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區域金融發展研究及建議(共15頁)_第1頁
城市群區域金融發展研究及建議(共15頁)_第2頁
城市群區域金融發展研究及建議(共15頁)_第3頁
城市群區域金融發展研究及建議(共15頁)_第4頁
城市群區域金融發展研究及建議(共15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16長株潭城市群區域金融(jnrng)發展研究及建議一、引言(ynyn)(一)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jngj)增長關系簡述金融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已為現代經濟發展史和現代經濟增長理論所證明。金融活動主要作用在于分配資金。而在資金存量與流量的相互作用上,它首先作用于資金流量,進而再作用于資金存量。通過此傳遞過程,區域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其傳遞機制可簡述如下:金融活動影響儲蓄和投資,儲蓄和投資影響資金流量結構,再影響生產要素的區域分配結構,最終影響到區域經濟增長。同時區域經濟增長促進區域金融的發展。在現代貨幣信用經濟條件下,基本經濟狀況決定和支配著金融資源的

2、供求及其平衡。國民經濟運行對金融資源分配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為經濟規模擴大,而經濟規模的擴大不但會引起金融資源供給與需求規模的相應增長,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金融產業的發展。同時,區域金融效率還要受到區域經濟結構的影響。經濟結構的變化不僅可以引起金融資源需求結構的變化,從而改變融資結構,影響金融效率,而且還可以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狀況,從而引起金融資源供給結構的變化,進而影響金融效率。(二)長株潭城市群規劃中金融支持體系建設的重要性長株潭城市群于2007年獲批“全國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湖南的改革和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長株潭城市群乃至全省經濟與社會發展迎來了重大機遇

3、。而“兩型社會”的建設需要強勁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作為支撐,而高速的經濟增長是離不開發達完善的金融體系的。因此在長株潭城市群規劃中,金融支持體系的建設也就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大致可以從一下四個方面去考慮。1.資本形成機制區域經濟發展,有足夠的儲蓄是資本積累的關鍵。首先,金融體系通過部門擴張,降低交易成本,使其能夠動員大量的社會閑散資金,提高邊際儲蓄總量;其次,通過金融創新提供流動性強、安全性高、收益穩定的金融工具,改善儲蓄結構,提高儲蓄傾向;最后,金融部門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流動性資產持有量,增加生產投資比例。2.區域融合(rngh)機制完善(wnshn)的金融體系對區域組織的演化具有重要

4、作用。它影響區域產業結構和組織形式。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的多樣化,為信用擴張(kuzhng)提供完備手段,促進資本的轉移和集中,推動企業集團化、產業區域化發展,加速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區域組織演化,促進區域經濟快速增長和轉型。3.資金導向機制金融體系將分散的資金市場融為一體,使資金在整個社會實現重組和分配;同時,金融體系利用自身信息優勢,監督優勢,將資金引導向那些預期收益好、發展好、發展潛力大的區域、行業和企業,從而提高資金使用率。4.促進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升級金融體系的存在和發展,在其滿足融資能力的同時,通過風險分散管理,可以影響資金對高新技術產業的供給,從而推動區域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合理化,

5、促進經濟的增長。長株潭城市群作為“兩型社會”的實驗區,與以往的經濟特區不同就在于,它不僅要推動經濟在量上的快速增長,而且要求合理有效的配置利用資源,尋求與自然生態社會和諧發展的產業結構和增長方式。而金融體系的強大功能和在經濟建設中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使得建設一個完善的金融支持體系是實現“兩型社會”的一個必要條件和重要步驟。(三)論文的結構及研究重點本文首先提出區域金融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的增長是相互促進共同作用的,由此可以看出在長株潭城市群規劃中的金融支持體系的建設,對于建設長株潭城市群的經濟和“兩型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接著本文選取了人均GDP、金融相關率(FIR)和存貸款轉換率(SLR)為指標

6、對長株潭城市群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金融發展現狀作了考察分析評論。最后對促進長株潭區域金融的發展提出了建議本文的研究重點在對長株潭城市群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金融發展現狀的考察和分析,以及提出的相關政策建議。二、區域金融發展(fzhn)研究述評(一)國外研究(ynji)及國內研究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由來已久。現代經濟學一般認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存在密切的關系,但在二者的因果關系上存在分歧。早在1911年, Schumpeter就指出了一個國家金融部門的發展對該國人均收入水平和增長率的積極效應,認為一個運行良好的金融系統對經濟的長期增長有促進作用。這一論斷后來也得到了Goldsmi

