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致病微生物與傳染性疾病 在自然界生長著大量的微小生物,我們叫它微生物。它們數量多,種類復雜,分布廣。在人體的內外部生活的微生物種類數量高達10的14次方,約為人體總細胞數的10倍。 大多數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在農業、工業、環境保護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人們的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微生物。 如人體腸道中存在的許多微生物種群,它們對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抵御有害菌群和提供營養及有益物質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我們人的生存環境周圍能夠感染人的微生物只占所有微生物中的很小比例,約 400 多種,但就是這不多的種類就曾經讓人們防不勝防.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與微生物的斗爭。 而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一
2、般都具有傳染性。在人類歷史上,因傳染病的大流行而造成的死亡人數要大大超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天花病毒世界人口的增長曲線 我們把這些由肉眼看不見的,生活在人體內或人體外的特定致病微生物侵入人體并大量繁殖所引起的一組有傳染性的疾病稱為傳染病。這些致病微生物從最簡單最低等級的生物開始,依次包括:病毒 如:乙肝、艾滋病衣原體 如:肺炎衣原體 、沙眼衣原體 立克次氏體 如:恙蟲病 、流行性斑疹傷寒 支原體 如:肺炎支原體 、解脲支原體 細菌 如:金黃葡萄球菌螺旋體 如:梅毒螺旋體 真菌 如:皮膚癬菌 當前傳染性疾病的特點一. 一些被控制的傳染病又死而復生,卷土重來 如性病、肺結核等;世衛組織全球結核
3、控制報告,2009年約有940萬結核新發病例,170萬人因結核病而死亡。中國每年約有12萬新發結核病例。二. 一系列新傳染病相繼出現或被發現 據統計,近30多年來,世界上出現了40余種過去從未認識的傳染病。如艾滋病、瘋牛病、埃博拉出血熱、SARS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最近10年來,全球范圍內幾乎每年都有新發傳染病的流行。三. 人為因素如恐怖分子利用某些傳染性強的致病微生物作為生物武器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命。這提示全球人類又一次處在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的威脅之中,而且是新舊兩類傳染病及人為因素的雙重威脅。 本講我們首先簡要介紹一下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結構特點,流行病學;其次了解一些人體免疫的基本知識
4、;最后著重介紹一些目前對我們威脅較大,危害嚴重的幾種傳染病。細菌的模式圖致病微生物的結構特點螺旋體放線菌球菌口腔中的真菌感染病毒的結構:每一種病毒顆粒都是由一個核酸芯子和一個蛋白外衣,即衣殼組成核酸芯子只含有一個 DNA 分子或一個 RNA 分子。它們或是單鏈,或為雙鏈。組成核酸的核苷酸數目從幾千到幾百萬不等。按 1000 個核苷酸為一個基因,即每個病毒顆粒基因數在幾個到幾百個。病毒的結構乙肝病毒的形態特征 乙肝病毒感染過程思 考 題1. 如何預防艾滋病。免疫學基礎免疫,Immunity:是人和動物機體識別自身(self)和非自身(nonself),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質,從而保持機體內、外
5、環境平衡的一種生理學反應。Immunity -physiological ability of humans and animals to recognize self and diminish non-self.免疫的基本特性1 識別自身和非自身這是免疫應答的基礎免疫細胞膜表面的抗原受體+外來抗原的表位(epitope)識別很精細,包括異種之間, 同種不同個體之間2 特異性,specificity即免疫具有很強的針對性3 免疫記憶,immunological memory對相同抗原物質的再次進入具有記憶,會產生更快、更強的免疫應答。免疫的基本功能1. 抵抗感染,defense指動物機體抵御病
