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籍測量(cling)培訓材料名詞解釋第一(dy)章:作業(zuy)目標1.1、工作目標1、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程等要求,以“權屬合法、界址清楚、面積準確”為原則,通過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全面查清調查區土地使用權宗地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等,并按照統一的宗地編碼規則,形成完善的地籍調查成果。2、建立標準、科學、規范、現勢的土地使用權調查數據庫,構筑基礎信息平臺;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1.2、工作內容地籍工作主要包括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量、宗地編碼、數據庫建設,成果資料整理等工作。1、土地權屬調查:主要包括土地權屬狀況和界址調查,繪制宗地
2、草圖,填寫地籍調查表等。2、地籍測量: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測量、界址點測量、地籍圖測繪,地籍圖、宗地圖編制、地籍索引圖編制等。3、按照宗地代碼編制規則對調查區內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宗地以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宗地進行統一編碼。4、建立土地使用權地籍調查數據庫,實現土地信息化管理。1.3、工作內容地籍調查大致流程編寫技術設計宣傳發動試點調查物質準備技術準備組織準備地籍控制測量全野外工作底圖測繪權屬調查界址測量地籍圖、宗地圖編制數據庫建立面積量算、統計匯總檢查修改提交驗收第二章、作業(zuy)依據1、地籍(d j)調查規程(TD/T 1001-2012);2、土地登記(dngj)辦法(國土資源
3、部令第40號);3、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1995)國土籍字第26號);4、宗地代碼編制(binzh)規則(國土資廳發(2011)57號);5、土地利用現狀(xinzhung)分類(GB/T 21010-2007);6、第二次全國土地(td)調查技術規程(TD/T 1014-2007);7、城市測量規范(CJJ/T 8-2011);8、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T 73-2010);9、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09);10、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CH/T 2009-2010);11、1:500 1:1000 1:200
4、0外業數字測圖技術規程(GB/T 14912-2005);1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 (GB/T 20257.1-2007),以下簡稱圖式;13、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元數據(CH/T 1007-2001);14、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TD/T 1016-2007);15、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TD/T 1015-2007);16、數字測繪成果質量要求(GB/T17941-2008);17、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 18316-2008);18、城鎮地籍調查成果檢查驗收辦法(試行)(國家土地管理局);19、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批的、
5、適用本項目的技術設計書第三章、主要技術指標3.1、坐標系統平面坐標系:成圖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或者地方獨立坐標系,若采用地方獨立坐標系應建立與80坐標系轉換參數。3.2、高程(gochng)系統采用(ciyng)1985國家高程基準。3.3、地籍圖比例尺地籍圖比例尺:1:500;1:1000等。3.4、地籍圖分幅和編號(bin ho)地籍圖分幅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圖幅編號按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寫:X坐標在前,Y坐標在后,中間用短線連接,坐標值以km為單位,小數點后取2位;圖名以圖幅內的地理名稱取名,若圖幅內無名可取時,可利用某一相鄰圖幅的圖名加方位字“東、西、南、北”命名,如“
