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政治經濟學講義12.從混合經濟的形成看兩大經濟思想體系的融合課件_第1頁
高級政治經濟學講義12.從混合經濟的形成看兩大經濟思想體系的融合課件_第2頁
高級政治經濟學講義12.從混合經濟的形成看兩大經濟思想體系的融合課件_第3頁
高級政治經濟學講義12.從混合經濟的形成看兩大經濟思想體系的融合課件_第4頁
高級政治經濟學講義12.從混合經濟的形成看兩大經濟思想體系的融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從混合經濟形成看兩大經濟學體系的融合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tical Economy at Tsinghua UniversityCPET1h導言混合經濟是多種所有制成分、多種資源配置方式、多種分配方式混合而成的經濟:其一是指公有制與私有制經濟的混合;其二是指市場機制與政府調節的混合;三是指多種分配方式的混合。因此,從一般意義上說,所謂混合經濟,就是實行多元所有制和按各種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有政府調控的市場經濟體制。這里所要探討是,伴隨著由公有制和私有制、計劃與市場、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混合而成的經濟體制的形成,分別構成傳統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2、理論基礎的兩大經濟思想體系,即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能否從對峙最終走向融合?2h12.1西方國家混合經濟的形成3h12.11 國有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所有制關系上,目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普遍采取了“混合經濟”的形式,國有經濟成為了國民經濟的有效補充。國有經濟提供了現代化的設施和條件,保證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它推動了國際間的經濟技術交流,促進了科技事業的發展,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經濟危機的沖擊和破壞作用。可以說,國有經濟在部門結構、地區結構、增長速度、競爭能力以及價格政策等方面都對國民經濟產生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從而為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3、。 4h私人資本比例最大的是美國,占整個國民經濟的比重95%,公有資本基本上就是港口、碼頭、飛機場,還有一部分高速公路。 德國和日本,公有資本大體上占10%多一些,私人資本大體上80%多一些。英國在撒切爾時代之前,公有資本占到30%多,撒切爾夫人搞“私有化” 十年,“化”掉了大概5%,現在英國的公有資本大體上占20%多一些。法國的公有資本,最高的時候達到40%,在密特郎和希拉克的所謂“左右共治”期間,希拉克搞了一段“私有化”,大概“化”掉百分之幾,如今大概還剩下30%左右。奧地利公有經濟占30%左右。西方國家公有制比例最大的是瑞典,大概50%。 5h12.12 企業組織由單人業主制向股份公司制

4、轉變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企業組織先后經歷了三種形態變化:(1)單人業主制(proprietorship或single proprietorship);(2)合伙制(partnership);(3)公司制(corporation)。一般來說,業主制企業和合伙制企業規模都比較小,規模較大的企業往往采取公司形式。雖然小企業在數量上占有優勢,但是,從銷售額、資產、政治和經濟力量、工資數額和職工人數來看,大公司則占有支配性地位。6h12.13 政府對經濟生活的介入和干預 在宏觀經濟層面,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有形的手”來調控國民經濟,以確保本國經濟能夠得到平穩快速的發展。由于國家對全部國民經濟的干

5、預大為增長,對國民經濟的調節也由反危機的措施發展演變到了更為高級的“計劃化”形式,這也使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有了若干變化。 在微觀經濟層面,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撥出巨額資金投入到科技研發和新興產業扶植上來。新科技的發展和突破是資本主義向新一階段轉變的重要動力。20世紀中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掀起了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轉折點,資本主義又開始了包括能源、環保、醫療保健等在內的新的科技革命。7h資本主義國家也通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強對壟斷企業的管制,限制壟斷企業的發展,減少經濟效率的損失。在分配關系上,資本主義國家實行了一系列抑制貧富差距的稅收政策、扶貧計

6、劃以及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來對國民收入實行再分配。這就引起了西方社會結構和階級關系的重大變化,其一大突出表現就是貧富差距的縮小,工人的生活也早已不再是“貧困的積累”。正如上文所示,衡量貧富差距程度的基尼系數在當今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基本都在0.3以下。與此同時,一系列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措施都已經構成了工人收入的重要來源。8h12.2我國混合經濟的形成9h12.21 我國混合所有制結構的形成改革開放以來,私有制經濟在執政黨的綱領性文件中,從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對立面被絕對禁止(1984),逐步成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補充(1987),最終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有制經濟一起成為社會主義

