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降水概況描述及成災原因初步分析(修改版)_第1頁
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降水概況描述及成災原因初步分析(修改版)_第2頁
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降水概況描述及成災原因初步分析(修改版)_第3頁
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降水概況描述及成災原因初步分析(修改版)_第4頁
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降水概況描述及成災原因初步分析(修改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災原因初步分析06級氣科5班王修瑩20061301198摘要:1998年夏季(6月11日至8月29日),我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發生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災害天氣,給我國國內生產、國民生活帶來極大的災難。98年夏我國氣候異常,主汛期長江流域降雨頻繁、強度大、覆蓋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是造成長江流域出現嚴重洪澇災害天氣的主要原因。關鍵詞:長江流域洪災二度梅低頻氣旋一、我國夏季降水特點與98年夏季降水概況及主要特點:1998年夏季(6月11日至8月29日),我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發生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災害天氣,給我國國內生產、國民生活帶來極大的災難。持續的特大降水,造成長江全流域發生自1954年以來最

2、大的洪水。加上東北的松花江、嫩江洪水泛濫,中國全國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共有29個省、市、自治區都遭受了這場無妄之災,受災人數上億,近500萬所房屋倒塌,2000多萬公頃土地被淹,經濟損失更是多達1600多億元。那么時隔這么多年,那場降水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造成如此大的洪水的原因是什么?氣候工作者及氣象學家們是怎樣看待這場降水的?下面來分析下:(一)、我國夏季降水特點及雨帶活動位置1我國夏季降水特點是雨帶先后經歷兩次北跳三次停滯過程,具體如下:5月中旬8月下旬,雨帶從南往北移;5月中旬一6月上旬,我國華南進入華南前汛期,雨帶位于15N左右;6月中旬一7月上旬,江淮盛行梅雨,

3、降水量很大,暴雨集中,雨帶位于20-25N;7月中旬一8月下旬,我國華北東北進入雨季,雨帶位于30N左右。此時華南進入后汛期;8月下旬一10月上旬,雨帶從北往南移,其中9月中旬一10月上旬是淮河秋雨期,雨量小,位于20N左右。二)、98年夏季降水主要特點安喝O馬獅安rK長巴淀o渡九i重慶!宜賓金沙懷】to吉安2000i江300K花貴陽1000800輪州6005003001998年洪水淹沒范圍1:4000000圖11998年68月降水量2上圖可看出,1998年主汛期(68月),長江流域降雨為全流域型偏多,鄱陽湖,洞庭湖兩湖水系68月降雨量均在1000mm以上其中澧水上游總降雨量超過2000mm。

4、與歷年均值比較,長江上中游干流區偏多最多,其次是金沙江、烏江、洞庭湖和鄱陽湖水系,嘉陵江及長江下游干流區也偏多。另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由于降水量多,洪水量大,造成的災害最為嚴重。根據當時天氣形勢的轉變和雨帶分布特點,1998年主汛期長江降雨發展過程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第一階段梅雨期(時間為6月11日7月3日)降雨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鄱陽湖水系,總降雨量均在300mm以上。降雨大于500mm的籠罩面積近9萬km2,局部地區超過1000mm。另外在三峽區間下段、清江及澧水部分地區也有一個大于300mm的區域。6月11日-7月3日大于300mm的籠罩面積超過了26km2。此階段降雨與我國

5、夏季降雨的特點相符合,只是暴雨過于集中,雨量較常年多很多,而且范圍也較梅雨期范圍(湖北宜昌以東28-34N之間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這以狹長區域)大。第一階段集中降雨期(時間為7月415日)此階段主要降雨集中在長江上游及漢江上游地區,長江中下游基本無雨。與正常年份基本持平。第二階段梅雨期(時間為7月1631日)從7月16日開始,雨帶又重新回到了長江中下游干流及江南地區,直到7月31日,為1998年的第二度梅雨期。7月1631日,烏江、沅江、澧水、武漢市、鄂東北和鄱陽湖水系的信江、樂安河、撫河、修水等地相繼出現大暴雨,這段時期累積雨量超過300mm的范圍為17萬多km2,400mm以上為6萬多km

