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農業--高端生態_第1頁
保山農業--高端生態_第2頁
保山農業--高端生態_第3頁
保山農業--高端生態_第4頁
保山農業--高端生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保山農業 高端生態 入刊理由:走過跌宕起伏的特色產業之路,在求變、破局、突圍和超越中,保山農業呈現出一抹奪目的亮色,為保山市經濟社會的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高原特色農業逐漸成為保山廣大農民群眾的可靠收入來源。獨特優勢產生的產業效應,讓農民群眾感受到了特色農業結出的財富果實是如此的真切。 保山的氣候是其最大、最值錢的優勢,這一優勢生產出的特色農業“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這也是保山最亮麗的名片之一。保山全力用好也用足這一優勢,擦亮這“四張名片”,打造

2、優勢特色農業和生物產業,力求把保山建成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菜園、花園、果園、保健園”,彰顯保山生態文明建設的獨特內涵,引領世人集體認同保山綠色有機農產品和生物制品“安全健康、綠色生態、優質高端”的良好形象。 保山立體氣候明顯,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年降雨量1400毫米,森林覆蓋率62%,素有“滇西糧倉”的美稱。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世界動植物南北交匯走廊”“物種基因庫”“自然博物館”“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保山生物產業特色明顯,糧食、煙草、畜牧、蔗糖、茶葉、核桃、蠶桑、蔬菜、紅花油茶、石斛、咖啡等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保山還是全國重要的蔗糖、茶葉、核桃、蠶桑、蔬菜、咖啡生產加工基地和全國最大的晾曬

3、煙生產加工基地。 資源稟賦顯獨特 保山位于云南省西部,外與緬甸山水相依,內與大理、臨滄、德宏、怒江四州市相連。早在兩千多年前,保山就是南方絲綢古道的要沖,著名的中印公路穿境而過,從保山騰沖國家級猴橋口岸到緬北重鎮密支那僅有131公里,500多公里可達印度雷多。保山同時面對猴橋、瑞麗、畹町、清水河和片馬五個國家級邊境口岸,相距于190-280公里范圍內的居中位置,是中國通向南亞、東南亞和印度洋的重要國門和橋頭堡。保山處于昆明至瑞麗輻射緬甸皎漂、昆明至騰沖輻射緬甸密支那連接南亞這兩大通道、兩大經濟走廊的關鍵點,由開放末梢變為開放最前沿,成為“中國走向南亞的第一市”。優越的區位優勢,使保山成為首屈一

4、指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優勢地域。 保山市處于云南省西南部季風氣候區,氣候類型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共7個氣候類型。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年均氣溫14.8-21.3,最冷月平均氣溫8.2,最熱月平均氣溫21.3,年極端最高氣溫32.4,年極端最低氣溫-3.8。其特點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早冬晚,四季如春,區內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535米,哀牢山緯度以東和以西氣溫有差別,具有暖冬優勢,氣候條件比昆明更好,是當之無愧的“春城”。全年日照時數2076.6-2354小時,年均降雨量746.6-2095.2毫米,

5、光熱充足、雨熱同季、雨量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特別適宜發展茶葉、咖啡、蠶桑、蔬菜、水果、甘蔗、透心綠蠶豆等特色產業。 保山市是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區域之一,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多處發現水稻、玉米、甘蔗、茶樹、桑樹等植物的野生種。特別是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被學術界盛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自然博物館”,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云南山茶、杜鵑、蘭花、木蘭、報春、百合、龍膽、綠絨蒿等八大名花的故鄉;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80余種。優良豐富的種質資源和物種基因,為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拓展延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蘇帕河、檳榔江、龍川江水電開發已全面展開,一批外向型加工制造企業正在崛起。借助地緣、資源

6、、人緣“三駕馬車”,以及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橋頭堡”建設的深入推進,保山不僅是連接我國內地與東南亞的橋梁,又是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一塊跳板,讓保山真正成為最直接面向西南開放重要的交通門戶樞紐、產業拓展基地、經貿服務平臺、人文交流窗口和云南省重要的經濟增長地。 特色農業出亮點 近年來,保山市委、市政府積極應對持續干旱、宏觀經濟下行等不利因素,著力構建和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大力推動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快發展。 一是“滇西糧倉”建設再創新成績。按照“穩定面積、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增加總量”的

