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章緒論瓦斯地質學研究的意義:瓦斯是煤礦安全的第一殺手;瓦斯(煤層氣)是重要的潔凈能源;開發利用煤層氣(瓦斯),減少空氣污染,保護大氣環境;瓦斯地質理論是瓦斯治理最重要的基礎。瓦斯地質學研究的對象:瓦斯地質學認為瓦斯是煤在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形成的氣體地質體,它是 研究瓦斯的形成、運移、賦存及發生瓦斯災害的地質控制理論的一門交叉學科。瓦斯地質學研究的內容:瓦斯賦存機理研究;構造煤與瓦斯突出煤體基礎理論研究;瓦斯(煤層氣)抽采地質控制機理研究;煤與瓦斯突出地質控制機理研究。瓦斯地質學的研究方法:瓦斯地質規律研究;瓦斯賦存構造逐級控制理論研究;編制煤礦多級瓦斯地質圖研究。第2章含煤盆地與瓦斯形成含
2、煤盆地系指賦存煤炭的沉積構造盆地。中國以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晚三疊世)、侏羅紀(早、中侏羅世)、白堊紀(早白堊世)及第 三紀為主要成煤期。中國含煤盆地聚煤一般規律:海相沉積系列聚煤作用與海平面的周期性升降密切相關,主要煤層多形成于沉積體系域的轉 換期;泥炭沼澤可作為獨立的沉積體系,富集的煤層多形成于廢棄的沉積體系之上,下伏沉積體系僅 僅是泥炭沼澤發育的平臺;聚煤盆地的基底構造決定富煤帶的分布、煤層的穩定性和聚煤豐度,穩定地塊基底上聚集了 80% 的已知煤炭資源。瓦斯(煤層氣)次生生物成因:在含煤盆地中,次生生物作用過程活躍并影響氣體成分的深度間隔稱作蝕變帶,一般位于盆地 邊緣或中淺部;不發
3、生蝕變的氣體一般出現在盆地深部,稱原始氣帶。次生生物成因瓦斯在煤層中生成并保存基本條件是:(1)煤層經構造抬升進入或曾經進入細菌 活動帶;(2)煤層滲透性較好;(3)有攜帶細菌的潛水活動;(4)煤層壓力高、圍巖封閉性好。煤層瓦斯(或煤氣)發生率:是表征煤生氣能力的定量參數,是指成煤物質從泥炭到特定煤級所生 成的烴類氣體的總和,包括生物氣和熱演化成因氣。煤層氣的發生率包括以下幾個基本概念:(1)煤層氣發生率一一指從泥炭到特定煤級瓦斯氣體產生的總量;(2)視煤氣發生率一一指從褐煤 到特定煤級瓦斯氣體產生的量;(3)階段生氣率一一指煤化過程特定階段瓦斯氣體產生的量。煤成烴物質來源:有機成因天然氣的成
4、氣母巖可分為兩大類,即:高等植物在成煤過程中形成的腐 植質;低等植物在成煤過程中形成的腐泥質。前者形成腐植煤類,后者形成腐泥煤類,兩者都產生 天然氣。煤的成烴演化過程包括生物地球化學作用(相當于生物煤化作用)和熱力地球化學作用(相當于煤 變質作用)兩大階段。瓦斯中的非烴氣體類型包括CO2、N2、H2S、CO等。第3章 瓦斯賦存構造逐級控制理論地震波:震源(大小為幾公里到上百公里,深100750km)或人工爆炸(如核爆炸)產生的彈性波,主 要有體波和面波兩大類。體波又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兩種。轉換斷層:當海底分裂,向兩側移動的時候,由于板塊在一個球面上移動,速度不可能是一致的, 于是大致
5、垂直于分裂帶發生許多近于平行的平移斷層,稱轉換斷層。俯沖帶:當洋殼板塊向兩側移動,遇著大陸板塊,彼此相碰的時候,則洋殼板塊由于巖石密度較大, 地位也低,便俯沖于大陸板塊之下。這一俯沖部分的板塊叫作俯沖帶。地槽:對地層沉積較厚,分布在一個狹長的地帶,稱之為地槽。靠近大陸邊緣、缺乏火山活動的為 冒地槽,向海洋的一側、有火山活動的為優地槽。大陸邊緣可分為三種類型:大西洋型,安第斯型,島弧型及日本海型。中國四大構造域:古亞洲構造域、特提斯構造域、古華夏構造域和濱太平洋構造域。中國主要深斷裂系統及其特征:古亞洲型斷裂系統、特提斯型斷裂系統、華夏一濱太平洋型斷裂系 統和賀蘭一康滇型斷裂系統。按構造特點盆地