6、原微生物感染和侵襲的能力。免疫功能亢進 變態反應(allergy)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 機會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2. 自身穩定,homeostasis清除機體產生的大量衰老死亡細胞功能異常 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3. 免疫監視,Immunolgical surveillance腫瘤細胞的發現和清除功能低下或失調 腫瘤(tumor)發生免疫系統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表現功能名稱 生理功能 病理表現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 超敏反應(強) 其它抗原性異物 免疫缺陷病(弱)免疫自穩 清除損傷或衰老細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監視 清除突變或畸變細胞
7、, 腫瘤或病毒持續 防止腫瘤發生,殺傷 性感染 病毒感染細胞固有免疫(非獲得性免疫)適應性免疫(獲得性免疫)作用廣泛,無特異性先天具有無記憶性特異性適應性記憶性免疫應答的類型固有免疫(非獲得性免疫)作用廣泛,無特異性先天具有無記憶性固有免疫(非獲得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指機體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對各種不同的病原微生物與異物都有排斥和屏障作用,也稱天然免疫。 構成:免疫屏障、吞噬細胞、正常體液和組織中抗微生物物質。免疫屏障:防御異物進入機體或機體某一部位的生理解剖結構,是發揮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重要方面。種類:a、皮膚黏膜屏障b、血腦屏障c、胎盤屏障吞噬細胞定義:體內具有吞噬
8、異物能力的一群細胞。分類:包括中性粒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兩大類功能:吞噬細胞能有效地捕捉、吞噬和消滅細菌。吞噬細胞殺菌的過程:趨化作用接觸吞入和脫顆粒殺菌和消化特異性免疫 指機體對某一種或一類微生物或其產物所產生的特異性抵抗力,它是后天的,是生物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于自然感染或預防接種后產生的。 1) 自動免疫:因感染病原或注射抗原(疫苗)而獲得的免疫. 2) 被動免疫:從母體獲得抗體或因人工注射抗體而獲得的免疫. 免疫系統免疫系統-是機體執行免疫功能的組織機構,是產生免疫應答的物質基礎。有3個組成部分: 免疫器官 免疫細胞 免疫分子免疫器官一、中樞免疫器官 免疫細胞發生、分化、發育和成熟的
9、場所。 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及其類同結構。二、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細胞定居和發生免疫應答的主要場所。 包括脾臟、淋巴結和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結。骨髓 bone marrow 是體內重要的造血器官,同時也是各種免疫細胞發生和分化以及產生抗體的場所。血細胞生成與干細胞發育分化胸腺 thymus 是T細胞成熟和發育的主要器官。脾 spleen免疫功能:1)血液濾過作用;2)滯留淋巴細胞作用;3)產生免疫應答的重要場所;4)產生吞噬細胞增強激素。淋巴結 lymph node免疫功能:過濾和清除異物作用產生免疫應答的場所 Tonsil扁桃體Adenoid腺的Thymus胸腺Lymph no
10、deSpleenPeryers patches 淋巴集結Appendix闌尾Bone marrowLymphatic vessel 淋巴管淋巴結的結構被膜 capsule皮質 cortex 副皮質 paracortex 生發中心 germinal center 髓質 medulla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泛指所有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有關的各種細胞, 主要存在于免疫器官、組織以及血液和淋巴液中。包括:(1)淋巴細胞:主要為B細胞和T細胞,這兩群細胞均有還包括NK細胞和K細胞。(2)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在免疫應答中起輔助作用,稱為輔助細胞。(3)其他細胞:參加免疫應答的某一環節,如各種粒細胞和肥大細
11、胞。1、T 淋巴細胞:胸腺內分化成熟,稱為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主要功能為產生細胞因子,介導細胞免疫。占淋巴細胞總數的 70%-80%。T細胞主要表面分子: TCR、CD3、CD2、CD4、CD8T細胞分類:CD4+亞群(輔助性T細胞、Th) CD8+亞群(細胞毒性T細胞、Tc)CD4 亞群包括能影響輔助性 T 細胞和抑制性 T 細胞成熟的誘導性 T 細胞,以及能影響 B 細胞抗體產生的輔助性 T 細胞。 CD8 亞群包括能影響 B 細胞產生抗體的抑制性 T 細胞,以及對靶細胞有殺傷作用的細胞毒性 T 細胞。輔助性 T 細胞功能過強可發生全身性紅斑狼蒼,溶血性貧血等自身免疫病。而抑制性 T 細胞
