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胚胎學 血液組成與功能_第1頁
組織胚胎學 血液組成與功能_第2頁
組織胚胎學 血液組成與功能_第3頁
組織胚胎學 血液組成與功能_第4頁
組織胚胎學 血液組成與功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組織胚胎學 血液組成與功能學習要求:血細胞的結構、功能和正常值血液 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統內的流體組織,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液的生理功能 1、運輸功能 2、緩沖功能 3、參與體溫的維持 4、免疫防御功能 5、參與機體的生理止血第一節 血液組成及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組成和血量 血液由血漿和各種血細胞組成,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約占體重的7%。血量的相對穩定是機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保證。血液血 漿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水:90 血漿蛋白 溶質:810小分子物質營養物質激素代謝產物有機物無機鹽(電解質)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1、血液的組成 血液的化學成分、理化特性中性粒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全血

2、離心后 血漿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血細胞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兩部分組成血漿的化學成分蛋白質血漿蛋白是血漿中多種蛋白質的總稱,總量為65-85g/L白蛋白 4048g/L 形成膠體滲透壓球蛋白 1530g/L 免疫防御作用纖維蛋白原 24g/L 參與血液凝固血漿蛋白的功能1、形成血漿滲透壓2、運輸作用3、免疫作用4、參與生理止血和纖維蛋白溶解過程(一)血漿滲透壓 滲透壓: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過半透膜的能力。 二、血漿的理化特性血漿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血漿中溶質顆粒的數目。血漿滲透壓:300 mmolL ,主要來自溶解在血漿中的晶體物質。血漿滲透壓的大小與血漿的溶質顆粒數成正比,而與溶質顆粒的種類、

3、化學性質和大小無關。分類: 晶體滲透壓 膠體滲透壓組成 主要為Na+、Cl-、糖 主要為白蛋白壓力 大(300mmol/Lmmol/L) 意義 維持細胞內外水分平衡 維持血管內外水分平衡 保持血細胞的正常形態 保持正常循環血量 和功能 水和晶體物質可自由通過毛細血管壁,血漿與組織液中晶體物質的濃度幾乎相等(血管內外的晶體滲透壓幾乎相等);血漿中絕大多數晶體物質不易通過細胞膜(細胞膜的選擇性),維持細胞內外水分平衡 由于毛細血管壁不允許血漿蛋白通過,因此血漿中蛋白質的濃度高于組織液中蛋白質的濃度,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高于組織液的膠體滲透壓。水水水0.9% NaCl 2% NaCl 0.7% NaCl

4、等滲溶液 高滲溶液 低滲溶液正常紅細胞NaCl溶液與血漿滲透壓相比血漿滲透壓: 等滲溶液 血漿滲透壓: 高滲溶液 血漿滲透壓: 低滲溶液在臨床上和生理實驗中所使用的各種溶液第二節 血細胞的形態和功能血細胞生成部位成人的各種血細胞均發源于骨髓,在胚胎早期從是卵黃囊造血,從第二個月起由肝脾造血,第五個月起變為紅骨髓造血,出生時幾乎完全依靠骨髓造血,隨著骨髓腔的增長脂肪細胞進入骨髓,逐步填充多余的骨髓腔,18歲以后主要是在脊椎骨、肋骨、髂骨和長骨骨骺處才有造血骨髓。所有的血細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細胞。1. 紅細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 A.最多,男(12/L),

5、女性(12/L)。壽命120天。B. 雙凹圓盤狀。直徑7m, 周邊厚,中央厚。利于增加細胞的表面積。 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血細胞C. 無細胞核,無細胞器,細胞質內充滿血紅蛋白 (Hb)。D. 可塑性強。蛋白質占細胞膜化學成分的50%以上,有細胞骨架的功能。E. 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原始:原紅細胞幼稚:早幼紅、中幼紅、晚幼紅成熟:網織紅細胞、紅細胞巨幼細胞性貧血:VB12,葉酸缺乏紅細胞的發生1F. 來源于網織紅細胞(reticulocyte)剛從骨髓進入血液的新生紅細胞,胞質內殘留少量核糖體,易被煌焦油藍染色,呈藍色小粒或小網。具有合成血紅蛋白的能力,13 天后充分成熟為紅細胞。成人:占紅細胞總

6、數0.5%1.5%新生兒:3%6%貧血: 紅細胞數量下降,或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下降。紅細胞3.01012 個/L血紅蛋白100 g/L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無色、有核、球形細胞可作變形運動穿過毛細血管進入周圍組織 功能:防御和免疫成人白細胞的正常值:4 10109 個/L光鏡下分類:根據胞質內有無特殊顆粒 有粒白細胞(granulocyte) 根據顆粒的嗜色性:中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 嗜堿性粒細胞 無粒白細胞(agranulocyte):單核細胞 淋巴細胞2、白細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白細胞分類計數及主要生理功能分類 百分比() 主要生理功能中性粒細胞 50