6、李莊東”;一個單位或一個村莊跨幾幅圖時,可在單位或村莊名后加“-1、2、3”,如“李莊-1”、“李莊-2”;還取不到名稱的,可只注圖號。3.5、地籍區、地籍子區劃分原則上采取行政界線進行劃分地籍區、地籍子區,對于范圍較大的在甲方同意條件下可按照主要道路、河流等進行劃分。3.6、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按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07)進行,填寫至二級類。3.7、計量單位(1)長度單位采用米(m), 保留兩位小數;(2)面積單位采用平方米(m2)。保留兩位小數;(3)測量控制點坐標采用米(m),保留三位小數;(4)界址點坐標采用米(m),保留三位小數;3.8、主要精度(jn d)指標(
7、1:500)1).全野外(ywi)地籍圖精度要求界址點基本精度(jn d)要求類別界址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點位中誤差界址點間距允許誤差、界址點至鄰近地物點關系距離允許誤差(cm)適用范圍中誤差(cm)允許誤差(cm)一51010城鎮街坊、農村居民點外圍界址點及其內部明顯的界址點二7.51515城鎮街坊、農村居民點內部隱蔽的界址點注:界址點對相鄰圖根點點位誤差是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點應滿足的精度要求;界址點間距允許誤差及界址點與相鄰地物點關系距離允許誤差是指各種方法勘丈界址點應滿足的精度要求。地物點點位中誤差與間距中誤差()地區分類點位中誤差鄰近地物點間距中誤差城市建筑區和平地、丘陵地2520山地高
8、山地和設站施測困難的舊街坊內部37.530注:森林隱蔽等特殊困難地區,可按上表中規定值放寬50%2).地形地籍圖高程(gochng)精度應符合下列規定:a.城市建筑區高程注記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高程中誤差(wch)不得大于0.15m。b.其他(qt)地區地籍圖高程精度以等高線插求點的高程中誤差來衡量。c.等高線插求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高程中誤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等高線插求點的高程中誤差地形類別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程中誤差(等高距)1/31/22/31森林隱蔽等特殊困難地區,可按上表中規定值放寬50%。第四章、宗地編碼宗地代碼根據宗地代碼編制規則,采用19位層次碼結構,宗地代碼編碼方法如下圖
9、:第一層 代碼6位,為縣級行政區劃。第二層 代碼3位,為地籍區(鄉鎮、街道辦事處)。第三層 代碼(di m)3位,為地籍子區(行政村、社區)。第四層 代碼2位,為宗地屬性,其中第一位為所有權類型(lixng),分別為G(國有)、J (集體)、Z(爭議);第二位表示宗地特征碼,用A、B、S、X、C、W、Y 表示(biosh),“A”表示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B”表示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地表),“S”表示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地上),“X”表示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權宗地,“W”表示使用權未確定或有爭議的土地,“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權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擴展。第五層 代碼5位
10、,為宗地編號,以地籍子區為單位順序編號。宗地代碼從西到東、從北到南統一編制。(2)界址點編號 在地籍子區內,應對界址點統一編號,并保證界址點號唯一。 界址點編號采用1、2.表示。 在地籍調查表、宗地草圖、宗地圖中,采用以宗地為單位從左上角按順時針方向,從“1(J1)”開始編制界址點號。第五章、權屬調查5.1、權屬調查的基本要求1、宗地劃分 地籍調查的基本單元是宗地,凡被權屬界線封閉的地塊或空間稱為一宗地。 一個地塊內由幾個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且難以劃清權屬界線的作為一宗地。 土地權屬界線有爭議的地塊可設為一宗地。2、調查(dio ch)內容 土地權利人:調查核實土地權利人的姓名或者土地權利人的名
11、稱、單位性質、行業(hngy)代碼、組織機構代碼、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及其身份證明、代理人姓名及其身份證明等。 土地權屬性質及來源:調查核實土地的權屬來源證明材料、土地權屬性質、使用權類型(lixng)、使用期限等。 土地位置:調查核實土地坐落、宗地四至、所在圖幅等。 土地用途:根據土地權屬來源材料或用地批準文件確定批準用途,并現場調查確定實際用途。分類按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調查至二級分類。 其他:包括土地的共有/共用、土地權利限制等情況。 界址調查:查清每一宗地的界址線位置。 繪制宗地草圖、填寫地籍調查表。 指界人、調查員簽字、蓋章。3、基本要求:A調查一般以權源材料為準,有材料依據材料,
