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先秦時期夏時與商周歷法【傳說中的原始歷法】歷法是以年、月、日等計時單位,依一定的法則組合,供計算較長時間的系統。地球繞行太陽一周,我們稱之為一年;月亮繞行地球一周,我們稱之為一月;地球自轉一周我們稱之為一日。由于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時,距離太陽或遠或近,地面就出現不同的氣候,月球的運轉則與潮汐相應,所有這些都關系到人類的生活并密切影響農業生產。如何掌握這些規律遂成為人們迫切的要求,所以古代天文歷法方面有了較快的發展。人類的歷法,共有三種形式:其一,太陽歷,即以地球圍繞太陽一周為一年,為歷法的基本單位。其二,太陰歷,即以月球的盈虧弦朔為基礎安排歷法的基本單位,如以月的十二度圓缺為一年之類。其三,陰
2、陽合歷,即兼用二者計算,并以閏月之法調其差額。我國自古以來都是用陰陽合歷。相傳古歷有:“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六種,稱為六歷。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十七六歷說:“書正義:古時真歷,遭戰國及秦而亡。漢存六歷,雖于五紀之論,皆秦漢之際,假托為之。詩正義云:今世有周歷、魯歷,蓋漢初為之。是不可靠的。關于我國歷法的發明和發展,史記歷書說:“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徐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其后歷數失序。堯復遂重黎之后,不忘舊者使復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時正度年耆禪舜,申戒文祖,云:天之歷數在爾躬。舜亦以
3、命高。由是觀之,王者所重也?!彼坪鯊膫髡f中的黃帝時代就已有了干支、朔閏、分至、節氣等全套的歷法,后世不過修復。以現代眼光來看,是不可能的。真正發展的過程史記五帝本紀說的倒差不多。首先說黃帝“迎日推策”;其次說高辛氏“歷日月而迎送之”;其三,說堯“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我們以為;“迎日推策”的意思是人類發現了生活中的黑暗與光明的時間似乎有一定的比例和規律,而不是鬼神喜怒的臨時現象。于是把光明來到,即太陽出來時定為一個時間的開始,大家都在這一段時間里活動,待黑暗來到時就一起睡覺,這就出現了晝夜。有了晝夜,人們的生產活動有了節奏,減少了隨意作息,中夜起身、白天睡覺的紊亂現象,這自然有利于集體活動
4、,推動了生產,所以把握晝夜是一件大事。到高辛氏的時候,漸漸發覺夜里也有比較光明的時候;而中夜發光的月亮的圓缺也似有一定的規律,于是又推算出來月,即所謂“歷日月而迎送之”。有日有月,作息更有節奏了。同時,也許已發現月的盈虧和地面水的漲落有關。掌握了日和月的規律,確是有利生產的一件大事。當時,人們大概已經從采集經濟發展到農業。但種植的農作物,有時生長得很好,有時種下去才長出來就凍死了,有時種下去根本不發芽。是怎么一回事呢?最初往往歸之于鬼神的喜怒所致。到堯的時候,聰明的堯和其他許多勞動者漸漸覺得其中也許還有一個自然規律;也許還可能有一種比“月”更長的時間單位。于是分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分住
5、東西南北,長期觀察自然現象的異同。如傍晚時候地平線上首先看見哪一顆星,因為在不同季節昏星不同,乃發現一種以某一時刻某星出現來區分季節的方法。鳥獸的長毛脫毛、產卵懷胎和人們的生活活動等等,也與季節有關。于是漸漸地懂得了一年的季節性,把十二個月定為春夏秋冬四季;而把這一規律教給群眾,按時耕種,即所謂“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史記五帝本紀。從此勞動者初步知道了何時下種,何時收獲,大大減少了勞動力和時間的浪費,而更多地保證了農作物的收成。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說:“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意思就是說:天是最偉大的,而堯能找出它的規律來,老百姓真不知道怎樣贊美他才好。
