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詩歌閱讀學案第五節 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鑒賞指導】1表達技巧與表現手法的區別一般情況下,表達技巧包括表現手法。在詩歌鑒賞里,表達技巧往往就是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表達技巧包括:(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偶、襯托、借代、對比等。(2)表達方式:描寫、議論、抒情、記敘、說明。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懷古傷今等。(3)寫作手法(表現手法):象征、聯想、想象、白描、襯托、對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4)結構技巧:承上啟下、懸念、照應、鋪墊等。2表達方式文章表達方式有五種:描寫、記敘、抒情、議論和說明。詩歌
2、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1)描寫從描寫的對象說,可以分為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場面描寫等;從描寫的角度說,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從描寫的方法說,可以分為白描、工筆、動態描寫、靜態描寫、對比描寫、反襯描寫、夸張描寫、內心獨白等。我們僅介紹幾種最常見的描寫方式。整體描寫與細節描寫整體描寫:整體描寫是從整體出發,對描寫對象作整體的描繪和刻畫,使讀者對描寫對象有個總體的印象。細節描寫: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情節;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對人物性格、肖像、語言、行動、心理及環境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按描寫內容分,有以下幾種:場
3、景細節描寫、服飾細節描寫、語言細節描寫、動作細節描寫、心理細節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具體表現在: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節;創造典型的環境,烘托環境氣氛,渲染人物心情;揭示主題思想。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直接描寫:直接描寫又稱“正面描寫”, 與間接描寫相對,是作者從正面的角度,對人物的肖像、心理、語言、行動以及對事件、環境、氣氛等進行直接而具體的描繪。直接描寫可使描寫對象具體可感,獲得直觀、鮮明、真切的藝術效果。間接描寫:間接描寫,又叫側面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白描與細描(工筆)白描:也叫素描,本
4、是中國畫純用墨線而不著色勾勒物象的技法,借用到寫作中是指不用更多的渲染,不以華麗詞藻修飾,更不用曲筆陪襯,而以樸實的文字準確描寫出生動的文學形象。這是一種如魯迅所說的“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的描寫方法。它不寫背景,只突出主體;它不求細致,只求傳神;它不尚華麗,務求樸實。細描:也叫工筆描繪法,這原是繪畫的一種用筆方法,這種方法講求工整、細致、纖毫畢露。借用到寫作中,細描是指對描寫的事物進行逼真地、細致如微地精雕細刻。例如,紅樓夢中對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描寫,就是采用的這種方法。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靜態描寫: 指像畫家畫靜物寫生似地描寫對象(景物或人物)在靜止中的狀態,靜態描寫應注意不
5、要過于細致,以免使讀者感到呆板、冗長而影響可讀性。 動態描寫:指描寫對象(景物或人物)在運動中的狀態。藝術創作中離不開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點面結合所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特征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點面結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合。“點”,可以突出重點,體現深度;“面”,可以顧及全局,體現廣度。點面結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最充分地表現思想,抒發感情。虛實結合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托為
6、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已逝之景(境),設想的未來之境。“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中心的。觀察角度的變化描寫要有層次性,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
7、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官,能更全面細致地突出描寫對象的特點。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總之,景物描寫,只有不拘一格,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觀察,詳盡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意象組合:通過精選的特定意象的組合,形成一幅整體畫面,簡練集中,為抒發特定感情渲染氣氛,有力地烘托作者特定的主觀感情。使用疊詞:增強韻律感,起強調作用。用疊詞寫景,景物形象生動;用疊詞抒情,情感強烈深沉。(2)抒情抒情是指用來表現和抒發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觀感情的表達方式。抒情的作用是:以情動人,感染讀者。創設情境,深化
8、主題。顯示基調,貫通文脈。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愁緒。間接抒情間接抒情,詩人們往往借助多種修辭藝術,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懷、用典抒情、即事抒懷等。A.借景抒情:a.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b.以景襯情:正襯和反襯,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B.托物言志:作者借助對某種事物的刻畫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種品格志向。C.移情:移情就是將人的情感轉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與人同喜同悲。D.借古抒懷:借助對古
9、代人、事、物的描繪,或借古諷今,諷喻現實,諷諫朝庭;或懷古傷今,感嘆自身懷才不遇等。E.用典抒情: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或諷刺時事。 F.即事抒懷:即敘事抒情,寓情于事,在古風作品中比較常見。G.寓情于理:通過議論來抒發感情。(3)常見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比喻】 是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或渲染,使事物生動、具體,引發讀者聯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是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描述,化繁為簡,把陌生的東西變為熟悉的東西,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形象化。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并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比擬】增加了語言的生動性和形
