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6歲幼兒單腿站立姿勢控制的動作發展特征Motor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leg Standing PostureControl of Children Aged 36 Years摘 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橫向研究36歲幼兒單腿站立動作技能的運動學和下肢肌力特征,構 建站立時間與支撐腿膝關節屈曲角及小腿長度的回歸方程,以揭示36歲幼兒單腿站立姿勢控制能 力發展規律。方法:選取北京市2所幼兒園共135名幼兒。采用BTS紅外動作捕捉系統采集運動學數 據,使用VIXTA數字錄像機同步錄像,使用Anybody 7.0”仿真軟件計算下肢肌力,采用方
2、差分析和線 性回歸方程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1)幼兒單腿站立動作技能可分為3個發展階段:初級階段人數隨年 齡增加而減少,中級階段人數呈現兩邊;、中間多的特征,高級階段人數隨年齡增加而增多。2)幼兒的 膝關節屈曲角出現階段主效應和年齡X階段的交互效應,踝關節屈曲角出現年齡X性別的交互效應,髓關 節屈曲角和?外展角出現性別主效應,支撐腿膝關節屈曲角出現階段x性別的交互效應偵0.05)。3)站 立時間與小腿長度和支撐腿膝關節屈曲角的回歸方程為:=-85.14+2.36#1+0.26#%。4)支撐腿在AL、 OES和IM肌力表現出年齡主效應,非支撐腿在SB、BFCB、Sartorius、IM、GMEA
3、、TFL肌力表現出階段 主效應。結論:1)隨著動作發展的成熟,幼兒脊柱和骨盆趨于直立,手臂穩定,?關節外展角度變小,踝 關節自然下垂,支撐腿接近完全直立狀態。2)幼兒單腿站立動作發展的運動特征受年齡、性別與發展 階段的顯著影響,主要體現在下肢?、膝、踝關節角度的差異上。3)幼兒支撐腿肌力主要受年齡的影 響,呈現“(-低-(”的特征,5歲可能是肌力發展的分化階段,非支撐腿肌力隨發展階段的成熟,呈線 性增大或減小的趨勢。關鍵詞:幼兒;單腿站立;姿勢控制;動作發展;仿真中圖分類號:G 804.49學科代碼:040302文獻標識碼:AAbstract:By using qualitative and
4、quantitative methods, the kinematics and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3-6 year-old childrens single-leg standing motor skills were studied horizontally, 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of standing time, knee flexion angle and leg length of the supporting leg were constructed, so as to
5、reveal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children s single-leg standing posture control. Method: A total of 135 children were selected from two kindergartens in Beijing. BTS infrared motion capture system is used to collect kinematic data, and VIXTA video analysis system is used to collect video data synchron
6、ously, and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Anybody 7.0 calculates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lower limb, variance analysis and Linear regression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1) Children s single-leg standing motor skill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
7、 the primary stag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 the intermediate stage is less at both ends and more in the middle stage, and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 the advanced stag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2) Interaction effect of age X stage in the occurrence stage
8、 of knee flexion angle in children, interaction effect of age X gender in the occurrence stage of ankle flexion angle , gender interaction effect in the occurrence stage of hip flexion angle and hip abduction angle, and gender interaction effect in the occurrence stage of knee flexion angle of suppo
9、rting leg (p V 0.05). 3)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standing time with leg length and knee flexion angle of supporting leg: |一85.14+2.36#1+0.26#2 4) Ag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AL, OES and IM strength of the supporting leg, while stag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SB, BFCB, Sartorius, IM, GMEA and TFL stre
10、ngth of the non-supporting leg. Conclusion: 1) With the maturity of motor development, the spine and pelvis of children tend to be upright, the arms are stable, the abduction angle of the hip joint becomes smaller, the ankle hangs down naturally, and the supporting leg is almost completely upright.
