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2 知識與能力 了解秦統一的背景,說出秦兼并六國的順序,完成統一并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時間;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知道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通過閱讀、繪制“秦朝疆域圖”,掌握識讀、繪制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3 過程與方法 學習收集成語典故的方法,通過討論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4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秦統一的歷史意義,認識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創了我國歷史的新局面,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通過對陳勝、吳廣起義的學習,認識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
2、暴統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導致人民反抗和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5教學重點:秦兼并六國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意義。 6教學難點:對秦統治的正確評價和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取向。 7教學準備:8教師自制“戰國七雄形勢圖”和各諸侯國國名卡(“齊、楚、燕、韓、趙、魏、秦”)、時間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朝代卡(大字“秦”“西漢”) 。9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有關成語典故及秦王朝的資料。10教學方法:11通過閱讀資料、分組討論、分析問題、動手繪圖進行探究式教學。12教學過程13教學導入:通過復習戰國形勢進行導入14我國奴隸社會歷經夏、商、周三個時代,其中周分兩段,西周與東周,東周歷時多
3、少年(前771年到前221年)即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爭霸戰國爭雄,連年戰事延續了長達五百多年,那么大家認為其中受害最大的是誰?(人民)人民經過長期戰亂,渴望統一。(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151、請同學們回憶戰國時有哪幾個大的諸侯國?(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162、誰能把七個諸侯國名稱貼入老師繪制的戰國形勢圖中相應的位置上?17(由一學生將七個諸侯國名稱貼入圖中,其他同學進行驗證、鞏固七個諸侯國名稱及位置)18教師出示秦統一前的歷史背景材料:19從經濟條件看,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各地的經濟聯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強,北方的馬匹、吠犬,南方的象牙、朱砂,東方的魚鹽,西方的皮革都運到中原地
4、區交換,這給統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20從民族關系講,經過春秋、戰國長期的民族融合,華夏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在中國境內形成了一個相當鞏固的民族共同體,且有較高的經濟文化水平,能夠作為一個核心民族,促進各民族進一步融合。21因為諸侯爭霸,戰爭不斷,人民遭受了難以忍受的痛苦和災難,人民渴望統一,地主階級也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以保證對農民的剝削與壓迫。223、從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學生小組討論發言)23(統一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有統一才能有利于經濟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等)24教師總結:經濟的發展、民族關系的融合以及兼并戰爭造成的災難,使廣大人民迫切
5、希望有一個統一安定的社會環境。因此,戰國后期,統一成為大勢所趨。254、哪一個國家能順應歷史潮流,肩負起統一大業?為什么?26生:(1)秦國能完成統一大業,因為秦國在商鞅變法后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27(引導學生回憶: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國進行了富國強兵、加強中央集權的變法,主要內容是: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軍功;編制戶口,加強刑罰;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通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兼并六國打下了基礎)28(2)秦能夠兼并六國,是因為秦始皇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國王,并且得到了李斯、呂不韋等人的輔助。29(3)講述長平之戰(紙上談兵)。30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叫趙括,他
