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地學》教學大綱_第1頁
《環境地學》教學大綱_第2頁
《環境地學》教學大綱_第3頁
《環境地學》教學大綱_第4頁
《環境地學》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環境影響評價教學大綱課程代碼:課程負責人:彭善枝課程中文名稱:環境影響評價課程英文名稱: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課程類別:必修課課程學分數:3 課程學時數:54授課對象:環境科學系學生本課程的前導課程:環境學概論、環境學概論、環境地學、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物理學、生態學 、數學模型一、教學目的和要求1使學生了解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有關的法規、標準;2使學生掌握大氣、地表水、土壤、噪聲、生物等單要素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序和方法;3使學生了解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價、文化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4使學生掌握一些環境影響預測模型的

2、應用;5使學生了解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實踐和國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最新進展。課程內容與學時安排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表內 容學 時第一章 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3第二章 環境影響評價程序3第三章 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技術3第四章 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9第五章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6第六章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6第七章 環境噪聲影響評價6第八章 區域環境影響評價6第九章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3第十章 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價3第十一章 文化環境影響評價3第一章 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內容:環境、環境影響、環境影響評價重點講授:環境、環境影響、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及其法律依據內容: 環境影響評價

3、制度的概念、法律依據;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特征重點講授: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概念和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特征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標準體系內容:環境標準的概念和作用,環境標準體系,環境質量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重點講授:中國環境標準體系和環境質量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第四節 環境影響評價在中國的應用與發展內容: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及實施情況重點講授: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 第二章 環境影響評價程序環境影響評價程序的基本概念 內容:環境影響評價程序的定義與分類;環境影響評價程序遵循的原則重點講授:環境影響評價程序的定義、分類、遵循的原則第二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程序內容:環境影響分類

4、篩選;環境影響評價項目的監督管理重點講授: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程序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內容: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的確定、環境影響評價大綱的編寫、區域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和評價、環境影響預測、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編寫重點講授: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第三章 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技術第一節 環境影響識別方法內容:環境影響識別的基本內容、核查表法重點講授:環境資源的概念第二節 環境影響預測方法內容:數學模式方法、物理模擬預測方法、對比法與類比法、專業判斷法重點講授:環境影響預測的各類方法第三節 環境影響綜合評價方法內容:指數法、矩陣法、圖形疊置法、網絡法、動態系統模擬法重點講授:環境影響綜合評價的各

5、類方法 第四章 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地表水體的污染和自凈內容:地表水資源、水體污染、水體自凈重點講授:水體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確定;水體自凈過程河流和河口水質模型內容:河流中污染物的混合和衰減模型,BODDO耦合模型,污染物在河口中的混合和衰減模型,河口和河網水質模型重點講授:各種模型的建立及其應用條件 湖泊(水庫)水質數學模型 內容:完全混合模型,卡拉烏舍夫擴散模型重點講授:模型及其應用條件水質模型的標定內容:混合系數估值,耗氧系數K1的估值,復氧系數K2的估值、多系數同時估算法 重點講授:模型系數的標定方法 第五節 開發行動對地表水影響的識別內容:工業建設項目、水利工程、農業和畜牧業開發

6、、礦業開發、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等項目對地表水的影響重點講授:開發行動對地表水影響的識別方法第六節 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內容:工作程序、評價等級和評價標準,工程分析、環境調查和水質現狀評價,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重點講授: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預測和評價方法第五章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大氣環境污染與大氣擴散 內容:大氣環境污染與大氣擴散過程 重點講授:大氣擴散 第二節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 內容:大氣擴散基本計算公式,實用模擬預測方法,平原局地空氣質量模式 重點講授:大氣環境評價影響預測模式及其應用條件 第三節 開發行為對大氣環境的影響識別內容:大氣環境影響的類型,建設項目的大氣環境影響識別重

7、點講授:開發行動對大氣環境影響的識別方法第四節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工作程序、評價等級和評價標準,大氣污染源調查和現狀評價,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和評價,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內容重點講授: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及其實施第六章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 第一節 土壤特征和影響土壤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 內容:土壤的主要特征,影響土壤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 重點講授:影響土壤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土壤環境影響識別內容:土壤環境影響識別類型,工業、農業、水利、礦業、交通、能源等工程建設項目的土壤環境影響適別 重點講授:土壤環境影響識別方法 土壤及其環境現狀的調查與評價內容:現狀調查、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評價重點講授: 現狀

8、調查內容及評價方法第四節 土壤環境影響預測內容:土壤中污染物的運動及其變化趨勢預測,土壤退化趨勢預測,土壤資源破壞和損失預測重點講授:土壤環境影響預測方法 第五節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土壤環境影響的類別分析、廣度分析、深度分析,土壤環境質量變化評價,防治土壤污染、退化、破壞的對策和措施 重點講授: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第七章 噪聲環境影響評價噪聲和噪聲評價量 內容:環境噪聲的概念和噪聲源的類型,描述聲音的物理量,噪聲的基本評價量 重點講授:環境噪聲的概念和噪聲的基本評價量 第二節 噪聲的衰減和反射效應 內容:噪聲衰減計算式,噪聲隨傳播距離的衰減,空氣吸收衰減,聲屏障引起的衰減,附加衰減,反射