6、易言之,大概到堯的時候,已發現了四季,已打下了“四分歷”的基礎。從黃帝至堯時古人認識時間關系的過程來看,我國自古以來就發明了人類最先進的歷法“陰陽合歷四分歷”。史記五帝本紀還說,其時已經是“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用甲骨卜辭整理出來的商代歷法來比較,似尚不能如此完整。大概在那時候掌握一年四季的規律,把農時向群眾宣布是“天子”的任務,也是在群眾眼中“天子”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之一。因此堯命舜、舜命禹都說:你要掌握住歷數農時?。。ā疤熘畾v數在爾躬”。)到了夏代,古來的歷法可能又有了進展,或者曾作了較全面的總結,使之日臻成熟,直至出現了從古以來都受贊美的“夏時”。【夏時】夏代的歷法,究竟如何?已
7、不可知。但孔子在論語中曾說過:“行夏之時”的話,大概他是見過的。從殷歷尚比較完整先進的情況推論,夏歷當時已有一定程度的進步??赡芤髿v大部分就是繼承了夏時,所以孔子才那樣說。今天我們關于夏代歷法的知識,只有兩點:其一,夏建寅,即夏代以貪月,亦即現在農歷的正月為歲首。所以史記歷書說“夏正以正月?!倍F在尚稱農歷為“夏歷”者也。其二,漢人輯的大戴禮記中收有一篇夏小正。夏小正是一部古代談農時的書,也是我國一部最古的談農時的書。從其內容來看,書中已經說到正月至十二月的十二個月,也提到了干支,談到了昏星及北斗星的斗柄所指與季節的關系。書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談年中草木蟲魚活動的情況和四時農作物所宜。是書有點像
8、禮記月令,但比月令粗糙,說明其時代更早一些。當然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見過夏代的文字,夏小正一書不可能是夏代人寫的,是周代,更可能是戰國時人追記古事。但以殷歷比較,夏小正所記的情況,頗能代表夏代的歷法水平,其中必有很大一部分是口傳的當時實況。因為夏小正是一部農書,清代經師有不少從事其研究的。四庫簡明目錄、書目答問和中國叢書綜錄所載的該類典籍有三十余種,其中以洪震煊的夏小亞疏義四卷,比較全面,可供參考。【殷歷】在18991900年發現甲骨卜辭以前,除去史記歷書:“殷正以十二月?!奔瓷檀袁F行農歷十二月為歲首,所謂“殷建丑”外,幾乎全無真知灼見。發現了卜辭以后,殷歷的基本情況,可以說是了解清楚了。
9、董作賓曾積累了大量材料作了殷歷譜。其書雖因材料仍很缺乏,比較疏陋,但已前無古人了。我們今日所了解的商代歷法情況是:第一、殷歷是一種陰陽合歷,以地球圍繞太陽的運轉紀年,以月球圍繞地球的運行紀月。第二、殷歷因為用陰陽合歷,其間必有歲差。為了調整歲差就出現了“閏月”。前期閏月均置于年終,稱為十三月。后期就改在年中,可能是閏九月,也可能是閏四月。但卜辭中未見閏月之名,而是連續出現兩個三月、兩個四月,干支相續,因知其中之一為閏月。商代年中置閏是根據什么標準,尚無研究。但在改為年中置閏之后,卜辭中一年只有十二月,不再見十三月之詞。第三、殷歷月有大小,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一年之中大小月相錯,有頻大月的
10、第四、殷歷年也有大小,小年十二個月,是為平年;大年十三個月,是為閏年。第五、殷歷以甲子,即干支紀日。干指“天于”,共十字;支指“地支”,共十二字: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據說千支即“干枝”之義;因天千第一字為“甲”,地支第一字為“子”,故又稱“甲子”。以甲子紀日的方法系干支相錯,配成六十對,如:一對干支代表一個日子,六十天周而復始。每月或每兩個月的初一日,很少碰到甲子日。傳說,甲子為黃帝時人大橈所造,堯即位的那一天是第一個甲子日,由此開始,不斷推演下去。這話恐未必可靠。但夏小正書中巳見甲子,甲骨卜辭不但每片都是以甲子紀日,并出土過六十甲子的骨片。郭沫若同志從殷墟
11、書契前編、后編等書中就輯錄了八片,載入所著卜辭通纂。說明至晚到商代已普遍以干支紀日。殷歷每月分三旬,上、中、下基本各十日。所以有人說:干支的來源,十干可能是旬的分算;十二支是一年分為十二月的象征。第六、已發現的甲骨卜辭中,尚只見春、秋,未見冬夏。所以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說:“后世春夏秋冬四季的分法,起于春秋以后。前此恐怕只有兩季。”陳氏所指,應是專指殷歷而言。因為夏代已用四分歷,殷人則取兩季之法。至孔子著春秋,雖以春秋代表一年,但其內容春夏秋冬皆備。又孔子為殷裔,在政治上用春秋,而歷法上春秋則兼用夏、商、周三歷。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分法,起于春秋以后”的說法,值得商榷。第七、古來紀時(年)之法,