12、功能過強,可導致嚴重的免疫缺陷,如敗血癥,腫瘤和內分泌紊亂等。正常人 CD4/CD8在 1.7 以上,而愛滋病病人這一比值發生倒置嚴重可能到小于,正常人 CD4 細胞為 700-1500 個/微升,愛滋病毒感染者常在 600 個/微升以下,愛滋病病人常在 200 個/微升以下。2、B 淋巴細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稱骨髓依賴性淋巴細胞。主要功能為產生抗體,介導體液免疫。占淋巴細胞總數的 20%-30%。 漿細胞(plasma cell)由活化的B細胞而來,能分泌針對特異性抗原的抗體。 3、NK細胞 又稱自然殺傷細胞,來源于骨髓淋巴干細胞,主要功能為非特異性殺傷靶細胞。是不依賴于抗體參于,也不需要
13、抗原刺激和致敏就能殺傷靶細胞的淋巴細胞。4、抗原提呈細胞(APC) 一些能捕捉、加工處理抗原,并將處理后的小分子抗原與其表面MHC分子結合表達在細胞膜表面,提成給T細胞的一類細胞。 專職性抗原提呈細胞 非專職性抗原提呈細胞5、其他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血小板等。免疫分子免疫分子:由免疫細胞產生,與免疫應答有關的、分泌到體液中或存在于細胞膜表面的分子。 組成:它主要包括抗體、補體、細胞因子及免疫細胞膜分子(受體)等。補體:為非特異性血清蛋白。細胞因子:由免疫細胞和某些非免疫細胞(如纖維母細胞、內皮細胞等)合成和分泌的,具有調節多種細胞生理功能的可溶性小分子蛋
14、白質。淋巴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的單核因子其他細胞因子小 結免疫系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中樞免疫器官:骨髓樣組織、胸腺單核吞噬細胞其他免疫細胞: 粒細胞、肥大細胞抗體補體 細胞因子外周免疫器官:脾臟、黏膜淋巴組織淋巴細胞:T細胞、B細胞、NK細胞特異性免疫免疫應答一、特異性免疫應答的過程1、感應階段:抗原識別或致敏階段2、反應階段:T、B細胞分化、增殖,產生細胞因子和抗體3、效應階段: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效應二、特異性免疫的類型(一) 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二) 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體液免疫免疫損傷與疾病免疫損傷:由內源性或外源性抗原所致的細胞或體液介導的免疫應答導致的組織損傷。
15、通常稱之為變態反應或超敏反應。體液免疫引起的免疫損傷細胞免疫引起的免疫損傷型變態反應:由IgE作用引起型變態反應:由IgG作用引起型變態反應:由抗原抗體形成的免疫復合物引起型變態反應:致敏T細胞引起免疫系統疾病免疫缺陷病(ID) 機體免疫系統由于先天性發育不良或后天遭受損害引起的細胞免疫、體液免疫或其他免疫功能上的缺陷所致。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繼發性免疫缺陷病免疫增殖性疾病 指由于漿細胞的異常增殖所致的Ig異常增生造成機體病理損傷的一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指機體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發生免疫應答,產生針對自身組織成分的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的現象。免疫學預防與治療免疫學預防:人工主動免疫:預防接種人工被
16、動免疫法抗毒素:破傷風、白喉、肉毒桿菌食物中毒及蛇咬傷。丙種球蛋白:過繼免疫法: LAK 細胞(為淋巴因子激活 的殺傷細胞) 干擾素免疫學治療:用LAK和TIL 的治療黑色素瘤病人的肺部 X 光片子取出癌塊,從中分離 T 細胞。培養增值后,將 T 細胞再注回病人體內。兩個月后,療效顯示出來。免疫調節:免疫增強:治療腫瘤和慢性感染免疫抑制:用于防治器官移植排斥反應及治療各種變態反應天花病毒傳染的途徑-天花病毒比較穩定,被感染所需要的劑量很小,因此適合于霧化釋放。帶有這種病毒的人可以通過唾沫星子傳染給他人。天花的潛伏期大約為12天。被感染后所出現的癥狀為高燒、疲勞和疼痛,接著就是侵害性皮疹。重癥患
17、者在兩周內便可死亡。患者死亡率在30%左右。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辦法。布什宣布 愛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獲得性免疫缺失綜合癥)定義: CD4+細胞減少(少于 200 個細胞/微升),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特別是卡氏肺孢子蟲肺炎 (主治醫師) 以及惡性腫瘤(如卡波濟肉瘤 KS,B 細胞淋巴瘤)等,以及神經和胃腸功能紊亂。病原體,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愛滋病的發現1981 年 6 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首次報道了一種免疫功能極度低下的疾病,有 3 例既往身體健康的同性戀者出現持續發熱,體重減輕,食欲