7、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1997),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也得到了憲法的保護(2004)。10h截止到2012年底,私營企業已達1086萬戶,從業人員超過1.2億人,注冊資金超過31萬億元。2012年,非公有制經濟稅收占全部稅收比例已達73.1%,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已達61.3%。現在,非公有制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已超過一半,占新增就業崗位的80%以上,且已成為技術創新的生力軍。 11h截至2012年底,全國90%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公司制企業戶數的比例接近57%,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的56%、凈資產的

8、70%、營業收入的62%已在上市公司。從這個角度看,混合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已經處于主要地位。 12.22 我國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發展12h12.2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社會主義經濟是計劃經濟(1982年以前)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1982)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8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92)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1992)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2013)13h根據有關研究報告,早在2003年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就達到了73.8,超過市場經濟臨界水平(60),中國經濟自由度指數已超過許多被歐美承認為市場經濟國家的轉型國家或發展中國家。(李小溪,2003)。然而,

9、截止到2012年,世界上只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156個WTO成員國中只有97個。根據中國加入WTO的商榷結果,所有WTO成員國將不能晚于2016年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也就是說,到2016年,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將“自動獲得承認” 。14h12.24 從按勞分配到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中共十三大(1978):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中共十五大(1997):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中共十六大(2002):確立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中共十七大(2007):要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

10、與分配的制度”。15h12.3 混合經濟的理論基礎16h12.31 兩種社會制度趨同論“趨同論” 是現代西方社會的一種社會理論,認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不斷相互靠攏,最終發展為本質上同一類型的社會。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荷蘭的經濟學家丁伯根認為,歷史的發展進程將發生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差異減少,差異減少的原因在于兩種制度都向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體制發展、在于兩種制度都走向“混合所有制”、在于兩種制度下的收入分配體制和差異趨向同一;差異減少到一定程度,兩種制度完全融合為一種最優的社會制度。(丁伯根,1961) 17h12.32 歷史唯物主義的合力論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22日致約布洛赫

11、的信中指出: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于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而這個結果又可以看作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因為任何一個人的愿望都會受到任何另一個人的妨礙,而最后出現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頁。 )18h12.33 生產方式自我揚棄論揚棄是指事物發展過程中,否定、拋棄、克服舊的消極的東西,保留和發揮其積極因素的過程。無論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還

12、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都在不斷地否定、拋去、克服舊的消極的東西,保留和發揮其積極因素的同時,彼此吸收對方的積極因素。 19h12.34 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論在現實經濟中,由于市場的不完善(不完全競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的存在,僅僅依靠價格機制來配置資源無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即出現了所謂市場失靈。既然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象理論上所說的那樣完善,按照西方經濟學家的觀點,導致市場失靈的每一個因素都暗含著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潛在作用。當市場失靈時,政府應主動出來治理市場的失靈。20h12.35公私產權優勢互補論公有產權和私有產權,就其一般屬性而言,既是對立的,也是互補的:

13、一個注重效率,一個強調平等;一個尊重個人主義,一個崇尚集體主義;一個要求資產和收益在整體上不可分割,一個要求資產和收益不僅分割而且量化到個人;一個要求集中決策,一個奉行分散決策。然而,任何一個現實的社會制度,都不可能只滿足上述某一方面的需要而完全不顧及另一方面的需要,也就是說,不會采取上述任何一個極端的產權安排,而是要在對立的兩極之間進行平衡,尋找一個社會普遍接受的公認的結合點。21h中介是標志不同事物之間聯系、亦此亦彼的哲學范疇。辯證法認為,一切差異都在中間階段融合,一切對立都經過中間環節而相互過渡,辯證法不知道什么是絕對分明和固定不變的界限,也不知道什么無條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