7、th實證研究的支持。1969年, Goldsmith分析了35個國家從18601963年間的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問題,得出了“經濟與金融發展之間存在著一種粗略的平行關系”的結論,但是他的研究并沒有確定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之后, Mckinnon和Shaw分別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論(lln),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逐漸成為發展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King和Levine(1993)、Levine和Zervos(1998)、Levine,Loayza和Beck(2000)也從實證的角度證明,金融發展與隨后的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性。但是,也有經濟學家對此

8、提出異議。如Lucas(1988)認為經濟學家們過分強調了金融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他認為經濟發展會創造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這種需求導致金融部門的發展,因此是經濟增長帶動金融發展而不是金融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從目前的研究態勢看有金融結構論、金融深化論、金融約束論、金融功能論以及金融法系論等五種代表性的理論觀點,分別就金融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的機制提出了不同的理論解釋。在國內,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實證層面,談儒勇(1999)對金融中介,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金融中介體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有顯著的、很強的正相關關系。韓廷春(2001)的實證分析結論認為技術進

9、步與制度創新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最關鍵因素;金融深化理論與利率政策必須與經濟發展過程相適應;不能單純追求金融發展與資本市場的數量擴張,應更加重視金融體系的效率與質量。譚艷芝、彭文平(2003)將引起經濟增長的因素分為量(儲蓄、投資、資本積累)和質(投資效率、TFP)兩類,采用1978-2001年的數據實證分析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結果表明,金融發展對投資和資本積累的影響顯著為正,但對經濟增長的質的因素影響顯著為負或不顯著,因而綜合起來,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率的影響不顯著。周立、王子明(2002)將研究的范圍擴展到省區層面上,通過對中國各地區19782000年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

10、究,發現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金融發展差距可以部分解釋中國各地區經濟增長差距。劉仁武(2002)研究了海南金融發展狀況,按照Goldsmith(1969)的思路,構建了描述地區金融發展的指標和理論體系,提出了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搭配問題。此外,黃湘雄、咼玉紅(2004)對廣東區域金融的發展狀況作了實證研究。(二)區域(qy)金融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有關金融發展水平的衡量方法,經濟學家們最常用的是麥氏和戈氏這兩種指標。Mckinnon(1973)著重研究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在衡量一國的金融增長時,主要使用貨幣存量與國民(gumn)生產總值的比重作為標尺。并認為“貨幣負

11、債對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向政府和私人部門提供銀行資金的鏡子看來是經濟中貨幣體系的重要性實際規模的最簡單標尺”。即M2GNP。它指銀行貨幣負債對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貨幣化程度越高,金融深化特征越明顯,金融發展越快。M2在我國目前的金融統計中包括:市場貨幣流通量即現金、單位活期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由于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又由于現金、單位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占了M2的絕大部分,所以在衡量貨幣化程度時,一般把M2定義為現金、企業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和居民儲蓄存款之和。Goldsmith(1968)則創造性地提出了衡量一國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水平(shupng)的存量和流量指標,其

12、中最主要的是金融相關比率(FinancialInterrelations Ratio, FIR)。金融相關比率是指“某一時點上現存金融資產總額(含有重復計算部分)與國民財富實物資產總額加上對外凈資產之比”。通常國內學術界在計算金融相關比率時,一般采用銀行的存貸款之和比國內生產總值這是因為,中國的主要金融資產集中在銀行,而銀行最主要的負債和資產是存款和貸款。具體公式(gngsh)如下:FIR=(S+L)/GDP其中,FIR表示金融相關比率,S表示存款(cn kun)總額,L表示貸款總額,GDP表示國內生產總值。國內有很多學者繼續沿用戈式指標,針對中國的主要金融資產在銀行的特性,提出以存貸款之和的