12、無材料看現狀及指界人指界。B一宗地中有幾戶共用,且難以劃分使用范圍的,可作為共有土地使用權宗地處理。C在宗地調查過程中有權屬爭議的,可當場進行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由調查人員將雙方權利人姓名、爭議范圍、面積以及相關原因在地籍調查表“爭議情況”欄中作說明。5.2、權屬調查工作(gngzu)程序準備工作實地調查填寫地籍調查表現場核實整理、審核和上交調查資料簽字、蓋章現場指界界標設置界址邊長丈量繪宗地草圖指界通知5.3、準備(zhnbi)工作權屬調查應收集和準備的相關資料(zlio)主要包括:(1)以往土地審批、征收、轉用、劃撥或出讓、轉讓、登記以及土地勘測定界等資料;(2)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調
13、查表、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等地籍調查成果;(3)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人民法院等形成的土地權屬爭議調解書、批準(p zhn)文件、處理決定以及判決書等。(4)相關圖件(t jin)資料。5.4、指界通知(tngzh)(1)、可采用現場動員、電視、廣播、張貼公告等形式,明確本次工作的目的和意義,使調查區家喻戶曉,人人皆知。(2)、為了保證土地使用者在調查時能按時到現場指界,調查人員根據工作進度確定實地調查時間,提前告知土地使用者按時到達現場指界。5.5、實地調查1、現場核實 對已有的土地權屬來源資料合法,界址明確,經實地核實界線無變化的宗地,可直接利用已有的資料填寫地
14、籍調查表,原土地權屬來源資料復印件作為地籍調查表的附件。 對于權屬來源資料中的界址不明確以及界址與實地不一致的宗地,需要現場指界。 無土地權屬來源資料的,根據實際利用狀況及村鎮規劃、當地習慣現場指界定界。 = 4 * GB3 實地調查時,調查員現場掃描土地使用權使用者的身份證及戶籍資料,以及原土地證,屬于后來因房屋的買賣、贈與或分家、繼承、交換、法院裁決等原因和原使用者不同的亦需現場掃描其相關資料。2、現場(xinchng)指界 界址必須由本、鄰宗土地(td)使用者到現場指界、認定。 個人使用(shyng)的土地須由權力人本人,也可以是代理人指界。 單位使用的土地,可以由法人代表(或負責人),
15、也可以是代理人出席指界。 權利人本人出席指界的,應出具本人身份證明;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出席指界的,應出具身份證明書和本人身份證明;代理人指界的應出具代理人身份證明及指界委托書。調查時應注意其相關證件的復印或掃描,以便后續建庫使用。 兩個以上土地使用者共用的宗地,由共用人共同指界或共同委托代理人出席指界。對共用宗地,能查清的要查清各自使用部分或共同使用部分的界線。 與未確定土地使用權的國有土地相鄰的宗地,可根據土地權屬來源資料單方指界。 對認定界址的宗地,調查員、本宗地指界人、鄰宗地指界人在地籍調查表上簽字蓋章確認;如果指界人不識字,可按手印或蓋章并按手印。如果指界人不在調查表上簽字蓋章,參
16、照以下違約缺席指界處理。3、違約缺席指界的處理 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線根據土地權屬來源資料及另一方所指界線確認。 如雙方缺席,其宗地界線調查人員可根據土地權源資料、實際使用現狀及地方習慣確定。 將現場調查結果以違約通知書的形式,送達違約缺席者,如違約缺席者對調查結果有異議,15日內重新提出劃定界線(jixin),否則,調查結果自動生效。4、界址點及界標(ji bio)的設置1)界址(ji zh)點的設置: 界址點的設置應能準確表達界址線走向。 相鄰宗地的界址線交叉處應設置界址點。 在一條界址線上存在多種界線類別時,變化處應設置界址點。 權屬界線依附于渠、路等線狀地物交叉處應設界址點。 規則弧形
17、界址線上的界址點要均勻分布,不規則弧形界址線上的界址點,在其特征點上設置。 2)界標設置:根據宗地的實際情況,界址標示的設置主要采用下列方式。 在堅固的房墻(角)或圍墻(角)等永久性建筑物設置噴漆標志;界標設置時一定要分清墻壁、圍墻、欄桿的內、中、外。 對于地面上的界址點點位,采用鋼釘界址標志。3)界址點編號方法。在地籍調查表和宗地草圖上以宗地為單位,對界址點獨立編號,界址點編號從宗地圖左上角按順時針方向從1(J1)開始編號。5、界址邊長丈量 界址邊長丈量應采用鋼尺實地丈量或采用手持測距儀測量。 除界址邊長外每個界址點還應丈量至少一條界址點與鄰近地物的關系距離。 確實無法丈量界址邊長和界址點的
18、關系距離時(特殊情況),應在界址標示(bio sh)表中說明。 界址(ji zh)邊長超過2個尺段時,可采用坐標反算界址邊長,并在界址標示表的說明欄中說明。 6、宗地草圖(cot)的繪制及要求宗地草圖可以采用機打或手工繪制。1) 宗地草圖繪制方法 經核實已有的地籍調查表上的宗地草圖與實地一致的,可以延用,否則需重新繪宗地草圖。 宗地草圖繪制,可以利用現有的正攝影像圖、地形圖、地籍圖等,依據實地丈量的界址邊長、界址點與相鄰地物的關系距離等結果繪制。 草圖上標注的距離應為實地調查丈量的結果。 草圖上界址點編號,以宗地為單位從左上角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以“1、2.”順續編號。2)宗地草圖的內容 本宗地