11、2) The motor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standing on single leg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age, gender and developmental stag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differences of lower limb hip, knee and ankle joint angles. 3) The strength of children s supporting legs is mainly affected by age, showing the
12、characteristics of high-low-high. 5 years old may be the stage of differentiation of strength development, while the strength of non-supporting legs increases or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maturity of development stage. Keywords:children; single-leg standing; postural control; motor development; si
13、mulation1.2.2測試程序Kistler三維測力臺放置場地中心,周圍環形放置 8個紅外攝像頭,三維測力臺和動作捕捉系統同步采 集數據。測試前使用三維標定框架對測試場地進行掃人體姿勢控制能力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CNS)整 合視覺、本體感覺、前庭覺的多感官信息來維持身體 重心在合理范圍內移動,從而保持身體穩定的能力1。 單腿站立測試是評估姿勢控制能力常用且有效的方 法,在(M-ABC量表中,單腿站立時長作為檢測靜態 平衡能力的指標,可以精確地篩選出平衡能力發育障 礙的幼兒。一項馬蹄內翻足的研究表明,單腿站立測 試可以有效評估骨嚴重受損幼兒的平衡能力3o長期 單腿站立訓練能夠提高幼兒的平衡能
14、力和姿勢控制 能力3,很多研究將其作為姿勢控制障礙疾病的治療 方案,例如:腦卒中同、關節疾病同等。還有研究表明, 單腿站立時重心控制能力對于獨立行走十分重要口。 單腿站立動作不僅與姿勢控制能力的發展密切相關, 也是幼兒階段必須掌握的基本動作技能,如果幼兒 沒有掌握好基礎的動作技能,在成年期完成復雜動作的 能力將會降低8194-196,這就說明對該動作發展的研究 十分必要。Condon等可的研究提出,單腿站立動作的 發展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顯著提高,到10歲左右才接 近成人水平。目前的研究中,足底壓力中心相關指標 作為評價姿勢穩定性的“金標準”10,很多學者對其展 開了研究,但幾乎沒有人對單腿站立動
15、作技能的發展 階段進行劃分,而該研究可以清晰描述動作特征,發 現動作成熟時間,進而促進動作發展。因此,本文利用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探討年齡、動作發 展階段、性別對單腿站立動作中關節角度和下肢肌力 的影響,采用回歸方程篩選出對該動作產生影響的運 動學指標,以揭示3-6歲幼兒單腿站立姿勢控制能力 的發展規律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研究對象與方法1研究對象本實驗在北京市2所一級一類幼兒園中進行,分 別在大、中、小班隨機抽取幼兒共135人(男生為68 人、女生為67人)。按年齡將幼兒分為3歲組(3WXV 4)、4 歲組(4 WX v5)、5 歲組(5 WX 6)和 6 歲組(6 y Xv7),
16、受試者年齡=測試當天的日期-出生日期。納入 標準為:有良好的理解能力,身體健康,沒有身體發育 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疾病,無骨骼肌肉協調性疾病,運 動能力正常。實驗前向受試父母詳細解釋并簽署知情同 意書。實驗已通過北京師范大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201910210061)。2 測試方法1. 2. 1測試工具采用 BTS(Elite,Bio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s, Milano, SMART DX 700, Italy)紅外動作捕捉系統 采集運動學數據,系統中8個攝像頭和Vixta數字錄像 機的拍攝頻率均為100 Hz,分辨率為640dpi x480dp