12、爾雅釋天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除“唐虞曰載”,系根據今本尚書不論外,其實歲、祀、年三種紀時單位名稱,甲骨卜辭中都有。甚至一片甲骨中三名并見,如殷契粹編第896片卜辭:“癸丑,卜、貞。今歲受年,弘吉。才八月,佳王八祀?!笨磥砟辍q、祀本是相關的三種紀時稱謂。年是指禾稼一度成熟之期(古黃河流域僅一年一熟),祀是指王進行了一輪周祭的計數稱謂。歲,據陳夢家氏的考證,是指收獲,每一次收獲為一歲。古代黃河流域,一年有麥、稻二收,故一年兩歲,實即春秋二段。根據古文字研究,陳說可能不錯。所謂歲是指的歲星(大歲)一見的說法,當為后起??梢娨阅?、以歲、以祀紀時的方法,都是從殷歷發展來的??磥?我國
13、后來歷法的規模,商代已具備其基礎。【周歷】周歷基本上是殷歷進一步的發展,一切規模與殷歷差不多。西周歷法與殷歷異處,據現在所知有兩點:其一,史記歷書:“周正以十一月。”即建子,以今農歷十一月為歲首。其二,月內的分期,不用商代上中下三旬制,而另用朔、望、弦(、月出)、晦與“既生霸”(魄)“既死霸”(魄)來計算。朔為初一至初三,初三為弦,初七、八至十四、五為“既生霸”,十五至二十二為望,二十三至月底為“既死霸”,末日為晦。關于“既生霸”和“既死霸”的說法,現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又有一種說法是:初三叫做(月出)。說文解字:“(月出),月未盛之明也,從月出。”初七或初人稱為上弦,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稱為下
14、弦。釋名釋天:“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似張弓施弦也?!鄙檀奶煳呐c歷法歷法是根據天象以一定的單位對年、月、日的計量方法。商王朝時期,商王任命了專司天文的官員。他們把過去掌握的分散零星的天文、歷法知識進行整理,從事比較系統的天氣觀測和計算,使早期天文學及其歷法得到較大的發展。世界的歷法,大致有3種基本形式:一為太陰歷,如回歷,1年為12個太陰月,每月29日或30日,故1年之長為354355日;二為太陽歷,如埃及歷,1年之長為365366日;三為陰陽歷,如猶太歷,1年為12個月或13個月,1年之長,平年為353355日,閏年為383385日。商代的歷法也是陰陽歷。夏代先民使用的干支記
15、日法被商人所繼承。安陽殷墟出土的一塊牛肩胛骨上就完整地刻有60個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直至癸亥。用它來記日,60天為一個循環。商代銅器銘文和卜辭中普遍用這種方法記錄日期。60天計為兩個月。但也有59天的,說明當時已有大、小月之分。農歷年以月為單位,月亮凡29日或30日一滿,為一太陰月。積12個太陰月約為36旬,較一個太陽年的長度要短,故若干時間后要加閏月以補足之。商代一般以十二月為一年,但卜辭中也多次出現“十三月”的刻辭,說明這時已用連大月和大小月來調整朔望,用置閏來調整朔望月與回歸年的長度。這是陰陽合歷的最大特點。商代的置閏
16、法,一般都置于年終,即稱十三月。但在商代晚期商王祖甲以后已出現了年中置閏的辦法。到了商朝末年,在卜辭、獸骨刻辭和銅器銘文上有了較整齊的記時法,出現了近乎“年”的時間單位,名曰“祀”。另有一種“祀季”,介于祀與月之間。人們記事時使用“干支記日在某月隹王某祀祀季”的形式,卜辭中則多用“干支記日才某月隹王某祀”的格式。商人還把一天分為幾段,日指白天,夕指夜晚,中午稱中日,即日中。此外,日出地面稱旦,日落稱昏或各(落)日;天明以后稱朝,正午之后,日已偏斜稱昃;在昃與昏之間還有郭兮。商人朝夕兩餐稱為大食、小食,大食之前卜辭中又稱明、日明等等。所有這些都說明商人對每天所劃分的階段用于記錄史實,能相當準確地
17、反映其時間屬性。天時觀念的發展與農業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因為農業需要尋求天時周期的規律以便及時播種和收獲。商王朝時期,人們將天象的變化與相應的物候揉合在一起,并在觀測天象、確定季節的探索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尚書堯典中有關于“四仲中星”的記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這是用四組恒星黃昏時在正南方天空的出現來定季節的方法。當黃昏時見到鳥星(心宿一)升到中天,就是仲春,這時晝夜長度相等;當大火(心宿二)升到正南方天空,就是仲夏,這時白晝時間最長;當虛宿一出現于中天時,就是仲秋,此時晝夜長度又相等;而當昴星團出現在中天時,就是仲冬,白晝時間最