13、定義替換金融資產價值,如謝平(1992)、張杰(1995)、易綱(1996);李廣眾和陳平(2002)、周好文和鐘永紅(2004)采用私人信貸(Pri)作為金融中介的效率指標;錢方明,孫克和湯鐘堯(2008)使用全部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Fir)來衡量區域經濟(jngj)金融化程度、人均金融機構仔貸款余額(Perce)來衡量區域金融資源占有情況、金融中介貸款與存款的比率(CD)來衡量區域金融的效率。三、長株潭城市群區域金融發展現狀考察(一)金融經濟指標的確定本文根據數據的獲得和研究的方便性原則,選取合適研究區域金融發展的兩大指標。FIR金融相關比率,銀行存貸款總額占GDP的比重

14、,這一指標不僅可以反映出銀行經營規模的擴大速度,還能反映出資金配置方面銀行在國民經濟中的活躍程度。SLR存貸款轉換率(貸款總量/存款總量),這個指標用來衡量銀行將存款轉換為貸款的效率,能夠有效檢測銀行的工作效率,同時較好的反映銀行的資金配置能力。經濟增長一般用國民生產總值GDP來衡量,考慮到人口增長因素的影響,本文采用的增長指標是人均GDP,相應的經濟增長率指標就是人均GDP的增長率。(二)區域金融經濟現狀考察結合長株潭城市群20012007年經濟金融發展(fzhn)的指標數據,我們可以對區域的金融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考察。1.經濟產業發展(fzhn)現狀從圖1可以(ky)看出自2001年長株潭地

15、區經濟步入新的經濟周期,人均GDP高于全國人均水平,且經濟增長速度也略快,整體呈一個上升的良好發展態勢。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長株潭人均GDP全國人均GDP圖1:長株潭地區及全國人均GDP與相關的經濟區域相比,長株潭人均GDP較高,但在經濟總量上任然處于下游,而且差距有擴大的趨勢。表1 全國有關經濟區域GDP對比(2005年、2006年)經濟區域 2005年 2006年GDP總量(億元)人均GDP(元)GDP總量(億元)人均GDP(元)長三角地區33859289013952633640 成渝經濟區90

16、0011250980012213中原城市群5914.82147417084.3817603武漢城市圈3996.4129584604.9314826長株潭城市群2410.8817396.82818.0121300 由圖2可以(ky)清晰的看到在產業(chny)結構方面,第二、三產業的整體增加值大幅高于第一產業,且從表3可見第三產業一直保持著對國民經濟的強有力支撐,第一產業占比逐年下降,產業結構逐步優化。2006年長株潭城市群第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9.2:45.8:45.0,同期全省為17.8:41.7:40.5。說明長株潭地區(dq)第二、三產業相對全省而言是比較發達的,表明工業基礎好,服務業也

17、發展較快。由于三市的產業結構水平較優,也帶來了較好的投入產出效益。2006年長株潭地區的人均GDP已達2.13萬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按國土面積計算,三市平均每平方公里GDP產出率達到1006萬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2.85倍。表2 長株潭城市群產業結構變化情況 單位:%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第一產業占比12.411.09.910.59.99.2第二產業占比40.240.842.743.344.245.8第三產業占比47.448.247.446.245.94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12002200

18、32004200520062007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圖2 長株潭城市群產業發展情況2 長株潭城市群產業發展情況2.金融業發展現狀考察(1)銀行存款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長株潭地區區域金融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首先,金融機構(jn rn j u)存貸款余額大幅增加。就長沙市而言,各家商業銀行為擴大經營規模和銀行利潤,都非常注重存款業務的增加。200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jn rn j u)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2756.80億元,同比增長(zngzhng)18.71%,比上年的增幅提高0.2個百分點,保持了快速增長。其中,企業存款1119.62億元,增長23.5%

19、,占存款總額的40.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企業存款增長明顯加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093.0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5%,占存款總額的39.6%,比上年降低1.5個百分點。在企業存款中,活期存款余額846.73億元,同比增長27.5%;定期存款余額272.89億元,同比增長12.6%,活期存款的增長快于定期存款。在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中,活期存款余額452.15億元,增長23.4%,占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41.4%,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定期存款余額640.89億元,增長9.0%,占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58.6%,比上年下降3個百分點。企業存款增長加快及活期存款大幅增加,說明企業貨