6、從小讀了不少兵書,很能談用兵之道,別人往往說不過他,有時他的父親也難不倒他,趙括因此很得意,自以為天下無敵,但趙奢很替他擔憂,認為他只知兵書,不知變通,只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若用他為上將,肯定會大敗。”后來,秦軍進犯趙國,趙軍在長平堅持抵抗,那時,趙奢已經去世,由老將廉頗指揮作戰。廉頗雖然上了年紀,但身經百戰,很懂用兵之道鼐屏看螅悴扇志彌疲蛩惆亞鼐峽澹謔竅鋁羆崾賾藎煥聿喬鼐奶粽健亟灼鷸懶納樸謨帽窒氯鄖鼐煥閂扇松家裕登鼐釓掄岳鸕娜碩疾輝諍酢醞跽恿拿揮興僬剿偈還吮鶉說娜案媯燒岳猶媼肆摹岳攪順膠,死搬兵書,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計劃,結果被秦軍包圍,趙軍糧絕,趙括在突圍時被亂箭射死,趙國
7、四十萬軍隊全做了俘虜,并被活埋。31成語“紙上談兵”就是從這個故事發展而來的,比喻只會空發議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概括出這一意思)32師:以上幾位同學回答得很好。他們從商鞅變法后的富國強兵,秦王嬴政的雄心壯志,以及長平之戰使與秦國抗衡的趙國一敗涂地等幾個方面說明了七國中秦國最有可能完成統一的大業。由秦來完成封建統一,是歷史的必然。33一、秦王掃六合(板書)34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的封建政權,經濟發展迅速,軍事力量壯大,在與其他國家交戰中越戰越強,領土不斷擴大,而關東六國則一個一個地衰敗下去,長平之戰后,六國再無力與秦國抗衡。35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關于“六合”的注釋,
8、了解六合并非六國,而是指上、下、東、南、西、北,泛指天下。36再請同學們根據書中所述回答:371、秦國在什么時間內兼并了六國?38(選一學生回答:公元前230前221年)392、誰能把七國形勢圖中其他六國名稱,按秦滅六國的順序撕下?40選一學生撕國名,其他同學比賽記憶。41老師將大字“秦”貼到圖中央,并貼上時間“公元前221年”。4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師繪制形勢圖的方法,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能按老師繪制的方法或用自己掌握、喜歡的其他方法動手繪制一幅“秦朝疆域圖”(形勢圖、示意圖等均可)。各小組內評選出最佳繪圖能手。43師:在秦完成統一大業中,秦王嬴政的功績是不可忽視的。下面我們進行一個小活動,同學
9、觀看課本上“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詩,摹仿并描述一下秦始皇千古一帶的風貌和神韻(亦可打出幻燈)。44生:每組選出兩位學生,一位表演,一位描述。45師:鼓勵、贊揚、補充學生發言,通過活動師生獲如下認知:46畫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一手指向前方的威嚴而傲慢的神態,流露出了當年威震六國,一統天下的壯志雄心;他頭戴冕旒,身穿龍袍,腰佩寶劍,顯示了他那唯我獨尊、君臨天下的帝王身份。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正好是對這幅像的生動寫照“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47請同學們討論下面問題:秦統一對中國歷史發展有何作用?48生根據秦統一前背景材料分析討論,小組代表發言。49生A:秦完成統一六國的事業,從此結束了春秋以來諸
10、侯割據爭霸的混戰局面,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50生B:秦的統一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符合廣大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統一后,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51生c:秦王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強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為我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52學生閱讀每課一得:你知道皇帝稱號的由來嗎?53師:秦王嬴政幻想秦的統治世代繼續下去,他自稱始皇帝,后代為二世、三世以至千世萬世。強大的秦王朝是否像秦始皇所設想的那樣傳至千世萬世呢?54二、秦末農民戰爭(板書)551、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6幻燈出示材料:57(1)徭役、兵役負擔沉重。據史書記載,修驪山
11、陵的有70萬人;北擊匈奴、筑長城的有30萬;移民戍守越族地區50萬,以上共計150萬。再加上修建馳道的,建筑宮殿的,更有大量日夜奔走于途,運輸糧食的。所以秦朝長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萬人。當時全國總人口大約2000萬,減去婦女1000萬,男子1000萬中除去老弱病殘,青壯年男子總數也只有三四百萬人。因此,“丁男”全部服役也不夠,連“丁女”也抽調去運輸糧餉,出現了“丁男被甲、丁女轉輸”的現象。58(2)秦朝的賦稅很重,農民要將收獲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給國家。59(3)秦期的刑法很殘酷。單是死刑就有腰斬、車裂等十多種,還有族誅和連坐。據統計全國的刑徒有100萬人以上,占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勞動人民