18、短。這里的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即今天所說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令。據研究,最晚在商末周初時,我國就已經取得了這一觀象授時的重要成果。卜辭中有“今春”、“今秋”之語,雖不一定為后世的四季,但因農事而分的“季期”當可無疑。商人對氣象和自然界的各種現象都十分關心,因為它與農業生產及人民生活關系密切,當時有專人觀察,記錄相當仔細,甚至有連續10天的氣象記錄,可視為世上最早的氣象記錄之一。如卜辭中對風、雨、陰、晴、霾、雪、虹、霞等天氣變化都有記載,其中風有大風、小風、大驟風、大狂風等,這可以說是對風力分級的開始。對東、南、西、北四方的風還有不同的名稱。雨也有大雨、小雨、多雨等等名稱。此外,還
19、記有霾(爾雅釋天曰“風而雨土為霾”)、云、霽(雨止)等。商人十分迷信,遇事必卜。所以,今天看到的卜辭中有不少卜問天氣陰不陰(“易日”?“不易日”?);是大晴天還是稍晴(“大啟”?“啟少”?);是否雨停止了(“雨其隹霽”?)等等。這些都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天象與氣象的認識,說明他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已比較深刻了。商代卜辭中還有不少日食、月食的記載。如商王武丁時期卜辭中記有“日有食”(林1、10、5),至于月食,僅武丁時期就記有好幾次:六日甲午夕,月有食。(乙3317,卜人賓)。七日己未,庚申月有食。(庫1595,全594,卜人爭)。月有食,聞(即昏),八月。(甲1289)。旬壬申夕,月有食。(簠天2)。
20、三日囗酉夕,月有食,聞(昏)。(燕632,卜人古)。上述五次月食中有兩次說“月有食,聞”,古文“聞”、“昏”一字,指月全食而天昏地黑。天體中有些星的亮度原來很弱,很暗。但在某個時候它的亮度突然會增強幾千倍甚至幾百萬倍。這種星叫新星。亮度增強到一億倍至幾億倍的叫超新星。這種新星或超新星的亮度,以后又會慢慢減弱。卜辭中有一條天象內容說“七日己巳夕,有新大星并火”(殷墟書契后編下91)。這也是商王武丁時期的卜辭,說的是七日這一天晚上,天空中有一顆新星接近大火(心宿二)。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新星記錄。商代歷法夏代時,歷法已有很大的進步。相傳中國最早的歷法便是出于夏代的夏小正,是通過觀察授時的方法進行編制的自然歷。到了商代,大規模的祭祀和占卜,要求準確的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掌握項目管理考試的應試技巧試題及答案
- 提升項目管理技能的考試題材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技術的質量控制機制試題及答案
- 掌握學生需求與輔導員考試的策略試題及答案
- 項目執行方案提綱范本
- 內容整合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校輔導員選拔中的情境模擬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高效微生物檢測技術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提分試題及答案
- 墨水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監控考核試卷
- (三診)綿陽市高中2022級高三第三次診斷性考試 英語試卷A卷(含答案)
- 泥尾運輸合同協議
- 中職語文靜女教案
- 2025年執業獸醫備考攻略完美版
- 食堂食品追溯管理制度
- 人教版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模擬測試卷(含答案)
- 國家安全教育教案第五章堅持以政治安全為根本
- 中國普通食物營養成分表(修正版)
- GB/Z 18462-2001激光加工機械金屬切割的性能規范與標準檢查程序
- 晉江文件歸檔目錄
- 醫療設備供貨安裝調試培訓售后組織方案000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