7、總要求,積極發展糧食生產。2013年,保山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人均占有糧食居全省第二位。保山市榮獲“云南省糧食生產先進單位一等獎”。隆陽區獲得2013年“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隆陽、施甸、騰沖、龍陵、昌寧5區、縣全部獲得“云南省糧食生產先進單位”三等獎。保山“滇西糧倉”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為把云南省建成全國重要的高原糧倉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特色經作物發展取得新突破。通過努力,保山茶葉種植面積居全省第四位,總產量全省第三位;昌寧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產量、產值在全省位列前茅;高黎貢山生態茶莊園建設順利開工,將有力推動茶葉產業邁入發展快車道;“極邊烏龍、珍稀白茶、紫娟功夫茶、鳳溪玉葉”

8、等茶葉品牌進入浙江、福建、廣東等高端茶葉市場銷售,“昌寧紅、永昌紅”紅茶出口到歐洲市場;高黎貢山茶葉淘寶網一年銷售300多萬元,成為保山農產品電子銷售業績的排頭兵。蠶桑種植面積、產繭量、總產值穩中向好發展。利根絲綢有限公司目前仍然是全省蠶桑產業惟一的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產品遠銷歐美市場。蠶桑產業推廣的省力化活動蠶臺、方格簇養蠶新技術使用率全省第一,蠶種繁育能力30萬張,全部實現蠶種自主供應。重點打造的79個蠶桑重點村戶均增收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高537元。蔬菜產業促農增收明顯,2013年冬天,部份省外城市遭受冰雪低溫災害,保山冬早蔬菜價格高位銷售,西紅柿、辣椒、無筋豆、黃瓜等冬早蔬菜

9、暢銷國內大中城市,成為菜農的“錢袋子”。小粒咖啡獲得國家農業部地理標志登記認證,并遠銷德國、新加坡、日本、韓國市場。石斛、紅花、伏苓、續斷、滇龍膽等中藥材種植發展較快,并初步形成規模。美洲大蠊加工提取的“心脈隆”注射液投入生產,并在北京、江蘇、南京等大中醫院推廣使用。 三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邁出新步伐。保山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06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39戶。2013年,農產品加工總產值89.7億元,比2012年增長17.4%。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總產值連續3年兩位數增長,農產品加工能力有效提升,品牌效益開始凸顯。有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9個合作

10、社獲“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總數達到19個。小粒咖啡莊園、“昌寧紅”茶味莊園等一批具有保山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精品莊園正在抓緊規劃和建設,標志著我市現代農業莊園建設正式啟動。 四是淡水漁業發展取得新成效。保山的“綠色稻米與生態魚”種養初步形成規模。羅氏沼蝦、福瑞鯉、鱒魚、鱘魚等特色養殖試驗示范取得新進展,共投放種苗200多萬尾,養殖面積1000多畝。水蛭養殖526畝,水蛭產量65噸,加工水蛭凍干粉2噸,產值1400萬元,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 五是開放農業發展再上新水平。保山先后組織了74戶次企業參加香港高原特色農業推介展、上海中秋保山農產品推介展、第九屆昆明農博會和山東中國茶葉博覽會

11、等展銷會。展示400多個保山農產品,簽訂意向性協議100余份,協議金額8000多萬元。通過展示展銷,有效提升保山農產品知名度,增強市場占有率。還組織了農業科技專家參加市人民政府組織的緬甸克欽邦水稻種植樣板項目實地考察,加強了對緬農業合作交流,增進與緬甸的睦鄰友好合作。保山積極對外協調溝通,新增3個農產品為“云南省名牌農產品”。隆陽區潞江鎮新寨村、騰沖縣馬站鄉新華社區被評為“全國第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六是農民生產生活水平邁上新臺階。保山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三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個百分點,實現“十連快”。保山市獲得云南省政府農民增收先進單位一等獎。保山市的農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