10、象性,可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運用比擬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讓人倍感親切;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增強人們對它的厭惡感。【借代】以簡代繁,特點鮮明,突出形象,具體生動,引人聯想。 【夸張】深刻地表現出作者對事物的感情態度,引起讀者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創造氣氛,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質和特征,給人以啟示。【排比】 句式整齊,節奏勻稱;文意貫通,語勢強勁;條分縷析,說理嚴密透徹;節奏鮮明,抒情酣暢淋漓。 【對偶】整齊勻稱,節奏鮮明;音調鏗鏘,富有音樂美;便于吟誦,易于記憶;表意
11、凝練集中,概括力強,抒情酣暢。 【設問】提醒注意,引導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有變化,掀起波瀾;有時出現在篇首或句首,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反問】語氣強烈,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能激發讀者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反問連用,表達的思想內容更深刻,語氣更強烈。【反復】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而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所要表達的側重點在于重復的詞語或句子上。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通感】化抽象為形象,易于理解;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想;不拘一格,行文活潑;準確表達,含意深
12、遠;充實詩文的意境,構成特殊的藝術美。【雙關】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或音近)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語言表達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系。【互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主人下馬客上船”等。辭約義豐,擴大了詩句的容量;含蓄凝練,耐人尋味,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有整齊對稱的結構美。【移情】為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
13、,有意識地賦予客觀事物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并不存在的特性,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移情。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運用移情修辭手法,首先將主觀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體,能夠更好地表達人的強烈感情,發揮修辭效果。【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來的意思,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列錦】“列錦”又稱“列詞”,指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圖像,用以烘托氣氛,創造意境,表達情感的一種修辭手法。如溫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雞聲茅店月
14、,人跡板橋霜。”全句由十個純名詞構成六個意象,疊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畫面:殘月高懸,雄雞清聲;茅房客舍,思歸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來趕路,誰料,板橋橫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整句詩僅由疊加的六個意象來突出“早行”二字,不著一閑詞,盡得“早”之風流韻味。(4)表現手法【象征】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聯想和想象】多為浪
15、漫主義詩人所采用。把現實與夢境、仙境、幻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大膽豐富的想象也常表現為夸張手法的運用。使事物生動,升華主題,點明中心。【渲染】渲染是用各種表現手法著重描寫,以加強氣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題的描寫技法之一。渲染的對象主要是環境、氣氛、事件和人物。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復、排比、層遞、摹寫等。渲染的原則在于應圍繞一個中心進行鋪陳,不應過度追求濃詞艷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直接摹繪及側面間接烘托。【鋪墊】鋪墊是為主要人物出場或主要事件發生創造條件而著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寫手法之一。鋪墊是主要情節蓄積、醞釀的過程。鋪墊是主要情節的基石,能增加情節張力,制造懸念,使情節具有合理性。【襯托】
16、用甲事物來陪襯乙事物的一種修辭方式,一般為了突出自己所要描寫的對象,用與之相關、相近或相對的人或事作陪襯,起到洪云托月的效果。有正襯、反襯。反襯包括:以動襯靜、以靜襯動,以虛寫實,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用典】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能夠起到含蓄、洗練、委婉等作用,同時,增強作品意蘊,豐富作品內容,引發讀者豐富的聯想。一般而言,古詩詞中的用典有以下幾種情形:點化前人語句,引用神話故事,運用歷史故事。【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的、矛盾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比興】比
17、興是古代詩歌的常用技巧。朱熹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通俗地講,“比”就是比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即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比”與“興”常常連用。(5)結構【抑揚關系】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欲揚先抑,又叫先抑后揚,即文勢先下抑后上揚,或文意先貶抑后褒揚,猶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頂。欲抑先揚,又叫先揚后抑,即文勢先高揚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揚后貶抑,好像瀑流,從高處飛瀉而下。似貶實褒,對值
18、得歌頌的對象不正面褒揚,而寓褒于貶,正話反說,用貶抑的語氣來褒揚,看似貶抑實為褒揚。似褒實貶,對應該貶抑的對象不直接貶抑,而寓貶于褒,反話正說,用褒揚的語氣來貶抑,看似褒揚實為貶抑。【伏筆、照應】伏筆,是在文章的故事發生前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種暗示性的鋪排,當事件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再予以“響應”的寫作技巧。伏筆,是文章峰回路轉、達到情節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筆能起到暗示、點題、溝通文章內部聯系,逆轉人物關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順、合情合理,往往能讓人產生會心一笑、心靈共鳴或意外感悟等閱讀驚喜;同時能使文章出色生輝,具有獨特魅力。照應,是篇章間對伏筆的呼應。一篇文章要有頭有尾,前后內容要有內