7、70 吞噬細菌,尤其是入侵的化 膿性細菌嗜堿性粒細胞 01 與組織中的肥大細胞共同參 與過敏反應嗜酸性粒細胞 14 限制過敏反應,參與蠕蟲免疫淋巴細胞 2040 參與特異性免疫單核細胞 28 吞噬病原微生物及衰老細胞; 識別殺傷腫瘤細胞 白細胞(Leukocyte, WBC): 無色。410X109/L。根據有無特殊顆粒分2類。A. 粒細胞(Granulocyte): 細胞核形狀多樣。細胞質內含特殊顆粒(溶酶體)。壽命短,在結締組織中調亡。a.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 最多, 占白細胞總數的5070%。直徑10-12m。核分葉,常為25葉。細胞壽命越大則葉數越多。1 葉 5% 核

8、左移2 葉 35%3 葉 41%4 葉 17%5 葉 2% 核右移常見于感染,尤其是化膿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見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主要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和應用抗代謝藥物治療后,感染的恢復期。 * 特殊顆粒內含溶菌酶等。嗜天青顆粒(一種溶酶體)比特殊顆粒大,但數量少,內含溶酶體酶和過氧化物酶,在白細胞的發生中比特殊顆粒出現早。* 中性粒細胞能吞噬細菌: 吞噬體特殊顆粒嗜天青顆粒。死亡后形成膿細胞。b. 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 占白細胞總數的13%,腎上腺皮質激素可降低其數量。直徑1215m。細胞核通常分2葉。* 細胞質內有大量的折光性強的特殊顆粒,顆粒強

9、嗜酸性,含溶酶體酶,過氧化物酶和組胺酶。* 電鏡下,特殊顆粒內有與其長軸平行排列的電子致密核。* 特殊顆粒有堿性的含精氨酸豐富的蛋白質。該蛋白質強嗜酸性,參與殺滅寄生蟲。* 破壞組胺,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降低免疫反應。(Basophil): 占白細胞總數的1%左右。直徑1012m。細胞核由幾個不規則的葉構成。* 特殊顆粒內有組胺和肝素。組胺是血管活性物質,肝素可以阻止凝血并且造成顆粒的嗜堿性和異染性。* 特殊顆粒較大,藍紫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 功能與肥大細胞相似。B. 無粒細胞(Agranulocyte): 核圓形,無特殊顆粒。a. 淋巴細胞(Lymphocyte): 占白細胞的 253

10、0%左右,核圓染色深。* 細胞質稀少,呈環狀,嗜堿性,含中心體和少量RS。* 有少量嗜天青顆粒,顆粒里無過氧化物酶。* 壽命介于幾天到多年。* 直徑范圍較大: 78m的占90%,1018m的占10%。* 分3類: 根據細胞膜上的抗原可分為T、B和NK。B淋巴細胞可以轉變成漿細胞,分泌抗體對抗病毒。b. 單核細胞(Monocyte): 占白細胞總數的38%。直徑1420m。* 卵圓形,馬蹄形或腎形的細胞核內有纖細的染色質。* 細胞質嗜堿性,細小的嗜天青顆粒含過氧化物酶。3. 血小板(Platelet, thrombocyte):100400X109/L,直徑24m。雙凸圓盤狀。常成群存在。年幼的

11、血小板體積較大。在血液中存活912天。 有被膜,來源于巨核細胞的細胞質。無細胞核但有細胞器。由周圍的透明區和中央的顆粒區構成。顆粒區內有MT,糖原顆粒以及含纖維蛋白原的被膜顆粒。質膜凹陷形成開放性小管,有利于血小板內的物質釋放。來源于SER的閉合性電子致密管道系統和分布在透明區的微管一起維持血小板的形態。血小板可以附著在受損的血管壁,促進凝血。當血小板少于50109/L時,稱血小板過少,人體可出現異常出血傾向。當血小板多于1000109/L時,稱血小板過多,則易發生血栓。血小板平均壽命 714 天。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維持血管內皮完整性 (2).參與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過程 第四節 血型和

12、輸血血型是指紅細胞膜上特異性抗原的類型。人類紅細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異糖蛋白抗原,稱為凝集原,而血漿中存在著能與紅細胞膜上相應凝集原發生反應的抗體,稱為凝集素。紅細胞凝集 將含不同凝集原的血混合,將會發生紅細胞聚集成簇,這一現象稱為紅細胞凝集;同時伴有引起凝集的紅細胞破例,發生溶血。因此當給人體輸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時,在血管內可發生紅細胞凝集和溶血反應。一、ABO血型2002年國際輸血協會(1SBT)血型命名委員會確認紅細胞血型系統有25個,其中與臨床關系最密切的血型系統是ABO血型系統和Rh血型系統。1、 ABO血型系統的分型是根據紅細胞膜上凝集原A和凝集原B的有無分為四型:A、B、AB和O型

13、2、在血清中有與凝集原A和凝集原B相對應的抗體,即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1901年發現ABO血型分類依據:血型 凝集原 凝集素 (紅細胞表面) (血清)A型 A 抗BB型 B 抗AAB型AB 無O型 無 抗A抗B抗A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A的紅細胞發生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紅細胞發生凝集。以往曾把O型血的人稱為“萬能供血者”,AB型血的人稱為“萬能受血者”,這種說法是不足取的。因為O型血的紅細胞上雖然沒有A和B抗原,不會被受血者的血漿凝集,但其血漿中的抗A抗體和抗B抗體能與其他血型受血者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同理,AB血型的人A和B抗原可能和獻血者的血清發生凝集反應。ABO血型的遺傳 A和B基因為顯性基因,O為隱性基因,故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