18、不振,有鵝口瘡,淋巴結腫大,發生PCP(肺孢子蟲肺炎)和 KS(卡波基肉瘤) 這些癥狀是在免疫功能極度低下的病人才會發生的,到 1982 年,美國記錄了近 26 例這樣的病人,聯邦疾病控制中心把這一類疾病歸為愛滋病。中國于 1985 年第一次發現四例血友病病人因輸入國外的凝血因子制劑而發生愛滋病毒感染。早期愛滋病人群的 4 個 H紐約和舊金山的同性戀患者-Homosexual 。靜脈注射毒品的藥癮者Heroin。邁阿密發現從海地來的移民Haiti。血友病患者 Haemophilia 。世界流行概況艾滋病仍在全世界繼續蔓延,每天,全球約有15000例新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8000人因艾滋病而死
19、亡。 自艾滋病流行以來,全世界已經有超過600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2500萬人已經死亡。非洲的流行情況最為嚴重,有7個國家的成人感染率超過了20%,最高的接近40。 亞洲成為全球艾滋病新的流行中心。目前,印度有近40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 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布的2012艾滋病疫情報告顯示,2011年底,全球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400萬人;2011年,新發感染250萬人,艾滋病相關死亡170萬人。AIDS的流行情況非洲,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國家,如南非、贊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烏干達、馬拉維等。美洲、歐洲、澳洲亞洲,主要在印度、泰國、緬甸、柬埔寨和越南。中國情況:主要分
20、布在云南、新疆、廣西、河南、四川和廣東。中國艾滋病流行形勢 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2191例,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383285例。 2012年前十個月中國內地新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8802例。 2012年1-10月,全國報告的艾滋病病人數為34157例,較去年同期增加12.7%;艾滋病死亡人數為17740例,較去年同期增加8.6%。 艾滋病的特點1、艾滋病是傳染病2、潛伏期(無癥狀期)長、臨床表現多樣化、3、傳播途徑多樣化4、艾滋病的傳播與人們的行為密切相關5、抗病毒治療可以延長病人存活期但不能根治6、歧視現象普遍存在7、人群普遍易感8、危害嚴重
21、中國艾滋病疫情的特點 1. 經性途徑已成為主要的傳播途徑,男男同性性傳播比例上升明顯。 2012年1-10月新報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經性途徑傳播所占比例為84.9%(去年同期為77.9%),其中男男同性性傳播所占比例為21.1%(去年同期為15%)。 全國累計報告感染者和病人數超過1000的縣(區)有93個,超過5000的縣(區)有5個。疫情嚴重的9個省(區)累計報告感染者和病人數占全國的79.9%。 1524歲青少年和50歲以上老年人感染數逐年上升,僅2012年110月就分別報告9514例和16131例,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12.8%和20.2%。 艾滋病死亡人數增加。 2012年1-10月
22、,報告的艾滋病病人數為34157例,較去年同期增加12.7%,艾滋病死亡人數為17740例,較去年同期增加8.6%。 愛滋病毒病毒模式圖愛滋病的發展病程愛滋病的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垂直傳播血液傳播靜脈吸毒 醫源性感染輸血或血液成分器官或組織移植人工受精在體內操作中被所用污染器械醫務人員被病人血污染液靜脈吸毒母嬰垂直感染宮腔內分娩過程中產后哺乳期:35% 感染發生在產前, 65% 發生在產中和產后研究證明, AZT,ZDV 等對有愛滋病毒感染的懷孕女性進行治療,可以減少三分之二出生嬰兒因圍產期而發生的愛滋病毒感染。圍產期先天性愛滋病毒感染的新生兒,有 80% 在出生后 3 周內發病, 70