19、號、權利人。 宗地界址點、界址點號及界址線。 確定宗地界址點位置、界址邊長方位所必需的建筑物或構筑物。 相鄰宗地號、權利人或相鄰地物。 界址邊長、界址點與鄰近(ln jn)地物的距離。 丈量(zhngling)者、丈量日期、檢查者、檢查日期、概略比例尺、指北線等。3)繪制宗地草圖的技術(jsh)要求 應選用適宜長期保存、使用的紙張繪制,也可直接在地籍調查表上繪制,較大宗地可分幅繪制。 宗地草圖上標注的界址邊長、界址點與鄰近地物的相關距離和條件距離等應為實地調查丈量的結果。 宗地使用者名稱注記在宗地內,字頭一律向北書寫;數字注記字頭向北、向西書寫。注記過密的地方可移位放大表示。5.6、地籍調查表
20、的填寫1、封面1)編號:可以是流水號,也可以是預編宗地號。2)宗地代碼:按照前述宗地代碼編碼方法填寫,其中縣行政代碼可省略。實地調查時宗地代碼未確定的,可在后續內業統一填寫。3)土地權利人:填寫土地使用權人姓名或名稱。2、基本表1)土地權利人:同上。2)單位性質:行政事業單位填寫行政、事業。企業單位填寫集體、私營、外資、聯營、股份制、個體等。個人住宅填寫個人。3)證件類型:土地權利人為法人和其它組織的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土地權利人為自然人的填寫公民身份證。4)證件(zhngjin)編號:填寫相應類型證件的編號。5)通訊地址: 填寫土地權利(qunl)人的通訊地址及郵政編碼。6)權
21、屬性質:根據實際情況,填寫(tinxi)鄉鎮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7)使用權類型:填寫荒地拍賣、批準撥用宅基地、批準撥用企業用地、集體土地入股(聯營)、其他。8)土地座落:填寫宗地所在地名稱。9)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法人單位的填寫法定代表人姓名、非法人單位的填寫負責人的相關信息。個人用地不填。10)宗地四址:填寫相鄰宗地的土地使用權人。與道路、河流等線狀地物相鄰的應填寫地物名稱。11)批準用途:填寫土地權源材料或用地批準文件中經政府批準的土地用途,填寫至二級類。12)實際用途:填寫經實地調查后的實際用途,填寫至二級類。對于多用途的宗地按主要用途和地類填寫。
22、13)批準面積:填寫經政府批準的宗地面積。14)宗地面積:填寫經解析測量得到的宗地面積,地籍測量完成后填寫。15)建筑占地面積:填寫宗地內建筑物基地占地面積。16)建筑面積:填寫宗地內建筑物總面積。17)使用期限:填寫政府批準的使用期限,未明確土地使用期限的不填。18)共有/共用權利人情況:應全稱填寫共有/共用權利人的名稱以及共有/共用情況。無共有/共用情況的不填。19)說明:填寫土地權源證明材料的情況說明。3、界址標示表1)界址點號:與宗地草圖對應(duyng)一致。2)界標種類:根據實際(shj)界標種類填寫。3)界址(ji zh)間距:填寫實地丈量的界址邊長,與宗地草圖對應一致。4)界址
23、線類型:根據界線實際依附的地物地貌類型畫“”。5)界址線位置:界線標的物自有的在“外”處畫“”;他有的在“內”處畫“”;共有的在“中”處畫“”;,并在說明欄中注明。4、界址簽章表指界人姓名(簽章):指界人簽字、蓋章或按手印,與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土地相鄰時,鄰宗地“指界人姓名(簽章)”欄可不填。其它項按表上欄目填寫齊全。5、界址說明表如果界址標示能夠說明清楚全部或部分界址點線時,不填此表,否則需填寫此表。6、調查審核表1)權屬調查記事:現場核實調查表有關欄目填寫是否齊全,不正確的作更正說明;界線有糾紛時,記錄糾紛原因;指界手續履行等情況;界址設置、邊長丈量等技術方法、手段等。2)地籍測量記事:測
24、量前界標檢查情況;記錄測量界址點及其他要素的技術方法、儀器;遇到的問題及處理方法。3)調查結果審核意見:審核人對調查結果進行全面審核,如無問題,即填寫“合格”;如有問題,應填寫“不合格”,并指明問題所在和處理意見。7、共用宗地面積分攤表(如果共用宗地無法劃清各自界線的可不填寫此表)1)使用權面積:土地權利人在一宗地內使用的土地面積。2)獨用面積:土地權利人在一宗地內獨自(dz)使用的土地面積。3)分攤面積:各土地(td)權利人共用面積內分攤到的土地面積。權屬調查結束后,應及時進行成果檢查,在確保資料齊全無誤(ww)后,整理成冊,以便后續工作利用。第六章、地籍測量地籍測量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測量、界
25、址點測量、地籍圖測繪等。6.1地籍控制測量控制測量包括地籍首級控制和地籍圖根控制,地籍首級控制由GPS靜態聯測高級控制點整體平差,求得整個測區控制成果,在首級控制成果基礎上,再使用RTK布設圖根。6.1 E級GPS控制測量E級GPS控制網的起算點為調查區內D級控制點。采用靜態全球定位系統方法施測。布網時,應聯測3個以上D級控制點。一、E級GPS控制點埋設根據現場地形情況,點位的基礎應堅實穩定,易于保存;便于觀測且衛星的地面高度角應大于15度;點位應遠離無線電發射源200米以上,距離高壓線應大于50米;點位附近不應有強烈干擾接受衛星信號的物體。E級GPS控制點的埋設:地面點埋設預制混凝土標石。點
