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課件_第1頁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課件_第2頁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課件_第3頁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課件_第4頁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原理奕聰中學:賴德君從考試大綱看,本課知識有以下考點:1.哲學的物質概念2.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3.物質決定意識(1)意識的起源(2)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3)意識的內容與形式4.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能動性特點、表現5.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考情分析:1、本課是哲學具體知識的起點,是高考的重點。本課的考點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幾乎每年高考都會涉及;從試題題型看,既有選擇題,也有主觀題,而且主觀題的比重較大。2、本課常考察的知識點主要有: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世界統一于物質;意識的能動作用;一切從實際出發,事實求是復習舊課: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

2、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思維能不能正確認識存在存在決定思維思維決定存在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思維不能正確認識存在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可知論不可知論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一)哲學意義上的物質 哲學所謂的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1)關于“物質”的性質: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2)關于“物質”的地位:辨證唯物主義關于物質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廈的基石。(3)關于“物質”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4)關于“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關系: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5)關于“物質”的意義:世界的統一性在

3、于它的物質性。一、物質的科學概念(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1、基本內容(原理):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1)自然界的物質性(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2、基本方法(方法論): (1)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尊重、順應、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2)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尊重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二、意識的本質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3、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1)

4、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2)意識還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人的意識是從動物的心理發展而來的,但純粹的動物心理并不會自發地形成意識。意識一開始就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3)因此,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1)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2)意識活動是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實現的。注意:人腦是意識的生理基礎,但不能籠統說意識是人腦產生的。3、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是

5、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離開了客觀存在,意識既不能產生,也不能發展。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錯誤的思想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都對事物作出了反映,但是對客觀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一個是如實的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一個是歪曲的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例如:宗教觀念、神話故事、夢境奇遇等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一種反映,只不過是虛幻的、歪曲的反映 探究:意識的內容與形式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存在,是客觀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觀的、多樣的。在意識中體現了主觀形式與客觀內容的統一。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對同一客觀事物,不同的人由于立場不同、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知識構成不同,對同一

6、事物的反映會有差異,因此,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形式是主觀的。如何理解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三、物質與意識的辨證關系1、物質決定意識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方法論?(一)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2、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3、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4、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根本原因)。1.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人們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

7、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2.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又對生理過程有著能動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二)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方法論?方法論?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意識具有能動性),人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也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

8、;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意識,克服錯誤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方法論方法論“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和“物質與意識的辨證關系”二者是不是一回事?區別在哪?前者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后者是馬克思主義對哲學基本問題作出的回答。比一比:意識能動作用、意識反作用與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區別聯系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的反作用主觀能動性三者都是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包含了意識的能動作用和意識的反作用,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包含了意識反作用的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它不僅能反映事物的現象,還能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二

9、是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意識的反作用是指人們在意識的支配下從事實踐活動,使客觀世界發生變化。其外延要小于意識的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包括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即想;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即做;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的精神狀態,即決心、意志、干勁等。其內涵和外延要比前兩者大例題1、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通過催雨或消雨的方法實現降雨或不降雨,用人工消霧的方法來消除濃霧。但要實現人工增雪或消雨,首先必須具備有利的氣象條件,不可能“無中生有”。這說明A. 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B. 意識的反作用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C. 人們能夠通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D. 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B )例題

10、2、(2009年寧夏卷,20)圖中兩個市場調查員對同一地區的調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是由()反映客觀世界的側重點的不同決定的意識反映客觀世界的主動創造性的不同決定的是否如實反映客觀對象決定的是否實現了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統一決定的A BC D【答案】D【解題思路】甲鞋廠的調查員創造性地尋找商機,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實現了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統一,乙鞋廠的調查員只知道尋找現在的商機,自然不能成功,符合題意。例題3、(2006年四川,30)農民梁金牛在家鄉采用美國NBA賽制舉辦農民籃球聯賽,將“常規賽”安排在廟會日,“總決賽”放在春節期間,巧借傳統文化的“東風”,愈辦愈紅火。此例說明()想問題

11、辦事情必須主客觀統一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不可分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量的積累會引起事物質的變化ABCD【答案】A【解題思路】農民籃球聯賽的賽事安排屬于主觀范疇,中國的傳統文化習慣屬于客觀范疇,二者的有機結合,體現了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在題干所提賽事安排中,發揮了合理想象和創造性思維,以此可選出。不合題意,不選。THE END四、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它要求我們一定要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來決定我們的主觀思想和行動,制訂我們的方針政策,設計我們的計劃方案。 2、哲學依據: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意識

12、是物質的反映,物質決定意識。也可以說是“世界的物質性原理”“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要求。 3、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必要性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的客觀要求,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是無產階級正常正確地制訂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 4、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1) 深入實際,調查研究。(2) 注意客觀實際的全面性、變動性、整體性,使主觀與客觀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主觀主義。(3) 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和矛盾分析的方法觀察和分析客觀事物,反對形而上學。(4)解放思想,充分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5)要堅持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性的統一5、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具體的統一”是指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