9、效應重點講授:噪聲的衰減噪聲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工作程序和要求 內容:技術工作程序,評價等級的劃分和工作要求,評價工作范圍 重點講授:噪聲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 第四節 噪聲環境影響預測內容:預測工作的準備,預測點噪聲級的計算和等聲級圖的繪制,工業企業、工程施工、公路、機場等噪聲預測 重點講授:預測點噪聲級計算 第五節 噪聲影響評價和污染防治對策內容:噪聲影響評價的內容、噪聲防治對策重點講授:噪聲影響評價的內容 第八章 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概述內容:概念、特點和主要類型;原則、目的及意義;工作程序與內容 重點講授: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原則、工作程序與內容 第二節 區域環境容量分析

10、 內容: 環境容量的概念與類型 重點講授:環境容量的概念與類型第三節 區域環境污染物總量控制 內容:區域開發主要資源預測,區域發展環境污染總量控制分析 重點講授:區域環境污染物總量控制概念,資源預測、能流分析和水流分析 第四節 開發區土地利用評價 內容:區域環境承載力分析,開發區土地利用和生態適宜度分析 重點講授:區域承載力概念、研究內容及指標體系;土地利用類型和生態適宜度分析 第五節 區域環境管理計劃內容:機構設置與監控系統的建立,區域環境管理指標體系的建立,區域環境目標可達性分析重點講授:區域環境管理指標選取的原則和指標類型 第九章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第一節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內容:概念、有

11、關術語及基本原理 重點講授:基本原理第二節 中國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內容:有關法律和規定;評價程序、內容和方法; 重點講授:評價程序、內容和方法 第三節 美國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內容:美國生物環境影響評價的相關法律、基本步驟及評價方法重點講授:基本步驟及評價方法 第十章 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價 第一節 概述內容: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價的內涵、目的和意義,理論和應用基礎重點講授:評價的理論基礎、評價范圍和敏感區的確定及評價因子的識別第二節 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內容: 社會經濟環境影響及主要環境問題,社會經濟效果 重點講授:各種社會經濟效果的界定 第三節 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 內容: 專業判

12、斷法、調查評價法、費用效益分析重點講授:各類評價方法 第十一章 文化環境影響評價第一節 文物環境影響評價內容:相關法律、法規,文物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步驟,文物現狀調查和評價,影響預測和評價及減緩措施重點講授:文物環境影響評價的步驟及其實施第二節 視覺環境影響評價內容:視覺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序步驟、等級劃分,現狀調查評價,影響預測和評價及減緩措施,案例介紹重點講授:視覺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序步驟及其實施三、教材與參考書教材:環境影響評價,高等教育出版社,陸書玉主編,2001年版參考書:環境評價,同濟大學出版社,陸雍森編著,1999年版環境管理與影響評價,化學工業出版社,倫納德奧托蘭諾(美) 著,200

13、4年版戰略環境評價導論,科學出版社,尚金城 包存寬 著,2003年版四、作業與考核方式 作業:(1)做習題;(2)寫小論文;(3)尋找案例,討論與交流 考試方式:筆試環境數學模型課程教學大綱課程代碼:0700478課程負責人:張萬順課程中文名稱:環境數學模型課程英文名稱:Environmental Mathematic Model課程類別:選修課程學分數:3課程學時數:54授課對象:環管本科本課程的前導課程:高等數學、概率論、環境水力學一、教學目的和要求環境數學模型根據環境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基本原理,采用數學的方法將該過程通過計算機模擬計算顯示出來,是環境科學的基礎課程,也是環境規劃、預測、

14、評價、管理的核心內容,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掌握回歸方法、最小二乘法以及以水環境污染為例建立水質遷移轉化的水質模型和應用,掌握一維水質模型數值求解方法。二、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表內 容學 時第1章 緒論3第2章 環境數學模型基礎12第3章 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9第4章 水環境數模基礎6第5章 水質遷移轉化基本方程及其解21第6章 環境數學模型最新進展3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環境分析及預測的重要意義與任務 內容 :環境物質循環能量流動模式,生態環境相互影響因子和作用特點,環境分析及預測的重要意義與任務 重點講授:環境物質循環和生態環境相互影響因子和

15、作用特點第二節 水文循環過程中水的污染與自凈內容:以水為例講述水環境污染的特點,水體自凈以及數學過程的表達重點講授:水環境中物質循環的數學表達第二章 環境數學模型基礎內容:一元線性和非線性回歸、多元線性和非線性回歸、最小二乘法的應用重點講授:一元線性和最小二乘法的應用第三章 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第一節 污染物在水中的遷移過程內容:移流作用輸移、吸附與解吸、沉淀與再懸浮 重點講授:移流作用輸移過程第二節 天然水流的擴散系數和離散系數 內容:分子擴散系數、紊動擴散系數、河流的縱向離散系數 重點講授:河流的縱向離散系數第三節 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與轉化 內容:水中有機物好氧、厭氧降解轉化過程重點講授:

16、數學的方法描述該過程第四章 水環境數模基礎 第一節 水體的氧平衡內容:水體中溶解氧收支變化項重點講授:水中溶解氧動態變化 第二節 水體的耗氧過程內容:有機物耗氧、底泥耗氧重點講授:有機物耗氧的數學表達 第三節 水體的復氧過程內容:大氣對水體的復氧作用與復氧方程、藻類光合作用對水體的增氧重點講授:復氧方程及復氧理論 第四節 水體耗氧、復氧參數的估算內容:BOD降解系數K1、KN的估算、復氧系數K2的估算、藻類呼吸耗氧系數及光合作用產氧系數、底泥耗氧系數確定重點講授:BOD降解系數K1和復氧系數K2的估算第五章 水質遷移轉化基本方程及其解第一節 水質遷移轉化基本方程 內容:零維、一維、二維、三維水