26、之記繪制:GPS點均在實地按規定繪制點之記,所在地一欄的填寫應認真了解,點位說明要簡潔明確,量注標石中心至鄰近地物點三處的栓距。在繪制略圖時,應與實地方位一致。點所在圖幅欄內填寫1:500圖幅號。選埋結束后,及時標繪點位分布圖,繪清相鄰點通視方向。二、E級GPS網外業觀測及技術要求(1)作業前必須對GPS接受機進行一般檢查、通電檢查和實測檢查。作業前必須對所使用的基座進行檢查和校核。(2)外業觀測采用靜態(jngti)定位法。E級GPS點采用兩臺以上臺GPS接受機,其標稱精度優于10mm+2ppm;E級GPS點觀測(gunc)時段長度 40分鐘,歷元(l yun)間隔515秒,衛星高度角15度
27、,有效衛星個數4個,PDOP值應小于6,平均重復設站數應1.6。(3)一般情況下,天線利用腳架直接對中整平,對中誤差不大于2mm。(4)觀測過程中,人員盡量不要靠近天線,且不要在天線附近使用對講機和手機。雷雨天氣天線應防雷擊,雷雨時應停止觀測并卸下天線。正確量取天線高,兩次丈量差不大于3mm。(5)觀測時應認真在測量手簿中作好記錄:觀測員姓名、觀測日期、天氣、點名、點號、時段、天線高、開關機時間、同步觀測點號等,并記錄其它特殊問題。(6)補測與重測:無論何種原因造成一個控制點不能與兩條合格獨立基線相連接時,則在該點上應補測或重測不得少于一條獨立基線;在計算復測基線邊長較差、同步環閉合差、獨立環
28、閉合差檢驗中,超限的基線可以舍去。但應保證舍去基線后的獨立環邊數不得超過10條,否則應重測該基線或有關的同步圖形;由于點位不符合GPS測量要求而造成一個測站多次重測仍不能滿足各項限差要求,應增選新點進行重測。三、E級GPS網平差計算 1、基線處理E級GPS觀測基線向量解算采用經鑒定過的廠家提供的商用軟件進行解算。2、GPS網平差網平差軟件采用經鑒定過的廠家提供的商用軟件計算。挑選基線:計算基線向量的同步環和異步環的閉合差,對于不合格的基線進行人工剔除。在WGS-84坐標系下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解算出各基線向量坐標差的總改正數,以及基線邊長、點位和邊長的精度信息。在當前(dngqin)坐標系下進
29、行(jnxng)二維約束平差,解算二維坐標,基線向量殘差,基線邊長、方位、點位中誤差及邊長相對中誤差。E級GPS控制網中最弱邊相對誤差不得超過1/45000;最弱點(rudin)相對于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不得超過5cm。6.2圖根控制點測量在首級基礎控制網建立的基礎上,采用圖根光電測距附合導線和GPS RTK施測圖根控制點。6.2.1 施測的精度要求.1.圖根控制點相對鄰近基礎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應超過5cm。高程點中誤差不應超過0.1m。.2.圖根光電測距附合導線;圖根點直接用于測繪地籍圖,在平面控制測量的各等級的控制點之下加密完成。圖根平面控制點的布設一般采用圖根附(閉)合導線的方法,但
30、附合的次數盡量不超過兩次。局部無法布設圖根附(閉)合導線的地區可采用支導線等方法進行。 圖根光電測距附合導線的主要技術指標:圖根附合導線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m)水平角測回數測角中誤差()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一1.212012024n1/5000二0.98012040n1/4000 注:1、n為圖根導線的測站數。 2、一、二表示圖根附合導線是第幾次附合。 如果采用支導線的方式進行圖根導線測量,則支導線的長度不應大于300m,其水平角觀測首站應聯測兩個已知方向,并觀測一測回,其它站水平角應分別施測導線前進方向的左、右角各一個測回,其固定角不符值與測站的圓周閉合差都不應大于40。
31、 6.2.2圖根控制點測量技術(jsh)要求.1圖根點密度按城市測量(cling)規范CJJ 8-99之8.2.3條執行,本次圖根控制點一般為臨時(ln sh)標志不埋石,泥土地采用木樁,在鋪裝路面打水泥釘或刻劃,采用點對方式布設。地形復雜、隱蔽區及城市建筑區、應以滿足測圖需要為原則,適當加大密度,每一個行政組應有2個以上的固定圖根點。.2采用動態RTK施測圖根點按全球定位實時動態(RTK)測量技術規范第6章執行。6.3圖根控制點施測方法.1 GPS RTK精度要求:平面:10mm+(210-6D) mm,高程:20mm+(210-6D) mm;初始化時間小于30S;初始化的置信度99.9;1
32、2信道L1 CA代碼,L1/L2全周期載波,P碼加密期間完全操作,支持WAAS/EGNOS/MSAS衛星跟蹤;操作溫度:-40+75。.2 RTK測量準備基準站應架設在一級GPS控制點上,并應采用能夠覆蓋測區的至少4個控制點進行校準,最大作業半徑為7km;。如果某處距控制點過遠,應加測高等級控制點,再進行RTK測量。并將校正情況填寫在“GPS RTK參考點的轉換殘差及轉換參數表”中。RTK測量時應視測量目的、要求精度、衛星狀況、接收機類型、測區已有控制點情況及作業效率等因素綜合考慮,按照優化設計原則進行作業。為了檢驗當前站RTK作業的正確性,必須檢查一點以上的已知控制點,或已知任意地物點、地形
33、點,當檢核在設計(shj)限差要求范圍內時,方可開始RTK測量。.3 參考站的作業(zuy)要求參考站的選擇必須嚴格。因為參考站接收機每次衛星(wixng)信號失鎖將會影響網絡內所有流動站的正常工作。周圍應視野開闊,截止高度角應超過15;周圍無信號反射物(大面積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減少多路徑干擾。并要盡量避開交通要道、過往行人的干擾。參考站應盡量設置于相對制高點上,以方便播發差分改正信號。參考站要遠離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電磁發射源200米外,要遠離高壓輸電線路、通訊線路50米外。.4流動站的作業要求由于流動站一般采用缺省2m流動桿作業,當高度不同時,應修正此值。在信號受影響的點位,為提高效