17、i。 測試在Kistler三維測力臺(KISTLER公司,瑞士,型 號:kistler928E)上進行,尺寸為 0.6 m x 0.4 m x 0.2 m, 采樣頻率為250 Hz,靜態檢測誤差小于0.5%, BTS系 統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S1T。選用Anybody 7.0”(AnyBody Technology 公司,德 國)軟件建立幼兒個性化的仿真模型,按照Anybody人 體標準下肢模型粘貼Marker點,位置見表1。表1 Marker點位置Anybody Protocol英文命名標志點數量(29)左/右側頭前L/RFHD2左/右側頭后L/RBHD2左/右肩峰Lshoulder/R
18、shoulder2鎖骨中點CLAV1第十節胸椎T101胸骨劍突STRN1左/右O前上棘LASI/RASI2左/右O后上棘LPSI/RPSI2左/右大轉子LTHI/RTHI2左/右大腿中點LTHImid/RTHImid2左小腿中點LTIB1右小腿下1/3RTIB1左/右脛骨外側RLKNEE/RKNEE2左/右外踝LANK/RANK2左/右足跟LHEE/RHEE2左/右第一跖骨LTOE/RTOE2左/右第五跖骨LMET/RMET2描,排除其他反光標志物對測試過程的干擾,測量受 試者身高、體質量、骨盆寬、膝寬、踝寬、大腿長度和小 腿長度等身體形態學指標,用于仿真建模。隨后為受 試者穿上緊身測試服,粘
19、貼Marker點。受試者赤腳并雙腳站立在測力臺(消毒后使用) 中心,雙臂自然下垂于體側。通過詢問常用踢球腿確 定幼兒有利腿,本文選取的均是右利腿(支撐腿)的幼 兒,左腿抬起。隨后,根據測試人員發出的指令,進行3 次睜眼單腿站立測試,幼兒可根據自身情況利用手臂 抬起策略維持平衡,鼓勵幼兒盡最大可能保持長時間 的單腿站立。由一名測試人員發出指令并記錄數據, 另一名在旁邊保護受試者。測試完畢后在皮膚接觸反 光點處用酒精棉)進行擦拭消毒。1.2.3發展階段劃分測試結束后,反復觀察每個幼兒的測試視頻,選 取最穩定的一次采集數據并進行分析。本文依據 Seefeldtg提出的整體序列法理論,從軀干傾斜、 手
20、臂位置與擺動、大腿抬起角度、支撐腿屈曲角度幾 個方面,將單腿站立動作發展劃分為初級階段、中級 階段和高級階段。1.2.4數據處理運動學數據在“BTS Analyzer”軟件中處理,根據動 作發展階段選取以下指標進行計算:1)脊柱傾斜角: 兩肩峰中點與第十節胸椎連線在額狀面上的投影與 垂直軸的夾角;2)骨盆傾斜角:左右骼前上棘的連線 在額狀面上的投影與額狀軸的夾角;3)關節屈曲 角:骼前上棘、股骨大轉子和大腿中點連線投影到矢 狀面上的夾角;4)關節外展角:股骨大轉子與大腿 中點連線在額狀面上的投影與垂直軸的夾角;5)膝關 節屈曲角度:左大腿中點、股骨外側V、小腿中點連線 投影到矢狀面上的夾角;6
21、)踝關節屈曲角度:小腿中 點、足外踝與第五跖骨連線投影到矢狀面上的夾角; 7)支撐腿膝關節屈曲角度:右大腿中點、股骨外側V、 小腿中點連線投影到矢狀面上的夾角。動力學數據處理過程:1)將紅外數據在“BTS Tracker”軟件中進行連點,隨后在“BTS Analyzer”軟件 中進行數據的平滑處理2)將數據以C3D的格式導出 軟件,并導入DAnybody 7.0”軟件中,將幼兒的身高、體 質量、大腿長度、小腿長度和骨盆寬等主要形態學指 標,輸入軟件的腳本文件中。3)C3D文件中的Marker 點驅動對應的人體骨骼系統,程序運行完畢后,呈現關 節力、力矩、肌肉力等指標,本文僅選取幼兒下肢肌力 相
22、關數據。3 數;統計采用SPSS 19.0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各指 標以平均值和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本文所有連 續型數值均滿足正態分布檢驗。以單因素方差分析比 較站立時間差異;以三因素方差分析檢驗年齡、動作 發展階段和性別對幼兒站立姿勢控制的主效應和交 互效應;以逐步回歸法建立單腿站立時間與關節角 度和人體形態學參數的線性回歸方程;以雙因素方差 分析檢驗年齡和動作發展階段對幼兒肌力的影響; 方差分析中,組間數據的兩兩比較均采用LSD法;以 PV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1受試基本情況本研究中有135名幼兒參加了實驗,男生為68 人(3歲組為11人、4歲組為22人、5歲組為
23、25人、6 歲組為10人),女生為67人(3歲組為9人、4歲組為 26人、5歲組為26人、6歲組為6人)。各年齡組幼兒 的身高和體質量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v0.01), BMI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大腿長度、小腿長度、骨盆寬度、 膝寬度和踝寬度隨年齡增長而增大,具有顯著性差異 Xpv0.05)(見表 2)。2錄像分析結果對所有受試幼兒的測試視頻進行觀察和比較,將 36歲幼兒單腿站立動作技能分為3個發展階段,各 階段的動作表現為:初級階段,脊柱和骨盆產生較大 的傾斜和扭轉,軀干向非支撐腿傾斜,身體前傾。手臂 抬起較高的高度,類似于跑步時手臂的高位保護策 ?,并伴隨上下晃動。大腿產生較大的抬起高度