17、質遷移轉化基本方程 重點講授:零維、一維水質遷移轉化基本方程 第二節 水質遷移轉化基本方程的解析解 內容:零維、一維、平面二維水質遷移轉化基本方程解析解 重點講授:零維、一維水質遷移轉化基本方程解析解 第三節 有限差分法解水質遷移轉化基本方程內容:顯式差分、隱式差分、微分差分、非均勻河段的有限差分方法 重點講授:隱式差分及其求解第六章 環境數學模型最新進展 基于GIS的環境災害模擬預測模型及其演示;綜合水質生態模型構建及應用教材與參考書教 材:環境數學模型與應用(自編)參考書:1 環境數學模型.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汪禮,19972 水環境分析及預測.武漢水利水電大學出版社.雒文生,2000四

18、、作業和考核方式第2、3、4、5章結合學習內容和實際要求分別布置上機試驗,根據程序編制要求視完成情況分優、良、中、可、差五等。其余各章分別布置課外作業,以鞏固所學知識,綜合完成作業情況以實分記。環境信息系統教學大綱課程代碼:0700465課程負責人:洪松課程中文名稱: 環境信息系統課程英文名稱: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課程類別:必修課程學分數:3課程學時數:54學時授課對象:環境科學專業學生本課程的前導課程:計算機基礎,遙感制圖一、教學目的和要求環境信息系統是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工具,已廣泛應用于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工程、

19、資源管理、災害防治、土地利用等領域,本課程基本涵蓋了環境信息系統的主要理論和技術方法,把握住了環境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和技術前沿能使學生既掌握環境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又能使他們利用環境信息系統進行環境科學研究。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表內 容學 時第1章 緒論4第2章 環境空間數據結構8第3章 環境數據的獲取及質量保證6第4章 環境空間數據的處理2第5章 環境信息系統數據庫12第6章 環境空間信息模型12第7章 環境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6第8章 環境信息系統產品的輸出6第9章 環境信息系統與遙感2第10章 環境信息系統設計2第11章 環境信息系統評價和維護4第12章 環境信息

20、系統的發展趨勢4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環境信息概述講授環境信息的基本特征、研究歷史與現狀、研究進展、環境信息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重點講授環境信息的基本特征及環境信息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第二節 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講授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統的類型、組成、功能、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與其它相關學科間的關系、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過程及常見地理信息系統軟件介紹,重點講授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組成、功能和應用。第三節 環境信息系統的形成和發展講授環境信息系統的特點、研究內容、體系結構、環境信息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的關系、國內外環境信息系統的應用研究、環境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和面臨的問題等,重點講授環境信息

21、系統的特點、研究內容、體系結構及國內外環境信息系統的應用研究。第四節 環境信息系統與數字地球講授數字地球的概念、研究內容、支撐技術及環境信息系統與數字地球的聯系,重點講授數字地球的研究內容和支撐技術。第二章 環境空間數據結構第一節 環境空間的基本特征講授環境空間的不確定性、動態性、復雜性、綜合性等特征。第二節 柵格數據結構及其編碼方法講授柵格數據的基本概念、柵格數據的表示和取值方法、柵格數據存儲的編碼方法,重點講授柵格數據的基本概念、取值方法和柵格數據存儲的編碼方法。第三節 矢量數據結構及其編碼方法講授矢量數據編碼的基本內容、矢量數據的編碼方法,重點講授矢量數據編碼的基本內容和編碼方法。第四節

22、 柵格數據結構與矢量數據結構的比較和選擇講授柵格數據結構與矢量數據結構的比較與選擇。第五節 柵格數據與矢量數據的相互轉換講授矢量數據轉換成柵格數據、柵格數據轉換成矢量數據的轉換方法。第三章 環境數據的獲取及質量保證第一節 環境信息系統數據來源講授地圖數據、遙感數據、其它數據源等基本內容。第二節 環境空間數據特征及其表示方法講授環境空間數據的基本特征、類型、表示方法、環境空間數據的拓撲關系及其表示,重點講授環境空間數據的表示方法、環境空間數據的拓撲關系及其表示。第三節 環境數據的分類和編碼講授環境數據分類和編碼的原則、意義及環境數據的分類和編碼方法,重點講授環境數據的分類和編碼方法。第四節 數據

23、規范化和標準化講授統一的地理基礎、統一的分類編碼系統、數據交換標準、標準的數據采集技術規程等規范化和標準化內容。第五節 數據輸入講授空間數據的輸入、非空間數據的輸入、空間數據與非空間數據的連接。第六節 數據檢核與維護講授數據檢核、空間數據維護和存儲。第七節 環境空間數據質量講授環境空間數據質量的概念、環境空間數據質量的評價、環境空間數據質量問題的來源、環境空間數據質量控制,重點講授環境空間數據質量的評價和環境空間數據質量問題的來源。第四章 環境空間數據的處理第一節 數據編輯講授窗口操作、圖形數據編輯、屬性數據編輯等內容。第二節 圖幅數據的處理講授數字化坐標的變換和地圖投影的轉換。第三節 空間數