6、可分為拗陷與斷陷兩類,拗陷一般與拗曲有關,沒有斷裂作為邊界;而斷陷則受斷 裂控制,并可再分為裂陷和壓陷兩類。板塊構造對中國煤與瓦斯突出區域分布的控制:板緣構造帶控制著煤與瓦斯突出的敏感地帶;板內造山帶控制著煤與瓦斯突出的敏感地帶;深層構造陡變帶,是影響煤與瓦斯突出的敏感地帶;深層活動斷裂帶是影響煤與瓦斯突出的敏感地帶;推覆構造帶是煤與瓦斯突出的敏感地帶;中國的強變形帶是控制煤與瓦斯突出的敏感地帶。中國煤與瓦斯突出動力災害特征:中國是世界上煤與瓦斯突出動力災害最嚴重的國家;含有高能瓦斯的構造煤是煤與瓦斯突出發生的基礎;煤與瓦斯突出發生在構造擠壓剪切破壞帶。第4章 煤層瓦斯賦存與煤儲層物性特征瓦斯
7、的化學組分有烴類氣體(甲烷及其同系物)、非烴類氣體(二氧化碳、氮氣、氫氣、一氧化碳、 硫化氫和稀有氣體氦、氬等)。在同一煤階中,通常是烴類氣體含量隨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增加,重烴氣主要分布于未受風化的煤層 中。此外,重烴含量與煤變質程度有關,通常中變質煤的重烴含量高,低、高變質煤的重烴含量低。對于非烴類氣體,一般而言,越靠近地表,氮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煤變質程度越高,氮氣和 二氧化碳的含量越低。瓦斯生成包括生物成因和熱成因兩個過程。煤對瓦斯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物理吸附,是瓦斯分子與碳分子相互吸引的結果。吸附:是指氣體以凝聚態或類液態被多孔介質所容納的一種過程。大量研究表明,煤對氣體的吸附 以物理吸
8、附為主體。影響煤吸附性的因素:煤吸附性大小主要取決于3個方面的因素,即:煤結構、煤的有機組成和 煤的變質程度;被吸附物質的性質;煤體吸附所處的環境條件。解吸:煤層壓力降低到一定程度,煤中被吸附的甲烷開始從微孔表面分離,即發生解吸,它是煤中 吸附氣因儲層壓力降低或溫度升高等而轉變成游離氣體的過程。解吸率和解吸量:通常,把損失氣量與解吸氣量之和與總含氣量之比稱為解析率,損失氣量與現場 兩小時解吸氣量之和為解吸量,即解吸率與實測含氣量的乘積。解吸時間:實測瓦斯解吸體積累計達到總解吸氣量(STP:標準溫度、壓力)的63.2%時所對應的時 間稱為解吸時間,它由罐裝煤樣解吸試驗求得。解吸速率:單位時間內的
9、解吸氣量稱為解吸速率。煤層瓦斯含量:煤層瓦斯含量是指單位質量的煤中所含有的瓦斯體積(換算為標準狀態下的體積) 單位是cm3/g或m3/t。煤層原始瓦斯含量:煤層未受采動影響而處于原始賦存狀態時,單位質量煤中所含有的瓦斯體積(換 算成標準狀態下體積),稱之為煤層原始瓦斯含量,常用m3/t和cm3/g作計量單位。煤層殘存瓦斯含量:煤層受采動影響而涌出一部分瓦斯后,單位質量煤中所含有的換算成標準狀態 下的瓦斯體積稱之為煤層殘存瓦斯含量,常用計量單位亦是mt和cm3/g作計量單位。煤的可解吸瓦斯含量:煤的原始瓦斯含量與煤層殘存瓦斯含量之差稱為煤的可解吸瓦斯含量,其物 理單位為m3/t或cm3/g。煤的