24、,關 節產生較大的外展角度和較大程度的屈曲,膝關節產 生較大程度的屈曲,勾腳尖,支撐腿膝關節屈曲角度 較大。中級階段,脊柱和骨盆產生較小的傾斜,軀干接 近;立。手臂抬起的高度較小,仍會有輕微的晃動,大 腿抬起高度減小,關節外展角度和屈曲角度減小, 膝關節屈曲角度減小,踝關節背曲角度減小,支撐腿 膝關節屈曲角度減小。高級階段,脊柱和骨盆接近; 立狀態,身體直立或后傾。手臂抬起的高度較小,并且 保持穩定在同一高度,關節呈現出最小的外展角 度,大腿抬起高度和膝關節屈曲角度適中,踝關節自 然下垂,支撐腿接近直立狀態。圖1為36歲幼兒單腿站立動作發展階段的年 齡分布比例圖,由圖1可知,3歲組分布在初級階
25、段和中級階段,4歲和5歲組在3個階段均有分布,6歲組 分布在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3歲組處于初級階段的人數比例最高,男生人數占 比為72.73%,女生人數占比為77.78%,中級階段男生人 數占比為27.27%女生人數占比為22.22%。4歲組初級 階段和中級階段的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 比例之和 分別占該年齡段總人數的80%以上,中級階段的受試 者人數比例最高,男生人數占比為45.45%,女生人數 占比為 53.85%。5 歲組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人數比例 之和占該年齡段總人數的85%以上,男生中級階段的 人數最多,占比為54.17%,而女生高級階段人數最多, 占比為53.84%;6歲組在高級階段
26、的人數占比最多, 男生為 60%_女生為 83.33%。3 個單腿站立動作發展 階段中,初級階段人數隨年齡增大而減少,中級階段 人數呈現年齡區間兩邊少,中間多的特點,高級階段 人數隨年齡增大而增加。AB30 “25 痔20 15 如圖1幼兒單腿站立動作發展階段的年齡分布比例OOOOOOOOOO0987654321O2. 3運動學結果表2受試者基本信息性別基本信息3歲組4歲組5歲組6歲組身高/cm101.455.02108.574.21aa116.665.31她-121.673.47aabbcc體質量/kg17.243.0818.642.5922.205.09她-23.642.13aabbBMI
27、/(kg/m2)15.812.0315.731.1716.152.4815.951.01腿的長度/cm50.863.6753.952.75aa59.102.95她-62.502.32aabbcc男大腿長度/cm26.823.6029.522.88aa32.752.19aabb33.902.33aabb小腿長度/cm24.271.8524.911.4426.941.89aabb29.201.40aabbcc骨盆V/cm17.361.2318.111.0818.922.15aabb19.601.02aabb膝寬/cm7.400.867.680.638.040.91a8.200.92aa踝 V/cm
28、5.180.345.180.365.480.55小5.700.48aabb身高/cm100.972.73108.013.91aa115.015.03aabb120.835.11她屁體質量/kg16.301.3618.441.9121.844.10aabb23.886.23aabbBMI/(kg/m2)15.970.8515.781.1416.391.8916.172.76腿的長度/cm50.442.5555.082.78aa58.232.97aabb62.502.74aabbcc女大腿長度/cm27.443.0030.111.70aa32.082.95aabb35.332.88*小腿長度/cm
29、23.561.8825.352.08aa26.881.68aabb28.170.75aabb骨盆V/cm17.330.6617.871.0119.101.48aabb19.331.94aab膝寬/cm6.780.447.510.48a7.870.74,7.880.82aa踝 V/cm4.940.175.060.365.210.385.580.38aabbc注:a表示與3歲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偵0.05),aa表示與3歲組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偵0.01) ;b表示與4歲組相比具有 顯著性差異偵0.05) ,bb表示與4歲組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偵0.01) ;c表示與5歲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偵