24、據的誤差分析和校正講授空間數據的誤差分析和誤差校正。第四節 空間數據的壓縮和光滑講授數據壓縮的意義、數據壓縮的類型、曲線上點的壓縮、曲線的光滑等內容,重點講授曲線上點的壓縮和曲線光滑的方法。第五章 環境信息系統數據庫第一節 數據庫的概述講授數據庫的概念、數據庫文件的組織、數據庫系統的功能特性、數據庫設計的內容和方法、數據庫設計的步驟、數據庫的建立,重點講授數據庫設計的內容和方法、數據庫設計的步驟及數據庫的建立。第二節 數據模型講授層次模型、網絡模型、關系模型、面向對象模型、三維空間數據模型,重點講授層次模型、網絡模型和關系模型。第三節 海量空間數據組織與管理講授數據庫中圖幅的組織方法、圖幅間被

25、分割目標的組織方法、海量地圖數據庫管理。第六章 環境空間信息模型第一節 建立環境空間信息模型的一般過程講授建立環境空間信息模型的一般步驟和過程。第二節 多元分析模型講授多變量因子分析、層次分析、趨勢分析、空間相關分析、多變量聚類分析、回歸分析、判別分析等多元分析模型。第三節 環境規劃模型講授線性規劃模型、非線性規劃模型、動態規劃模型。第四節 環境空間特征的幾何分析模型講授空間信息量算、矢量數據空間特征分析、柵格數據空間特征分析。第五節 數字地面模型講授數字地面模型的定義、類型、數字地面模型的實現和應用。第六節 環境評價模型講授綜合指數評價模型、污染損失率模型、模糊評價模型。第七節 空間決策模型

26、講授空間決策的基本理論和知識處理方法、單目標決策模型、多目標決策模型、模糊決策模型及決策模型的案例分析。第七章 環境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第一節 空間分析的內容與步驟講授空間分析的內容和步驟。第二節 數據檢索及表格分析講授屬性統計分析、布爾邏輯查詢、空間數據庫查詢語言、重分類、邊界消除與合并等內容。第三節 疊置分析講授疊置分析的概念、合成疊置與統計疊置、疊置分析的基本方法、疊置分析中的屬性數據計算和疊置分析的應用實例。第四節 緩沖分析講授緩沖區及緩沖分析的概念、柵格緩沖區的建立方法和矢量緩沖區的建立方法。第五節 空間接近度分析講授空間擴展、泰森多邊形、空間接近度分析及應用。第六節 網絡分析講授網絡

27、分析的要素及其屬性、常規的網絡分析功能、網絡分析的若干算法。第七節 門檻分析講授門檻分析的概念、門檻分析的方法與應用。第八章 環境信息系統產品的輸出第一節 輸出格式講授硬拷貝、軟拷貝、電子輸出等輸出格式。第二節 圖形輸出設備講授矢量數據輸出設備、柵格數據輸出設備等內容。第三節 圖形輸出軟件及要素構成講授圖形輸出軟件和要素構成。第九章 環境信息系統與遙感第一節 遙感技術簡介講授遙感的概念和特點、現代遙感技術的構成及遙感技術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第二節 數字圖像處理系統講授數字圖像處理、數字圖像處理系統。第三節 遙感與環境信息系統的結合講授遙感與環境信息系統結合的原因、遙感與環境信息系統結合的方法。

28、第四節 遙感信息與多元空間環境信息的復合講授復合處理和分析、復合應用。第十章 環境信息系統設計第一節 環境信息系統設計綜述講授系統設計的目標、任務、系統設計的方法、內容和步驟。第二節 需求分析講授需求分析的內容、系統可行性分析、需求調查的組織實施。第三節 總體設計講授總體設計的基本原則、總體設計的內容和步驟、數據的規范化設計。第四節 功能設計講授功能設計的原則、功能設計的要點、應用模塊的劃分和功能設計。第五節 數據庫設計講授空間數據庫設計、屬性數據庫設計、空間數據庫與屬性數據庫的聯結、數據字典。第六節 方法庫設計講授方法庫的組成、方法庫管理系統、環境空間方法庫的設計。第七節 模型庫設計講授模型

29、庫的組成和功能、環境空間模型庫的設計。第八節 輸入輸出設計講授輸入設計的原則和內容、數據記錄格式設計、輸出設計的內容和基本要求、圖形和表格的輸出設計。第十一章 環境信息系統評價和維護第一節 環境信息系統評價的概念講授環境信息系統評價的概念。第二節 環境信息系統評價的指標體系講授系統建設評價指標(包括開發效率、經濟性、先進性、系統建設規范性等)、系統性能評價指標(包括系統效率、可靠性、可擴展性、可移植性、規范性、系統的效益等)、系統應用評價指標(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用戶滿意度、系統功能應用程度等)。第三節 環境信息系統評價的方法講授AHP法、成本效益分析法、變權模糊評價法。第四節 環境信息系