10、瓦斯容量:煤中瓦斯壓力升高時,單位質量煤所能吸附瓦斯的最大體積(換算為標準狀態下的 體積),稱之為煤的瓦斯容量。煤層瓦斯垂向分帶:煤層中瓦斯的分布狀況由淺到深可劃分為四個成分帶,自上而下依次為:二 氧化碳氮氣帶;氮氣帶;氮氣甲烷帶;甲烷帶。前三個帶統稱為瓦斯風化帶,甲烷帶稱為瓦 斯帶。瓦斯帶內甲烷濃度超過80%,瓦斯含量隨埋深增加而有規律的增加,但是增加的瓦斯梯度因 地質條件而定。煤儲層壓力:是指作用于煤孔隙和裂隙空間上的流體壓力(包括水壓和氣壓),故又稱為孔隙流體 壓力,相當于常規油氣儲層中的油層壓力或氣層壓力。瓦斯壓力:是指在煤田勘探鉆孔或煤礦礦井中測得的煤層孔隙中的氣體壓力。滲透性:是流
11、體通過多孔介質的能力。絕對滲透率:若孔隙中只存在一相流體,且流體與介質不發生任何物理化學作用,則多孔介質允許 流體通過的能力稱為絕對滲透率。有效(相)滲透率:若孔隙中存在多相流體,則多孔介質允許每一相流體通過的能力稱為每相流體 的相滲透率,也稱為有效滲透率。相對滲透率:有效(相)滲透率與絕對滲透率的比值稱為相對滲透率。第5章煤體結構與構造煤煤體結構:指煤層在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經受各種地質作用后表現的結構特征。原生結構煤:指保留了原生沉積結構、構造特征的煤層,原生結構煤的煤巖成分、結構、構造、內 生裂隙清晰可辨。構造煤:煤層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發生成分、結構和構造的變化,引起煤層破壞、粉化、增厚、
12、減 薄等變形作用和煤的降解、縮聚等變質作用的產物。溫度、壓力及其作用持續的時間是引起煤發生變質作用的三個主要因素,而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溫 度。煤的深成變質作用:指沉降到地下深處的煤層,受到地熱及上覆巖系產生的靜壓力的作用,發生了 變質程度隨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變質作用。煤的區域巖漿熱變質作用:指聚煤坳陷內有巖漿活動,巖漿及其所攜帶氣液體的熱量可使地溫場增 高,形成地熱異常帶,從而引起煤的變質作用。煤的接觸變質作用:指巖漿直接接觸或侵入煤層,由其所帶來的高溫、氣體、液體和壓力,促使煤 發生變質的作用。煤的動力變質作用:指地殼構造變動促使煤發生變質的作用。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AP):表示充有瓦斯的煤樣
13、放散瓦斯快慢的程度,它是預測煤與瓦斯突出的 一個指標。滲透性:指煤儲層的孔裂隙系統在一定的壓差下,流體介質可以發生滲流通過的性質。煤化度(P):即煤的化學成熟程度,是描述整個煤樣的參數。構造煤的宏觀結構分為碎裂結構、碎粒結構、糜棱結構3種類型,相應的煤體為碎裂煤、碎粒煤和糜棱煤。第六章瓦斯地質規律是指揭示瓦斯與地質因素之間內在聯系的規律。瓦斯地質的主要研究觀點:(1)不同級別的地質單元都存在著自身的瓦斯地質規律。(2)揭示瓦斯地質規律首先從主控地質因素入手。瓦斯地質的主要研究內容:(1)構造煤形成分布規律。(2)瓦斯賦存構造控制機理。(3)煤與瓦斯突出地質控制機理。(4)瓦斯抽采地質控制機理。
14、瓦斯地質規律研究是瓦斯地質學的核心內容,是瓦斯預測、治理的基礎。瓦斯含量是指成煤過程中煤層經受地質歷史演化作用儲存在煤層中單位體積或單位質量的煤所含的瓦斯體積量(m3/m3或m3/t)。低瓦斯一一拉張活動、風化剝蝕;高瓦斯一一擠壓作用、連續拗陷沉積。瓦斯含量主控因素:(1)地質演化歷史(2)區域構造背景(3)煤化程度(4)沉積環境煤與瓦斯突出機理研究還處在假說階段,目前,大多數人認可綜合作用假說,認為,煤與瓦斯突出是地應力、煤體中的瓦斯、煤的物理力學性質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煤層瓦斯含量煤層瓦斯含量是單位質量煤中所含的瓦斯體積(換算為標準狀態)量,單位是m3/t或cm3/g。煤層原始(或天然)瓦