23、% 出生后 3 個月內死亡,出生后一個月發病的一般生存不超過 6 個月,幸免生存下來的也一般不超過 3 歲,或成為慢性并纏身的兒童和失去母親的孤兒。艾滋病:感染早期持續3個月左右,可長達6個月;初期(窗口期),血檢查不出是否已被感染;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如發燒、頭痛、腹瀉等;后期,血檢可查出已被感染。愛滋病的臨床癥狀艾滋病:無癥狀期7-10年左右;被感染者無癥狀,自覺良好;看起來與常人無異;血液檢測HIV抗體陽性。艾滋病:艾滋病前期持續1-2年;感染早期的癥狀再次出現;還出現淋巴結腫大、鵝口瘡、乏力、腹瀉、夜汗、 體重下降等;免疫力極度下降。艾滋病:艾滋病期1年左右;AIDS發病前期的各種癥狀
24、加重。人體免疫系統全面崩潰,不能抵擋任何致病微生物感染;AIDS病人出現各種嚴重的綜合病癥,如:卡波濟肉瘤,淋巴癌,卡氏肺囊蟲肺炎,肺結核,腦病等;AIDS病人最終死亡。愛滋病針對易感人群的措施毫無疑問疫苗是阻斷傳染性疾病傳播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但不幸的是, 疫苗的研制和開發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并且是非常昂貴。行為干預是現階段最有效的疫苗。宣傳教育是重要和有效的,但提高知識水平是容易的,而行為改變是十分困難的。 艾滋病雖是一種極危險的傳染病,但對個人來講可以預防。作為大學生來說主要預防措施是:(1)不發生婚前性行為;(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3)不輕易接受輸血和血制品。(如必須使用,要求醫院提供
25、經艾滋病病毒檢測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4)不與他人共用針頭、針管、紗布、藥棉等用具。(5)不去消毒不嚴格的醫療機構或其他場所打針、拔牙、穿耳朵眼、紋身、紋眉、針灸或手術;(6)避免在日常救護時沾上受傷者的血液。(7)不與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膚的用具,如牙刷、刮臉刀和電動剃須刀;預防由性傳播愛滋病的ABC原則世界愛滋病日-12 月 1 日 潔身自愛,不歧視艾滋病人,為抗艾滋病出一分力。與艾滋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 擁抱和接吻 握手 共用毛巾、馬桶 共用茶杯和餐具 同一游泳池游泳 蚊蟲叮咬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病毒簡介埃博拉是非洲民主剛果北
26、部一條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種不知名的病毒光顧這里,瘋狂的虐殺河流沿岸55個村莊的百姓,致數百生靈涂炭,病毒因此得名。埃博拉病毒起源尚不得知,但專家普遍認為,果蝠(狐蝠科)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并將病毒傳染給了人類。埃博拉病毒被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歸類為最高等級的生物恐怖襲擊武器。它能引起人類與靈長類動物發生埃博拉出血熱,致死率極高,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電鏡下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結構示意圖病毒結構 埃博拉病毒屬絲狀病毒科,呈長絲狀體,單股負鏈RNA病毒,有18,959個堿基,有包膜,病毒顆粒直徑大約80nm,大小100nm(3001500)nm ,有分支形、U形、 6形或環形,分
27、支形較常見。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長的纖突。純病毒粒子由一個螺旋形核糖核殼復合體構成,含負鏈線性RNA分子和4個毒粒結構蛋白。病毒特征病毒血細胞復制血細胞死亡凝結感染器官出現死片膠原成漿狀物器官表面出現孔洞皮膚下面出現血斑 所有孔竅滲血 皮膚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所有內臟化膿腐爛崩潰的血管流入體腔 病毒血細胞病毒血細胞復制病毒血細胞血細胞死亡凝結病毒血細胞復制血細胞死亡凝結病毒血細胞血細胞復制血細胞死亡凝結感染器官出現死片膠原成漿狀物器官表面出現孔洞皮膚下面出現血斑 所有孔竅滲血 皮膚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血細胞血細胞復制血細胞血細胞死亡凝結血細胞復制血細胞死亡凝結病毒血細胞血細胞復制血細胞死亡
28、凝結感染器官出現死片膠原成漿狀物器官表面出現孔洞皮膚下面出現血斑 所有孔竅滲血 皮膚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血細胞血細胞復制血細胞血細胞死亡凝結血細胞血細胞死亡凝結病毒血細胞病毒血細胞復制血細胞死亡凝結感染器官出現死片膠原成漿狀物器官表面出現孔洞皮膚下面出現血斑 所有孔竅滲血 皮膚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所有內臟化膿腐爛崩潰的血管流入體腔 病毒血細胞病毒血細胞復制病毒血細胞血細胞死亡凝結病毒血細胞復制血細胞死亡凝結病毒血細胞血細胞復制血細胞死亡凝結感染器官出現死片膠原成漿狀物器官表面出現孔洞皮膚下面出現血斑 所有孔竅滲血 皮膚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血細胞血細胞復制血細胞血細胞死亡凝結血細胞復制血細胞死亡凝結病