19、在聯系。前面交待過的話,后面得有照應;后邊要照應的話,前邊得先有個交待。這樣,文章前后才能貫串,使讀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脈絡。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溱。照應的種類:首尾照應,開頭與結尾的照應;扣題照應,圍繞主題反復照應;伏筆照應,先設伏筆,后予交代的照應。在一些詩歌中,詩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對照的方式,來抒發自己或他人情感。【卒章顯志】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句,表達詩人要自由自在、馳騁閑放、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難尾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達實現理想的豁達。【以小見大
20、】以局部見全體、以有限見無限,通過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們的生活體驗,達到以小見大。【以景結情】它可歸于結構技巧一類,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結束詩句,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可以使讀者從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產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開門見山】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直截了當談本題,不拐彎抹角。【曲筆入題】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使詩歌更含蓄。曲筆入題,不馬上就觸到本題,開頭先來一個發端。運用得好,會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重章疊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
21、構形式反復詠唱,語言更具有音樂美,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首句標目】開宗明義,直接點題。白居易說:“首句標其目”(新樂府序)。這個“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運用這種方法開頭,就為全文指明了“航標”。【過關訓練】一、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2題詠 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 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注】西陸:指秋天。南冠:語出左傳,即楚冠,這里是囚徒的意思。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首句以蟬聲來逗起客思,詩一開始即點出秋蟬高唱,入耳驚心,引發了在獄中的詩人對家園的深深懷想。B頷聯“白頭吟”三字,一則借卓文君的
22、白頭吟表達內心的哀怨,二則與“玄鬢影”相對,寫出自己年老。C頸聯兩句明詠秋蟬,暗寫自己,前句寫自己受拖累太多而無法進身,后句寫自己的諫言因進諫者太多而無法讓皇帝聽到。D秋蟬餐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堪稱“高潔”。“高潔”而“無人信”,可見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誣獲罪,極為憤懣。1C【C項,“前句寫自己受拖累太多而無法進身”錯,“露重”“風多”言環境險惡;“飛難進”言難以進取。“露重”“風多”又特指政治環境險惡;“飛難進”又特指詩人在人生仕途方面難以進取。“后句寫自己的諫言因進諫者太多”錯,“響易沉”言聲音難以發出,特指自己的言論難以發出。】2請結合詩句內容,賞析本詩的藝術手法。2托物言志,借“秋蟬”這
23、一典型意象,表達自己高潔的心志;比喻,以蟬自比,用秋蟬的生存環境比喻自己的當下困境;用典,使用了“南冠”“白頭吟”這兩個典故來表現自己的處境和心情。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34題寓驛舍 陸游閑坊古驛掩朱扉,又憩空堂綻客衣。九萬里中鯤自化,一千年外鶴仍歸。繞庭數竹饒新筍,解帶量松長舊圍。惟有壁間詩句在,暗塵殘墨兩依依。【注】驛舍:作者題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館于是。”晉代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中詩人用“閑坊”“古驛”“空堂”,對“驛舍”進行描寫,營造了一種荒涼幽寂的氣氛。B頷聯用鯤化鵬和丁令威化鶴的故事,既表明詩人舊地重來,又蘊含了奮發有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C頸聯中“數竹”“量松”指出了歲月如流,時光飛逝,間接抒發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D尾聯回應首句,寫壁間題詩舊跡,以“暗塵殘墨”回應“閑坊古驛”,使得全詩感情沉郁而強烈。3B【 B項,“奮發有為和超然物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寶馬汽車銷售基礎培訓
- 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期末滿分押題】夯實基礎培優卷(輕松拿滿分)(考試版)
- 發熱病人中醫護理
- 2024中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人員1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七年級生物上冊 2.4.1生物的分類方法教學設計 (新版)濟南版
- 全國閩教版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電子表格數據的統計》教學設計
- 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 1.1 我的家在哪里 從社區看我家 教學設計
- 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五章 燃料 5.3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法教學設計 (新版)粵教版
-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七單元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教學設計
- 短期培訓畢業交流會
- 洗滌機械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安防視頻監控鏡頭市場競爭態勢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 電信行業用戶欠費催收策略與措施
- 銀行資格考試分析與策略試題及答案
- 多式聯運風險管理與優化-全面剖析
- 2025年博士思政面試題及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七一華源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題(含答案)
- 專題12 將軍飲馬模型(解析版)
- 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實驗學校等校聯考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 GB/T 25020.1-2025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支柱第1部分:鋼支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