6、2,并有三個大于500mm的雨區。二度梅雨顯然與正常年份(雨帶北移進入華北東北雨季)相差很大,而且二度梅雨降水量大,范圍廣,暴雨集中,是造成長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原因。第二段集中降雨(時間為8月129日)8月115日,在三峽以上地區及漢江流域先后出現暴雨。1618日雨區發展到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1925日雨區又回到嘉岷流域及漢江流域,2629日雨區再度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這一階段大于300mm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三峽萬縣至宜昌區間、清江流域、烏江下游、沅、澧水上游、漢江中下游以及嘉岷流域的部分地區,其中在沅澧水上游及清江的部分地區在500mm以上。直到8月下旬的正常年份中我國都基本處于華北

7、東北雨季,但98年除了華北東北進入雨季外,長江流域的集中降雨也來勢兇猛,降水范圍大,降水量大而集中。二、造成長江流域特大降水的原因分析降水量:億立方米1999年年簍年平均2000r圖298、99年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及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較的立方圖21、由上圖可以看出東北地區98年的降水量在各個水系、流域都比99年和多年平均要多,尤其嫩江更是出近800億mh因此東北也出現了特大洪災。2、長江流域降水的距平圖分析:圖3長江流域中下游TRMM降水距平(帶點實線)及季節內振蕩(實線)3從圖幾中可以看到,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在6月1228日和7月2131日出現兩次明顯的降水正距平,分別對應于長江流域的第一階段梅

8、雨期和第二階段梅雨期。3、長江流域的二度梅雨與低頻氣旋有關(N)IN)404030-=100100HO12(140圖4長江流域第一次梅雨期的850百帕低頻環流場和TRMM降水(陰影區,間隔5mm/d)4030IJ3201601口1001013()4O5?O圖5長江流域第二次梅雨期的850百帕低頻環流場和TRMM降水(陰影區,間隔5mm/d)3分析長江流域兩次梅雨期的降水場和850hPa低頻環流場分布情況得知,在6月中下旬的第一次梅雨期里(圖4),長江流域及淮河流域為明顯的低頻氣旋所控制,長江流域處于該低頻氣旋南側,受到加強的西南風(暖濕氣流)影響,有利于該地區的長時間降水;在7月下旬的長江流域

9、第二次梅雨期里(圖5),同樣可以看到長江流域受到明顯低頻氣旋的影響。可見,長江流域的兩次梅雨過程均與低頻氣旋的活動有關。高低緯低頻氣旋在長江流域附近匯合,為長江流域的大型降水提供了抬升條件。中高緯地區的低頻氣旋的產生與傳播為南海地區低層低頻反氣旋的形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來自反氣旋西北部的暖濕氣流和位于長江流域附近氣旋活動提供的上升條件共同作用,使得長江流域6至8月發生特大降水,且主要以暴雨為主。暴雨的特點有五個:即發生頻繁;籠罩面積大、范圍廣;暴雨中心穩定少動;暴雨強度大、雨量集中;雨帶南北拉鋸、上下游擺動明顯。另外,一些學者還指出這次降水與前期(春季)北極濤動(AO)有關,也有指出長江98年

10、夏季降水與大氣季節內振蕩特征有關3。隨著研究的深入,進一步揭示這次洪澇災害可能與1997年爆發的百年來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密切的關聯5。總之這些說法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98年洪澇災害的原因,這之間是怎么有機聯系的,還有待深入研究。三、總結與分析經分析,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氣候異常而造成暴雨過大、過于集中;二是長江沿岸水土流失嚴重,河湖調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也是造成洪澇災害的重要原因。導致98年夏天,長江全流域發生特大洪水,造成大量房屋倒塌,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給全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在災難過后,我們要冷靜分析原因,做好今后的防范和預防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類似情況的出現,也是我們氣象工作者所追求的準則。參考資料:1、1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唐東昇,2000年,天氣學原理和方法(第四版)。2、21998年6-8月降水量圖和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及多年平均比較圖來自于百度圖片。3、3陳桂興,黎偉標,袁卓見,溫之平,1998年長江流域洪水期大氣季節內振蕩特征及機理研究,應用氣象學報。4、4龔道溢,朱錦紅,王紹武,長江流域夏季降水與前期北極濤動的顯著相關。科學通報5、5王彰貴,蔡怡,張麗,1997-98年厄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