29、毒血細胞血細胞復制血細胞死亡凝結感染器官出現死片器官表面出現孔洞皮膚下面出現血斑 所有孔竅滲血 皮膚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血細胞血細胞復制血細胞死亡凝結除了骨頭和骨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對人體任何其它組織后器官都一視同仁地加以侵蝕。 人類患者半數以上在兩星期內體內、外出血而死。 分類扎伊爾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virus ,ZEBOV,1970年8月9月于扎伊爾發現)蘇丹埃博拉病毒(Sudan ebolavirus,SEBOV,1976年7月于蘇丹南部發現)雷斯頓埃博拉病毒(Reston ebolavirus,REBOV,1989年于美國實驗室猴體內分離獲得)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Ivo
30、ry Coast ebolavirus,ICEBOV,1995年于瑞士科特迪瓦西部一只死亡黑猩猩體內分離獲得)。對人的毒力強弱次序為:ZEBOVSEBOVICEBOVREBOV 可能的自然宿主流行情況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肆虐,波及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尼日利亞(已結束)、塞內加爾(已結束)、馬里(已結束)、西班牙(已結束)、英國、美國(已結束) 根據世衛組織2015年2月11日公布的數字,自疫情爆發以來,已在9個國家發現22495個病例,其中有8981人死亡。除15名死者外,其余死亡病例全部來自幾內亞、利比里亞與塞拉利昂。 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干事布魯斯艾爾沃德2015年9月9日
31、在日內瓦表示,西非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在過去幾周中出現諸多里程碑式好消息,今年終結疫情的目標“非常有可能實現”。但是,9月13日塞拉利昂一名感染埃博拉病毒女孩的死亡,使人們重新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傳播途徑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精液。醫務人員在救治病人時個人防護不到位。處理發病和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等野生動物。經常接觸或者參加葬禮并接觸尸體均有可能感染。通過接觸途徑傳播臨床表現本病潛伏期為2-21天,一般為5-12天。初期感染癥狀為突然發生的發熱(高燒)、乏力、肌肉痛、頭痛和咽喉痛(與感冒、瘧疾、傷寒、腦膜炎等癥狀相似)。發病期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體內外出血等
32、,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器官衰竭。預防與控制 目前全球范圍內還無特效藥可以治療,也沒有任何預防該病毒的疫苗,因此做好個人防護尤為重要。 治療是輔助性的,主要是支持和對癥治療,包括: 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控制出血,腎衰竭時進行透析治療等。 具體措施包括: 1、凡懷疑患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疑似病例,必須立即與其它病人隔離開來,執行嚴格的隔離看護,疑似病例的觀察時間,要求一直持續到最后一次接觸后3周。 2、與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要求被嚴格觀察,偶爾的接觸也應該處于警惕中。 3、靜脈輸液和處理分泌物等高度危險的操作,應該在嚴格隔離保護條
33、件下進行。醫院工作人員應該按照最高級別生物安全防護的要求搞好隔離防護。 4、死于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病的人應立即埋葬或火化,處理人員要求按照規定的標準防護。 防治進展現已制造出使猴群不會被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感染的疫苗;這些疫苗是以基因重組過的囊狀口腔炎病毒和濾過性病毒為基礎,上面附著埃博拉病毒。另外,現在也能夠通過把埃博拉病毒中八個基因的其中一個 “VP30” 拿走,從而制造出自身無法復制的埃博拉病毒。但是,現在尚無對人類有效之疫苗。 目前真正有實驗性進展的只有美國等少數國家的政府組織。它研究的目標則更加側重于對生化武器攻擊的防御早些時候接回國內的兩名美國患者也是出于疫苗研究的考慮而國防方面的
