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天文歷法1中國古代天文歷法天文歷法122 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十四回: 諸葛亮病重,夜觀天象,慨然長嘆:“吾命在旦夕矣!”姜維問其故,諸葛亮道:“吾見三臺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隱,相輔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3 由于魏延腳步甚急,竟將主燈撲滅。諸葛亮棄劍嘆道:“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姜維見魏延將主燈撲滅,大怒,拔劍欲殺魏延,諸葛亮阻止道:“此吾命當絕,非文長(魏延之字)之過也。” 裴松之三國志注引晉陽秋的記載說,就在諸葛亮去世的當天夜里,一顆赤色大星,光亮有角,自東北方向西南方隕落,墜入五丈原的蜀軍營地。4一、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產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社會的國家之一(最
2、早種植粟、水稻的國家),而農業生產要求有準確的農事季節,所以古人觀測天象非常精勤。尚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5說明在傳說中的帝堯(約公元前二十四世紀)的時候已經有了專職的天文官,從事觀象授時。6甲骨卜辭中還有日食、月食和新星紀事。7史記天官書:“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來稱為七政或七曜。 中國古代有七曜日,在西方及之對應的就是Sunday,Monday,TuesdaySaturday的七天。七曜之說影響頗廣,直到現在,日、韓等國日歷,還用日、月、金、木、水、火、土來表示一周的七天。 8(二)二十八宿及四象 星宿不是一顆星,而是鄰近若
3、干顆星的集合。古人把比較靠近的幾顆恒星聯系起來,東西南北各有七宿,把每七宿,想象成一種動物,稱為二十八宿。9古人把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官蒼龍。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在夜空,故而稱為北官玄武。10西方七宿猶猛虎躍出夜空,故而稱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在夜空,故而稱為南官朱雀。11古人把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官蒼龍。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在夜空,故而稱為北官玄武。12二十八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
4、(d)、房、心、尾、箕(j)北方玄武七宿:斗(du)、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lu)、胃、昴(mo)、畢、觜(z)、參(sh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n)1314曾侯乙墓漆箱上面的二十八宿1516171819“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蘇軾赤壁賦“斗”和“牛”就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寫景之句,以星襯月。“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王勃滕王閣序是詠物之句,以星襯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歌詠牛郎織女的離別相思。20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顆亮星。七顆星的名稱是:天樞、天璇、
5、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排列如斗杓,故稱 “北斗”。古人很重視北斗,因為可以利用它來辨方向,定季節。把天璇、天樞連成直線并延長約五倍的距離,就可以找到北極星,故“北斗星”又稱“指極星”。而北極星是北方的標志。2122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們看起來它在圍繞著北極星轉動,所以古人又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23古籍中及天文有關的其他詞語【華蓋】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屬仙后座。舊時迷信,以為人的命運中犯了華蓋星,運氣就不好。魯迅自嘲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
6、敢翻身已碰頭。” 24【天狼】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蘇軾江城子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舉長矢兮射天狼”,長矢即弧矢星。 25【文曲星】星宿名,北斗星之一。舊時迷信說法,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吳敬梓范進中舉:“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26古代歷法基本概念:日:晝夜交替的一個周期月: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年: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以朔望月為單位的歷法是陰歷,以太陽年為單位的歷法是陽歷。中國古代的歷法不是純陰歷,而是陰陽合歷。27月的劃分每月的第一天:朔最后一天:晦大月十
7、六、小月十五:望近在望后:既望28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9(1)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紀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3)年號紀年法(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號干支兼用(如:咸豐庚申,英法聯軍自海入侵)。古人紀年30干支紀年法 干支紀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兩兩相配而成的一種紀年方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壬辰年1911年辛亥年2010年庚寅年2011年2012年辛卯年31中國古代從漢武帝時開始使用年號紀年。第一個年號為
8、建元(前140前135)。 在中國歷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號紀年時間最長,為16621722年,歷61年; 其次是乾隆,為17361795年,歷60年。 年號的長短和社會的治亂大體上成正比的關系,像康熙、乾隆時期史稱“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開元”為年號歷28年(713740),史稱“開元盛世”。在社會動蕩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頻繁更換年號, 如,徽宗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等,企圖借不斷更換含有吉祥意義的年號來振興國運,但最終也不能避免亡國的命運。當然,國號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壽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關,不能一概而論。紀年紀
9、時之紀年32紀年紀時之紀月序數紀月法孟仲季紀月法古人把四季中每個季節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區分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33十二月別稱日本一月 睦月二月 如月三月 彌生四月 卯月 五月 皋月六月 水無月七月 文月八月 葉月 九月 菊月十月 神無月十一月 霜月 十二月 師走中國一月:正月,元月,新正,陬月,孟陬,端月,孟春,歲首,正歲;二月:如月,杏月,仲春;三月:寎月,桃月,季春; 四月:余月,清和月,槐月,梅月,孟夏;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七月:相月,瓜月,巧月,霜月,孟秋;八月:壯月,桂月,仲秋; 九月:玄月,菊月,季秋; 十月:陽月,小陽春,小春,孟冬; 十一月:辜月,葭月,冬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臘月,除月,嘉平月,季冬,暮冬,暮歲。 34紀年紀時之紀時1、天色紀時法2、地支紀時法3、五更報夜 1個時辰=2個小時第一個時辰叫做初,(子初)第二個時辰叫做正。(子正)35天色計時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地支計時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序數計時23-1點 1-3點 3-5點 5-7點 7-9點 9-11點 11-13點13-15點15-17點 17-19點 19-21點 21-23點 36天色紀時、五更紀時及現代紀時對應關系37“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吉林省海門市重點名校2024屆中考猜題數學試卷含解析
- 建湖實中教育集團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數學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 水電工施工方案
- 山東大學《信息檢索與閱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工程職業學院《人權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皮膚性病護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試卷歷史試題含解析
- 廣西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短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朔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五次月考生物試題試卷試卷含解析
- 內蒙古巴彥淖爾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接軌考試物理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課件(2012-3-18)
- 復用醫療器械預處理課件
- 2022年江西科技職業學院單招綜合素質考試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課件
- 武術競賽評分表
- 陶瓷新思維之陶瓷燒成
- 2022年海南省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招聘考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中國園林山水文化分析(85張PPT)課件
- 風險分級管控74411ppt課件(PPT 146頁)
- GB∕T 17215.231-2021 電測量設備(交流) 通用要求、試驗和試驗條件 第31部分:產品安全要求和試驗
- 《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