30、統的維護講授系統維護、數據庫維護、用戶應用管理。第十二章 環境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第一節 環境信息系統的多維化講授三維環境信息系統的技術難點與實現途徑、時態環境信息系統的研究、多維環境信息系統應用,重點講授時態環境信息系統的研究和多維環境信息系統應用。第二節 環境信息系統的智能化講授Agent技術、CyberGIS技術、神經元網絡與專家系統、智能化設計與應用,重點講授CyberGIS技術及智能化設計與應用。第三節 分布式虛擬現實技術講授虛擬現實技術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內容、虛擬環境中的實時三維環境信息系統、分布式虛擬現實建模和繪制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在環境科學領域的應用,重點講授虛擬環境中的實時三維環

31、境信息系統和虛擬現實技術在環境科學領域的應用。三、教材與參考書教材: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方法.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吳信才.2002參考書:1 地理信息系統導論. 北京:科學出版社.陳述彭,魯學軍,周成虎 2 地理信息系統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黃杏元,湯勤3 地理信息系統.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張超,陳丙咸4 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和方法北京:測繪出版社.邊馥苓5 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吳信才6 地理信息系統與MAPINFO應用. 北京:科學出版社.張劍平7 地理信息系統概要.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周成虎四、作業和考核方式平時成績40,期末考試60。環境管理課程

32、教學大綱課程代碼: 0700555課程負責人:章玲課程中文名稱:環境管理課程英文名稱:Environment Management課程類別:必修課程學分數:2課程學時數:36授課對象:環境科學專業本課程的前導課程:環境科學基礎 環境法 環境質量評價 環境監測 環境規劃等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調控人類社會經濟行為的方法,了解國內外環境管理實踐的最新進展,掌握環境管理的基本技術手段,能適應未來中國環境管理工作的需要。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表內 容學 時緒論4學時環境管理學的基本理論6學時環境管理的對象、內容和手段2學時環境管理的技術支持和保證8學時區域環境管理6學時工

33、業企業環境管理6學時全球環境管理4學時緒論環境管理的概念環境管理學的形成與發展第三節 中國環境管理概況本章重點講授:環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目的、任務、基本職能和特點;環境管理工作系統。環境管理學的概念及特點。中國環境管理的基本指導思想、特點。 環境管理學的基本理論三種生產理論界面活動控制論沖突協同理論環境管理的基本原則本章重點講授:環境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包括環境管理學的理論依據、基本規律和方法學。環境管理的對象、內容與手段環境管理的對象環境管理的內容環境管理的手段本章重點講授:環境管理的對象、內容和主要環境管理手段 環境管理的技術支持和保證環境監測環境預測環境決策環境標準環境審計環境管理信

34、息系統本章重點講授:各項環境管理技術手段在環境管理中的應用。 區域環境管理城市環境管理農村環境管理流域環境管理本章重點講授:各類區域環境問題的主要特點、環境管理的原則、管理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工業企業環境管理工業企業環境管理的概念和內容工業企業環境管理的主要措施清潔生產與清潔生產審計產品生命周期的環境管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本章重點講授:清潔生產的及清潔生產審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產品生命周期環境管理的基本思想、評價內容和基本框架;ISO14000系列標準的有關問題。 全球環境問題與管理全球環境問題的現狀、類型和特點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的管理與國際行動中國關于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立場與態度本

35、章主要講授:對全球環境問題的現狀、特點及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介紹在全球環境保護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國際組織,主要的全球環境保護行動,重要的環境保護國際條約及多邊條約,中國參與國際環境活動的情況及對全球環境問題的基本原則立場,以及全球環境管理的基本形式。教材及參考書教材:環境管理學(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葉文虎主編 2000年參考書:環境管理學吉林人民出版社 周強、章玲主編 2002年作業和考核方式三次課堂練習或課外作業占60%,期末考試占40%環境法課程教學大綱課程代碼: 0300053課程負責人:章玲課程中文名稱:環境法課程英文名稱:Environment Law課程類別:選修課程學分數:2課

36、程學時數:36授課對象:環境科學專業本課程的前導課程:環境科學基礎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學習理解我國環境保護法的基本理論、基本內容,掌握環境保護的立法過程及司法實踐,重點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所規定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違反環境保護法的法律責任等。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表內 容學 時緒論2學時環境保護法概述4學時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2學時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制度10學時環境標準2學時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概述2學時法律責任14學時緒論環境與環境問題環境保護和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法學本章重點講授:環境保護法的產生和發展,環境保護法學的概念、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環境保護法概述 第一節 環境保

37、護法的概念、本質和特點環境保護法的任務、目的和作用環境保護法律關系第四節 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第五節 環境保護法的適用范圍第六節 環境保護法的體系本章重點講授:環境保護法的概念作用,環境保護法律關系要素環境保護法的適用范圍、環境保護法的體系。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公眾參與原則本章重點講授:環境保護各項基本原則的意義、貫徹執行這些基本原則的措施。(自學為主)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報告制度本章重點講授:重

38、點講授各項基本制度的特點及具體內容。 環境標準環境標準概述環境標準體系本章重點講授:環境標準的意義及體系,環境標準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各類標準的概念、作用及彼此之間的關系。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概述公害及其他公害的概念、特點污染轉嫁的概念及構成要件本章主要講授:公害及其他公害的概念、特點;污染轉嫁的概念及構成要件。法律責任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本章主要講授:環境保護法所規定的各項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處罰形式及執行中應注意的有關問題。三、教材及參考書教材:環境法學教程(第一版)科學出版社 蔡守秋主編 2003年參考書:1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金瑞林主編 2000年2環境保護法教程(