34、率,可將儀器移到開闊處或升高天線,待數據鏈鎖定后,再小心無傾斜地移回待定點或放低天線,一般可以初始化成功。RTK圖根點測量平面坐標轉換殘差應圖上0.07mm。RTK圖根點測量高程擬合殘差應不大于1/12等高距RTK圖根點測量平面測量兩次測量點位較差應圖上0.1mm,高程測量兩次測量高程較差應1/10等高距,兩次結果取中數作為最后成果。RTK觀測時要保持坐標收斂值小于2cm,必須聯測周邊已有同等級以上的控制點。檢測高等級控制點時,其點位互差5cm,檢測同等級控制點時,其點位互差7cm,并將檢核情況填寫在“GPS RTK點位檢核表”中。.5 RTK觀測的基本條件要求:觀測窗口狀態截止高度角15以上
35、的衛星個數PDOP值良好64可用56不可用6.6 數據(shj)后處理1) 數據(shj)下載 RTK地形(dxng)測量外業采集的數據應及時從數據記錄器中導出,并進行數據備份,同時對數據記錄器內存進行整理。 RTK地形測量外業觀測記錄采用儀器自帶內存卡和測量手簿,記錄項目及成果輸出包括下列內容:(1) 轉換參考點的點名(號)、殘差、轉換參數;(2) 參考站、流動站的天線高、觀測時間;(3) 流動站的平面、高程收斂精度; 流動站的大地坐標、平面和高程成果數據;2)重測與補測當一個點或一組點成果經檢查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必須進行重測或補測。重、補測應按原設計方法、精度要求進行。.7成果檢驗RTK技
36、術施測的圖根點平面成果應進行100的內業檢查和不少于總點數10的外業檢測,外業檢測采用相應等級的全站儀測量邊長和角度等方法進行,其檢測點應均勻分布測區。檢測結果應滿足如下要求:1) RTK圖根點平面檢測精度要求; 等級邊長校核角度校核坐標校核測距中誤差(mm)邊長較差的相對誤差測角中誤差( )角度較差限差( )平面坐標較差(mm)圖根201/30002060圖上0.12) RTK圖根點高差檢測精度(jn d)要求;等級高程檢核高差(mm)圖根注: D為檢測線路長度(chngd),以km為單位。3) 測量過程(guchng)中,對測量區域內鄰近的高等級控制點和同等級控制點進行測量檢查;4)從不同
37、的基準站對一定數量的圖根控制點進行重復測量檢查;6.4.界址點測量6.4.1.界址點測量基本要求1.調查區域的宗地界址點應采用全野外解析測量。2.條件允許下界址點測量可使用全站儀和GPS-RTK方法進行。6.4.2、界址點的施測要求1.全站儀測定界址點2.村莊外圍全部界址點、村莊內部部分明顯界址點,應在圖根或圖根以上控制點上設站,使用不低于J6級的全站儀,用極坐標法測定;3.測定(cdng)界址點視距大于80米,且局部地區圖根點的密度(md)不夠時,可用極坐標法進行增補測點,不得(bu de)連續2次增補測點;4.對中整平儀器時,對中誤差不得超過0.5cm;5.應對測站進行嚴格校核,以較遠一點
38、定向,用其它點進行檢核,包括控制點校核和對已測地物點、界址點的檢查;其檢核較差在5cm內方可進行數據采集;6.全站儀觀測時必須注意棱鏡中心到界址點的偏差(棱鏡對準誤差)。由于反射棱鏡是有厚度的,它的額定中心在棱鏡定位螺旋的中心,而墻角(不管是陰角還是陽角)是界址點的確切位置,測量時棱鏡放置不到位。通常是由持鏡人員量取差值并告知觀測者,由觀測者采取距離、角度偏心等技術手段消除此項誤差。7.采用GPS RTK測定界址點時,其施測方法和技術要求,等同于圖根控制測量。8.對村莊內隱蔽地區的界址點,可采用間接方法求得,可使用內插、外插、距離交會、直角推算等方法。距離丈量應使用檢驗過的鋼尺丈量兩次取中數。
39、用直角推算時,嚴禁用短邊推長邊;用距離交會時,條件邊不少于3邊;用間接方法計算界址點坐標的數量,不得超過界址點總數20%。6.5. 地籍圖要素的測繪地籍圖的內容包括:地籍要素、數學要素、地物要素三部分內容。1)地籍要素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行政界線、權屬界線、界址點、地類界、門牌號、土地使用者名稱、單位名稱。2)數學要素包括:坐標格網及坐標注記等選擇性要素。3)地物要素包括:永久性的建構筑物、道路、橋梁及較重的道路附屬物;河流、湖泊、水塘、較大的陡坡、路堤臺階;大面積的綠化地、街心花園、城鄉結合部的園地、河灘;高壓線的塔位等。1.測量控制點上圖測量控制點是測制地形圖和工程測量施工放樣的主要依據(
40、yj),在圖上應精確表示。各級控制點應以展點或測點位置為符號的幾何中心(zhngxn)位置,按圖式規定符號表示。2.居民(jmn)地及附屬設施1) 房屋不同層次的不能綜合,表示以最高層開始,保證上層完整,再逐漸向下層表示,注意不同高度的房屋不能合并表示,陽臺用虛線表示。2)同一房屋的外沿如果不是同一高度,禁止連續表示,必須逐邊斷開表示。3)房屋邊線以墻基為準;門墩圖上長寬大于1mm的按依比例門墩表示,小于圖上1mm的按不依比例表示。4)架空房屋以及沿街的廊房,按最外的建筑墻體投影測繪,里面的墻基也要實測或距離勘丈表示。5)屋頂上的地物一般不表示(如樓頂上的樓梯間、花圃花壇、 避雷針、水塔、臨時