15、斯含量煤層未受采動影響時的瓦斯含量稱為煤層原始(或天然)瓦斯含量。殘存瓦斯含量煤層受采動影響,已部分排放了瓦斯后煤層中剩余的瓦斯含量。巖層瓦斯含量單位質量(或體積)巖石中所含的瓦斯體積。簡述煤層瓦斯含量測定方法直接法與間接法及其優缺點。1)直接法直接從煤體內采取煤樣,在現場解吸,然后將煤樣送到實驗室,用真空泵抽取瓦斯,并分析其瓦斯成份,然后進行煤質工業分析,計算確定煤層瓦斯含量。優點:直接測定。缺點:試樣采取過程中逸散瓦斯量需要數學模型推斷。突出煤層瓦斯損失量的經驗公 式尚不完善。2)間接法先在井下實測或根據賦存規律推算煤層瓦斯壓力,并在實驗室測定煤的孔隙率、吸附等溫線和煤的工業分析,然后再計
16、算煤層瓦斯含量。優點:煤樣不須密封,采樣方法簡單,且如果已知煤層各個不同區域的瓦斯壓力,則可根據吸附等溫線 推算各個不同區域的煤層瓦斯含量。缺點:需要在井下實測煤層瓦斯壓力。煤的瓦斯含量越大,煤樣越破碎,損失瓦斯量所占比例也越大。為了提高煤層瓦斯含量的測定精度,應盡量減少煤樣的暴露時間,盡量選取較大粒度的煤樣,以減小瓦斯損失量在煤樣總瓦斯量中所占的比重。絕對瓦斯涌出量:指單位時間涌出的瓦斯體積,單位為m3/d或m3/min。相對瓦斯涌出量:指礦井在正常生產條件下,平均日產1t煤同期所涌出的瓦斯量,單位是m3/t。瓦斯涌出量中除開采煤層涌出的瓦斯外,還有來自鄰近層和圍巖的瓦斯,所以相對瓦斯涌出量
17、一般 要比瓦斯含量大。一個礦井中只要有一個煤(巖)層發現瓦斯,該礦井即為瓦斯礦井。瓦斯礦井必須依照礦井瓦斯等 級進行管理。瓦斯噴出源有兩種:地質生成瓦斯源和生產生成瓦斯源。地質生成瓦斯源是指噴出的瓦斯來源于成煤地質過程中,大量瓦斯積聚在地質的裂隙和空洞內,當 采礦工程揭露這些地層時,瓦斯就從裂隙及空洞中涌出,形成瓦斯噴出。生產生成瓦斯源是指噴出的瓦斯來源于:因開采松動卸壓的影響,使開采層鄰近的煤層卸壓而形成 大量解吸瓦斯,當游離瓦斯積集達到一定能量時,沖破層間巖石而向回采巷道噴出。對地質生成的瓦斯噴出危險,應在有噴出危險的區域中進行采礦工程時,加強地質工作,如采取打 前探鉆孔、打排瓦斯鉆孔,加
18、大危險區域的風量,將噴出的瓦斯直接引入回風巷或抽放瓦斯管路內, 嚴禁工作面之間的串聯通風;為防治生產生成的瓦斯噴出,在開采近距離保護層時,必須加強回采初期被保護層卸壓瓦斯的抽放, 如加密鉆孔等;搞好頂板管理工作,當懸頂過長時,應采取人工強制放頂等。煤層(包括可采層和鄰近層)和圍巖的瓦斯含量是瓦斯涌出量大小的決定因素,它們的瓦斯含量越 高,礦井瓦斯涌出量就越大。當前礦井的瓦斯涌出量預測把煤層瓦斯含量作為主要依據。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大,煤層的瓦斯含量將增大,因而礦井瓦斯涌出量會相應地增大。開采規模是指開拓、開采范圍以及礦井的產量而言。對某一礦井來說,開采規模越大,礦井的絕對 瓦斯涌出量也就越大;但就
19、礦井的相對瓦斯涌出量來說,情況比較復雜。如果礦井是靠改進采煤工 藝,提高工作面單產來增大產量的,則相對瓦斯涌出量會有明顯的減少,原因為:第一,與采面無 關的瓦斯源的瓦斯涌出量在產量提高時無明顯增大;二是隨著開采速度加快,鄰近層及采落煤的殘 存瓦斯量將增大。如果礦井僅是靠擴大開采規模來增大產量的,則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或增大,或 保持不變。在厚煤層分層開采時,不同分層的瓦斯涌出量也有很大的差別。一般情況是,第一分層瓦斯涌出量 最大,最后一個分層瓦斯涌出量最小。采煤方法的回采率越低,瓦斯涌出量就越大,因為丟煤中所含瓦斯的絕大部分仍要涌入巷道。在開采煤層群時,由于采用陷落法管理頂板比采用填法管理頂板時