39、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韓德培主編 2003年四、作業和考核方式三次課堂練習或課外作業占60%,期末考試占40%環境化學課程教學大綱課程代碼:0700310課程負責人:吳峰課程中文名稱:環境化學課程英文名稱:Environmental Chemistry課程類別:必修課程學分數:3課程學時數:54授課對象:環境科學專業學生本課程的前導課程:環境科學概論、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目的和要求環境化學是環境科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是主要專業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環境化學的研究對象、分支學科及其研究內容與方法;了解四大自然圈層的基本結構及其相互作用與聯系,了解全球變化研究的主要課題與研究內

40、容;掌握化合物在自然環境中發生的主要化學過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化合物的基本化學反應。使學生具有較堅實的環境化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在本課程的教學中,不僅要講清環境化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化合物的基本化學反應,而且要讓學生懂得這些基本問題提出與解決的思維方法,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提倡創新精神。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表內 容學 時第一章 緒論4第二章 全球環境概述6第三章 化合物在環境介質間的分配4第四章 環境中的界面過程4第五章 環境介質中的化學平衡7第六章 環境中元素的形態3第七章 環境中的光化學過程12第八章 酸沉降的化學過程3第九章 環境中化

41、學物質的微生物轉化4第十章 化學物質的大氣-水界面遷移2平時測驗(三次)6第一章 緒 論第一節 環境化學第二節 全球變化研究與環境化學本章重點講授: 環境化學研究的內容、特點、分支學科與研究的方法。全球性環境問題產生原因,全球變化研究的意義,主要研究課題與進展。第二章 全球環境概述第一節 大氣圈第二節 水 圈第三節 巖石-土壤圈第四節 生物圈第五節 全球系統的相互作用本章重點講授: 氣溶膠,大氣組分濃度表示方法,太陽輻射, 主要成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大氣散射的原因與類型。水圈的結構,天然水的化學組成。土壤的化學組成,土壤礦物質的分類、結構與類型,有機質的分類,腐殖質的分級與

42、官能團,土壤膠體的分類與性質,土壤的酸堿性,土壤離子交換,陽離子交換的基本概念與影響因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全球環境系統的組成與特點,地球系統演變的控制因素,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的擾動。第三章 化合物在環境介質間的分配第一節 化合物在環境介質間的分配平衡第二節 化合物在空氣水之間的分配第三節 化學物質在水-懸浮物(沉積物)之間的分配第四節 化學物質在水-生物之間的分配第五節 有機化合物在大氣-顆粒物之間的分配本章重點講授: 化合物在環境介質中的分布,分配平衡。亨利定律常數的表達式、影響因素。分配系數,影響分配系數的因素與計算,分配系數與其它性質參數 的關系。生物富集研究的意義,KB及其與其它分配

43、系數的關系。大氣-顆粒物之間分配系數研究的意義第四章 環境中界面的物理化學過程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天然水體中膠體的性質第三節 天然水體中液-固界面的物理化學過程第四節 天然水中膠體粒子的吸附作用本章重點講授: 膠體粒子的種類、表面性質,表面羥基與表面電荷形成的機制。液固界面的表面配位模型,羥基化表面的物理化學過程粘土礦膠體粒子的表面配合作用。吸附等溫線和等溫式,如何從實驗數據確定吸附等溫式。第五章 環境介質中的化學平衡第一節 環境介質中的酸堿平衡第二節 境介質中化學物質的氧化還原平衡第三節 環境介質中化學物質的水解平衡第四節 環境介質中化學物質的配位平衡第五節 環境介質中的離子交換平衡本章重點

44、講授: 碳酸鹽平衡及計算,SO2的平衡與計算,含氮無機物的酸堿平衡。氧化環境與還原環境,環境中重要的氧化、還原劑,p的概念與計算,氧化還原平衡對化合物存在形態的影響,p-pH圖,logC- p圖,天然水中不同形態氮的計算。能夠水解有機化合物的類型,影響水解速率的因素,水解速率常數的計算。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羥基對重金屬離子的配位作用及配合物的分布系數,不同形態NTA的分布系數,NTA對Pb2+的配位作用,天然有機配位體的類型及其與金屬離子的配合作用。土壤的離子交換,土壤陽離子交換的概念,影響陽離子交換容量的因素。第六章 環境中元素的化學形態第一節 土壤中金屬元素的形態第二節 天然水中金屬元素的

45、形態本章重點講授: 化學形態的基本概念,土壤中重要重金屬元素的形態與區分方法。天然水中金屬元素形態的劃分與方法,溶解態與顆粒態金屬元素形態的劃分與方法第七章 環境中化合物的光化學過程第一節 光化學基礎第二節 對流層中的光化學過程第三節 平流層的光化學過程第四節 水生系統中的光化學過程本章重點講授: 光化學的基本概念與原理,光對分子的作用,分子對光的吸收,分子的電子組態、氧分子的電子組態。大氣組分的源與匯,化合物的壽命、半衰期及其計算,分子的吸收截面,重要組分的初級光化學過程,大氣中重要的自由基及其來源,NOx、CH4、重要有機化合物的光化學反應,對流層臭氧產生,光化學煙霧產生的機制、主要產物及