41、搭蓋的作坊式鐵皮房及其他裝飾性建筑物等),但廣播電臺、電視臺大樓上的(桿式、塔式)發射天線,電信發射塔應表示。房屋內部天井應區分表示。6)圖上寬度1mm以上的室外樓梯要表示。臺階圖上表示不足三級的可不表示。7)居民地外臨時房屋不表示(如菜地、果園、塘邊用于看護的小房屋及小型抽水房等)。建筑中的房屋已有的房屋基礎應表示。8)大型建筑物大門前的門廊、門頂或雨罩、圍墻門及門頂應表示。9)居民區內固定的、正規的其它圍護物如柵欄、籬笆、鐵絲網、活樹籬笆等均要詳細表示。10)獨立地物是定位的主要(zhyo)依據,依比例表示的要表示底部外輪廓,中間填繪符號,如:水塔、假山、煙囪、噴水池、液體和氣體貯存設備、
42、旗桿等;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應準確表示其定位點和定位線。郵筒、電話亭和公共垃圾桶(臺)不表示。廣告牌和宣傳櫥窗不表示。11)地下建筑物要準確測出其入口。室外(sh wi)固定的工業生產設備和工業廠房基礎上的露天設備,按模型實際位置表示。12)小的單位、居民房圍墻內,如果整塊院落都鋪上水泥、地磚等鋪面材料,圍墻內不需要加注鋪面材料;大的單位、居民房圍墻內,鋪裝地面和未鋪裝地面混雜的,各種地物、地貌按正常用相應的符號表示,其中(qzhng)大塊的鋪裝地面按鋪裝材料的不同,分別注“水泥地”、“地磚”等。13)汽車檢修槽按圖式4.3.15表示,修車臺實測外圍,并注“車”。14)地震遺址如有明確界線的應
43、表示其邊界線(圖形編輯時,符號與古跡遺址相同,沒有明確界線的只標注其名稱。邊界線符號與古跡遺址一致。15)門牌號要表示,字頭一律朝道路、街道、巷道一側。16)集體工礦、農家樂、村委、衛生站等公共建設用地及在建宅基地要測繪,但磚瓦廠只測繪爐窯及房屋,取土區、采石場等不測繪。17)獨立曬壩、打谷場、已拆除且未還耕的宅基地不表示。3.垣柵1)單位、小區等院落外圍的圍墻、柵欄等要完整、準確表示,并注意院落的封閉性,避免出現不合理的開口。靠圍墻搭建的棚房、簡單房,應以圍墻優先表示,保證其完整性。圍墻以墻體為準,加固的墩不表示。2) 按圖式規定,圍墻在圖上寬度大于0.6時,用依比例尺符號表示,小于0.5時
44、,用不依比例尺符號表示,其符號的黑塊一般朝向院內。3 )下為實墻上為柵欄(zh lan)的復合圍墻,其下部實墻高于1.2m時,以圍墻(wiqing)表示,小于1.2m的以柵欄表示,但不是(b shi)復合圍墻的按實際表示。4) 固定、正規的其它圍護物如柵欄、籬笆、鐵絲網、活樹籬笆等均要表示。4.管線1)居民地內的高壓電線桿、架、鐵塔按模型準確表示其定位位置并標明示向符號。2)低壓電力線、通訊線、地面下的電(光)纜、電纜標不表示。3)各類檢修井孔不表示。4)居民地內的架空管線的支架按模型表示,注明性質,居民地外的不表示。5.水系居民地內的溝渠要表示,寬度大于0.5米的用雙線表示,小于0.5米的單
45、線表示。6.地貌1)地籍測圖為了圖面清晰明了,在甲方同意條件下,可只采集能反映主要地貌特征的高程點,不繪制等高線。2)準確測繪居民地內的陡坎、斜坡、陡崖等要素,并測注高程點。7.植被1)合理測繪居民地的植被范圍,涉及農戶權屬界線的田埂、田坎、地類界等線狀地物準確測繪,并填充臨近居民區的田土塊的植被符號。2)與居民地緊密相連的小面積林地應測繪,單家獨戶的院落且與大面積的林地或山林相連的只測繪本院落使用的范圍。8.境界(jngji)線1)境界的測繪,圖上應正確反映境界的類別、等級、位置以及(yj)與其他要素的關系。2)兩級以上(yshng)境界重合時只繪高一級境界符號。9.地理名稱注記1)院落名稱
46、注記要區分清楚,注記定位位置和對應地物應一致、明確。2)院落名、單位名的表示:(1)單位名稱的調注:原則以權屬單位的標準名稱調注,不可采用租借單位的名稱。當用地面積小,注記容納不下時可不簡注。(2)各類注記:單位名稱、行政村名、自然村名、道路名稱、層次等應按圖式執行,掌握等級分類號、字體大小。6.5. 地籍圖的編輯地籍圖主要內容包括行政區劃要素、地籍要素、地形要素、數學要素等。1、編輯要求、在CASS圖層管理器中,保留CASS的所有圖層,編輯時,應注意圖上性質不同的內容應處在不同的圖層,每個要素分層、編碼正確、屬性完整。、編輯時,使用程序自帶的線型庫、符號庫、字庫做內業處理,并采用CASS提供
47、的菜單功能和符號來繪制,操作的時候請不要刪除骨架線。、處理好點、線、面的拓撲關系,所有面狀要素要嚴格構面,最好是用“C”命令來閉合。相鄰地物要素的交點要用相應的捕捉命令捕捉到位,不允許出現不合理的懸掛、過交現象。、對于有共同邊的相鄰面狀實體,在繪制時一定要使用捕捉功能通過每一個共同點,否則相鄰實體間很容易產生裂縫或重疊。對于相鄰邊是圓弧的面狀實體,將弧段處理成折線繪制,不允許擬合。、線狀和面狀地物不得因注記、符號等而間斷,注記應壓蓋在線上,不需做消隱處理;要保持房屋(fngw)、水系、植被面狀地物邊界的完整封閉,要用單一連續折線表示,符號塊不能打碎。、考慮(kol)到入庫(r k)軟件在對地理
48、數據分析、決策時的準確性,等級道路、建筑物和點狀獨立地物,應按實際情況采編,原則上不進行避讓。兼顧地籍圖制圖的需要,為使地籍圖圖面清晰,在精度允許范圍內,可按照“次要地物避讓重要地物”的原則進行避讓。、對于注記,如果不是一體化注記,則要用菜單里提供的不同注記命令來分別注記,注記點要在實體內部。2、地籍要素編輯在編輯好地形要素的基礎上,結合地籍調查資料,利用南方CASS軟件的地籍功能編輯地籍要素。在繪制界址線時,要嚴格使用捕捉功能,捕捉界址點,共用界址線不能產生裂縫或交叉。宗地界線一定要閉合。地籍屬性要錄入完整、準確。按照地籍查資料,逐項錄入宗地信息(權利人、宗地號、土地利用類別、土地坐落四至等