12、村沼氣池建設步伐加快,特別是在隆陽區金雞鄉東方村建成全省首個秸稈大型沼氣集中供氣工程,并通過省級驗收,為美化農村環境、保護生態、節能減排和美麗鄉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農村居住環境明顯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七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有了新舉措。保山的五縣區第一次配置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流動檢測車,并投入使用,實現了保山首次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動態流動檢測。保山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測試中心主體工程基本建成,檢驗測試能力將有效提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面積、產量、產品呈現增長態勢。保山甜柿、龍陵紫皮石斛、龍陵黃山羊、保山透心綠蠶豆獲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8

13、個蔬菜產品獲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補齊短板籌發展 保山在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同時,但還是不免各類問題的出現: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資金投入不足、極端天氣增多、等困難依然存在。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二是糧食生產持續增收的形勢不容樂觀。保山市糧食生產已經實現“十連增”,2014年要繼續保持糧食生產高位爬坡、再奪豐收,壓力較大。三是市級財政資金有限,面對今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涉外農業發展等多項農業農村改革任務,開展工作難度較大。四是農民持續增收形勢依然嚴峻。近三年來,保山市農民人均純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但家

14、庭經營性收入占60%以上,財產性、工資性和轉移性收入比重不高,農民持續增收后勁不足,任務艱巨。五是農業法律法規種類較多,但可操作性不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重點在鄉鎮,但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無機構、經費、人員,監管工作比較薄弱,農業執法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要克服這類困難,補齊短板,實現保山高原農業的長足發展:一要狠抓重點項目建設,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切實抓好以交通、農田水利、能源、生態環保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爭取并實施好千億斤增糧、油料和糖料基地、優質畜產品基地、中低產田地改造、煙水配套、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等項目,以中低產田地

15、、低產茶園、低產蔗園、低產桑園、低產咖啡園改造為重點內容,以土地平整、水利配套、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為重點措施,提高耕地產出能力,夯實糧食安全保障基礎。 二要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強化對“三農”的支持和保護。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完善財政支農政策,增加“三農”支出,公共財政堅持把“三農”作為支出重點,基建投資繼續向“三農”傾斜,優先保證“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拓寬“三農”投入資金渠道,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貼息、獎勵、風險補償等措施,帶動金融和社會資金更多投入農業農村發展。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及時足額安全兌現強農惠農富農補貼,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推進金融創新服務“三農”

16、試點工作,確保“三農”貸款增長高于全市貸款增速。努力提高上報項目“審批率”,爭取國家和省級農業項目更多地落戶保山。 三要抓牢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緊扣糧食安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強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培植工作,鞏固提升油料、茶葉、咖啡、煙草、甜柿、蠶桑、甘蔗和畜牧產業。 四要創新農業農村發展機制,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積極培育新型農業主體。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推動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以調整結構、提質增效為重點。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高標準抓

17、好重點農業園區規劃,認真做好隆陽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潞江壩現代農業文化體驗區、騰沖縣現代農業界頭示范園規劃。按照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要求,推進現代農業莊園建設,爭取列入省級精品莊園。加強農業合作交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利用各種渠道全方位、寬領域開展宣傳,引企入保,積極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支持市內企業開展境外農業合作,進一步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 五要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緊緊抓住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的機遇,多層次、多渠道、分專業開展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建立農業科

18、技成果快速轉化通道,幫助和指導農戶推廣應用新良種、新技術、新肥料,為增產增收奠定基礎。積極推廣10項增糧科技措施,抓好良種推廣、水稻和玉米集中育秧育苗、旱育秧、高產創建、間套種、測土配方施肥、覆膜覆蓋、水稻機插秧、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晚秋作物種植、水改旱等科技措施的推廣。加大農業科技培訓力度,重點培訓良種良法、病蟲害防治、健康養殖、農機農藝融合、儲藏保鮮等現代農業知識技能,著力培育一大批種養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突出發展現代農業這個核心內容,開展從種到收、從生產決策到產品營銷的全過程培訓,留住一批擁有較高素質的青壯年農民從事農業,吸引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穩定和壯大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 六要注重源頭治理和產銷全程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堅持標準化生產與執法監管兩手抓,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把住農產品生產環境安全關,加強耕地重金屬等污染和生產用水污染的治理,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通過開展種子、農藥、獸藥、飼料等專項整治,控制農業生產投入品源頭污染。大力開展蔬菜和茶葉標準園、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水產健康養殖等創建活動,從生產環節切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省級以上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