46、其形成的機理。平流層太陽輻射的特點,NOx、HOx、ClOx的基本化學過程,平流層臭氧損耗的機理。天然水重要組分的初級光化學過程及其產生的活性物種,直接光解速率常數,天然水中一些典型化合物的光氧化機理。第八章 酸沉降的化學過程第一節 降水中酸性物質形成的化學過程第二節 酸雨本章重點講授:SO2對光的吸收、氣相的自由基氧化,大氣液相重要化合物的初級光化學過程,SO2的O3、H2O2、自由基氧化,金屬離子的催化氧化。NOx的氣相氧化,大氣液相中NOx的主要光化學過程,生成HNO3的主要反應,氣相與液相中重要有機化合物氧化為有機酸的機制。降水主要的離子成分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降水pH的背景值,影響降

47、水pH的因素。我國的“兩控區”。第九章 環境中化學物質的微生物轉化第一節 C1化合物的微生物轉化第二節 有機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第三節 金屬元素的生物甲基化本章重點講授: C1化合物及其在環境中的循環,重要C1化合物微生物轉化的機制。環境中有機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研究的意義,脂肪烴微生物降解的基本規律,飽和脂肪烴、烯烴的降解機理與途徑,苯、取代苯、鹵代苯、PAH微生物降解的機理與途徑。環境中金屬元素甲基化的四種機理,汞與砷的甲基化機理。第十章 化學物質在水-大氣界面的遷移雙膜理論雙膜理論應用舉例本章重點講授: 雙膜理論,界面總交換常數的導出與計算。界面總交換常數的計算結果與實際測定結果的比較教材與參

48、考書教 材:環境化學教程(第一版),武漢大學出版社,鄧南圣、吳峰編著,2000年。參考書:1環境化學(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戴樹桂主編,1997年。2Environmentatl Chemistry(第五版),Lewis publishers,Manahan,S. 1991。3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第二版),Prentice Hall,Spiro,T.G. and stigliani,W.M., 2003。4.環境光化學(第一版),化學工業出版社,鄧南圣、吳峰編, 2003。5環境有機化學,化學工業出版社,施亞茨巴赫等著,王連生等譯, 2004。6The

49、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ils(第11版),Prentice Hall,Brady,N.C. and Weil,R.R., 1996。作業和考核方式本課程進行過程中設有例題與課堂習題,此外,重要內容布置課后習題。考核方式包括三次隨堂測驗,計平時成績(占60),期末考試占40。環境生物學教學大綱課程代碼:0700456課程負責人 :熊治廷課程中文名稱:環境生物學課程英文名稱:Environmental Biology 課程類別:必修課程學分數:3課程學時數:54授課對象: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本課程的前期課程: 普通生物學、普通生態學、環境科學概論、基礎化學、基礎物理

50、學一、教學目的和要求本課程屬于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其目的是為已完成公共基礎課程學習、進入專業課程學習的學生講授相關理論基礎知識,為專業課程學習積累必需的知識背景。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毒理學、生態毒理學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基本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應對該領域內的基本概念、一般規律和普遍現象有完整的知識,并能幫助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二、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表內 容學時第一章 緒論2學時第二章 人為逆境6學時第三章 異生素在生物體內的歸宿8學時第四章 異生素的毒性效應8學時第五章 物理因素對生物體的損傷8學時第六章 遺傳毒理學8學時第七章 污染的種群生物學效應8學時第

51、八章 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歸宿與效應8學時第九章 生物多樣性及其人為表失8學時第十章 應用環境生物學8學時第一章 緒論內容:環境生物學的定義,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發展簡史,分類地位和分支學科。重點講授:環境生物學的定義和內容概要。第二章 人為逆境第一節 環境的化學性污染內容:大氣的化學性污染,水體的化學性污染,土壤的化學性污染。重點講授:污染物種類及其污染源。第二節 環境的物理性污染內容:電離輻射污染,非電離輻射污染,噪聲污染,熱污染。重點講授:污染物種類和污染源。第三節 病原體傳播和外來物種引入內容:病原體傳播,外來物種引進。重點講授:物種種類及人為傳播途徑。第四節 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內容:水

52、資源的過度開發,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生物資源過度開發。重點講授:各類資源過度開發的方式。第三章 異生素在生物體內的歸宿第一節 吸收內容:生物膜的基本結構和物質的跨膜轉運,吸收途徑。重點講授:跨膜轉運方式及影響因素。第二節 分布內容:異生素與內源性物質結合,運輸途徑,異生素在體內的分布。重點講授:主要分布途徑和影響因素。第三節 生物轉化內容:基本階段和反應類型,酶的誘導和抑制,物種與個體差異。重點講授:兩階段的各種基本反應類型。第四節 排泄內容:動物的排泄,植物的排泄。重點講授:各主要排泄途徑。第五節 生物蓄積內容:各種術語和概念,定量測定方法,超量蓄積現象。重點講授:定量測定技術。第四章 異生

53、素的毒性效應第一節 毒物的種類內容:無機毒物,有機毒物重點講授:毒物的種類,性質第二節 毒性效應及其測定內容:毒性效應類型,參數,分級,試驗,劑量與毒性,聯合毒性。重點講授:各主要毒性效應的概念,類型等。第三節 典型毒物的毒性效應內容:殺蟲劑,除草劑,重金屬,有害氣體。重點講授:急性及慢性毒性效應。第四節 毒性作用的機理內容:對酶的抑制,與受體結合,生物膜透性改變,自由基反應。重點講授:各種機理的作用方式。第五節 異生素的分子結構與生物毒性內容:若干基本概念,有機物的定量結構與活性相關。重點講授:分子結構與毒性的相關性。第五章 物理因素對生物體的損傷第一節 電離輻射的生物效應內容:電離輻射對細