14、固定的形而上學的差異互相過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適當的地方承認了“亦此亦彼”,并且使對立互為中介。彼此對立的經濟范疇,通過亦此亦彼的中介環節而統一起來。 12.36 唯物辯證法的“中介論”22h鴨嘴獸是卵生動物還是哺乳動物?23h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1843年我在曼徹斯特看見過鴨嘴獸的蛋,而且傲慢無知地嘲笑過哺乳動物會下蛋這種愚蠢之見,而現在這卻被證實了!因此,但愿您對價值概念不要做我事后不得不請求鴨嘴獸原諒的那種事情吧。24h1988年谷書堂、蔡繼明提出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理論,1989年被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1997年中共15大提出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2002年中共十六

15、大確立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的原則;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要進一步完善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的制度。2008年從按勞分配到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出版12.37 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論25h12.4 兩大經濟思想體系的融合26h12.41 兩大經濟思想體系同宗同源且殊途同歸社會主義古典學派魁奈1758重農學派亞當斯密177617世紀和18世紀重商主義大衛李嘉圖1817T. R. 馬爾薩斯1798卡爾馬克思,1867列寧,1917中國前蘇聯和東歐轉軌經濟J. S. 穆勒1848J. M. 凱恩斯1936瓦爾拉斯、馬歇爾費雪,1880-1910新古典經濟學現代主流經濟學薩繆爾森、諾德豪斯

16、,1999,經濟學(第16版),北京:華夏出版社27h12.42 分歧產生于對斯密價值論的理解斯密并沒有多種價值理論,他只有一種價值理論,就是生產要素價值論或生產費用價值論,他始終堅持用購買的勞動作為價值尺度,只不過當生產中只使用勞動一種要素時(其實任何勞動都離不開土地,只不過這時的土地是無主的,可以自由取用的,因而不計入生產費用),購買的勞動與耗費的勞動是相等的,所以有價值由耗費勞動決定的單要素模型;而當土地私有資本積累起來之后,資本和土地都成了有主的稀缺的經濟資源,決定購買的勞動量多少的,當然就變成了生產中使用的多種要素了。這說明斯密的單要素價值決定模型轉變為多要素價值決定模型,不僅符合抽

17、象上升到具體的邏輯分析方法,而且與原始蒙昧的生產方式轉變為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現代生產方式的歷史相一致。 28h12.43 李嘉圖-馬克思把斯密的單一要素模型由相對真理變成了普遍規則李嘉圖因不能解決勞動價值與剩余價值以及平均利潤的矛盾而導致其體系破產;馬克思試圖通過區分勞動力與勞動兩個范疇并借助于價值向生產價格的轉化以解決李嘉圖遇到的矛盾,從而受到西方主流經濟學更嚴厲的批評。29h12.44 馬爾薩斯、薩伊及馬歇爾等繼承了斯密多要素模型,并逐步發展成新古典價值論產品價值即均衡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供給是由產品的邊際成本決定,需求是由物品的邊際效用決定的;要素價值是由要素的邊際收益產品決定的

18、,邊際收益產品等于要素的邊際物質產品乘以產品的邊際收益,要素的邊際物質產品等于投入的最后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引起的總產量的增加。30h12.5 兩大經濟學體系融合的基礎廣義價值論31h廣義價值論成果一覽表(1985-2013)比較利益說與勞動價值論,河南大學學報1985年第6期。比較利益說與廣義價值論,南開經濟研究所季刊1987年第1期。廣義價值論初探,商業經濟與管理1988年第2期。中國城鄉比較生產力與相對收入差別,經濟研究1997年第12期 論分工與交換的起源和交換比例的確定廣義價值論綱(上),南開學報1999 年第1期。論廣義價值論基本定理及廣義價值與勞動價值的關系廣義價值論綱(下),南開學報1999年第2期。32h分工交換中的價值計算:從狹義價值論到廣義價值論(與李仁君合作),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0次討論會論文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版。廣義價值論與功能性分配,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另一種可供選擇的價值理論,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年第1期。廣義價值論的基礎及其推廣(與江永基合作),經濟評論2009年第6期。33h11.基于廣義價值論的功能性分配理論(與江永 基合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