20、能造成頂板更大范圍的破壞與松 動,因而采用陷落法管理頂板的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比采用充填法管理頂板的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 大。地面大氣壓的變化對煤層暴露面的瓦斯涌出量沒有多大影響,但對采空區瓦斯涌出有較大的影響。 在生產規模較大,采空區瓦斯涌出量占很大比重的礦井,當氣壓突然下降時,采空區積存的瓦斯會 更多地涌入風流中,使礦井瓦斯涌出量增大;當氣壓變大時,礦井瓦斯涌出量會明顯減小。礦井中有瓦斯參與的,且有動力效應顯現的現象統稱為煤與瓦斯突出。經區域預測后,突出煤層劃分為突出危險區和無突出危險區。未進行區域預測的區域視為突出危險區。根據煤層瓦斯壓力或瓦斯含量進行區域預測的臨界值是瓦斯壓力大于等于0.7
21、4MPa或瓦斯含量大 于等于8m3/t為突出危險區,其他為無突出危險區。有突出礦井的煤礦企業、突出礦井應當根據突出礦井的實際狀況和條件,制定區域綜合防突措施和 局部綜合防突措施。區域綜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內容:(一)區域突出危險性預測;(二)區域防突措施;(三)區域措 施效果檢驗;(四)區域驗證。局部綜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內容:(一)工作面突出危險性預測;(二)工作面防突措施;(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檢驗;(四)安全防護措施。補充:煤化作用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瓦斯,煤化程度越高,生成的瓦斯量越多。即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條件 下,煤的變質程度越高,煤層瓦斯含量越大。煤層圍巖是指包括煤層直接頂、老頂和直接底板等
22、在內的一定厚度范圍的煤層頂底巖層。煤層圍巖 對瓦斯賦存的影響,取決于它的隔氣和透氣性能。當煤層頂板巖性為致密完整的巖石,如頁巖、油頁巖 和泥巖時,煤層中的瓦斯容易被保存下來;頂板為多孔隙或脆性裂隙發育的巖石,如礫巖、砂巖時,瓦 斯容易逸散。褶皺構造褶皺的類型、封閉情況和復雜程度對瓦斯賦存均有影響。當煤層頂板巖石透氣性差,且未遭受構造破壞時,背斜有利于瓦斯的儲存,是良好的儲氣構造,背 斜軸部的瓦斯會相對聚集,瓦斯含量增大。在向斜盆地構造的礦區,頂板封閉條件良好時,瓦斯沿垂直 地層方向運移比較困難,大部分瓦斯僅能沿兩翼流向地表,但在盆地的邊緣部分,若含煤地層暴露面積 大,則便于瓦斯排放。緊密閉褶皺
23、地區往往瓦斯含量較高,因為這些地區帶受強烈構造作用,應力集中; 同時,發生褶皺的巖層往往塑性較強,易褶不易斷,封閉性較好,因而有利于瓦斯的聚集和保存。斷裂構造斷裂構造破壞了煤層的連續完整性,使煤層瓦斯運移條件發生變化。有的斷層有利于瓦斯排放,有 的斷層對抑制瓦斯排放而成為逸散的屏障。前者稱為開放型斷層,后者稱為封閉型斷層。斷層的開放性 與封閉性取決于下列條件:斷層屬性和力學性質,一般張性正斷層屬開放型,而壓性或壓扭性逆斷層 通常具有封閉性;斷層與地表或與沖積層的連通情況,規模大且與地表相通或與沖積層相連的斷層一 般為開放型;斷層將煤層斷開后,煤層與斷層另一盤接觸的巖層性質有關,若透氣性好則利于