20、幣資金流出流入規模增大。居民定期存款份額的減小,活期存款份額的提升為長沙市啟動居民消費、挖掘民間資金提供了較好的資金條件。圖3為長株潭地區本外幣存貸款總量變動趨勢。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本外幣存款總額本外幣貸款總額圖3 長株潭地區本外幣存貸款總量變動情況(2)保險業保險市場不斷發展壯大,保險密度顯著提高。2007年,長沙市保險業快速發展,一年中共有5家保險公司入駐長沙市,全市保險公司達到21家。全年保費收入達到35.52億元,同比增長19.9%。全部保費收入中,人身險保費收入25.74億

21、元,增長22.1%;財產險保費收入9.78億元,增長14.3%。保險密度(全市人均保費,按常住人口計算)為552元,比上年增加85元,保險深度(全市保費總收入與GDP之比)為2.0%。2006年,保險公司支付各類賠款和給付9.69億元,增長24.9%,其中人身險3.51億元,增長36.6%,財產險6.18億元,增長19.2%。保險業的各類賠付為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解除了后顧之憂,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保險事業的保駕護航功能得到充分體現;長株潭地區保費收入總額(單位:億元)010203040506070809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圖4 長株潭地區(dq)保險費收

22、入總額(3)證券(zhngqun)和期貨業目前(mqin),注冊地在長株潭地區的證券公司共有3家。2006年,3家證券公司通過政府注資、老股東增資或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模式,進行了市場化重組,原有風險初步化解,違規問題得到清理整頓,基本完成了證券公司綜合治理任務。到目前為止,除恒信證券已于2005年退出市場外,其余3家證券公司多年虧損的軍面得到根本扭轉,交易量增長近1.5倍,實現利潤5.47億元。區內上市公司共29家,涌現三一重工、中聯重科、華天酒店、湘電股份、株冶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大大地促進了長株潭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大增強,資本市場形象也大為改善。2006年底各上市公

23、司總市值比年初增長近1倍。其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公司市值超過100億元。在期貨業方面通過前幾年的清理整頓,區內期貨公司業務量快速增長。2006年,區內4家期貨公司代理交易量和代理交易額大幅增長,總成交量同比增長40%,總成交額同比增長80%。(4)存貸款轉換率從表3我們(w men)可以(ky)看出長株潭城市群金融機構存款(cn kun)總額和貸款總額在逐年增加,儲蓄率也在不斷提高,金融機構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促進了經濟的快速高增長。但是存貸款轉換率(SLR)從2003年開始卻有下降的趨勢,這說明雖然儲蓄率有所提高,但是金融機構把儲蓄轉化為本地投資的能力或者意愿卻減弱了。

24、表3 長株潭城市群20012007經濟金融相關數據年份存款總額(億元)貸款總額(億元)SLR(%)人均GDP(元)人均GDP增長率(%)20011411.521063.980.7119937.8110.220021732.181523.580.74910910.679.820032191.622008.20.76712065.3110.620042640.322270.370.7301438219.220053119.972475.380.650175356.3320.720063695.52954.70.64219776.331420074360.663559.30.66324334.672

25、3資料來源:長沙統計年鑒,株洲年度公報,湘潭年度公報從表4和表5可見,目前長株潭產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是自籌資金,第二或第三位才是金融信貸資金,其后依次是財政及外資。從變化趨勢上看,金融信貸渠道資金來源總量每年仍在增加,但增速明顯減慢,在外部資金來源中的比例處于下降趨勢。其他投資、財政、外資、資金來源雖然比重不大,但增速加快,在全部資金來源中的比例處于上升趨勢。 表4 2005年長株潭固定資產投資 單位:億元長沙株洲湘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8116018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91107146房地產產開發投資2563216住 宅2281712全年新增固定資產3449254 表5 2005年長株潭固

26、定資產(gdngzchn)投資來源構成 單位(dnwi):%長沙株洲湘潭國家預算內1.53.63.5國內貸款9.411.820.3自籌資金73.86.460.2利用外資1.41.81.8其他投資13.91814.2合計100100100(5)金融(jnrng)相關比率從圖5中,可以看到長株潭地區整體的金融相關比率(FIR)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本地區的金融發展狀況不理想。這是與一個經濟水平和增長速度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區極不相符的。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發達的金融為一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的持久、快速、健康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反之,必然對地區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從2003年開始,長株潭地

