公檢法的關系,要把法院弄成中立化
19、,讓司法審查都來了。今天你仔細想想,在我們有生之年能實現嗎?你提出的方案在你有生之年都實現不了。不是說錯了,而是你把自己當作一種推進改革的改革家了,你沒有做學問,不是學者。我用刑事和解這個例子想告訴各位同學,我們要意識到法學方法轉型期的問題,要從自身做起,思考一下:我們這學期學一門課,教師讓我們做一篇論文,我們怎么做?我做三點歸納,總體上來說,法學方法的轉型帶來了三個重大的思路的創新:(1)一定要區分學術和政治。當年馬克思韋伯有一篇著名的演講錄?學術生涯與政治生涯?,有人翻譯成?學術職業與政治職業?。馬克思韋伯想說的是,一個學術的從業者,做學問的人,最大的挑戰就是遠離政治,你只要有政治家的思維
20、,你就永遠做不好學術。什么叫政治?現實的利益考量,有關的政策推進,規則的制定,法律的修改,司法改革的推動,這是搞政治,不是搞學術。什么是學術?面對一種經歷事實和問題,分析它的原因,考察它的類型,提出理論的總結和歸納,這就是學術。要區分學術和政治,如果這點做不到,別做學問,干脆當律師去,當法官去,當公共知識分子去,去鼓與呼去,甚至當國會議員去,競選人大代表去,那是政治家的領域。(2)要區分法制與法學。我們中國人做學問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強調所謂的學以致用,庸俗地理解學以致用,強調要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那不就是一個法制的推動者嗎?大家記住,法律制度的改良、推進,因素極多,學術只是其中的一個因
21、素,不是唯一的。一個在學術上、在理論上完美無缺的方案在實踐中行不通,一個在學術上一無是處的方案在實踐行其道,這種事情比比皆是。為什么?法制的推動靠的是多方面的合力,學術有時候起到一定的作用。?物權法?的制定就是最經典的例子,有多少學術含量?要從學術角度來說,最大的物權就沒有解決,就是土地,再也沒有比土地的產權屬于最大的物權的了。第二個是房屋、不動產,不動產動不動就拆遷,還弄什么?物權法?但是這是搞學問的人的思路,你想一攬子解決,搞政治的人、搞法制建立的人是現實主義者,推進一點是一點。所以,搞?民法典?的制定、?物權法?的制定、?證據法?的制定,這是搞法制,不是在搞法學。什么叫搞法學?法學意味著
22、把法律問題當做學術問題,多分析它“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從理論上做出提煉和總結,這是政治和學術在法律中的表現,要區分法制和法學。我們研究生,重在研究法學,法制不是我們的長項。當然我不反對有人研究怎么推進司法改革、法律改革,沒問題可以做,但是別忘記你的老本行是研究法學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出了一部一部的法律草案、一部一部的法律,我們一會兒當“民法之父,一會兒當“物權法之父、“侵權法之母,我們還當“證據法之父,口氣大的驚人,怎么就沒人想當“*理論之父的雄心愿望呢?一點理論都提出來,這兒抄英國、美國,那兒抄德國、法國,你這個國家連點理論奉獻都沒有,你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你整天抄來抄去干
23、什么呢?你弄出來的法制真的解決中國問題?未必解決中國問題,有時候恰恰脫離中國國情的,因為你法學不興旺,你根本不了解中國的現實是什么。(3)要區分作為制度中的“問題和作為理論的“問題。“問題這個概念在漢語里面表達出來很簡單,就是“問題,用英語表達“問題可以分為三個概念:第一個概念,“question,我們翻譯成“疑問。一個三歲的小孩他會向你提問:地球是圓的還是方的?這是疑問。剛上大學的一年級本科生會問你: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終究有什么區別?這些都是疑問。疑問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知識的增加會慢慢消解掉的。第二個概念,“problem,我們叫“缺陷、缺乏,漢語中的“問題還可以表達第二個概念“p
24、roblem,有時候也可以翻譯成“問題。缺陷、缺乏是指制度中的缺陷和缺乏。第三個概念,“issue,翻譯出來就是“論題或者“課題都可以。在法庭上不管刑事審判、民事審判,雙方各自提出自己的“issue,就是各自提出各自的論題、主,相互進展辯論,你主你舉證。什么叫“issue?它是指理論上難以解釋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以刑事和解為例。“刑事和解在實踐中分哪幾種類型?這是一個“question,你稍微一調查就出來了,分這種類型、那種類型,有自行和解模式,有人民調解委員會模式。“刑事和解目前存在怎樣的缺陷和缺乏?這是“problem。“刑事和解運動的勃然興起對刑事法理論提出了怎樣的挑戰?這是“issue。同學們你面對刑事和解,你是把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校服裝購銷合同
- 企業采購外包合同
- 加盟羅森便利店合同
- 口腔科診所承包合同
- 外墻保溫勞務承包合同
- 情感婚戀咨詢服務合同
- 門面房屋裝修合同
- 售后服務技術合同
- 微電影演員聘用合同
- 商品房屋買賣租賃合同
- 英語國家概況-Chapter10-government解析
- 【53天天天練】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第四課時同步練習(含答案)
- (畢業設計方案)福田輕型貨車制動系統設計方案
- 2024年九年級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題匯集(一)附答案解析
- 砂石路維修工程施工方案
- 小組工作中的角色分工
- 站臺保潔服務方案
- DL-T5190.1-2022電力建設施工技術規范第1部分:土建結構工程
- 2024-2030年中國高端半導體激光芯片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 TD/T 1044-2014 生產項目土地復墾驗收規程(正式版)
- 腦膠質瘤診療指南2022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