30、0.05) ,cc 表示與5歲組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偵0.01)。lllllllilll)456初級 中級 高級年齡/歲動作發展階段&男女注:a表示與3歲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aa表示與3 歲組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bb表示與4歲組相比 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e表示與初級階段相比具有顯著性 差異(p0.05) ,ee表示與初級階段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p0.01) ;f表示與中級階段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偵0.05)。圖2不同年齡和不同動作發展階段幼兒單腿站立時間圖2為不同年齡和不同動作發展階段幼兒單腿 站立時長,從中可以看出,36歲幼兒站立時間隨年
31、 齡增長和動作發展階段成熟而增加(p0.05),不同性 別表現出相同的趨勢。采用4(3歲組、4歲組、5歲組、6歲組)f 3 (初、 中、高級階段)F2X男生、女生)的三因素方差分析,比 較不同年齡、不同動作發展階段、不同性別的幼兒單 腿站立動作的運動學參數之間的差異(見表3)。因變量主體效應df%脊柱傾斜角度年齡30.540.66階段20.170.84性別10.530.47年齡x階段40.430.78年齡X性別30.500.68階Bx性別20.080.93年齡x階Bx性別40.320.86骨盆傾斜角度年齡30.570.64階段22.320.10性別10.170.68年齡x階段40.380.82
32、年齡x性別31.970.12階Bx性別21.830.17年齡x階Bx性別41.080.37膝關節屈曲角度年齡30.610.61階B24.470.01性別10.650.42年齡x階段42.910.03年齡x性別30.330.80階Bx性別20.320.73年齡x階Bx性別40.340.85踝關節屈曲角度年齡31.470.23階B20.350.71性別10.000.97年齡xAB42.180.08年齡x性別34.850.00階Bx性別23.210.05年齡x階Bx性別40.740.57髓關節屈曲角度年齡31.280.28階B20.410.66性別17.610.01年齡xAB40.450.77年齡x
33、性別31.480.23階Bx性別20.400.67年齡x階Bx性別41.140.34支撐腿膝關節屈曲年齡32.010.12角度階B20.160.86性別11.650.20年齡xAB41.810.13年齡x性別32.140.10階Bx性別24.840.01年齡x階Bx性別41.220.31髓關節外展角度年齡30.930.43階B20.060.94性別15.090.03年齡xAB41.880.12年齡x性別30.640.59階Bx性別20.030.97年齡x階Bx性別40.460.76表3不同年齡、不同動作發展階段、不同性別的受試單腿 站立動作技能運動學參數的方差分析受試36歲幼兒在膝關節屈曲角度
34、上出現顯著 階段主效應街河=4.47,p=0.01 0.05)和年齡x階段 的交互效應(!霜06=2.91,p=0.030.05)。踝關節屈曲角 度出現顯著年齡x,隹!(!5=4.85,p=0.000.01)的交 互效應。關節屈曲角度出現顯著性別主效應 7.61 ,p=0.01 0.05)。支撐腿膝關節屈曲角度出現顯著 的階段x性別交互效應(106=4.84,p=0.010.05)。 外展角度出現顯著性別主效應(處103=5.09,p=0.03 0.05)。主效應結果表明:膝關節屈曲角度,初級階段顯 著大于高級階段。受試男生關節屈曲角和外展角 度均大于受試女生。簡單效應分析表明:5歲組膝關節
35、屈曲角度,初級階段顯著大于中、高級階段;3歲組和 6歲組的踝關節屈曲角度產生性別差異,隨年齡增長, 受試女生踝關節屈曲角度逐漸減??;在初級階段,支 撐腿膝關節屈曲角度出現性別差異,隨年齡增長,受 試女生支撐腿膝關節屈曲角度逐漸增加(見圖3)。初級 甲級 肉級動作技能發展階段 膝關節屈曲角度CB120 _100 V 80 受 60 * 4020動作技能發展階段膝關節屈曲角度140r &抽u 3456年齡/歲男 女E170165160155150初級中級高級動作技能發展階段 男 女注:A:膝關節屈曲的主效應;B:?關節屈曲的主效應;C:? 外展的主效應;D:膝關節屈曲的年齡x階段交互效應;E:踝關