27、區的金融相關比率數值開始下降,這與本地區的存貸款轉換率(SLR)是相符合的,說明銀行在資金的配置方面存在問題,因此區域金融發展的受到阻礙。單獨來看長沙市的金融相關比率(FIR),發現數值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低于想要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上海市。由此可以推斷,株洲和湘潭兩個城市的金融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導致長株潭城市群整體金融發展水平的滯后,內部城市間差距較大。00.250.50.7511.251.51.7522.252.52.7533.253.53.7544.254.54.75595969798990001020304050607年份FIR長株潭城市群上海全國長沙圖5:城市金融相關比率(FIR)

28、3 金融(jnrng)發展的不足(bz)通過對長株潭地區(dq)的考察,可發現盡管三市金融業有了較快發展,但與國內發達城市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1)長株潭地區金融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比重偏低,并呈先下降趨勢以長沙市為例,2006年長沙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3.3%和6.7%,均比2005年下降0.1個百分點。自1995年以來,長沙金融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一直低于全市經濟發展速度,金融業占GDP的比重由1994年的6.9%下降到2006年的3.3%,呈現了不斷下降的趨勢。2006年金融業增加值增加12.1%,增幅分別低于GDP和第三產業增幅2.7和1.9個百分點。長株潭地區整

29、體的金融相關比率(FIR)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金融發展水平不夠理想。從2003年開始指標存貸款轉換率(SLR)和金融相關比率(FIR)開始進入了下降的通道。在金融深化的過程中,金融機構的治理結構、激勵機制方面存在一些可改之處,也因此影響了金融水平的發展(2)貸款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信貸投放過于集中行業間增量不平衡,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未從根本上解決。如2005年湘潭市貸款余額居前十位的10家企業占全市貸款余額的50%左右,特別是工行、建行、中行在此10家企業上的放貸額占本行全部貸款比例60%以上。(3)融資渠道相對(xingdu)狹窄,間接融資比重大目前長株潭產業資金的主要(zhyo

30、)來源是自籌資金,第二或第三位才是金融信貸資金,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的比重更小。(4)金融(jnrng)生態環境不理想部分企業信用意識淡薄、惡意逃廢、懸空金融機構債務的現象時有發生,金融訴訟執行難、受償率低現象嚴重。長株潭城市群內部城市金融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影響了整體表現。四、如何促進長株潭區域金融發展的建議1 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在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持續推進中, 金融生態環境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作用日益突增。區域經濟發展作為整體經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同樣需要一個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國內外的實踐表明,短缺的資金對金融生態環境存在強烈的偏好, 優良的金融生態環境能吸引大量

31、外部資金流入,為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資金血液。因而營造好一個和諧的金融生態環境對吸引資金進行長株潭區域金融發展經濟建設以及“兩型社會”的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需要適度放松金融業的進入限制,進一步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引進外資金融機構,建立和完善私人資本市場、金融中介機構及股權市場、債權市場等,優化金融結構,提高長株潭金融機構效率。增強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供給能力,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金融服務體系,適應長株潭城市群經濟發展對多層次、多品種金融產品的需求。2 促進融資渠道多元化,構建區域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是現代市場體系中最活躍、最有滲透力的因素。它使資金在部門間、地區間、經濟單位間流動,因而也

32、是打破封閉、分割,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力工具。結合長株潭城市群的金融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積極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長株潭綜改試驗區面臨著艱巨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產業結構的調整需要技術創新的推動,風險投資基金作為高新技術的孵化器是迅速實現技術趕超戰略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積極引進發達地區的風險投資基金來發展業務。通過政府政策先行、財政資金跟進、政策性信貸資金引導、商業性信貸資金推動、民間資本投入,創建以扶持科技(kj)創新型中小企業為主要目標的風險投資基金以及產業投資基金。二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籌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長株潭地區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上市公司,需要在國內資本市場乃至國際市場上籌集更多的資金,金融部門應加強企業(qy)上市前的輔導,大力支持有條件、成長好的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多培育出符合上市公司條件的企業。三是向民間資本開放參股正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