34、研究成果很難向商業領域傾斜。性病1976 年,WHO規定:凡與性行為,性接觸密切相關的各種傳染病統稱為性傳播疾病(性疾病)我國規定將淋病,梅毒,尖銳濕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皰疹,軟下疳,愛滋病等幾種疾病作為我國的性病監測病種。性病病原體主要有以下幾種細菌淋病、軟下疳病毒愛滋病,尖銳濕疣 , 生殖器皰疹,螺旋體梅毒衣原體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支原體 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在我國的流行情況在我國古代醫書中已有性病的記載,解放后,我國在 1964 年已宣布消滅了性傳播疾病,但自 1979 年以來,性傳播疾病又在我國重新出現目前呈上升趨勢,全國性病感染人數 600800 萬人,性病高發的省市有上海、海南
35、、江蘇和浙江等,且發病年齡提前,尤其是 15 歲以下的兒童性病發病率明顯上升其中以淋病發病最為多見,其后依次為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軟下疳、愛滋病、梅毒和生殖器皰疹。梅毒的發病率明顯上升。性病的危害首先,性病危害患者的生理健康,盡管其中大多數病種不屬于致死性疾病,但它們傳染性很強,可引起生殖器官,附屬淋巴結病變甚至全身皮膚和重要器官的病變,并能引起各種并發癥及后遺癥,有些病毒感染所致性病有可能誘發癌癥一般患性病后,除泌尿生殖器的不適外,常常引起內生殖器的病變,從而引起不孕或不育如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皰疹等常引起不孕,不育,宮外孕,早產和死胎等等。此外性病尚可引起全身損害,如梅
36、毒引起的心血管,神經損害;生殖器皰疹引起的腦膜炎,心肌炎等。有的可以由患性病的母親傳給下一代,如愛滋病,梅毒等。其次,性病危害患者心理健康患性病后絕大多數患者表現為緊張、急噪、焦慮、不安、自卑、自暴自棄等。再有,性病對社會家庭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淋病為中國第一大性病,病原體為淋球菌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性傳播,其次非性接觸傳染主要是接觸了病人含淋病雙球菌的分泌物或污染的用具所致,如經污染的衣褲、被褥、寢具、毛巾、浴盆、馬桶圈和手等可造成間接傳染女性由于尿道短容易感染,兒童以 37 歲幼女易感,而新生兒淋菌性結膜炎多在通過產道時受傳染。也可引起羊膜腔內感染,造成胎兒感染。癥狀主要感染者為性活躍的中青年
37、男性高發年齡 2024 歲,女性為 1519 歲。潛伏期為 210 天,平均 35 天男性癥狀比女性明顯,與兩者的尿道長短有關。男性淋病癥狀表現:以排尿困難和尿道有膿性分泌物為主要癥狀急性期表現為尿道口紅腫、發癢及輕微刺痛,繼而有稀薄黏液流出,嚴重者有輕度腫脹,引起排尿困難 24 小時以后癥狀加劇,紅腫發展到整個陰莖頭及部分尿道,尿道黏液性分泌物增多,膿液流向尿道口而表現為溢膿。晨起時尤多,可沾內褲。同時可并發前列腺炎、精囊腺炎(發生血性精液)和附睪炎,反復發作可引起病人尿道狹窄,少數可發生輸精管狹窄或梗阻嚴重造成不育等。女性癥狀表現:有 50%70% 的女性淋病患者常無自覺癥狀。主要引起尿道
38、炎,尿道旁腺炎、尿道口充血、疼痛、流膿性分泌物,小便次數增多,排尿困難和尿痛或灼熱感子宮頸炎,幾乎所有的淋病婦女都患有子宮頸炎在女性還可并發內生殖系統的感染造成嚴重的淋病,主要有,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腹膜炎和盆腔膿腫等,有時可出現全身癥狀。如發燒、寒戰、惡心、嘔吐、腰酸腹痛等。此外其他部位也可發生淋病,如結膜、咽部、直腸等。播散性淋病的表現:淋病患者由于失治、誤治,淋球菌通過血液流動,全身播散,引起較嚴重的全身癥狀,常見的有淋菌性關節炎和淋菌性敗血癥。治療:水劑普魯卡因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等,如青霉素過敏者可用下列藥物代替治療,紅霉素,氟哌酸,淋必治等等。淋病的預防潔身自好在公
39、共浴池,提倡淋浴公共場所注意衛生,不隨便用公共的毛巾、浴缸、馬桶等。患病后應即時、正規和足量的藥物治療,以免傳給他人。患病后注意隔離。新生兒出生時,如母親患有淋病,為防止新生兒眼病,用 1% 硝酸銀進行點眼預防。梅毒病原體為梅毒螺旋體,又稱蒼白螺旋體。傳播途經與淋病相同同時還可通過血液傳播。梅毒病程的發展:關于梅毒在中國卷土重來的報道 南方周末 2007年1月25日報道,1月1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以下簡稱國家性病中心)研究人員和美國北卡大學科恩(MyronCohen)等人在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論文說,中國的梅毒發病率迅速攀升,1993年每10萬人的全部梅毒發病數不足0.