36、 節屈曲的年齡x性別交互效應;F:支撐腿膝關節屈曲的階段x性 別交互效應;a表示與3歲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0.05),aa 表示與3歲組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偵0.01);b表示與4 歲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偵0.05) ;c表示與5歲組相比具有顯 著性差異(0.05) ;ee表示與初級階段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0.01) ;&表示男生和女生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偵3,說明出現共線 性問題,因此將腿的長度剔除。當DW值的范圍在 X 1.52.5)之間時,認為樣本之間無自我相關,樣本獨立。 由表5得到回歸方程:&=-85.14+2.36i+0262 ,其中: &表示站立時間,1表示小腿長度,2表
37、示支撐腿 膝關節屈曲角度。表4站立時間與人體形態學和運動學參數的相關;站立時間腿的 長度大腿長度小腿骨盆脊柱長度寬度膝見度踝見度傾斜骨盆傾斜 膝關節屈 踝關節屈 髓關節屈 支撐腿膝關節 ?外展角度曲角度曲角度 曲角度屈曲角度角度Pearson相關性0.530.400.460.340.270.260.05-0.16-0.08-0.020.130.23-0.21顯著性(雙側)0.000.000.000.000.000.000.570.080.390.840.160.010.02表5站立時間與人體形態學參數和關節角度的回歸分析模型非標準化系數標準化系數共線性統計量-0才標準誤Betat5口容差V/F
38、./rbin-4aLSOn站立時間(常量)-85.1418.50-4.600.002.010.30小腿長度2.360.400.515.910.000.991.01支撐腿膝關節屈曲0.260.090.263.010.000.991.012.5動力學指標統計結果采用雙因素方差分析對29名46歲受試幼兒(4 歲組為14人,5歲組為8人,6歲組為7人)進行下肢 肌力分析。為排除體質量的影響,下圖均是除以體質量 后的標準化肌力數據。右腿(支撐腿)在長收肌AL(Fnii= 5.97, p=0.020.05)、閉孔外肌上束 OES (尸*=4.16, P =0.040.05)和骼肌中束 IM(!di3=4.
39、39, p =0.040.05) 肌力體現出了年齡的主效應(如圖4所示)。左腿(非支撐腿)在半膜肌 SB(%ii=11.63,p=0.00v0.01)、股二頭肌 短頭 BFCB (F:22o=4.29, p =0.030.05)、縫匠肌 Sarto- rius(!2,20=12.36, p=0.000.01)、骼肌中束 IM(! 2,20= 5.03,p =0.020.05)、臀中肌前束 GMEA(2=4.83, p=0.040.05)、闊筋膜張肌 TFL(!d20=5.21, p=0.020.05) 肌力體現出動作技能發展階段主效應(如圖5所示), AL (顯偵=5.76,p=0.020.0
40、5)、閉孔內肌 OI(如 13=6.04, p=0.030.05)體現出年齡x動作技能發展階段交互效應。3.5 4.0 4.5 5.0 5.5 6.0 6.5 年齡/歲注:b表示與4歲組肌力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偵0.01)。圖4右腿(支撐腿)肌力年齡主效應3分析與討論1幼兒單腿站立姿勢控制能力的階段發展特征本文依據整體序列法將36歲受試幼兒單腿 站立動作劃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3個發展階段,這是 描述基本動作技能的常用方法,Seefeldt等皿和Halverson 等回采用這種方法描述同時出現在兒童動作發展 的一般特征和行為模式,為動作技能模式提供了一種 快速分類方法。動作技能發展階段劃分可以幫助
41、教 師、家長及研究人員了解幼兒動作技能發展水平并發 現瓶頸和關鍵期,進而促進幼兒動作技能良性發展。3.53.51.0 1.5 2.0 2.5 3.0階段1.0 1.5 2.0 2.5 3.0 3.5階段O.(一,MCQ.N)O 505050 57 665544 3 O.QO.O.O.O.QO.0.0010.5 1.0 1.5 2.0 2.5 3.0 3.5 階段o o o o O0 8 6 4 2L Q QO.O.(一,MCQ.N)注:e表示與初級階段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偵0.05), ee表示與初級階段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偵0.01)。圖5左腿(非支撐腿)肌力階段主效應整體序列法作為一種定性研
42、究方法,能夠很好地 評價幼兒動作技能的成熟程度。范雪等皿采用該方法 對我國36歲幼兒跑步動作技能進行重新劃分,發現 3個發展階段更適合我國幼兒的基本特征。文蕊香等宿 依據整體序列法將806名幼兒投擲動作劃分為5個 發展階段,發現第2階段是學齡前幼兒投擲動作發展 的瓶頸,并提出了每個年齡段應注意的問題和動作技 能發展的建議。張瑩圓按照部分序列法對幼兒投擲動 作進行階段劃分,細致地探討了投擲動作的發展水 平,并提出,幼兒投擲動作的發展并非是隨年齡增長 的線性增長模式,與投擲動作發展階段和投擲經驗密 切相關。本文將睜眼單腿站立動作劃分為3個發展階 段,能夠清晰地了解不同年齡受試幼兒單腿站立動作 技能