12、稍有反抗,就會遭到殘酷的鎮壓,全國變成了一個大監獄。60(4)秦二世即位后,他的統治殘暴程度同其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加激化了階級矛盾。61學生閱讀討論:秦建立以后,秦始皇過度地使用民力,超負荷地征收賦稅,使用嚴酷的法律。殘暴的統治終于觸發了秦末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所以秦的暴政是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62請一位同學講述“揭竿而起”的成語典故:63公元前209年復,一些貧苦的農民被征發到漁陽戍邊,隊伍在大澤鄉遇到大雨,因道路被沖毀而無法按期到達,按照秦朝的法律,誤期就要被處死。于是陳勝和吳廣殺死押送的軍官,率眾起義,陳勝振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是那些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嗎?號召大
13、家起來推翻秦期的統治,九百壯士“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軍攻下陳縣后,陳勝在眾人的擁戴下,自立為王,國號“張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并提出了胺薜潰銼亍鋇母錈諍擰鷚寰直分北葡萄簦囟讕滯蚍鄭泵鴨甘蛐掏轎渥捌鵠聰蚱鷚寰雌耍鷚寰巡壞兄冢夤恪率嗉癱緩鷚迨堋64“揭竿而起”的成語典故常指人民起義。65師:在同學們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我們了解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名稱、時間、地點、經過、結果等。662、討論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67(1)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王朝的殘暴統治。68(2)陳勝、吳廣的首創精神鼓舞著全國人民起來反抗暴秦,
14、秦王朝最后被項羽、劉邦等所推翻。69學生閱讀小字,講述“破釜沉舟”的故事:70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后,抗秦斗爭蓬勃發展。當時,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也在關中起兵抗秦,項羽身材魁梧,氣力過人,他一人能扛起一只大鼎。他和叔父起兵后,獲得節節勝利。71秦將章邯引軍渡過黃河北上,圍攻趙國。起義軍主將宋義懼怕秦軍,貽誤戰機,被項羽一怒之下殺死,項羽引大軍救趙。當他渡過黃河后,下令擊沉船只,以絕士兵戰敗返渡之念,并燒掉軍帳,每人只發給三天的干糧。他還打破飯鍋,以示戰勝秦兵之決書。這樣一來,全體士兵唯有以死相拼,才能取得戰爭勝利。72成語“破釜沉舟”就是這個故事的概括,后比喻誓死殺敵取勝之決心和同仇
15、敵愾之士氣。(讓學生概括出這一意思)73師生鼓掌。74師:非常精彩。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各地的反秦斗爭仍在繼續,項羽與秦兵在巨鹿展開決戰。劉邦趁機攻取咸陽,秦朝統治者無力抵抗,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75三、楚漢戰爭(板書)761、楚漢之爭是怎么回事?77生閱讀回答:78秦朝滅亡以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他們為了爭奪統治權,展開了長四年之久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楚漢戰爭。79師區分楚漢戰爭與農民戰爭的性質:80楚漢戰爭已不屬于農民戰爭的范疇,是區別于農民戰爭的另一場戰爭。它是項羽和劉為爭奪統治權而戰的,所以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戰爭。項羽和劉邦己經不是農民起義領袖,他們的身份分別是“西楚霸王”和“漢王”。812、組織學生表演“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的成語典故。82旁白:83“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比喻說話或舉動雖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實意圖卻在于對某人某事進行威脅或攻擊。84“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困境。853、楚漢戰爭的結果,劉邦打敗項羽,劉邦稱帝,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為漢高祖。86師從圖中去掉“秦”,代之以“西漢”“公元前202年”。87總結88出示幻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白酒代銷合同范本》
- 2025地平建設合同模板
- 2025國內銷售合同范本全書
- 2025家政服務雇傭合同范本
- 2025電子產品銷售合同書范本
- 《2025房產抵押借款合同》
- 2025YY項目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合同
- 中國第二十冶金建設公司綜合學校高中分校高中英語:八2單元練習題
- 2025年勞動合同解除模板參考
- 2025中級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備考知識點:合同解除
- 機動車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高三下學期《積極調整成為高考黑馬!》主題班會課件
- 委托代簽工程合同協議
- 無線網絡優化技術探討試題及答案
- 筆算加法(課件)-一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2024年廣東公需科目答案
- DZ∕T 0215-2020 礦產地質勘查規范 煤(正式版)
- 離婚登記申請受理回執單(民法典版)
- Let-It-Go中英文完整歌詞
- 履帶式搜救機器人機械結構設計
- 電磁鐵電磁力計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