24、瓦斯排 放;斷層帶的特征、斷層帶的充填情況、緊閉程度、裂隙發育情況等都會影響到斷層的開放性或封閉 性。一般而言,煤層中的瓦斯壓力隨著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深度范圍內,煤層瓦斯含量亦隨埋 藏深度的增大而增加;當埋藏深度繼續增大時,瓦斯含量增加的幅度將會減緩。個別礦井的煤層,隨著煤層埋藏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反而相對減小。如徐州礦務局大黃山礦,屬于低 瓦斯礦井,位處較淺的煤盆地,煤層傾角大,在新、老不整合面上有厚層低透氣性蓋層,瓦斯主要沿煤 層向地表運移。由于煤盆地范圍小,深部缺乏足夠的瓦斯補給,當從盆地四周由淺部向深部開采時,瓦 斯涌出量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而減小。地下水的活動有利于瓦斯的逸散
25、。地下水和瓦斯占有的空間是互補的,這種相逆的關系,常表現為 水量大的地帶,瓦斯量相對較小,反之亦然。自上而下依次為:二氧化碳氮氣帶;氮氣帶;氮氣甲烷帶;甲烷帶。前三個帶統稱為瓦斯 風化帶,甲烷帶稱為瓦斯帶。瓦斯帶內甲烷濃度超過80%,瓦斯含量隨埋深增加而有規律的增加,但 是增加的瓦斯梯度因地質條件而定。煤儲層壓力總體上與埋深呈線性正相關關系,煤層埋藏深度增加,儲層壓力隨之增高。煤體在一定的溫度、壓力條件下,發生脆性破壞、韌性變形和介于兩者之間的脆韌性變形。瓦斯解吸是瓦斯吸附的逆過程,由于減壓、升溫,煤的瓦斯吸附平衡被破壞,瓦斯由吸附態變成游 離態的過程。瓦斯擴散是在濃度梯度的作用下,瓦斯(如甲
26、烷分子)從高濃度區域向低濃度區域轉移,直到均勻 分布的現象。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AP)表示充有瓦斯的煤樣放散瓦斯快慢的程度,機械力化學的概念,即“物質受機械力作用而發生化學變化或者物理變化的現象根據煤化作用理論,溫度、壓力和時間是影響煤化作用的主要因素。煤結構演化是富碳、去氫、脫氧的過程構造應力(構造作用)影響有機質動力演化的方式,可以概括為摩擦熱觀點、應變能觀點和力化學 觀點等3種構造煤熱解甲烷生成量比原生結構煤要小的多,反映構造煤的生氣潛力小。煤層瓦斯賦存高低、煤層瓦斯涌出量大小,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等,主要取決于煤層瓦斯的生成條件和 保存條件,23.按照防治煤與瓦斯細則強化防突措施,將煤層
27、瓦斯壓力降至0.74兆帕以下,各項指標達到煤層 無突出危險后,方可生產。現代構造應力場的方向和大小與煤層氣儲層的關系密切。如果現代構造應力場最大主應力方向與裂 隙的走向一致,則該方向的滲透率最高;如果最大主應力方向與裂隙走向垂直,則該方向滲透率較低。27.地下水的運移對瓦斯賦存存在兩方面作用:一是水運移造成瓦斯逸散,最常見的是導水性斷層的存 在溝通了煤層與含水層,造成瓦斯的散失,我國的太行山東麓、魯西南等地區均存在此類情況;二是地 下水的運移可以造成瓦斯的富集與封堵,美國圣胡安盆地水果地組的高滲、高壓帶即屬此類情況。煤的瓦斯吸附量不隨煤的破壞程度增高而增加,這表明,決定煤比表積的微孔體積不受煤破壞程度 的影響。這一結果受到來自兩個方面的支持:一是實驗表明,構造煤沒有增大其吸附容量;二是構造破 壞不影響到微孔體積的增加,進而也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