49、);界址線信息(界址線類型、界址線位置、界址線性質、宗地號等)、界址點的信息(界址點類型、界標類型等)。地籍屬性都錄入完成后,應進行100%檢查。無誤后,在CASS軟件中選擇菜單下的相關命令,輸出宗地屬性表和宗地權屬信息文件。3、基本地籍圖編輯、地籍圖的內容應包括各級行政界線、地籍區(地籍子區)界線、地籍編號、宗地界址點、界址線、宗地用途、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地類號(二級地類)、地物要素等。、將外業采集的界址點和地物要素數據,直接傳輸至微機內,利用南方CASS軟件以相應的代碼和有關規定進行編輯,形成地籍圖圖形文件。、地籍要素的分層按CASS默認圖層執行,按建庫的要求(yoqi)進行拓撲檢查,以滿
50、足圖形入庫的需要。、地籍編號包括地籍區號、地籍子號、宗地號。地籍區、地籍子區號注在圖幅內適中位置(不得省略),宗地號、地類號必須注在宗地內,如果宗地面積太小可以注在宗地外的空白處。當一個宗地被兩幅圖或兩幅以上的圖幅分割時,面積較大的部分應注記宗地號、地類號,面積較小的部分可只注記宗地號,實在(shzi)注不下時可注在內圖廓線外。、各級( j)控制點須表示。D級GPS點用圖式4.1.7符號表示,圖根點一律用圖式4.1.5符號表示,當圖面負載過大時,圖根點可適當取舍。、單位、村莊要注記名稱,當單位名稱過長時可注記簡稱。第七章、宗地圖及地籍分幅圖一、宗地圖1、以地籍圖為基礎,利用地籍數據編繪宗地圖。
51、2、根據宗地大小和形狀確定比例尺和幅面3、宗地圖的內容如下:a、宗地所在的圖幅號、宗地代碼。b、權利人名稱、面積及地類號c、本宗地界址點、界址點號、界址線、界址邊長、d、宗地內的圖版界線、建筑物、構筑物及宗地外緊靠界址點線的附著物。f、鄰宗地的宗地號及相鄰宗地間的界址分隔線。g、相鄰宗地權利人、道路、街巷名稱。h、指北方向和比例尺。i、宗地圖的制圖者、制圖日期、審核者、審核日期等。二、分幅圖地籍圖(1)地籍圖表示(biosh)的內容地籍要素:包括行政(xngzhng)境界、地籍區界線與編號、地籍子區界線與編號、土地權屬界線及權屬名稱、界址點及編號、宗地編號、土地利用類別編碼等。地物要素:包括(
52、boku)建筑物、構筑物、道路、水系、地貌、植被、注記等。數學要素:包括平面坐標系統、高程基準、內外圖廓線、坐標格網及注記、控制點點位及其注記、比例尺、圖幅名稱、圖幅編號、相鄰圖幅接合表、國土資源局全稱、地籍調查年代、調查者、審核者等。(2)地籍圖的編繪地籍圖一般選用雙色,地籍要素用紅色,其它用黑色。當界址線與地形要素重合時,要突出顯示界址線。當宗地界址線與行政界線重合時,應遵循高級覆蓋低級的原則,在地籍圖上只繪制高級界線。行政界線與宗地界址線的級別依次為:省(市)行政界線、區(縣)行政界線、鄉鎮(街道)行政界線、村莊(社區)界線、國有土地使用權或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界址線、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界址線或宅基地使用權界址線、其它地籍要素界線。集中連片的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間隔缺損的護理查房
- 2024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七年級英語下冊 Unit 2 Its Show Time《lesson 12 A blog about the silk road》教學設計 (新版)冀教版
- 七年級生物上冊 3.5.2營養物質的作用教學設計 (新版)蘇科版
- 創業培訓總結文案工作流程
- 2024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省分公司夏季招聘176人筆試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中國聯通軟件研究院校園招聘(19個崗位)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班主任培訓交流會心得分享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8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 課題3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第2課時 金屬資源的保護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全國青島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2單元第5課《謎語大擂臺(二)》教學設計
- 立體構成概述課件完整版
- 滬教牛津版小學三至六年級英語單詞表
- 采購談判的技巧案例
- 質量整改通知單(樣板)
- 二子女無財產無債務離婚協議書
- 公司董事會會議臺賬
- 西門子仿真數據與流程管理平臺介紹
- 短視頻:策劃+拍攝+制作+運營課件(完整版)
- 專業稅務顧問業務報告
- 2021-2022學年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原卷版)
- 學生宿舍樓建筑與結構設計畢業設計計算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