43、的發展變化。3歲組受試幼兒僅存在初級階段、中級階段,且女 生初級階段的人數比例大于中級階段。4歲組包括3 個發展階段,女生中級階段的人數占比大于男生。3 4歲是幼兒從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過渡。 5歲組女生高級階段的人數占比大于男生。到了6歲 組,僅存在中、高級階段,且女生高級階段的人數占比 大于男生。綜上所述,隨著年齡的增長,3-6歲受試幼 兒單腿站立動作逐漸發展成熟。初級階段的人數隨年 齡增長而減少,中級階段出現在全部的年齡組,呈現 36歲年齡區間兩邊少、中間多的特征,高級階段的人 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女生的動作發展各階段人數逐 漸多于男生,到了 56 歲女生動作發展高級階段人 數
44、明顯高于男生。3.2幼兒單腿站立姿勢控制能力的運動學特征本研究統計數據顯示出膝關節屈曲角度的階段 主效應、關節屈曲角度和外展角度的性別主效 應,呈現出更多的交互效應,表明3個自變量中至少 有兩者對因變量有顯著性的影響。幼兒單腿站立動作 技能發展初級階段,幼兒為了保持身體的穩定,會讓 自己的軀干貼近非支撐腿,因此,初級階段的幼兒膝 關節角度較中級階段、高級階段大,在5歲組最明顯。 關節屈曲角度和外展角度均表現出男生大于女生, 男生需要抬高肢體并借助額狀面運動才能維持身體 的穩定17,這與年齡小的幼兒在跑步時,采用的手臂 高位保護策略相似8o踝關節屈曲角度的簡單效應分 析表明:女生隨年齡增長踝關節
45、屈曲角度減小,3歲和 6歲組均出現性別差異,但趨勢不同,可能是由于本文 中6歲組女生人數較少導致。支撐腿膝關節屈曲角度 出現階段f性別的交互效應,隨動作技能發展階段的 由初級到高級_女生支撐腿膝關節屈 曲 角度逐漸增 大,說明支撐腿伸得越;。初級階段男生支撐腿膝關 節屈曲角度顯著大于女生,推測可能與男女生下肢肌 力特征的差異有關閥。36歲幼兒的單腿站立動作特 征受年齡、動作技能發展階段和性別3個因素的影 響,主要在下肢、膝、踝關節角度上出現差異,而脊 柱和骨盆傾斜角度沒有出現差異性特征,需要進一步 用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篩選出對站立時間產生影響 的主要指標。3.3幼兒單腿站立姿勢控制能力的回歸方程建模 分析站立時長作為評價單腿站立姿勢控制能力發展 的簡便易測指標,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電力高等??茖W?!犊谡Z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工商職業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單抗導向藥物項目風險評估報告
- 寶雞中北職業學院《晉劇劇目賞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懷化職業技術學院《體育V》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2025年初三二診模擬考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河北北方學院《生物基材料及化學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就業指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影像設備安裝與維修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商法(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自考15040習新時代思想概論高通過率題庫
- 2023年蘇州市初中畢業生音樂美術現場考核試卷答案
- GB/T 31266-2014過磷酸鈣中三氯乙醛含量的測定
- GB/T 16422.3-2014塑料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第3部分:熒光紫外燈
- 計量器具校準記錄
- DB36-T 1694-2022 餐廚垃圾集約化養殖黑水虻技術規程
- 井控培訓知識課件
- 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培訓課件
-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設計課件
- 十二講船舶制冷裝置課件
- 第12課送你一個書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