54、胞的損傷,軀體效應,生化效應。重點講授:各效應的危害及機制。第二節 紫外輻射的生物效應內容:對軀體的損傷,對DNA的損傷,對盡白質的損傷。重點講授:效應及基機理。第三節 微波和射頻輻射的生物效應內容:熱效應,非熱效應,對機體結構與功能的影響。重點講授:效應及其機理。第四節 噪聲的生物效應內容:對聽覺的影響,其他生理效應。重點講授:效應及其機理。第六章 遺傳毒理學第一節 誘發突變內容:誘變因素,化學誘發的突變,物理誘發的突變。重點講授:誘變類型及其機理。第二節 誘發突變的后果內容:顯性致死和遺傳病,腫瘤,致畸作用。重點講授:突變與效應的關系及其機理。第三節 遺傳毒理學試驗內容:試驗系統分類,常用

55、試驗,方法選擇和結果評價。重點講授:各主要試驗介紹。第七章 污染的種群生物學效應第一節 污染對種群動態的影響內容:對生活史、種群增長率的影響,種群調節。重點講授:污染與各種群參數變化的關系。第二節 污染對種間關系影響內容:污染對捕食、競爭,寄生性的影響。重點講授:影響方式及后果。第三節 污染與種群進化內容:抗性變異,抗性種群,抗性進化。重點講授:抗性種的產生,發展與命運。第八章 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歸宿與效應第一節 歸宿內容:一般特征,隨食物鏈轉移,實驗方法。重點講授:歸宿的一般過程。第二節 效應內容:研究方法,結構效應,功能效應。重點講授:變化特征。第三節 演替內容:水生及陸生生態系統演替。

56、重點講授:演替的一般過程和特征。第九章 生物多樣性及其人為喪失第一節 概念及分布內容:生物多樣性定義,層次,形成及關鍵分布區和特豐國家。重點講授:生物多樣性重要性及形式。第二節 喪失內容:物種的脆弱性,棲息地喪失和片斷化,過度開化,污染,外來種引進。重點講授:人為活動與多樣性喪失的關系。第三節 滅絕的生物學理論內容:島嶼生物地理學,異質種群,最小生存種群。重點講授:各種理論的核心內容。第十章 應用環境生物學第一節 生物監測內容:概念、特點、基本方法。重點講授:各主要方法簡介。第二節 危害性與風險評價內容:評價的總體程序,鑒別,評價,管理。重點講授:評價的基本過程。第三節 環境生物技術內容:水體

57、、大氣及土壤污染的生物治理。重點講授:各主要技術簡介。第四節 生物多樣性保護內容:保護區,遷地保護,種群重建,受損生態系統恢復。重點講授:各主要技術簡介。三、教材與參考書教材:環境生物學,武漢大學出版社,熊治廷編著,2000。參考書:環境生物學,中國高教出版社,孔繁翔主編。污染生態學,中國高教出版社,王煥校主編。保護生物學概論,湖南科技出版社,R. B. Primaclc著,祁承經等譯。四、作業和考核方式平時成績占總成績60,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40。普通生態學課程教學大綱課程代碼:0700460課程負責人:肖化忠課程中文名稱: 普通生態學課程英文名稱:General Ecology課程類別:

58、必修課程學分數:3課程學時數:54授課對象:環境科學專業學生本課程的前導課程:普通生物學教學目的和要求普通生態學作為環境科學最重要的理論基礎,首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生態學的重要意義。并掌握生態學已取得的理論和實踐成果。要對生態學各部分的理論框架,已取得的結論、發展方向都有深刻理解。講授時要緊密結合環境問題,闡述生態學對解釋和解決環境問題的理論指導作用。讓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深入了解、掌握生態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表內 容學 時第一章 緒論9學時第二章 生物與環境9學時第三章 種群生態學12學時第四章 生物群落12學時第五章 生態系統9學時第六章 景觀生態學3學時第一

59、章 緒論第一節 生態學的定義與內容1、介紹Haeckel的定義2、詳細介紹Ecology: A bridge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Odum, E. P. (1997)的緒言:Apollo 13號的航行第一章 維生環境維生環境的形成與組成生物圈二號的實驗維持都市-工業地區紐約灣伊利諾河點源污染與非點源污染生態第二章 組織的層次生態學的級系混沌中的次序時間與規模的重要性生態學與經濟學冒出的特質(emergent property)新生態學有害昆蟲與外來種級系理論的應用關于模型等內容,讓學生從權威著作中深入理解生態學的重要意義及與環境和社會的關系,并了解生態學的特點

60、3、介紹生態學四個層次的研究內容及其他生態學家的生態學定義4、介紹國際通用教材General EcologyKrohne, D. T. (2001)的目次及其Part I Introduction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EcologyThe Scope of Ecology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cological research等,讓學生深入了解生態學的研究內容及生態學研究工作的特點第二節 生態學發展簡史(1)前期(萌芽期):公元前2世紀公元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2)奠基及成長期:公元16世紀20世紀。(3)發展期:20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