40、2例,而2005年每10萬人中僅一期和二期梅毒發病數就達到了5.7例。 過去15年里,全國胎傳梅毒病例數正以平均每年70以上的速度遞增,2006年報告的胎傳梅毒已達5999例之多。 某省一項調查的初步分析發現,星級賓館等高檔娛樂場所的“小姐”梅毒發病率約為0.9,歌舞廳等中檔場所為4.2,發廊、出租屋等低檔場所“小姐”的梅毒發病率則超過10。梅毒一期梅毒,又稱初蒼梅毒侵入健康人體后,經 24 周(最長 90 天),螺旋體在侵入部位不斷繁殖,造成皮膚損害,叫初蒼,也稱硬下疳一期梅毒不經治療, 38 周內可自行自愈。經過一段時間進入二期梅毒。二期梅毒:螺旋體不斷地從局部或感染附近的淋巴結中釋放出來
41、,通過血液循環播散到各系統或臟器,表現出病變癥狀最常見的是皮膚損傷。一般在傳染后 23 個月或硬下疳消失后 68 周進入二期梅毒出現感冒癥狀、全身性的梅毒疹和淋巴結腫大關節損害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此時傳染性最強。三期梅毒,感染后病程超過 2 年的病人稱為三期梅毒患者,此時傳染性小,但對臟器損害大尤其是皮膚,骨骼,關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如引起鼻骨、軟腭、鼻中隔潰瘍炎癥甚至穿孔,下呼吸道,氣管分叉處產生樹膠腫;更為嚴重的是累及主動脈和冠狀動脈時造成冠狀動脈狹窄,引起供血不足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發生心絞痛。梅毒治療進行即時、足量和規則用藥治療青霉素為首選藥物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和強力霉素代替。生殖
42、器皰疹由單純皰疹病毒型引起的疾病,周期長,不容易治愈,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可引起不孕、不育死胎畸形胎原發感染后經過一定的靜止期后常復發。引起復發的誘因是發熱、月經來潮、勞累、精神緊張、精神創傷等食物和藥物也可能成為誘因。研究表明子宮頸癌和陰莖癌與生殖器皰疹病毒感染有密切關系。潛伏期為 210 天,患病部位先有燒灼感,損害為 1 個或多個小而瘙癢的紅丘疹,并迅速變成為小水泡, 35 天后可形成膿泡,破潰后形成糜爛、潰瘍、結痂,伴有疼痛,最后結痂愈合兩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后期炎癥波及尿道、膀胱時,出現排尿困難,尿痛尿頻,嚴重可引起尿潴留此外還會引起腦膜炎和骶神經系統功能損傷。此病女性多于男性,癥狀也較男性嚴重。女性還可在手和臀部引起損傷,多由于自體接種引起。皰疹消退后幾乎 100% 的患者會復發,多在原發疹后 14 月內復發。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體為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目前已成為最常見的性疾病之一多發于中青年性旺盛期, 25 歲以下者占 60% 。臨床表現,潛伏期男性為 14 周,女性為 13 周。男性尿道炎癥狀比淋病輕,起病不如淋病急,癥狀拖延尿道有刺痛或灼熱感,尿道口有分泌物,但較淋病的分泌物稀薄,為清稀狀水樣黏液性或淡黃色黏液膿性,量較少有時僅表現晨起時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鎮痛藥培訓課件
- 2025年球型網絡攝像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玄武巖纖維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牛肉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春新版六年級科學下冊 填空題專項練習
- 低壓電器 課件 單元三 項目二 任務三 掌握三相異步電動機單向連續控制線路
-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內蒙古地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水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畢業班適應性練習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 2025春新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期末復習:文言文專項考查】
- 2025春新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詞語造句訓練
- 2025年鑄造工藝師職業技能鑒定模擬試題庫
- 機器搬遷合同范例
- 追覓科技28題在線測試
- 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行業可行性分析報告
- 風光儲儲能項目PCS艙、電池艙吊裝方案
- 小學語文中國詩詞飛花令集錦
- 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治療
- NC63全產品培訓課件-合同管理
- 2024年中信銀行唐山分行招聘管理單位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天車技能培訓
- 租車位安裝充電樁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